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6178A -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6178A
CN114326178A CN202111666391.7A CN202111666391A CN114326178A CN 114326178 A CN114326178 A CN 114326178A CN 202111666391 A CN202111666391 A CN 202111666391A CN 114326178 A CN114326178 A CN 114326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device
lay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63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63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6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6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本申请液晶显示装置的防偷窥显示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能自由转换,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设有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设有所述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屏幕一般采用防窥膜进行防偷窥,具体地,将防窥膜贴接于屏幕的出光面后,用户的眼睛必须正对所述屏幕的出光面才能看清所述屏幕显示的内容。然而,当需要多人从不同角度观看所述屏幕显示的内容时,由于屏幕上贴接有防窥膜,因此,偏离正对所述屏幕的出光面的用户就无法看清楚屏幕显示的内容,只能将所述防窥膜从显示屏幕上撕掉,从而浪费了一张防窥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防偷窥显示模式或正常显示模式的功能;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设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本申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二液晶模组均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背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二液晶模组,显示驱动器能控制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正常显示画面;显示驱动器控制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因此,液晶显示装置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及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上的盖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本申请显示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二液晶模组均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能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呈正常显示模式或呈防偷窥显示模式;因此,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能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以及外壳,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
本申请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屏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因此,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第一液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包括第二液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其中所述显示驱动器能响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驱动器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指令并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同时,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本申请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能方便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在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模式的立体模拟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一液晶层的第一晶体的光线模拟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第二液晶模组中的第二液晶层中的第二液晶在主电极层的电场下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二液晶层中的第二液晶在主电极层形成的电场下的立体模拟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防偷窥显示模式的立体模拟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第一液晶层的晶体的光线模拟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导电网层与RGB色阻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其包括背光源20、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20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52及第二液晶模组54,以及显示驱动器56;第一液晶模组52及第二液晶模组54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显示驱动器56用于控制第二液晶模组54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画面;显示驱动器56控制第一液晶模组52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本实施例中,背光源20为设置于第一液晶模组52背离第二液晶模组54一侧的背光板,即所述背光板设于第一液晶模组52的底部,所述背光板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100提供光源。第一液晶模组52位于背光源20与第二液晶模组54之间;当液晶显示装置100工作时,背光源20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液晶模组52和第二液晶模组54,若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二液晶模组54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正常显示画面,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非防偷窥显示模式;若显示驱动器56同时控制第一液晶模组52内的第一液晶偏转和第二液晶模组54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防偷窥显示模式。
可选的,显示驱动器56为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正面的显示驱动芯片;背光源20可以是LCC背光板、CCFL背光板或LEC背光板,本实施例中,背光源20为LEC背光板。
所述防偷窥显示模式是指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后,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射出的光线都聚集在出光面540的正视角(即垂直于出光面540的视角)上显示,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漏光效果降到最低;此时,用户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正视角能观看清楚显示内容,而眼睛从出光面540的侧视角(即倾斜于出光面540的视角)看出光面540时接收到的漏光会大大降低,因此,从出光面540的侧视角不能看清楚显示内容,只能看到黑屏状态;且侧视角越大(即越偏离垂直于出光面540的视角)所能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越黑,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黑态防偷窥效果。所述非防偷窥显示模式就是正常显示模式,即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后,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射出的光线能在正视角和侧视角上显示,因此,用户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正视角及侧视角均能看清楚显示内容,方便多个用户从不同视角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一液晶模组52和第二液晶模组54均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背光源20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液晶模组52和第二液晶模组54,显示驱动器56能控制第二液晶模组54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正常显示画面;显示驱动器56控制第一液晶模组52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进一步地,第一液晶模组52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以及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面朝背光源20一侧的次电极层523及第一液晶层525,次电极层523通过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薄膜晶体管基板521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71或导电线电连接于电源(图中未示),即次电极层523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包括基板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两侧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基板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板等;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与显示驱动器56电性连接;第一液晶模组52及第二液晶模组54分别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层。具体地,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设有微电路(就是薄膜晶体管层),次电极层523电连接于所述微电路,所述微电路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572电连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71,再由第一柔性电路板571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及所述电源。
当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断电(即控制电源不给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时,次电极层523不会产生电场,经过第一液晶层525的光线呈发散状态。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呈正常显示模式。当显示驱动器56控制所述电源对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时,次电极层523会产生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得经过第一液晶层525的光线向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方向集中;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防偷窥显示模式。本申请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的显示驱动器56通过控制所述电源是否对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能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正常显示模式(即非防偷窥显示模式)或防偷窥显示模式。
具体地,第一液晶层525包括第一液晶5250,第一液晶5250的长轴方向沿电场强度方向进行偏转。在次电极层523断电时,即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第一液晶5250的长轴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即平行X-Y平面),沿径向经过所述第一液晶5250的光线会发散。在对次电极层523进行加电压后,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所述第一液晶5250偏转,以使第一液晶5250的长轴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使经过第一液晶5250的光线向垂直于液晶显法装置50的出光面方向聚光。第一液晶5250的径向指沿平行于液晶的短轴方向,第一液晶5250的轴向指沿平行于液晶的长轴方向。经过第一液晶5250的发散光线穿过第二液晶模组54后,能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正常显示;经过第一液晶5250的向垂直于显法装置50的出光面方向的聚光线穿过第二液晶模组54后,能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防偷窥显示模式。
可以理解的,液晶分子为棒状结构,所述液晶分子的长轴和短轴的介电常数不同导致电学各项异性:
假设液晶分子的长轴的介电常数为A,液晶分子的短轴的介电常数为B,则C=A-B;
若C<0,则为负性液晶,其长轴朝着垂直于电场的方向偏转;
若C>0,则为正性液晶,其长轴朝着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偏转;
因此,正性液晶是其长轴贯穿电场线的方向进行偏转,本实施例中,第一液晶5250为正性液晶。当光线从所述正性液晶的短轴通过后,光是处于发散的状态,可视角度会比较大;当光线从所述正性液晶的长轴的方向通过后,光会集中在长轴的方向出光,往短轴的方向漏光会非常的小。因此,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是长轴贯穿电场线的方向进行偏转的。具体地,当所述电源对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时,次电极层523产生电场以驱动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偏转,使所述正性液晶的长轴垂直于背光源20的出光面540(即平行于X-Y平面的面)。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液晶模组52还包括玻璃基板526及下偏光片527;次电极层523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次电极层523通过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电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第一液晶层525层叠于次电极层523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玻璃基板526层叠于第一液晶层525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下偏光片527层叠于玻璃基板526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背光源20设于下偏光片527背离玻璃基板526的一侧。玻璃基板526和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及第一液晶层525形成一个盒状结构,以将第一液晶层525密封住。优选地,第一液晶模组52的外周面通过密封件55封装;本实施例中,次电极层521及第一液晶层525的外周面围设有密封件55,且密封件55密封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与玻璃基板526之间。具体地,密封件55可以是但不限于密封胶等。所述层叠包括相叠的两层之间无间隔贴合、两层之间有间隔贴合,或者两层之间通过其他层进行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55可以围设于次电极层523、第一液晶层525及玻璃基板526的外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55可以围设于次电极层523、第一液晶层525、玻璃基板526及玻璃基板526的外周面。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液晶模组54包括依次层叠的主电极层542、第二液晶层543、平坦层544、RGB色阻层545、透明基层546及上偏光片547。具体地,主电极层542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正面;第二液晶层543层叠于主电极层542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平坦层544层叠于第二液晶层543背离主电极层542的表面;RGB色阻层545层叠于平坦层544背离第二液晶层543的表面;透明基层546层叠于RGB色阻层545背离平坦层544的表面;上偏片547层叠于透明基层546背离RGB色阻层545的表面。第一液晶模组52与第二液晶模组54共用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即主电极层542与次电极层523分别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正面及背面,具体地,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在微电路(即薄膜晶体管层),主电极层542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正面的微电路,次电极层523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背面的微电路。因此,主电极层542通过薄膜晶体管基板521正面的微电路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及电源。所述正面指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朝向相同的面,所述背面指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朝向相背的面。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使得第二液晶组件54正常显示。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和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之间转换。当用户需要在防偷窥显示模式的场景下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内容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电源分别给主电极层542及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使得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同时使得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防偷窥显示模式。当用户需要从多个不同视角均能观看清楚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电源仅给主电极层542施加电压,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呈正常显示模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常显示模式和防偷窥显示模式能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主电极层542、第二液晶层543、平坦层544及RGB色阻层545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件55。本实施例中,密封件55为密封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55可以围设于主电极层542、第二液晶层543、平坦层544及RGB色阻层545、透明基层546及上偏光片547的外周面。
请一并参阅图4-图7,主电极层542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第二液晶层543设置于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的正面。显示驱动器56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及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即平行X-Y平面)上偏转进而显示画面。具体地,如图6及图7所示,显示驱动器56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能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也就是,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能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X-Y平面的面上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可以是正性液晶,也可以是负性液晶;本实施例中,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为正性液晶。
具体地,显示驱动器56控制电源给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供电,以使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也就是,第一电极层5421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的电场变化,用于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X-Y平面的面上偏转,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0正常显示画面。此时,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也就是次电极层526的电压为0V,即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处于没有被电场驱动的状态;如图5所示,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长轴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后呈现发散状态;也就是,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沿第一液晶5250的径向穿过,使得光线呈现发散状态。上偏光片547和下偏光片527的偏振方向一致,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偏振(也就是列偏振),所以当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没有电场驱动时,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会直接透过所述第一液晶5250,如将蓝色像素点亮;当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将光路进行偏振,偏振到与偏光片垂直的状态下就会关闭对应的像素,如红色像素由于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将光偏振到与偏光片垂直后红色像素就无法点亮。此时,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没有被电场驱动在Z方向上偏振,穿过第一液晶层525后的光线呈发散状(向四周正常的发散),即光线不会聚集到沿正视角方向射出,从而用户从正视角和侧视角均能清晰地看到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8-图9,显示驱动器56控制所述电源同时给第一电极层5421、第二电极层5423及次电极层526供电;本实施例中,施加给次电极层526的电压为6V,即施加在次电极526上的电压由0V变为6V。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也就是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会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面(即平行于X-Y平面的面)进行偏转,第二液晶5430偏转后将底部的背光源20的光线进行扭曲。同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6生产对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加一个垂直方向的电场线,所述电场线会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Z轴方向竖立起来,即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二液晶5250的长轴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此时,背光源2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后呈现集中状态;也就是,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沿第一液晶5250的轴向穿过第一液晶5250,使得光线呈现聚光状态,即光线穿过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后会聚集到正视角的方向上;且上偏光片547和下偏光片527的偏振方向一致,都是列方向的偏振。因此,经第一液晶层525的光线会集中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视角的中心位置发射出,侧视漏光的现象最低,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的可视性大大降低。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基本原理为每帧画面驱动电压是在不停的正负电压翻转,防止液晶极化;所以,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左右视角不会看到漏光的现象,也就是,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视角能看清楚显示内容,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出光面540只能看到黑屏,即用户从侧视角看不清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实现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防偷窥的效果。
当用户需要液晶显示装置100呈防偷窥显示模式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电源给第一电极层5421、第二电极层5423及次电极层526施加电压,使得第一电极层5421与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平面偏转,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0画面内容的调节;也就是,第二液晶5430仅有在X-Y平面上偏转。同时,次电极层526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Z轴方向上偏转至竖立状态,即直至第一液晶5250的长轴垂直于出光面540;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第一液晶层525后会形成聚光线,所述聚光线经第二液晶组件54后会集中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视角的中心位置发射出来,大大降低液晶显示装置100出现侧视漏光的现象,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左右视角不会看到漏光的现象,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出光面540只能看到黑屏,从而实现了侧视角防偷窥的效果。
当用户需要液晶显示装置100呈正常显示模式时,显示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接通电源,次电极层523不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5421与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的电场会驱动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平面(即X-Y平面)偏转,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0画面内容正常显示。此时,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会出现漏光的现象;所以,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视角和左右视角均能看清楚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内容,从而能满足多人从不同角度均能看清楚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内容的效果。
可选的,如图2及图8-图9所示,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即平行于X-Y平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与次电极层523的电压值成正比。具体地,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越大,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越大,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漏光的现象越弱,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黑屏防偷窥的效果越好。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越小,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在5250垂直于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越少,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漏光的现象越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黑屏防偷窥的效果越差。当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为0V时,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液晶显示装置100会出现侧视漏光的现象,液晶显示装置100无黑屏防偷窥效果,液晶显示装置100正常显示。当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为6V时,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90度,液晶显示装置100不会出现侧视漏光的现象,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最佳的黑屏防偷窥效果。
可选的,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范围在0度-90度之间;当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0度时,液晶显示装置100为正常显示模式;当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大于0度后,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防偷窥显示模式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防偷窥显示模式包括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以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所述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X度-Y度;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M度-N度;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P度-Q度;其中X、Y、M、N、P及Q的数值可以根据施加在次电极层上的电压值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当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非防偷窥显示模式时,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次电极层523不会产生电场,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不会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即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为0度;第一电极层5421及第二电极层54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开通状态,第一电极层5421及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的电场变化,以驱动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进而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正常显示画面,液晶显示装置100无黑屏防偷窥的效果。当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防偷窥显示模式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开通状态,即显示驱动器56控制电源给次电极层523施加电压,施加的电压范围在3V-6V之间,显示驱动器56通过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小来控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的大小。当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0V时,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0度;当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于3V小于等于4V时,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60度-70度之间,经过第一液晶5250后的侧漏光较小,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即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较弱的侧漏光的现象。当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大于等于4V小于等于5V时,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70度-80度之间,经过第一液晶5250后的侧漏光进一步减少,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中,即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就会出现更小的侧漏光的现象。当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大于等于5V小于等于6V时,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80度-90度之间,经过第一液晶5250后的侧漏光最少,此时,液晶显示装置100处在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中,即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观看就基本没有侧漏光的现象。由上可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范围的防偷窥显示模式,其中,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较弱,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居中,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较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显示模式也可以包括两种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其中一种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中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70度-80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4V-5V;另一种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中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80度-90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5V-6V。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显示模式也可以仅包括一种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所述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中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角度为在80度-90度之间,此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为5V-6V。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五种或五种以上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调试。
可以理解的,如图2及图3所示,下偏光片527用于将背光源20产生的光线的方向规范成一致后再送往第一液晶层525。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为透光板如玻璃板,在所述玻璃的正面及背面均设有微电路,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上的显示驱动器56用于控制主电极层542和次电极层523是否接通电源,从而实现对第一液晶层525及第二液晶层543的液晶偏转的控制。主电极层542及次电极层523均由如铟锡氧化物等透光的电极制成,其透光率达到90%以上。第一液晶层525包括若干正性液晶,这些正性液晶在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下发生偏转。第二液晶层543包括若干液晶,这些液晶在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下发生偏转,达到将方向一致的光线通亮进行控制,从而在通往RGB色阻层的光线明暗度发生改弯。RGB色阻层545由红、绿、蓝三基色组成各种颜色,通过规律涂有三基色的滤色片后产生彩色,通过控制RGB色阻层545每个基色下的液晶分子是透过液晶分子的光线亮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有不同亮度的基色模拟自然界的各种色彩。透明基层546的结构含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及保护膜等,透明基层546与RGB色阻层545形成彩色滤光板,所述彩色滤光板通常安装在光源的前方,使人眼可以接收到饱和的某个颜色光线。上偏光片547用于将经过第二液晶层543扭转的光心重新进行偏转,不同角度的光线经过上偏光片547的亮度不同,在屏幕上出现明暗交替画面;本申请中,上偏光片547与下偏光片527的偏振方向一致。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2,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在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网层524。
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液晶模组52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偏光片527、玻璃基板526、第一液晶层525、导电网层524、次电极层523及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具体地,下偏光片527层叠于背光源20的正面;玻璃基板526层叠于下偏光片527背离背光源20的表面;第一液晶层525层叠于玻璃基板526背离下偏光片527的表面;导电网层524层叠于第一液晶层525背离玻璃基板526的表面;次电极层523的正面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次电极层523的背面层叠于导电网层524,即导电网层524设置于次电极层523面朝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次电极层523,导电网层524的导电丝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导电网层524不会遮挡经过RGB色阻的光线。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液晶模组5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主电极层542、次电极层523及导电网层524均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上的显示驱动器56,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偏转,以及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二液晶5250偏转,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b呈防偷窥显示模式或正常显示模式。
可选地,导电网层524的导电丝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导电丝,所述金属导电丝可以是但不限于铜丝、银合金丝等。
如图12所示,导电网层524包括按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导电丝5241及按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二导电丝5243,第一导电丝5241与第二导电丝5243相交形成网格结构,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在出光面540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实施例中,导电网层524位于第一液晶层525的正面。所述非显示区域是指RGB色阻层545的红、绿、蓝三基色单元之间具有的间隙5452,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正对所述间隙5452,因此,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不会遮挡经红、绿、蓝三基色单元后的光线。
如图12所示,优选地,若干第一导电丝5241沿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若干第二导电丝5243沿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分布至整个RGB色阻层545的表面。由于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藏在RGB色阻层150的间隙5452位置;因此,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的走线,既不会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显示透过率,又能提升次电极层523整面的阻抗均匀性,以降低阻抗值,从而带来更好的防偷窥显示效果。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次电极层523电连接于导电网层524,导电网层524铺满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偏转,能大大降低次电极层523的阻抗负载,使得所述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更均匀,防偷窥的效果更好;另外,就算将次电极层523设计得比较薄,也能较稳定地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正性液晶的偏转,能减少第一液晶5250偏转不均的情况;其次,导电网层524也利于次电极层523的静电释放。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对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次电极层523的背面电连接有导电网层524,使得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均匀,有利于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出光面540的面上能均匀和稳定地偏转,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防偷窥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网层524也可以设置于次电极层523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具体地,导电网层524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微电路,次电极层523层叠于导电网层524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次电极层523通过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丝5241及第二导电丝5243的引线的方式与次电极层523完全重合。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4,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的次电极层523的层叠位置不同。
第三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第一液晶模组52依次层叠的下偏光片527、玻璃基板526、次电极层523、第一液晶层525及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具体地,第一液晶层525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次电极层523层叠于第一液晶层525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次电极层523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玻璃基板526层叠于次电极层523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下偏光片527层叠于玻璃基板526背离次电极层523的表面;背光源20层叠于下偏光片527背离玻璃基板526的表面。
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液晶模组5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主电极层542及次电极层523分别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上的显示驱动器56,且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71电连接于电源。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的第二液晶5430,以及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b呈防偷窥显示模式或正常显示模式。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522,过孔522穿过第一液晶层525,过孔522内设置有导电件528。导电件528电连接于次电极层523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本实施例中,导电件528为导电的金属球。具体地,过孔522沿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厚度方向(即沿Z轴方向)穿过第一液晶层525,过孔522中设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分别抵顶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和次电极层523,以实现次电极层523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上的微电路的电连接,从而使次电极层523与显示驱动器56及电源的电连接。所述非显示区域指薄膜晶体管基板521没有显示画面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域分别设有过孔522,每一过孔522中均容置有导电球。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对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件528还可以是但限于设置于过孔522中的焊锡或导线等。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在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网层524。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液晶模组52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偏光片527、玻璃基板526、次电极层523、导电网层524、第一液晶层525及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具体地,第一液晶层525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导电网层524层叠于第一液晶层525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次电网层523层叠于导电网层524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玻璃基板层526叠于次电网层523背离导电网层524的表面;下偏光片527层叠于玻璃基板层526背离次电网层523的表面;背光源20层叠于下偏光片层527背离玻璃基板层526的表面;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和次电极层523;具体地,导电件528电连接于导电网层524和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微电路。导电网层524的导电丝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导电网层524不会遮挡经过RGB色阻的光线。
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二液晶模组5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主电极层542、次电极层523及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上的显示驱动器56,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偏转,以及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偏转,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c呈防偷窥显示模式或正常显示模式。
导电网层524包括按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导电丝及按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二导电丝,这些第一导电丝与这些第二导电丝相交形成网格结构,每一第一导电丝及每一第二导电丝在出光面540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实施例中,导电网层524位于第一液晶层525的背面,且导电网层524铺满整个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
优选地,若干第一导电丝沿第一方向(即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若干第二导电丝沿第二方向(即沿Y轴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由于第一导电丝及第二导电丝分别正对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的正投影与RGB色阻层545在出光面54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第一导电丝及第二导电丝藏在RGB色阻层150的间隙位置;因此,第一导电丝及第二导电丝的走线,既不会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显示透过率,又能提升次电极层523整面的阻抗均匀性,以降低阻抗值,从而带来更好的防偷窥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次电极层523及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显示显示驱动器56及电源,显示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来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导电网层524能大大降低次电极层523的阻抗负载,使得次电极层523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更均匀,防偷窥的效果更好;另外,次电极层523可以设计得比较薄,次电极层523能稳定地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偏转,减少所述正性液晶偏转不均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对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与第一实施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网层524也可以设置于次电极层523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具体地,第一液晶层525层叠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背面,次电极层523层叠于第一液晶层525背离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表面,导电网层524层叠于次电极层523背离第一液晶层525的表面;次电极层523通过导电件528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基板521的微电路,导电网层524电连接于次电极层523。
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任意一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及覆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的出光面上的盖板50,盖板50为透光板。盖板50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板等。盖板50用于保护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本申请的显示屏的显示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从而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使用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1-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设置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CA(Personal C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等。具体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外壳310及设置于外壳310内的主板320,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设置于外壳310的内腔,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电连接于主板320,主板320用于控制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设于外壳310内腔的电池(图中未示),所述电池用于给主板320及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供电。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3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在所述手机的系统应用层设有“防偷窥显示”和“正常显示”调控项。可选地,在手机的系统设置中增加“防偷窥显示”及“正常显示”工具选项(图中未示)。当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防偷窥显示”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此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接通电源,使得主电极层542具有电压,此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正常显示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正常显示”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与电源断开,即次电极层523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液晶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方便多人从不同视角均能观看清楚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上设置“防偷窥显示”和“正常显示”两个APP图标(图中未示)。当用户点击“防偷窥显示”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此时,次电极层523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的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主电极层542接通电源,使得主电极层542具有电压,此时,主电极层542产生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点击“正常显示”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与电源断开,即次电极层523连接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方便多人从不同视角均能观看清楚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电子设备300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进一步地,手机的系统应用层的“防偷窥显示模式”下包括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以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的调控项。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值大于3V小于等于4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值在60度-70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值大于等于4V小于等于5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为70度-80度,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在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时,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值为大于等于5V小于等于6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为80度-90度,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的系统应用层的“防偷窥显示模式”可以设置为能滑动或选择调控的调控项,用户操作所述调控项能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非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的转换。如向第一方向滑动调控项的过程中,控制次电极层523施加的电压值从0V上升至6V,以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从0度上升至90度,使得电子设备300依次呈非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如向第二方向滑动调控项的过程中,控制次电极层523施加的电压值从6V下降至0V,以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值从90度下降至0度,使得电子设备300依次呈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及非防偷窥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显示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上设置“防偷窥显示模式”和“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两个APP图标(图中未示)。当用户点击“防偷窥显示模式”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接通电源,使得次电极层523具有电压;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0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点击“非防偷窥显示模式”APP图标后,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控制次电极层523与电源断开,即次电极层523不具有电压;此时,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第一液晶5250不会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
本申请电子设备300能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优选地,电子设备300能非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及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自由转换,进一步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显示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1-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包括背光源20、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20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52及第二液晶模组54,以及显示驱动器56,第一液晶模组52包括第一液晶5250,第二液晶模组54包括第二液晶5430,第一液晶模组52及第二液晶模组54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驱动器56;其中显示驱动器56能响应电子设备100-100c的主板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驱动器56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指令并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54内的第二液晶5430偏转以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00-100c显示画面;同时,显示驱动器56控制第一液晶模组52内的第一液晶偏5250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在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具体地,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在主电极层542及次电极层523上施加电压;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内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即平行X-Y平面)上偏转进而显示画面,同时,次电极层523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一液晶层525内的第一液晶5250在Z方向上偏振,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防偷窥效果。当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非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次电极层523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显示驱动器56仅控制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接通电源,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正常显示。
进一步地,显示驱动器56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小不同,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100在非防偷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及第三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具体地,当用户通过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非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次电极层523的电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电极层5421和第二电极层5423之间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正常显示;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于3V小于等于4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在60度-70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一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于等于4V小于等于5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在70度-80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二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当用户点击手机的设置中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选项时,主板320向显示驱动器56发送指令,显示驱动器56接收指令并控制施加在次电极层523上的电压值大于等于5V小于等于6V;此时,主电极层542形成的电场驱动第二液晶层543中的第二液晶5430在平行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同时驱动第一液晶5250在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540的面上偏转角度在80度-90度之间,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第三范围防偷窥显示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面朝所述背光源一侧的次电极层及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内具有所述第一液晶,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次电极层断电时,经过所述第一液晶层的第一液晶后的光线呈发散状态;所述显示驱动器控制对所述次电极层施加电压后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偏转,经过所述第一液晶层的第一液晶后的光线向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方向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电极层断电时,所述第一液晶的长轴平行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经过所述第一液晶的光线发散;在对所述次电极层进行加电压后,所述次电极层产生的电场驱动所述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第一液晶的长轴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经过所述第一液晶的光线向垂直于所述液晶显法装置的出光面方向聚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为正性液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第一液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面上的偏转角度与所述次电极层的电压值成正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电极层层叠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次电极层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层层叠于所述次电极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模组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第一液晶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表面的玻璃基板,所述次电极层及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外周面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模组还包括导电网层,所述导电网层设置于所述次电极层面朝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或者所述导电网层设置于所述次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所述导电网层电连接于所述次电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层叠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次电极层层叠于所述第一液晶层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表面,所述次电极层电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非显示区域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电连接于所述次电极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模组还包括导电网层,所述导电网层设置于所述次电极层面朝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或者所述导电网层设置于所述次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所述导电网层电连接于所述次电极层。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主电极层和第二液晶层,所述主电极层层叠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所述主电极层和所述次电极层共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主电极层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模组还包括下偏光片,所述第二液晶模组还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与所述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一致。
14.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上的盖板。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以及外壳,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
16.一种显示模式转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依次叠层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侧的第一液晶模组及第二液晶模组,以及显示驱动器,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第一液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包括第二液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及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驱动器;其中所述显示驱动器能响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发送的指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驱动器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指令并控制所述第二液晶模组内的第二液晶偏转以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同时,显示驱动器控制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内的第一液晶偏转以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防偷窥显示模式与非防偷窥显示模式之间转换。
CN202111666391.7A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326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391.7A CN114326178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391.7A CN114326178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178A true CN114326178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6391.7A Pending CN114326178A (zh) 2021-12-30 2021-12-3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61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1323A (zh) * 2022-09-13 2022-12-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6386U (en) * 2006-03-08 2006-08-21 Emerging Display Technologies Electrode layer structure of pass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911707Y (zh) * 2006-03-24 2007-06-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
CN200983018Y (zh) * 2006-06-23 2007-1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
CN103576410A (zh) * 2013-11-11 2014-02-1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3d显示装置
CN104049821A (zh) * 2014-05-30 2014-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容式内嵌触摸屏
CN108363250A (zh) * 2018-03-22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方法
CN109343285A (zh) * 2018-10-31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21613A (zh) * 2018-12-24 2019-03-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52103A (zh) * 2020-05-27 2020-08-1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4540287U (zh) * 2021-02-05 2021-10-29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6386U (en) * 2006-03-08 2006-08-21 Emerging Display Technologies Electrode layer structure of pass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911707Y (zh) * 2006-03-24 2007-06-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
CN200983018Y (zh) * 2006-06-23 2007-11-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
CN103576410A (zh) * 2013-11-11 2014-02-1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3d显示装置
CN104049821A (zh) * 2014-05-30 2014-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容式内嵌触摸屏
CN108363250A (zh) * 2018-03-22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方法
CN109343285A (zh) * 2018-10-31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21613A (zh) * 2018-12-24 2019-03-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52103A (zh) * 2020-05-27 2020-08-1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4540287U (zh) * 2021-02-05 2021-10-29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1323A (zh) * 2022-09-13 2022-12-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4901B (zh) 一种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显示方法
US20190033632A1 (en) Viewing angle switch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viewing angle switching method
US977250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8047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其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32394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7760301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700557B1 (en) Electrode border for spatial light modulating displays
CN10882881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89145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2901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103149A1 (en) Viewing direction independent single-layer, pixelated light dimming filter
WO2021208208A1 (zh) 显示装置
CN214540288U (zh) 一种可控防窥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1899301B2 (en) Photosensitive color-changing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21987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948839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326178A (zh)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5813616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WO2023124939A1 (zh)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US2021032570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45658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5685602A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943959B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light modulating layer
WO202320179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2019004979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