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3595B -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3595B
CN114293595B CN202210030568.2A CN202210030568A CN114293595B CN 114293595 B CN114293595 B CN 114293595B CN 202210030568 A CN202210030568 A CN 202210030568A CN 114293595 B CN114293595 B CN 114293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post
belt
half belt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05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3595A (zh
Inventor
赵娟
郭城瑶
刘拼
徐可
徐智丹
周清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join Buildi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join Buildi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join Buildi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join Buildi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305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3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3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包括先浇混凝土、后浇混凝土、施工缝和旋转式止水带;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先浇半带和后浇半带,所述先浇半带的端部与所述后浇半带的端部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施工缝处,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另一端部分别设有拉环;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中,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后浇混凝土中,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展开后垂直与所述施工缝设置;本施工缝构造通过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排水效果,减少渗水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但是,从经济、技术效果和结构的综合防水性能等方面考虑,设置施工缝的也存在积极意义。工程界有“十缝九漏”之称,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践中出现频率相对较多的一种细部构造。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0636467U)在2020年公开了一种多层约束防渗漏的后浇带结构,为了防止后浇带底部渗水,设置了盲沟、折形止水钢板、压槽以及集水坑等结构,虽然起到了止水作用,但是结构过于复杂。
另外,目前施工缝常采用的防水措施中,预埋止水带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预埋止水带易造成止水带下部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在结构变形中形成薄弱面,从而导致渗水;采用膨胀止水条,容易从固定槽中移位,除了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期间保证遇水膨胀橡胶条不发生膨胀或发生限制性的膨胀,使用中,遇水膨胀橡胶条在反复的遇水膨胀和失水干缩的作用下,内部吸水膨胀材料也会逐渐流失,使遇水膨胀橡胶条逐渐降低遇水膨胀倍率,失去防水的作用。若施工缝所处地下水位较高,渗水问题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包括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所述先浇混凝土和所述后浇混凝土之间具有施工缝,所述先浇混凝土和所述后浇混凝土的迎水面位于所述施工缝处设有排水管,所述施工缝的中部设有旋转式止水带;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先浇半带和后浇半带,所述先浇半带的端部与所述后浇半带的端部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施工缝处,用于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夹角(夹角为0-180°,也就是转动范围为180度);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另一端部分别设有拉环,用于固定调整好角度后的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中,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后浇混凝土中,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展开后垂直与所述施工缝设置。
本施工缝构造通过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排水效果,减少渗水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所述排水管的设置,能够将高水压下的渗漏水部分泄压,同时组织排水,避免渗漏水进一步渗漏到建筑内部。
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设置,结合了止水带延长渗水路径及止水胶封闭渗水路径的功能,也避免了止水胶膨胀物质易迁移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所述旋转式止水带提供了3条分流渗漏水的渗水路径,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渗水的能力。
而且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可呈180度转动,有利于增加所述施工缝位置处混凝土的密实和整体性,避免薄弱面的形成,更加有利于防水。
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转动配合设置,能够灵活方便的调节所述后浇半带与所述先浇半带之间的夹角,以便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浇注振捣,能够让施工缝处浇注的混凝土更加紧实,而且有利于两部分的止水带形成整体结构,在施工缝处的止水效果更加明显,所述拉环的设置方便在每个浇注状态下分别固定先浇半带和后浇半带,保持结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半带具有截面为勺子状的第一端部,所述后浇半带具有截面为圆环状带开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设置;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相同、纵向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端部的截面呈勺子状,第二端部的截面为开口的圆环状,而且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基本相同,方便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内转动,也有利于两者紧密结合,防止渗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周中部设有限位导向凸起,所述限位导向凸起的截面尺寸不大于所述开口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中部绕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导向凸起滑动配合连接,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与限位作用,使得所述第二端部只在所述第一端部内转动而不产生轴向的位移或者晃动。
所述限位导向凸起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燕尾形等等,在起到滑动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限位作用。限位导向凸起与滑槽的紧密配合,有利于两部分止水带拼接,形成整体,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影响转动,有利于施工缝位置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周及所述开口处均填堵有膨胀止水胶。
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由所述先浇半带、所述后浇半带、所述膨胀止水胶和所述拉环组成。结合了止水带、止水胶双重防水特点,同时能够多路径分流渗漏水。
进一步的,水平展开后,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平行与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具有高度差,所述先浇半带比所述后浇半带靠近所述迎水面设置。
也就是说所述先浇半带施工后较所述后浇半带低,由于位置更低,渗漏水优先朝渗水路径更长的一侧止水带渗漏。
由于所述后浇半带的开口及内部填堵有所述膨胀止水胶,加强防护了渗水路径较短的一侧止水带,在止水带内部孔隙填堵所述膨胀止水胶,其中的膨胀物质不易随反复膨胀和失水中流失,长期止水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缝做凿毛处理,并在所述施工缝处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述排水管为PVC排水管。
通过凿毛延长了渗水路径,同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填充渗水孔隙,进一步实现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拉环为若干个,所述拉环分别沿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拉环通过铁丝可拆卸的固定在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上。
所述拉环在浇筑初期通过铁丝固定在板式结构钢筋骨架上,根据板式结构内部钢筋骨架空间确定固定点,有利于整个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拉环间隔20cm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展开后,总宽为250mm,其中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宽度均为100mm,中部转动连接部分的宽度为50mm,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厚度为5mm、纵向长度为5m。采用这种尺寸的旋转式止水带与板式结构内部钢筋骨架空间协同性较好,便于安装及转动。
进一步的,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的构造方法,所述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板式结构的施工缝的位置,并以钢丝网分隔先浇一侧与后浇一侧,在迎水面安装好所述排水管,并铺设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
步骤二:拼装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将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呈180度展开,将所述先浇半带的纵向一端从所述后浇半带的纵向一端插入,直到重叠,即所述先浇半带的限位导向凸起到达所述后浇半带的滑槽处,通过限位导向凸起在滑槽内转动连接,使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连接到一起;
步骤三:确定旋转式止水带的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内部钢筋骨架的内部空间确定所述拉环固定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形旋转所述先浇半带与所述后浇半带的角度,保证旋转式止水带可展开,并用铁丝将所述拉环与所述内部钢筋骨架固定;
步骤四:浇筑所述先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五:放下所述先浇半带并将先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好,并振捣密实;
步骤六:按照后浇混凝土的时间,提前将所述后浇半带内部填充遇水膨胀止水胶,浇筑后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七:放下并旋转所述后浇半带,以所述先浇半带的限位导向凸起转至所述后浇半带的开口处为准,并浇筑后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施工缝构造通过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排水效果,减少渗水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所述旋转式止水带的设置,结合了止水带延长渗水路径及止水胶封闭渗水路径的功能,也避免了止水胶膨胀物质易迁移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所述旋转式止水带提供了3条分流渗漏水的渗水路径,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渗水的能力;3、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可呈180度转动,有利于增加所述施工缝位置处混凝土的密实和整体性,避免薄弱面的形成,更加有利于防水;4、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转动配合设置,能够灵活方便的调节所述后浇半带与所述先浇半带之间的夹角,以便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浇注振捣,能够让施工缝处浇注的混凝土更加紧实,而且有利于两部分的止水带形成整体结构,在施工缝处的止水效果更加明显,所述拉环的设置方便在每个浇注状态下分别固定先浇半带和后浇半带,保持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式止水带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式止水带调整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浇筑先浇混凝土下半部分混凝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旋转式止水带调整至90度夹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浇筑先浇混凝土上半部分混凝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旋转式止水带中注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浇筑后浇混凝土下半部分混凝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旋转式止水带调整至水平展开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浇筑后浇混凝土上半部分混凝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排水管;2、旋转式止水带;201、先浇半带;202、后浇半带;3、施工缝;4、先浇混凝土;5、后浇混凝土;6、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7、第一端部;8、第二端部;9、限位导向凸起;10、滑槽;11、开口;12、膨胀止水胶;1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包括先浇混凝土4和后浇混凝土5,所述先浇混凝土4和所述后浇混凝土5之间具有施工缝3,所述先浇混凝土4和所述后浇混凝土5的迎水面位于所述施工缝3处设有排水管1,所述施工缝3的中部设有旋转式止水带2;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先浇半带201和后浇半带202,所述先浇半带201的端部与所述后浇半带202的端部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施工缝3处,用于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夹角(夹角为0-180°,也就是转动范围为180度);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另一端部分别设有拉环13,拉环13用于固定调整好角度后的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所述先浇半带201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4中,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后浇混凝土5中,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展开后垂直与所述施工缝3设置。
本施工缝构造通过所述排水管1和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排水效果,减少渗水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所述排水管1的设置,能够将高水压下的渗漏水部分泄压,同时组织排水,避免渗漏水进一步渗漏到建筑内部。
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的设置,结合了止水带延长渗水路径及止水胶封闭渗水路径的功能,也避免了止水胶膨胀物质易迁移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所述旋转式止水带提供了3条分流渗漏水的渗水路径,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渗水的能力。
而且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可呈180度转动,有利于增加所述施工缝位置处混凝土的密实和整体性,避免薄弱面的形成,更加有利于防水。
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转动配合设置,能够灵活方便的调节所述后浇半带202与所述先浇半带201之间的夹角,以便先浇混凝土4和后浇混凝土5的浇注振捣,能够让施工缝3处浇注的混凝土更加紧实,而且有利于两部分的止水带形成整体结构,在施工缝处的止水效果更加明显,所述拉环13的设置方便在每个浇注状态下分别固定先浇半带201和后浇半带202,保持结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半带201具有截面为勺子状的第一端部7,所述后浇半带202具有截面为圆环状带开口的第二端部8,所述第二端部8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7上,所述开口11靠近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设置;所述先浇半带201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相同、纵向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端部7的截面呈勺子状,第二端部8的截面为开口的圆环状,而且所述第一端部7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端部8的外径基本相同,方便第二端部8在所述第一端部7内转动,也有利于两者紧密结合,防止渗水。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部7的内周中部设有限位导向凸起9,所述限位导向凸起9的截面尺寸不大于所述开口11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端部8的外周中部绕环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与所述限位导向凸起9滑动配合连接,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与限位作用,使得所述第二端部8只在所述第一端部7内转动而不产生轴向的位移或者晃动。
所述限位导向凸起9的形状为梯形,在起到滑动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限位作用。限位导向凸起9与滑槽10的紧密配合,有利于两部分止水带拼接,形成整体,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影响转动,有利于施工缝位置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部8的内周及所述开口11处均填堵有膨胀止水胶12。
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由所述先浇半带201、所述后浇半带202、所述膨胀止水胶12和所述拉环13组成。结合了止水带、止水胶双重防水特点,同时能够多路径分流渗漏水。
进一步的,水平展开后,所述先浇半带201的主体部分平行与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所述先浇半带201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具有高度差,所述先浇半带201比所述后浇半带202靠近所述迎水面设置。
也就是说所述先浇半带201施工后较所述后浇半带202低,由于位置更低,渗漏水优先朝渗水路径更长的一侧止水带渗漏。
由于所述后浇半带201的开口及内部填堵有所述膨胀止水胶12,加强防护了渗水路径较短的一侧止水带,在止水带内部孔隙填堵所述膨胀止水胶,其中的膨胀物质不易随反复膨胀和失水中流失,长期止水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缝3做凿毛处理,并在所述施工缝3处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6,所述排水管1为PVC排水管。
通过凿毛延长了渗水路径,同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填充渗水孔隙,进一步实现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拉环13为若干个,所述拉环13分别沿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拉环13通过铁丝可拆卸的固定在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上。
所述拉环13在浇筑初期通过铁丝固定在板式结构钢筋骨架上,根据板式结构内部钢筋骨架空间确定固定点,有利于整个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拉环13间隔20cm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展开后,总宽为250mm,其中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宽度均为100mm,中部转动连接部分的宽度为50mm,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厚度为5mm、纵向长度为5m。采用这种尺寸的旋转式止水带与板式结构内部钢筋骨架空间协同性较好,便于安装及转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中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的构造方法,所述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板式结构的施工缝的位置,并以钢丝网分隔先浇一侧与后浇一侧,在迎水面安装好所述排水管1,并铺设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
步骤二:拼装所述旋转式止水带2:将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的主体部分呈180度展开,将所述先浇半带201的纵向一端从所述后浇半带202的纵向一端插入,直到重叠,即所述先浇半带201的限位导向凸起9到达所述后浇半带202的滑槽10处,通过限位导向凸起9在滑槽10内转动连接,使所述先浇半带201和所述后浇半带202连接到一起;
步骤三:确定旋转式止水带2的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内部钢筋骨架的内部空间确定所述拉环13固定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形旋转所述先浇半带201与所述后浇半带202的角度(旋转方式如图4所示),保证旋转式止水带可展开,并用铁丝将所述拉环与所述内部钢筋骨架固定;
步骤四:如图5所示,浇筑所述先浇混凝土4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五:如图6和图7所示,放下所述先浇半带201并将先浇混凝土4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好,并振捣密实;
步骤六:如图8所示,按照后浇混凝土的时间,提前将所述后浇半带202内部填充遇水膨胀止水胶12,如图9所示,浇筑后浇混凝土5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七:如图10和图11所示,放下并旋转所述后浇半带202,以所述先浇半带201的限位导向凸起9转至所述后浇半带202的开口处为准,并浇筑后浇混凝土5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
通过上述分步有序的方式浇注所述先浇混凝土4和后浇混凝土5,使得施工缝3处的紧实度有保障,而且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导渗水,后期渗漏问题较少发生。采取本构造方法,能够避免预埋止水带带来的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在结构变形中形成薄弱面的技术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包括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所述先浇混凝土和所述后浇混凝土之间具有施工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混凝土和所述后浇混凝土的迎水面位于所述施工缝处设有排水管,所述施工缝的中部设有旋转式止水带;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先浇半带和后浇半带,所述先浇半带的端部与所述后浇半带的端部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施工缝处,用于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夹角;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另一端部分别设有拉环,用于固定调整好角度后的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中,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后浇混凝土中,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展开后垂直与所述施工缝设置;所述先浇半带具有截面为勺子状的第一端部,所述后浇半带具有截面为圆环状带开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设置;
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周中部设有限位导向凸起,所述限位导向凸起的截面尺寸不大于所述开口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中部绕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导向凸起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拉环为若干个,所述拉环分别沿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拉环通过铁丝可拆卸地固定在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相同、纵向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周及所述开口处均填堵有膨胀止水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水平展开后,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平行与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所述先浇半带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具有高度差,所述先浇半带比所述后浇半带靠近所述迎水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做凿毛处理,并在所述施工缝处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述排水管为PVC排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间隔20cm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展开后,总宽为250mm,其中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宽度均为100mm,中部转动连接部分的宽度为50mm,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厚度为5mm、纵向长度为5m。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板式结构的施工缝的位置,并以钢丝网分隔先浇一侧与后浇一侧,在迎水面安装好所述排水管,并铺设板式结构的内部钢筋骨架;
步骤二:拼装所述旋转式止水带:将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的主体部分呈180度展开,将所述先浇半带的纵向一端从所述后浇半带的纵向一端插入,直到重叠,即所述先浇半带的限位导向凸起到达所述后浇半带的滑槽处,通过限位导向凸起在滑槽内转动连接,使所述先浇半带和所述后浇半带连接到一起;
步骤三:确定旋转式止水带的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内部钢筋骨架的内部空间确定所述拉环固定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形旋转所述先浇半带与所述后浇半带的角度,保证旋转式止水带可展开,并用铁丝将所述拉环与所述内部钢筋骨架固定;
步骤四:浇筑所述先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五:放下所述先浇半带并将先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好,并振捣密实;
步骤六:按照后浇混凝土的时间,提前将所述后浇半带内部填充遇水膨胀止水胶,浇筑后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七:放下并旋转所述后浇半带,以所述先浇半带的限位导向凸起转至所述后浇半带的开口处为准,并浇筑后浇混凝土一侧旋转式止水带上部的混凝土。
CN202210030568.2A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Active CN114293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0568.2A CN11429359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0568.2A CN11429359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595A CN114293595A (zh) 2022-04-08
CN114293595B true CN114293595B (zh) 2023-09-12

Family

ID=8097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0568.2A Active CN114293595B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35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74143A (en) * 1975-11-22 1980-03-25 Vredestein N.V. Injection sealable waterstop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CN111365030A (zh) * 2020-04-02 2020-07-0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2052895U (zh) * 2020-03-20 2020-12-01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不易移位变形的橡胶止水带
CN113638749A (zh) * 2021-06-24 2021-11-12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缝自排水中埋式止水带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74143A (en) * 1975-11-22 1980-03-25 Vredestein N.V. Injection sealable waterstop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CN212052895U (zh) * 2020-03-20 2020-12-01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不易移位变形的橡胶止水带
CN111365030A (zh) * 2020-04-02 2020-07-0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3638749A (zh) * 2021-06-24 2021-11-12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缝自排水中埋式止水带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595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L171625B1 (pl) S posób wznoszenia scian betonowych z zastosowaniem deskowan oraz rozporka rurowa do zakotwiania ukladu deskowania do wznoszenia sciany betonowej PL PL PL PL PL PL PL
CN112832279B (zh) 一种地下基坑降水井的防水结构及方法
CN214942518U (zh) 一种用于施工缝预埋作业的注浆管
CN112575796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93595B (zh) 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板式结构的施工缝构造及其构造方法
JPH05503893A (ja) アクセス可能なパイプの内側を裏張り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トンネルリング
CN117646497A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预封闭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248356U (zh)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接头防水连接结构
CN212223971U (zh) 后浇带侧固内撑钢板组合模板
CN215367399U (zh) 一种地下室侧墙单边支模的防水结构及施工装置
KR20110024619A (ko) 터널 누수보강공 장착장치
CN214245851U (zh) 深基坑后拆支撑腰梁防水结构
KR200363400Y1 (ko) 토류벽 시공시 사용된 에이취형 파일을 인출하기 위한이형재
CN213585061U (zh) 一种电气预埋管路出清水混凝土用预埋件
CN211446640U (zh) 一种装配式自排水管涵
CA2574892C (en)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infrastructure channel
CN110158664B (zh)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CN208074294U (zh) 侧排式直埋件
CN110387908A (zh) 多层约束防渗漏的后浇带施工方法
JP2005120576A (ja) トンネル止水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2380915U (zh) 装配式电缆沟
KR100243978B1 (ko) 슬라브 드레인과 그 시공법
CN216920470U (zh) 引排底板渗漏水的排水结构
CN101021155A (zh) 隧道二衬防排水结构
KR200390739Y1 (ko) 터널배수공법용 거푸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