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8161B -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8161B
CN114308161B CN202111659011.7A CN202111659011A CN114308161B CN 114308161 B CN114308161 B CN 114308161B CN 202111659011 A CN202111659011 A CN 202111659011A CN 114308161 B CN114308161 B CN 114308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rganic material
region
electrode
microfluidic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9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8161A (zh
Inventor
席克瑞
彭旭辉
秦锋
崔婷婷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9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8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8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8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8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基板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二基板包括沟槽,沟槽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框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框胶位于第二区域;第一有机材料,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第一有机材料位于第一区域,且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沟槽与所述框胶之间。本申请通过框胶配合第一有机材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键合,能够简化制程,提高微流控芯片的良率。

Description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化学等检测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因而其制造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相关技术中,在微流控芯片键合的过程中,会对微流控芯片内部流道、腔体和需要预先封装的试剂产生一定的损害,甚至会导致微流控芯片不可用,影响微流控芯片的品质,此外,现有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的过程复杂,导致微流控芯片制作效率低、成本较高;因此,亟需对微流控芯片的结构,以及微流控键合的方法进行改进,简化微流控芯片的制作过程,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框胶配合第一有机材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键合,能够简化制程,提高微流控芯片的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围绕第一区域设置,第二基板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对应,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对应;第二基板包括沟槽,沟槽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
框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框胶位于第二区域;
第一有机材料,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且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沟槽与框胶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第二基板包括沟槽,第一基板包括开孔;
在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制作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的第五区域制作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刻蚀第一有机材料,在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涂布框胶;
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位贴合,框胶与第一有机材料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采用胶粘键合的方法实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键合,一方面,通过设置框胶,将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与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粘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为第一基板的边框区,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为第二基板的边框区,框胶能够将第一基板的边框区和第二基板的边框区粘合,能够尽可能的不占用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尽可能为第一区域避让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将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粘合,且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沟槽与框胶之间,第一有机材料将沟槽限定在第一区域;本实施例无需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加热到半融化状,而是通过沟槽外围的第一有机材料,以及周边的框胶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键合,其中,第一有机材料对沟槽进行限定密封,整个过程采用大张显示面板进行对合,实现高效率、高良率的制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A-A’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B-B’的一种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C-C’的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D-D’的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A-A’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B-B’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图3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100,包括:
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二区域12围绕第一区域11设置,第二基板20包括第三区域21和第四区域22,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对应,第一基板20的第二区域12和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对应;第二基板20包括沟槽30,沟槽30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
框胶40,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框胶40位于第二区域12;
第一有机材料50,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一有机材料50位于第一区域11,且第一有机材料50位于沟槽30与框胶40之间。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微流控芯片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相对间隔排布,且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相互平行;可选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可以为玻璃基板,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基板10划分为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二区域12位于第一区域11的外围,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区域12围绕第一区域11;将第二基板20划分为包括第三区域21和第四区域22,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对应,第一基板20的第二区域12和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对应;在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区域21设置沟槽30,从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上看,沟槽30为曲折的形态,且沟槽30为微米级别的沟槽,沟槽30内用于放置试剂,且提供发生反应的空间,进一步实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功能;本实施例中,最主要的是实现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键合结构,简化微流控芯片的制作过程。
相关技术中,热压键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键合方式,其原理是在接近材料玻璃化温度下,对两个结合面施加一定的正向压力,使得两个面通过分子力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等优势,但是,采用该方法时,在接近玻璃化的温度情况下,高温使得芯片的内部流道、腔体等形状结构发生形变,使得本应具有的光学平面发生形变;另外,热压键合法键合强度不足,容易开裂,可靠性较差,只适用于一般要求不高的微流控芯片键合。超声键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键合方式,在制作微流控芯片时,同时制作一些凸起的微导能结构,在键合时,将上下微流控芯片基板对齐压合后,通过超声产生的局部高温熔融该微导能结构,进而使上下微流控芯片基板在熔融位置“焊接”起来;超声键合法的优势在于其键合强度高,缺点在于超声的穿透力不足,当键合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超声能量将因材料的阻挡而锐减,导致键合不上,同时,键合部位的高温将产生热变形,使得附近的微流道变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采用胶粘键合的方法实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键合,一方面,通过设置框胶40,将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与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粘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为第一基板10的边框区,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为第二基板20的边框区,框胶40能够将第一基板10的边框区和第二基板20的边框区粘合,能够尽可能的不占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尽可能的避让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有机材料50,将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粘合,且第一有机材料50位于沟槽30与框胶4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有机材料50包括光敏剂,在光的照射下第一有机材料50的形态发生改变,第一有机材料50变硬,在冷却后形成胶膜,具有粘接性能,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粘合;如此,第一有机材料50将沟槽30限定在第一区域;本实施例无需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加热到半融化状,而是通过沟槽30外围的第一有机材料50,以及周边的框胶40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键合,如此,能简单、高效地获取微流控芯片。
可选地,第一有机材料50的主要成分可以为树脂和3-甲氧基-1-丁醇,框胶40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环氧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重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并不代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尺寸,其中,框胶40的尺寸也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图1中框胶40形态为环形条状;沟槽30为弯折的形态,第一有机材料50也为弯折的条状形态;图2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有机材料50与沟槽30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有机材料50与框胶40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3所示为第一有机材料50与沟槽30的另一种位置关系,以及框胶40与第一有机材料50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环绕沟槽30的边缘设置。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环绕沟槽30的边缘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沟槽30为曲折的微米级别的形态,第一有机材料50环绕沟槽30的边缘,第一有机材料50也为弯折的形态;一方面,第一有机材料50能够更好的限制沟槽30的空间,当沟槽30内放置用于检测的溶剂后,溶剂能够被很好的限制在沟槽30内,保证沟槽30的密封性能,保证微流控芯片检测有效性;另一方面,第一有机材料50能够形成精度较高的形态,沟槽30的尺寸较小,将第一有机材料50环绕沟槽30设置,能够确保第一有机材料将沟槽30限制为密封的空间,能够简化微流控芯片的制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机材料50将沟槽30限制为密封的空间,即沟槽30内的试剂不会蔓延至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空间,沟槽30内的试剂仅限制在沟槽30内。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C-C’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有机材料60,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第二有机材料60位于第一有机材料50与框胶40之间,即第二有机材料60相对于第一有机材料50更靠近第一基板10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有机材料50与第二有机材料60间隔设置的一种俯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有机材料50与第二有机材料60间隔设置的侧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有机材料60,第二有机材料60与第一有机材料50间隔设置,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第二有机材料60位于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之间;可选地,第二有机材料60更靠近第一基板10的边缘,第一有机材料50更靠近于沟槽30;可选地,第二有机材料60的形态与第一有机材料50的形态相同,即第二有机材料60环绕第一有机材料50设置;如此,能够更有效的保证沟槽30的密封性能,保证微流控芯片的良率。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第一有机材料50的宽度D1为15um-25um,第二有机材料60的宽度D2为15um-25um。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和第二有机材料60均环绕沟槽30设置,沟槽30为微米级别的尺寸,则第一有机材料50和第二有机材料60的尺寸也可以为微米级别的尺寸;可选的,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第一有机材料50的宽度为15um-25um,还可以为18um、20um和23um,第二有机材料60的宽度为15um-25um,还可以为18um、20um和23um;第一有机材料50的尺寸和第二有机材料60的尺寸能够保证沟槽30处于密封状态,同时也能保证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粘接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框胶40的尺寸为15-25um,可选地,框胶40的尺寸为20um,如此,能保证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无需在半融化状态下也能有效的键合。
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开孔70,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开孔70贯穿第一基板10,并且开孔70与沟槽30至少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仅示意性使出了开孔70与沟槽30的俯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3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开孔70与沟槽30的侧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上设置开孔70,且开孔70贯穿第一基板10,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开孔70与沟槽30至少部分重叠,开孔70用于将试剂注入沟槽30内;可选地,沟槽30包括第一支部31和第二支部32,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1,第一支部31的尺寸大于第二支部32的尺寸,因而开孔70与第一支部31至少部分重叠,可选地,开孔70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部31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如此,能够良好的实现试剂通过开孔70注入沟槽30内。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沿D-D’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均固定于第一基板10上,且第一电极81与第二电极82通过金属走线电连接;
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一电极81与沟槽30至少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俯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实际尺寸;图7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侧视位置关系,并不代表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可选地,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材质均为透明ITO,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相互配合可以检测沟槽30内试剂反应的结果,或者检测沟槽30内试剂流动过程等;其中,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均固定于第一基板10上,可选地,第一电极81固定于第一基板10的中间部分,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一电极81与沟槽30至少部分交叠;第二电极82固定于第一基板10的边缘部分,方便给入电信号;第一电极81与第二电极82电连接,当第二电极82给入电信号后,传输至第一电极81,如此,能有效的检测试剂发生反应的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微流控芯片检测的过程中,将试剂通过开孔70注入沟槽30内,试剂发生生反应,生化反应之后会试剂会产生物理变化,例如,试剂的介电变化,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变化等等,可以转化为电学物理参数的变化,通过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的配合,有效的检测试剂发生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制作第一电极81时需要的温度高于制作第一有机材料50需要的温度,因而需要先在第一基板10上制作第一电极81,再制作第一有机材料50,保证微流控芯片制作的良率。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81为感应电极,当第一电极81为感应电极时,能够良好地感应到沟槽30内试剂的反应情况,以及沟槽30内试剂的状态。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和图7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尺寸不相等,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板10的边缘需预留放置第二电极82的空间,第一基板10至少有一侧相对与第二基板20突出,第二电极82放置在突出的一侧,即将第一基板10的尺寸设置的较大,第二基板20的尺寸较小;如此,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第二电极82,保证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空间的合理使用。
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五区域23,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与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重叠,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与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重叠;第二电极82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五区域23。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五区域23,其中,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二基板20的第三区域21与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重叠,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与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重叠,第一基板10的第五区域23与第二基板20没有交叠,第一基板10的第五区域23用于放置第二电极82,方便第二电极82接入信号端,同时还能合理的规划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空间,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品质。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第一对位标记91位于第一基板10上,第二对位标记92位于第二基板20上;第一对位标记91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第二对位标记92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
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贴合后,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S2,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9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对位标记90,对位标记用于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键合的过程中,实现精准的对位;其中,对位标记包括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第一对位标记91设置于第一基板10,第二对位标记92设置于第二基板20,可选地,第一对位标记91设置有多个,第二对位标记92同样设置有多个,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贴合后,一个第一对位标记91与一个第二对位标记92重叠;进一步的,第一对位标记91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第二对位标记92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可选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均长方体,第一对位标记91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的边缘,也即第一基板10的四个角的位置,第二对位标记92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四区域22的边缘,也即第二基板20的四个角的位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并且均设置有多个,能够实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精准对位,此外,将第一对位标记91和第二对位标记92均设置于边缘,能够合理的安排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空间,保证沟槽30的尺寸,使微流控芯片达到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均具有弹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均用于粘接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键合的过程中,第一有机材料50在刻蚀的过程中,受光的照射后硬度变大,冷却后形成胶膜,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粘接;其中,第一有机材料50在光的照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弹性,其形态发生改变,实现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的粘合;框胶40涂布于第一基板10的周边,其中,框胶40本身有弹性,且具有粘性,能够良好地实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粘合;如此,通过框胶40和第一有机材料50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键合,能简单、高效地获取微流控芯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内均包括支撑球,为保证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粘接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在第一有机材料50和框胶40中设置有支撑球,保证框胶40和第一有机材料50的粘接强度;可选地,第二有机材料60和第一有机材料50为相同材料,能够良好的实现沟槽30的密封性。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通过凹凸结构形成嵌套的结构,其中,第一基板10上包括凸起结构110,第二基板20上包括凹槽120,凸起110嵌入凹槽120内,形成嵌套结构;可选地,凹槽120内还涂布有框胶40,确保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能有效的键合。
可选地,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为玻璃基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请参考图11所示,并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1、提供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其中,第二基板20包括沟槽30,第一基板10包括开孔70;
S102、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制作第一电极81,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五区域23制作第二电极82,第一电极81与第二电极82电连接;
S103、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刻蚀第一有机材料50,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涂布框胶40;
S104、将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对位贴合,框胶40与第一有机材料50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键合。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1所示,并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包括:
S101、在第二基板20上制作沟槽30,在第一基板10上开孔70,开孔70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沟槽30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开孔70用于向沟槽30内注入试剂;
S102、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制作第一电极81,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五区域23制作第二电极82,可选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采用刻蚀的方法制作,第一电极81与第二电极82电连接,向第二电极82给入电信号,第一电极81即可检测沟槽30内的反应情况,以及沟槽30内试剂的形态;
S103、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刻蚀第一有机材料50,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涂布框胶40,能够充分保证沟槽30的密封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干法刻蚀第一有机材料50,即将第一有机材料50涂布于大张基板上,通过光照的方式将第一有机材料50的形态刻蚀出来,可选地,大张基板上可以刻蚀多个微流控芯片的第一有机材料50;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将框胶40涂布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12;也可以理解为,采用大张基板同时能制作多个微流控芯片,相较于采用小张基板单独制作,能有效节省工艺制程,提高制作效率。
S104、通过对位标识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对位贴合,框胶40和第一有机材料50能够充分的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键合,以获取微流控芯片;通过上述获取的微流控芯片,无需对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加热到半熔化状态,而是通过设置第一有机材料50对沟槽30进行密封,再通过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周边设置框胶40的方式,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进行对位贴合,整个工艺过程可以对大张基板进行键合,实现高效率,高良率地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整个工艺采用大张基板进行键合,能够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高效率、高良率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机材料50将沟槽30限制为密封的空间,即沟槽30内的试剂不会蔓延至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空间,沟槽30内的试剂仅限制在沟槽30内。
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刻蚀第二有机材料60,第二有机材料60位于框胶40与第一有机材料50之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还刻蚀有第二有机材料60,第二有机材料60位于框胶40与第一有机材料50之间,如此,能够充分的保证沟槽30的密封性,保证微流控芯片检测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采用胶粘键合的方法实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键合,一方面,通过设置框胶,将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与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粘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为第一基板的边框区,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为第二基板的边框区,框胶能够将第一基板的边框区和第二基板的边框区粘合,能够尽可能的不占用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尽可能为第一区域避让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将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粘合,且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沟槽与框胶之间,第一有机材料将沟槽限定在第一区域;本实施例无需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加热到半融化状,而是通过沟槽外围的第一有机材料,以及周边的框胶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键合,其中,第一有机材料对沟槽进行限定密封,整个过程采用大张显示面板进行对合,实现高效率、高良率的制程。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四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沟槽,所述沟槽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
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框胶位于第二区域;
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且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位于所述沟槽与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和所述框胶内均包括支撑球;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范围内;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五区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重叠,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第二基板不交叠;
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环绕所述沟槽的边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有机材料,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有机材料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与所述框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的宽度为15um-25um,所述第二有机材料的宽度为15um-2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开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开孔贯穿所述第一基板,并且所述开孔与所述沟槽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金属走线电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沟槽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对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对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对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贴合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和所述框胶均具有弹性。
10.一种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沟槽,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开孔;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制作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五区域制作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刻蚀第一有机材料,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涂布框胶;
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对位贴合,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刻蚀第二有机材料,所述第二有机材料位于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之间。
CN202111659011.7A 2021-12-31 2021-12-31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4308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011.7A CN1143081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011.7A CN1143081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8161A CN114308161A (zh) 2022-04-12
CN114308161B true CN114308161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018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9011.7A Active CN1143081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81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620A (zh) * 2007-07-26 2010-09-01 爱-森斯株式会社 微流体传感器复合结构
WO2019184764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数字微流控芯片
CN111250185A (zh) * 2020-02-21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CN212101981U (zh) * 2020-03-25 2020-12-08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mems传感器封装结构
CN113484274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红外微流控芯片液体池以及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活细胞的ftir分析方法
CN113546702A (zh) * 2021-07-27 2021-10-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及制备方法
WO2021218450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芯片及其使用方法、反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6081A1 (en) * 2001-10-19 2003-05-22 Lavallee Guy P.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opt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R2846906B1 (fr) * 2002-11-08 2005-08-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composant comportant un micro-joint et composant realise par ce procede
KR101404455B1 (ko) * 2012-07-04 2014-06-10 나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기화학적 신호를 검출하기 위한 실시간 pcr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시간 pcr 방법
KR101504898B1 (ko) * 2013-08-12 2015-03-23 앰코 테크놀로지 코리아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플루이딕 패키지
CN104774748A (zh) * 2015-04-21 2015-07-15 南京普东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酸酯胶粘剂键合的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1840B (zh) * 2015-12-07 2017-11-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4290B (zh) * 2017-05-05 2020-07-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及方法
CN109289947B (zh) * 2018-09-29 2020-09-25 浙江大学 基于二次交联的凝胶基微流控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90038B (zh) * 2018-12-29 2021-07-30 天津大学 一种亚微米流道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620A (zh) * 2007-07-26 2010-09-01 爱-森斯株式会社 微流体传感器复合结构
WO2019184764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数字微流控芯片
CN111250185A (zh) * 2020-02-21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CN212101981U (zh) * 2020-03-25 2020-12-08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mems传感器封装结构
WO2021218450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芯片及其使用方法、反应系统
CN113484274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红外微流控芯片液体池以及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活细胞的ftir分析方法
CN113546702A (zh) * 2021-07-27 2021-10-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8161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50569A1 (en) Flow cel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2261654B1 (ko)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방법
US7935892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0634239B1 (ko) 보강판 부착 장치 및 부착 방법
CN101297340A (zh) 显示装置
TW200805538A (en) Contact bonding device and mounting method
Yang et al. Socket with built-in valves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microfluidic chips to macro constituents
JPH02307794A (ja) Icカード
US201401400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bonding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838079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20120006400A1 (en) Solar module device and edge sealing co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4308161B (zh) 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TWI281720B (en) Electronic part mounted bod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211057A1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bond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H10224010A (ja) 回路ボード・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US7594314B2 (en) Method for building a device having fluidic and electrical functions
JP289133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51848B (zh) 電子元件的接合方法
CN106446842B (zh) 指纹模组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及具有其的终端
KR20170104719A (ko) 합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착방법
JPH10261851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JPH0613040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664190B (zh) 承载装置
CN112582328B (zh) 转移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转移装置
JP3102241B2 (ja) 電子部品の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