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3415B -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 Google Patents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93415B CN114293415B CN202210036045.9A CN202210036045A CN114293415B CN 114293415 B CN114293415 B CN 114293415B CN 202210036045 A CN202210036045 A CN 202210036045A CN 114293415 B CN114293415 B CN 114293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permanent magnet
- induction plate
- cross beam
- shaped bog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本申请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设置在天梁托臂内部,包括:对称安装在工字形转向架上下横梁之间的四个定子,以及分别设置在天梁托臂内部左右两侧、位于上下两两相对设置的定子之间的左侧感应板组以及右侧感应板组。本申请设置左侧感应板组、右侧感应板组均能够通过与其上下两侧定子之间的磁场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由此,上下两侧法向力相互抵消,能够消除法向力对磁悬浮车辆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克服天梁托臂内部狭小空间内牵引力不足的情况。本申请的同步直线电机结构紧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整体磁悬浮系统的经济效率,消除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永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是采用永磁悬浮结构,通过永磁体之间的斥力承载静态载荷,依靠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实现非接触式驱动。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结构由定子和感应板(转子)组成。当电流通过定子电磁铁线时,会产生向前方向的磁场,通过与感应板的相互作用产生牵引力,推动车辆前进;改变磁场的方向,则使车辆后退。
近些年永磁磁浮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其在永磁磁浮车辆上的应用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面临着车辆牵引力不足的情况,对于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其天梁托臂的尺寸不宜过大,过大的天梁托臂的尺寸将增大其建设成本,因天梁托臂尺寸的限制,其里面只能安装较小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造成车辆牵引力不足的情况。
其次,车辆稳定悬浮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牵引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一次侧、二次侧之间相互作用力,即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法向力是影响车辆稳定悬浮的因素之一,法向力与车辆的速度和载荷有关,随着车辆的速度和载荷的变化,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不断地调整高度或悬挂力不断地发生较大且快速的变化,导致转向架的上下波动,对牵引系统造成干扰。
最后,随着车辆载荷的增加,定子和感应板的间隙将会逐渐增加,将使磁阻增大,励磁损耗增大,励磁电流随之增大,导致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本申请通过相对设置的4组定子和感应板提供上下相互抵消的法向力,能够消除法向力对磁悬浮车辆悬浮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牵引力。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设置在天梁托臂内部,所述天梁托臂内部中空,一侧封闭,并在另一侧沿永磁悬浮轨道方向设置有车厢连接通道;其中,所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包括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上的:第一定子,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顶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顶部横梁的底部;第二定子,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顶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顶部横梁的底部;第三定子,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顶部;第四定子,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顶部;左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定子与第三定子之间,位于天梁托臂中空结构内部,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向第一定子、第三定子分别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右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二定子与第四定子之间,位于天梁托臂中空结构内部,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向第二定子、第四定子分别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且,左侧感应板组、右侧感应板组之间工作状态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定子、第二定子、第三定子与第四定子之间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中,所述天梁托臂中空结构内部还设置有:永磁体,其成对设置于天梁托臂的底部与工字形转向架的底部横梁之间,位于天梁托臂底部的永磁体与位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永磁体之间磁场互斥,向工字形转向架提供悬浮力;感应板安装臂,其水平设置于天梁托臂中部,由天梁托臂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的中部延伸,所述感应板安装臂无接触地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顶部横梁与底部横梁之间,所述左侧感应板组正对所述第一定子、第三定子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左侧,所述右侧感应板组正对所述第二定子、第四定子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右侧。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中,所述天梁托臂中空结构内部还设置有:永磁体安装臂,其设置在天梁托臂的底部,位于工字形转向架的底部横梁下方,由天梁托臂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的中部延伸;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永磁体,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底部;第二永磁体,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底部横梁的底部;第三永磁体,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一永磁体下方;第四永磁体,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二永磁体下方;其中,第一永磁体与第三永磁体磁性互斥;第二永磁体与第四永磁体磁性互斥。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中,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包括:第一感应板,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一定子的正下方;第三感应板,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底部,正对第三定子的正下方;所述右侧感应板组包括:第二感应板,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二定子的正下方;第四感应板,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底部,正对第四定子的正下方。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感应板与第一定子相互平行,组成第一套牵引系统,所述第二感应板与第二定子相互平行,组成第二套牵引系统,所述第三感应板与第三定子相互平行,组成第三套牵引系统,所述第二感应板与第四定子相互平行,组成第四套牵引系统,所述第一套牵引系统、第二套牵引系统之间结构相同,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运行状态相同;所述第三套牵引系统、第四套牵引系统之间结构相同,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运行状态相同。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中,空载状态下,第一感应板与第一定子之间的第一间隙距离、第二感应板与第二定子之间的第二间隙距离、第三感应板与第三定子之间的第三间隙距离、第四感应板与第四定子之间的第四间隙距离相等,且均设置在0.1~200mm之间。
同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其包括:天梁托臂,其内部设置有工字形转向架,所述工字形转向架与天梁托臂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车厢,其与所述工字形转向架固定连接同步运行; 车厢吊杆,其固定连接所述车厢与所述工字形转向架,沿天梁托臂中车厢连接通道随工字形转向架同步运行。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其中,所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短定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或长定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其中,天梁托臂为悬挂式结构或跨坐式结构。
有益效果
本申请设置左侧感应板组、右侧感应板组均能够通过与其上下两侧定子之间的磁场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由此,上下两侧法向力相互抵消,能够消除法向力对磁悬浮车辆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并且,本申请中,转向架上下两侧的感应板与定子之间间隙距离随车辆负载情况而对称变化,能够始终动态维持工字形转向架上下两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总的工作效率保持一致。本申请能够克服天梁托臂内部狭小空间内牵引力不足的情况。本申请的同步直线电机结构紧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了整体磁悬浮系统的经济效率,消除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本申请能够降低车辆载荷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效率的影响。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表示天梁托臂;2表示工字形转向架;31表示第一定子;32表示第二定子;33表示第三定子;34表示第四定子;41表示第一感应板;42表示第二感应板;43表示第三感应板;44表示第四感应板;51表示第一永磁体;52表示第二永磁体;53表示第三永磁体;54表示第四永磁体;6表示车厢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轨道系统本身而言,指向轨道系统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申请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转向架组件前进方向时,使用者的左边即为左,使用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本申请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转向架组件前进方向时,由车厢指向转向架顶部天梁托臂的方向即为上,反之即为下,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申请中所述的“主方向”的含义指的是沿相互平行的主轨道的方向或沿未分叉的所述主轨道的方向即,图示中显示出来的沿轨道系统的底板的长度方向。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设置在天梁托臂1内部,所述天梁托臂1内部中空,一侧封闭,并在另一侧沿永磁悬浮轨道方向设置有车厢连接通道。工字形转向架2设置在上述天梁托臂的内部,由一根顶部横梁、一根底部横梁以及垂直连接在两横梁之间沿磁悬浮轨道车辆运行方向设置的中间连接部构成,以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提供对车厢的驱动。车厢连接通道可相应根据悬挂式结构或跨坐式结构而相应设置在天梁托臂1的底部或顶部。
本申请在工字形转向架2上设置有由4个定子以及与之相对的感应板所构成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第一定子31,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底部;
第二定子32,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底部;
第三定子33,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顶部;
第四定子34,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顶部;
左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定子31与第三定子33之间,位于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向第一定子31、第三定子33分别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两法向力相互抵消,能够消除法向力对车辆左侧稳定悬浮的影响;
右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二定子32与第四定子34之间,位于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向第二定子32、第四定子34分别提供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向力,右侧的两法向力同样相互抵消,同样能够消除法向力对车辆左侧稳定悬浮的影响;
并且,为保持车辆左右两侧平衡,本申请还进一步将左侧感应板组、右侧感应板组之间驱动方式和工作状态保持完全一致,并与之相匹配地,将所述第一定子31、第二定子32、第三定子33与第四定子34之间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由此,本申请能够通过法向力平衡磁悬浮轨道系统,解决狭小空间内牵引力不足的情况,通过紧凑的结构设计,降低轨道设备成本,提升磁悬浮轨道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率。本申请通过对称相对设置的定子与感应板消除了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降低了车辆载荷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效率的影响。
在更为具体的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分别通过设置在天梁托臂1内部的感应板安装臂安装上述左侧感应板组和右侧感应板组,通过天梁托臂1内部的永磁体安装臂相应安装永磁体提供悬浮力。其具体结构如下:
感应板安装臂,其水平设置于天梁托臂1中部,由天梁托臂1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2的中部延伸,所述感应板安装臂无接触地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与底部横梁之间,所述左侧感应板正对所述第一定子31、第三定子33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左侧,所述右侧感应板正对所述第二定子32、第四定子34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右侧;
永磁体安装臂,其设置在天梁托臂1的底部,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的底部横梁下方,由天梁托臂1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2的中部延伸;
永磁体安装臂及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上相对设置的永磁体包括:
第一永磁体51,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底部;
第二永磁体52,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底部;
第三永磁体53,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一永磁体51下方;
第四永磁体51,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二永磁体52下方;
其中,第一永磁体51与第三永磁体53磁性互斥;第二永磁体52与第四永磁体54磁性互斥。
由此,本申请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如下的短定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或长定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结构以提供对车厢的牵引:
天梁托臂1、“工”字形转向架2、定子、感应板、永磁体和车厢吊杆6。定子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定子31、第二定子32、第三定子33和第四定子34。感应板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感应板41、第二感应板42、第三感应板43和第四感应板44。第一定子31对应第一感应板41,其组成第一套牵引系统;第二定子32对应第二感应板42,其组成第二套牵引系统;第三定子33对应第三感应板43,其组成第三套牵引系统;第四定子34对应第四感应板44,其组成第四套牵引系统。四套牵引系统是由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定子31和第一感应板41的距离为第一间隙,第二定子32和第二感应板42的距离为第二间隙,第三定子33和第三感应板43的距离为第三间隙,第四定子34和第四感应板44的距离为第四间隙。在车辆空载状况下,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的宽度相等。永磁体有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永磁体51,第二永磁体52,第三永磁体53和第四永磁体54,由永磁体提供悬浮力。
参考图1,第一定子31、第二定子32、第三定子33和第四定子34结构相同,四个定子分别固定在“工”字形转向架2左右两侧的上下端。第一感应板41、第二感应板42、第三感应板43和第四感应板44结构相同,四个感应板分别固定在天梁托臂1上横梁左右两侧的上下端。在车辆空载状况下,第一定子平行于第一感应板,第二定子平行于第二感应板,第三定子平行于第三感应板,第四定子平行于第四感应板。所述每个定子和相对应感应板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200mm。每个永磁体含有多个永磁块,每个永磁块结构相同,第一永磁体51和第二永磁体52分别固定在“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三永磁体53和第四永磁体54分别固定在天梁托臂1下横梁左右两侧。在有限空间内,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能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四套牵引系统,含有四个定子,增大了定子的有效面积,提升了功率,增大了其牵引力,并且结构紧凑,减少了天梁托臂的尺寸,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率。
当车辆空载运行时,定子和感应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为10mm,第一定子31、第二定子32与第一感应板41、第二感应板42产生的法向力和第三定子33、第四定子34与第三感应板43、第四感应板44产生的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法向力相互抵消,消除了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当车辆载荷增加时,第一定子31与第一感应板41和第二定子32与第二感应板42之间的距离增大,为15mm,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而第三定子33与第三感应板43和第四定子34与第四感应板44之间的距离减小,为5mm,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增大,第一定子31与第一感应板41和第二定子32与第二感应板42之间增大的距离等于第三定子33与第三感应板43和第四定子34与第四感应板44之间减小的距离,所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基本不变,反之亦然,降低了车辆载荷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效率的影响。
综上,在有限空间内,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能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能够通过含有四个定子的四套牵引系统,增大定子的有效面积,提升功率,增大其牵引力,并且结构紧凑,减少了天梁托臂的尺寸,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率。其次,当车辆空载运行时,定子和感应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第一定子、第二定子与第一感应板、第二感应板产生的法向力和第三定子、第四定子与第三感应板、第四感应板产生的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法向力相互抵消,消除了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最后,当车辆载荷减小时,第一定子与第一感应板和第二定子与第二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而第三定子与第三感应板和第四定子与第四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减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增大,第一定子与第一感应板和第二定子与第二感应板之间增大的距离等于第三定子与第三感应板和第四定子与第四感应板之间减小的距离,所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基本不变,反之亦然,降低了车辆载荷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效率的影响。本申请通过设计一种能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解决了狭小空间内牵引力不足的情况,结构紧凑,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率;消除了法向力对车辆稳定悬浮的影响;降低了车辆载荷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效率的影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设置在天梁托臂(1)内部,所述天梁托臂(1)内部中空,一侧封闭,并在另一侧沿永磁悬浮轨道方向设置有车厢连接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包括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上的:
第一定子(31),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底部;
第二定子(32),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的底部;
第三定子(33),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顶部;
第四定子(34),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顶部;
左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定子(31)与第三定子(33)之间,位于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
右侧感应板组,其固定设置于第二定子(32)与第四定子(34)之间,位于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
且,左侧感应板组、右侧感应板组之间工作状态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定子(31)、第二定子(32)、第三定子(33)与第四定子(34)之间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所述左侧感应板组包括:
第一感应板(41),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一定子(31)的正下方;
第三感应板(43),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底部,正对第三定子(33)的正下方;
所述右侧感应板组包括:
第二感应板(42),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二定子(32)的正下方;第四感应板(44),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底部,正对第四定子(34)的正下方;
所述第一感应板(41)与第一定子(31)相互平行,组成第一套牵引系统,
所述第二感应板(42)与第二定子(32)相互平行,组成第二套牵引系统,
所述第三感应板(43)与第三定子(33)相互平行,组成第三套牵引系统,
所述第二感应板(42)与第四定子(34)相互平行,组成第四套牵引系统,
所述第一套牵引系统、第二套牵引系统之间结构相同,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运行状态相同;
所述第三套牵引系统、第四套牵引系统之间结构相同,法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运行状态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还设置有:
永磁体,其成对设置于天梁托臂(1)的底部与工字形转向架(2)的底部横梁之间,位于天梁托臂(1)底部的永磁体与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永磁体之间磁场互斥,向工字形转向架(2)提供悬浮力;
感应板安装臂,其水平设置于天梁托臂(1)中部,由天梁托臂(1)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2)的中部延伸,所述感应板安装臂无接触地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顶部横梁与底部横梁之间,所述左侧感应板组正对所述第一定子(31)、第三定子(33)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左侧,所述右侧感应板组正对所述第二定子(32)、第四定子(34)安装在所述感应板安装臂的右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托臂(1)中空结构内部还设置有:永磁体安装臂,其设置在天梁托臂(1)的底部,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的底部横梁下方,由天梁托臂(1)左右两侧壁的相同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向工字形转向架(2)的中部延伸;
所述永磁体包括:
第一永磁体(51),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左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底部;
第二永磁体(52),其固定设置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右侧,位于工字形转向架(2)底部横梁的底部;
第三永磁体(53),其固定设置于左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一永磁体(51)下方;
第四永磁体(51),其固定设置于右侧的永磁体安装臂的顶部,正对第二永磁体(52)下方;
其中,第一永磁体(51)与第三永磁体(53)磁性互斥;第二永磁体(52)与第四永磁体(54)磁性互斥。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空载状态下,第一感应板(41)与第一定子(31)之间的第一间隙距离、第二感应板(42)与第二定子(32)之间的第二间隙距离、第三感应板(43)与第三定子(33)之间的第三间隙距离、第四感应板(44)与第四定子(34)之间的第四间隙距离相等,且均设置在0.1~200mm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6045.9A CN114293415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6045.9A CN114293415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93415A CN114293415A (zh) | 2022-04-08 |
CN114293415B true CN114293415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0977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36045.9A Active CN114293415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934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02267B (zh) * | 2023-10-07 | 2023-12-1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新型短定子磁浮列车系统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16971C1 (de) * | 1999-04-15 | 2001-01-04 | Herbert Weh | Magnetische Stütztechnik für Transportsysteme |
WO2001096139A2 (de) * | 2000-06-15 | 2001-12-20 | Herbert We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rührungslosen transport eines fahrzeuges auf einer schienenanordnung |
CN203014718U (zh) * | 2012-11-29 | 2013-06-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磁通切换型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
CN204408165U (zh) * | 2015-02-10 | 2015-06-17 | 浙江理工大学 |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CN105425148A (zh) * | 2015-11-03 | 2016-03-23 | 同济大学 | 直线电机综合试验台 |
CN106828184A (zh) * | 2017-04-06 | 2017-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无齿槽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 |
CN109056431A (zh) * | 2018-08-29 | 2018-12-21 | 江西理工大学 | 悬挂式永磁磁浮轨道交通机械结构 |
CN110979021A (zh) * | 2020-01-02 | 2020-04-1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磁悬浮列车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CN111601749A (zh) * | 2017-11-14 | 2020-08-28 | 福尔摩斯解决方案合伙有限公司 | 吊运车系统以及相关的导轨和轨道 |
-
2022
- 2022-01-13 CN CN202210036045.9A patent/CN1142934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16971C1 (de) * | 1999-04-15 | 2001-01-04 | Herbert Weh | Magnetische Stütztechnik für Transportsysteme |
WO2001096139A2 (de) * | 2000-06-15 | 2001-12-20 | Herbert We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rührungslosen transport eines fahrzeuges auf einer schienenanordnung |
CN203014718U (zh) * | 2012-11-29 | 2013-06-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磁通切换型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
CN204408165U (zh) * | 2015-02-10 | 2015-06-17 | 浙江理工大学 |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CN105425148A (zh) * | 2015-11-03 | 2016-03-23 | 同济大学 | 直线电机综合试验台 |
CN106828184A (zh) * | 2017-04-06 | 2017-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无齿槽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 |
CN111601749A (zh) * | 2017-11-14 | 2020-08-28 | 福尔摩斯解决方案合伙有限公司 | 吊运车系统以及相关的导轨和轨道 |
CN109056431A (zh) * | 2018-08-29 | 2018-12-21 | 江西理工大学 | 悬挂式永磁磁浮轨道交通机械结构 |
CN110979021A (zh) * | 2020-01-02 | 2020-04-1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磁悬浮列车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93415A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01756B2 (en) | Permanent magnet 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 and guidance method therefor | |
CN109808504B (zh) | 一种磁浮运输系统 | |
CN1840381A (zh) | 电动电磁混合悬浮系统 | |
CN113352903B (zh) | 一种轮轨-永磁悬浮混合承载转向架 | |
CN114293415B (zh) |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 |
CN111891140A (zh) | 一种吊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 |
CN217074053U (zh) | 一种永磁电动悬浮式驱动装置 | |
CN110682925A (zh) | 一种直线驱动及电磁导向的悬挂式列车 | |
CN115352283A (zh) |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2009504A (zh) | 多定子牵引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 | |
CN113605157B (zh) | 内嵌式永磁悬浮交通悬浮架及轨道机械结构 | |
CN113373785B (zh) | 一种大跨度高速磁浮桥梁的梁缝分散结构 | |
CN210391118U (zh) | 一种具有双排式电磁减重机构的悬挂式单轨列车系统 | |
CN210162074U (zh) | 智能直驱跨座式空中巴士 | |
CN110182056A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磁浮列车的三轨制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 | |
CN108638913B (zh) | 一种中速磁浮牵引系统动力配置方法 | |
CN212243340U (zh) | 一种吊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 |
CN210390797U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磁浮列车的层叠式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 | |
CN210881692U (zh) | 一种具有故障应急冗余配置的单轨悬挂式小型磁浮列车悬浮系统 | |
CN115189545A (zh) | 悬浮与导向自稳定的增强型直线感应电机 | |
CN210390796U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磁浮列车的层叠式电磁悬浮系统 | |
CN210437020U (zh) | 一种可起落的悬挂式磁浮列车单轨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机构 | |
CN110182060B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磁浮列车的层叠式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 | |
CN110182058A (zh) | 一种基于倒u形悬浮轨的独轨制悬挂式磁悬浮列车系统 | |
CN210390799U (zh) | 一种可起落的悬挂式磁浮列车单轨电磁悬浮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