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440A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440A
CN112235440A CN201911124278.9A CN201911124278A CN112235440A CN 112235440 A CN112235440 A CN 112235440A CN 201911124278 A CN201911124278 A CN 201911124278A CN 112235440 A CN112235440 A CN 11223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iece
connecting rod
hinge joint
fol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4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祝平
苏帅
刘文俊
余华灵
凡小飞
陈松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Royol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9/0960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07750A1/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9/10374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211257A1/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9/11238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07978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3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柔性件、壳体及述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铰链模组及至少一联动机构,所述铰链模组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两侧的连接铰节,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铰节,所述铰链模组通过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实现联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

Description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件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件的折叠装置、设置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了一种可弯折超薄的电子显示屏,即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相对于传统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可折叠、柔性等优点,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平板式支撑结构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弯曲需求的支撑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满足柔性显示屏弯曲需求的折叠装置、设置有所述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包括铰链模组及至少一联动机构,所述铰链模组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两侧的连接铰节,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铰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柔性件、壳体及述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铰链模组及至少一联动机构,所述铰链模组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两侧的连接铰节,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铰节;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包括铰链模组及连接于铰链模组的至少一联动机构。铰链模组的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转动地连接有连接铰节;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铰节;所述铰链模组通过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实现联动,从而方便所述折叠装置的弯折及展平,以使折叠装置能够适应柔性件弯曲要求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与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铰链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铰链组件的中间铰节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铰链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铰链组件的中间铰节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第一连接铰节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连接铰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的第二连接铰节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的其中一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联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6中的其中一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遮挡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20是图4中的联动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21是图3中的折叠装置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3中沿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图3中沿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
图24是图3中沿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的折叠装置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中沿XXVIII-XXVIII线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6中沿XXIX-XXIX线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6中沿XXX-X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一壳体20及设置于壳体20上的一柔性件30。壳体20包括一第一框体21、一第二框体23及连接于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之间的一折叠装置24。柔性件30设置于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3及折叠装置24的正面上。柔性件30设置有对应折叠装置24的一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折叠装置24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能随折叠装置24折弯或展平。折叠装置24包括铰链模组25及至少一联动机构26,铰链模组25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250及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的连接铰节,至少一联动机构26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及两个所述连接铰节,铰链模组25通过联动机构26实现联动。
折叠装置24还包括设置于端部的遮盖结构27,遮盖结构27包括多个铰接的遮挡单元,联动机构26设置于遮盖结构27与铰链模组25之间,遮盖结构27与铰链模组25通过联动机构26联动。多个铰节依次铰接,多个遮挡单元依次铰接,多个铰节及多个遮挡单元在联动机构26的带动下朝同侧转动。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24包括两个联动机构26,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设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且位于两个连接铰节之间;每一联动机构26包括设置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第一连杆件266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其中一连接铰节,第二连杆件267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另一连接铰节。第一连杆件266与第二连杆件267错开设置,具体地,第二连杆件267位于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最边上,以留出充分的空间放置电池等器件,第一连杆件267相较于二连杆件267更靠近中间铰节组件250。折叠装置24的连接铰节包括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分别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模组25还可以包括两个支撑铰节,两个支撑铰节分别铰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每一支撑铰节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连接有连接铰节。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对应的支撑铰节及连接铰节。
折叠装置24包括弯折外侧及与弯折外侧相对的弯折内侧,相邻的铰节铰接于第一位置,相邻的遮挡单元铰接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距离折叠装置24的弯折外侧的距离不同。所述弯折外侧指折叠装置24弯折后凸出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24的弯折外侧指贴接柔性屏的一侧;所述弯折内侧指弯折后凹入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24的弯折内侧指背离柔性屏的一侧。
所述第一位置相比第二位置更远离所述弯折外侧,即相邻的铰节铰接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弯折外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的遮挡单元铰接的第二位置与所述弯折外侧之间的间距。可选地,折叠装置24弯折时,各铰节的第一位置共同定义第一弧面,各遮挡单元的第二位置共同定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和/或第二连接铰节258通过联动机构26带动若干所述铰节及若干所述遮挡单元同步转动。具体地,当第一连接铰节254或第二连接铰节258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或第二连杆件267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或第一连接铰节254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弯折,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弯折。具体地,当第一连接铰节254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58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弯折,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弯折;当第二连接铰节258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杆件267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铰节254也朝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弯折,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弯折。
当第一框体21或第二框体23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或第二连接铰节258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或第二连接铰节258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或第二连杆件267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或第一连接铰节254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展平,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平展。具体地,当第一框体21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及第二框体23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展平,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平展;当第二框体23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时,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一框体21也朝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转动,以使折叠装置24的同步展平,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平展。
本实施例中,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联动机构26,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数量均为一个;柔性件30包括柔性屏及贴合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对应可折弯区域31的支撑片50,支撑片50可为钢片、液态金属片、橡胶片等可弯折材料。柔性屏贴接在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3上并覆盖折叠装置24上,所述支撑片50位于柔性屏与折叠装置24之间。可选地,柔性屏固定连接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并滑动连接或抵持于折叠装置24、或者可相对折叠装置24滑动。支撑片50贴设于第二框体23并覆盖折叠装置24。可选地,支撑片50固定连接第二框体23,并滑动连接或抵持于折叠装置24、或者可相对折叠装置24滑动。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背离的面。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装置24包括铰链模组25及连接于铰链模组25的至少一联动机构26。铰链模组25的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分别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联动机构26设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的端部,且联动机构26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第一连接铰节254,联动机构26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滑动连接或抵持于第二连接铰节258。当联动机构26的第一连杆件266或第二连杆件267随第一连接铰节254或第二连接铰节258朝一侧转动时,所述联动机构26带动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也朝同侧转动,所述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或第一连杆件266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或第一连接铰节254也朝同侧转动,从而方便折叠装置24的弯折及展平,以使折叠装置24能够适应柔性件30弯曲要求。需要说明,“同侧”为相对于弯折侧而言,换言之,所述另一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另一支撑铰节253及对应的连接铰节同时朝弯折内侧弯折,或者同时朝弯折外侧弯折。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铰链模组25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250、可转动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一侧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及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部铰组件250相对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58。中间铰节组件250沿铰链模组25的弯折轴心线方向的长度小于连接铰节沿铰链模组25的弯折轴心线方向的长度,以在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面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同一侧端部之间围成收纳空间2509,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收容于两个收纳空间2509内,从而使联动机构26及铰链模组25位于同一层。每一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分别可滑动地连接或抵持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收纳于两个收纳空间2509内,能减少折叠装置24的整体厚度,以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厚度,使电子设备100更薄。
如图7至图10所示,中间铰节组件250包括固定铰节2501、及转动地设置于固定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的至少一第一转动铰节2503及至少一第二转动铰节2505。固定铰节2501为条状,其包括横截面概呈腰形,固定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设置圆弧面,固定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邻近端部处分别开设一缺口2502,固定铰节2501的每一端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一轴孔2504,每一轴孔2504沿固定铰节250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通对应的缺口2502。第一转动铰节2503为条状,第一转动铰节2503面朝固定铰节2501的一侧开设能转动地收容固定铰节2501的侧部的第一收容槽2506,具体地,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侧面于两个缺口2502之间的部分可转动地收容于第一收容槽2506内;第一转动铰节2503开设第一收容槽2506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凸块2507,每一凸块2507用于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缺口2502内,每一凸块2507的外周面设置为圆弧面,凸块2507沿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长度方向开设连通第一收容槽2506的通孔2508,第一转动铰节2503相对的两端背离凸块2507的一侧沿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长度方向延伸转接筒2509。第二转动铰节2505为条状,第二转动铰节2505面朝固定铰节2501的一侧开设能转动地收容固定铰节2501的侧部的第二收容槽25010,即固定铰节2501面朝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侧面于两个缺口2502之间的部分可转动地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5010内,第二转动铰节2505开设第二收容槽2501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凸块25012,每一凸块25012于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铰节2501对应的缺口2502内,每一凸块25012的外周面设置为圆弧面,凸块25012沿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长度方向开设通过第二收容槽25010的通孔25013;第二转动铰节2505相对的两端面背离凸块25012的一侧沿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长度方向开设轴孔25015。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2,第一连接铰节254包括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安装框256及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框256的连接框257。安装框256包括条形的安装板2561,安装板2561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向外垂直延伸一凸耳2565,凸耳2565的背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用于收纳滑板的第一滑槽2566,第一滑槽2566穿通安装板2561;凸耳2565的正面开设穿通第一滑槽2566的收纳槽2567,收纳槽2567内设置倾斜的限位面2568。安装板2561面朝连接框257的侧面于两个凸耳2565之间开设间隔的两对收纳槽2562,每一收纳槽2562穿通安装板2561设置有凸耳2565的侧面,每一收纳槽256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563。具体地,每一第一弹性件2563为弹簧。安装板2561的正面于每一对收纳槽2562之间开设条形槽2564,条形槽2564沿垂直于安装板256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通安装板2561设置有凸耳2565的侧面;安装板2561的背面对应条形槽2564开设条形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沿条形槽256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通条形槽2564。安装板2561于每一凸耳2565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569,具体地,每一第二弹性件2569为弹簧。
安装板2561的背面两端于每一凸耳2565处沿安装板2561的长度方向开设安装槽2560,每一安装槽2560邻近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的一端连通第一滑槽2566,安装板2561朝每一安装槽2560凸设定位柱25601,每一定位柱25601沿轴向开设连接孔25603。第一连接铰节254内设置定位机构251,定位机构251用于定位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具体地,定位机构251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槽2560内的定位件2511及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的弹性件2517。定位件2511的一端设置锥形的卡块2512,定位件2511背离卡块2512的一端设置平行间隔的延伸片,两个延伸片之间围成收纳槽2513,定位件2511朝收纳槽2513内延伸连接杆2514。定位件2511于卡块2512与连接杆2514之间开设条形的导滑槽2515,导滑槽2515沿收纳槽2513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穿通定位件2511。定位件2511可滑动地收容于安装槽2560内,弹性件2517套接于连接杆2514并连接于安装槽2560的内壁,弹性件2517能抵推定位件2511沿安装槽2560滑动使卡块2512能插入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17收容于安装槽2560内,弹性件2517的一端套接于连接杆2514,相对的另一端抵接安装槽2560的内壁。
每一凸耳2565上可滑动动地套设有滑板252,每一凸耳2565的收纳槽2567内可活动地收容有定位片60。具体地,滑板252的正面开设导滑槽2521,凸耳2565可滑动插入导滑槽2521内。滑板252对应凸耳2565的收纳槽2567朝导滑槽2521内凸设连接柱2523,连接柱2523轴向开设连接孔2524。定位片60为矩形片,定位片60相对的两端面设置圆弧形,定位片60的一端设置旋转孔62,定位片60的另一端设置条形孔64,第一连杆件26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及滑动连接于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内,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通过锁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滑板252的连接柱2523的连接孔2524。由此,定位片60可相对第一连杆件266滑动及转动,可相对滑板252转动。
连接框257包括条形的连接板2571,连接板2571正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条形的导孔2574,每一导孔2574是阶梯孔,每一导孔2574沿垂直于连接板257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板2571背离中部铰组件250的一侧的中部设置连接片2573。每一连接片2573沿垂直于连接板257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板2571邻近连接片2573相对的两端对应安装板2561的两个条形槽2564设置连接柱2576,每一连接柱2576轴向开设连接孔2577。
请一并参阅图7、图9及图13,第二连接铰节258包括条形的连接板2581及设置于连接板2581背离中间铰链组件250一侧相对的两端的凸耳2585,连接板2581面朝中间铰链组件250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间隔的第二滑槽2580及第三滑槽2582。第二滑槽2580及第三滑槽2582沿垂直于连接板2581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板2581的背离柔性件30的侧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安装槽2583,两个安装槽2583分别邻近两个第二滑槽2580,每一安装槽2583邻近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的一端连通第二滑槽2580,连接板2581朝每一安装槽2583凸设定位柱2584,每一定位柱2584沿轴向开设连接孔2586。第二连接铰节258内也设置定位机构251,定位机构251用于定位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每一安装槽2583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定位件2511及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的弹性件2517;弹性件2517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使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插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弹性件2517收容于安装槽2583内,弹性件2517的一端抵接安装槽2583的内壁,相对另一端抵接定位件2511。可选地,弹性件2517被压缩于安装槽2583的内壁与定位件2511之间以弹性抵推定位件2511,使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插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6,折叠装置24还包括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与联动机构26之间的旋转轴,旋转轴穿过联动机构26。具体地,旋转轴包括两个间隔平行的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间隔平行的第二连接轴265,第一连接轴261平行第二连接轴265,且两个第二连接轴265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之间。每一联动机构26包括套设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上的至少一第一齿轮组件262、至少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两个第二连接轴265平行且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之间。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可选地,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当然,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也可均转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可固定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或者,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转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或者,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均可固定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或者,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另一个转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中的一个转动地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另一个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件264。联动机构26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组件262相对的两端。
可选地,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分别固定插设于第一齿轮组件262,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分别可转动地插设第二齿轮组件264。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26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齿轮组件262及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邻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的同一侧连接于第一连杆件266,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67。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之间围成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内可以设置阻尼件或第二齿轮组件264,能使联动机构26的各元件排列更紧密,以减少联动机构26的体积,从而能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体积。
如图15及图16所示,每一第一齿轮组件262包括一固定件2621及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转动件2625,第一连杆件266靠近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连接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同侧的转动件2625,第二连杆件267靠近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连接于至少一第一齿轮组件262背离第一连杆件266一侧的转动件2625。具体地,每一转动件2625与对应的固定件2621之间通过齿轮配合,第一连杆件266与对应的转动件2625固接,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转动件2625固接。两个第二连接轴265固定插接于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端,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固定插接于对应的转动件2625;第二齿轮组件264包括两个传动件2641,两个传动件2641之间通过齿轮配合,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相邻近的第二连接轴265分别可旋动地插接于对应的传动件2641相对的两端。
具体地,固定件2621呈腰形体,固定件2621的正面为圆弧面,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端沿平行于第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腰形的定位孔2622,固定件2621相对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第一齿轮2623。固定件2621的相对的端面于邻近每一第一齿轮2623处设置第一止挡面2624,每一固定件2621的正面的中部朝另一固定件2621延伸一止挡条2620。每一转动件2625面朝固定件2621的一侧设有啮合于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的第二齿轮2626。转动件2625沿平行于第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腰形的定位孔2627。转动件2625面朝固定件2621的一端设置对应第一止挡面2624的第二止挡面2628,当每一转动件2625相对于固定件2621转动至第一止挡面2624贴合于第二止挡面2628时,能阻止每一转动件2625与固定件2621之间继续转动,阻止联动机构26进一步反折,以防止柔性件30反折而损坏。
第一连杆件266包括条形的第一杆体2661,第一杆体2661靠近固定件2621的一端固接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的转动件2625背离第二齿轮2626的一侧。每一第一杆体2661面朝对应的安装槽2560的一侧设置卡挡部,当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时,定位件2511卡接于所述卡挡部,以定位第一连杆件2661相对于第一连接铰节266滑动。具体地,卡挡部是开设于第一杆体2661的第一卡口2663,当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一卡口266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当铰链模组25弯折时,第一杆体266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一卡口2663。在卡块2512脱离第一卡口2663的过程中,卡块2512与第一卡口2663克服相互间摩擦力,使得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升弯折时的手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杆体2661面朝对应的安装槽2560的一侧还可以开设与第一卡口2663间隔的第二卡口(图中末示),当铰链模组25处于弯折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二卡口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每一第一连杆2661上的第一卡口2663较第二卡口远离转动件2625。
第二连杆件267包括条形的第二杆体2671,第二杆体2671靠近固定件2621的一端的其中一侧固接于其中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转动件2625背离第二齿轮2626的一侧,另一侧沿平行于第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设置固定筒2672,固定筒2672轴向开设对应转动件2625的定位孔2627的固定孔2674。每一第二杆体2671面朝对应的安装槽2583的一侧设置卡挡部,当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时,定位件2511卡接于所述卡挡部,以定位第二杆体2671相对于第二连接铰节258滑动。具体地,卡挡部是开设于第二杆体2671的第三卡口2673,当铰链模组25处于展平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当铰链模组25弯折时,第二杆体2671相对定位件2511滑动,使得卡块2512脱离第三卡口2673。在卡块2512脱离第三卡口2673的过程中,卡块2512与第三卡口2673克服相互间摩擦力,使得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提升弯折时的手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杆体2671面朝对应的安装槽2560的一侧还可以开设与第三卡口2673间隔的第四卡口(图中末示),当铰链模组25处于弯折状态时,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第四卡口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保持弯折状态。每一第二连杆2671上的第三卡口2673较第四卡口远离转动件2625。
每一传动件2641概呈腰形体,传动件2641的正面为圆弧面,传动件2641相对的两端沿平行于第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两个轴孔2643。每一传动件2641面朝另一传动件2641的一端设置第三齿轮2645,两个传动件2641上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啮合,每一第三齿轮2645包括沿对应的轴孔2643的轴心线环形阵列的若干齿牙。每一传动件2641面朝另一传动件2641的一端设置第三止挡面2648,两个传动件2641相对转动至两个第三止挡面2648贴合,能阻止两个传动件2641之间继续转动,以防止柔性件30反折而损坏。传动件2641背离第三齿轮2645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传动件2641的正面与所述圆弧面圆滑过渡。
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段2611及位于连接段2611相对的两端的定位段2612,连接段2611的横截面为圆形,定位段2612的横截面为腰形。每一第二连接轴265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段2651及位于连接段2651相对的两端的定位段2652,连接段2651的横截面为圆形,定位段2652的横截面为腰形。
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轴261与第二连接铰节258之间的第三连杆件268,具体地,第三连杆件268的一端套接于第一连接轴261,第三连杆件268相对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入对应的第三滑槽2582内。第三连杆件268包括条形的第三杆体2681,靠近第一连接轴261的一端设置固定筒2682,固定筒2682轴向开设对应第一连接轴261的固定孔2684。
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套接于每一第一连接轴261与相邻的第二连接轴265之间的阻尼件269,阻尼件269由弹性材料制成,阻尼件269用于提供折叠装置24在转动时的阻力。阻尼件269设置有孔径能弹性伸缩的两个阻尼孔2693,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分别过盈配合地插接于两个阻尼孔2693内。具体地,阻尼件269包括两个孔用弹性挡圈2694,以及连接于两个孔用弹性挡圈2694之间的连接部2695。每一孔用弹性挡圈2694包括凸设于连接部2695一侧的第一弹性肩,以及凸设于连接部2695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肩。所述第一弹性肩与所述第二弹性肩之间围成阻尼孔2693。阻尼孔2693的孔径略小于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的直径。
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套设于两个第二连接轴265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一端的抵接块2630及套设于其中一第一连接轴261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一端的端部套筒2635。抵接块2630为矩形块,抵接块2630相对的两侧设置为圆弧面,抵接块2630相对的两侧沿第一连接轴261的轴心线方向开设通孔2631。端部套筒2635沿其轴向开设腰形的连接孔2637。每一联动机构26还包括若干垫片,每一垫片2677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通孔。
本实施例中,遮盖结构27的数量为两个,每一联动机构2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设置遮盖结构27。具体地,遮盖结构27包括多个铰接的遮挡单元,多个遮挡单元分别连接于联动机构26、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优选地,每一联动机构26的中间的遮挡单元连接于联动机构26,相对两端的遮挡单元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当铰链模组25的多个铰节相对转动,各遮挡单元也相对转动。遮盖结构27用于遮挡灰尘或水等杂物进入折叠装置24内。
请一并参阅图17及图18,每一遮盖结构27是若干遮挡单元依次连接成的表链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每一遮盖结构27包括7个遮挡单元。若干遮挡单元包括第一遮挡单元、第二遮挡单元及位于第一遮挡单元与每一第二遮挡单元之间的第三遮挡单元,第一遮挡单元连接铰链模组25,第二遮挡单元连接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第三遮挡单元与铰链模组25分离。具体地,遮盖结构27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挡片270、转动地连接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的连接挡片组件271,以及转动地连接于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远离中部挡片270一侧的固定挡片275。可选地,中部挡片270可固定连接于联动机构26背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端部,两个固定挡片275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包括连接于中部挡片270的至少一第一挡片272及转动地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挡片272背离中部挡片270一侧的至少一第二挡片273;第一遮挡单元是中部挡片270,第二遮挡单元是固定挡片275,第三遮挡单元是第一挡片272或第二挡片27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选地,第一遮挡单元位于遮盖结构27的中部,第二遮挡单元位于遮盖结构27的外侧。
具体地,中部挡片270包括概呈腰形的中间连接部2701及设置于中间连接部2701一侧的中间遮挡部2703。中间连接部2701的正面及相对的两端面均设置成圆弧面,所述正面与每一端面圆滑过渡,中间连接部2701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柱2705。中间遮挡部2703包括呈三角形的挡板及自挡板相对的两侧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挡板的尖端部远离中间连接部2701,延伸板远离中间连接部2701,从而使每一延伸板与挡板之间围成三角形的收容空间;中间连接部270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轴孔2706。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的第一挡片272包括概呈腰形的第一连接部2721及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721一侧的第一遮挡部2723,第一遮挡部2723呈三角形,第一遮挡部2723的尖端部远离第一连接部2721。中部挡片270的两个收容空间用于收纳两个第一挡片272的第一遮挡部2723。第一连接部2721的正面及相对的两端面均设置成圆弧面,第一连接部2721的正面与每一端面圆滑过渡。第一连接部2721邻近第一遮挡部2723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收容槽2725,第一遮挡部2723于每一收纳槽2725的侧面设置为圆弧面。第一连接部2721相对的两端朝两个收容槽2725内分别凸设旋转轴2726。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的第二挡片273包括概呈腰形的第二连接部2731及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731一侧的第二遮挡部2733,第二遮挡部2733呈三角形,第二遮挡部2733的尖端部远离第二连接部2731。第二连接部2731的正面及相对的两端面均设置成圆弧面,第二连接部2731的正面与每一端面圆滑过渡。第二连接部2731邻近第二遮挡部2733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收容槽2735,第二挡片273于每一收纳槽2735的侧面设置为圆弧面。第二连接部2731相对的两端开设两个分别连通两个收容槽2735轴孔2736。每一固定挡片275包括第三连接部2751、设置于第三连接部2751一侧的第三遮挡部2753,及设置于第三遮挡部2753的固定部2755,第三连接部2751远离第三连接部2751的一端设置圆弧面,第三连接部2751远离固定部2755的一端沿所述圆弧面的轴心线凸设旋转轴2756;固定部2755开设若干连接孔2757。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19时,组装每一遮盖结构27时,组装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即将每一连接挡片组件271的第一挡片272的其中一端的旋转轴2726插入对应的第二挡片273一端的轴孔2736,使第二挡片273的其中一端可转动地收容于第一挡片272对应的收容槽2725内;两个连接挡片组件271分别置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挡片272背离对应的第二挡片273一端的旋转轴2726分别插入中部挡片270的两个轴孔2706内,使两个连接挡片组件271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中部挡片270相对的两侧;将两个固定挡片275分别置于两个连接片组件271远离中部挡片270的一侧,且每一固定挡片275的旋转轴2756插入对应的第二挡片273的轴孔2736内,使固定挡片275的第三连接部2751的端部可转动地收容于对应的收纳槽2735内。因此,若干遮挡单元依次连接成遮盖结构的遮盖结构27,若干所述遮挡单元沿铰链模组25弯折,中部挡片270的中间遮挡部2703、第一挡片272的第一遮挡部2723、第二挡片273的第二遮挡部2733及固定挡片275的第三遮挡部2753相互搭接,以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在铰链模组25弯折或展开的过程中,各遮挡部一直保持相互搭接,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6,组装每一联动机构26至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时,将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及两个阻尼件269组装于一体。具体地,将两个阻尼件269并排放置,两个第二连接轴265分别插入两个阻尼件269相邻的两个阻尼孔2693内,将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分别插入两个阻尼件269相远离的两个阻尼孔2693内,直至两个阻尼件269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的连接段261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连接段2651处;此时,两个第一连接轴261与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一连接轴261位于两个第二连接轴265之间。将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相对的两端,直至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分别靠近两个阻尼件269相对的两侧。具体地,将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一端插入其中一固定件2621的两个定位孔2622内,所述其中一固定件2621套接于两个第二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其中一固定件2621邻近阻尼件269的一侧;将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另一端插入另一固定件2621的两个定位孔2622内,所述另一固定件2621套接于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另一固定件2621邻近阻尼件269相对的另一侧。将两个第一连接轴261的一端分别插入其中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转动件2625的定位孔2627内,两个转动件2625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其中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分别啮合于对应的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第一齿轮2623,且每一转动件2625的第二止挡面2628对应相应的第一止挡面2624;将两个第一连接轴261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另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转动件2625的定位孔2627内,两个转动件2625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使所述另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两个第二齿轮2626分别啮合于对应的固定件2621相对两端的第一齿轮2623,且每一第二齿轮2626的第二止挡面2628对应相应的第一止挡面2624。将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相对的两端,直至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靠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具体地,将每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啮合,且使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止挡面2648相对应;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一端分别插入其中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四个轴孔2643内,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另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四个轴孔2643内,直至每一第二齿轮组件264套接于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的连接段或定位段上靠近连接段处。再将垫片分别套接于第一连接轴261及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上,使每一垫片靠近对应的第二齿轮组件264。此时,两个阻尼件269安装于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围成的收纳空间内,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分别邻近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背离阻尼件269的一侧,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62固定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上,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64可转动地套接于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上。将第三连杆件268套接于连接有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一连接轴261的一端,使第三连杆件268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插入第三连杆件268的固定孔2684内,直至第三连杆件268邻近对应的第二齿轮组件264。将抵接块2630固定套接于两个第二连接轴265远离第三连杆件268的一端,并将端部套筒2635套接于连接有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连接轴261远离第三连杆件268的一端;具体地,两个第二连接轴265的定位段2652分别插入抵接块2630的两个通孔2631内,直至抵接块2630抵触对应的垫片,将第一连接轴261的定位段2612插入套筒2635的连接孔2637内,直至套筒2635抵触对应的垫片,此时,第二连杆件267的固定筒2672、抵接块2630及端部套筒2635位于联动机构26的同端;第一连杆件266与第二连杆件267沿着第一连接轴261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具体地,第二连杆件267相对第一连杆件266更靠近折叠装置24的末端。第三连杆件268与第二连杆件267位于折叠装置24的同侧,且第三连杆件268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件267的长度。第三连杆件268的长度比较小的目的在于减少第一连接铰节254在中部的宽度,使得第一连接铰节254的中部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方便放置更大的电池;第二连杆件267的长度较大的原因在于第二连接铰节258的凸耳2585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才能与第二框体23的锁接稳固,凸耳2585的长度变长,相应地第二连杆件267的长度也随着变长。
联动机构26弯折时,将第一连杆件266朝向第二连杆件267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其中一第一连接轴261上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杆件266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另一第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在联动机构26的带动下可以同步转动。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两个相邻的铰链转动时,联动机构26带动其余的铰链同步转动。
或者,将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朝向第一连杆件266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另一第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在联动机构26的带动下可以同步转动。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两个相邻的铰链转动时,联动机构26带动其余的铰链同步转动。
可选地,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
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可以将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及两个第二连杆件267朝相向方向一同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两个第一连杆件266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及两个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一并带动同一第二齿轮组件264的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互转动,使两个传动件2641相互靠近,从而使每一第一齿轮组件262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靠近而折弯,第三连杆件268随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转动。
当联动机构26由弯折状态展平时,将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朝远离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杆件266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可选地,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另一第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转动,直至每一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止挡面2628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624,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折弯。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两个第一连杆件266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
或者,将同侧的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朝远离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件266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二连杆件267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可选地,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轴孔2643内转动。传动件2641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传动件2641转动,所述另一传动件2641带动另一第一连接轴261转动,所述另一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固定块2621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件266转动,直至每一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止挡面2628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624,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折弯。在此联动过程中,由于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过盈配合,因此,阻尼件269能将两个第一连杆件266转动定位于任意角度。
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可以将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及两个第二连杆件267朝相反方向一同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转动连接;因此,固定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朝相反方向转动,且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沿对应的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朝相反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同时相互远离而展平。
可选地,在某些实施方式当中,第三连杆件268可以省去,仅保留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不影响联动机构的联动过程。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2,组装第一连接铰节254时,将每一定位件2511的连接杆2514插入弹性件2517后安装于安装框256的安装槽2560内,使安装槽2560内的定位柱25601插入定位件2511的导滑槽2515内,定位件2511能沿导滑槽2515滑动,弹性件2517弹性抵持于定位件2511与安装槽2560的内壁之间,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1沿滑槽2515滑动使卡块2512伸入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内;将两个定位片60分别收容于安装框256的两个收纳槽2567内,并将两个滑板252分别套接于安装框256的两个凸耳2565,且使每一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滑板252的连接柱2523,即连接件穿过定位片60的旋转孔62连接于连接柱2523的连接孔2524内;此时,每一滑板252套接于对应的凸耳2565上并连接于对应的两个第二弹性件2569。将连接框257覆盖至安装框256上,使连接框257的两个连接柱2576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安装框256的两个条形槽2564内,连接框257的连接片2573抵接于安装框256上的第一弹性件2563,连接框257的连接板2571盖设于安装框256上,两个锁固件分别插入安装框256背面的阶梯孔连接于连接柱2576的连接孔2577使连接框257能沿所述阶梯孔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两个锁固件分别插入连接框257正面的两个导孔2574连接于安装框256的正面,连接框257可沿两个导孔2574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563被弹性夹持于连接片2573与安装框256之间,每一连接柱2576能沿对应的条形槽2564滑动,即连接框257相对于安装框256可沿条形槽2564滑动;两个滑板252能在两个凸耳2565上滑动,即两个滑板252能相对于安装框256滑动;两个定位片60能在对应的收纳槽2567内转动。
如图9及图13所示,组装第二连接铰节258时,将每一定位件2511的连接杆2514插入弹性件2517后安装于连接板2581的安装槽2583内,使安装槽2583内的定位柱2584插入定位件2511的导滑槽2515内,定位件2511能沿导滑槽2515滑动,弹性件2517弹性抵持于定位件2511与安装槽2583的内壁之间,弹性件2517抵推定位件2511沿滑槽2515滑动使卡块2512伸入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内。
请参阅图3至图24,组装折叠装置24时,先组装中间铰节组件250,具体地,将第一转动铰节2503及第二转动铰节2505分别放置于固定铰节2501相对的两侧,将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两个凸块2507分别插入固定铰节2501一侧的两个缺口2502,使两个凸块2507的通孔2508与固定铰节2501同侧的轴孔2504对应,使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一侧可转动地收容于第一收容槽2506;将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两个凸块25012分别插入固定铰节2501另一侧的两个缺口2502,使两个凸块25012的通孔25013与固定铰节2501同侧的轴孔2504对应,使第一转动铰节2503相对的另一侧可转动地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5010。将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端,使每一联动机构26背离抵接块2630一端的每一第二连接轴265插入固定铰节2501对应的轴孔2504及对应的通孔25013、2508内,使两个第一连接轴265分别插入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转接筒2509及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轴孔25015内。将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分别置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每一联动机构26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杆件266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铰节254的两个第一滑槽2566内,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267及第三连接铰节268分别插入第二链接铰节258的第二滑槽2580及第三滑槽2582内每一第一连杆件266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端通过锁固件连接于对应的定位片60的条形孔64,使定位片60能沿所述条形孔64滑动及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两个定位件2511在对应的弹性件2517的抵推下能使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2663内;第二连接铰节267上的两个定位件2511在对应的弹性件2517的抵推下能使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三卡口2673内,以使折叠装置24保持展平状态,且定位片60卡接于对应的限位面2568上。此时,第一连杆件266与第二连杆件267分别插设于第一连接铰节254与第二连接铰节258内,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杆件266与第二连杆件267可分别相对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滑动。
可选地,第一连杆件266的端部也可转动连接于定位片60的旋转孔,定位片60的条形孔通过锁持件滑动及转动连接于滑板252的连接孔2524。由此,定位片60可相对第一连杆件266转动,可相对滑板252转动及滑动。定位片60可抵持于限位面2568或与限位面2568分离。可选地,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杆件266可相对第一连接铰节254滑动,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于第二连接铰节258滑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定位片60的侧面与限位面2568分离,第一连杆件266的末端抵持于滑板252,从而对滑板252在凸耳2565上的长度方向限位。当折叠装置24展开时,定位片60的侧面与限位面2568抵持,同样对滑板252在凸耳2565上长度方向限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止在跌落时滑板252在凸耳2565上溃缩情况,以避免与滑板252固定连接的柔性屏不会出现拱起而发生损坏。每一联动机构26另一侧的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二连杆件268插入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第二滑槽2580及第三滑槽2582,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内。此时,折叠装置24处于展开状态。
可选地,折叠装置24包括连接于遮挡单元的第一滑动件,各遮挡单元相对转动时,第一滑动件可相对铰链模组25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是安装框256,即中部挡片270、连接挡片组件271及固定挡片275相对转动时,安装框256相对于铰链模组25滑动。可选地,各遮挡单元相对转动时,第一滑动件被相应的遮挡单元带动而相对铰链模组25朝向铰链模组25滑动,即中部挡片270、连接挡片组件271及固定挡片275相对转动时,安装框256被相应的遮挡单元带动而相对铰链模组25朝向铰链模组25滑动。
将两个遮盖结构27分别置于铰链模组25相对的两端,使每一遮盖结构27的中部挡片270的中间连接部2701固定连接于联动机构26的中部,即中部挡片270的连接柱2705分别插入抵接块2630的两个通孔2631内,且两个固定挡片275的两个固定部2755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端部,遮挡机构的连接挡片组件271与联动机构26分离。遮盖结构27随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弯折而弯折。此时,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通过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连接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相对的两侧,第二连杆件267、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三连杆件268相对遮盖结构27的距离逐渐增大。当组装折叠装置24展平时,固定铰节2501的正面、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正面、第三转动铰节2505的正面、第一连接铰节254的正面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安装柔性件30。可选地,第一遮挡单元固定连接铰链模组25,第二遮挡单元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本实施例中,中部挡片270固定连接铰链模组25,固定挡片275固定连接于安装框256。可选地,各遮挡单元遮盖铰链模组25位于弯折外侧和弯折内侧之间的侧面。遮盖结构27相邻的遮挡单元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各旋转轴与二个第一连接轴261异层设置;折叠装置24从展开状态形变至弯折状态时,遮盖结构27相邻的遮挡单元相对转动的角度为30度。由于两个固定挡片275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上,且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是会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因此,二个固定挡片275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
折叠装置24展平时,各铰节的铰接位置共同定义第一平面,各遮挡单元的铰接位置共同定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异面。
可选地,各铰节通过第一旋转轴铰接,各遮挡单元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第一连接轴261与第二连接轴265的轴心线处于第一平面,遮盖结构27的各旋转轴的轴心线处于第二平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指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各铰节通过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铰接;所述第二旋转轴指旋转轴2726、2756,各遮挡单元通过旋转轴2726、2756铰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且不同。可选地,第一平面相比第二平面远离柔性屏。可选地,遮盖结构27的中部挡片270与第一挡片272的铰接位置、第一挡片272与第二挡片273的铰接位置、及第二挡片273与固定挡片275的铰节位置,相比于第一转动铰节2503与固定铰节2501的铰接位置、第二转动铰节2505与固定铰节2501的铰接位置、第一连接铰节254与第一转动铰节2503的铰接位置、第二连接铰节258与第二转动铰节2505的铰接位置更靠近柔性件。由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对柔性屏的距离不同,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原本处于第一平面的第一连接轴261与第二连接轴所265形成的圆弧的半径小于原本处于第一平面的旋转轴所形成的圆弧的半径,为适应半径的差异,固定于二固定挡片275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会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滑动,也就是说,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可相对中间铰节组件250转动。可选地,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相对于第一转动铰节2503朝向第一转动铰节2503滑动,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第二转动铰节2505朝向第二转动铰节2505滑动。可选地,在折叠装置24弯折时,第一连接铰节254相对于第一转动铰节2503转动,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第二转动铰节2505转动。
由于采用直齿轮啮合的方式联动,相比于采用斜齿轮啮合联动的方式而言,不需要很高的制造精度,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将安装完成的折叠装置24置于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之间,第一连接铰节254的两个凸耳2565分别收容于第一框体21,且位于第一框体21内的滑板252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21。第一连接铰节254的连接框257与安装框256可沿垂直于中间铰节组件250的弯折轴心线的方向相对滑动;第一弹性件2563产生将连接框257的连接片2573向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推动的弹性力,第二弹性件2569产生将第一框体21推离第一连接铰节的弹性力。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563与第二弹性件2569均被预压缩之后安装于相应的位置上。折叠装置24的正面与第一框体21的正面及第二框体23的正面共面,连接板2571与安装框256之间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上有间隙。支撑片5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框体23上,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板2571上,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于折叠装置24的部分位置上并可相对折叠装置24的该部分位置滑动。可选地,支撑片5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于第一连接铰节254、中间铰节组件250及第二连接铰节258。柔性屏的一端固定于支撑片50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两端之间的部分覆盖支撑片50的相应部分并可相对支撑片50的该相应部分滑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支撑片50可带动连接板2571相对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屏可带动第一框体21相对第二框体23滑动。可选地,当折叠装置24弯折时,支撑片50可带动连接板2571相对第二框体23朝向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屏可带动第一框体21相对第二框体23朝向第二框体23滑动。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可随折叠装置24的弯折而弯曲,第一弹性件2563向外抵推连接片2573,以带动连接板2571向远离中间铰节组件250的一侧抵推支撑片,使支撑片50处于绷紧状态。第二弹性件向外抵推第一框体21,使柔性屏绷紧,防止柔性屏拱起而损坏。当柔性件30处在展平状态时,每一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2663及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铰链模组25保持展平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23至图28,弯折电子设备100时,对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至少其中一个施加折弯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朝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通过两个联动机构26实现折叠装置24的折弯,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弯折。具体地,如对第一框体21施加折弯的力,第一框体21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沿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沿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共同带动第一连杆件266的转动件2625上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第二传动件264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第一转动铰节2503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带动所述另外两上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所述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的卡接,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带动对应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沿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在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及第二滑槽2580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内,以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折弯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弯折,直至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的背面贴接。
此时,折叠装置24完成弯折,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4实现弯折,使中间铰节组件250与第一连接铰节254及第二连接铰节258的正面相互连接形成拱形的弧面,以方便贴合柔性件30。
在折叠装置24的弯折过程中,第一连接铰节254的安装框256可相对于第一框体21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滑动,第一连接铰节254的连接框257可相对于安装框256沿垂直于折叠装置24的弯折轴心线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铰节254完成补偿运动;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分别在两个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内转动,每一阻尼件269的弹性挡圈2694转动地套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上,由于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分别过盈配合地插接于对应的阻尼件269;因此,折叠装置24能在弯折过程中定位于任意一角度。
在折叠装置24的弯折过程中,每一遮盖结构27随折叠装置24的弯折而弯折,即若干所述遮挡单元沿折叠装置24弯折,以使中部挡片270的中间遮挡部2703、第一挡片272的第一遮挡部2723、第二挡片273的第二遮挡部2733及固定挡片275的第三遮挡部2753相互搭接,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折叠装置24内。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也可以仅对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第二框体23带动第二连接铰节258沿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二连接铰节258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的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的卡接,第二连杆件沿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滑动,第三连杆件268沿对应的第三滑槽2582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共同带动第二连杆件267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第二传动件264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第二转动铰节2505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以带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1带动第一连杆件266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接铰节254沿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杆件266在第一滑槽2566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二卡口内,以及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二卡口内,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折弯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弯折,直至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的背面贴接。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分别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连接铰节258相对于朝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并通过联动机构26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折弯。
当需要展平电子设备100时,向外拉开第一框体21或第二框体23,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上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上的第二连接链节25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具体地,对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至少其中一个施加向外拉开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的第一连接铰节254和第二框体23上的第二连接铰节25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每一联动机构26的第一连杆件266和第二连杆件267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如对第一框体21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一框体21带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第一连接铰节254带动两个联动机构26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转动,使第一连接铰节254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的卡接,第一连杆件266沿对应的第一滑槽2566滑动,第二连杆件267沿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滑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第一连杆件266共同带动第一连杆件266上的转动件2625的第二齿轮2626沿对应的第一齿轮2623转动,第一连接轴261的转动带动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相对于另一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转动,使对应的第二转动铰节2505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一连接轴261也带动阻尼件269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两个传动件2641的第三齿轮2645分别啮合于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转动,带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所述另外两个传动件2641带动对应的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件266及第二连杆件267与第一连接轴261固定连接,固定件2621与第二连接轴265固定连接,且每一第一连接轴261及每一第二连接轴265与对应的传动件2641连接,因此,另外的第一连接轴265带动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使第二连接铰节258上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脱离与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一卡口的卡接,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带动第二转动铰节2505沿对应的第一连接轴261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同时,第二连杆件267及第三连杆件268在对应的第二滑槽2580及第三滑槽2582内滑动,直至第一连接铰节254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一连杆件266的第一卡口2663内、第二连接铰节258内的定位件2511的卡块2512卡入对应的第二连杆件267的第三卡口2673内,每一定位片60定位片60卡接于对应的限位面2568上,以定位折叠装置24呈展平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4展平,在折叠装置24的展平过程中,两个第一连接轴261及两个第二连接轴265分别在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内转动,由于第一连接轴261及第二连接轴265分别过盈配合地插接于对应的阻尼件269的阻尼孔2693,因此,折叠装置24能在展平过程中定位于任意一角度。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展平方式中,也可以仅对第二框体23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二框体23通过联动机构26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展平。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向外拉开的力,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分别带动对应的连接铰节及对应的支撑铰节253沿对应的第二连接轴265朝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展平。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5)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模组及至少一联动机构,所述铰链模组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铰节组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两侧的连接铰节,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及连接铰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铰链模组同层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分别穿设铰链模组相对两侧的二个第一连接轴、及分别连接于二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连杆件及第二连杆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沿着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件相对第一连杆件更靠近折叠装置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铰节包括位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一侧的第一连接铰节及位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铰节,第一连接铰节及第一连接铰节通过至少一所述联动机构一同相对于所述中间铰节组件同步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分别插设于第一连接铰节与第二连接铰节内,折叠装置弯折时,第一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可分别相对第一连接铰节及第二连接铰节滑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于一第一连接轴的第三连杆件,第三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位于折叠装置同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件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件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铰节和第二连接铰节的遮盖结构,遮盖结构遮盖铰链模组或联动机构的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件、第一连杆件及第三连杆件相对遮盖结构的距离逐渐增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转动连接的遮挡单元,相邻的遮挡单元通过旋转轴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旋转轴与二个第一连接轴异层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的数量包括七个,折叠装置从展开状态形变至弯折状态时,相邻的遮挡单元相对转动的角度为30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遮挡单元包括中部挡片、位于中部挡片相对两侧的二个固定挡片及连接于二个固定挡片与中部挡片之间的连接挡片组件,二个固定挡片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铰节和第二连接铰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弯折时,二个固定挡片相对中间铰链组件滑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挡片连接于联动机构,连接挡片与联动机构分离。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挡片组件包括转动地连接于中部挡片的第一挡片及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挡片与对应的固定挡片之间的第二挡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挡片包括中间连接部及设置于中间连接部两侧的中间遮挡部;第一挡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及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一侧的第一遮挡部;第二挡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及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一侧的第二遮挡部;固定挡片包括第三连接部、设置于第三连接部一侧的第三遮挡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挡片的中间遮挡部覆盖第一挡片展开和弯折过程中与所述中部挡片之间的滑动轨迹,从而使保持中部挡片与第一挡片之间无间隙;
第一挡片的第一遮挡部覆盖第二挡片展开和弯折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挡片之间的滑动轨迹,从而使保持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之间无间隙;
第二挡片的第二遮挡部覆盖固定挡片展开和弯折过程中与所述第二挡片之间的滑动轨迹,从而使保持第二挡片与固定挡片之间无间隙。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朝向所述第二挡片;所述第二遮挡部朝向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遮挡部朝向所述连接铰节。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遮挡部、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第三遮挡部依次层级布置。
2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旋转轴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轴及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之间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件设置于其中一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铰节之间,所述第二连杆件设置于另一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铰节之间,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杆件与第二连杆件之间的至少一齿轮组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铰节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定位片,定位片可相对第一连接铰节和第一连杆件至少其中之一转动;折叠装置展开时,所述定位片可相对第一连接铰节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铰节抵接,折叠装置弯折时,定位片可相对第一连接铰节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铰节分离。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铰节和/或第二连接铰节设置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定位第一连杆件相对于第一连接铰节和/或第二连杆件相对于第二连接铰节滑动,以使铰链模组保持展平状态或弯折状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包括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铰节的定位件,第一连杆件设置卡挡部,所述定位件卡接于所述卡挡部,以定位第一连杆件相对于第一连接铰节滑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于定位件与第一连接铰节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推定位件向第一连杆件移动。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挡部是开设于第一连杆件的卡口,定位件设置能卡入所述卡口的卡块,通过外力能带动第一连杆件相对于所述定位件滑动,以使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口。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齿轮组件包括套设于若干所述旋转轴的第一齿轮组及第二齿轮组,第一齿轮组包括套设于两个第二连接轴的固定件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相对两端的转动件,第一连杆件及第二连杆件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件,每一转动件与固定件之间通过齿轮配合,第二齿轮组包括通过齿轮配合的两个传动件,每一传动件可转动地套接于其中一第一连接轴及相邻的第二连接轴。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转动件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止挡面;和/或两个传动件之间设置止挡面,以防止所述铰链模组反折。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柔性件、壳体及根据权利要求2-31中任一项中所述折叠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柔性件随所述折叠装置折弯或展平。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柔性件围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子部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铰节背离中间铰链组件一侧相对的两端的凸耳,所述凸耳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所述凸耳、所述柔性件共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
CN201911124278.9A 2019-07-15 2019-11-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2354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6011 WO2021007750A1 (zh) 2019-07-15 2019-07-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PCT/CN2019/096011 2019-07-15
PCT/CN2019/101253 WO2021007907A1 (zh) 2019-07-15 2019-08-18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PCT/CN2019/101253 2019-08-18
PCT/CN2019/101260 WO2021007914A1 (zh) 2019-07-15 2019-08-18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PCT/CN2019/101260 2019-08-18
PCT/CN2019/103742 WO2020211257A1 (zh) 2019-04-18 2019-08-30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PCT/CN2019/103742 2019-08-30
CNPCT/CN2019/104429 2019-09-04
PCT/CN2019/104429 WO2021007936A1 (zh) 2019-07-15 2019-09-04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19/112388 WO2021007978A1 (zh) 2019-07-15 2019-10-21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PCT/CN2019/112388 2019-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440A true CN112235440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2013.8A Pending CN112230713A (zh) 2019-07-15 2019-10-24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11029167.XA Pending CN112230714A (zh) 2019-07-15 2019-10-24 电子设备
CN201911124278.9A Pending CN112235440A (zh) 2019-07-15 2019-11-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11256595.6A Pending CN112233549A (zh) 2019-07-15 2019-12-09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2013.8A Pending CN112230713A (zh) 2019-07-15 2019-10-24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11029167.XA Pending CN112230714A (zh) 2019-07-15 2019-10-24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6595.6A Pending CN112233549A (zh) 2019-07-15 2019-12-09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22307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879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8161B (zh) * 2021-01-20 2023-07-21 成都拓米电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对屏幕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折叠设备
CN113345334A (zh) * 2021-07-07 2021-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6056392B (zh) * 2023-01-19 2024-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89333U (zh) * 2017-11-28 2018-07-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08965500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折叠机构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09780403A (zh) * 2019-01-29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CN208919053U (zh) * 2018-03-12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1371C (zh) * 2004-11-11 2009-03-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EP2595029A1 (en) * 2011-11-15 2013-05-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display
KR101452870B1 (ko) * 2013-01-11 2014-10-22 (주) 프렉코 접철 가능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5232B1 (ko) * 2015-06-30 2022-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딩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5047647U (zh) * 2015-09-25 2016-02-24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105491193B (zh) * 2015-12-29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106601130B (zh) * 2016-12-12 2019-03-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
CN107102692B (zh) * 2017-04-26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装置
CN108965505B (zh) * 2017-05-17 2024-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07690010B (zh) * 2017-09-06 2023-1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式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组合件
TWI660260B (zh) * 2017-10-13 2019-05-2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軟性顯示設備及支撐裝置
CN107831836A (zh) * 2017-11-27 2018-03-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
CN208190691U (zh) * 2018-01-08 2018-12-04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8738258B (zh) * 2018-05-28 2019-1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弯折的移动终端
WO2019237340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防尘机构、电子装置及柔性屏防尘机构的制造方法
CN208638396U (zh) * 2018-07-27 2019-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09256048A (zh) * 2018-11-08 2019-01-22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
TWI693500B (zh) * 2018-12-06 2020-05-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之轉軸模組
CN109862162B (zh) * 2019-04-04 2024-03-12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通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5500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折叠机构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7589333U (zh) * 2017-11-28 2018-07-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8919053U (zh) * 2018-03-12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208734715U (zh) * 2018-05-25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09780403A (zh) * 2019-01-29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879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3549A (zh) 2021-01-15
CN112230713A (zh) 2021-01-15
CN112230714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78479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337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35440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00409422A1 (en) Bendable devic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135567B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36640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1833724B (zh) 电子设备
CN112399735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35895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751699U (zh) 覆盖机构、可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3172A (zh) 铰链、铰链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7582862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3424438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101798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0211608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04386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404385A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283678A (zh) 包覆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7780768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182924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