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9436A -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9436A
CN114309436A CN202111531960.7A CN202111531960A CN114309436A CN 114309436 A CN114309436 A CN 114309436A CN 202111531960 A CN202111531960 A CN 202111531960A CN 114309436 A CN114309436 A CN 114309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bracket
frame
conveying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1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Me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Me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Me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Me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19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9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9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9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托架、相对于托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架,以及设于升降架且在升降架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托举、传送、放置的传送架,还包括驱动升降架和传送架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分别与升降架和传送架连接。通过送料装置实现脱料、传送、投料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将成品工件脱离于托架(或下模具)、对多工件进行同步传送、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托架(或下模具),从而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在托架的进料侧放入待加工工件,在托架的出料侧取出成品工件,循环往复即可,克服传统设备单工序生产限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制造业迎来诸多技术革新,对推动现代化生产创造可能。然而,鉴于技术改进成本,以及其他限制因素,在传统流水线生产中,许多企业依旧保留原有低效的生产模式。以铆接加工为例:对于传统的铆接加工线,主要依靠纯人工操作,操作人员将待加工工件放入下模具,压力装置推动上模具往下模具闭合,对工件进行铆接加工,压力装置带动上模具退回,操作人员再取出成品工件。
由此可见,该种生产模式技术落后、功能单一,脱料、传送、投料等工序均需操作人员手动完成,在实际生产中会存在多种弊端:1)依靠人工脱料、传送、投料,工作效率低下;2)人手在模具中来回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3)每次模具闭合只能完成单个加工工序,无法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托架、相对于托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架,以及设于升降架且在升降架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托举、传送、放置的传送架,还包括驱动升降架和传送架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分别与升降架和传送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送架随着升降架的上升对工件托举并使工件脱离于托架,传送架将脱离于托架的工件传送到指定位置,传送架随着升降架的下降使处于指定位置的工件放置于托架。
优选地,所述升降架在托架下方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托架,传送架在升降架上方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升降架。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升降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传送架对工件进行传送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一气缸和第一电磁控制阀,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升降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二气缸和第二电磁控制阀,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传送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感应升降架和传送架运动行程的行程开关、以及用于感应工件位置且安装在托架进料侧的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传送架和或托架在面向工件的一侧设有对工件限位的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为若干个均布设置的凸台,相邻凸台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工件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托架在出料侧设有放置成品工件的尾架。
优选地,所述尾架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传送滚轮,传送滚轮的滚动面凸出于尾架的端面且与工件接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搭配传统加工设备使用,通过送料装置实现脱料、传送、投料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将成品工件脱离于下模具、对多工件进行同步传送、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下模具,从而代替人工手动操作。
2)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在托架的进料侧放入待加工工件,在托架的出料侧取出成品工件,循环往复即可,克服传统设备单工序生产限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3)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将手伸入模具的闭合范围,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处于脱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处于传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处于传送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处于投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工件1、压力装置2、上模具3、下模具4、托架5、升降架6、传送架7、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行程开关10、传感器11、限位机构12、尾架13、传送滚轮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1的托架5、相对于托架5进行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架6,以及设于升降架6且在升降架6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对工件1进行托举、传送、放置的传送架7,还包括驱动升降架6和传送架7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分别与升降架6和传送架7连接。
现有技术中,对于传统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先把待加工工件放置在下模具4,启动压力装置2推动上模具3下压,上模具3与下模具4闭合,工件1完成铆接、冲压、成型等加工;其后压力装置2带动上模具3复位,操作人员取出成品工件,完成单工序加工。
通过在传统加工设备上增设本发明自动送料装置,能对传统生产模式作出改进。所述托架5可以是固定连接于下模具4,将工件1放置于托架5上,可以是将工件1放置于托架5的进料侧和加工位置;压力装置2驱动上模具3与下模具4闭合,完成工件1加工后,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升降架6和传送架7工作。首先传送架7在升降架6上升时托举工件1,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亦脱离于下模具4,实现脱料功能;然后传送架7将工件1传送到指定位置,实现传送功能;接着随升降架6的下降将工件1再放置于托架5上,亦放置于下模具4,实现投料功能。
为进一步解释,以工位举例说明:托架5依次设有进料侧、加工位置、出料侧,按顺序编排工位,进料侧设有工位一、工位二,加工位置为工位三,出料侧设有工位四、工位五。前述工作过程可以表述为:将工件1放置于托架5的工位一、工位二、工位三,压力装置2驱动上模具3下压处于工位三的工件1并与下模具4闭合,完成工件1加工。加工完成后,首先传送架7在升降架6上升时托举处于工位一、工位二、工位三的工件1,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亦脱离于下模具4,实现脱料功能;然后传送架7将工件1传送到指定位置,即工位一的工件1传送到工位二的上方、工位二的工件1传送到工位三的上方、工位三的工件1传送到工位四的上方,实现传送功能;接着随升降架6的下降将工件1再放置于托架5的工位二、工位三、工位四,实现投料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模具3与下模具4构成模具;所述托架5一端为进料侧、另一端为出料侧,进料侧是操作人员放入待加工工件的一侧,出料侧是操作人员取出成品工件的一侧。在进料侧与出料侧之间为加工位置,即上模具3与下模具4闭合的位置;所述托架5可以是连接于下模具4或与下模具4工作面平齐,当工件1处于加工位置时,工件1同时放置在托架5和下模具4;所述传送可以是将工件1从进料侧往出料侧方向平移;所述指定位置可以是下一工位的上方;所述托架5上有足够长度并能够同时放置多个工件1,以此实现多工件1同步传送。
本发明搭配传统加工设备使用,通过送料装置实现脱料、传送、投料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将成品工件脱离于托架5(或下模具4)、对多工件1进行同步传送、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托架5(或下模具4),从而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在托架5的进料侧放入待加工工件,在托架5的出料侧取出成品工件,循环往复即可,克服传统设备单工序生产限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将手伸入模具的闭合范围,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上升对工件1托举并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传送架7将脱离于托架5的工件1传送到指定位置,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下降使处于指定位置的工件1放置于托架5。
参照图3至8,在托架5的进料侧以及下模具4放入待加工工件,压力装置2驱动上模具3下压,上模具3与下模具4闭合并对工件1进行加工,压力装置2带动上模具3退回并恢复初始位置,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参照图3和4)。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6上升,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上升对工件1托举并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脱料状态(参照图5);升降架6保持静止,驱动装置驱动传送架7前进,传送架7将脱离于托架5的工件1传送到指定位置,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传送状态(参照图6和7);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6下降,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下降使处于指定位置的工件1放置于托架5,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投料状态(参照图8);升降架6保持静止,驱动装置驱动传送架7退回并恢复初始位置,在托架5的出料侧取出成品工件,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参照图3和4)。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送料装置、压力装置2以及工作过程中所提及的上下方向,是以压力装置2作立式竖直安装为基准,若压力装置2作卧式水平安装,上述方向亦可以是左右方向,并不影响自动送料装置的运作。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架6在托架5下方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托架5,传送架7在升降架6上方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升降架6。所述托架5可以是连接于下模具4;所述托架5的工件1接触面可以是与下模具4的工件1接触面持平,在加工位置上保持同一平面,使工件1放置更加平稳;所述托架5、传送架7、升降架6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升降架6滑动连接于托架5,使升降架6能够沿竖直方向进行上升和下降;所述传送架7滑动连接于升降架6,使传送架7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此在升降架6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对工件1进行托举、传送、放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升降架6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传送架7对工件1进行传送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升降架6进行上升和下降,传送架7在升降架6上升时托举工件1并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实现脱料功能;传送架7在在升降架6上升过程中将工件1再放置于托架5上,实现投料功能;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传送架7对工件1进行传送,即传送架7将脱离于托架5的工件1平移到指定位置,实现传送功能。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一气缸8和第一电磁控制阀,第一气缸8的伸缩杆与升降架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二气缸9和第二电磁控制阀,第二气缸9的伸缩杆与传送架7连接。以气源(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气源通过气管连接在电磁控制阀的输入端;第一气缸8通过气管连接在第一电磁控制阀的输出端,即气源、第一电磁控制阀、第一气缸8依次通过气管连接;第二气缸9通过气管连接在第二电磁控制阀的输出端,即气源、第二电磁控制阀、第二气缸9依次通过气管连接;通过控制电磁控制阀的通道启闭,能够控制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的伸缩杆进行推进、退回。
由此可见,自动送料装置的运动过程可以理解为:第一气缸8的伸缩杆推进,驱动升降架6上升,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上升对工件1托举并使工件1脱离于托架5,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脱料状态(参照图5);升降架6保持静止,第二气缸9的伸缩杆推进,驱动传送架7前进,传送架7将脱离于托架5的工件1传送到指定位置,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传送状态(参照图6和7);第一气缸8的伸缩杆退回,驱动升降架6下降,传送架7随着升降架6的下降使处于指定位置的工件1放置于托架5,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投料状态(参照图8);升降架6保持静止,第二气缸9的伸缩杆退回,驱动传送架7退回并恢复初始位置,此时自动送料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参照图3和4)。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感应升降架6和传送架7运动行程的行程开关10、以及用于感应工件1位置且安装在托架5进料侧的传感器11。所述行程开关10可以根据升降架6和传送架7移动的启动及终点设置,通过设置行程开关10,能够感应升降架6和传送架7的运动行程,准确控制升降架6和传送架7的移动距离,确保脱料、传送、投料的精度,避免出现部件干涉、碰撞损坏的情况。所述传感器11可以是红外传感器11,通过设置传感器11,能够感应工件1位置,识别到托架5进料侧存在工件1后,再控制压力装置2和自动送料装置启动,确保托架5上有待加工工件能被投料至下模具4,不会出现上模具3与下模具4在没有工件1的情况下闭合,一方面避免工件1漏放,另一方面防止上模具3与下模具4直接碰撞。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传送架7和或托架5在面向工件1的一侧设有对工件1限位的限位机构12。通过在传送架7和或托架5上设置限位机构12,所述限位机构12可以设置在面向工件1的一侧,限位机构12结构和间距可以根据工件1宽度和轮廓设置,限位机构12可以是限位块、凸台等,能够对工件1起到限位作用,确保传送、投料的准确性,防止放置偏侧造成工件1或模具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12为若干个均布设置的凸台,相邻凸台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工件1的宽度。所述限位机构12可以是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凸台,凸台均布设置在传送架7和或托架5,相邻凸台之间的位置用于放置工件1,亦可以作为一个工位;相邻凸台之间的宽度可以是等于工件1的宽度,或者是略大于工件1的宽度,确保工件1能被放置于托架5且保持良好的定位精度;所述工件1的宽度为工件1放置于传送架7或托架5时,工件1处于接触面上的相应宽度。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托架5在出料侧设有放置成品工件的尾架13。通过在托架5的出料侧设置尾架13,尾架13可以是与托架5同向放置,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呈一定角度摆放,尾架13相当于托架5的延长部。当传送架7对处于托架5出料侧的成品工件进行传送时,能够将成品工件从托架5传送至尾架13,为成品工件提供一个放置区,确保操作人员与压力装置2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将手伸入模具的闭合范围,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尾架13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传送滚轮14,传送滚轮14的滚动面凸出于尾架13的端面且与工件1接触。通过在尾架13转动连接有传动滚轮,尾架13可以在中部开设槽,传动滚轮转动连接于槽内侧,传送滚轮14的滚动面凸出于尾架13的端面,所述尾架13的端面为尾架13与工件1接触的端面,确保传送滚轮14能够与工件1接触,以此对工件1进行输送,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工件1,或直接输送到后续流水线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托架、相对于托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架,以及设于升降架且在升降架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托举、传送、放置的传送架,还包括驱动升降架和传送架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分别与升降架和传送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随着升降架的上升对工件托举并使工件脱离于托架,传送架将脱离于托架的工件传送到指定位置,传送架随着升降架的下降使处于指定位置的工件放置于托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在托架下方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托架,传送架在升降架上方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升降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升降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传送架对工件进行传送的第二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一气缸和第一电磁控制阀,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升降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气管连接的第二气缸和第二电磁控制阀,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传送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应升降架和传送架运动行程的行程开关、以及用于感应工件位置且安装在托架进料侧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和或托架在面向工件的一侧设有对工件限位的限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若干个均布设置的凸台,相邻凸台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工件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在出料侧设有放置成品工件的尾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传送滚轮,传送滚轮的滚动面凸出于尾架的端面且与工件接触。
CN202111531960.7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Pending CN114309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960.7A CN114309436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960.7A CN114309436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9436A true CN114309436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2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1960.7A Pending CN114309436A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94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3926B (zh) 用于非金属矩形板类零件加工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
CN112122451B (zh) 全自动伺服冲压生产线
CN105107903B (zh) 一种电梯门封头的自动翻边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CN110340674A (zh) 一种板材剪冲一体生产线
CN204262228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109079047B (zh) 冲压机器人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2536417B (zh) 锻造压机
CN216801566U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107497961B (zh) 罐盖自动一体化生产线及其制备工艺
CN212190961U (zh) 冲压设备的多工位自动搬送系统
CN109732364B (zh) 一种电压力锅自动冲压生产线
CN206229884U (zh) 一种气动控制的冲压机构
CN114309436A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09753749U (zh) 一种高智能自动卸料横向冲压装置
CN214326486U (zh) 一种用于销轴类工件的自动转移和堆放机构
CN216236660U (zh) 一种全自动光学玻璃压型机
CN210498042U (zh) 一种产品自动传递的自动机械手
CN216801403U (zh) 一种铆接机
CN208929074U (zh) 全封闭式铁锹生产自动化成型系统
CN209815022U (zh) 一种皮带式循环装配线
CN113275644A (zh) 一种加工和运输同步作业的板材加工设备
CN113245772A (zh) 一种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18134540U (zh) 一种自动加工模具
CN114309297A (zh) 一种铆接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5882781U (zh) 纸质刀叉勺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