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6816B -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6816B
CN114316816B CN202111540429.6A CN202111540429A CN114316816B CN 114316816 B CN114316816 B CN 114316816B CN 202111540429 A CN202111540429 A CN 202111540429A CN 114316816 B CN114316816 B CN 114316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ermoplastic adhesive
substrate layer
adhesive layer
embo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04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6816A (zh
Inventor
尚要俊
周世兵
邬晓冬
覃燕
刘靛
蒋建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04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6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6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其中,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厚度为0.005mm~0.15mm,所述基材层由透明薄膜制成,所述基材层上设有应力改造图案。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基材层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910553469.0的发明专利披露了一种压印膜,该压印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离型层及胶粘层,压印时,压印版对基材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加热,从而使胶粘层热熔并定型附着在印刷品表面,该压印膜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压印3D对压印光栅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但因为基材层存在一定的厚度,压印时,基材层与胶粘层作为整体在压印版作用下被塑形,当基材层被剥离后,胶粘层作为立体光栅的饱满程度受到破坏,且该破坏程度与压印精度呈正关联,即,压印精度越高,立体光栅的饱满程度受破坏越严重,进而影响压印3D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印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压印膜,用于压印立体光栅,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厚度为0.005mm~0.15mm,所述基材层由透明薄膜制成,所述基材层上设有应力改造图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力改造图案为断续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力改造图案为首尾连接的断续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应力改造图案匹配的定位光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与所述基材层的折射率比值为0.9~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一侧,由近到远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二热塑胶粘层及离型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及所述第二热塑胶粘层的材料为热熔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塑胶粘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熔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上设置有加强部。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基材层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此外,还提供一种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一种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预处理3D图文;
提供压印膜,所述压印膜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压印膜的结构;
将所述压印膜覆盖在所述基底层上,使第一热塑胶粘层面向所述预处理3D图文;
从所述压印膜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进行压印,使所述压印膜局部脱落并粘附在所述基底层上。
上述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提供的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基材层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与基材层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并附着在基底层上,脱落后,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应力改造图案被第一热塑胶粘层所填充,且无需剥离基材层,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2所示压印膜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如图5所示压印膜压印后效果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光栅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一种压印膜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
基材层10,由透明薄膜制成,且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基材层10用于承载第一热塑胶粘层20。
压印后,基材层10材料将作为立体光栅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基材层10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透光能力。可选地,用于制备基材层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向拉伸聚酯(BOPET)膜、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及聚酯(PET)膜。
优选地,基材层10的厚度为8μm~20μm。当基材层10的厚度低于8μm时,其抗拉伸能力较差,压印过程易发生断裂。当基材层10的厚度超过20μm时,成本增加。
优选地,基材层10的厚度为15μm~20μm,上述厚度可确保基材层10在设置应力改造图案101后仍保持有较高的抗拉伸性能,防止在压印过程中发生断裂。
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用于改变基材层10的应力构成,使得基材层10可在压印版的压力及温度下局部发生脱落。
具体地,应力改造图案101为利用模具或激光对基材层10进行局部切割形成,经局部切割形成的应力改造图案101依靠未切割部分与基材层10主体保持连接状态,从而使基材层10保持整体性,但经过应力改造后,在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之间,或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应力改造图案101之间的连接面积大幅减小,其连接部分在受到压印版的温度和压力作用时,易发生局部断裂,从而使应力改造图案101可从基材层10上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应力改造图案101由断续线构成,断续线包括交替排列的断线1011及续线1012,断线1011贯穿基材层10截面,由模具或激光切割形成,断线1011与断线1011之间的连接部分构成续线1012,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应力改造图案101之间,或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之间通过续线1012保持连接,由于该连接属于不完全连接,续线1012作为连接部分在受到压印版的温度和压力作用时,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应力改造图案101从基材层10上脱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续线1012的宽度d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2mm,通过限定续线1012的宽度范围,可防止应力改造图案101因续线1012过宽而难以在压印过程中脱落,或因续线1012宽度过小,导致基材层10在压印时易断裂。
更进一步地,续线1012的宽度d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1mm,上述宽度,可令基材层10保持良好拉伸性能的同时,应力改造图案101具有良好的压印脱落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应力改造图案101由多条相互垂直的断续线构成,断续线将基材层10分割成多个不完全连接的网格单元,进行压印作业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网格单元的不完全连接部分易发生断裂,并与设于基材层10下方的第一热塑胶粘层20共同转移至承印物50表面。该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网格单元较小,压印作业时,无需匹配压印膜与压印版之间的关系,在压印膜的表面进行随机压印即可。
优选地,网格单元的边长小于等于1mm,当网格单元小于等于1mm时,可确保脱落后基材层10下方的第一热塑胶粘层20在压印时,不至于因距离压印版过远而无法完全受热熔化,从而确保压印附着效果。
优选地,请参阅图2,应力改造图案101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中间部位,基材层10靠近边缘的两侧未做局部切割,形成加强部102,通过在基材层10的两侧设置加强部102,可防止压印膜在压印过程中因张力过大导致整体发生断裂。
优选地,请参阅图4,应力改造图案101间隔设置,加强部102呈梯子形状,该设置可进一步增强压印膜的结构稳定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应力改造图案101由首尾连接的断续线构成,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通过续线1012连接,使基材层10保持整体性。请参阅图7,压印时,当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具有相似轮廓的压印版接触时,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压印膜主体在续线1012处发生断裂,使整个应力改造图案101从基材层10中脱落。该设置可使基材层10维持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在压印作业时,无需牺牲压印速度以防止压印膜断裂。
优选地,请参阅图5,在基材层10的两侧设置有与应力改造图案101匹配的定位光标103,压印设备可通过定位光标103对应力改造图案101进行定位压印。从而防止因压印版压印至应力改造图案101以外的位置发生粘连。
第一热塑胶粘层20,由透明热塑性胶粘材料制成,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下侧,用于在压印时与承印物50粘结以及用于塑形立体的光栅结构。
具体地,第一热塑胶粘层20由透明热塑性胶粘材料干燥后制成,其厚度为0.005mm~0.15mm,第一热塑胶粘层20可在压印版的温度作用下发生熔化变成玻璃态,由于第一热塑胶粘层20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热塑胶粘层20在熔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令压印膜粘连在承印物50表面,另一方面,在压印版的作用下,基材层10受玻璃态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挤压凸起形成立体光栅,从而将压印膜塑形成立体光栅。此外,玻璃态的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可在压印版压力下进入断线1011内,对断线1011进行填充,当其凝固后,使立体光栅不会因断线1011影响立体光栅的透光性,进而影响立体效果。
实验证明,当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小于0.005mm时,压印后的立体光栅不够饱满,影响立体效果,当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大于0.15mm时,压印后易在立体光栅的边缘形成溢胶,影响工艺外观。
优选地,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1mm-0.1mm,上述厚度的第一热塑胶粘层20可塑形成饱满的立体光栅。
优选地,第一热塑性胶粘材料与基材层10材料的折射率比值大于等于0.9,小于等于1.1,通过使两者具有相似的折射率,当第一热塑胶粘层20填充于断线1011的缝隙后,可令断线1011在视觉上变得的不明显。
优选地,第一热塑胶粘层20与基材层10材料的折射率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1.05,可在视觉上消除断线1011。
可选地,第一热塑胶粘层20选自水性聚氨酯、聚氨酯改性树脂及ABS树脂中的一种。例如,选用东莞市彩冠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的HP-288水性热熔胶、上海万汉实业有限公司的优利达920N水性电化铝背胶或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基材层10远离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一侧,由近到远还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二热塑胶粘层30及离型层40。
具体地,第二热塑胶粘层30设置于基材层10远离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一侧,第二热塑胶粘层30由透明热塑性胶粘材料制成,第二热塑胶粘层30的厚度为0.005mm~0.15mm,在压印时,一方面,第二热塑胶粘层30可对立体光栅结构塑形起补充作用,使立体光栅结构更加饱满,进而在压印后获得更加理想的景深效果,另一方面,第二热塑胶粘层30熔化后,透明热塑性胶粘材料可对断线1011进行充分的填充,从而降低断线1011对光线折射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热塑胶粘层30由透明热塑性胶粘材料干燥后制成,第二热塑胶粘层30选自水性聚氨酯、聚氨酯改性树脂及ABS树脂中的一种。例如,选用东莞市彩冠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的HP-288水性热熔胶、上海万汉实业有限公司的优利达920N水性电化铝背胶或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
优选地,第二热塑胶粘层30的厚度为0.01mm-0.1mm,上述厚度的第一热塑胶粘层20可被塑形成饱满的立体光栅。
优选地,第二热塑胶粘层30具有第二熔点,第一热塑胶粘层20具有第一熔点,且第二熔点大于第一熔点,当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熔化时,第二热塑胶粘层30材料处于玻璃化状态,一方面可避免第二热塑胶粘层30熔化后与压印版发生粘连,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二热塑胶粘层30材料熔化后因流平导致立体光栅不够饱满。
进一步地,第二熔点比第一熔点高15摄氏度至20摄氏度,通过设置上述熔点温度差,压印时,令压印温度略高于第一熔点,但低于第二熔点,该压印温度可令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完全熔化,但第二热塑胶粘层30仅处于玻璃态,在该状态下对第二热塑材料进行塑形,可得到饱满的立体光栅。
离型层40设置于第二热塑胶粘层30远离基材层10的一侧,用于在压印时防止压印版与第二热塑胶粘层30之间发生粘连。
离型剂选自有机硅树脂、水性石蜡及矿物型蜡中的一种。例如,上海碧鹤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HB电化铝离型剂、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S-230离型剂树脂或深圳市中晟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S-2430水性离型剂。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请参阅图8,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提供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预处理3D图文。
具体地,基底层为用于产品包装的材料,它可以是纸张、塑料等常见包装材料。预处理3D图文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印刷到基底层的任意区域,既可以是部分区域,也可以是全部区域。基底层上的预处理3D图文的印刷方式选自胶印、柔印、凹印、丝印及数码印刷中的一种。
步骤S40:提供压印膜,所述压印膜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压印膜的结构。
步骤S60:将所述压印膜覆盖在所述基底层上,使第一热塑胶粘层面向所述预处理3D图文。
步骤S80:从所述压印膜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进行压印,使所述压印膜局部脱落并粘附在所述基底层上。
具体地,步骤S80中使用的压印版为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图未示,下同)。该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选自圆点光栅阴模压印版、柱镜光栅阴模压印版及狭缝光栅阴模压印版中的一种。所用的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压印膜的总厚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圆点光栅阴模压印版为凹陷深度为0.001mm的半球形或凹陷深度为0.01mm的半球形或凹陷深度为0.1mm的半球形圆点光栅阴模压印版;使用的柱镜光栅阴模压印版为凹陷深度为0.15mm或0.2mm波浪形柱镜光栅阴模压印版;使用的狭缝光栅阴模压印版为凹陷深度为0.2mm,宽度为0.2mm,间距为0.2mm的狭缝光栅阴模压印版。步骤S80中的压印温度为70℃~100℃;压印压力为0.7MPa~1.2MPa。在此压印条件下,既能使第一热塑胶粘层20熔化成玻璃态,又不至于因为过热而使基材层10主体结构变形。
压印过程中,压印膜在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其第一热塑胶粘层20熔化附着在基底层上,与此同时,其基材层10的应力改造图案在压印版的边缘发生脱落,从而使压印膜在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下方的整个区域附着在基底层上,脱落后,在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的作用下被整体塑形,从而形成立体光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中的预处理3D图文通常由点阵式处理和栅格化处理两种,该处理方式是本领域制备立体光栅包装印刷时的常用技术,为了节省篇幅和行文简洁,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当步骤S80中压印时用的压印版为圆点光栅阴模压印版时,步骤S20中基底层上的预处理3D图文为点阵式的图文,并且该点阵式的图文与步骤S80中欲压印成的立体光栅是经过设计而相互匹配的;当步骤S80中压印时用的压印版为柱镜光栅阴模压印版或者狭缝光栅阴模压印版时,步骤S20中的基底层上的预处理3D图文为栅格化的图文,并且该栅格化的图文信息与步骤S80欲压印成的立体光栅的是经过设计而相互匹配的。
上述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压印时提供的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并附着在基底层上,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应力改造图案101被第一热塑胶粘层20所填充,且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以下为具体地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
基材层10由透明薄膜制成,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第一热塑胶粘层20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一侧,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05mm~0.15mm。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0由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制成,应力改造图案101由多条相互垂直的断续线构成,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05mm,第一热塑胶粘层20选用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请参阅图1及图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基底层,基底层上设置有预处理3D图文,在本实施例中,基底层为印刷有点阵式预处理3D图文的纸张材料。
(2)提供压印膜,在本实施例中,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由PET制成,基材层10的厚度为8μm,基材层10上设有应力改造图案101,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05mm,在本实施例中,应力改造图案101由多条相互垂直的断续线构成,第一热塑胶粘层20为东莞市彩冠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的HP-288水性热熔胶。
(3)将压印膜覆盖在基底层上,使第一热塑胶粘层20面向预处理3D图文。
(4)从基材层10远离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一侧进行压印,使压印膜局部脱落并粘附在基底层上。在本实施例中,立体光栅阴模压印版为圆点光栅阴模压印版,且压印后的圆点光栅与点阵式预处理3D图文相匹配。
上述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压印时提供的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并附着在基底层上,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应力改造图案101被第一热塑胶粘层20所填充,且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印膜的一种压印膜与实施例1的压印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1)基材层10上设置有加强部102,基材层10靠近边缘的两侧未做局部切割,形成加强部102;(2)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5mm,且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选自上海万汉实业有限公司的优利达920N水性电化铝背胶。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此外,通过在应力改造图案101的两侧设置加强部102,可防止压印膜在压印过程中因张力过大导致整体发生断裂。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印膜的一种压印膜与实施例2的压印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1)加强部102呈梯子形状设置;(2)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1mm,且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选自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此外,通过将加强部102设置成梯子形状,有助于增强基材层1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压印膜在压印过程中因张力过大导致整体发生断裂。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印膜的一种压印膜与实施例3的压印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1)应力改造图案101由封闭的断续线构成;(2)每个应力改造图案101的边缘设置有定位光标103;(3)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15mm,且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选自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此外,通过由于断续线呈封闭的图案,挨压印过程中,断线1011位于立体光栅的边缘,光栅主体上设有断线1011,因此,断线1011不会对光的折射产生视觉上的影响。
实施例5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印膜,包括基材层10、第一热塑胶粘层20、第二热塑性胶粘层及离型层40。
基材层10由透明薄膜制成,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第一热塑胶粘层20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一侧,第二热塑性胶粘层设置于基材层10远离第一热塑性胶粘层的一侧,离型层40设置于第二热塑性胶粘层远离基材层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0由聚酯(PET)膜制成,加强部102呈梯子形状设置,应力改造图案101由多条相互垂直的断续线构成,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05mm,第一热塑胶粘层20材料为东莞市彩冠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的HP-288水性热熔胶,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熔点为95度;第二热塑性材料的厚度为0.15mm,第二热塑性胶粘层选用东莞市杰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JBT-8160胶水,第二热塑性胶粘层的熔点为115度,离型层40选用上海碧鹤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HB电化铝离型剂。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此外,通过设置第二热塑胶粘层30,且第二热塑胶粘层30的熔点高于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熔点,压印时,有助于得到更加饱满的立体光栅。
实施例6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印膜,其与实施例5提供的压印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1)第一热塑胶粘层20的厚度为0.01mm;(2)第二热塑性层的厚度为0.1mm。
上述压印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基材层10上设置有应力改造图案101,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不完全连接,压印时,在压印版的温度及压力作用下,应力改造图案101与基材层10主体在不完全连接部分发生脱落,脱落后,基材层10及第一热塑胶粘层20被共同塑形,形成立体光栅,这个过程中,由于无需剥离基材层10,因此不影响立体光栅的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压印膜,用于压印立体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及第一热塑胶粘层,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厚度为0.005mm~0.15mm,所述基材层由透明薄膜制成,所述基材层上设有应力改造图案,其中,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氨酯改性树脂及ABS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与所述基材层的折射率比值为0.9~1.1,所述应力改造图案由断续线构成,所述断续线包括交替排列的断线及续线,所述续线的宽度d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改造图案为首尾连接的断续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应力改造图案匹配的定位光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一侧,由近到远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二热塑胶粘层及离型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及所述第二热塑胶粘层的材料为热熔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塑胶粘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热塑胶粘层的熔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上设置有加强部。
8.一种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预处理3D图文;
提供压印膜,所述压印膜具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压印膜的结构;
将所述压印膜覆盖在所述基底层上,使第一热塑胶粘层面向所述预处理3D图文;
从所述压印膜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进行压印,使所述压印膜局部脱落并粘附在所述基底层上。
CN202111540429.6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316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0429.6A CN11431681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0429.6A CN11431681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816A CN114316816A (zh) 2022-04-12
CN114316816B true CN114316816B (zh) 2023-06-06

Family

ID=8105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0429.6A Active CN114316816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68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9062D0 (en) * 2008-05-19 2008-06-25 Zbd Displays Ltd Method for patterning a surface using selective adhesion
US10160405B1 (en) * 2017-08-22 2018-12-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ecal assembly
CN110441846B (zh) * 2019-06-24 2021-08-31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立体光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37751B (zh) * 2019-06-24 2021-11-19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烫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23547A (zh) * 2020-09-15 2020-11-13 上海宏盾防伪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微纳米光栅结构的膜片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81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39280A1 (en) Card with embedded image
CN106324716B (zh) 双面结构光学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37751B (zh) 烫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946282B1 (ko) 입체 로고가 형성된 디스플레이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316816B (zh) 一种压印膜及立体光栅的制备方法
CN210362833U (zh) 一种镭射收缩膜标签
CN101890817B (zh) 压印成型透镜阵列的方法
KR20030059200A (ko) 엠보스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엠보스 시트
CN110441846B (zh) 立体光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32641A (zh) 一种模内标签制造工艺
CN204820891U (zh) 纸塑制品
JPH05303153A (ja) レンズ付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付印刷物
WO2017005206A1 (zh) 光学薄膜
CN110722896B (zh) 可重复粘贴的刻字膜及其制法
CN109532068B (zh) 压印刀具、透镜模具和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6796A (zh) 用于成像的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3038329B1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るレンズを用いた立体又は可変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CN100541561C (zh) 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的模内标签成型制品
CN216001940U (zh) 3d刻字商标转印膜
CN213861676U (zh) 一种硅胶圆点立体3d转移烫画结构
US20150314541A1 (en) Thermoformed in-Mold Labeling Using Lenticular Label
CN214354581U (zh) 一种可减少证卡层压尺寸收缩的证卡结构
JP3134107B2 (ja) ロストワックス鋳造用ゴム型に使用されるゴムシートおよびロストワックス鋳造法
CN220517877U (zh) 化妆品容器用烫金外饰件及烫金版
CN212603738U (zh) 立体效果的电镀贴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