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233A - 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233A
CN114305233A CN202210057697.0A CN202210057697A CN114305233A CN 114305233 A CN114305233 A CN 114305233A CN 202210057697 A CN202210057697 A CN 202210057697A CN 114305233 A CN114305233 A CN 114305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filter screen
output
cleaned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76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5233B (zh
Inventor
郑连荣
叶力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76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5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在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基站,具有停靠区,所述停靠区处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内设有滤网;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停靠区时与所述滤网相对,所述清洁组件通过所述输出端向所述滤网输出清洁物体;疏通滤网上的滤孔,以及消除清洁槽变脏变臭的问题。

Description

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清洁设备,其在家居,办公环境中起到极大的作用,让人们不在为清洁而烦恼。清洁机器人通常包括电池组件和充电极,在馈电时,可以通过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续航。
传统的基站通常包括充电端子,其与供电端相连接,可以用来给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现逐步出现实现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进行清洗的基站;但随着清洁过程垃圾的沉积,基站内部容易变脏发臭,还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垃圾沉积导致基站内部变脏发臭以及堵塞的问题。
在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基站,具有停靠区,所述停靠区处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内设有滤网;
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停靠区时与所述滤网相对,所述清洁组件通过所述输出端向所述滤网输出清洁物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待清洁部,所述待清洁部安装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且部分所述待清洁部设于所述清洁槽内;
所述停靠区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待清洁部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设于所述滤网靠近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且所述清洁机构远离所述滤网的一侧与所述待清洁部相连。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风机和至少一个导向件,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且所述风机与所述导向件连通,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靠近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端能够在所述风机产生气流的作用下对所述滤网进行清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转动相连,所述输出端在所述导向件上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进行转动,以改变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滤网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包括壳体和多片挡片,所述挡片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相连,所述挡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摆动,所述挡片能够改变所述气流与所述滤网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箱和管道,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并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输出端连通,所述输出端设于所述管道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并与所述滤网相对,所述输出端能够在所述水箱产生的水流的作用下,以对所述滤网进行清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管道转动相连,且所述输出端在所述管道上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进行转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待清洁部,所述待清洁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且所述待清洁部设于所述清洁槽的一侧;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至少一条管路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管路件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管路件的出口端设于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通过连接套与所述管路件的进口端相连,所述连接套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件出口直径和所述管路件进口端的直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风机或水箱。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管路件至少与所述清洁槽的一侧相连通。
本公开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清洁机器人停靠在基站内的停靠区上,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处理,清洁时间过长,易造成杂质在滤网上沉积,不易清洗液体的流动,造成过滤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输出端输出清洁组件产生清洁物体,以此来吹动清洁槽中残留的污水和滤网上的杂质,以疏通滤网上的滤孔,以此来解决滤网堵塞和清洁槽异味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机与多个输出端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机与单个输出端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机与多个输出端固定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水箱与喷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管路件设于滤网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管路件设于滤网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管路件与水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停靠区;101、清洁槽;102、滤网;103、第一引导件;104、第二引导件;105、第三引导件;106、第四引导件;200、清洁机器人;201、机器人本体;202、待清洁部;203、清洁组件;2031、风机;2032、导向件;2033、水箱;2034、管道;204、输出端;2041、收集腔;2042、喷头;205、驱动件;206、管路件;2061、进口端;2062、出口端;300、清洁机构;400、污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待清洁面,可以是地毯、地板等需要被清洁的待清洁面。
基站内具有停靠区100,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200,并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充电和/或清洁;当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清洁时,污水会流入停靠区100内的清洁槽101中;此外,清洁槽101中还设有滤网102,以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的杂质堵塞清洁槽101,以阻碍清洁槽101中污水的排放。随着基站对清洁机器人200清洗的次数增多,清洁槽101逐渐变脏变臭,而且滤网102上的杂质也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累积,造成滤网102上的过滤孔堵塞,影响滤网102的过滤效果。
基于此,为了解决清洁槽101异味以及滤网102堵塞的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清洁系统,其包括有基站和清洁机器人200,其中,利用清洁机器人200中自带的清洁组件203对基站内部的滤网102和清洁槽101进行清洁,以疏通滤网102和避免清洁槽101异味的问题。
清洁机器人200能够进出基站,当清洁机器人200进入时,其停靠在停靠区100上,以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充电或清洁。
具体地,清洁机器人200包括:
参见图1所示,清洁机器人200包括机器人本体201和待清洁部202,其中,机器人本体201进入基站之后,基站对机器人本体201进行充电和/或对待清洁部202进行清理。清洁机器人200按用途分类可以是商用清洁机器人200和家用清洁机器人200,按种类分可以是扫地机、扫拖一体机、拖地机、擦地机和洗地机等自动清洁机器人200。清洁机器人200可以呈椭圆形、圆形、D字形等形状,并可选设置有待清洁部202和用于给待清洁部202供水的水箱,以及用于行走的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中部行走轮、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
待清洁部202,待清洁部202可以平板状的待清洁部202,比如平板拖布;也可以是滚轴状的待清洁部202,比如海绵滚刷或其它包裹有布条等拖擦材料的滚轴,如图1所示。待清洁部202可以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01的底部的前半部或后半部,在待清洁部202设置在前半部时,机器人本体201直接行驶进基站内,在待清洁部202设置在后半部时,机器人本体201后退进入基站内。
驱动轮组,包括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具体地,左行走轮,可以设置有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和左行走轮之间设置传动组件,左行走轮可以转动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00的主体底部;右行走轮,可以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00的主体底部,并与左行走轮对称设置,即设置有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和右行走轮之间设置传动组件,右行走轮可以转动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01,如图1所示。
中部行走轮,中部行走轮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01的底部与机器人本体201位于两侧的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进行配合,形成三点支撑,以支撑清洁机器人200在待清洁面上运行,如图1所示。
前撞组件,前撞组件为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01上用来感知前部碰撞的组件,前部即机器人本体201靠近清洁机器人200行进方向的一侧。前撞组件包括半圆环状的框体,以及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01前部左右两侧的开关,该框体水平活动连接在机器人本体201的前部,清洁机器人200受到来自前部的撞击时,对应按压撞击一侧的开关,使得清洁机器人200对应做出避让等动作。
清洁机器人200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控制组件、距离感知组件、悬崖传感器等各种部件,以提高清洁机器人200的安全性和自动化。
基站对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清洁方式可以是水洗或干洗,具体的,可以是机械摩擦式的水洗,也可以是超声波水洗。
进一步地,基站包括:
壳体,壳体可以具有供清洁机器人200进出的入口,该入口可以是半敞开式的入口,其可以形成开口,开口式的入口便于将入口密封或遮挡,该开口也可以是凹槽形式的开口,还可以是在凹槽的基础上将顶部贯通的开口,或者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开口。当然,入口也可以是全敞开式的入口;所述基站还包括:
停靠区100,停靠区100供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停靠区100延伸至待清洁面,如图2所示;该停靠区100可以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200的待清洁部202或者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充电,或者对待清洁部202进行消毒除臭处理,或者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维护或更换部件等操作;该停靠区100可以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停靠区100进行更换和维修;举例说明,该停靠区100可以为基站内部的工作台。
其中,停靠区100上设有清洁槽101和滤网102,滤网102固定设于清洁槽101内,且滤网102与停靠区100的底面相互平行,如图2所示,以用于过滤对待清洁部202进行清洗之后的污水混合物,将污水混合物中的杂质过滤,过滤之后的污水收纳于滤网102与清洁槽101底壁之间形成的污水腔400内,便于集中排放污水以及还便于对污水进行消毒除臭处理;此时,杂质存留在滤网102远离污水腔40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滤网102与清洁槽101可以一体成型,可以对污水混合物进行更好的过滤,避免杂质通过滤网102和清洁槽101之间的缝隙落至污水腔400内,引起堵塞的问题;此外,滤网102与清洁槽101也可通过组装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应当理解的是,当采用组装方式连接在一起时,其面积可有如下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例,滤网102的表面的面积与所述清洁槽101的横截面面积相同,其通过螺栓、铆接或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清洁槽101的侧壁上,以实现对清洁之后的污水进行全方位的过滤,增加其过滤效果。
另一种实施例,滤网102的面积大于清洁槽101的横截面面积,其多余的滤网102折叠在清洁槽101的内壁上,并通过螺栓、铆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清洁槽101的侧壁上,以更好地固定滤网102和清洁槽101,且避免滤网102在清洁槽101内发生滑动,增加过滤效果。
此外,该滤网102也可以不与停靠区100的底面相平行,也即与底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只要可以完成固液分离即可,具体不做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滤网102可以为圆形孔洞,也可以为菱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孔洞,圆形孔洞的直径应为0.3cm-4cm,或菱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孔洞的外接圆的直径为0.3cm-4cm,可选的,孔洞的直径为2cm,可以过滤大多数大型杂质,且较小的杂质不易在滤网102上沉积,减少滤网102堵塞的问题。
此外,滤网102可以采用带有多个上述孔洞直径的不锈钢,这样即使长时间使用滤网102也不会产生铁锈的问题。并且,基站内部可以设有清水箱和污水箱,其中,清水箱与清洁机构300连通,以便于为清洁机构300提供清洁待清洁部202的用水;污水箱与污水腔400连通,可以用于抽取污水腔400内的污水,以减少污水残留发出恶臭的问题。
工作时,在停靠区100延伸至待清洁面时,清洁机器人200行驶进基站内,清洁机器人200可以直接爬上停靠区100,并在待清洁部202与清洁机构300相对应时,停靠在停靠区100上,清洁机构300对待清洁部202进行清洁处理,清洁之后的污水混合物顺清洁槽101穿过滤网102进行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水收纳于污水腔400内。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基站可以采用不同的停靠区100,不同的停靠区100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清洁手法也有不同,而且滤网102的选择也可以不同;针对不同的基站,具有如下不同的停靠区100。
一种实施方式,停靠区100为平面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停靠区100包括第一引导件103、清洁槽101和第二引导件104,第一引导件103从清洁槽101延伸至待清洁面,第二引导件104与第一引导件103相连,沿清洁机器人200的行驶方向,第二引导件104逐渐向下倾斜,其远离第一引导件103的一端与清洁槽10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件103和第二引导件104可一体成型,也可组装为一体结构,其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当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停靠区100上时,清洁机器人200上的中部行走轮停靠在第一引导件103上,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固定在第二引导件104上,且机器人本体201的底部与滤网102底部相平行,待清洁部202与滤网102相连;为了便于进行清洁,在滤网102靠近机器人本体201底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清洁机构300,以对待清洁部202进行拖擦滚动清洁,如图2或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清洁机构300固定设在滤网102上时,其清洁机构300在滤网102上的投影面上可以不设有孔洞,参见图2所示;以节省成本。
另一种实施方式,停靠区100采用平面式结构,其中,清洁槽101内不采用滤网102结构,当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基站内时,清洁机器人200的待清洁部202固定在清洁结构上,以对其进行清洁,清洁之后的污水混合物残留在清洁槽101内,然后对污水混合物集中进行抽取至基站内部的污水箱中。
再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示,停靠区100采用拱桥式结构,其中停靠区100可以由第三引导件105、清洁槽101和第四引导件106形成,第三引导件105从清洁槽101延伸至待清洁面,第三引导件105、清洁槽101和第四引导件106形成用于清洁待清洁部202的停靠区100。
其中,第四引导件106弯曲地设置在清洁槽101上,并位于清洁槽101的中部,以用于引导清洁机器人200的左右行走轮进入清洁槽101内。此外,清洗机构设于停靠区100的内部,并可相对于所述待清洁部202转动,能够对待清洁部202进行转动清洗。
为了避免滤网102上的杂质沉积造成滤网102堵塞的问题,利用机器人本体201内部的清洁组件203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清洁槽101内的异味以及滤网102堵塞的问题。
进一步地,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平台式的停靠区100上时,清洁组件203具体有如下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清洁组件203采用风机2031和一个导向件2032;其中,风机2031可以为导向件2032提供用于去除清洁槽101内污水和疏通滤网102过滤孔的气流。具体的,利用风机2031产生的气流来吹动附着在清洁槽101侧壁上的污水和残留在滤网102上的杂质,以将清洁槽101侧壁上的污水吹干,避免长时间残留造成清洁槽101变脏发臭的问题;以及可以疏通滤网102上的过滤孔,以增加其过滤效率。
具体地,风机2031还包括主机和风机壳,主机固定设在风机壳内,并产生气流,风机壳与导向件2032相互连通,主机产生的气流首先在风机壳内暂存,且导向件2032远离风机壳的一侧设有一个输出端204,在一段时间过后,气流逐渐从风机壳流向导向件2032内,并逐渐输送到输出端204处,一方面对滤网102的过滤孔进行清洁,另一方面对清洁槽101侧壁上残留的污水吹干。
更加具体地,在机器人本体201的底部设有与输出端204相对应的输出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3所示,该输出端204采用敞口状,能大范围的对清洁槽101和滤网102进行清洁处理,增加其清洁作用范围;且该输出端204的面积小于输出开口的面积,以使其能够在机器人本体201内进行转动,以及不会被机器人本体201的底壳所遮挡。
更具体地,该输出端204可以与导向件2032的一端转动相连,其输出端204可以向靠近或远离待清洁部202的方向进行转动,输出端204也可以在导向件2032处做圆周转动;其采用转动或圆周转动主要是为了增加输出端204的清洁范围,以使其能够对清洁槽101和滤网102的不同位置进行清洁,也可对清洁槽101的内壁和滤网102进行吹干,并对滤网102进行吹干的同时,可将附着在滤网102上的杂质部分去除,以提高滤网102的流动效率,以及消除清洁槽101产生异味的问题;此外,将杂质聚拢在一起可便于对其进行集中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沿清洁机器人200行驶方向上,输出开口相对的两条线的距离应大于输出端204所转动的弧长;当输出端204为圆周运动转动时,输出端204所做出的圆面积应小于该输出开口的面积,以避免机器人本体201底壳的内壁遮挡部分输出端204所释放出的风,以提高其清洁效果。
此外,参见图2或图3所示,该清洁机器人200还包括尘盒和收集管道,尘盒和收集管道相互连通,且尘盒和收集管道均位于机器人本体201的内部,收集管道具有收集口,收集口与待清洁部202相对应。
具体地,该风机2031可作为尘盒的动力源,其可以产生气流并通过收集管道来收集清洁机器人200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
并且,该风机2031的电源可以由清洁机器人200进行提供,也可以通过基站进行提供;此外,输出端204的相对转动可以通过电机输出轴进行控制,例如,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角度,控制输出端204的转动角度和方向等,且电机可固定安装于机器人本体201内部,其输出轴与输出端204转动连接。
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其相较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输出端204与导向件2032固定,即输出端204与导向件2032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也即输出端204对滤网102和/或清洁槽101固定清洁,如图4所示;其减少了部件的使用,减少了成本的投入。
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其相较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多个导向件2032,即包括多个输出端204,多个导向件2032均与上述风机2031的风机壳相连通,以接收风机2031所产生的风,并能够通过多个输出端204输出风来对滤网102和/或清洁槽101进行清理。
举例说明,参见图2所示,包括两个导向件2032,其中一个导向件2032沿垂直于滤网102的方向进行设置,其输出端204与滤网102垂直相对;另一个导向件2032与风机壳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连通,其输出端204与机器人本体201的侧壁相平行,以对部分清洁槽101进行清理;采用此种方式,可增加输出端204的工作位置,以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更好地进行清洁,提高清洁效率,以及提高滤网102过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个导向件2032中的输出端204可以与导向件2032转动连接,参见图2所示,也可以与导向件2032固定连接,对于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一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该输出端204与导向件2032不发生相对转动,而该输出端204包括有壳体和多片挡片,壳体设有出口和进口,其中,该进口与导向件2032远离风机壳的一端固定连通,出口与多片挡片可拆卸相连,以便于更换和维修以及清洁挡片和壳体。
具体地,该多片挡片可垂直于清洁机器人200的行驶方向均匀排布设置在壳体上,并且挡片可相对于该壳体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202的方向进行摆动,以打开或关闭壳体的出口;也可沿清洁机器人200的行驶方向均匀排布设置的输出端204上,此时,挡片可向靠近或远离滤网102的方向进行摆动;通过挡片可相较于导向件2032进行转动,以此来改变气流所作用于清洁槽101和滤网102的工作位置,以增加其清洁工作范围,提高清洁效率,避免清洁槽101污水残留所引起变脏发臭的问题,以及疏通滤网102中的过滤孔,以增加其过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片挡片闭合时,其完全覆盖壳体的出口;此外,挡片的摆动角度为0-90°,保证对不同位置的清洁槽101和滤网102进行清洁和干燥,提高清洁效率。
其中,挡片摆动的动力源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也即在机器人本体201内部固定设有电机,以此来驱动挡片进行摆动。
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其输出端204与导向件203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也即上述转动方式和挡片摆动的实施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其结构可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采用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的工作位置,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更好地进行清理,增加其清洁效率,减少变脏发臭的问题,以及疏通滤网102的过滤孔。
再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其相较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多个导向件2032,即包括多个输出端204,输出端204设有多个挡片,多个导向件2032均与上述风机2031的风机壳相连通,输出端204以接收风机2031所产生的风,以及通过挡片的摆动来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进行清理。
举例说明,包括两个导向件2032,其中一个导向件2032沿垂直于滤网102的方向进行设置,其输出端204与滤网102垂直相对;另一个导向件2032与风机2031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连通,其输出端204与机器人本体201的侧壁相平行,以对部分清洁槽101进行清理;采用此种方式,可增加输出端204的工作位置,以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更好地进行清洁,提高清洁效率,以及提高滤网102过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个导向件2032中的输出端204可以采用摆动的挡片来对滤网102和/或清洁槽101进行清洁,也可以其中一个不采用挡片结构;此外,输出端204可以与导向件2032转动连接,也可以与导向件2032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为了避免多个输出端204同时运行影响清洁效果,可在导向件2032上设置切换结构,用来切换不同的输出端204与风机2031的导通状态。
举例说明,可以先导通最左侧的输出端204,对左侧清洁槽101中残留的污水和左侧滤网102上的污水和杂质进行吹动,再导通另一个输出端204,对中部的清洁槽101的污水和滤网102上的污水与杂质进行吹动,再控制输出端204的转动,对右侧的清洁槽101的污水和滤网102上的污水与杂质进行吹动,以此来对清洁槽101上的污水和滤网102上的污水和杂质进行清洁,并且,也可将清洁槽101和滤网102上的杂质进行聚拢,从而进行集体处理;此外,输出端204逐一工作,可避免多个输出端204之间发生相互干扰,影响清洁效果。
针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不同于风机2031的驱动件205,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
参见图5所示,采用水箱2033来代替风机2031对滤网102和清洁槽101进行清洁处理。其中,清洁组件203包括水箱2033和管道2034,管道2034一端与水箱2033相互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端204连通,且该输出端204包括有收集腔2041和喷头2042,收集腔2041与管道2034远离水箱2033的一侧连通,以用于存储水箱2033所释放的水,喷头2042与收集腔2041远离管道2034的一端连接,其将收集腔2041中的水喷射出,并且,该喷头2042与清洁槽101和滤网102相对应,以对清洁槽101和滤网102进行喷射清洗,以去除清洁槽101中的臭味以及滤网102上的杂质,提高滤网102的过滤效果。
具体地,该收集腔2041固定于机器人本体201内,以增加空间利用率,喷头2042可以设在机器人本体201内,也可以超出机器人本体201的底部;此外,可以与收集腔2041转动相连,增加喷头2042的清洗位置,以增加对清洁槽101和滤网102的清洁范围,提高整体的清洗效果;当然,喷头2042也可以与收集腔2041固定相连。
此外,该水箱2033可以采用清水箱,也可以采用污水箱;采用污水箱时,一方面可以将清洁机器人200中的污水排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冲走滤网102上的杂质或清洁槽101残留在底部的杂质。采用清水箱时,一方面可以将清水箱的清水排空,避免清水留存时间过长滋生细菌。
针对不采用滤网102的停靠区100也可适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更进一步地,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拱桥式的停靠区100上时,清洁组件203具体有如下实施方式:
清洁组件203包括驱动件205和至少一条管路件206,驱动件205可以采用风机2031或水箱2033结构;当采用风机2031结构时,具体可有如下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示,清洁组件203包括风机2031和一条管路件206,管路件206包括进口端2061和出口端2062,其管路件206的进口端2061与风机2031的输出端204相连通,且该管路件206采用内嵌的方式固定设在停靠区100的侧壁内,管路件206的出口端2062与滤网102和清洁槽101形成的污水腔400相连通,以便于将滤网102上的杂质吹出。
具体的工作过程,出口端2062释放风机2031所发出的气流,在污水腔400内形成循环流动,当污水腔400中的气流达到一定的风速和容积后,还逐渐向污水腔400内注入气流时,气流会因为压强过大会从污水腔400至滤网102方向上向上流动,以将堵塞在滤网102上的杂质吹出,以实现对滤网102的杂质进行清理,提高滤网102的过滤效果;并且,残留在清洁槽101上的污水可以通过气流来对其进行吹干,以避免污水长时间残留,造成清洁槽101变脏变臭的问题。
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两条管路件206,且两条管道2034组件均与风机2031连通,并且两条管道2034组件相对设置在清洁槽101的两侧,以增加污水腔400内的对流,提高整体的清洁效率。
再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采用三条管路件206,即在清洁槽101的三个方向上设置该管路件206,进一步的增加气体在清洁槽101内部的对流,以进一步提高清洁效率。
再一种变形方式,其可以采用四条管路件206,即在清洁槽101的四个方向上设置该管路件206,更进一步的增加气体在清洁槽101内部的对流,更进一步的对滤网102进行清洁,以更好的疏通滤网102上的过滤孔,以及更好的对清洁槽101中残留的污水进行处理。
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7所示,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管路件206的出口端2062设在滤网102靠近待清洁部202的一侧,其释放的气流可以向下吹动滤网102孔洞中杂质,以使杂质收纳于污水腔400中,而且也可以将清洁槽101和滤网102上的污水吹进污水腔400中,提高其清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式所采用的清洁原理与管路件206的出口端2062设在滤网102远离待清洁部202的一侧相同。
此外,其管路件206也可以采用两个、三个或四个的方式设置在清洁槽101上,其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原理相同,在此不在进行赘述。
当其采用水箱2033时,其包括如下实施方式:
参见图8所示,当水箱2033采用污水箱时,管路件206设在滤网102远离待清洁部202的一侧时,可将水箱2033中的污水排入至污水腔400内,无需在设置另外的污水回收结构,不需要将水箱2033中的污水导入基站的污水箱中,并且也可以冲洗污水腔400和疏通滤网102,提高其清洗效率。
当水箱2033采用清水箱时,可以将清水箱中的水排空,避免清洁后残留的清水留存在机器上滋生细菌,影响清洁体验,并且该清水也可以冲洗污水腔400、清洁清洁槽101和疏通滤网102。
此外,为了保证管路件206中进口端2061与风机2031或水箱2033连通,采用连接套结构;其中,连接套的直径大于进口端2061和风机2031或水箱2033的出口,且可固定与其中一者之上,当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停靠区100上时,进口端2061可通过连接套与风机2031出口或水箱2033出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套可以采用软胶套,以避免其与进口端2061或风机2031或水箱2033的出口发生刮擦,影响后续对接。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公开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具有停靠区,所述停靠区处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内设有滤网;
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在所述停靠区时与所述滤网相对,所述清洁组件通过所述输出端向所述滤网输出清洁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待清洁部,所述待清洁部安装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且部分所述待清洁部设于所述清洁槽内;
所述停靠区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待清洁部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设于所述滤网靠近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且所述清洁机构远离所述滤网的一侧与所述待清洁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风机和至少一个导向件,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且所述风机与所述导向件连通,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靠近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端能够在所述风机产生气流的作用下对所述滤网进行清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转动相连,所述输出端在所述导向件上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进行转动,以改变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滤网之间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包括壳体和多片挡片,所述挡片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相连,所述挡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摆动,所述挡片能够改变所述气流与所述滤网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箱和管道,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并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输出端连通,所述输出端设于所述管道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并与所述滤网相对,所述输出端能够在所述水箱产生的水流的作用下,以对所述滤网进行清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管道转动相连,且所述输出端在所述管道上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方向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待清洁部,所述待清洁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且所述待清洁部设于所述清洁槽的一侧;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至少一条管路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管路件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管路件的出口端设于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待清洁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通过连接套与所述管路件的进口端相连,所述连接套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件出口直径和所述管路件进口端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风机或水箱。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路件至少与所述清洁槽的一侧相连通。
CN202210057697.0A 2022-01-18 2022-01-18 清洁系统 Active CN114305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7697.0A CN114305233B (zh) 2022-01-18 2022-01-18 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7697.0A CN114305233B (zh) 2022-01-18 2022-01-18 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233A true CN114305233A (zh) 2022-04-12
CN114305233B CN114305233B (zh) 2023-02-28

Family

ID=8102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7697.0A Active CN114305233B (zh) 2022-01-18 2022-01-18 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2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6351A (zh) * 2022-05-13 2022-08-1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清洁基站的清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8111A (zh) * 2018-12-28 2019-03-29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基站
US20200022543A1 (en) * 2018-07-20 2020-01-2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Robotic cleaner debris removal docking station
CN111449584A (zh) * 2020-04-17 2020-07-28 深圳市无限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站及清洁设备
CN212346425U (zh) * 2020-09-29 2021-01-1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座
CN113509106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深圳华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
CN113925414A (zh) * 2021-11-16 2022-01-1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22543A1 (en) * 2018-07-20 2020-01-2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Robotic cleaner debris removal docking station
CN109528111A (zh) * 2018-12-28 2019-03-29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基站
CN111449584A (zh) * 2020-04-17 2020-07-28 深圳市无限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站及清洁设备
CN212346425U (zh) * 2020-09-29 2021-01-1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座
CN113509106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深圳华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
CN113925414A (zh) * 2021-11-16 2022-01-1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6351A (zh) * 2022-05-13 2022-08-1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清洁基站的清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233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0064B (zh) 用于清洁机器人系统的基站
CN106510556B (zh) 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1973072A (zh) 一种扫拖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2545394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006615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2401762A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KR20100132893A (ko) 청소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먼지 포집 방법
CN112006618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洗站
CN112006614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2674658A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1973073A (zh) 一种智能扫拖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1920349A (zh) 一种拖吸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1938526A (zh) 一种扫拖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1973091A (zh) 一种智能扫拖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14305233B (zh) 清洁系统
CN21259193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5502760U (zh) 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111973090A (zh) 一种拖吸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2591956U (zh) 一种扫拖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6317384U (zh) 一种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212591927U (zh) 一种扫拖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4433997U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2591928U (zh) 一种智能扫拖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108903842A (zh) 一种节水洗地机
CN212223712U (zh) 一种清扫车垃圾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A1, Yinxi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