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5324A -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5324A
CN114325324A CN202111633042.5A CN202111633042A CN114325324A CN 114325324 A CN114325324 A CN 114325324A CN 202111633042 A CN202111633042 A CN 202111633042A CN 114325324 A CN114325324 A CN 114325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ternating current
contact structure
equipment
tested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30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guang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guang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guang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30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5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5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5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发生装置、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及待测设备,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一接口,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一线圈触点;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二接口,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二线圈触点;测试待测设备时,控制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变压器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发生装置通过接触结构将第二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以便待测设备完成功能测试。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系统,将交流信号以接触的方式提供给待测设备,减少待测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子设备,尤其消费电子产品(手机、耳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电磁感应来实现电能传输。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发射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发射设备将自身电池中的电能转换成交流电并利用充电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耦合到距离很近的无线接收设备中的受电线圈,受电线圈产生交流电能。受电设备再利用整流技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压输出,提供给后端设备使用。
无线接收设备在正式封装上线之前需要进行测试,一般通过无线接收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进行测试。现有技术中,测试PCBA时需要配备无线发射设备,使待测PCBA处于电磁场环境内。因为常用无线充电协议一般都有握手检测、异物检测、离场判断、低功耗处理等功能,因此测试PCBA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因为电磁波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对电磁波影响较强时也无法完成测试,导致PCBA的测试周期长,测试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便减少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生装置、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以及待测设备;
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发生装置的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生装置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一线圈触点;
所述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生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二线圈触点;
所述待测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和所述第二接触结构接收所述第二交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振荡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具体用于将所述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所述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包括:弹簧探针;
所述第二接触结构包括:弹簧探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待测设备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其中,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发生装置通过接触结构连接所述待测设备,将所述交流电提供给所述待测设备,以便所述待测设备完成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包括:
所述发生装置的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振荡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
所述发生装置的变压器将所述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所述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相关的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实现方式中,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包括:发生装置、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以及待测设备,该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一接口,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一线圈触点;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二接口,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二线圈触点。响应于针对待测设备的测试信号,该发生装置的控制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变压器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发生装置通过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将第二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待测设备根据输入的第二交流电完成功能测试。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系统,模拟无线发射设备产生的交流信号,以接触的方式提供给待测设备,减少待测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弹簧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待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非全部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而这些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背景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100包括无线发射设备101和无线接收设备102,其中,无线发射设备101包括:输入电源V、电容Cp、电阻Rp以及发射线圈Lp,无线接收设备102包括:接收线圈Ls、电容Cs、电阻Rs以及负载电阻Rload
在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发射设备101将输入电源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利用发射线圈Lp产生磁场。该磁场耦合到距离很近的无线接收设备102中的接收线圈Ls,接收线圈Ls产生交流电能。其中,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构成一个网络时,若其中某一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能影响到其他电路也发生类似的变化。耦合的作用就是把某一电路的能量输送(或转换)到其他的电路。
接收设备102再利用整流技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压输出,提供给后端负载设备使用。
无线接收设备在正式封装上线之前需要进行测试,一般通过无线接收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进行测试。
PCBA是指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Mounted Technology,SMT)上件或通过双列直插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进行插件的整个制程,SMT指的是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的简称,DIP是一种集成电路的封装方式。
现有技术中,测试无线接收设备的PCBA时需要配备无线发射设备,使待测PCBA处于电磁场环境内。常用无线充电协议一般都有握手检测、异物检测、离场判断、低功耗处理等功能,导致测试PCBA的时间比较长。同时,电磁波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对电磁波影响较强时也无法完成测试,导致PCBA的测试周期长,测试效率比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以便减少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包括:发生装置、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以及待测设备,该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一接口,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一线圈触点;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的第二接口,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的第二线圈触点。响应于针对待测设备的测试信号,该发生装置的控制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变压器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发生装置通过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将第二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待测设备根据输入的第二交流电完成功能测试。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系统,模拟无线发射设备产生的交流信号,以接触的方式提供给待测试的无线接收设备,减少待测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该系统200包括:发生装置201、第一接触结构202、第二接触结构203以及待测设备204;
其中,发生装置201包括直流电源VCC、振荡电路21、变压器22、以及控制器23;
控制器23用于将发生装置201的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变压器22用于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第一接触结构202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201的第一接口,第一接触结构202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204的第一线圈触点;
第二接触结构203的第一端连接发生装置201的第二接口,第二接触结构203的第二端连接待测设备204的第二线圈触点;
待测设备204通过第一接触结构202和第二接触结构203接收第二交流电。
其中,变压器是一种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电路传递电能或传输信号。
待测设备在无线充电场景中所接收的交流电为无固定基准的交流电,待测设备接收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特性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通过控制发生装置模拟待测设备所接收的交流电,利用接触结构连接发生装置以及待测设备,将发生装置产生的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以便待测设备根据输入的交流电完成功能测试。通过接触结构实现连接,避免了无线充电协议的多种功能测试,降低了周围环境对电磁波的影响,减少了待测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需要测试待测设备时,发生装置的控制器通过控制振荡电路,将发生装置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其中,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表明发生装置的一端接地。然后利用变压器将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即浮动基准的第二交流电,表明第二交流电仅有固定的压差,但是没有固定的基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该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全桥振荡电路中开关管的类型,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也可以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开关管为MOSFET为例进行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该发生装置300包括:直流电源VCC、全桥振荡电路、变压器T以及控制器301,其中,变压器T包括第一绕组L1和第二绕组L2;
该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其中,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Q2和第四开关管Q4。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均接地。
变压器T的第二绕组L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接触结构,在电阻R1的两端并联二极管D1,第二绕组L2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第二接触结构。电阻R1是为了防止经过变压器T变换的交流电过大所以串联在电路中,起限流作用。
控制器301可以向全桥振荡电路发送驱动信号,控制各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301每间隔一段时间,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交替导通,并且保持第四开关管Q4与第一开关管Q1同步动作,第三开关管Q3与第二开关管Q2同步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301首先控制全桥振荡电路的第一开关管Q1和第四开关管Q4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使直流电源的电流依次流经第一开关管Q1、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Q4,此时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为正极,第二端为负极。
间隔一段时间后,控制器301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导通、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四开关管Q4断开,使直流电源的电流依次流经第二开关管Q2、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3,此时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为负极,第二端为正极。
控制器301周期性地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交替导通,并保持第四开关管Q4与第一开关管Q1同步动作,第三开关管Q3与第二开关管Q2同步动作,从而在变压器T前端的第一绕组L1形成有固定基准的交流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结构可以为弹簧探针,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弹簧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该弹簧探针400包括活动触点401和弹簧402,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将该弹簧探针的底部连接至发生装置,推动并固定顶端的活动触点至待测设备的线圈触点,即可实现发生装置与待测设备的连接。
上述实施例结合发生装置的具体结构介绍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待测设备的结构。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待测设备的示意图。
该待测设备500包括接收线圈Ls、谐振电路501、通信负载电路502以及整流电路503。其中,接收线圈包括第一线圈触点和第二线圈触点,谐振电路501包括电容Cs和电容Cd,用于和发生装置中的电流信号进行谐振匹配,通信负载电路502包括电阻Rc,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包络幅移键控ASK调制,ASK调制相当于模拟信号中的调幅,只不过与载频信号相乘的是二进制数码而已。幅移就是把频率、相位作为常量,把振幅作为变量。整流电路503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以及电容C,其中,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形成串联支路,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形成串联支路,两个串联支路并联,并连接在电容C的两端,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压Vout输出给负载。
其中,通信电路502和整流电路503可以以分离的元件实现功能,也可以将两个电路设计在集成电路中,均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通过控制发生装置模拟待测设备所接收的交流电,利用接触结构连接发生装置以及待测设备,将发生装置产生的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以便待测设备根据输入的交流电测试谐振电路、通信负载电路及整流电路等功能。通过接触结构实现连接,降低了周围环境对电磁波的影响,减少了待测设备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基于上述系统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01:响应于针对待测设备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其中,该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
S602:该发生装置通过接触结构连接待测设备,将交流电提供给待测设备,以便待测设备完成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时,可以利用控制器控制振荡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然后利用变压器将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该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参见上述系统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应当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例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基于上述系统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装置,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该装置700包括:存储器701以及处理器702;
存储器701用于存储相关的程序代码;
处理器702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
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改,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生装置、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以及待测设备;
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发生装置的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所述变压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生装置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一线圈触点;
所述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生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触结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二线圈触点;
所述待测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和所述第二接触结构接收所述第二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振荡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具体用于将所述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所述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包括:弹簧探针;
所述第二接触结构包括:弹簧探针。
6.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待测设备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其中,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振荡电路、变压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发生装置通过接触结构连接所述待测设备,将所述交流电提供给所述待测设备,以便所述待测设备完成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装置将内部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包括:
所述发生装置的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振荡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
所述发生装置的变压器将所述有固定基准的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无固定基准的第二交流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电路包括全桥振荡电路,所述全桥振荡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9.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相关的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
CN202111633042.5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25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042.5A CN114325324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042.5A CN114325324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5324A true CN114325324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3042.5A Pending CN114325324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532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8935A (zh) * 2017-08-25 2017-12-15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座充ipt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398701A (zh) * 2019-08-01 2019-11-01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0718972A (zh) * 2019-10-28 2020-01-21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无线自动定位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29609A (zh) * 2018-08-09 2020-02-21 芯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其集成电路装置
CN112583141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充电底座及异物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8935A (zh) * 2017-08-25 2017-12-15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座充ipt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829609A (zh) * 2018-08-09 2020-02-21 芯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其集成电路装置
CN110398701A (zh) * 2019-08-01 2019-11-01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0718972A (zh) * 2019-10-28 2020-01-21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无线自动定位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141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充电底座及异物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世彦等: "串联储能电源能量变换与均衡技术", vol.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15 - 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96606C2 (ru) Динамическая резонансная согласующая схема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приемников энергии
JP6190510B2 (ja) 受電装置、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CN110114957B (zh) 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RU2009139632A (ru) Система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г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питания и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US20140097697A1 (en) Wired-wireless combine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he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9682631B2 (en) Non-contact electricity supply device
JP2020025457A (ja) 受電装置
US1014812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406605A (zh) 一种电容耦合式无线功率传输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245077A (ja) 非接触電力伝達装置
CN114325324A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haari et al. Light LED directly lit up by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ology
JP2013115917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送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H11178248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用電源回路
JPH09182304A (ja) 非接触型充電器
US20210281123A1 (en) Dynamic resonance for wireless power systems
KR102272354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및 수신 장치
CN204697059U (zh) 近场通信装置
Efrén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simple wireless charger for mobile phones
JPH1169640A (ja) 非接触式充電装置
WO2017126112A1 (ja) 電力伝送装置、高周波電源及び高周波整流回路
WO2019176359A1 (ja) 受電装置
Bui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f parasitic and gate-drive effects on an autonomous push-pull resonant converter based IPT system
JPH09182322A (ja) 非接触型電力伝送装置
JP6681532B2 (ja) 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