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8610B -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8610B
CN114318610B CN202111525688.1A CN202111525688A CN114318610B CN 114318610 B CN114318610 B CN 114318610B CN 202111525688 A CN202111525688 A CN 202111525688A CN 114318610 B CN114318610 B CN 114318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b
speed
roller
temperature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56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8610A (zh
Inventor
侯志伟
张凤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hong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enghong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enghong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enghong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56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8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8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8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8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8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通过控制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可以有效控制竹节纱制成的布面风格,同时进一步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也即通过控制一辊、二辊的速度差,并且控制一辊的温度、二辊的温度,进而实现了快速地获取竹节纱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而且成本低,可以适用于所有竹节纱的开发生产,同时生产出的竹节纱制成的布面不再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风格,兼具规律性与随机性,风格更多样,还避免了以肉眼判断风格打样的不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纤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竹节原本是纺织生产中的一类常见疵点,在纺纱过程中,纱线局部会出现细度不匀,形成类似竹节一样的凸起,产生竹节疵。纺织人发现,当这种类似竹节一样的凸起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时候,可以使织物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纹理,满足部分人的审美需求。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化纤产品的日新月异,差别化纤维的开发衍生已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新产品的开发,既要紧贴用户的风格需求,又要兼顾到成本最佳化,目前化纤市场对竹节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规中矩整齐单一的竹节纱布面风格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对竹节纱的风格追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一直以来利用开槽辊法开发竹节纱,辊件开槽打样完成后闲置不用,同时,如果是不同的竹节纱,则需要针对每一个竹节纱均配置一个开槽辊,而每个开槽辊的成本均需要几万元,生产成本太高,而生产制得的产品,竹节效果层次又太均匀,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地获取竹节纱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而且成本低,可以适用于所有竹节纱的开发生产。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生产方法制成的竹节纱,该竹节纱制成的布面具有多样化,竹节的层次更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拆解由竹节纱制成的待生产样品,获得样品单丝,分别测量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标准竹节长度和标准竹节间距;
(2)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使丝条在生产过程中牵伸不足,获得纤维,然后获取实验单丝;
每改变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均获得一个实验单丝;
分别测量每次获取的实验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
(3)当某个实验单丝出现: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10%,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10%;
认定该实验单丝对应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
(4)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以步骤(3)获得的合格工艺条件作为竹节纱生产工艺中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获得纤维,即为竹节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3)中,控制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5%,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2)中,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分别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
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调整一辊的速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步骤(2)中,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均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
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一辊的速度和/或二辊的温度作为优先级调节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2)中,控制一辊的速度为900-15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0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5。
进一步地,步骤(2)中,控制一辊的速度为1000-13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5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2)中,实验单丝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获得的纤维制成待生产样品的形状,获得实验品,然后染色,再拆解染色后的实验品,获得实验单丝。常规生产的纤维在未染色前,其单丝通常为白色,由于单丝非常细,较难以分辨出竹节,将其制成样品形状后易染色,然后再拆解,可以获得染色的单丝,可以更容易分辨出竹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1)和步骤(2)中,标准竹节长度、标准竹节间距、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均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将每个材质的实验单丝所对应的工艺条件均录入各自对应的独立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模型,当下一次生产不同的竹节纱时,获得该次的样品单丝,分别测量该次的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该次的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从与该次生产的竹节纱的材质相同的对应数据库中调取与该次的竹节长度相差0-3mm,且与该次的竹节间距相差0-3mm的竹节纱的工艺条件作为初始工艺条件,然后以该初始工艺条件作为步骤(2)中的首次工艺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生产方法生产的竹节纱,该竹节纱制成的布面风格克服了现有中规中矩整齐单一的风格,而是一种规律之中透着随性,随性之中又有一定的规律,使布面风格更具美感,具有更多的竹节层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基于现有开发竹节纱存在的缺陷,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以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为参数标准,通过控制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可以有效控制竹节纱制成的布面风格,同时进一步研究分析,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也即通过控制一辊、二辊的速度差,并且控制一辊的温度、二辊的温度,进而实现了竹节纱的生产,尤其是可以快速确认符合样品风格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条件。
同时本发明方法既满足了竹节纱风格多样化的需求,生产出的竹节纱制成的布面不再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风格,而是一种规律之中透着随性,随性之中又有一定的规律的需求,而且还避免了以肉眼判断风格打样的不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竹节纱的单丝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竹节,L1、竹节长度;L2、竹节间距;
图2为实施例中例1中客户产品袜带布面风格;
图3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成的袜带布面风格;
图4为实施例中例2中客户产品袜带布面风格;
图5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成的袜带布面风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便于对竹节纱具有更清晰的了解,该图示例性地给出了竹节纱的单丝上局部结构示意图,竹节1相对单丝隆起,形成类似竹节一样的凸起,该凸起沿单丝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即为竹节长度L1,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即为竹节间距L2。
经过本发明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发现,通过同时控制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进而可基本确定生产的竹节纱制成布面之后的布面风格;同时进一步研究分析,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也即通过控制一辊、二辊的速度差,并且控制一辊的温度、二辊的温度,进而实现了竹节纱的生产,尤其是可以快速确认符合样品风格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条件。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拆解由竹节纱制成的待生产样品,获得样品单丝,分别测量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标准竹节长度和标准竹节间距;
(2)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使丝条在生产过程中牵伸不足,获得纤维,然后获取实验单丝;
每改变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均获得一个实验单丝;
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分别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调整一辊的速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一辊的速度和/或二辊的温度作为优先级调节对象;
分别测量每次获取的实验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
(3)当某个实验单丝出现: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10%,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10%;
认定该实验单丝对应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
(4)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以步骤(3)获得的合格工艺条件作为竹节纱生产工艺中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获得纤维,即为竹节纱;
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将每个材质的实验单丝所对应的工艺条件均录入各自对应的独立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模型,当下一次生产不同的竹节纱时,获得该次的样品单丝,分别测量该次的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该次的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从与该次生产的竹节纱的材质相同的对应数据库中调取与该次的竹节长度相差0-3mm,且与该次的竹节间距相差0-3mm的竹节纱的工艺条件作为初始工艺条件,然后以该初始工艺条件作为步骤(2)中的首次工艺条件。
进一步地,步骤(3)中,控制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5%,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5%,在实际操作中,优选比值接近0。
进一步地,步骤(2)中,控制一辊的速度为900-15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0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5。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控制一辊的速度为1000-13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5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3。上述一辊、二辊的速度以及比值的控制,可以获得优异的竹节结构,而且竹节风格可变。
本例中,步骤(2)中,实验单丝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获得的纤维制成待生产样品的形状,获得实验品,然后染色,再拆解染色后的实验品,获得实验单丝。常规生产的纤维在未染色前,其单丝通常为白色,由于单丝非常细,较难以分辨出竹节,将其制成样品形状后易染色,然后再拆解,可以获得染色的单丝,可以更容易分辨出竹节。
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中,标准竹节长度、标准竹节间距、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均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例1:客户产品为袜带,样品丝为150D/48,袜带布面风格如图2所示,采用上述方法中步骤(1)-(3)进行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的确定,在该确定合格工艺条件的过程中,获得了如下表1所示的参数。
表1
Figure BDA0003410336230000051
Figure BDA0003410336230000061
由表1可知,实验单丝(5)与样品丝相比,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4.2%,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2.6%,可以认定该实验单丝对应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
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在化学纤维常规FDY的生产装置上,利用现有常规FDY卷绕设备,将来自纺丝工序的丝束,通过吸枪将丝束按序牵引经过一热箱里面的一对辊,在一辊上绕丝数圈后进入到二热箱里面的一对辊并在二辊上绕丝数圈后,丝束经过主网抱合后进入卷绕机构进行连续卷装;其中,以实验单丝(5)获得的合格工艺条件作为竹节纱生产工艺中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获得纤维,即为竹节纱,将该竹节纱制成袜带之后,布面风格如图3所示,与图2所示的袜带布面风格基本相同,满足客户需求。
例2:客户产品为袜带,样品丝为50D/36,袜带布面风格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方法中步骤(1)-(3)进行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的确定,在该确定合格工艺条件的过程中,获得了如下表2所示的参数。
表2
Figure BDA0003410336230000071
Figure BDA0003410336230000081
由表1可知,实验单丝(2)与样品丝相比,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2.6%,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1.5%,可以认定该实验单丝对应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
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在化学纤维常规FDY的生产装置上,利用现有常规FDY卷绕设备,将来自纺丝工序的丝束,通过吸枪将丝束按序牵引经过一热箱里面的一对辊,在一辊上绕丝数圈后进入到二热箱里面的一对辊并在二辊上绕丝数圈后,丝束经过主网抱合后进入卷绕机构进行连续卷装;其中,以实验单丝(2)获得的合格工艺条件作为竹节纱生产工艺中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获得纤维,即为竹节纱,将该竹节纱制成袜带之后,布面风格如图5所示,与图4所示的袜带布面风格基本相同,满足客户需求。
综上,本发明通过控制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有效地控制了竹节纱制成的布面风格,同时进一步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也即通过控制一辊、二辊的速度差,并且控制一辊的温度、二辊的温度,进而实现了竹节纱的生产,尤其是可以快速确认符合样品风格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条件;尤其是,通过上述可知,本发明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一辊的速度和/或二辊的温度作为优先级调节对象,可以更快速地获得符合样品风格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条件。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拆解由竹节纱制成的待生产样品,获得样品单丝,分别测量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标准竹节长度和标准竹节间距;
(2)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别控制一辊的速度和一辊的温度,以及控制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使丝条在生产过程中牵伸不足,获得纤维,然后获取实验单丝;
每改变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均获得一个实验单丝;且,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分别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调整一辊的速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一辊的速度为900-15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0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5;
分别测量每次获取的实验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
(3)当某个实验单丝出现: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10%,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10%;
认定该实验单丝对应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为合格工艺条件;
(4)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以步骤(3)获得的合格工艺条件作为竹节纱生产工艺中的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二辊的温度,获得纤维,即为竹节纱;
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将每个材质的实验单丝所对应的工艺条件均录入各自对应的独立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模型,当下一次生产不同的竹节纱时,获得该次的样品单丝,分别测量该次的样品单丝长度方向上的竹节长度、相邻两个竹节之间的间距,获得该次的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从与该次生产的竹节纱的材质相同的对应数据库中调取与该次的竹节长度相差0-3mm,且与该次的竹节间距相差0-3mm的竹节纱的工艺条件作为初始工艺条件,然后以该初始工艺条件作为步骤(2)中的首次工艺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控制实验竹节长度与标准竹节长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长度的比值为0-5%,且实验竹节间距与标准竹节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标准竹节间距的比值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一辊的速度、一辊的温度、二辊的速度和二辊的温度均按照如下条件进行调整:
保持一辊的温度不变,一辊的速度和/或二辊的温度作为优先级调节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控制一辊的速度为1000-1300m/min,二辊的速度为2500-3000m/min,二辊的速度与一辊的速度的比值为2.0-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实验单丝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获得的纤维制成待生产样品的形状,获得实验品,然后染色,再拆解染色后的实验品,获得实验单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标准竹节长度、标准竹节间距、实验竹节长度和实验竹节间距均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CN202111525688.1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14318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5688.1A CN11431861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5688.1A CN11431861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8610A CN114318610A (zh) 2022-04-12
CN114318610B true CN114318610B (zh) 2023-04-07

Family

ID=8105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5688.1A Active CN11431861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86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9178B1 (ko) * 2009-11-30 2011-12-27 황진욱 슬러브사 제조장치
CN101748502B (zh) * 2009-12-12 2011-06-29 江苏三鑫化纤有限公司 Fdy涤纶竹节长丝及制备方法
CN102828278A (zh) * 2012-09-20 2012-12-19 苏州大学 一种聚酯全拉伸竹节丝及其方法制备
CN105937063B (zh) * 2016-06-27 2018-07-13 嘉兴胜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在全拉伸丝工艺中形成竹节丝的纺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8610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9438A (zh) 一种复色锦纶包覆纱的生产方法
CN107190391B (zh) 长丝束变张力自然汇聚耦合包缠渐变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CN104153077B (zh) 一种耐磨型pa6膨体纱的生产工艺
CN105887262A (zh) 一种环锭纺粗纱错位纺生产ab纱的方法
WO2019051939A1 (zh) 一种多彩渐变数码纱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4634B (zh) 一种聚乳酸彩色长竹节纱及其加工用并条装置和加工方法
CN108547027A (zh) 一种纯羊绒大肚拉毛纱线制作段彩针织制品的方法
CN114318610B (zh)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9137197B (zh) 一种半精纺羊毛包芯竹节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10499562B (zh) 一种分段起皱混色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10616489A (zh) 一种混色纺包芯纱线及其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6283305A (zh) 一种混纤加工长丝及制得的织物
CN110820104A (zh) 一种分段起皱混色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01144211A (zh) 一种具有仿毛效果的差别化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906529A (zh) 一种聚乳酸三叶异形纤维生产方法
CN115652493A (zh) 一种竹节幻彩纱的加工方法
CN115573048A (zh) 一种生产熔体直纺细旦pet大有光生产工艺
CN205803645U (zh) 用于在全拉伸丝工艺中形成竹节丝的纺丝装置
CN108998870A (zh) 一种粗梳羊毛竹节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14277477A (zh) 一种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JPH1018342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US4258542A (en) Bundle of fibrous elements
CN111020785A (zh) 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149336A (zh) 一种锦纶6异彩胖瘦纤维的制备方法
CN205803670U (zh) 一种环锭纺粗纱错位纺生产ab纱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