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4759A -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4759A
CN114314759A CN202111538344.4A CN202111538344A CN114314759A CN 114314759 A CN114314759 A CN 114314759A CN 202111538344 A CN202111538344 A CN 202111538344A CN 114314759 A CN114314759 A CN 114314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pply
liquid
port
value
supply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8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4759B (zh
Inventor
徐旺
元加加
陈泳霖
黄旭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5383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4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包括供液主路、调节装置及电解装置,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第二供液支路连通,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电解装置连接于供液出口。一种臭氧水制备方法包括:检测供液进口处流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将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液态物质流经第二调节机构;电解调节后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使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最佳范围。

Description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作消毒剂的有75%酒精、次氯酸钠、臭氧水以及双氧水。由于臭氧水具有极其强的氧化性,不仅能够快速杀灭细菌,还能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与使用。但在臭氧水的制备过程中,需将液态物质电解并生成臭氧水,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会对生成的臭氧水浓度及消毒杀菌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臭氧水的制备过程中,如何使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效率最佳范围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使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效率最佳范围的问题,提供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包括:
供液主路,用于输入液态物质;
第一供液支路及第二供液支路,分别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且互不连通,所述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并用于升高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以及
电解装置,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出口,用于接收并电解由所述供液出口输出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在电解生成臭氧水前,能够对输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进行调整,使输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最佳范围后再输出至电解装置,避免液态物质中的溶解物过大或过少,而对电解效率及臭氧水浓度造成较大影响,有效保障臭氧水的浓度和消毒杀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进口,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流入所述供液主路的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控制所述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出口,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所述供液出口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或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壳体预过滤单元及滤膜单元,所述第一壳体内设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连通的过液管路,所述预过滤单元设于所述过液管路并用于预过滤所述液态物质,所述滤膜单元串联于所述预过滤单元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过滤单元包括多个滤芯,多个所述滤芯种类不同且各所述滤芯串联于所述过液管路,所述滤膜单元为反渗透滤膜或纳滤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流经所述滤膜单元的所述液态物质的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及调节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的第二容腔,所述调节剂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所述调节剂的投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供液主路及所述第一供液支路之间,且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均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
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不连通;
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不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供液主路及所述第二供液支路之间,且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均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
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不连通;
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械泵,设于所述供液主路且靠近所述供液进口,所述机械泵用于驱使所述供液主路内的所述液态物质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且靠近所述供液进口,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所述液态物质。
一种臭氧水制备方法,包括:
检测供液进口处流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1;
将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
当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所述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以降低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当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所述液态物质流经第二调节机构以升高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
电解调节后的所述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上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在电解生成臭氧水前,能够对待电解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进行调整,使待电解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最佳范围,避免液态物质中的溶解物过大或过少,而对电解效率及臭氧水浓度造成较大影响,有效保障臭氧水的浓度和消毒杀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的步骤之后,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控制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电解调节后的所述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的步骤之前,检测由供液出口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2,并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2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或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流经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中滤膜单元内所述液态物质的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调节剂的投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N由电解装置的阳极催化层及电解装置的阴极催化层的材料成分配比经测试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臭氧水制备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臭氧水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箱体;200、供液主路;201、供液出口;202、供液进口;300、第一供液支路;310、第一控制阀;311、第一端口;312、第二端口;313、第三端口;400、第二供液支路;410、第二控制阀;411、第一接口;412、第二接口;413、第三接口;500、电解装置;510、电解室;520、电解质膜;530、阳极电极;540、阳极催化层;550、阴极电极;560、阴极催化层;570、输出管道;580、喷头;610、第一调节机构;611、第一壳体;612、滤芯;620、第二调节机构;621、第二壳体;622、调节剂;700、第一检测装置;800、第二检测装置;910、机械泵;92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初始”、“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常用作消毒剂的有75%酒精、次氯酸钠、臭氧水以及双氧水。由于臭氧水具有极其强的氧化性,不仅能够快速杀灭细菌,还能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与使用。但在臭氧水的制备过程中,需将液态物质电解并生成臭氧水,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TDS值)会对生成的臭氧水浓度及消毒杀菌效率有较大影响。
当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过高时,在电解过程中,液态物质中的溶解物易附着于电极上,从而影响电解效率;当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TDS值过低时,导电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电解效果。因此,在臭氧水的制备过程中,如何使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效率最佳范围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请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包括供液主路200、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电解装置500及调节装置。供液主路200用于输入液态物质,第一供液支路300及第二供液支路400分别连接于供液主路200且互不连通,供液主路20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电解装置500连接于供液出口201,电解装置500用于接收并电解由供液出口201输出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其中,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机构610及第二调节机构620,第一调节机构610设于第一供液支路300并用于降低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第二调节机构620设于第二供液支路400并用于升高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臭氧水的制备过程中,对输入的供液主路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有一个预设值N。若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实际值与预设值N差值过大,则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通过上述设置,在电解生成臭氧水前,能够对输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进行调整,使输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最佳范围后再输出至电解装置,避免液态物质中的溶解物过大或过少,而对电解效率及臭氧水浓度造成较大影响,有效保障臭氧水的浓度和消毒杀菌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箱体100,供液主路200、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电解装置500及调节装置均设于箱体100。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供液主路200还具有供液进口202,供液进口202与外部供液装置连接,通过外部供液装置供给液态物质,液态物质经供液进口202输入至供液主路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态物质为自来水,外部供液装置为供液水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态物质还可以为电解液,外部供液装置为装载有电解液的外部储液箱。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700,第一检测装置700设于供液主路200的供液进口202。第一检测装置700用于检测流入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溶解性总固体值控制供液主路20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
当流入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无需调节时,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均不连通,液态物质经供液进口202输入供液主路200并由供液出口201输出至电解装置500;
当流入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需要降低时,使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连通;当流入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需要升高时,使供液主路200与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获取输入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数值进行后续调节,保障后续电解效率及效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装置700为TDS探针。探针包括固定部及尖刺部,固定部固定于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外,尖刺部伸入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内以检测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内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800,第二检测装置800设于供液主路200的供液出口101。第二检测装置800用于检测由供液出口101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调节第一调节机构610或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
需说明的是,供液主路内的液态物质持续输送,通过第二检测装置800进行闭环检测,根据检测到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与预设值N的偏差大小判断调节效果是否达标,若调节效果较差可实时优化第一调节机构610或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优化后续的第一调节机构610或第二调节机构620对液态物质的调节效果,使液态物质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逐渐接近预设值N。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装置800为TDS探针。探针包括固定部及尖刺部,固定部固定于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外,尖刺部伸入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内以检测供液主路200的管道内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如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机构610包括第一壳体611、预过滤单元及滤膜单元,第一壳体611内设与第一供液支路300连通的过液管路,预过滤单元设于过液管路并用于预过滤液态物质,滤膜单元串联于预过滤单元并用于降低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具体地,如图1所示,预过滤单元包括多个滤芯612,多个滤芯612种类不同且各滤芯612串联于过液管路。例如,各滤芯612可以为依次串联的PP棉滤芯、颗粒活性炭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
具体地,如图1所示,滤膜单元为反渗透滤膜或纳滤膜,能够过滤液态物质中含有的溶解性物质,从而降低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机构610的处理参数为流经第一调节机构中滤膜单元的液态物质的流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供液支路300内的液态物质流入过液管路,并流经预过滤单元及滤膜单元后,再流出至第一供液支路300,从而使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降低。通过调节流经滤膜单元的液态物质的流量,能够调节第一调节机构610对液态物质的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调节效果。
如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机构620包括第二壳体621及调节剂622,第二壳体621内设与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的第二容腔,调节剂622容置于第二容腔内并用于调节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为调节剂622的投放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容腔的调节剂622能够流入第二供液支路400,使第二供液支路400内的液态物质溶解,从而使溶解后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升高。通过调节调节剂622的投放量,能够调节第二调节机构620对液态物质的中的溶解性总固体值的调节效果。
例如,通过改变调节剂的投放速率或投放量,能够实现调节剂622的投放量的调节。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剂622为盐溶液。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310,第一控制阀310设于供液主路200及第一供液支路300之间,并用于控制供液主路200是否连通第一供液支路300。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阀310具有第一端口311、第二端口312及第三端口313,第一端口311可选择性地与第二端口312、第三端口313连通。第一端口311及第二端口312均连接于供液主路200,第三端口313连接于第一供液支路300。
当第一控制阀310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第一端口311与第二端口312连通,第一端口311与第三端口313不连通。此时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不连通,供液主路200内的液态物质流经第一端口311,并由第二端口312流出至供液主路200。
当第一控制阀310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第一端口311与第三端口313连通,第一端口311与第二端口312不连通。此时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连通,供液主路200内的液态物质流经第一端口311并由第三端口313流出至第一供液支路300,再由第一供液支路300流至供液主路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310为三通电磁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310还可以为三通机械阀或球阀。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410,第二控制阀410设于供液主路200及第二供液支路400之间,并用于控制供液主路200是否连通第二供液支路400。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控制阀410具有第一接口411、第二接口412及第三接口413,第一接口411可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口412、第三接口413连通。第一接口411及第二接口412均连接于供液主路200,第三接口413连接于第二供液支路400。
当第二控制阀410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第一接口411与第二接口412连通,第一接口411与第三接口413不连通。此时供液主路200与第二供液支路400不连通,供液主路200的液态物质流经第一接口411并由第二接口412流出至供液主路200。
当第二控制阀410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第一接口411与第三接口413连通,第一接口411与第二接口412连通。此时供液主路200与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第二供液支路400内的调节剂622经第三接口413流出至供液主路200,调节剂622与供液主路200内的液体物质混合以调节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阀410为三通电磁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阀410还可以为三通机械阀或球阀。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机械泵910,机械泵910设于供液主路200且靠近供液进口202,机械泵910用于驱使供液主路200内的液态物质流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机械泵910可以为离心泵、轴流泵及混流泵中的任一种。
此处需说明的是,在图1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机械泵910。当液态物质为自来水时,自来水的供水水压可使供液主路200内的液态物质流动,无需设置机械泵910。
如图1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过滤装置920,过滤装置920设于供液主路200且靠近供液进口202,过滤装置920用于过滤液态物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920设置于机械泵910的前端。通过该设置,使得液态物质初步过滤后再流入机械泵910,防止液态物质中的较大颗粒物及杂质进入机械泵910而影响机械泵910的正常运行,且能够防止杂质进入电解装置500而影响电解装置500的电解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920为初效过滤器,初效过滤器中至少包括一初效滤网,初效滤网能够过滤粒径为5μm以上的颗粒物及杂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920还可以中效或高效过滤器,以过滤粒径5μm以下的颗粒物及杂质。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解装置500包括电解室510、电解质膜520、阳极电极530、阴极电极550、阳极催化层540及阴极催化层560。
该实施方式中,电解质膜520设于电解室510内,并将电解室510分隔为阳极电解腔及阴极电解腔。阳极电极530及阳极催化层540设于阳极电解腔内,阴极电极550及阴极催化层560设于阴极电解腔内,阳极电极530及阴极电极550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电源。
当处于电解状态时,阳极电极530及阴极电极550均通电,阳极电解腔内的液态物质在阳极催化层540的催化作用下电离产生氢气,阴极电解腔内的液态物质在阴极催化层560的催化作用下电离产生臭氧,如此反复进行并生成臭氧,臭氧直接溶解于液态物质中并生成臭氧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解装置500还包括输出管道570及喷头580,输出管道5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解室510及喷头580。通过该设置,电解室510内生成的臭氧水流出至输出管道570,并经喷头580能均匀喷出并用于消毒杀菌。
请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检测供液进口202处流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1;
S20、将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
S30、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610以降低溶解性总固体值N1;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液态物质流经第二调节机构620以升高溶解性总固体值N1;
S40、电解调节后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调节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使输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电解最佳范围后再电解,避免液态物质中的溶解物过大或过少,而对电解效率及臭氧水浓度造成较大影响,有效保障臭氧水的浓度和消毒杀菌效率。
如图2所示,在将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的步骤S20之后,还包括步骤S21,具体为:
S21、根据溶解性总固体值N1控制供液主路20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300、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
通过该步骤,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连通,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610以降低溶解性总固体值N1;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供液主路200与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610以升高溶解性总固体值N1。
如图2所示,在电解调节后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的步骤S40之前,还包括步骤S41,具体为:
S41、检测由供液出口201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2,并根据溶解性总固体值N2调节第一调节机构610或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供液主路200与第一供液支路300连通,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610以降低溶解性总固体值N1,通过再次检测由供液出口201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2,比对溶解性总固体值N2与预设值N的差值,若差值较大则调整第一调节机构610的处理参数。
当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供液主路200与第二供液支路400连通,液态物质流经第二调节机构620以升高溶解性总固体值N1,通过再次检测由供液出口201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2,比对溶解性总固体值N2与预设值N的差值,若差值较大则调整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机构610的处理参数为流经第一调节机构610中滤膜单元内液态物质的流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机构620的处理参数为调节剂622的投放量。
具体地,向液态物质中投加调节剂622,使液态物质的硬度提高,从而升高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1。通过改变调节剂的投放速率或投放量,均能实现调节剂622的投放量的调节。
如图2所示,上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S50,具体为:
S50、预设值N由电解装置500的阳极催化层550及电解装置500的阴极催化层560的材料成分配比经测试确定。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值N在0-100以内,具体根据试验匹配测试选出最佳范围。通过该设置,能准确控制电解前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保持在最佳范围内,避免溶解性总固体值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电解效率和生成的臭氧水浓度无法达到预期,有利于保障消毒灭菌效果及降低电解能耗。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40中,生成的臭氧水经喷头580均匀喷洒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液主路,用于输入液态物质;
第一供液支路及第二供液支路,分别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且互不连通,所述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并用于升高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以及
电解装置,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出口,用于接收并电解由所述供液出口输出的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进口,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流入所述供液主路的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控制所述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的供液出口,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所述供液出口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并根据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或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壳体预过滤单元及滤膜单元,所述第一壳体内设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连通的过液管路,所述预过滤单元设于所述过液管路并用于预过滤所述液态物质,所述滤膜单元串联于所述预过滤单元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单元包括多个滤芯,多个所述滤芯种类不同且各所述滤芯串联于所述过液管路,所述滤膜单元为反渗透滤膜或纳滤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流经所述滤膜单元的所述液态物质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及调节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连通的第二容腔,所述调节剂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所述调节剂的投放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供液主路及所述第一供液支路之间,且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均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供液支路;
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不连通;
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不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水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供液主路及所述第二供液支路之间,且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均连接于所述供液主路,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供液支路;
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一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不连通;
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二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泵,设于所述供液主路且靠近所述供液进口,所述机械泵用于驱使所述供液主路内的所述液态物质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臭氧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供液主路且靠近所述供液进口,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所述液态物质。
13.一种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供液进口处流入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1;
将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
当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大于预设值N时,控制所述液态物质流经第一调节机构以降低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当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小于预设值N时,控制所述液态物质流经第二调节机构以升高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
电解调节后的所述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与预设值N进行比对的步骤之后,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1控制供液主路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供液支路、第二供液支路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解调节后的所述液态物质并生成臭氧水的步骤之前,检测由供液出口处输出的液态物质的溶解性总固体值N2,并根据所述溶解性总固体值N2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或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流经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中滤膜单元的所述液态物质的流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处理参数为调节剂的投放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N由电解装置的阳极催化层及电解装置的阴极催化层的材料成分配比经测试确定。
CN202111538344.4A 2021-12-15 2021-12-15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314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344.4A CN114314759B (zh) 2021-12-15 2021-12-15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344.4A CN114314759B (zh) 2021-12-15 2021-12-15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4759A true CN114314759A (zh) 2022-04-12
CN114314759B CN114314759B (zh) 2023-11-28

Family

ID=8105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8344.4A Active CN114314759B (zh) 2021-12-15 2021-12-15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475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9377A1 (en) * 1997-06-12 1998-12-12 Naotoshi Morita Ozonizer, water purifier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n ozonizer
KR20100080645A (ko) * 2009-01-02 2010-07-12 이성진 은이온 세척수 공급장치를 구비한 비데
JP2012107331A (ja) * 2010-10-26 2012-06-07 Frd:Kk 水電解システム
CN103864181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电解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KR20140086498A (ko) * 2012-12-28 2014-07-08 코웨이 주식회사 Tds를 이용하는 살균수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9095632A (zh) * 2018-08-24 2018-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445068A (zh) * 2021-07-20 2021-09-28 氢电(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带净化功能的电解水装置及其水质控制方法
CN113667999A (zh) * 2021-08-26 2021-11-19 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的臭氧浓度控制方法及电解水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9377A1 (en) * 1997-06-12 1998-12-12 Naotoshi Morita Ozonizer, water purifier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n ozonizer
KR20100080645A (ko) * 2009-01-02 2010-07-12 이성진 은이온 세척수 공급장치를 구비한 비데
JP2012107331A (ja) * 2010-10-26 2012-06-07 Frd:Kk 水電解システム
CN103864181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电解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KR20140086498A (ko) * 2012-12-28 2014-07-08 코웨이 주식회사 Tds를 이용하는 살균수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9095632A (zh) * 2018-08-24 2018-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445068A (zh) * 2021-07-20 2021-09-28 氢电(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带净化功能的电解水装置及其水质控制方法
CN113667999A (zh) * 2021-08-26 2021-11-19 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的臭氧浓度控制方法及电解水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4759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38841A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ydrogen-dissolved drinking wat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dissolved drinking water
TW200517344A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WO2015178063A1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解水の製造方法
CA2315355A1 (en)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an aqueous solution
JP7037515B2 (ja) 水素付加装置及び水素透過膜の消耗度判定方法
CA2267265A1 (en)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of liquid such as water
JP4597263B1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解水の製造方法
JP7026985B2 (ja) 酸化剤水溶液の合成のための電気化学システム
EP2569254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solu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olysis process
US8518235B2 (en) All-electric coagulant generation system
CN216738561U (zh) 臭氧水制备系统
CN114314759A (zh) 臭氧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JP4200118B2 (ja) アルカリイオン整水器
JPH06246269A (ja) 電解水の生成装置
KR101967799B1 (ko) 수처리장치 및 수처리방법
US11279636B2 (en) Brine feed system
WO2020179339A1 (ja) 水素付加装置及び水素透過膜の消耗度判定方法
KR100311911B1 (ko) 정수및살균수제조장치
JP2014015646A (ja) 電解処理水生成装置および電解処理水生成方法
CN108473344B (zh) 电解水生成装置和使用其的透析液制备用水的制造装置
JP3297828B2 (ja) 電解水生成器およびその電解水生成器における塩素イオン濃度制御方法
JP2010064028A (ja) 水処理装置
JP3637114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KR20170024618A (ko) 산성수 전해 장치
RU207957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моющих и дезинфицирующих раствор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