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0358A - 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20358A CN114320358A CN202111500252.7A CN202111500252A CN114320358A CN 114320358 A CN114320358 A CN 114320358A CN 202111500252 A CN202111500252 A CN 202111500252A CN 114320358 A CN114320358 A CN 1143203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ing
- tunnel
- side wall
- spillway
- constru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在底部衬砌层以及底部两侧的硬质支撑底板,在硬质支撑底板的顶部施作竖直提升支架,通过竖直提升支架便捷施作侧墙衬砌层,同时通过竖直提升支架对侧墙衬砌层进行支撑;然后在两侧的侧墙衬砌层的顶部沿轴向滑移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通过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实现对大跨度的拱顶进行衬砌施工;通过在拱顶施作钢筋网单元形成拱顶钢筋网并在拱顶钢筋网的底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然后在拱顶混凝土与支撑弧面顶板之间喷射混凝土形成拱顶衬砌层,通过支撑弧面顶板对拱顶衬砌层进行支撑,避免拱顶衬砌层掉落,本发明能够针对泄洪道大跨距的特点进行高效安全衬砌施工,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前提下有效保证衬砌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泄洪道隧洞衬砌层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泄洪道是实现快速排出并缓冲水流不可或缺的结构。泄洪道内部水流速度高、水流量大、受力复杂,而且泄洪道不同于一般的隧道,泄洪道具备长宽高跨距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泄洪道的宽度大于10m,高度大于15m,长度则根据实际情况可达上百米。因此,针对泄洪道的衬砌施工,不能采用传统隧道中的衬砌台车直接进行衬砌施工。同时,由于泄洪道的侧墙高度大、供顶跨距大,因此采用直接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衬砌施工存在效率低下、施工不便,且混凝土在未凝固时间容易变形掉落的缺陷。
因此,针对泄洪道隧洞衬砌施工中存在的传统台车难以进行衬砌、喷射混凝土直接衬砌效率低下、施工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拱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实现针对长宽高跨距大的泄洪道隧洞进行高效安全衬砌。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泄洪道隧洞底部施作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形成底部衬砌层,在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铺设硬质支撑底板;
步骤2、以硬质支撑底板为支撑基础,在硬质支撑底板的顶部沿隧洞轴向施作滑移轨道,并在滑移轨道上施作竖直提升支架,在竖直提升支架与泄洪道隧洞的侧墙之间施作可拆卸临时锚杆进行临时连接加固;
步骤3、通过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将若干钢筋网单元密排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上,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通过弹性消能连杆连接构成侧墙钢筋网,在钢筋网表面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构成侧墙衬砌层;然后轴向滑移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段侧墙衬砌层的施工,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侧墙衬砌层施工完成;
步骤4、在侧墙衬砌层的顶部沿平行于泄洪道隧洞轴线的方向预留滑移凹槽,在两侧的侧墙衬砌层的顶部的滑移凹槽中施作可拆卸的分段滑移支架,并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滑动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并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中间位置施作延伸至地面的提升平台;
步骤5、通过提升平台将钢筋网单元提升至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上,并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密排锚固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然后在拱顶钢筋网的底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并在支撑弧面顶板的顶部与拱顶钢筋网的底部之间预留混凝土喷射空间,并在混凝土喷射空间中喷射混凝土形成顶部衬砌层;
步骤6、沿着泄洪道隧洞的轴向滑移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进行轴向滑移分段施作泄洪道隧洞的顶部衬砌层,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顶部被混凝土覆盖;
步骤7、沿泄洪道隧洞轴向分段拆除分段滑移支架,每拆除一段分段滑移支架,就在对应位置的侧墙上锚固安装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直到整个滑移凹槽安装钢筋网以及喷射混凝土完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包括紧贴泄洪道隧洞顶部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锚杆远离泄洪道隧洞顶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
步骤5.2、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一连接部紧贴泄洪道隧洞的顶部施作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
步骤5.3、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二连接部在拱顶钢筋网的顶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所述支撑弧面顶板上设置有与混凝土喷射空间连通的注浆口;
步骤5.4、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通过支撑弧面顶板上的注浆口向混凝土喷射空间的内部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顶部衬砌层后拆除支撑弧面顶板。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弧面顶板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边缘处设置有漏浆口,所述漏浆口的底部设置有漏浆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4中混凝土的注浆压力为1Mpa-1.5Mpa。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按照从两侧的侧墙指向中间的方向同步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上连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直到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处,然后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2、在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靠近泄洪道隧洞中央位置的一侧继续同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每当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时即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3、重复上述步骤A2,直到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合龙形成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然后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中央位置施作延伸至地面的提升平台。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在滑移凹槽中分段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的一端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内部,所述连接锚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抱箍与分段滑移支架连接;相邻的分段滑移支架之间通过消能连杆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待下层的钢筋单元上的混凝土凝固度大于85%后,再继续喷射上层的混凝土。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预留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中施作蜂窝泡沫垫层,所述蜂窝泡沫垫层的一侧端面与弹性消能连杆贴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底部衬砌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m,所述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预埋加固槽钢进行加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预先施工泄洪道隧洞底部的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形成底部衬砌层,然后在底部衬砌层顶部两侧施作硬质支撑底板,并在硬质支撑底板的顶部轴向滑移安装竖直提升支架,同时竖直提升支架直接提升钢筋网单元至侧墙上进行锚固安装,然后从下至上分层在侧墙上喷射混凝土形成侧墙衬砌层,同时通过竖直提升支架对侧墙衬砌层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侧墙衬砌层能够顺利凝固不会掉落变形;且通过竖直提升支架的轴向滑移实现整个泄洪道隧洞侧墙的衬砌施工,在保证侧墙衬砌层的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侧墙衬砌层的施工效率,也能够保证侧墙衬砌层施工的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在侧墙衬砌层的顶部沿轴向预留滑移凹槽,并在滑移凹槽中施作分段可拆卸的分段滑移支架,然后在两侧的分段滑移支架之间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通过顶部衬砌施工平台构成工作支撑面,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顶部对拱顶进行便捷衬砌施工;同时,本发明在进行拱顶衬砌施工时,首先按照从中间朝向两侧的方向同步施作钢筋网单元构成整个拱顶钢筋网,然后在拱顶钢筋网的底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然后在支撑弧面顶板的顶部与拱顶钢筋网底部之间形成的混凝土喷射空间中喷射混凝土,通过支撑弧面顶板对混凝土进行支撑,进而使得混凝土能够在大跨度的拱顶上进行稳固附着与顺利凝固,进而有效保证拱顶衬砌层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图2为底部衬砌层的施工示意图;
图3为侧墙衬砌层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支撑弧面顶板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顶部衬砌层与侧墙衬砌层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泄洪道隧洞底部施作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形成底部衬砌层,在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铺设硬质支撑底板;
在泄洪道隧洞底部施作钢筋网后均匀喷射混凝土,在两侧靠近侧墙的位置预留硬质支撑底板的安装槽,并在安装槽中预埋槽钢作为加固件,在槽钢的顶部安装硬质支撑底板。
步骤2、如图2所示,以硬质支撑底板为支撑基础,在硬质支撑底板的顶部沿隧洞轴向施作滑移轨道,并在滑移轨道上施作竖直提升支架,在竖直提升支架与泄洪道隧洞的侧墙之间施作可拆卸临时锚杆进行临时连接加固;
待混凝土凝固度大于90%后形成底部衬砌层,此时即可在两侧的硬质支撑底板顶部施作滑移轨道,滑移轨道为工字钢或T字钢,竖直提升支架的底部设置滑动连接槽与工字钢或T字钢的顶部滑动连接,使得竖直提升支架能够沿着泄洪道隧洞的轴向滑移。竖直提升支架远离侧墙的一侧设置有水平连接板,水平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行走平衡轮,行走平衡轮的轮缘与底部衬砌层的顶部端面接触。
步骤3、通过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将若干钢筋网单元密排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上,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通过弹性消能连杆连接构成侧墙钢筋网,在钢筋网表面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构成侧墙衬砌层;然后轴向滑移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段侧墙衬砌层的施工,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侧墙衬砌层施工完成;
在施作侧墙上的钢筋网单元时,竖直提升支架通过可拆卸临时锚杆与侧墙进行临时连接,此时竖直提升支架不能沿轴向进行滑移。通过竖直提升支架将钢筋网单元提升并平铺在侧墙上,通过连接锚杆将钢筋网单元固定在侧墙上。然后按照从下至上的方向依次在入肝钢筋网单元上喷射混凝土,直到将当前竖直提升支架对应的侧墙从下至上全部喷射混凝土完毕,待混凝土凝固度大于85%后,将竖直提升支架与侧墙之间的临时锚杆拆卸。此时竖直提升支架沿着滑移轨道轴向滑移至下一个未进行侧墙施工的区域,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侧墙钢筋网以及混凝土喷射施工,直到整个侧墙覆盖混凝土形成侧墙衬砌层。
步骤4、在侧墙衬砌层的顶部沿平行于泄洪道隧洞轴线的方向预留滑移凹槽,在两侧的侧墙衬砌层的顶部的滑移凹槽中施作可拆卸的分段滑移支架,并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滑动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并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中间位置施作延伸至地面的提升平台;
在侧墙衬砌层的顶部预留轴向的滑移凹槽,在两侧的侧墙衬砌层的顶部的滑移凹槽中通过连接锚杆连接可拆卸的分段滑移支架,若干分段滑移支架沿轴向拼合构成整体滑移支架。然后即可在两侧的整体滑移支架之间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通过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即可对拱顶进行便捷衬砌施工。
步骤5、通过提升平台将钢筋网单元提升至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上,并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密排锚固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然后在拱顶钢筋网的底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并在支撑弧面顶板的顶部与拱顶钢筋网的底部之间预留混凝土喷射空间,并在混凝土喷射空间中喷射混凝土形成顶部衬砌层;
步骤6、沿着泄洪道隧洞的轴向滑移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进行轴向滑移分段施作泄洪道隧洞的顶部衬砌层,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顶部被混凝土覆盖;
待顶部衬砌层的凝固度大于90%后,即可拆卸支撑弧面顶板,然后将顶部衬砌施工平台沿着整体滑移支架轴向滑移至下一个未进行顶部衬砌施工的区域,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拱顶衬砌施工,直到整个拱顶衬砌施工完成。
步骤7、如图6所示,沿泄洪道隧洞轴向分段拆除分段滑移支架,每拆除一段分段滑移支架,就在对应位置的侧墙上锚固安装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位于滑移凹槽中的钢筋网的底部与侧墙上的岗筋网的顶部连接,位于滑移凹槽中的钢筋网的顶部与拱顶的岗筋网的底部连接,然后在侧墙衬砌层与拱顶衬砌层之间喷射混凝土,实现侧墙衬砌层与拱顶衬砌层的连接,直到整个滑移凹槽安装钢筋网以及喷射混凝土完毕,进而实现对整个泄洪道隧洞的衬砌施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如图5所示,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包括紧贴泄洪道隧洞顶部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锚杆远离泄洪道隧洞顶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
步骤5.2、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一连接部紧贴泄洪道隧洞的顶部施作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
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连接锚杆外侧的连接限位凸缘,连接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用于锁紧钢筋网单元的锁紧螺钉,通过连接限位凸缘将钢筋网单元顶紧在拱顶上,使得钢筋网单元与拱顶紧密贴合,同时通过锁紧螺钉对钢筋网单元进行有效锁定。
步骤5.3、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二连接部在拱顶钢筋网的顶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所述支撑弧面顶板上设置有与混凝土喷射空间连通的注浆口;
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连接锚杆端部的螺纹段,支撑弧面顶板上对应螺纹段设置有通孔,螺纹段穿过通孔并安装于锁定销或锁定螺母,通过锁定销或锁定螺母将支撑弧面顶板固定在连接锚杆的端部。
步骤5.4、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通过支撑弧面顶板上的注浆口向混凝土喷射空间的内部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顶部衬砌层后拆除支撑弧面顶板。
支撑弧面顶板与拱顶钢筋网之间预留有混凝土喷射空间,通过支撑弧面顶板上的注浆口向混凝土喷射空间中缓慢均匀注入混凝土,同时通过支撑弧面顶板对混凝土进行支撑,避免混凝土在未凝固时从拱顶掉落,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顶部衬砌层后拆除支撑弧面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弧面顶板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边缘处设置有漏浆口,所述漏浆口的底部设置有漏浆槽,通过观察漏浆口处的漏浆量即可判断混凝土喷射空间是否充满混凝土,多余的混凝土经过漏浆口掉落至漏浆槽中进行混凝土收集,避免污染工作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4中混凝土的注浆压力为1Mpa-1.5Mpa,混凝土的注浆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冲击拱顶,导致混凝土难以附着凝固;混凝土的注浆压力也不宜过小,逐渐压力过小会导致混凝土在未充满混凝土喷射空间即从支撑弧面顶板边缘处的漏浆口快速流出,最终使得拱顶衬砌层出现空洞。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4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按照从两侧的侧墙指向中间的方向同步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上连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直到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处,然后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2、在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靠近泄洪道隧洞中央位置的一侧继续同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每当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时即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3、重复上述步骤A2,直到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合龙形成顶部衬砌施工。
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分段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分段锚固支护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职工效率,同时有效保证了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稳固性,保证了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后续施作拱顶钢筋网与支撑弧面顶板时,也可以利用竖直连接锚杆进行连接支护,在拱顶衬砌层施工完成后,只需要将延伸至拱顶衬砌层外侧的竖直连接锚杆切除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在滑移凹槽中分段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的一端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内部,所述连接锚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抱箍与分段滑移支架连接;相邻的分段滑移支架之间通过消能连杆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3中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待下层的钢筋单元上的混凝土凝固度大于85%后,再继续喷射上层的混凝土。
从下至上分层喷射侧墙上的混凝土,待处于下层的混凝土强度大于85%后,再喷射其上一层的混凝土,利用下层的混凝土作为支撑,配合钢筋网单元的锚固,使得上层的混凝土更加容易附着凝固。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3中,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预留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中施作蜂窝泡沫垫层,所述蜂窝泡沫垫层的一侧端面与弹性消能连杆贴合。由于侧墙的面积较大,因此针对侧墙上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预留伸缩缝,使得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有一定的移动余量,同时在伸缩缝中设置蜂窝泡沫垫层对钢筋网单元的移动进行缓冲,同时在喷射混凝土时通过蜂窝泡沫垫层对当前钢筋网单元上的混凝土进行阻挡,避免混凝土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缝的宽度为3mm-5mm。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底部衬砌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m,所述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预埋加固槽钢进行加固,加固槽钢的顶部焊接或螺纹连接施作硬质支撑底板,通过预埋的槽钢有效保证硬质支撑底板以及硬质支撑底板顶部的竖直提升支架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泄洪道隧洞底部施作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形成底部衬砌层,在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铺设硬质支撑底板;
步骤2、以硬质支撑底板为支撑基础,在硬质支撑底板的顶部沿隧洞轴向施作滑移轨道,并在滑移轨道上施作竖直提升支架,在竖直提升支架与泄洪道隧洞的侧墙之间施作可拆卸临时锚杆进行临时连接加固;
步骤3、通过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将若干钢筋网单元密排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上,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通过弹性消能连杆连接构成侧墙钢筋网,在钢筋网表面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构成侧墙衬砌层;然后轴向滑移竖直提升支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段侧墙衬砌层的施工,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侧墙衬砌层施工完成;
步骤4、在侧墙衬砌层的顶部沿平行于泄洪道隧洞轴线的方向预留滑移凹槽,在两侧的侧墙衬砌层的顶部的滑移凹槽中施作可拆卸的分段滑移支架,并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滑动安装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并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中间位置施作延伸至地面的提升平台;
步骤5、通过提升平台将钢筋网单元提升至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上,并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密排锚固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然后在拱顶钢筋网的底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并在支撑弧面顶板的顶部与拱顶钢筋网的底部之间预留混凝土喷射空间,并在混凝土喷射空间中喷射混凝土形成顶部衬砌层;
步骤6、沿着泄洪道隧洞的轴向滑移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进行轴向滑移分段施作泄洪道隧洞的顶部衬砌层,直到整个泄洪道隧洞顶部被混凝土覆盖;
步骤7、沿泄洪道隧洞轴向分段拆除分段滑移支架,每拆除一段分段滑移支架,就在对应位置的侧墙上锚固安装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直到整个滑移凹槽安装钢筋网以及喷射混凝土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在泄洪道隧洞顶部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包括紧贴泄洪道隧洞顶部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锚杆远离泄洪道隧洞顶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
步骤5.2、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一连接部紧贴泄洪道隧洞的顶部施作钢筋网单元构成拱顶钢筋网;
步骤5.3、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同步通过连接锚杆的第二连接部在拱顶钢筋网的顶部施作支撑弧面顶板,所述支撑弧面顶板上设置有与混凝土喷射空间连通的注浆口;
步骤5.4、按照从拱顶中间朝向两边的顺序通过支撑弧面顶板上的注浆口向混凝土喷射空间的内部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顶部衬砌层后拆除支撑弧面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弧面顶板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边缘处设置有漏浆口,所述漏浆口的底部设置有漏浆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4中混凝土的注浆压力为1Mpa-1.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之间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按照从两侧的侧墙指向中间的方向同步在两侧的滑移支架上连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直到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处,然后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2、在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侧墙单元靠近泄洪道隧洞中央位置的一侧继续同步施作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每当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宽度达到泄洪道隧洞宽度的六分之一时即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的顶部与泄洪道隧洞顶部之间施作竖直连接锚杆对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进行临时支护;
步骤A3、重复上述步骤A2,直到两侧的顶部衬砌施工平台连接单元合龙形成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然后在顶部衬砌施工平台的中央位置施作延伸至地面的提升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滑移凹槽中分段施作连接锚杆,所述连接锚杆的一端锚固至泄洪道隧洞侧墙内部,所述连接锚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抱箍与分段滑移支架连接;相邻的分段滑移支架之间通过消能连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从下至上分层喷射混凝土,待下层的钢筋单元上的混凝土凝固度大于85%后,再继续喷射上层的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相邻的钢筋网单元之间预留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中施作蜂窝泡沫垫层,所述蜂窝泡沫垫层的一侧端面与弹性消能连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底部衬砌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m,所述底部衬砌层的顶部靠近泄洪道隧洞侧墙的两侧预埋加固槽钢进行加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0252.7A CN114320358B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一种泄洪道衬砌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0252.7A CN114320358B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一种泄洪道衬砌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0358A true CN114320358A (zh) | 2022-04-12 |
CN114320358B CN114320358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105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00252.7A Active CN114320358B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一种泄洪道衬砌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2035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137967U (zh) * | 2018-03-13 | 2018-11-23 | 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隧道斜井试验段的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 |
CN108915727A (zh) * | 2018-06-27 | 2018-11-30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以钢管混凝土为骨架的隧道衬砌结构及滑模施工方法 |
CN109252875A (zh) * | 2018-12-03 | 2019-01-22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既有隧道衬砌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
CN211314233U (zh) * | 2019-09-19 | 2020-08-21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初支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 |
CN111927491A (zh) * | 2020-08-21 | 2020-11-13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的盾构法衬砌结构 |
CN112855179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隧道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12-09 CN CN202111500252.7A patent/CN1143203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137967U (zh) * | 2018-03-13 | 2018-11-23 | 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隧道斜井试验段的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 |
CN108915727A (zh) * | 2018-06-27 | 2018-11-30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以钢管混凝土为骨架的隧道衬砌结构及滑模施工方法 |
CN109252875A (zh) * | 2018-12-03 | 2019-01-22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既有隧道衬砌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
CN211314233U (zh) * | 2019-09-19 | 2020-08-21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初支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 |
CN111927491A (zh) * | 2020-08-21 | 2020-11-13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的盾构法衬砌结构 |
CN112855179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隧道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0358B (zh) | 2023-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1092B (zh) | 大跨度深基坑可移动整体大模板侧墙施工方法 | |
CN109519193B (zh) | 一种铁路既有线隧道套衬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594204B (zh) | 城市轻轨高架桥山型u梁施工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1520145B (zh) | 一种暗挖隧道初期支护调坡换拱施工方法 | |
CN101349061A (zh) | 地铁枢纽站改扩建中控制运营车站结构上浮的施工方法 | |
CN105113540A (zh) | 在保护建筑下新建大型深基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
CN209799969U (zh) | 一种用于快速施工竖井衬砌的整体提升悬臂模板装置 | |
CN109778700B (zh) | 一种跨越既有道路的现浇槽形梁三点滑移顶推施工方法 | |
CN110644371A (zh) | 预制盖梁安装方法及系统 | |
CN111119928B (zh) | 新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858744U (zh) | 一种隧道衬砌台车模板 | |
CN112682048A (zh) | 一种新建隧道小净距上跨既有隧道的置换加固施工方法 | |
CN201513183U (zh) | 一种水工隧道环向预应力衬砌预留锚具槽模具 | |
CN202900288U (zh) | 一种隧道小半径段衬砌浇筑的型钢骨架组合结构 | |
CN204475184U (zh) | 城市轻轨高架桥山型u梁施工支撑体系 | |
CN114320358A (zh) | 一种泄洪道断层衬砌施工方法 | |
CN209369829U (zh) | 一种自提式钢筋绑扎台车 | |
CN110847113A (zh) | 基于滑移式模架的现浇深圆弧型防浪墙施工方法 | |
CN103603490B (zh) | 一种应用楼板台车的楼板混凝土施工方法 | |
CN113756601B (zh) | 框架柱置换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9610707A (zh) | 一种预制钢梁与楼板平齐装配的设计及快速施工方法 | |
CN111535339B (zh) | 垃圾填埋场混凝土坝体的施工工艺 | |
CN212003212U (zh) | 一种多种变截面暗挖隧道二衬快速施工结构 | |
CN105386553A (zh) | 一种基于gfm充气内模的现浇空心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1819435U (zh) | 新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