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0826A -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0826A
CN114280826A CN202111666379.6A CN202111666379A CN114280826A CN 114280826 A CN114280826 A CN 114280826A CN 202111666379 A CN202111666379 A CN 202111666379A CN 114280826 A CN114280826 A CN 11428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layer
layer
display pane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6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63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0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08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375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93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所述主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的防偷窥模式和非防偷窥模式能自由转换,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屏、设有所述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以有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设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屏、设有所述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屏幕一般采用防窥膜进行防偷窥,具体地,将防窥膜贴接于屏幕的出光面后,用户的眼睛必须正对所述屏幕的出光面才能看清所述屏幕显示的内容。然而,当需要多人从不同角度观看所述屏幕显示的内容时,由于屏幕上贴接有防窥膜,因此,偏离正对所述屏幕的出光面的用户就无法看清楚屏幕显示的内容;如果要使不同角度的用户均能看清屏幕显示的内容,只能将所述防窥膜从显示屏幕上撕掉,从而浪费了一张防窥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防偷窥模式及非防偷窥模式的功能;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一种设有所述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所述主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的主电极层及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主电极层及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所述液晶层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盖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所述主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本申请的显示屏的显示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使用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及外壳,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盖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所述主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本申请电子设备上的液晶显示面板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因此,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主电极层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主电极层及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其中所述显示驱动器能响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驱动器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上的电压,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在非防偷窥模式与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
本申请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能方便控制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非防偷窥模式与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形成的电场下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液晶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形成的电场下的立体模拟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在主电极层与次电极层形成的电场下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液晶的运动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液晶的光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导电网层与RGB色阻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100,其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板101、下偏光板103、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RGB色阻层150、次电极层160、透明基层170及上偏光板105。具体地,下偏光板103层叠于背光板101的正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层叠于下偏光板103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主电极层120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背离背光板101一侧;液晶层130层叠于主电极层120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表面;平坦层140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层120的表面;RGB色阻层150层叠于平坦层140背离液晶层130的表面;次电极层160设于RGB色阻层150背离平坦层140的一侧;透明基层170层叠于次电极层160背离RGB色阻层150的表面;上偏光板105设置于透明基层170背离次电极层160的表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设有显示驱动器112。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112,显示驱动器112用于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变化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0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所述正面指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朝向相背的面。所述层叠包括相叠的两层之间无间隔贴合、两层之间有间隔贴合,或者两层之间通过其他层进行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驱动器112为显示驱动芯片。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包括基板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基板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板等;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与显示驱动器112电性连接;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均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112。
所述防偷窥模式是指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后,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射出的光线都聚集在正视角(即垂直于所述出光面106的视角)上显示;因此,用户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正视角能观看清楚显示内容,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侧视角(即倾斜于所述出光面106的视角)不能看清楚显示内容,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因此,具有防偷窥效果。所述非防偷窥模式是指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后,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射出的光线能在正视角和侧视角上显示,因此,用户在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正视角及侧视角均能看清楚显示内容,方便多个用户从不同视角观看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位于液晶层130相对两侧的主电极层120和次电极层160,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112,显示驱动器112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变化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也就是液晶显示面板100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当用户需要在防偷窥的场景下观看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内容时,显示驱动器112通过主电极层120与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使液晶显示面板100呈防偷窥模式;当用户需要多个不同视角均能观看清楚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内容时,显示驱动器112仅控制主电极层120的电场使液晶显示面板100呈非防偷窥模式。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防偷窥模式和非防偷窥模式能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的防窥膜一般是采用超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其原理跟百叶窗非常类似,可以理解的,所述防窥膜就是将百叶窗缩小了几万倍后,贴在了屏幕的出光面上。因此,用户的眼睛需要正对所述防窥膜的百叶窗孔,才能看清楚屏幕显示的内容,即用户从屏幕的出光面的正视角才能观看到显示内容。若用户的眼睛偏离所述防窥膜的百叶窗孔时,用户则不能看清楚屏幕显示的内容,且用户观看的角度越偏离屏幕的出光面的方向,屏幕就越暗,直至完全变黑,以达到防偷窥效果。然而,所述防窥膜中的超微细百叶会阻挡屏幕的部分光线,即使用户从屏幕的正面(即正视角)观看屏幕,用户依然会觉得屏幕比贴膜之前暗了很多,亮度和色彩都逊色很多。因此,为了提高亮度,需要手动调高贴有防窥膜的屏幕的亮度,使得屏幕的耗电量明显增加,增加了能耗;另外,用户在长期偏暗的亮度条件下看屏幕,视力不免会受到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贴防窥膜来实现防偷窥效果,本申请的液晶显示面板100通过显示驱动器112通过主电极层120与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来控制液晶层130直接呈防偷窥模式,无需防窥膜,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光线不会被阻挡,出光面106的高度和色彩均不会受到影响,无需手动调高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亮度,避免增加能耗。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将防窥膜从屏幕上撕掉才能实现非防偷窥模式,本申请的液晶显示面板100无需使用防窥膜,显示驱动器112通过主电极层120的电场控制液晶层130直接呈非防偷窥模式,不仅节省了资源,且使用方便。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定义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方向的面为X-Y平面。可选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呈矩形,定义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的Y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其X轴方向的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2-图8,液晶层130包括液晶132,主电极层120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液晶层130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的正面。显示驱动器112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及第二电极层123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液晶层130内的液晶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即平行X-Y平面)上偏转进而显示画面。具体地,如图4及图5所示,显示驱动器112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产生的电场能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也就是,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的电场变化,用于驱动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平行于X-Y平面的面上偏转,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00正常显示画面。
可以理解的,液晶分子为棒状结构,所述液晶分子的长轴和短轴的介电常数不同导致电学各项异性:
假设液晶分子的长轴的介电常数为A,液晶分子的短轴的介电常数为B,则C=A-B;
若C<0,则为负性液晶,其长轴朝着垂直于电场的方向旋转;
若C>0,则为正性液晶,其长轴朝着平行于电场的方向旋转;
因此,正性液晶是长轴贯穿电场线的方向进行偏转的,本实施例中,液晶132为正性液晶。如图4及图5所示,液晶132只有在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时,液晶132会在平行于出光面的面(即平行于X-Y平面的面)同进行偏转,液晶132旋转后将底部的背光光源进行扭曲。如图5所示,下偏光板103和上偏光板105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当液晶132水平偏转时会将光的偏振角度发生偏振,从而实现了背光板101产生的光线透过液晶层130的作用。
如图1及图6-图8所示,显示驱动器112控制第二电极层123和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的同时,液晶132还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液晶层130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的转换。也就是,液晶132在次电极层160和主电极层120之间产生的电场的驱动下同时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及在Z轴方向上偏转,从而实现液晶层130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的转换。
具体地,当显示驱动芯片112控制第一电极层121、第二电极层123及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后,第一电极层121、第二电极层123及次电极层160会对液晶132外加一个垂直方向的电场线。此时,液晶132在平行于出光面106的平面(即X-Y平面)偏转实现液晶显示面板100画面内容调节的同时,液晶132也会往Z方向竖立起来;也就是,液晶132既有在X-Y平面上偏转,也有Z轴方向的偏转。此时,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侧漏光的现象,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基本原理为每帧画面驱动电压是在不停的正负电压翻转,防止液晶极化;所以,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视角就会看到漏光泛白的现象,也就是,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出光面106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这样就实现了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白态防偷窥的效果。
当需要液晶显示面板100呈非防偷窥模式时,显示驱动芯片112仅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接通电源,次电极层160不接通电源,即仅对主电极层施加电压;此时,第一电极层121与第二电极层123之间的电场会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出光面106的平面(即平行X-Y平面的面)偏转实现液晶显示面板100画面内容调节;也就是,液晶132仅有在平行于X-Y平面的面上偏转转。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漏光很少,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不会出现明显的侧漏光现象;所以,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和左右视角均能看清楚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内容,从而能满足多人从不同角度均能看清楚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内容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背光板101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100提供基本的光源。下偏光板103用于将背光板101产生的光线的方向规范成一致后再送往液晶层130。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为透光板如玻璃板,在所述玻璃上设有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用于控制主电极层120和次电极层160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液晶132偏转的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均由如铟锡氧化物等透光的电极制成,其透光率达到90%以上。液晶层130包括若干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显示驱动器112控制主电极层120和次电极层160之间电场驱动下发生偏转,达到将方向一致的光线通亮进行控制,从而在通往RGB色阻层的光线明暗度发生改弯。RGB色阻层150由红、绿、蓝三基色组成各种颜色,通过规律涂有三基色的滤色片后产生彩色,通过控制RGB色阻层150每个基色下的液晶分子是透过液晶分子的光线亮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有不同亮度的基色模拟自然界的各种色彩。透明基层170与RGB色阻层形成彩色滤光板,所述彩色滤光板通常安装在光源的前方,使人眼可以接收到饱和的某个颜色光线。上偏光板105用于将经过液晶层130扭转的光心重新进行偏转,不同角度的光线经过上偏光板105的亮度不同,在屏幕上出现明暗交替画面,因为被偏转的光线是彩色光,所在在屏幕前用户可以看到需要的图像。
可选的,如图6-图8所示,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与施加在次电极层160的电压值成正比。具体地,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越大,液晶132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越大,液晶132的侧漏光越强,则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漏光泛白的现象越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白态防偷窥的效果越好。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越小,液晶132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越少,液晶132的侧漏光越弱,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漏光泛白的现象越弱,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白态防偷窥的效果越差。当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为0时,液晶132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液晶132的侧漏光极少,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0不会出现漏光泛白的现象,液晶显示面板100无白态防偷窥的效果,以方便用户从不同角度看清楚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内容。
可选的,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范围在0度-45度之间。当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时,液晶显示面板100为非防偷窥模式;当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大于0度后,液晶显示面板100为防偷窥模式,液晶132的偏转角度越接近45度,防偷窥的效果越佳。如图8所示,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θ为45度,此时,背光板101产生的光线经过液晶132后,有较大部分光线向侧部反射,从而使得液晶132的侧漏光最多,液晶132的侧漏光最强,则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漏光泛白的现象最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白态防偷窥的效果最好。
进一步地,所述防偷窥模式包括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以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所述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X度-Y度;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M度-N度;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P度-Q度;其中X、Y、M、N、P及Q的数值可以根据施加在次电极层上的电压值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当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非防偷窥模式时,次电极层160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次电极层160与第二电极层123之间不会产生电场,液晶层130内的液晶132不会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即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第一电极层121及第二电极层1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开通状态,第一电极层121及第二电极层123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偏转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100正常显示画面,即液晶显示面板100不会出现漏光泛白的现象,液晶显示面板100无白态防偷窥的效果。当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防偷窥模式时,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开通状态,即显示驱动器112控制电源给次电极层160施加电压,施加的电压范围在0V-5V之间,显示驱动器112通过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小来控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θ的大小。当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0V时,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0度;当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于0V小于等于2V时,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1度-18度之间,经过液晶132后的侧漏光较小,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即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较弱的侧漏光的现象。当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大于等于2V小于等于3V时,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18度-27度之间,经过液晶132后的侧漏光进一步增加,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中,即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较强的侧漏光的现象。当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大于等于3V小于等于5V时,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27度-45度之间,经过液晶132后的侧漏光最多,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00处在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中,即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强的侧漏光的现象。由上可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范围的防偷窥模式,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较弱,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居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较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模式也可以包括两种范围防偷窥模式,其中一种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20度-30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2V-4V;另一种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30度-45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4V-5V。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模式也可以仅包括一种范围防偷窥模式,所述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30度-45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4V-5V。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模式也可以包括四种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1度-12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1V-2V;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12度-25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2V-2.5V;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25度-32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2.5V-3.5V;第四范围防偷窥模式中的液晶132的偏转角度θ为在32度-45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为3.5V-5V。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模式还可以包括五种或五种以上范围防偷窥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调试。
如图2及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外周侧通过封胶180封装。本实施例中,封胶180围设于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RGB色阻层150及次电极层160的外周侧,且封胶180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和透明基层17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胶180可以围设于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RGB色阻层150、次电极层160、透明基层170及上偏光板105的外周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胶180也可以围设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外周侧。
如图2及图3所示,次电极层160通过导电球107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再由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薄膜晶体管层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112。可选的,导电球107可以是但不限于导电金属球。具体地,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108,过孔108沿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即沿Z轴方向)贯通RGB色阻层150、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且导电球107分别抵顶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和次电极层160,以实现次电极层16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的电性连接,从而使次电极层160与显示驱动器112的电性连接。所述非显示区域指薄膜晶体管基板110没有显示画面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域分别设有过孔108,每一过孔108中均容置有导电球107。由于过孔108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因此不会影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100a中的次电极层160的层叠位置不同。
第二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a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板101、下偏光板103、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次电极层160、RGB色阻层150、透明基层170及上偏光板105。具体地,下偏光板103层叠于背光板101的正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层叠于下偏光板103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主电极层120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液晶层130层叠于主电极层120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表面;平坦层140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层120的表面;次电极层160设置于平坦层140背离液晶层130的一侧;RGB色阻层150设置于次电极层160背离液晶层130的表面;透明基层170层叠于RGB色阻层150背离次电极层160的表面;上偏光板105设置于透明基层170背离RGB色阻层150的表面。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分别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显示驱动器112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本实施例中的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沿Z轴方向的距离减小,在相同电压条件下,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更好,有利于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108,过孔108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以实现次电极层16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电性连接。具体地,过孔108沿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厚度方向(即沿Z轴方向)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导电球107分别抵顶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和次电极层160,以实现次电极层16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的电性连接,从而使次电极层160与显示驱动器112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过孔108仅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三层,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开孔108沿Z轴方向延伸的长度缩短,且相应地减小了导电球107的数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a对液晶132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次电极层160也可以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层130的表面,即主电极层130及次电极层160分别层叠于液晶层130相对的两侧面。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沿Z轴方向的距离更小,在相同电压条件下,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更好,有利于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另外,过孔108仅贯通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二层,相较于第二实施例开孔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且相应地减小了导电球107的数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次电极层160与显示驱动器112之间也可以通过导电丝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3,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b在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网层162。
在第三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b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板101、下偏光板103、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RGB色阻层150、导电网层162、次电极层160、透明基层170及上偏光板105。具体地,下偏光板103层叠于背光板101的正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层叠于下偏光板103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主电极层120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液晶层130层叠于主电极层120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表面;平坦层140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层120的表面;RGB色阻层150设置于平坦层140背离液晶层130的表面;导电网层162层叠于RGB色阻层150背离液晶层130的表面;次电极层160层叠于导电网层背离RGB色阻层150的表面;透明基层170层叠于次电极层160背离导电网层162的表面;上偏光板105设置于透明基层170背离次电极层160的表面。导电网层162电性连接于次电极层160及导电网层162。次电极层160通过导电网层162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主电极层120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显示驱动器112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导电网层162的导电丝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导电丝,所述金属导电丝可以是但不限于铜丝、银合金丝等。
如图13所示,导电网层162包括按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导电丝1621及按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二导电丝1623,第一导电丝1621与第二导电丝1623相交形成网格结构,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在出光面106上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150在出光面106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导电网层162不会遮挡经过RGB色阻的光线。本实施例中,导电网层162位于RGB色阻层150的正面,RGB色阻层150的红、绿、蓝三基色单元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位于所述间隙上,因此,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不会遮挡经红、绿、蓝三基色单元后的光线。
如图13所示,优选地,若干第一导电丝1621沿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若干第二导电丝1623沿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丝1621和第二导电丝1623分布至整个RGB色阻层150的表面。由于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藏在RGB色阻层150的间隙位置,因此,导电网层162的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的走线,既不会影响到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透过率,又能提升次电极层160整面的阻抗均匀性,以降低阻抗值,从而带来更好的驱动显示效果。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次电极层160通过导电网层162的方式再连接到晶体管基板110,显示驱动芯片112控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的液晶132,能大大降低次电极层160的阻抗负载,使得所述电场驱动液晶132的偏转更均匀,防偷窥的效果更好;另外,就算将次电极层160设计得比较薄,也能较稳定地驱动液晶132的偏转,减少液晶132偏转不均的情况;其次,导电网层162也利于次电极层160的静电释放。
进一步地,如图11及图1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108,过孔108贯通RGB色阻层150、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以实现次电极层160和导电网层16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电性连接。具体地,过孔108沿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厚度方向(即沿Z轴方向)贯通RGB色阻层150、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且导电球107分别抵顶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和导电网层162,以实现导电网层16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的电性连接,从而使次电极层160与显示驱动器112的电性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丝1621及第二导电丝1623的引线的方式与次电极层160完全重合。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b对液晶132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次电极层160的背面电性连接有导电网层162,使得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均匀,有利于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均匀和稳定地偏转,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防偷窥效果更好。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00c的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b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c中的次电极层160和导电网层162的层叠位置不同。
在第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c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板101、下偏光板103、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主电极层120、液晶层130、平坦层140、导电网层162、次电极层160、RGB色阻层150、透明基层170及上偏光板105。具体地,下偏光板103层叠于背光板101的正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层叠于下偏光板103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主电极层120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背离背光板101的表面;液晶层130层叠于主电极层120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表面;平坦层140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层120的表面;导电网层162设置于平坦层140背离液晶层130的表面;次电极层160层叠于导电网层162背离平坦层140的表面;RGB色阻层150层叠于次电极层160背离平坦层140的表面;透明基层170层叠于RGB色阻层150层背离次电极层160的表面;上偏光板105设置于透明基层170背离RGB色阻层150的表面。导电网层162电性连接于次电极层160及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导电网层162的导电丝在出光面106上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150在出光面106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导电网层162不会遮挡经过RGB色阻的光线。主电极层120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次电极层160通过导电网层162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显示驱动器112,显示驱动器112控制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之间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c的次电极层160通过导电网层162的方式再连接到晶体管基板,显示驱动芯片112控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130的液晶132。导电网层162能大大降低次电极层160的阻抗负载,使得所述电场驱动液晶132的偏转更均匀,防偷窥的效果更好;另外,次电极层160可以设计得比较薄,次电极层160能稳定地驱动液晶132的偏转,减少液晶132偏转不均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网层162的结构及排布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及排布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及图1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c在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108,过孔108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以实现导电网层16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电性连接。具体地,过孔108沿液晶显示面板100c的厚度方向(即沿Z轴方向)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导电球107设置于过孔108中,导电球107分别抵顶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和导电网层162,以实现次电极层16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的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的电性连接,从而使次电极层160与显示驱动器112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过孔108仅贯通平坦层140、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三层,本实施例中的过孔108相较于第三实施例沿Z轴方向延伸的长度缩短,且相应地减小了导电球107的数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网层162层叠于液晶层130背离主电极导120的表面,次电极层160层叠于导电网层162背离平坦层140的表面。导电网层162和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沿Z轴方向的距离更小,在相同电压条件下,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的电场线更密,有利于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00a的出光面106的面上的偏转;另外,过孔108仅贯通液晶层130及主电极层120二层,相较于第四实施例开孔108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也相应地减小了导电球107的数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c对液晶132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任意一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及覆盖在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的出光面上的盖板50,盖板50为透光板。盖板50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板等。盖板50用于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本申请的显示屏的显示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使用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1-图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设置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等。具体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盖板50及外壳310、设置于外壳310内的主板320,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和盖板50组成设置于外壳310的内腔的显示屏,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电性连接于主板320,主板320用于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设于外壳310内腔的电池(图中未示),所述电池用于给主板320及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供电。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3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在所述手机的系统应用层设有“防偷窥模式”和“非防偷窥模式”调控项。可选地,在手机的系统设置中增加“防偷窥模式”及“非防偷窥模式”工具选项(图中未示)。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防偷窥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160具有电压;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非防偷窥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非防偷窥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与电源断开,即电极层160不具有电压;此时,显示驱动器112仅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方便多人从不同视角均能观看清楚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内容。
进一步地,手机的系统应用层的“防偷窥模式”下包括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以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的调控项。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160具有电压值大于0V小于等于2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为1度-18度,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160具有电压值大于等于2V小于等于3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为18度-27度,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160具有电压值为大于等于3V小于等于5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为27度-45度,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的系统应用层的“防偷窥模式”可以设置为能滑动或选择调控的调控项,用户操作所述调控项能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非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之间的转换。如向第一方向滑动调控项的过程中,驱动液晶132控制次电极层160施加的电压值从0V上升至5V,以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从0度上升至45度,使得电子设备300依次呈非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如向第二方向滑动调控项的过程中,驱动液晶132控制次电极层160施加的电压值从5V下降至0V,以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从45度下降至0度,使得电子设备300依次呈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及非防偷窥模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显示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上设置“防偷窥模式”和“非防偷窥模式”两个APP图标(图中未示)。当用户点击“防偷窥模式”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160具有电压;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点击“非防偷窥模式”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次电极层160与电源断开,即电极层160不具有电压;此时,显示驱动器112仅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液晶132不会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
本申请电子设备300能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优选地,电子设备300能非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之间自由转换,进一步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显示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1-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100c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110、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0正面的主电极层120、设于主电极层120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一侧的液晶层130,以及设置于液晶层130一侧的次电极层160,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上设有显示驱动器112,主电极层120及次电极层160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112;其中显示驱动器112能响应主板320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主板320发送指令给显示驱动器112;具体地,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选项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
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0在非防偷窥模式与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具体地,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于0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非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次电极层160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显示驱动器112仅控制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正常显示。
进一步地,显示驱动器112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小不同,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0在非防偷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及第三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具体地,当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非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次电极层160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二电极层1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正常显示;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于0V小于等于2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θ在1度-18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于等于2V小于等于3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θ在18度-27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112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112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160上的电压值大于等于3V小于等于5V;此时,次电极层160与主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130中的液晶132在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液晶132在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106的面上偏转角度θ在27度-45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所述主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主电极层及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或非防偷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平行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偏转进而显示画面;
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次电极层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平行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偏转的同时,所述液晶还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偏转,以实现所述液晶层在防偷窥模式与非防偷窥模式之间的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为正性液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与施加在所述次电极层的电压值成正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范围在0度-45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非防偷窥模式;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大于0度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呈防偷窥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模式包括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以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所述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X度-Y度;所述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M-N度;所述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时,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P-Q度,其中X、Y、M、N、P及Q的数值可以根据施加在次电极层上的电压值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电极层通过导电球电性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及RGB色阻层,所述平坦层层叠于所述液晶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表面,所述RGB色阻层层叠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所述次电极层层叠于所述RGB色阻层背离所述平坦层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所述过孔贯通所述RGB色阻层、所述平坦层、所述液晶层及所述主电极层,所述导电球设置于所述过孔中,以实现所述次电极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基层、上偏光片及下偏光片,所述透明基层层叠于所述次电极层背离所述RGB色阻层的表面,所述上偏光片层叠于所述透明基层背离所述次电极层的表面,所述下偏光片层叠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下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RGB色阻层及导电网层,所述平坦层层叠于所述液晶层背离所述主电极层的表面,所述RGB色阻层层叠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所述导电网层层叠于所述RGB色阻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表面,所述次电极层层叠于所述导电网层背离所述RGB色阻层的表面,所述导电网层电性连接于所述次电极层及所述导电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所述过孔贯通RGB色阻层、所述平坦层、所述液晶层及所主电极层,所述导电球设置于所述过孔中,以实现所述次电极层和所述导电网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网层包括按第一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导电丝及按第二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二导电丝,所述第一导电丝与所述第二导电丝相交形成网格结构,所述第一导电丝及第二导电丝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RGB色阻层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导电丝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若干所述第二导电丝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排列。
16.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盖板。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示的显示屏以及外壳,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
18.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正面的主电极层、设于主电极层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一侧的液晶层,以及设置于液晶层一侧的次电极层,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有显示驱动器,主电极层及次电极层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其中所述显示驱动器能响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驱动器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上的电压,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在非防偷窥模式与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施加在所述次电极层上的电压大小不同,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非防偷窥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模式之间转换。
CN202111666379.6A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280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379.6A CN11428082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CT/CN2022/138375 WO2023124939A1 (zh) 2021-12-30 2022-12-12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379.6A CN11428082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0826A true CN114280826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6379.6A Pending CN11428082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0826A (zh)
WO (1) WO20231249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939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3290A (ja) * 2011-06-15 2013-01-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横電界方式のlcd表示パネル用の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横電界方式のlcd表示パネル
CN107121829A (zh) * 2017-06-19 2017-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9638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8705608U (zh) * 2018-08-07 2019-04-0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46860A (zh) * 2019-04-17 2019-06-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液晶显示装置
CN110824758A (zh) * 2019-10-18 2020-02-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罩和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948848A (zh) * 2020-08-06 2020-11-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3805368A (zh) * 2021-09-23 2021-12-1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783A (ja) * 1997-07-14 1999-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4639968B2 (ja) * 2005-05-31 2011-02-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068337B (zh) * 2015-08-26 2018-04-2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6646936B (zh) * 2016-11-02 2019-06-1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6953026A (zh) * 2017-03-21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33996B (zh) * 2018-11-28 2022-05-10 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4280826A (zh) * 2021-12-30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3290A (ja) * 2011-06-15 2013-01-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横電界方式のlcd表示パネル用の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横電界方式のlcd表示パネル
CN107121829A (zh) * 2017-06-19 2017-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9638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8705608U (zh) * 2018-08-07 2019-04-0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46860A (zh) * 2019-04-17 2019-06-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液晶显示装置
CN110824758A (zh) * 2019-10-18 2020-02-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罩和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948848A (zh) * 2020-08-06 2020-11-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3805368A (zh) * 2021-09-23 2021-12-1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939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4939A1 (zh) 2023-07-06
WO2023124939A9 (zh)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4740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28769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2255969U (zh) 显示装置
CN109946868A (zh) 光线方向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US977250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32394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8488619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989145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1987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14540288U (zh) 一种可控防窥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04526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1899301B2 (en) Photosensitive color-changing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WO2023124939A1 (zh)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5813616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CN215813614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26178A (zh)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834548B (zh) 可切换窄视角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685602A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320179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09375438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9004979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624906B (zh) 宽窄视角区域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20357398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04050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20020053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