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2089A -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2089A
CN114322089A CN202210051048.XA CN202210051048A CN114322089A CN 114322089 A CN114322089 A CN 114322089A CN 202210051048 A CN202210051048 A CN 202210051048A CN 114322089 A CN114322089 A CN 114322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lector
small
air deflector
exhaus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10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雪
王现林
安智
莫建樷
李仕铭
文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0510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2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件;壳体设有蜗壳和蜗舌,蜗壳和蜗舌围设成风道;导风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均被控制运动,形成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风道内的风经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排风;小导风板均被控制运动,形成第三排风道,风道内的风经第三排风道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排风;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导风板运行稳定,优化了空气的流动路径,减少了送风量损失;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可打开的角度大,可实现大范围和远距离的送风,使得空调可实现向上送风和向下送风,送风均匀和送风量充足,提升送风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空调已成为家庭办公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导风板是空调的重要部件,可对空调排出的风起到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的导向作用,提升空调的运行效率。现有的空调中,导风板的宽度较小和可摆动的角度小,使得导风效果差、送风距离短和送风区域小;此外导风板与空调的风道未能有效配合,造成送风量损失,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风效果差、送风距离短、送风区域小和送风量少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件;所述壳体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围设成风道,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向所述壳体的前下方出风的第一出风口和向所述壳体的下方出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所述大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小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且所述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均可被控制运动;
所述小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与所述蜗舌形成第一排风道,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且所述大导风板与蜗舌形成第二排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道的一端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风道内的风经所述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排出,实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排风;
所述小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所述第三排风道的一端与风道连通,所述第三排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道内的风经所述第三排风道排出,实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排风。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面板体;沿所述大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大导风板形成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前侧;
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进而所述第一出风口被打开;
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进而所述第一出风口被关闭,所述第一部覆盖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部覆盖在所述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面板体平滑过渡。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部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部的宽度为d2,所述小导风板的宽度为d3,所述面板体的宽度为d4,其中1.5≤(d1+d2)/d3≤3.5,0.8≤d2/d3≤1.2。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小导风板可被控制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蜗舌之间转动,当所述小导风板向所述蜗舌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逐渐打开;当所述小导风板抵接在所述蜗舌上时,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当所述小导风板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逐渐关闭。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蜗壳上设置有可摆动的扫风叶片;当所述第二出风口被关闭时,所述小导风板位于所述扫风叶片的下方;当所述小导风板抵接在所述蜗舌上时,所述小导风板位于所述扫风叶片的前方;
当所述小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蜗舌之间转动时,所述扫风叶片被控制摆动至第一预设角度,用于避开所述小导风板。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的左驱动盒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右侧的右驱动盒,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大导风板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齿条机构,所述右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大导风板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齿条机构,在所述第一齿轮-齿条机构和第二齿轮-齿条机构作用下,所述大导风板运动;
所述左驱动盒或右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小导风板驱动连接的齿轮机构,在所述齿轮机构作用下,所述小导风板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为上述所述的空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包括:
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关闭所述壳体的第一出风口;
控制所述蜗壳上的扫风叶片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四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或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一排风道及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二排风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一排风道及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二排风道包括:
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三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小导风板与蜗舌围设成所述第一排风道;
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二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大导风板与蜗舌围设成所述第二排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优化了导风板的空间布局,导风板运行稳定和可靠,优化了空气的流动路径,减少了送风量损失;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可打开的角度大,可实现大范围和远距离的送风,使得空调可实现向上送风和向下送风,送风均匀和送风量充足,提升送风舒适性;
(2)向上排风时,风道内的风经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排出,风道、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有效配合且平滑过渡,使得空气流动顺畅,减少了向上排风时送风量的损失;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大导风板的打开角度,进而调节送风方向、送风范围、送风距离及送风量;大导风板增加冷空气的输送高度,冷空气贴近房间天花板输送,实现冷空气淋雨式下降,使得整个房间制冷更加均匀,制冷效果更好,增加用户使用舒适性;
(3)向下排风时,小导风板向蜗舌方向转动,减小外观间隙,提升了外观的美观度,风道内的风经第三排风道排出,第三排风道与风道有效配合且平滑过渡,使得空气流动顺畅,减少了向下排风时送风量的损失;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送风距离远和送风范围大,形成地毯式送风,提高了空调的运行效率;
(4)大导风板的宽度大,第一出风口被关闭时,第一部覆盖在第一出风口处,密封严实,第二部覆盖在壳体的前侧且与面板体平滑过渡,保证壳体前侧的美观性;第二出风口被关闭时,小导风板覆盖在第二出风口处,密封严实,保证壳体底部的美观性;
(5)空调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送风模式时,向上送风,大导风板可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人的身上;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向下送风,使得热空气迅速送至人体,提升制热效果,保证空调综合性能并提升人体舒适性和环境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向上送风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向下送风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小导风板向蜗舌方向转动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关闭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动盒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驱动盒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中:
11-壳体;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进风口;12-底壳;121-蜗壳;122-蜗舌;123-风道;131-第一出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4-面板框;15-面板体;16-扫风叶片;
2-导风板组件;21-大导风板;211-第一部;212-第二部;22-小导风板;31-第一排风道;32-第二排风道;33-第三排风道;
41-左驱动盒;411-左驱动盒体;412-左驱动盒盖;42-右驱动盒;421-右驱动盒体;422-右驱动盒盖;51-第一驱动电机;52-第一齿条;
61-第二驱动电机;62-第二齿条;71-第三驱动电机;72-曲轴
81-蒸发器;82-贯流风叶;8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的空调中,导风板的宽度较小和可摆动的角度小,使得导风效果差、送风距离短和送风区域小;此外导风板与空调的风道未能有效配合,造成送风量损失。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件;壳体的底部形成有蜗壳和蜗舌,蜗壳和蜗舌围设成风道;导风板组件包括依次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均被控制运动,形成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风道内的风经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排风;小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形成第三排风道,风道内的风经第三排风道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排风;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优化了导风板的空间布局,导风板运行稳定和可靠,优化了空气的流动路径,减少了送风量损失;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可打开的角度大,可实现大范围和远距离的送风,使得空调可实现向上送风和向下送风,送风均匀和送风量充足,提升送风舒适性。
<空调室内机>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1和导风板组件2;壳体11的底部形成有底壳12,底壳12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蜗壳121和蜗舌122,蜗舌122位于壳体11的底部的前侧,蜗壳121位于壳体11的底部的后侧,蜗壳121和蜗舌122围设成风道123,壳体11的底部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包括向壳体11的前下方出风的第一出风口131和向壳体11的下方出风的第二出风口132;导风板组件2包括大导风板21和小导风板22,沿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大导风板2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31处,小导风板2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132,且大导风板21和小导风板22均可被控制运动;
如图2a所示,小导风板22被控制运动并与蜗舌122形成第一排风道31,大导风板21被控制运动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31,且大导风板21与蜗舌122形成第二排风道32,第一排风道31的一端与风道123连通,第一排风道31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风道32的一端通过第一出风口131连通,第一排风道31与第二排风道32光滑过渡,第二排风道32的另一端朝向壳体11的上方;风道123内的风经第一排风道31和第二排风道32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排风;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大导风板21可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人的身上并增加冷空气的输送高度,冷空气贴近房间天花板输送,实现冷空气淋雨式下降,使得整个房间制冷更加均匀,制冷效果更好,增加用户使用舒适性;
如图2b所示,小导风板22被控制运动向蜗舌122的方向转动并抵接在蜗舌122上,且打开第二出风口132,且小导风板22与蜗壳121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33,第三排风道33的一端与风道123连通,第三排风道33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132连通,大导风板21被控制运动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31;风道123内的风经第三排风道33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排风,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使得热空气迅速送至人体,实现地毯式送风,提升制热效果。
综上所述,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优化了导风板的空间布局,导风板运行稳定和可靠,优化了空气的流动路径,减少了送风量损失;大导风板21和小导风板22可打开的角度大,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可实现大范围和远距离的送风,使得空调可实现向上送风和向下送风,送风均匀和送风量充足,提升送风舒适性;
空调室内机向上送风时,风道123、第一排风道31和第二排风道32有效配合,使得空气流动顺畅,减少了向上送风时送风量的损失;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大导风板21的打开角度,进而调节送风方向、送风范围、送风距离及送风量,适合于空调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送风模式时;
空调室内机向下送风时,小导风板22提升了外观的美观度,第三排风道33与风道123有效配合,使得空气流动顺畅,减少了向下送风时送风量的损失;送风距离远和送风范围大,形成地毯式送风,提高了空调的运行效率,适合于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
此外排风顺畅,避免了在出风口处出现窝风现象,减少了送风量的损失,保证空调室内机向上或向下送风时送风距离远和送风量充足。
进一步,出风口由壳体11的前方下部贯通至壳体11的下方,出风口分为位于壳体11的前方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31和位于壳体11的下方的第二出风口132;大导风板2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31处,大导风板21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31;小导风板2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32处,小导风板22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32;
具体地,大导风板21靠近小导风板22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31处,大导风板21被控制向远离壳体1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出风口131被逐渐打开;大导风板21被控制向靠近壳体1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出风口131被逐渐关闭;小导风板22靠近大导风板2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32处,小导风板22被控制向蜗舌12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132被逐渐打开;小导风板22被控制向远离蜗舌12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132被逐渐关闭;
如图1b、图3a和图3b所示,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面板框14,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面板体15,面板体15设置在壳体11的前侧且位于面板框14上;沿大导风板21的宽度方向,大导风板21形成有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第一部21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31处,第二部212延伸至壳体11的前侧;大导风板21被控制向远离壳体11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出风口131被打开;
大导风板21被控制向靠近壳体11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出风口131被关闭,第一部211覆盖在第一出风口131处,密封严实,避免了空气由第一出风口131排出,第二部212覆盖在壳体11的前侧且与面板体15平滑过渡,保证壳体11前侧的美观性。
进一步,第一部211的宽度为d1,第二部212的宽度为d2,小导风板22的宽度为d3,面板体15的宽度为d4,其中1.5≤(d1+d2)/d3≤3.5,0.8≤d2/d3≤1.2;
大导风板21的宽度大,导向作用明显,密封可靠,小导风板22的宽度小,转动灵活;空调室内机向上送风时,大导风板21和小导风板22有效配合,将风道123内的风很好地导向壳体11的上方,向上送风距离远和送风范围大;空调室内机向下送风时,小导风板22向蜗舌122的方向转动,将风道123内的风很好地导向第二出风口132,向下送风距离远和送风范围大;
优选地,2≤(d1+d2)/d3≤3,d2/d3=1。
小导风板22可被控制在第二出风口132和蜗舌122之间转动,当小导风板22向蜗舌12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132被逐渐打开;当小导风板22抵接在蜗舌122上时,小导风板22与蜗壳121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33;当小导风板22向第二出风口13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132被逐渐关闭。
进一步,如图3a和图3b所示,蜗壳121上设置有可摆动的扫风叶片16;当第二出风口132被关闭时,小导风板22位于扫风叶片16的下方;当小导风板22抵接在蜗舌122上时,小导风板22位于扫风叶片16位于的前方;
当小导风板22在第二出风口132和蜗舌122之间转动时,扫风叶片16被控制摆动至第一预设角度,用于避开小导风板22,避免小导风板22在第二出风口132和蜗舌122之间转动时,小导风板22与扫风叶片16碰撞;具体地,扫风叶片16可向左摆动或向右摆动,进而在扫风叶片16、蜗壳121和蜗舌122之间形成可使小导风板22可灵活转动的空间。
如图1b、图4a和图4b所示,壳体1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有左侧板111和右侧板112,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盒,驱动盒包括左驱动盒41和右驱动盒42,且分别设置在左侧板111和右侧板112;左驱动盒41内设有与大导风板21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齿条机构,第一齿轮-齿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52;左驱动盒4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左驱动盒体411和左驱动盒盖412,第一驱动电机51设置在左驱动盒体411上,第一驱动电机51与第一齿轮驱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52的一端啮合,第一齿条52的另一端与大导风板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右驱动盒42内设有与大导风板21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齿条机构,第二齿轮-齿轮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62;右驱动盒42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右驱动盒体421和右驱动盒盖422,第二驱动电机61设置在右驱动盒体421上,第二驱动电机61与第二齿轮驱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62的一端啮合,第二齿条62的另一端与大导风板2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第一驱动电机51运行时,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驱动电机61运行时,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条52和第二齿条62滑动并驱动大导风板21运动,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31,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向上或向下送风。
右驱动盒内还设有与小导风板22驱动连接的齿轮机构,齿轮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71、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曲轴72;第三驱动电机71设置在右驱动盒体421上,第三驱动电机71与第三齿轮驱动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曲轴72驱动连接,曲轴72与小导风板22驱动连接;第三驱动电机71运行时,第三齿轮驱动第四齿轮转动,曲轴72驱动小导风板22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32,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向上或向下送风。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扫风叶片16摆动的第四驱动电机,扫风叶片16与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第四驱动电机运行时,扫风叶片16摆动。
<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叶82和蒸发器81,壳体11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113,进风口113处设有挡板83,通过控制挡板83转动,可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3;进风口113的下侧设有蒸发器81,蒸发器81和风道123之间设有贯流风叶82;控制挡板83打开进风口113,在贯流风叶82作用下,室内的空气经进风口113进入空调室内机,流经蒸发器81时与蒸发器81发生热交换,后经风道123由出风口排出。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三角度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大导风板21的打开角度,第二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第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扫风叶片16的摆动角度;
控制器与第一角度传感器、第二角度传感器、第二角度传感器、第一驱动电机51、第二驱动电机61、第三驱动电机71和第四驱动电机分别电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1和第二驱动电机61动作,进而驱动大导风板21运动,控制器根据第二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第三驱动电机71动作,进而驱动小导风板22转动,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或向下送风;控制器根据第三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第四驱动电机动作,进而扫风叶片16摆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为上述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S1、判断空调的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
S2、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或送风模式时,控制小导风板22运动并与蜗舌122形成第一排风道31及控制大导风板21运动并与蜗舌122形成第二排风道32;
S3、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小导风板22运动并与蜗壳121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33。
进一步,S2包括:
S21、控制小导风板22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三预设角度,进而小导风板22与蜗舌122围设成第一排风道31;
具体地,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71运行,第三齿轮驱动第四齿轮转动,曲轴72驱动小导风板22转动,第二角度传感器检测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当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为第三预设角度时,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71停止运行,进而小导风板22与蜗舌122围设成第一排风道31;第三预设角度为16°;需要说明的是,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取决于大导风板21的打开角度,主要目的是使小导风板22与大导风板21平滑过渡,有助于空气流动顺畅。
控制挡板83打开进风口113,在贯流风叶82作用下,室内的空气经进风口113进入空调室内机,流经蒸发器81时与蒸发器81发生热交换,后经风道123和第一排风道31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送风。
S22、控制大导风板21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二预设角度,进而大导风板21与蜗舌122围设成第二排风道32;
具体地,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51和第二驱动电机61运行,第一齿轮驱动第一齿条52滑动,第二齿轮驱动第二齿条62滑动,进而大导风板21运动,第一角度传感器检测大导风板21的打开角度,当大导风板21的打开角度为第二预设角度时,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51和第二驱动电机61停止运行,进而大导风板21与蜗舌122围设成第一排风道31的一部分;第二预设角度为60°。
进一步,S3包括:
S31、控制大导风板21运动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31;
S32、控制蜗壳121上的扫风叶片16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具体地,控制器第四驱动电机运行,扫风叶片16摆动,第三角度传感器检测扫风叶片16的摆动角度,当扫风叶片16的摆动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控制器第四驱动电机停止运行,进而在扫风叶片16、蜗壳121和蜗舌122之间形成可使小导风板22可灵活转动的空间;第一预设角度为90°;需要说明的是,扫风叶片16的摆动角度取决于小导风板22向蜗舌122的方向转动的空间大小。
S33、控制小导风板22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四预设角度,进而小导风板22与蜗壳121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33;
具体地,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71运行,第三齿轮驱动第四齿轮转动,曲轴72驱动小导风板22转动,第二角度传感器检测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当小导风板22的打开角度为第四预设角度时,控制器第三驱动电机71停止运行,进而小导风板22与蜗壳121围设成第三排风道33;第四预设角度为68°。
此外,S3还包括:
S34、判断空调是否开启扫风功能;
S35、当空调开启扫风功能时,控制扫风叶片16左右循环扫风;
S36、当空调未开启扫风功能时,控制扫风叶片16摆动至初始位置;
具体地,扫风功能是用户根据需要启动的;扫风叶片16初始位时的摆动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控制挡板83打开进风口113,在贯流风叶82作用下,室内的空气经进风口113进入空调室内机,流经蒸发器81时与蒸发器81发生热交换,后经风道123和第三排风道33排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送风。
综上所述,空调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送风模式时,风道123内的风经第一排风道31和第二排风道32排出,实现向上送风,大导风板21增加冷空气的输送高度,实现冷空气淋雨式下降,使得整个房间制冷更加均匀;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风道123内的风经第三排风道33排出,实现向下送风,使得热空气迅速送至人体,形成地毯式送风,提升制热效果,保证空调综合性能并提升人体舒适性和环境舒适度。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件;所述壳体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围设成风道,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向所述壳体的前下方出风的第一出风口和向所述壳体的下方出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所述大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小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且所述大导风板和小导风板均可被控制运动;
所述小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与所述蜗舌形成第一排风道,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且所述大导风板与蜗舌形成第二排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道的一端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风道内的风经所述第一排风道和第二排风道排出,实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向上排风;
所述小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所述第三排风道的一端与风道连通,所述第三排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运动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道内的风经所述第三排风道排出,实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向下排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面板体;沿所述大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大导风板形成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前侧;
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进而所述第一出风口被打开;
所述大导风板被控制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进而所述第一出风口被关闭,所述第一部覆盖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部覆盖在所述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面板体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部的宽度为d2,所述小导风板的宽度为d3,所述面板体的宽度为d4,其中1.5≤(d1+d2)/d3≤3.5,0.8≤d2/d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导风板可被控制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蜗舌之间转动,当所述小导风板向所述蜗舌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逐渐打开;当所述小导风板抵接在所述蜗舌上时,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当所述小导风板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逐渐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上设置有可摆动的扫风叶片;当所述第二出风口被关闭时,所述小导风板位于所述扫风叶片的下方;当所述小导风板抵接在所述蜗舌上时,所述小导风板位于所述扫风叶片的前方;
当所述小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蜗舌之间转动时,所述扫风叶片被控制摆动至第一预设角度,用于避开所述小导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的左驱动盒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右侧的右驱动盒;所述左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大导风板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齿条机构,所述右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大导风板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齿条机构,在所述第一齿轮-齿条机构和第二齿轮-齿条机构作用下,所述大导风板运动;
所述左驱动盒或右驱动盒内设有与所述小导风板驱动连接的齿轮机构,在所述齿轮机构作用下,所述小导风板转动。
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8.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包括:
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关闭所述壳体的第一出风口;
控制所述蜗壳上的扫风叶片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四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小导风板与蜗壳之间形成第三排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或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一排风道及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二排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小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一排风道及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并与蜗舌形成所述第二排风道包括:
控制所述小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三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小导风板与蜗舌围设成所述第一排风道;
控制所述大导风板运动使其打开角度为第二预设角度,进而所述大导风板与蜗舌围设成所述第二排风道。
CN202210051048.XA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322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1048.XA CN114322089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1048.XA CN114322089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089A true CN11432208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1048.XA Pending CN114322089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20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3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7325A (zh) * 2011-08-16 2013-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KR20190123649A (ko) * 2018-04-24 2019-11-01 선전 롄추앙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씨오., 엘티디. 냉풍기 풍도 회전 구조 및 이것의 냉풍기
CN210569098U (zh) * 2019-07-16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驱动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40U (zh) * 2020-03-26 2020-1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3915763A (zh) * 2021-11-18 2022-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风叶片组件、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6924551U (zh) * 2022-01-17 2022-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7325A (zh) * 2011-08-16 2013-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KR20190123649A (ko) * 2018-04-24 2019-11-01 선전 롄추앙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씨오., 엘티디. 냉풍기 풍도 회전 구조 및 이것의 냉풍기
CN210569098U (zh) * 2019-07-16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驱动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40U (zh) * 2020-03-26 2020-1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3915763A (zh) * 2021-11-18 2022-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风叶片组件、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6924551U (zh) * 2022-01-17 2022-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3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0918B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985131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1692455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13531652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32208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N211822749U (zh) 室内机、空调器
CN211650478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17849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54121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78726U (zh)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CN114593458A (zh)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951723U (zh)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79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11554005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0948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2082890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5072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82890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143820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20567364U (zh) 空调器
CN2193898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951722U (zh) 导风机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