CN114335217A -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5217A
CN114335217A CN202111397831.3A CN202111397831A CN114335217A CN 114335217 A CN114335217 A CN 114335217A CN 202111397831 A CN202111397831 A CN 202111397831A CN 114335217 A CN114335217 A CN 114335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glass
dustproof film
siz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7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廷
韦旭
吴浩
方鸣
陈斌
姜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78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5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5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5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该一种防尘膜包括:防尘层和设置在防尘层上的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该防尘膜在应用于光伏玻璃运输过程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光伏玻璃运输中出现脏污的问题,节约玻璃上料时间和运输成本。该防尘膜在应用于光伏组件制造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玻璃在制程过程中出现脏污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可以延长层压机、流水线等设备清理周期,降低光伏组件出货前的清洗时间,进而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光伏组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的层压是将晶硅电池片、钢化玻璃以及封装材料(EVA、背板等)按照不同的顺序层叠后,经过层压形成成品。光伏组件在进行制程(层压、流水线、装框、测试等)的过程中,常常有热熔胶或其他可能的脏污导致玻璃污染,很难进行清理。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脏污,只能增加对制造设备和流水线的清洗频次,耗费人力及设备生产时间,降低设备的利用率,造成制造成本大幅升高,同时,该方法无法避免正面玻璃受到污染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能够解决光伏玻璃运输中出现脏污的问题,节约玻璃上料时间和运输成本;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玻璃在制程过程中出现脏污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可以延长层压机、流水线等设备清理周期,降低光伏组件出货前的清洗时间,进而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尘膜,包括:防尘层和设置在防尘层上的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
可选地,防尘层厚度为10μm~50μm。
可选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厚度为10μm~20μm。
可选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60~90%的结构对称的异氰酸酯预聚体,10~40%的扩链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玻璃,包括:光伏玻璃,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防尘膜,防尘膜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可选地,防尘膜的长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长度;和/或,防尘膜的宽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宽度。
可选地,防尘膜居中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可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深度的2倍。
可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深度的2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防尘膜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防尘膜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将光伏盖板玻璃、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阵列和光伏背板叠放后进行层压;或者,将防尘膜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和光伏背板玻璃,将光伏盖板玻璃、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阵列和光伏背板玻璃叠放后进行层压;
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然后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
可选地,光伏盖板玻璃和光伏背板玻璃的长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长度;和/或,光伏盖板玻璃和光伏背板玻璃的宽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宽度。
可选地,防尘膜居中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和/或光伏背板玻璃上。
可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深度的2倍。
可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深度的2倍。
可选地,在对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测试之前剥离防尘膜。
上述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解决光伏玻璃运输中出现脏污的问题,节约玻璃上料时间和运输成本;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玻璃在制程过程中出现脏污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可以延长层压机、流水线等设备清理周期,降低光伏组件出货前的清洗时间,进而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玻璃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玻璃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制作单玻光伏组件的防尘膜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单玻光伏组件制程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单玻光伏组件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制作双玻光伏组件的防尘膜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双玻光伏组件制程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双玻光伏组件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伏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防尘膜 11防尘层 12粘结层
20光伏盖板玻璃 30封装胶膜层 40太阳能电池阵列
50光伏背板 60光伏背板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太阳能转化和利用主要靠光伏组件进行。在制作光伏组件时,将电池阵列、光伏玻璃以及封装材料(EVA、背板等)等按照不同的顺序层叠后,经过层压、流水线、装框、清洗、测试等制程,最终形成光伏组件成品。然而,现有技术在光伏玻璃运输过程中采用隔离(防霉)纸,导致运输成本增加;隔离(防霉)纸无法完全避免光伏玻璃被污染或发霉,被污染或者发霉的光伏玻璃在上料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导致上料时间较长、使用成本高;在光伏组件的制程过程中,常常有热熔胶或其他可能的脏污导致光伏玻璃被污染,造成制造成本和制程时间升高、产品良率降低。
为了解决光伏玻璃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膜。如图1和2所示,防尘膜10包括防尘层11和设置在防尘层11上的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
防尘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如PE(Polyethylene,聚乙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PTFE(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聚四氟乙烯)、EPTFE(expanded 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UPE(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聚氨酯是由软段与硬段构成的一种嵌段共聚型线性高分子化合物,硬段和软段热力学不相容,聚氨酯具有硬段和软段相分离的微相分离结构。软段能够赋予光伏玻璃柔性、回弹性和挠曲性等性能,硬段能够赋予光伏玻璃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具有可反复清洗的独特性能,可循环使用。与其他胶粘材料无法清洗或者清洗一次或数次相比,聚氨酯弹性体可反复清洗上千次,从而大大降低光伏组件制造成本。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包括:60~90%的结构对称的异氰酸酯预聚体,以及10~40%的扩链剂。本实施例中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的组分比例,能够在赋予光伏玻璃良好的挠曲性和机械性能的基础上,保证粘贴防尘膜之后光伏玻璃的透明性,避免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例如对光伏玻璃挠曲性、机械性能和透明性的要求,对防尘膜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比例进行选择性调整。示例性地,仅用于解决光伏玻璃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污染的问题时,可以降低对防尘膜透明性的要求,通过调整防尘膜的组分及其比例适当增加防尘膜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品性、以及回弹性和挠曲性等。
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的厚度越大,粘贴效果越好,但是贴附于光伏玻璃上形成的光伏组件玻璃的厚度和重量也越大。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性设定。例如,弹性体粘结层12的厚度为10μm~20μm。
防尘层为透明材质,不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且能赋予光伏玻璃良好的耐摩擦性。防尘层11厚度越大,对光伏玻璃的保护作用越好,但是成本也越高。防尘层11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性设定。示例性地,防尘层11的厚度为10μm~50μm,例如20μ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玻璃,包括光伏玻璃以及防尘膜10,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玻璃上。如图1和2所示,防尘膜10通过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粘贴在光伏玻璃盖板20或者光伏玻璃背板60上。
在光伏玻璃运输过程中,通过在光伏玻璃表面粘贴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尘膜10,不仅可以省去在光伏玻璃运输过程使用的隔离(防霉)纸,还能够节约光伏组件玻璃的上料时间、降低光伏玻璃使用成本,进而降低光伏组件制造成本。
在光伏组件的制程过程中,通过在光伏玻璃表面粘贴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尘膜10,可以避免光伏玻璃在制程过程中出现脏污的问题,延长层压机、流水线等设备的清理周期、减少光伏组件清洗时间,特别是对于双玻组件而言效果更佳,从而节约光伏组件的制程时间和人工工时,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提高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和良率。另外,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可清洗,清洗后可循环使用,且粘性不受清洗影响,从而进一步降低光伏组件制造成本。
防尘膜10的尺寸可以与光伏玻璃的尺寸相等,或者略大于光伏玻璃的尺寸,以便全部覆盖光伏玻璃表面。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使防尘膜10的长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长度,和/或,防尘膜10的宽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宽度,如此能够降低防尘膜的使用面积,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玻璃成本。在图1和2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防尘膜10居中粘贴在光伏玻璃上,图中W代表光伏玻璃的宽度,W1代表防尘膜的宽度,L代表光伏玻璃的长度,L1代表防尘膜的长度,L1小于L,W1小于W。当然,防尘膜10也可以不居中粘贴在光伏玻璃上,例如沿着光伏玻璃的一边对齐贴附于光伏玻璃表面。
在光伏组件制程过程中,对粘贴防尘膜10的光伏玻璃、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等进行层压之后,通常需要在层压得到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图9示出了光伏边框7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光伏边框70具有光伏边框安装槽上唇边71和光伏边框安装槽下唇边72。图9中,H代表光伏边框安装槽口上唇边深度,H1代表光伏边框安装槽口下唇边深度。层压得到的结构体的四周嵌入光伏边框安装槽口内。光伏边框70对应位置处的光伏玻璃表面可以不被防尘膜10覆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同理,在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本实施例能够在将光伏玻璃表面大部分区域覆盖上的基础上,减少防尘膜使用量,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玻璃成本。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长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同理,在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本实施例能够使光伏玻璃表面中未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尽量被防尘膜覆盖,提高防尘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膜10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单玻光伏组件或者双玻光伏组件。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制作单玻光伏组件的防尘膜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
步骤S302、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50叠放后进行层压;
步骤S303、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
步骤S304、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10。
图4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单玻光伏组件制程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防尘膜10未剥离。图5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单玻光伏组件的成品结构示意图,图中,防尘膜10已剥离。
在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制作双玻光伏组件的防尘膜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
步骤S402、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叠放后进行层压;
步骤S403、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
步骤S404、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10。
图7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双玻光伏组件制程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防尘膜10未剥离。图8是采用本发明防尘膜的双玻光伏组件的成品结构示意图,图中,防尘膜10已剥离。
在光伏组件的制程过程中采用防尘膜10,能够解决光伏玻璃在制程过程中出现脏污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可以延长层压机、流水线等设备清理周期,降低光伏组件出货前的清洗时间,进而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在光伏玻璃表面粘贴防尘膜10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防尘膜10居中或者不居中(例如沿着光伏玻璃的一边对齐)贴附于光伏玻璃表面。为了尽量降低光伏组件玻璃成本,可以使光伏玻璃的长度大于等于防尘膜10的长度,和/或,光伏玻璃的宽度大于等于防尘膜10的宽度。
光伏边框70对应位置处的光伏玻璃表面可以不被防尘膜10覆盖。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同理,在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本实施例能够在将光伏玻璃表面大部分区域覆盖上的基础上,减少防尘膜使用量,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玻璃成本。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长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同理,在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可以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本实施例能够使光伏玻璃表面中未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尽量被防尘膜覆盖,提高防尘效果。
在光伏组件制程过程中,装框之后通常还需要执行清洗、性能测试等制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装框后、清洗前剥离防尘膜10,或者在清洗后、对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测试之前剥离防尘膜10。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上述防尘膜及其使用方法。
实施例1:
防尘膜包括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其中,PET防尘层厚度为50μm,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厚度为20μm。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均为透明材质,不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
防尘膜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防尘膜10居中贴附与光伏玻璃20上;(L-L1)≥2×H,(W-W1)≥2×H1;
S2:将覆有防尘膜10的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50叠放后进行层压,然后进行光伏边框70安装;
S3:防尘膜10在光伏组件的I-V测试后清洗阶段中进行剥离。
本实施例中,光伏盖板玻璃20表面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未被防尘膜10覆盖,防尘膜的使用面积少,光伏组件玻璃成本低。
实施例2:
防尘膜包括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其中,PET防尘层厚度为10μm,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厚度为10μm。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均为透明材质,不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
防尘膜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防尘膜10居中贴附与光伏玻璃上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上,(L-L1)≥2×H,(W-W1)≥2×H1;
S2:将覆有防尘膜10的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叠放后进行层压,然后进行光伏边框70安装;
S3:防尘膜10在光伏组件的I-V测试后清洗阶段中进行剥离。
本实施例中,光伏玻璃上20和伏背板玻璃60中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未被防尘膜10覆盖,防尘膜的使用面积少,光伏组件玻璃成本低。
实施例3:
防尘膜包括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其中,PET防尘层厚度为50μm,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厚度为20μm。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均为透明材质,不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
防尘膜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防尘膜10居中贴附与光伏玻璃20上,(L-L1)≤2×H,(W-W1)≤2×H1;
S2:将覆有防尘膜10的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50叠放后进行层压,然后进行光伏边框70安装;
S3:防尘膜10在光伏组件的I-V测试后清洗阶段中进行剥离。
本实施例中,光伏玻璃表面中未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全部被防尘膜覆盖,防尘效果好。
实施例4:
防尘膜包括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其中,PET防尘层厚度为10μm,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厚度为10μm。PET防尘层和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均为透明材质,不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外观检测效果。
防尘膜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防尘膜10居中贴附与光伏玻璃上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上,(L-L1)≤2×H,(W-W1)≤2×H1;
S2:将覆有防尘膜10的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叠放后进行层压,然后进行光伏边框70安装;
S3:防尘膜10在光伏组件的I-V测试后清洗阶段中进行剥离。
本实施例中,光伏玻璃表面中未被光伏边框70覆盖的区域全部被防尘膜覆盖,防尘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各个技术方案以及各个技术方案的组合。
技术方案1、一种防尘膜10,包括:防尘层11和设置在防尘层11上的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
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防尘膜10,所述防尘层11厚度为10μm~50μm。
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防尘膜10,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厚度为10μm~20μm。
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防尘膜10,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60~90%的结构对称的异氰酸酯预聚体,10~40%的扩链剂。
技术方案5、一种光伏组件玻璃,包括:光伏玻璃,以及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防尘膜10,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光伏玻璃的长度大于等于防尘膜10的长度。
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光伏玻璃的宽度大于等于防尘膜10的宽度。
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5-8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5-8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防尘膜10的使用方法,包括: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50叠放后进行层压;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然后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10。
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使用方法,光伏盖板玻璃20的长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长度。
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使用方法,光伏盖板玻璃20的宽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宽度。
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13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
技术方案15、根据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长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6、根据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长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7、根据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8、根据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14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19、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任一所述的防尘膜10的使用方法,包括: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叠放后进行层压;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然后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10。
技术方案20、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使用方法,光伏背板玻璃60的长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长度。
技术方案21、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使用方法,光伏背板玻璃60的宽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宽度。
技术方案22、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上。
技术方案23、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背板玻璃60上。
技术方案24、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长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25、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长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26、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27、根据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21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技术方案28、根据技术方案11-26任一所述的使用方法,在对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测试之前剥离防尘膜10。
以上步骤所提供的介绍,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结构及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尘膜(10),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层(11)和设置在防尘层(11)上的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膜(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层(11)厚度为10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膜(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厚度为10μm~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膜(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粘结层(12)包括:
按重量百分比计,60~90%的结构对称的异氰酸酯预聚体,10~40%的扩链剂。
5.一种光伏组件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玻璃,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尘膜(10),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其特征在于,防尘膜(10)的长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长度;和/或,防尘膜(10)的宽度小于等于光伏玻璃的宽度。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其特征在于,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玻璃上。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其特征在于,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玻璃,其特征在于,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作为光伏盖板玻璃(2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作为光伏背板玻璃(60)的光伏玻璃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10.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尘膜(10)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50)叠放后进行层压;或者,将防尘膜(10)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将光伏盖板玻璃(20)、封装胶膜层(30)、太阳能电池阵列(40)和光伏背板玻璃(60)叠放后进行层压;
在层压后的结构体上安装光伏边框(70),然后在光伏组件的装框后的一制程阶段中剥离防尘膜(10);
优选地,光伏盖板玻璃(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的长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长度;和/或,光伏盖板玻璃(20)和光伏背板玻璃(60)的宽度大于等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宽度;
优选地,防尘膜(10)居中贴附于光伏盖板玻璃(20)和/或光伏背板玻璃(60)上;
优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小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优选地,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光伏盖板玻璃(2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70)上安装槽口的上唇边(71)深度的2倍,光伏背板玻璃(60)的尺寸与贴附于其上的防尘膜(10)的尺寸之差大于等于光伏边框上安装槽口的下唇边(72)深度的2倍;
优选地,在对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测试之前剥离防尘膜(10)。
CN202111397831.3A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4335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7831.3A CN114335217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7831.3A CN114335217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5217A true CN114335217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7831.3A Pending CN114335217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521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0921A1 (en) * 2008-02-01 2009-12-31 Grommesh Robert C Photovoltaic Glazing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815053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杜邦公司 对封装材料具有改进的粘结性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465886A (zh) * 2014-12-26 2015-03-25 苏州幸福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Kpk结构双面复合背板的生产工艺
CN108155259A (zh) * 2017-12-18 2018-06-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光伏组件用玻璃叠放的隔离膜技术
CN208589451U (zh) * 2018-08-13 2019-03-08 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防眩光伏玻璃
CN209266414U (zh) * 2018-06-27 2019-08-1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光伏组件
CN110634977A (zh) * 2019-08-01 2019-12-31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封装胶膜光伏玻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3659031A (zh) * 2021-07-01 2021-11-16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0921A1 (en) * 2008-02-01 2009-12-31 Grommesh Robert C Photovoltaic Glazing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815053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杜邦公司 对封装材料具有改进的粘结性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465886A (zh) * 2014-12-26 2015-03-25 苏州幸福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Kpk结构双面复合背板的生产工艺
CN108155259A (zh) * 2017-12-18 2018-06-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光伏组件用玻璃叠放的隔离膜技术
CN209266414U (zh) * 2018-06-27 2019-08-1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光伏组件
CN208589451U (zh) * 2018-08-13 2019-03-08 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防眩光伏玻璃
CN110634977A (zh) * 2019-08-01 2019-12-31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封装胶膜光伏玻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3659031A (zh) * 2021-07-01 2021-11-16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兰云军: "皮革化学品的制备 理论与实践", 31 January 200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228 *
孙绍灿: "中外工程塑料牌号大全",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8536B1 (en) Backside covering material for a solar cell module and its use
CN1027382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EP170357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module
US11791429B2 (en) Lightweight and flexible photovoltaic module comprising a front layer consisting of a polymer and a rear layer consisting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KR20070090212A (ko) Cis계 박막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당해 태양 전지 모듈의제조방법 및 분리방법
KR101481260B1 (ko) 하이브리드 타입의 태양전지 루프패널
JP3193193U (ja) フレキシブル太陽電池パネル
EP2483936A2 (de) Herstellung von solarmodulen
JP201209981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02412A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080065A1 (en)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with Structural Bonds
CN111682082A (zh) 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KR20170040277A (ko) 강성 캐리어를 위한 광전지 모듈
CN111293183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35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贴膜
JP7023851B2 (ja) ガラスまたはポリマーからなる前層と隆起部を有する裏層とを備える軽量光起電モジュール
CN111477709A (zh) 一种柔性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64028B1 (ko) 접착시트 방식의 금속합지유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335217A (zh) 一种防尘膜、光伏组件玻璃以及使用方法
CN107342342B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高反光条及光伏组件
CN113809193A (zh) 一种曲面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03912A (ko) 광전지 백시트
US20180062010A1 (en) Arc-bending translucent assembly, u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6170391B (zh) 层合装置和用于制造层合体的方法
TW201324821A (zh) 藉由將壓感性黏著劑(psa)層合至離型膜上而成之光伏打電池-壓感性黏著劑(pv-psa)層合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