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3678A -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3678A
CN114283678A CN202011037131.9A CN202011037131A CN114283678A CN 114283678 A CN114283678 A CN 114283678A CN 202011037131 A CN202011037131 A CN 202011037131A CN 114283678 A CN114283678 A CN 114283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iece
shielding piece
rotating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71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炜
廖德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71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3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3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3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柔性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及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两个中框之间,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可折弯机构及包覆机构,所述可折弯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包覆机构,每一包覆机构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可折弯机构的中部,所述包覆机构随所述可折弯机构折叠或展平,所述包覆机构覆盖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面;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中框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每一包覆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所述包覆机构能防止灰尘或杂物从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部进入所述电子装置内。本说明还提供一种包覆机构及设有包覆机构的折叠装置。

Description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件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件的折叠装置、设置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了一种可弯折超薄的电子显示屏,即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相对于传统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可折叠、柔性等优点,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平板式支撑结构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业界开发了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弯曲需求的支撑结构。现有的可适应弯曲需求的支撑结构通常是由多个铰链组成,相邻的铰链通过销轴等机构铰接而可相对转动。现有技术中的折叠装置的侧面一般设有包覆机构以满足防尘要求,然而,现有包覆机构只能配合同一款型号的折叠装置,不能通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包覆机构、设有所述包覆机构的折叠装置,以及设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覆机构,设置于可折弯机构的端面,所述包覆机构包括若干遮挡件,所述若干遮挡件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所述包覆机构围成的弯曲弧度以适合弯折半径不同的可折弯机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包括可折弯机构及包覆机构,所述可折弯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包覆机构,每一包覆机构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可折弯机构的中部,所述包覆机构随所述可折弯机构折叠或展平,所述包覆机构覆盖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柔性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及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两个中框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中框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每一包覆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
本申请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覆盖壳体的柔性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及设置于两个中框之间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可折弯机构及设置于所述可折弯机构相对两端的两个包覆机构,每一包覆机构随所述可折弯机构弯折或展平,且两个所述包覆机构始终覆盖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部,能防止灰尘或杂物从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部进入所述电子装置内、并能防止漏光及保护了所述可折弯机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可折弯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定位铰节与联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其中一包覆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包覆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包覆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包覆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折叠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包覆机构的其中一折叠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包覆机构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的包覆机构的另一折叠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包覆机构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中的电子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电子装置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沿XX-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说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说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说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说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壳体20及贴设于壳体20的柔性件30,壳体20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22及设置于两个中框22之间的折叠装置23,柔性件30设置于两个中框22及折叠装置23上,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3弯折或展平。柔性件30可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或者为固定贴合有柔性支撑板的柔性部件,如贴合有柔性钢板的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等。本实施例中,柔性件30贴合于两个框体22及折叠装置23的正面,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3内折或展平。柔性件30设置有对应折叠装置23的一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柔性件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可分别固定在两个框体22上。折叠装置23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折弯或展平。折叠装置23包括可折弯机构24及设置于可折弯机构24相对两端的两个包覆机构25,每一包覆机构25随可折弯机构24弯折或展平。本说明实施例中,可折弯机构24包括若干铰节及连接于若干铰节之间的齿轮组。可选地,可折弯机构24也可为其他可满足弯折需求的机构,如柔性带、弹簧、软胶、柔性钢板、橡胶片等。每一包覆机构25包括若干遮挡件,若干遮挡件转动连接,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包覆机构25围成的弯曲弧度以适合弯折半径不同的折叠装置。每一包覆机构25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中框22,包覆机构25随可折弯机构24折弯或展平。
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装置23与柔性件30之间设有可弯折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可贴合于折叠装置23或柔性件30的背面,使柔性件30贴合于支撑片。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背离的面。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可以理解地,除非通过修饰词、前缀或后缀等方式限定,否则本申请实施例所称的“连接”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枢接、螺接、活动连接、干涉连接、摩擦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粘胶连接等。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所称的“固定”并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固定,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元件固定。可以理解地,本申请所称“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旋转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枢接”、“螺接”等各种特定的连接关系也均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除非明确指明两个元件为直接连接。
本申请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20及覆盖于壳体20的柔性件30,壳体20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22及设置于两个中框22之间的折叠装置23,折叠装置23包括可折弯机构24及设置于可折弯机构24相对两端的两个包覆机构25,每一包覆机构25随可折弯机构24弯折或展平,且两个包覆机构25始终覆盖可折弯机构24的端部,能防止灰尘或杂物从可折弯机构24的端部进入电子装置100内、并能防止漏光及保护了可折弯机构24的强度;另外,通过调节包覆机构25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包覆机构25围成的弯曲弧的半径大小,以适合弯折半径不同的可折弯机构24,从而使得包覆机构25能配合不同的可折弯机构24,提高了包覆机构25的通用性。
如图2所示,每一中框22包括矩形的框体220,框体220面朝可折弯机构24的侧面设有连接槽221,连接槽221沿侧面的长度方向贯穿框体220;框体220相对的两侧面靠近连接槽221处分别设有容置槽223,容置槽223贯穿框体220的正面、背面及面朝可折弯机构24的侧面,使得框体220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台阶面224。每一台阶面224上设有导滑槽225,导滑槽225沿框体220的侧面长度方向延伸。框体220的正面设有用于安装柔性件30的支撑面227。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可折弯机构24包括定位铰节241、设置于定位铰节241相对两侧的两个转动铰节243,以及联动组件245,两个转动铰节243沿定位铰节241对称设置;定位铰节241与两个转动铰节243之间通过联动组件245连接,使得转动铰节243能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转动,且其中一个转动铰节243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能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同步转动,以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折叠或展平。具体地,若其中一转动铰节243向靠近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也朝向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使可折弯机构24同步折叠;当可折弯机构24在折叠状态下,若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远离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也远离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使可折弯机构24同步展平。
其中,所述折叠可包括内折和外折,所述内折为电子装置100折叠后,柔性件30的显示面相对,即柔性件30位于折叠装置23的弯折内侧;所述外折为电子装置100折叠后,柔性件30的显示面相背,即柔性件30位于折叠装置23的弯折外侧。
具体地,定位铰节241包括两个定位杆2410,两个定位杆2410沿联动组件245对称设置,每一定位杆2410的正面及背面均设置为圆弧面;每一定位杆2410远离联动组件245的端面中部设有第一容置槽2412,第一容置槽2412贯穿定位杆2410相对的两侧面,第一容置槽2412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槽2414,每一第一连接槽2414为圆弧槽,每一连接槽2414的中部向第一容置槽2414弯曲,两个第一连接槽2414沿定位杆2410的中心线对称。每一定位杆2410的端部于第一容置槽2412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止挡块2415,每一第一止挡块2415面朝第一容槽2412的侧面设置为第一圆弧面2416,第一圆弧面2416沿相邻的第一连接槽2414延伸;每一定位杆2410背离第一容置槽2412的端面设有平行间隔的两个连接孔2417。
每一转动铰节243包括两个转动杆2430,两个转动杆2430沿联动组件245对称设置,每一转动杆2430远离联动组件245的端面中部设有第二容置槽2432,第二容置槽2432贯穿转动杆2430相对的两侧面,第二容置槽2432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槽2434,每一第二连接槽2434靠近定位铰节24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槽,两个第二连接槽2434沿转动杆2430的中心线对称。每一转动杆2430的端部于第二容置槽2432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止挡块2435,每一第二止挡块2435面朝第二容槽2432的侧面靠近定位杆240的一端设置第二圆弧面2436。
如图2及图3所示,联动组件245包括两个连接件2450及齿轮组合2456,两个连接件2450连接于齿轮组合2456相对的两侧,即两个连接件2450沿齿轮组合2456的中心线对称。每一连接件2450包括连接条2451及凸设于连接条2451面朝齿轮组合2456一侧的凸块2452,连接条2451与凸块2452之间围成收容口2453。凸块2452背离连接条2451的侧面设有第一联动齿轮2454,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齿轮2454是二分之一圈的齿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齿轮2454也可以是一整圈的齿轮。凸块2452设有第一轴孔2455,第一轴孔2455的轴心线与第一联动齿轮2454的轴心线重合。每一连接件2450连接在同一转动铰节243的两个转动杆2430之间,具体地,两个转动杆2430背离第二容置槽2432的端面分别连接于连接件2450相对的两端面。转动杆2430与连接件245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胶接固定连接,转动杆2430与连接件2450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成。此时,第一联动齿轮2454与转动杆2430的第二圆弧面2436位于转动铰节243的同侧。
齿轮组合2456包括一个第一转动齿件2457及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转动齿件2458。第一转动齿件2457包括矩形的连接块24570,连接块2457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联动齿轮24572,两个第二联动齿轮24572以连接块24570的中心线对称。本实施例中,第二联动齿轮24572为二分之一圈的齿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联动齿轮24572也可以是一整圈的齿轮。连接块24570设有平行间隔的连接轴孔24574,两个连接轴孔24574的轴心线分别两个第二联动齿轮24572的轴心线重合,两个连接轴孔24574以联动组件245的中心线对称。每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包括矩形的连接块24580,连接块2458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联动齿轮24582。本实施例中,第三联动齿轮24582为二分之一圈的齿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联动齿轮24582也可以是一整圈的齿轮。两个第二转动齿件2458相邻近处相互啮合,每一连接块24580设有平行间隔的连接轴孔24584,两个连接轴孔24584的轴心线分别两个第三联动齿轮24582的轴心线重合。可折弯机构24还包括两个第一转轴246及两个第二转轴247。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组装可折弯机构24时,将第一转动齿件2457的一端面贴合于啮合在一起的两个第二转动齿件2458的端面,使第一转动齿件2457的两个连接轴孔24574分别对应两个第二转动齿件2458相邻近的两个连接轴孔24584;将两个第一转轴246分别穿插于第一转动齿件2457的两个连接轴孔24574及对应的连接轴孔24584,且使两个第一转轴246相对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杆2410的连接孔2417中,从而使齿轮组合2456安装于两个定位杆2410之间;将安装有连接件2450的两个转动铰节243分别放置于定位铰节241相对的两侧,使每一转动铰节243上的第一联动齿轮2454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联动齿轮24572,且两个第二转动齿件2458远离定位杆2410的端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收容口2453内,且每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远离定位杆2410的连接轴孔24584正对对应的第一轴孔2455;将两个第二转轴247分别插接于两个连接件2450的第一轴孔2455及对应的连接轴孔24584,使两个转动铰节243通过联动组件245可转动地连接于定位铰节241相对的两侧。
折叠可折弯机构24时,对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施加折叠的力,使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沿对应的第二转轴247朝向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由于第一转动齿件2457固定连接于定位铰节241,即第二联动齿轮24572固定于定位铰节241,第一联动齿轮2454固定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第一联动齿轮2454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联动齿轮24572转动,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沿第一联动齿轮2454相对于第二联动齿轮24572啮合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转动,以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朝向另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转动;所述另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的转动,并通过对应的第二转轴247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向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上的第一联动齿轮2454转动地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联动齿轮24572,从而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折叠。
在其他折叠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转动铰节243施加折叠的力,使所述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沿对应的第二转轴247相对于定位铰节241朝相互靠近转动,每一转动铰节243的第一联动齿轮2454转动地啮合于第二联动齿轮24572,两个转动铰节243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相互靠拢地转动,从而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折叠。
展平可折弯机构24时,对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施加展平的力,使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沿对应的第二转轴247向远离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由于第一转动齿件2457固定连接于定位铰节241,即第二联动齿轮24572固定于定位铰节241,第一联动齿轮2454固定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第一联动齿轮2454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联动齿轮24572转动,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沿第一联动齿轮2454相对于第二联动齿轮24572啮合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转动,以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远离另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转动;所述另一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的转动通过对应的第二转轴247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远离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上的第一联动齿轮2454转动地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联动齿轮24572,从而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展平。
在其他展平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转动铰节243施加展平的力,使所述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沿对应的第二转轴247相对于定位铰节241相互远离转动,每一转动铰节243的第一联动齿轮2454转动地啮合于第二联动齿轮24572,两个转动铰节243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齿件2458沿对应的第一转轴246相互远离地转动,从而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至图8,每一包覆机构25包括相互铰接的若干遮挡件,若干遮挡件包括中部遮挡件251、位于中部遮挡件251相对两端的两个端部遮挡件253,以及设置于每一端部遮挡件253与中部遮挡件251之间相互铰接的若干连接遮挡件,中部遮挡件251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每一端部遮挡件253铰接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中部遮挡件251与其相对两端的若干连接遮挡件之间齿轮传动。包覆机构25折叠时,中部遮挡件251与若干连接遮挡件之间围成包覆弯折弧,两个端部遮挡件253间隔平行,通过调节相邻两个连接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和/或中部遮挡件251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所述包覆弯折弧的半径值,从而适用弯折半径值不同的各种不同的可折弯机构。
本实施例中,包覆机构25的每一端部遮挡件253与中部遮挡件251之间设有相互铰接的第一遮挡件255及第二遮挡件256,第一遮挡件255远离第二遮挡件256的端部铰接于中部遮挡件251,第二遮挡件256远离第一遮挡件255的端部铰接于端部遮挡件253,中部遮挡件251设有第一转动齿2511,第二遮挡件256设有啮合于第一转动齿2511的第二转动齿2561。
每一端部遮挡件253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之间、第二遮挡件256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之间,以及中部遮挡件251与第一遮挡件255之间通过圆弧槽与圆弧导片之间的配合连接;每一端部遮挡件253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端部遮挡件253与第二遮挡件256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第二遮挡件256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第二遮挡件256与第一遮挡件255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第一遮挡件255与对应的中部遮挡件251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第一遮挡件255与中部遮挡件251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
中部遮挡件251包括中部遮挡片2510、设置于中部遮挡片2510内侧相对的两个圆弧导片2512,以及设置于中部遮挡片2510内侧中部的中部连接部2513;第一遮挡件255包括第一遮挡片2550、设置于第一遮挡片2550内侧相对的第一圆弧导片2552,以及设置于第一遮挡片2550内侧中部的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设有对应圆弧导片2512的圆弧槽2551,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与中部连接部2513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遮挡片2550与中部遮挡片2510可转动地搭接,使得第一遮挡件255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部遮挡件251,圆弧导片2512滑动地插设于对应的圆弧槽2551中。
具体地,中部遮挡片2510为腰形挡片,即中部遮挡片2510相对的两端面为圆弧面,中部遮挡片2510的内侧凸设腰形环,两个圆弧导片2512位于所述腰形环相对的两端;每一圆弧导片2512设有通槽2515。中部连接部2513设置于中部遮挡片2510的内侧中部,即中部连接部2513位于两个圆弧导片2512之间的中部。中部连接部2513背离中部遮挡片251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齿2511;具体地,中部连接部2513包括凸设于中部遮挡片2510的凸台2516及设置于凸台2516远离中部遮挡片2510一端的连接板2517,连接片2517是沿中部遮挡片25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片,连接片2517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齿2511;连接板2517相对的两端与凸台2516之间形成两个容置槽2518,凸台2516和/或连接板2517设有分别连通两个容置槽2518的轴孔2519,每一轴孔2519沿垂直于中部遮挡片2510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遮挡片2550大致呈月牙形,第一遮挡片2550内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凸设第一圆弧导片2552,两个第一圆弧导片2552之间设有间隔2554,两个第一圆弧导片2552共轴心线;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通过连接柱连接于第一遮挡片2550面朝中部遮挡件251一侧的中部,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包括第一转动块2555及设置于第一转动块2555内侧的第一连接块2556,第一转动块2555面朝第一遮挡片2550的侧面设为圆弧形的导滑面,所述导滑面与第一遮挡片2550之间围成弧形槽2551,所述导滑面与对应的圆弧导片2512的内表面可滑动地贴合;第一连接块2556为Z字型块,第一连接块2556相对的两端分别设轴孔2557。第一遮挡片2550的正面靠近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的侧面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搭接槽2558。
第二遮挡件256包括第二遮挡片2560、设置于第二遮挡片2560内侧相对的第二圆弧导片2562,以及设置于第二遮挡片2560内侧中部的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包括第二转动块2565及第二连接块2566,第二转动块2565与第二遮挡片2560之间设有圆弧槽,第一圆弧导片2552可转动地容置于圆弧槽中;第二转动齿2561设置于第二连接块2566背离第二圆弧导片2562的一端;第二转动块2565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遮挡件255的两个第一圆弧导片2552,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靠近第二转动齿2561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
具体地,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遮挡片2560大致呈月牙形,第二遮挡片2560内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凸设第二圆弧导片2562,两个第二圆弧导片2562之间设有间隔2564,两个第二圆弧导片2562共轴心线;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通过连接柱连接于第二遮挡片2560面朝第一遮挡件255一侧的中部,第二转动块2565面朝第二遮挡片2560的侧面设为圆弧形的导滑面,所述导滑面与第二遮挡片2560之间围成圆弧槽;所述导滑面与对应的第一圆弧导片2552的内表面可滑动地贴合;第二连接块2566为Z字型块,第二连接块2566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2567。第二连接块2566背离第二转动块2565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条2568,第二连接条2568是条形片,第二转动齿2561设于第二连接条2568背离第二遮挡片2560的一端,第二连接条2568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块2566的宽度;第二遮挡片2560的正面靠近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的侧面设有圆弧形的第二搭接槽2569。
每一端部遮挡件253包括端部遮挡片2530及设置于端部遮挡片2530内侧中部的端部连接部2533,端部遮挡片2530靠近第二遮挡件256一端的设置圆弧槽2531,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圆弧导片2562可滑动地插接于对应的圆弧槽2531中,端部连接部2533靠近圆弧槽2531的端部转动地连接于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具体地,端部遮挡片2530面朝第二遮挡件256的一端凸设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端部遮挡片2530之间围成端部搭接槽2532,所述延伸板相对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圆弧槽2531,两个圆弧槽2531共轴心线。端部遮挡片2530背离端部搭接槽2532的端部向外凸设导滑块2534。端部连接部2533包括沿端部遮挡件25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滑条2535及设置于导滑条2535背离端部遮挡片2530的端部连接板2536,导滑条2535靠近第二遮挡件256的一端设有轴孔2537,端部连接板2536位于远离轴孔2537的一端,端部连接板2536的宽度大于导滑条2535的宽度。
组装包覆机构25时,将两个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分别插入中部遮挡件251的两个通槽2515中,使每一第一连接块2556远离第一遮挡片2550的轴孔2557正对相应的轴孔2519,并将连接轴插接于轴孔2519与对应的轴孔2557中,使两个第一遮挡件255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部遮挡件251;此时,中部遮挡件251上相对的两个圆弧导片2512分别可滑动地容置于两个第一遮挡件255的弧形槽2551中,且第一转动块2555的导滑面可滑动地贴合于对应的圆弧导片2512的内表面;中部遮挡片2510相对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容置于两个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搭接槽2558中。将两个第二遮挡件256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一遮挡件255,具体地,将两个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分别插入两个第一遮挡件255的间隔2554中,使每一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远离第二遮挡片2560的轴孔2567正对相应的第一遮挡件255上靠近第一遮挡片2550的轴孔2557,并将连接轴插接于轴孔2567与对应的轴孔2557中,使两个第二遮挡件256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一遮挡件255;此时,每一第一遮挡件255的两个第一圆弧导片2552分别可滑动地容置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弧形槽中,且第二转动块2565的导滑面可滑动地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圆弧导片2552的内表面,两个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转动齿2561分别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的两个第一转动齿2511,每一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遮挡片2550远离中部遮挡件251的端部可转动地容置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搭接槽2569中。将两个端部遮挡件25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遮挡件256,具体地,将两个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分别插入两个第二遮挡件256的间隔2564中,使每一导滑条2535的轴孔2537正对相应的第二遮挡件256上靠近第二遮挡片2560的轴孔2567,并将连接轴插接于轴孔2537与对应的轴孔2567中,使两个端部遮挡件25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遮挡件256;此时,每一第二遮挡件256的两个第二圆弧导片2562分别可滑动地容置于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圆弧槽2531中,每一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遮挡片2560远离第一遮挡件255的端部可转动地容置于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端部搭接槽2532中。
组装完成的包覆机构25的中部遮挡件251、两个第一遮挡件255、两个第二遮挡件256及两个端部遮挡件253铰接于一体;中部遮挡件251的每一圆弧导片2512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的圆弧槽2551共轴心线,每一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圆弧导片2552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圆弧槽共轴心线,每一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圆弧导片2562与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圆弧槽2531共轴心线。包覆机构25的若干遮挡件能沿正方向和/或反方向弯折(内折或外折),具体地,包覆机构25的中部遮挡件251、第一遮挡件255、第二遮挡件256及端部遮挡件253能沿正方向和/或反方向弯折。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9,组装折叠装置23时,将两个折叠包覆机构25分别置于可折弯机构24相对的两端,将每一折叠包覆机构25的凸台2516可滑动地容置于对应的定位杆2410的第一容置槽2412内,且连接板2517相对的两侧插入对应的第一连接槽2414中,以防止中部遮挡件251脱离定位铰节241;将每一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可滑动地容置于对应的转动杆2430的第二容置槽2432,且第二连接条2568相对的两侧插入对应的第二连接槽2434中,以防止第二遮挡件256脱离转动铰节243;每一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可滑动地容置于对应的转动杆2430的第二容置槽2432中。每一第一遮挡件255的第一中部连接部2553及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能在对应的两个第一圆弧面2416之间及两个第二圆弧面2436之间摆动。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2,折叠折叠装置23时,对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施加折叠的力,使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相对于定位铰节241朝向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及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端部遮挡件253及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能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由于可折弯机构24设有联动组件245,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同步转动,使两个转动铰节243相互靠拢;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及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的端部遮挡件253及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弯折。
在其他折叠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转动铰节243施加折叠的力,使所述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相对于定位铰节24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带动两个可折弯机构24分别折叠,实现每一可折弯机构24的端部遮挡件253、第一遮挡件255及第二遮挡件256相互靠拢地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折叠。
如图12,折叠装置23的包覆机构25折叠后围成的包覆弯折弧M,即包覆机构25的若干遮挡件折叠后围成包覆弯折弧M,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改变包覆弯折弧M的半径值R。具体地,包覆机构25折叠时,中部遮挡件251、第一遮挡件255、第二遮挡件256及端部遮挡件253之间围成包覆弯折弧M,两个端部遮挡件253间隔平行;每一第一遮挡件255与中部遮挡件251之间的第一转动角度A,每一第二遮挡件256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之间的第二转动角度B,每一端部遮挡件253与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之间的第三转动角度C;第一转动角度A、第二转动角度B和第三转动角度C的角度值之和为90度。通过调节第一遮挡件255与中部遮挡件251之间的第一转动角度A、第二遮挡件256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之间的第二转动角度B,以及第二遮挡件256与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之间的第三转动角度C的角度值来调节所述包覆弯折弧M的半径值R。包覆机构25在折叠后,第一转动角度A的角度值与第二转动角度B的角度值相同。第一转动角度A的角度值越少,则包覆机构25围成的包覆弯折弧M的半径值R越大;因此,包覆机构25适用不同的可折弯机构24,即包覆机构能连接覆盖在不同的弯折弧的半径值的可折弯机构24。
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的包覆机构25的其中一弯折方式中,包覆机构25的第一转动角度A的角度值为40度,第二转动角度B的角度值为40度,第三转动角度C的角度值为10度,此时,包覆弯折弧M的半径值R。如图13及图14所示的包覆机构25的另一弯折方式中,包覆机构25的第一转动角度A1的角度值为30度,第二转动角度B1的角度值为30度,第三转动角度C1的角度值为20度,此时,包覆机构25的半径值R1,因此,如图14所示的包覆机构25的半径值R1大于如图12所示的包覆机构25的半径值R。
在其他折叠的实施方式,包覆机构25的第一转动角度A的角度值、第二转动角度B1的角度值及第三转动角度C1的角度值可以根据对应的可折弯机构24的折弯弧的半径值进行调节,只需包覆机构25能覆盖所述可折弯机构24即可。
展平折叠装置23时,对其中一转动铰节243施加展平的力,使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远离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及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端部遮挡件253及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展平,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展平;由于可折弯机构24设有联动组件245,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同步转动,使两个转动铰节243相互展平;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及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的端部遮挡件253及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展平,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展平。
在其他展平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转动铰节243施加展平的力,使所述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相对于定位铰节24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两个转动铰节243同步带动两个可折弯机构24分别展平,实现每一可折弯机构24的端部遮挡件253、第一遮挡件255及第二遮挡件256相互远离地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5-图17,将安装完成的折叠装置23置于两个框体22之间,将折叠装置23同侧的两个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块2534分别插入对应的框体22的导滑槽225中,两个转动铰节243背离可折弯机构24的一侧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个框体22的连接槽221,以使折叠装置23连接于两个框体22之间;此时,折叠装置23的正面与两个框体22的正面共面,柔性屏30的两个折叠装置23的背面分别固定于两个框体22的正面,柔性屏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背面与折叠装置23的正面为可滑动贴合,二者可通过弹性的胶体粘接。两个包覆机构25分别密封覆盖于壳体20相对的两侧的中部,即每一包覆机构25密封连接于折叠装置23的端部及两个框体22之间,以防止灰尘或杂物从折叠装置23的端部进入电子装置100内、并能防止漏光。
请一并参阅图16至图20,弯折电子装置100时,对电子装置100的其中一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使连接于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端部遮挡件253向连接于另一框体22的端部遮挡件253转动,并通过联动组件245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折叠,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的弯折而弯折。具体地,对其中一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使所述其中一框体22朝另一框体22转动,所述其中一框体22带动插设于其导滑槽225的两个导滑条2535沿对应的导滑槽225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转动铰节243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转动;转动铰节243的转动使插接于转动铰节243相对两端的第二容置槽2432中的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及导滑条2535沿对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且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能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包覆机构25和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折叠。由于可折弯机构24中设有联动组件245,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同步转动,使两个转动铰节243相互靠拢,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以及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在另一框体22对应的导滑槽225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的第二遮挡件256及端部遮挡件253随着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且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连接于另一框体22的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能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弯折,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弯折,直至柔性件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贴接。
在对电子装置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两个框体22分别带动两个转动铰节243相对靠近地转动,以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折叠,并带动两个包覆机构25同步折叠,实现电子装置100的折弯。
当需要展平电子装置100时,向外拉开其中一框体22,即对电子装置100的所述其中一框体22施加展平的力,使连接于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端部遮挡件253远离连接于另一框体22的端部遮挡件253转动,并通过联动组件245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展平,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的展平而展平。具体地,对其中一框体22施加展平的力,使所述其中一框体22远离另一框体22转动,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转动带动插设于其导滑槽225的两个导滑条2535沿对应的导滑槽225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转动铰节243相对于定位铰节241转动;转动铰节243的转动使插接于转动铰节243相对两端的第二容置槽2432中的第二中部连接部2563及导滑条2535沿对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且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能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包覆机构25和可折弯机构24的同步展平。由于可折弯机构24中设有联动组件245,因此,所述其中一转动铰节243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245带动另一转动铰节243同步转动,使两个转动铰节243相互展平,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相对的两端带动对应的第二遮挡件256的第二连接块2566在相应的第二容置槽2432内滑动,以及端部遮挡件253的导滑条2535在另一框体22对应的导滑槽225内滑动,使得连接于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的端部遮挡件253及第二遮挡件256随着所述另一转动铰节243转动,且端部遮挡件253相对于第二遮挡件256转动;由于每一包覆机构25的第二连接条2568通过第二转动齿2561啮合于中部遮挡件251对应的第一转动齿2511,因此,连接于另一框体22的第二遮挡件256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及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255转动能带动第一遮挡件255相对于中部遮挡件251转动,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3的同步展平,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展平。
在对电子装置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也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2施加展平的力,两个框体22分别带动两个转动铰节243相对远离地转动,以实现可折弯机构24的展平,并带动两个包覆机构25同步展平,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展平。
本申请中的联动组件245是通过第一联动齿轮2454与第二联动齿轮24572的啮合,以及两个第三联动齿轮24582的啮合实现联动,因此,联动组件245具有自锁功能,即联动组件245能定位所述折叠装置23弯折至任意角度,从而实现电子装置100折叠至任意角度,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所述自锁功能是指折叠装置23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通过第一联动齿轮2454与第二联动齿轮24572的啮合及两个第三联动齿轮24582的啮合能防止折叠装置23的继续弯折或展平。
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30可以随折叠装置23实现外折或展平。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包覆机构,设置于可折弯机构的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机构包括若干遮挡件,所述若干遮挡件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所述包覆机构围成的弯曲弧度以适合弯折半径不同的可折弯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遮挡件能沿正方向和/或反方向弯折,若干遮挡件折叠后围成包覆弯折弧,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包覆弯折弧的半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遮挡件之间通过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圆弧槽及所述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相邻的所述两个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轴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遮挡件包括中部遮挡件、位于所述中部遮挡件相对两端的两个端部遮挡件,以及设置于每一端部遮挡件与所述中部遮挡件之间相互铰接的若干连接遮挡件,所述中部遮挡件相对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每一端部遮挡件铰接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所述中部遮挡件与其相对两端的若干连接遮挡件之间齿轮传动,所述包覆机构折叠时,所述中部遮挡件与若干连接遮挡件之间围成包覆弯折弧,两个所述端部遮挡件间隔平行,通过调节相邻两个连接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和/或所述中部遮挡件与对应的连接遮挡件之间的转动角度来调节所述包覆弯折弧的半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端部遮挡件与中部遮挡件之间设有相互铰接的第一遮挡件及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铰接于所述中部遮挡件,所述第二遮挡件铰接于所述端部遮挡件,所述中部遮挡件设有第一转动齿,所述第二遮挡件设有啮合于所述第一转动齿的第二转动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之间、所述第二遮挡件与对应的第一遮挡件之间,以及所述中部遮挡件与第一遮挡件之间通过圆弧槽与圆弧导片之间的配合连接,所述端部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所述端部遮挡件与第二遮挡件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所述第二遮挡件与所述第一遮挡件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遮挡件与第一遮挡件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中部遮挡件之间的圆弧槽及圆弧导片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遮挡件与中部遮挡件之间的铰接轴心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遮挡件包括中部遮挡片、设置于中部遮挡片内侧的圆弧导片,以及设置于中部遮挡片内侧的中部连接部;所述第一遮挡件包括第一遮挡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片内侧的第一中部连接部;所述第一中部连接部设有对应圆弧导片的圆弧槽,所述第一中部连接部与所述中部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遮挡片与所述中部遮挡片可转动地搭接,所述圆弧导片滑动地插设于对应的圆弧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件包括第二遮挡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遮挡片内侧的第二中部连接部,所述第二中部连接部包括第二转动块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第二遮挡片之间设有圆弧槽,所述中部遮挡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片内侧的第一圆弧导片,所述第一圆弧导片可转动地容置于第二遮挡件的圆弧槽中;所述中部连接部背离所述中部遮挡片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齿,所述第二转动齿设置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地贴合于所述第一遮挡件的第一圆弧导片,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中部连接部,所述第二遮挡片与所述第一遮挡片可转动地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遮挡件包括端部遮挡片及设置于所述端部遮挡片内侧的端部连接部,所述端部遮挡片靠近第二遮挡件一端的设置圆弧槽,所述第二遮挡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遮挡片内侧的第二圆弧导片,所述第二圆弧导片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端部遮挡件的圆弧槽中,所述端部连接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遮挡片的外侧靠近所述第二遮挡件的端部设有圆弧形的端部搭接槽,所述第二遮挡片靠近所述端部遮挡片的端部设置为配合于所述端部搭接槽内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遮挡片的外侧靠近所述中部遮挡件的端部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搭接槽,所述中部遮挡片的端部设置为配合于所述第一搭接槽内的圆弧面,所述第二遮挡片的外侧靠近所述第一遮挡件的端部设有圆弧形的第二搭接槽,所述第一遮挡片靠近所述第二遮挡片的端部设置为配合于所述第二搭接槽内的圆弧面。
1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弯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覆机构,所述可折弯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包覆机构,每一包覆机构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可折弯机构的中部,所述包覆机构随所述可折弯机构折叠或展平,所述包覆机构覆盖所述可折弯机构的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弯机构包括定位铰节及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定位铰节相对两侧的转动铰节,所述包覆机构的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铰节,所述包覆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个转动铰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铰节的端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包覆机构内侧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每一转动铰节的端面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包覆机构内侧相对的两端可滑动地容置于第二容置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弯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定位铰节与所述转动铰节之间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每一转动铰节的连接件及齿轮组合,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齿轮组合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铰节相对两侧的转动铰节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同步折叠或展平,以带动所述包覆机构同步折叠或展平。
15.一种电子装置,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柔性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及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中所述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两个中框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中框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每一包覆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中框面朝所述折叠装置的侧面相对的两端设有导滑槽,每一包覆机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动地插设于对应的导滑槽内的端部连接部。
CN202011037131.9A 2020-09-27 2020-09-27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4283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7131.9A CN114283678A (zh) 2020-09-27 2020-09-27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7131.9A CN114283678A (zh) 2020-09-27 2020-09-27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3678A true CN114283678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7131.9A Pending CN114283678A (zh) 2020-09-27 2020-09-27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367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WO2019174223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1508367A (zh) * 2020-05-19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1378428U (zh) * 2019-04-18 2020-08-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92196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69835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4223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11692196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69835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1378428U (zh) * 2019-04-18 2020-08-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08367A (zh) * 2020-05-19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8688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WO2021121104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158059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313927A (zh) 可弯曲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13751699U (zh) 覆盖机构、可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36557A1 (zh)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CN112447107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28446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6640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147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92196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28460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3172A (zh) 铰链、铰链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113948000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57136A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111833730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35440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4024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4283678A (zh)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487974B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215730566U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213126739U (zh)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