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4109A -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4109A
CN114334109A CN202111622949.1A CN202111622949A CN114334109A CN 114334109 A CN114334109 A CN 114334109A CN 202111622949 A CN202111622949 A CN 202111622949A CN 114334109 A CN114334109 A CN 11433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tor
visit
record
load value
maximum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29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春燕
侯文露
赵大平
黄克华
曹衍麒
丁高海
黄智勇
赵辉
吴登明
孙前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29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4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4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消息推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本申请可以实现对当前排队情况的即时监控,并且可以自动推送当前看诊是否超过阈值。

Description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息推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尤其是对绿区患者进行急诊时,通常需要实时了解到当前的急诊排队情况,从而防止因急诊患者较多而导致排队在后面的患者不能及时接收到治疗。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由医生通过挂号系统进行主动查询,从而确定当前的排队情况。
然而,主动查询耽误了医生的就诊时间,并且,通过挂号系统查询也仅仅能够确定当前的排队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超过医生或者科室的可承受阈值的情况,导致了当排队的患者人数过多时,无法及时进行应变处理,降低了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对当前排队情况的即时监控,并且可以自动推送当前看诊是否超过阈值。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该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
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和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对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包括各医生对应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基于监控需求数据确定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
将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与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之商作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目标医生为科室中的任一医生。
可选地,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基于各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包括:
基于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
基于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与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可选地,获取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包括:
分别采集各医生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
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监控需求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判断模块以及推送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
若是,推送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和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对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包括各医生对应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监控需求数据确定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将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与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之商作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目标医生为科室中的任一医生。
可选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基于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就诊等候时长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判断模块,还用于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基于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基于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与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可选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分别采集各医生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监控需求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中,可以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其中,可以根据当前候诊记录以及监控需求数据等数据进行看诊最大负荷值的确定,用以确定当前患者需要等待的时间或者当前等待队伍可承载的最大人数,进而可以在队伍人数到达上限或者等待时间过长时及时进行报警处理,从而实现报警推送,进而可以提高整个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推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获取及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结合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急诊绿区面向的为四级非重症患者,此类患者通常数量多、季节性强、传染性强。面对此类患者的时候,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医院,除了造成医院拥挤,患者体验不佳以外,还会大大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急诊绿区负荷监控系统,则是在急诊科自有特性及社会需求发展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系统,可以有效汇总医疗机构内急诊各类信息,是对医院急诊绿区负荷及医务人员负荷进行监控、告警的系统平台。促进医院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负荷实时监控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请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S110: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
其中,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可选地,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急诊绿区监控系统,该系统具体可以是医疗机构中的医疗系统的子系统,或者,独立的监控系统等,在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急诊绿区指的是在急诊过程中,急诊等级较低的一类待看诊人群,例如: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的急诊人群。该系统,具体可以是基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对应的功能。
基于该系统可以分别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其中,当前候诊记录具体可以是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可以是对于某一个医生的候诊患者数量,或者对于某一个科室的候诊患者数量;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具体可以是上述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其中,出诊记录可以是该医生一段时间内的出诊时间、次数等,例如:某医生7天内的出诊总时间、总次数等;挂号记录可以是患者进行过医疗机构中的挂号操作后的记录,如:挂号患者的数量,就诊记录可以是每个患者的历史就诊情况,例如:历史就诊时长等;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阈值,也即是每个患者急诊绿区最长等待的时间。
可选地,上述当前候诊记录可以基于当前登记的候诊患者数量来确定,例如:当患者需要进行候诊时,需要执行相应的登记手续并录入该系统或者相关系统中,进而可以直接获取实时的候诊记录。
监控需求数据可以是历史存储的数据,可以基于数据库或者其他存储此类信息的系统获取该数据。
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可以是预先输入设置的固定值,可以根据日期或者实际需求进行变更,可以响应于医务工作人员的输入来获取。
S120: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当获取上述数据之后,可以根据上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其中,看诊最大负荷值可以是某一个医生,或者某一个科室内的所有医生看诊所能负荷的最大患者数量。
S130: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确定上述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可以从当前候诊记录中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进而判定该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
S140: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若判定结果为超过,则可以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该第一报警推送信号用于指示当前的患者数量超过了看诊的最大负荷值,需要将患者调配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增加医生数量等。报警处理设备可以是用于进行监控的工作人员的监控终端,当该监控的工作人员接收到对应的报警推送信号之后,可以按照预设的方式执行处理,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中,可以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其中,可以根据当前候诊记录以及监控需求数据等数据进行看诊最大负荷值的确定,用以确定当前患者需要等待的时间或者当前等待队伍可承载的最大人数,进而可以在队伍人数到达上限或者等待时间过长时及时进行报警处理,从而实现报警推送,进而可以提高整个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推送效率。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又一具体实施过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请参照图2,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和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S210: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在获取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之后,可以计算得到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医生其对应的监控需求数据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基于每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计算得到每个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S220:对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确定该科室下每个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可以计算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具体计算方式也即是将该科室下每个医生的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的和即为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38784000000091
其中,A即为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M为该科室内的医生总数,i即为其中的第i个医生,ai即为第i个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中计算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请参照图3,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包括各医生对应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S310:基于监控需求数据确定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
可选地,可以结合监控需求数据中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来确定每个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该时长用于表示任意患者进行看诊过程的平均时长。
可选地,对于不同的医生,根据其对应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等,其看诊的平均时长不同。
可选地,每个医生对应的患者也不同,患者在进行就诊排队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医生。
其中,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具体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3438784000000101
其中,h1为任一患者结束就诊的时间,h2为任一患者开始就诊的时间,m为预设时间范围内患者的总数,I为第I个医生对应的患者,n为其中的第n个患者。
S320:将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与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之商作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其中,目标医生为科室中的任一医生。
可选地,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38784000000102
其中,H即为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hI即为目标医生对应的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aI即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以下表1为例:
表1
Figure BDA0003438784000000103
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1小时/0.45小时=2.2人次,取整数2。其中,1小时即为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0.45小时即为目标医生对应的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
可选地,看诊最大负荷值的计算可以每天更新一次,例如:每天18点进行更新计算。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过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请参照图4,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S410:基于各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基于上述方式分别确定了每个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以及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可以基于当前各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每个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若超过可以进行上述报警。
S420: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相应地,可以确定当前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若超过可以进行上述报警,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报警的过程中,可以区分于不同的医生以及科室,发送不同的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加以区分,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可以按照预设时间执行该方法进行判定,例如:每一分钟进行判定。
在基于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提醒的过程中,具体可以是医生看诊的等候时长超阈值提醒。定时任务:每1分钟检查一次。判定医生的候诊记录总数,是否超过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如果是,超出了则及时提醒,也即是发送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如果否,则无提醒,等候下次检查。例如: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为2.2,当前候诊人数超过2,就能判定符合提醒条件。
相应地,在基于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提醒的过程中,具体可以是绿区下的就诊等候时长超阈值提醒。定时任务:每1分钟检查一次。判定绿区的候诊记录总数,是否超过绿区看诊最大负荷值。如果是,超出了则及时提醒,也即是发送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如果否,则无提醒,等候下次检查。例如:绿区看诊最大负荷值为55人,当前候诊人数超过55人,就能判定符合提醒条件。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中对医生超负荷工作进行报警具体实施过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请参照图5,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10: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其中,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中可以包括医生的所有医疗工作行为记录,例如:除了看诊之外,进行了手术或者其他工作时,也会在电子病例中进行记录。
可选地,获取上述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可以具体计算判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超负荷状态指的是目标医生的工作时间超过预设阈值,也即是超负荷工作,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就诊失误等问题,并且也会影响目标医生自身的状态,因此需要对目标医生是否超负荷工作进行检测。
S520: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若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则可以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该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可以用于提示目标医生超负荷工作,推送方式可以与第一报警推送方式类似,在此不加赘述。
其中,可以按照预设时间执行该方法进行判定,例如:每十分钟进行一次判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中,可以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其中,通过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可以提高对目标医生的工作情况的把控,从而可以对医生的工作分配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避免医生过度工作导致的意外,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中进行超负荷判定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请参照图6,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包括:
S610:基于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
可选地,可以基于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中目标医生进行的其他医疗工作时间之和,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
其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也即是目标医生为病人看病的时间,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中记录的其他医疗工作时间可以是手术或其他医疗工作的时间。
在计算工作总时长时,具体可以基于就诊记录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来确定,如:患者1和患者2间隔10分钟<15分钟(15分钟为预计每个患者的正常诊断时间)、患者2和患者3间隔20分钟>15分钟但存在医生署名的电子病历(也即是目标医生进行了其他工作)开具,患者3和患者4间隔50分钟>15分钟但不存在医生署名的电子病历开具,则部分时长1为患者1的就诊开始时间到患者的结束就诊时间,即8:00-9:10,为1小时10分钟;患者4、5、6的间隔时长都小于15分钟,则部分时长2为患者4的就诊开始时间到患者6的结束就诊时间,即10:10-11:00,为50分钟。依次规则类推计算。有基于此,可以将所有的部分时长之和作为上述工作总时长。
S620:基于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与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可选地,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之后,可以基于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计算出对应的最大工作时间,进而确定目标医生当前看诊过程中是否超负荷。
例如:可以基于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在最大负荷值下的最大工作时间T。
进而基于上述工作总时长t与最大工作时间T进行比较,若工作总时长t小于最大工作时间T,则可以确定目标医生当前看诊过程并未超负荷;相对地;若工作总时长t大于或者等于最大工作时间T,则可以确定目标医生当前看诊过程超负荷。
可选地,可以基于上述方式分别计算每个医生是否超负荷工作。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再一具体实施过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请参照图7,获取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包括:
S710:分别采集各医生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
可选地,可以基于挂号系统、急诊医生站系统等的录入获取来采集上述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
S720: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监控需求数据。
可选地,获取上述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等之后,可以将之发送给临床消息发送中心信息消息的处理与发布,并推送给订阅的采集任务中心,由该采集业务中心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具体可以是加载格式配置、数据接收、格式转换以及数据持久化处理,进而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监控需求数据,并将该数据存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中,之后在需要调用此类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中读取。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医院的挂号记录、就诊记录、电子病历等,均是通过公共数据库来保存。业务系统在使用中的数据库可以称为生产库,由于不断在生产库生成数据,直接针对生成库数据的持续且实时的访问一般是不允许的,否则及有可能造成数据库的锁死,数据库服务器资源耗尽,导致业务阻塞。本申请中采用该方法可以采用额外的数据库进行记录,避免数据库锁死。
下面来基于具体的示意图解释进行数据获取的具体流程过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获取及传输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8,其中,可以由业务系统810将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发送给临床消息中心820,再由临床消息中心820发送给订阅的采集任务中心830,再由采集任务中心830进行上述数据格式转换处理之后存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840的数据库内。
其中,业务系统810、临床消息中心820以及采集任务中心830均为医疗机构中的子系统,可以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840位于同一应用程序下,在此不做限制。
业务系统810可以包括上述挂号系统以及急诊医生站系统,挂号系统用于获取挂号记录,急诊医生站系统用于获取电子病例以及就诊记录,出诊记录可以存储于电子病例中。
下面来基于整体的流程图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结合急诊绿区监控系统的工作示意图,请参照图9,该方法包括:
S910: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S920:对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S930:基于各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S940: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S950: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具体实施内容在前述已经进行具体解释,在此不加赘述。
示例的,该系统预置功能:急诊绿区候诊时长超1小时,或医师连续在岗时长超12小时,则通过系统对接手机端的应用程序向急诊科主任发送提醒。
场景示例:儿科现有2名医生(医生A和医生B)坐诊,设置候诊时长超1小时则报警,医生A平均每小时看诊30人,医生B平均每小时看诊35人,现儿科等候就诊人数超过55人,则负荷监控平台会向急诊科主任推送消息。医生A在班除了需要看急门诊之外,还需要兼顾危重患者抢救工作(也即是通过电子病例确定),系统依规则,发现医生A在岗时长超12小时,向急诊科主任推送消息。
下述对用以执行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对应的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绿区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0,确定模块120、判断模块130以及推送模块140;
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确定模块120,用于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判断模块130,用于基于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看诊最大负荷值;
若是,推送模块140,用于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和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模块120,具体用于根据监控需求数据以及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对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包括各医生对应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模块120,具体用于基于监控需求数据确定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将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与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之商作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目标医生为科室中的任一医生。
可选地,判断模块130,具体用于基于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就诊等候时长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可选地,判断模块130,还用于基于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可选地,判断模块130,具体用于基于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确定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基于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与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可选地,获取模块110,具体用于分别采集各医生的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以及就诊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监控需求数据。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1,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存储器210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2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配置有上述急诊绿区监控系统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所述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所述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基于所述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所述急诊绿区中患者数量是否超过所述看诊最大负荷值;
若是,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和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所述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所述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对所述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进行加和,得到所述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包括各医生对应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所述各医生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基于所述监控需求数据确定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
将目标医生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与所述单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之商作为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所述目标医生为所述科室中的任一医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所述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所述看诊最大负荷值,包括:
基于各医生就诊记录分别确定各医生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各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基于科室就诊记录确定科室对应的患者数量是否超过科室的看诊最大负荷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所述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若是,生成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就诊记录、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以及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所述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包括:
基于所述就诊记录中目标医生的就诊时间以及所述目标医生的电子病例确定所述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医生的工作总时长与所述目标医生的看诊最大负荷值确定所述目标医生是否处于超负荷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包括:
分别采集各医生的所述出诊记录、所述挂号记录以及所述就诊记录;
对所述出诊记录、所述挂号记录以及所述就诊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符合目标格式的所述监控需求数据。
8.一种急诊绿区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急诊绿区监控系统,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判断模块以及推送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候诊记录、至少一个医生的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急诊绿区的就诊等候时长阈值,所述监控需求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出诊记录、挂号记录和就诊记录,所述当前候诊记录包括:当前候诊的患者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控需求数据以及所述就诊等候时长阈值确定至少一个看诊最大负荷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看诊最大负荷值以及所述当前候诊记录确定所述急诊绿区中患者的数量是否超过所述看诊最大负荷值;
若是,所述推送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报警推送信号发送给报警处理设备。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22949.1A 2021-12-28 2021-12-28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34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2949.1A CN114334109A (zh) 2021-12-28 2021-12-28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2949.1A CN114334109A (zh) 2021-12-28 2021-12-28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4109A true CN11433410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2949.1A Pending CN114334109A (zh) 2021-12-28 2021-12-28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4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4111A (zh) * 2019-01-21 2022-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疗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4111A (zh) * 2019-01-21 2022-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疗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34111B (zh) * 2019-01-21 2023-08-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疗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v et al. iCare: a mobi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elderly
US69989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onding to medical alerts
US20170124852A1 (en)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with predictive emergency dispatch risk assessment
US20070073555A1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facilitating the provision of health care
US200800100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Health Information
US20110199214A1 (en) Medical personnel alert rules based on grouping
US20140278544A1 (en) Automated alerts for medical indicators
JP5843305B2 (ja) 救急搬送支援システム及び端末
US20160199007A1 (en) Alarm notif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gnostic monitoring
US20070214011A1 (en) Patient Discharge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3963594A1 (en) Inter-facility exchan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using dedicated pati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N114334109A (zh) 急诊绿区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9952A (zh) 多点触发视角下的传染病监测防控系统和方法
CN114649087B (zh) 资源预约方法、资源预约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
CN116092647A (zh) 一种医院排队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EP3907741A1 (en) Weighted infection alert system between portable devices
US201902213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orkflow-driven communications in an integrated system
JP2022016258A (ja) 感染症対策システム、接触トレースプログラム、及び接触トレース方法
US200800049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health information
WO2022045081A1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3284598B (zh) 诊断请求消息的提醒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39752A1 (ja) 情報通知装置、情報通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049867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12256281A (ja) 患者管理サーバ、患者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患者管理方法
CN116091002A (zh) 一种医疗信息化网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