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6296A -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6296A
CN114296296A CN202111085468.1A CN202111085468A CN114296296A CN 114296296 A CN114296296 A CN 114296296A CN 202111085468 A CN202111085468 A CN 202111085468A CN 114296296 A CN114296296 A CN 114296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opening
blade member
closing device
stopp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5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登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9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3Protective lens closures or lens caps built into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即使作用有外部负载也能够将叶片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叶片开闭装置具有:基座部件;罩板,其覆盖基座部件的一部分;以及叶片部件,其配置在基座部件与罩板之间。叶片部件能够在封闭罩板的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叶片开闭装置还具有:致动器,其使叶片部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止动部件,其构成为在叶片部件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该止动部件能够在其突起部位于叶片部件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位置与其整体从移动路径退避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音圈马达,其使止动部件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尤其涉及能够通过叶片部件对开口进行开闭的叶片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智能扬声器、无人机为首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组装有照相机。在这样的照相机中,多数情况下镜头开口始终开放,从而多数情况下始终处于能够拍摄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由具有恶意的第3方操作照相机,则有可能通过照相机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并将其用于犯罪。
特别是,最近,内置有照相机的电子设备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情况增多,但与网络连接的电子设备有可能被有恶意的程序在用户不知道的期间远程操作。若对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则有可能在用户不知道的期间进行拍摄,通过照相机获取图像或影像并向外部发送。这样,从用户的隐私保护的观点出发,期望在用户没有意图时能够切断由照相机进行的摄影那样的机构。
作为这样的切断由照相机进行的摄影的机构,可以考虑像以往在照相机中使用的快门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那样使叶片在镜头与被摄体之间开闭的机构,但也考虑到在从外部作用有振动、冲击等的情况下,由于外部负载而导致叶片无意地打开因而无法切断由照相机进行的摄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83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作用有外部负载也能够将叶片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的叶片开闭装置和具有该叶片开闭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即使作用有外部负载也能够将叶片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的叶片开闭装置。该叶片开闭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其形成有收纳透镜单元的收纳空间;罩板,其覆盖上述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叶片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基座部件与上述罩板之间。在上述罩板上,在上述透镜单元的光轴上形成有开口。上述叶片部件能够在封闭上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上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叶片开闭装置还具有:致动器,其使上述叶片部件在上述打开位置与上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止动部件,其构成为在上述叶片部件位于上述打开位置和上述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时,该止动部件能够在该止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叶片部件或上述致动器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位置与该止动部件的整体从上述移动路径退避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音圈马达,其使上述止动部件至少从上述锁定位置朝向上述解锁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叶片开闭装置与模块基板和透镜单元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叶片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叶片开闭装置的拆下了罩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叶片开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致动器的动作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致动器的动作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图5A所示的致动器而移动的叶片部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图5B所示的致动器而移动的叶片部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叶片开闭装置的止动部件和音圈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止动部件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8B是示意性地示出使止动部件从图8A所示的状态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叶片开闭装置;2:模块基板;3:透镜单元;10:基座部件;14:支轴;15:引导部;16:贯穿插入孔;20:致动器;21:轭;22:线圈基座;23:线圈;24:转子磁铁;25:杆部件;26:连结部;30:分隔板;31:开口;33:贯穿插入孔;40:罩板;41:开口;50:叶片部件;51:卡合销;52:卡合孔;53:卡合边缘部;60:连结部件;61:轴孔;62:销卡合孔;63:杆卡合孔;70:止动部件;71:基部;72:突起部;80:音圈马达;82:柔性印刷基板;83:线圈;84:磁铁;85:第1轭;86:第2轭(施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叶片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1至图9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9中,存在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尺寸的情况、省略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1”、“第2”等用语只是为了将构成要素相互区分而使用的,并不表示特定的位次、顺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叶片开闭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立体图,图3是拆下罩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叶片开闭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叶片开闭装置1安装于例如组装到电子设备上的照相机模块,具体而言,安装于设置有透镜单元3的模块基板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1中的+Z方向称为“上”或“上方”,将-Z方向称为“下”或“下方”。
如图1至图4所示,叶片开闭装置1具有:基座部件10,其安装在模块基板2上;致动器20,其设置在基座部件10上;分隔板30,其载置在基座部件10上;罩板40,其覆盖基座部件10的上部;叶片部件50,其配置在罩板40与分隔板30之间;以及连结部件60,其连结致动器20和叶片部件50。在基座部件10形成有大致长方体状的收纳空间S,在该收纳空间S的内部收纳有安装于模块基板2的透镜单元3(参照图1)。
在分隔板30和罩板40上,在透镜单元3的光轴P上分别形成有开口31、41。分隔板30的开口31作为决定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光的量的开口(口径)而发挥功能。因此,分隔板30有时也被称为口径板。另外,也可以省略分隔板30,在省略了分隔板30的情况下,罩板40的开口41作为上述的口径而发挥功能。
在罩板40上形成有多个销孔42、43,通过将形成于基座部件10的销11、12插入到这些销孔42、43中,将罩板40安装于基座部件10。另外,在罩板40上形成有钩部44,通过形成于基座部件10的卡合爪13与该钩部44卡合,从而将罩板40固定于基座部件10。另外,罩板40的固定手段并不限于图示,例如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将罩板40固定于基座部件10。
分隔板30配置在基座部件10的+Z方向侧(上方),在该分隔板30上形成有供基座部件10的销12贯穿插入的销孔32。连结部件60配置在该分隔板30的-Z方向侧(下方)。基座部件10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支轴14,在连结部件60形成有供该支轴14插入的轴孔61。通过基座部件10的支轴14插入至连结部件60的轴孔61中,连结部件60能够以支轴14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叶片部件50配置在分隔板30的+Z方向侧(上方)。基座部件10具有从Y方向的两缘部沿+Z方向延伸的引导部15,叶片部件50配置在这些引导部15之间。由此,叶片部件50构成为:在形成在分隔板30与罩板40之间的叶片室的内部,能够一边被基座部件10的引导部15引导,一边在X方向(开闭方向)上移动。
致动器20包含由磁性体构成的轭21、线圈基座22、卷绕在轭21和线圈基座22的周围的线圈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基座部件10沿+Z方向延伸的轴(未图示)的转子磁铁24、以及与转子磁铁24连结的杆部件25。本实施方式中的轭21呈在Z方向上较薄的扁平状,具有包含两个臂部21A、21B的U字形状。线圈23卷绕在一个臂部21A的周围。转子磁铁24配置在轭21的臂部21A、21B之间,由沿着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的磁铁构成。杆部件25具有在转子磁铁24的半径方向外侧沿+Z方向延伸的连结部26。
如图2所示,线圈基座22具有向+Y方向突出的端子27,在该端子27上卷绕有线圈23的端部。例如如图1所示,在端子27上通过焊料90将线圈23的端部与由金属板构成的端子板28一起固定。该端子板28与XZ平面平行地延伸,在模块基板2侧(-Z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连接部29。该连接部29通过焊料(未图示)与模块基板2的接点电连接。这样,致动器20的线圈23经由端子板28与模块基板2内的布线(未图示)电连接。
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致动器20的动作的一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0中,当经由模块基板2的布线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通电电流时,轭21的臂部21A、21B被着磁(磁化)为彼此相反的磁极,利用臂部21A、21B的磁力的吸引而使转子磁铁24旋转。
例如,当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向一个方向通电电流而如图5A所示那样轭21的臂部21A、21B被着磁而带有磁性时,转子磁铁24的磁极分别被轭21的臂部21A、21B的相反的磁极吸引,从而转子磁铁24顺时针旋转。由此,杆部件25以转子磁铁24为中心而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向与图5A时相反的方向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通电电流的情况下,轭21的臂部21A、21B如图5B所示那样被着磁,转子磁铁24的磁极分别被轭21的臂部21A、21B的相反的磁极吸引,从而转子磁铁24逆时针旋转。由此,杆部件25以转子磁铁24为中心而逆时针旋转。
返回到图2,在连结部件60上形成有与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卡合的杆卡合孔63。该杆卡合孔63的最小宽度为比致动器20的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的外径稍大的程度。致动器20的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插入至该连结部件60的杆卡合孔63中。由此,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与连结部件60的杆卡合孔63卡合,当如上述那样杆部件25以转子磁铁24为中心进行旋转时,连结部件60以基座部件10的支轴14为中心进行旋转。
叶片部件50具有朝向-Z方向延伸的卡合销51,在连结部件60上形成有与该卡合销51卡合的销卡合孔62。该销卡合孔62的最小宽度为比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的外径稍大的程度。从叶片部件50沿-Z方向延伸的卡合销51穿过形成于分隔板30的开口部34而插入至连结部件60的销卡合孔62中。由此,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与连结部件60的销卡合孔62卡合,当连结部件60以基座部件10的支轴14为中心而进行旋转时,与连结部件60的销卡合孔62卡合的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移动。此时,如上述那样,叶片部件50被基座部件10的引导部15引导,因此叶片部件50在X方向上移动。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叶片部件50的位置的俯视图。在该位置处,叶片部件50不封闭分隔板30的开口31和罩板40的开口41,而开口31、41开放。即,来自外部的光通过分隔板30的开口31和罩板40的开口41而直接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透镜,因此能够利用透镜单元3进行拍摄。以下,将图6A所示的转子磁铁24的位置和叶片部件50的位置分别称为“打开位置”。
当通过从图6A所示的状态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通电而使转子磁铁24逆时针旋转时,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与连结部件60的杆卡合孔63卡合,如图6B所示那样,连结部件60以支轴14为中心而顺时针旋转。此时,由于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与连结部件60的销卡合孔62卡合,因此如图6B所示那样,随着连结部件60的旋转,叶片部件50在+X方向上移动。在该+X方向上移动的叶片部件50封闭分隔板30的开口31和罩板40的开口41。即,此时的叶片部件50位于透镜单元3的光轴P上,穿过罩板40的开口41的光被叶片部件50遮挡。以下,将图6B所示的转子磁铁24的位置和叶片部件50的位置分别称为“关闭位置”。
例如,若由透镜单元3所拍摄的光(可见光、红外光等)不透射过的材料构成叶片部件50,则在叶片部件50位于图6B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穿过罩板40的开口41的光被叶片部件50遮挡而无法到达透镜单元3。因此,即使此时透镜单元3进行动作,也无法获取图像或影像,因此能够防止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
当通过从图6B所示的状态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通电而使转子磁铁24顺时针旋转时,通过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与连结部件60的杆卡合孔63的卡合,连结部件60以支轴14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通过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与连结部件60的销卡合孔62的卡合,叶片部件50在-X方向上移动,到达图6A所示的打开位置。
这样,致动器20通过来自模块基板2的电力的供给,使转子磁铁24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能够经由杆部件25的连结部26和叶片部件50的卡合销51使叶片部件5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轭21的形状,使得在没有向致动器20的线圈23提供电流的状态下利用转子磁铁24的磁力将转子磁铁24吸引到轭21。具体而言,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即使停止向致动器20的线圈23提供电流,也利用转子磁铁24对轭21施加的磁力而转子磁铁24能够保持打开位置。同样地,在图5B所示的状态下,即使停止向致动器20的线圈23提供电流,也利用转子磁铁24对轭21施加的磁力而转子磁铁24能够保持关闭位置。
通过这样调整轭21的形状,能够防止在没有向致动器20的线圈23提供电流的状态下叶片部件50从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无意地移动、或者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停止。另外,也可以调整轭21的形状,以将转子磁铁24仅保持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中的一方。特别是,如果转子磁铁24能够保持关闭位置,则即使不向致动器20的线圈23提供电流,开口41、31也成为被叶片部件50封闭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影像,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中的叶片开闭装置1具有能够将叶片部件50保持(锁定)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的锁定机构,在通过锁定机构将叶片部件50锁定在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时,无法进行上述那样的叶片部件50向X方向的移动。以下,对该锁定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件10中收纳有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止动部件70和使止动部件70沿Z方向移动的音圈马达80。图7是示出止动部件70和音圈马达8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7所示,止动部件70具有矩形框状的基部71和从基部71向+Z方向突出的突起部72。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件10上形成有供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16。另外,在分隔板30和罩板40上也分别形成有供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33、45。止动部件70以突起部72插入至基座部件10的贯穿插入孔16和分隔板30的贯穿插入孔33中的状态被收纳在基座部件10的内部。该止动部件70构成为能够沿Z方向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
音圈马达80包含:柔性印刷基板82,其具有与模块基板2连接的连接部81;线圈83,其安装在柔性印刷基板82上;磁铁84,其收纳于止动部件70的基部71;第1轭85,其由安装于止动部件70的基部71的磁性体构成;以及第2轭86,其由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磁性体构成。磁铁84在Y方向上与线圈83接近地设置在第1轭85与第2轭86之间。
柔性印刷基板82的连接部81通过焊料(未图示)与模块基板2的接点电连接。由此,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与模块基板2内的布线(未图示)电连接。
音圈马达80的磁铁84以在Z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磁极的方式被着磁,例如包含与线圈83对置的面被着磁为S极且该与线圈83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被着磁为N极的第1部分84A和与线圈83对置的面被着磁为N极且该与线圈83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被着磁为S极的第2部分84B。
图8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止动部件70的位置的剖视图。如图8A所示,音圈马达80的磁铁84以与线圈83在Y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相对于磁铁84在线圈83的相反侧配置有第1轭85。该第1轭85具有使由线圈83产生的磁场高效地作用于磁铁84的作用。
另外,相对于线圈83在磁铁84的相反侧配置有第2轭86。在没有向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提供电流的状态下,磁铁84被磁铁84的磁力吸引到第2轭86,因此如图8A所示那样,在内部保持磁铁84的止动部件70成为利用该磁吸引力而向+Z方向被抬起的状态。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轭86作为对止动部件70向+Z方向施力的施力部而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在叶片部件50形成有能够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分别卡合的卡合孔52和卡合边缘部53。如图6A所示,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以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时位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6B所示,叶片部件50的卡合边缘部53以在叶片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位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的+X方向侧的方式配置。
如上所述,在没有向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提供电流的状态下,磁铁84被第2轭86吸引,因此止动部件70向+Z方向被抬起。在叶片部件50位于图6A所示的打开位置时,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位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的上方,因此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从分隔板30的贯穿插入孔33向上方突出,从而如图8A所示那样,成为进入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的内部的状态。即,止动部件70利用从第2轭86作用于磁铁84的吸引力而向+Z方向被抬起,从而突起部72移动到位于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上的卡合孔52的内部。
在该状态下,即使欲使叶片部件50在X方向上移动,由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卡合,因此叶片部件50向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即,通过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的卡合,将叶片部件50保持(锁定)在打开位置。以下,将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从分隔板30的贯穿插入孔33向上方突出而位于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上时的止动部件70的位置称为“锁定位置”。
另外,同样地,在叶片部件50位于图6B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叶片部件50的卡合边缘部53位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的+X方向侧,因此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从分隔板30的贯穿插入孔33向上方突出,而位于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上(锁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即使欲使叶片部件50在-X方向上移动,由于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边缘部53卡合,因此叶片部件50向-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这样,通过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边缘部53的卡合,将叶片部件50保持(锁定)在关闭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时,止动部件70位于锁定位置,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或者卡合边缘部53卡合,因此即使在从外部作用有振动、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叶片部件50从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无意地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叶片开闭装置1的误动作。
这里,在使叶片部件50如上述那样在X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对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通电电流,使止动部件70在-Z方向上移动。即,当向线圈83提供电流时,在线圈83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洛伦兹力作用于磁铁84。通过该洛伦兹力,如图8B所示那样,在内部保持磁铁84的止动部件70相对于线圈83在-Z方向上移动,该突起部72也从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退避。以下,将包含突起部72的止动部件70的整体从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向下方退避时的止动部件70的位置称为“解锁位置”。
在止动部件70位于解锁位置时,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不与叶片部件50卡合,因此叶片部件50成为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因此,在对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通电电流而使止动部件70移动到解锁位置之后,通过对致动器20的线圈23通电,能够使叶片部件5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当在叶片部件50的移动结束后,停止向音圈马达80的线圈83提供电流时,通过从第2轭86作用于磁铁84的吸引力,止动部件70向+Z方向被抬起,止动部件70移动到锁定位置。由此,通过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的卡合孔52或卡合边缘部53的卡合,将叶片部件50保持(锁定)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通过使止动部件70位于锁定位置,从而利用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限制叶片部件50的移动,因此能够将叶片部件保持(锁定)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因此,即使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从外部作用有振动、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叶片部件50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无意地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叶片开闭装置1的误动作。另外,在使叶片部件50有意地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音圈马达80使止动部件70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解除叶片部件50的锁定,因此能够通过致动器20使叶片部件50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轭86作为使磁铁84作用吸引力而对止动部件70向+Z方向施力的施力部而发挥功能。通过设置这样的施力部,即使不使音圈马达80进行动作,止动部件70也朝向锁定位置移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叶片部件50的无意的移动。在不设置这样的施力部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使音圈马达80进行动作,使止动部件70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即可。
叶片部件50无需遮挡通过开口41、31而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光的全部,也可以以遮挡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光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叶片部件50。例如,也可以由相对于透镜单元3所拍摄的光(可见光、红外光等)的透射率低的材料构成叶片部件50、或者利用着色、凹凸、穿孔对叶片部件50施加图案(网眼状或格子状的图案、同心圆的图案等),由此遮挡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光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由透镜单元3获取的图像或影像的一部分变得不清晰或不可见,因此能够防止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调整致动器20的轭21的形状,致动器20能够保持叶片部件50的位置,但叶片开闭装置1还具有上述的锁定机构,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叶片部件50不小心地移动。
并且,也可以以对通过开口41、31而入射到透镜单元3的光施加规定的光学效果(马赛克滤波、散射、漫反射等)的方式构成叶片部件50。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透镜单元3获取的图像或影像的一部分变得不清晰或不可见,因此能够防止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
在叶片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叶片部件50的外表面从罩板40的开口41向外部露出,因此优选以视觉确认性高的颜色(例如红色)对叶片部件50的外表面进行着色、或者实施视觉确认性高的几何形状(星形、四边形、多边形、条纹图案等)、标志标记、插图等设计。通过这样对叶片部件50的外表面实施视觉确认性高的着色或设计,容易确认叶片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用户免受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的获取。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罩板40的开口41和分隔板30的开口31的形状为圆形,但这些开口41、3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能够选择矩形形状、椭圆状等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组合了扁平U字状的轭21和转子磁铁24的致动器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所使用的致动器20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使叶片部件5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则可以是任意的构造。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音圈马达作为驱动叶片部件50的致动器20。在使用叶片部件50的自保持力弱的音圈马达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锁定机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叶片部件50不小心地打开那样的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止动部件70进入叶片部件50的移动路径,限制叶片部件50的移动,但也可以通过止动部件70进入致动器20的移动路径来限制叶片部件50的移动。例如,止动部件70也可以构成为在其突起部72位于致动器20的杆部件25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位置与该止动部件70的整体从致动器20的杆部件25的移动路径退避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中的任意位置时,止动部件70移动到锁定位置,止动部件70的突起部72与叶片部件50卡合而锁定叶片部件50,但也可以构成为仅在叶片部件50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中的任意一方时,止动部件70移动到锁定位置。在该情况下,从防止由透镜单元3获取用户不希望的图像或影像的观点来看,优选构成为在叶片部件50位于关闭位置时,止动部件70移动到锁定位置。
图9是示出作为组装有上述叶片开闭装置1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笔记本电脑100的图。在该笔记本电脑100的显示器部110设置有照相机用的窗120,在笔记本电脑100内组装有叶片开闭装置1,以使透镜单元3位于与该窗120对应的位置。由此,实现具有照相机功能的笔记本电脑100。
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组装有叶片开闭装置1的电子设备,举出了笔记本电脑100,但本发明的叶片开闭装置不仅能够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还能够应用于具有智能扬声器、家庭安全照相机等照相机功能的所有电子设备。
例如,在笔记本电脑100等电子设备的电源断开的状态或者笔记本电脑100的显示器部110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以仅通过致动器20来保持叶片部件50的位置,在电子设备的电源接通的状态或者笔记本电脑100的显示器部110打开的状态下,使用上述的锁定机构来锁定叶片部件50的位置而使叶片部件50不会不小心地移动。这样,也可以根据搭载有叶片开闭装置1的电子设备的状态、用户的用途,切换是否使本发明的锁定机构进行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即使作用有外部负载也能够将叶片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的叶片开闭装置。该叶片开闭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其形成有收纳透镜单元的收纳空间;罩板,其覆盖上述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叶片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基座部件与上述罩板之间。在上述罩板上,在上述透镜单元的光轴上形成有开口。上述叶片部件能够在封闭上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上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叶片开闭装置还具有:致动器,其使上述叶片部件在上述打开位置与上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止动部件,其构成为在上述叶片部件位于上述打开位置和上述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时,能够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叶片部件或上述致动器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位置与该止动部件的整体从上述移动路径退避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音圈马达,其使上述止动部件至少从上述锁定位置朝向上述解锁位置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叶片部件位于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时,通过使止动部件位于锁定位置,叶片部件或致动器的移动被止动部件限制,因此能够将叶片部件保持(锁定)在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因此,即使在叶片部件位于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时从外部作用有振动、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叶片部件从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无意地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叶片开闭装置的误动作。另外,在有意地使叶片部件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音圈马达使止动部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从而解除叶片部件的锁定,因此能够利用致动器使叶片部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的是,上述叶片开闭装置还具有对上述止动部件朝向上述锁定位置施力的施力部。通过设置这样的施力部,即使不使音圈马达进行动作,止动部件也会朝向锁定位置移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叶片部件的无意的移动。
优选的是,上述止动部件构成为在上述叶片部件位于上述打开位置和上述关闭位置时,能够在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双方锁定叶片部件的移动。
上述止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上述叶片部件或上述致动器卡合。
上述致动器也可以具有:扁平U字状的轭,其具有两个臂部;线圈,其卷绕在上述轭的上述两个臂部的一方的周围;转子磁铁,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轭的上述两个臂部之间;以及杆部件,其与上述转子磁铁连结,并且该杆部件具有与上述叶片部件连结的连结部。通过使用这样的致动器,能够使叶片开闭装置的尺寸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叶片开闭装置的电子设备。

Claims (6)

1.一种叶片开闭装置,其具有:
基座部件,其形成有收纳透镜单元的收纳空间;
罩板,其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该罩板在所述透镜单元的光轴上形成有开口;
叶片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与所述罩板之间,并且该叶片部件能够在封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致动器,其使所述叶片部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止动部件,其构成为在所述叶片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时,该止动部件能够在该止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叶片部件或所述致动器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位置与该止动部件的整体从所述移动路径退避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音圈马达,其使所述止动部件至少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开闭装置,其中,
该叶片开闭装置还具有施力部,该施力部对所述止动部件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止动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叶片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时,能够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止动部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叶片部件或所述致动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致动器具有:
扁平U字状的轭,其具有两个臂部;
线圈,其卷绕在所述轭的所述两个臂部的一方的周围;
转子磁铁,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轭的所述两个臂部之间;以及
杆部件,其与所述转子磁铁连结,并且该杆部件具有与所述叶片部件连结的连结部。
6.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该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开闭装置。
CN202111085468.1A 2020-09-23 2021-09-16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962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8877A JP2022052461A (ja) 2020-09-23 2020-09-23 羽根開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158877 2020-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296A true CN114296296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74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5468.1A Pending CN114296296A (zh) 2020-09-23 2021-09-16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2954B2 (zh)
JP (1) JP2022052461A (zh)
CN (1) CN1142962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8306A1 (en) * 2021-03-29 2022-09-29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9296A (en) * 1996-05-30 1997-04-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a hard stop for moving blade aperture systems
JP2004348051A (ja) 2003-05-26 2004-1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絞り兼用シャッタ駆動装置
US7922403B2 (en) * 2006-02-28 2011-04-12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Blade driving apparatus for cameras
DE102007042310A1 (de) * 2007-09-06 2009-03-12 Testo Ag Wärmebildkamera
JP5148369B2 (ja) 2008-05-27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2226242A (ja) 2011-04-22 2012-11-15 Ps-Tokki Inc 手動アイリス装置
US10863102B2 (en) 2015-12-15 2020-12-08 Sony Corporation Blade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o secure favorable photographing states by use of a biasing spring and magnetic driving portion for setting a rotation 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locked/unlocked states
JP6823931B2 (ja) 2016-02-18 2021-02-0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羽根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2954B2 (en) 2023-12-26
JP2022052461A (ja) 2022-04-04
US20220091479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3042A (zh)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410310B2 (en) Blade driving apparatus for cameras
US7699542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camera
US11237457B2 (en) Blade open-close device
KR100881726B1 (ko) 카메라용 셔터장치
JP2010204200A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CN114296296A (zh)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77117A (zh)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686132A (zh) 电子设备
CN115016196A (zh)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94587B (zh) 电子设备
JP4901551B2 (ja)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20240040221A1 (en) Blade open-clos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7116A (zh) 叶片开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24963B (zh) 带叶片驱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以及叶片驱动装置
JP4796835B2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344781B2 (ja) 羽根駆動装置
JP7366726B2 (ja) 羽根駆動装置
JP2022098197A (ja) 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6165827A (zh) 叶片驱动装置
KR20150043192A (ko) 적외선 필터 교체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JP2006258832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