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1681A -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1681A
CN114281681A CN202111478963.9A CN202111478963A CN114281681A CN 114281681 A CN114281681 A CN 114281681A CN 202111478963 A CN202111478963 A CN 202111478963A CN 114281681 A CN114281681 A CN 114281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notification message
connection
vehicle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8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彦琴
蒲敏超
邓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89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1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1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1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尝试通过手机和汽车的互联建立起车内与外界的联系,增强驾乘者的安全及体验,故此连接稳定性质量需要保障。目前,已有的跨平台自动化测试基本只是针对安装于不同平台的同一应用软件进行单机测试,导致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测试需要借助人工测试,从而导致测试成本增加,而且测试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所述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连接识别码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识别模块、解析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所述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所述识别模块,配置为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所述解析模块,配置为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连接识别码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专业名词解释以及部分名词的对应关系:
QNX(Quick UNIX):一种类Unix实时操作系统;
WinCE:一种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系统环境,属于Windows系统的一员;
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码;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处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尝试通过手机和汽车的互联建立起车内与外界的联系,增强驾乘者的安全及体验,故此连接稳定性质量需要保障。因此,需要对移动设备(例如手机)与车机设备连接的场景进行稳定性测试,特别是安卓操作系统(Android)手机连接车机设备的应用场景。
目前,市场上的车机设备大多搭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诸如QNX、WinCE、Linux、Android。因此,针对车机设备的多平台性,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跨平台测试。在相关技术中,针对跨平台自动化测试,一种方案是将不同平台的测试操作封装起来,另一种方案是使用图像识别去获取不同平台下控件的位置信息从而操作该控件,以便一套自动化测试即可直接适配不同平台的操作,但这些方案只是针对安装于不同平台下的同一应用软件进行的单机测试,无法适用于类似移动设备与车机设备无线连接的交互场景,故目前的Android手机与车机无线连接测试基本都是采用的人工测试,导致测试耗费的时间成本高,测试效率低下。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通过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测试装置或者搭载有测试装置的设备。具体地,该测试装置分别与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进行连接,用于测试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是否能够建立无线连接,从而实现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测试。
在这里,车机设备是指安装在汽车里面的车载信息娱乐产品的简称,能够为用户提供导航、影音播放、远程会议等多种功能。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智能手表等多种移动式的电子设备。
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车机设备和手机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的主要步骤包括:(1)用户通过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且车机设备向用户显示本次连接的连接识别码(PIN码);(2)移动设备在检测到连接请求广播后,弹出连接请求通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进行本次连接;(3)在用户选择进行本次连接后,请求用户输入本次连接的连接识别码;(4)在用户输入正确的连接识别码后,手机设备和车机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基于以上无线连接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的测试方案。具体地,在需要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进行测试时,将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各自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测试装置上,然后通过测试装置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车机设备在收到测试指令后开启连接请求广播,以通知移动设备进行连接;同时,车机设备会进行屏幕截图处理,并将所得到的界面截图返回给测试装置。
在这里,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应理解,车机设备中安装有被测试应用,在车机设备收到测试指令后,具体是通过被测试应用开启连接请求广播的,同时被测试应用会通过车机设备的屏幕显示本次无线连接的连接识别码。因此,在测试装置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后,测试装置会控制车机设备进行截图处理,以便获得包含有连接识别码的屏幕截图。
在这里,屏幕截图可以为一张,也可以为多张。
还需要说明的是,车机设备可能搭载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测试装置中封装了对不同操作系统的车机设备的测试操作。在测试开始时,测试人员需要选择本次测试过程中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以便测试装置针对性的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
根据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生成向车机设备发送的测试指令。
在这里,操作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QNX系统、WinCE系统、Linux系统、Android系统。如此,测试装置可以针对不同平台的车机设备进行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测试,从而提高测试场景的多样性。
这样,在步骤S101之后,车机设备开启了连接请求广播,同时测试设备获得了车机设备的界面截图,以便完成后续测试步骤。
S102: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测试装置接收到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时,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以便获得本次无线连接对应的连接识别码。
示例性地,图像识别处理可以为光学字符识别处理OCR。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可以包括:
对界面截图进行字符切割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
对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进行字符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这样,测试装置对界面截图进行字符切割、字符识别,从而获得本次连接的连接识别码。
S103: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过程中,通过测试装置自动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针对于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以向移动设备输入连接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可以包括:
对连接识别码和移动设备进行解析映射处理,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出连接识别码后,将连接识别码映射成针对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该输入操作指令用于完成人工测试中“手动输入连接识别码”的过程。
换句话说,输入操作指令用于在移动设备中的目标位置输入连接识别码。例如,目标位置可以是移动设备的屏幕中出现的输入框。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检测到移动设备未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直接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移动设备可能无法检测到连接请求广播,即移动设备无法响应连接请求广播,后续步骤也就无法进行,可以直接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移动设备中的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是否响应连接请求广播。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
开启计时器,并采集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
在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第二状态通知消息;
相应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
若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未响应连接请求广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阈值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取,例如2秒。
在这里,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可以是指移动设备向用户通知存在可供连接的车机设备的消息,可以通过多种载体体现。例如,移动设备向用户弹出通知窗口,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与车机设备进行连接。
具体地,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可以通过某一指定字段(或称为连接请求通知元素)进行检测,需要根据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确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Andorid系统、IOS操作系统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知消息采集处理可以通过一些已有的采集工具进行。换句话说,测试装置中集成有采集工具,在测试装置发送输入操作指令后,通过采集工具采集一定时间内移动设备中的所有通知消息,从而确定移动设备是否响应连接请求广播。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元素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生成移动设备的选择操作指令,并向移动设备发送选择操作指令;
其中,选择操作指令用于控制移动设备对连接请求通知元素进行连接确认和授权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设备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元素的情况下,说明移动设备需要等待用户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操作,即测试装置需要代替用户给出指示。因此,测试装置还用于生成移动设备的选择操作指令,从而对连接请求通知消息进行连接确认和授权,以便移动设备进行后续连接步骤。
S104: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向移动设备下发输入操作指令,移动设备获得了本次连接的连接识别码,将尝试和车机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如此,测试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中的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是否和车机设备成功建立了无线连接。
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
开启计时器,并采集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
在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第一状态通知消息;
相应地,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包括:
若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成功;
若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阈值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取,例如2秒。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同样可以通过某一指定字段(或称为连接成功通知元素)进行检测,需要根据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确定。
另外,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和前述的第二状态通知消息可以通过相同的工具进行采集。
在一种相关技术中,针对各种移动设备上安装的同一应用程序进行测试。跨平台测试:支持PC应用程序、安卓设备、IOS设备;在另一种相关技术中,针对安装于不同平台的同一应用软件进行测试。跨平台:Android平台(或称为Android系统)、IOS平台(或称为IOS系统)、Windows平台(或称为Windows系统)和Linux平台(或称为Linux系统)。然而,以上相关技术中的跨平台自动化测试基本只是针对安装于不同平台的同一应用软件的单机测试,无法适用于类似Android与车机无线连接的交互场景,故目前的无线连接测试基本都是采用的人工测试。特别是对于连接稳定性测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测试效率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向车机设备下发测试指令,以控制车机设备中的被测应用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并对车机设备进行截屏处理,并通过界面截图识别出连接识别码。然后,检测移动设备是否响应连接请求广播,如果移动设备未响应连接请求广播,可以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如果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控制移动设备对本次连接请求进行确定和授权,并控制移动设备输入连接识别码;最后,检测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能够进行连接,获得本次测试结果。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之间的自动化测试,减少测试的人力成本和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测试装置20包括总控制模块21、识别模块203、解析模块204。其中,
总控制模块21,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01和第二控制模块202,第一控制模块201用于控制车机设备,第二控制模块202用于控制移动设备。在这里,第一控制模块201可以封装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车机设备的测试操作,第二控制202也可以封装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下的移动设备的测试操作。这样,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场景进行选择,扩大测试装置20的适用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移动设备为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为例进行后续解释。此时,第一控制模块201也可称为车机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202也可称为Android控制模块。
具体地,测试装置20分别与Android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建立USB连接。在这里,第一控制模块201中封装了针对不同平台下车机设备的测试操作,能够控制车机设备进行屏幕截图并上传至识别模块203。第二控制模块202能够控制Android移动设备输入PIN码(相当于连接识别码),最后再判断Android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成功通知。
识别模块203,也可称为OCR模块,用于处理从车机设备截取的图片,获取PIN码。
解析模块204,因为无线连接使用的是动态PIN码,每次Android移动设备输入PIN码的操作也是动态的。因此,在获得本次连接所需要的PIN码之后,需要通过解析模块204将PIN码解析映射成每次输入PIN码的操作命令(相当于输入操作指令)。
在这里,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是QNX、WinCE、Linux、Android等。
这样,通过测试装置20,不仅可以自动化的进行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测试,还可以适用于不同操作平台的车机设备,提高了连接测试的应用场景。
基于前述的测试装置20,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控制模块向车机设备下发测试指令,控制车机设备中的待测应用开启广播,并对车机设备进行截图,将界面截图上传至识别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待测应用可以是音频应用、投屏应用、蓝牙应用等等。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中各自安装了对应的待测应用。借助于待测应用,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能够建立无线连接。
换句话说,测试方法用于测试待测应用是否能够使得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S302:第二控制模块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
在这里,对于步骤S302,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09。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窗口相当于前述的连接请求通知消息。
S303: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移动设备打开被测应用并授权。
S304:识别模块接收到界面截图后,对界面截图进行处理并识别出PIN码。
这样,识别203模块收到截图后,经过图像处理、字符切割、字符识别后,提取出本次无线连接所需的动态PIN码。
S305:解析模块根据PIN码映射出Android移动设备输入PIN码的操作指令。
在这里,步骤S303需要在步骤S302之后执行,步骤S305需要在步骤S304之后执行,但是步骤S302和步骤S304之间不具有特定的执行顺序。换句话说,在步骤S301执行完毕后,可以先执行步骤S302再执行步骤S304,或者先执行步骤S304再执行步骤S302,或者同时执行步骤S302和步骤S304。
需要说明的是,Android移动设备输入PIN码的操作指令相当于前述的输入操作指令。
这样,步骤S301~步骤S303实现了以下操作:第一控制模块201向车机设备下发测试指令,控制车机设备打开被测应用并开启广播,然后对车机设备进行截图并将截图上传到识别模块203。第二控制模块202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相当于前述的连接请求通知元素),等待连接超时规定的时间(相当于第二预设阈值),由第二控制模202块去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若检测到移动设备未弹出连接窗口,直接判定为连接失败,若检测到移动设备弹出连接窗口,则控制移动设备选择连接并同意授权。
示例性地,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利用通知采集工具采集移动设备中的通知消息(相当于第二状态通知消息),通过移动设备中的通知消息确认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具体参见前述内容。
另外,若检测到移动设备弹出连接窗口,需要向移动设备下发选择输入指令,从而控制移动设备进行连接确认并同意授权。
S306: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移动设备输入PIN码。
S307:第二控制模块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成功通知。
在这里,对于步骤S307,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8;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09。
S308:确认连接成功。
S309:确认连接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6~步骤S309实现了以下操作:第二控制模块202向Android移动设备下发输入操作指令,控制Android移动设备输入PIN码,等待连接超时规定的时间(相当于第一预设阈值),由第二控制模块202去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成功通知元素,若未弹出连接成功通知元素,直接判定为连接失败;若弹出连接成功通知元素,则判定为连接成功。
在这里,“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成功通知元素”的实施方式可以参前述如何“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弹出连接窗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ndroid与不同平台下车机进行无线连接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能够实现了Android与车机无线连接的自动化测试,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通过本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的详细阐述,从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测试装置2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01、识别模块203、解析模块204和第二控制模202;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201,配置为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识别模块203,配置为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解析模块204,配置为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202,配置为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01,配置为确定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根据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生成向车机设备发送的测试指令;其中,操作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QNX系统、WinCE系统、Linux系统、Android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模块203,具体配置为对界面截图进行字符切割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对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进行字符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析模块204,具体配置为对连接识别码和移动设备进行解析映射处理,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其中,输入操作指令用于在移动设备中的目标位置输入连接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2,还配置为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之后,开启计时器,并采集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在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第一状态通知消息;若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成功;若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2,还配置为在检测到移动设备未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直接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2,还配置为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之后,开启计时器,并采集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在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第二状态通知消息;若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若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移动设备未响应连接请求广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2,还配置为在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生成移动设备的选择操作指令,并将选择操作指令发送给移动设备;其中,选择操作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设备根据连接请求通知消息进行连接确认和授权处理。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模块,还可以是非模块化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的一种测试装置2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0可以包括:通信接口401、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设备4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设备4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设备4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设备404。其中,通信接口4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4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对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连接识别码生成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在向移动设备发送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移动设备和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4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描述的设备和方法的存储器4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处理器4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4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4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402,处理器403读取存储器4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申请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4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测试装置20的组成示意图,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4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40至少包括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20。
对于电子设备40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车机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减少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所述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连接识别码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
根据所述车机设备的操作系统,生成向所述车机设备发送的所述测试指令;
其中,所述操作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QNX系统、WinCE系统、Linux系统、Android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包括:
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字符切割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
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识别字符进行字符识别处理,得到所述连接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连接识别码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包括:
对所述连接识别码和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解析映射处理,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其中,所述输入操作指令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中的目标位置输入所述连接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计时器,并采集所述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
在所述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包括:
若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连接成功;
若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成功通知消息,则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移动设备未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连接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计时器,并采集所述移动设备的通知消息;
在所述计时器的计时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采集到的通知消息确定为第二状态通知消息;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
若所述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不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则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未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通知消息中存在连接请求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选择操作指令,并将所述选择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知消息进行连接确认和授权处理。
9.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识别模块、解析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向车机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并接收所述车机设备返回的界面截图;其中,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机设备开启连接请求广播;
所述识别模块,配置为对所述界面截图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连接识别码;
所述解析模块,配置为在检测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连接请求广播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连接识别码生成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入操作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输入操作指令之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返回的第一状态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机设备是否连接成功。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78963.9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281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963.9A CN114281681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963.9A CN114281681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1681A true CN114281681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8963.9A Pending CN114281681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16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8052A (zh) * 2022-06-15 2022-09-23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投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8052A (zh) * 2022-06-15 2022-09-23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投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098052B (zh) * 2022-06-15 2023-10-13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投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6972A (zh) 车载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
US20140336851A1 (en) Train information managing apparatus and selection method for control software of train information managing apparatus
WO2020024263A1 (zh) 车辆诊断方法、智能诊断装置及车辆数据服务器
CN114281681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16853A (zh) 一种车载娱乐系统音效参数调试装置及方法
CN112829525A (zh) 一种胎压传感器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2740627A (zh) 车辆远程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2990495A (zh) 一种车辆售后诊断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959409B (zh) 车辆里程捕捉及传输装置和方法
US10264615B1 (en) Vehicle-mounted device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600731B (zh) 一种车辆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US1078715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ntal vehicle driver verification
CN107205241B (zh) 一种无线通信检测方法及其设备
CN115696511B (zh) 网络确定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
CN110825637A (zh) 一种机器人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727258A (zh) 车辆控制器配置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30682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509176B (zh) 基于车辆数据的故障报修方法及装置
CN111474864B (zh) 车辆行驶模拟系统、车辆行驶模拟方法以及启动装置
CN112950981A (zh) 一种基于车位的寻车方法及装置
CN108068733B (zh)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0399A (zh) 一种车载语音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969179B (zh) 车辆及其车道保持轨迹的记录方法、系统
CN117714206A (zh) 车机应用测试自动登录方法、装置、设备及车机
CN116546551B (zh) 无线网络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