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8677A -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8677A
CN114278677A CN202111539997.4A CN202111539997A CN114278677A CN 114278677 A CN114278677 A CN 114278677A CN 202111539997 A CN202111539997 A CN 202111539997A CN 114278677 A CN114278677 A CN 114278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leeve
thread
universal joint
middle shaft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9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8677B (zh
Inventor
江振伟
文习斌
林栋�
孙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539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86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8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8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8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8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其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具有内孔;中间轴杆,所述中间轴杆插设于所述内孔,且所述中间轴杆具有第一外螺纹;以及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外,且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内孔中,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且所述连接套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万向节螺纹连接。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连接套既与中间轴杆螺纹连接,又与万向节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连接套即可将中间轴杆、连接套、万向节三者连接起来,反向旋拧连接套即可将中间轴杆与万向节分离,因此,中间轴杆与万向节安装、拆卸方便,也便于更换万向节内部零件。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上用于动力传递的驱动轴(或半轴)可分为左轴和右轴,而每根半轴又通常由固定节、移动节和中间轴杆三部分组成:固定节和移动节是分别连接车轮和动力总成的等速万向节,中间轴杆用于连接两万向节并传递扭矩。
相关技术中,固定节与中间轴杆连接后一般使用钢丝卡簧进行轴向限位,其原理及过程为:中间轴杆和钢丝卡簧装好之后一同压入固定节内后,钢丝卡簧可以弹起,即可限制轴杆的拉脱。
但是,采用钢丝卡簧限位的方式,一旦总成装配好后,如若固定节内部组件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拆解会十分困难。目前拆解的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为夹持中间轴杆,使固定节朝下自然下垂,然后用铁锤敲击固定节,敲击力通过固定节传递到钢丝卡簧,最终使得钢丝卡簧受力收缩而使整个固定节与中间轴杆分离;另一种拆解方式为,设计专门的拆卸装置,其中,拆卸装置包括挡环和三个螺栓,通过旋合三个螺栓从而推动挡环沿轴向向靠近固定节的方向移动,使挡环的轴向力作用于固定节,最终挤压钢丝卡簧,使钢丝卡簧弹性变形,从而将中间轴杆从固定节内取出。采用该拆卸装置时是通过依次转动三个螺栓,从而推动挡环,最终将固定节与中间轴杆分离开来的,但是,此时依次拧紧三个螺栓很难控制,导致提供的轴向力极容易不平衡,从而也存在容易损坏固定节内部结构或钢丝卡簧的问题,且操作费时繁琐。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钢丝卡簧限位的方式,一旦总成装配好后,如若固定节内部组件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拆解会十分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其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具有内孔;中间轴杆,所述中间轴杆插设于所述内孔,且所述中间轴杆具有第一外螺纹;以及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外,且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内孔中,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且所述连接套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万向节螺纹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孔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螺纹沿所述连接套的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等螺距螺纹,所述第二部分为变螺距螺纹。
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偏向靠近所述万向节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部分的螺距自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孔还设有内花键,所述中间轴杆设有与所述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所述外花键设于所述中间轴杆靠近所述万向节内部的一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杆设有所述外花键处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中间轴杆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处的最大外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还设有旋拧部,所述旋拧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且所述旋拧部位于所述万向节的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拧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连接套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处的最大外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的拆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旋拧所述连接套,使所述连接套连同所述中间轴杆向远离所述万向节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内孔脱离。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由于在万向节与中间轴杆之间设置了连接套,连接套既与中间轴杆螺纹连接,又与万向节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连接套即可将中间轴杆、连接套、万向节三者连接起来,拆卸时,向相反方向旋拧连接套即可将中间轴杆与万向节分离,因此,中间轴杆与万向节安装、拆卸方便,也便于更换万向节内部相关零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万向节;11、内孔;111、第二内螺纹;112、内花键;12、钟形壳;13、保持架;14、星形套;15、钢球;
2、中间轴杆;21、第一外螺纹;22、外花键;
3、连接套;31、第一内螺纹;32、第二外螺纹;33、旋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钢丝卡簧限位的方式,一旦总成装配好后,如若固定节内部组件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拆解会十分困难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其可以包括:万向节1,所述万向节1具有内孔11,所述内孔11的一端与所述万向节1的外侧连通;中间轴杆2,所述中间轴杆2可以插设于所述内孔11,也即,所述中间轴杆2安装于所述万向节1时,所述中间轴杆2是插在所述内孔11中的,且所述中间轴杆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外螺纹21;以及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外,且所述连接套3位于所述内孔11中,也即所述连接套3是夹设在所述万向节1与所述中间轴杆2之间的,所述连接套3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31,且所述连接套3具有第二外螺纹32,所述第二外螺纹32与所述万向节1螺纹连接,也就是说,所述连接套3呈环状,使得所述连接套3内部形成圆孔,所述中间轴杆2可以插设于所述连接套3的圆孔中,且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3可以通过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二外螺纹32旋拧进入所述内孔11,使得所述连接套3收容于所述内孔11中,与此同时,所述连接套3在中间将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万向节1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所述万向节1与所述中间轴杆2之间设置了所述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31,且所述连接套3的外表面还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32,使得所述连接套3的内侧能够与所述中间轴杆2螺纹连接,是实施连接套3的外侧能够与所述万向节1螺纹连接,在将所述中间轴杆2安装进入所述万向节1时,可以先将所述连接套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外,使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中间轴杆2连接,然后将所述连接套3连同所述中间轴杆2一同插入所述内孔11,然后逐步旋拧所述连接套3,使得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逐步拧紧,同时,所述中间轴杆2也逐步插进所述万向节1内部,当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拧到底时,所述中间轴杆2、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三者可固定于一起,当需要将所述中间轴杆2从所述万向节1上拆卸,或者所述万向节1内部需要更换零件时,可以将所述连接套3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拧,使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松脱,并且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逐步向远离所述万向节1的方向移动,从而旋转所述连接套3即可使所述中间轴杆2脱离所述万向节1,将所述中间轴杆2从所述万向节1上拆卸下来,不需要敲击所述万向节1,不会存在损坏所述万向节1的风险,也不需要设计专门的拆卸装置来拆卸所述中间轴杆2,能够实现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万向节1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方便故障零件的更换维修。
并且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在使用钢丝卡簧限位所述中间轴杆2时,钢丝卡簧在卡簧槽内具有一定的轴向窜动间隙,此间隙的存在会影响整个驱动轴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效果,针对轴向间隙,目前供应商处均无有效应对措施,间隙过小时,难以确保钢丝卡簧完全到位并弹开,间隙过大时,则会影响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的螺纹连接,以及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的螺纹连接,使所述中间轴杆2、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万向节1三者在轴向不存在连接间隙,保证了这些零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间隙不存才,也就不会影响整个驱动轴的NVH效果。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节1可以包括钟形壳12,钟形壳12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呈碗状,所述钟形壳12内可以设有球状的保持架13,所述保持架13沿其圆周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保持架13的圆周均匀间隔排列,所述保持架13内设有星形套14,所述星形套14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所述星形套14的外圆周均匀间隔排列,且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凹槽内收容有钢球15,且所述星形套14与所述保持架13可以一同在所述钟形壳12内转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星形套14的内表面形成所述内孔11,也即所述连接套3收容于所述星形套14内。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孔11可以设有第二内螺纹111,所述第二内螺纹111的旋向可以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内螺纹31的旋向可以与所述第二外螺纹32的旋向相反,使得所述连接套3在与所述内孔11旋紧的同时,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也逐步旋紧,本实施例中,旋拧所述连接套3时,以所述连接套3在轴向不移动为参照,所述中间轴杆2将向右移动,所述星形套14将向左移动,也即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星形套14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当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拧紧时,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也处于拧紧的状态,从而可以同时将所述中间轴杆2、所述连接套3、所述万向节1三者固定于一起,形成紧固可靠的连接。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螺纹32可以沿所述连接套3的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等螺距螺纹,所述第二部分为变螺距螺纹,也即第二外螺纹32可以设置成一部分是等距的,另一部分是变距的,该变距的螺纹螺距与等距的螺纹螺距不相同,通过设置等距的第一部分,可以保证所述星形套14与所述连接套3稳定、紧固的连接,通过设置变距的第二部分,使得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螺纹旋合后,能够实现自锁,防止所述中间轴杆2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松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外螺纹32设置为相同的均为等距螺纹。
参见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偏向靠近所述万向节1的外侧,也即,在所述连接套3上,等螺距的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套3的右侧,变螺距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套3的左侧,也即所述连接套3在还未安装至所述内孔11中时,所述第一部分更加靠近所述星形套14,所述第二部分偏向远离所述星形套14,在将所述连接套3组装入所述内孔11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会先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接触,所述第二部分后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接触,且所述第二部分的螺距可以自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由于等螺距的所述第一部分先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接触,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互相啮合的过程中,所述连接套3可以平稳顺滑的逐步移动,不会对连接套3的前进或者后退造成任何影响,当所述连接套3移动至接近末端时,所述第二部分开始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接触,在所述第二部分变螺距的作用下,使得所述连接套3逐渐与所述星形套14拧紧,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的配合能够实现所述连接套3自锁。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孔11还可以设有内花键112,本实施例中,内花键112设于所述内孔11的右侧,第二内螺纹111设于所述内孔11的左侧,所述中间轴杆2可以设有与所述内花键112配合的外花键22,所述外花键22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靠近所述万向节1内部的一端,也即所述外花键22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的右端,所述第一外螺纹21设于所述外花键22的左侧,使得所述中间轴杆2在插入所述内孔11的过程中,所述外花键22会先与所述内花键112配合,保证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星形套14轴向对正,然后,随着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连接套3的移动,所述连接套3才逐步与所述星形套14的螺纹接触,保证所述连接套3在与所述星形套14连接之前已经对位准确,避免螺纹旋拧时因对位不准而导致所述中间轴杆2倾斜,同时,还可保证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各个齿啮合良好。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杆2设有所述外花键22处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中间轴杆2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21处的最大外径,也即所述中间轴杆2对应设置所述外花键22处的最大外径相对较小,所述中间轴杆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外螺纹21处的最大外径相对较大一些,同时,所述内孔1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内螺纹111处的最小内径相对大一些,而所述内孔11对应设置所述内花键112处的最小内径相对小一些,如此设置,是由于所述中间轴杆2在插入所述内孔11的过程中,所述外花键22会先进入所述第二内螺孔处,后进入所述外花键22处,所述第二内螺孔处的内径较大,不会对所述中间轴杆2进行阻挡,所述外花键22可以顺利穿过所述第二内螺孔处,进而到达所述内花键112处,并与所述内花键112配合,而外径较大的所述第一外螺纹21直接后进入所述内孔11,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啮合即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3还可以设有旋拧部33,所述旋拧部33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且所述旋拧部33位于所述万向节1的外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拧部33设置于所述连接套3的左端,所述旋拧部3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八边形等,使工作人员操作所述旋拧部33能够方便的旋转所述连接套3即可,所述旋拧部33优选六角螺母或者八角螺母,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扳手来旋拧所述旋拧部33,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连接套3。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拧部33的最大外径可以大于所述连接套3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32处的最大外径,也即所述旋拧部33的最大外径也会大于所述内孔11设置所述第二内螺纹111处的最小内径,使得所述连接套3在安装至所述内孔11时,所述旋拧部33会挡在所述内孔11外部,以便于后续通过所述旋拧部33将所述连接套3从所述星形套14上拆卸下来,同时,还能够避免所述连接套3过度旋拧进入所述星形套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驱动轴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为:先将所述星形套14安装进入所述保持架13内,然后将所述保持架13连同所述星形套14一起组装进入所述钟形壳12的内腔中,接着,可以将所述保持架13旋转一个角度,使所述保持架13的通孔露出所述内腔,然后可以将所述钢球15依次对应组装进入每个通孔中,使所述钢球15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此时,所述万向节1已组装完成,然后,可以将所述连接套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外,并稍微旋拧所述连接套3或者所述中间轴杆2,使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中间轴杆2初步连接,然后,将所述中间轴杆2连同所述连接套3一起插入所述内孔11中,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星形套14对准且所述第二外螺纹32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11接触后,可以开始向一个方向旋拧所述连接套3,使得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螺纹旋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星形套14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动,当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拧到底时,所述中间轴杆2、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星形套14三者形成紧固可靠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的拆卸方法,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旋拧所述连接套3,使所述连接套3连同所述中间轴杆2向远离所述万向节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内孔11脱离;具体的,当需要将所述中间轴杆2从所述星形套14上拆卸下来时,可以直接操作所述连接套3的旋拧部33,将所述连接套3朝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拧,从而使所述连接套3逐步朝向远离所述星形套14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中间轴杆2也会朝向远离所述连接套3的方向移动,使所述中间轴杆2也能够逐步与所述连接套3脱离,在该步骤中,将所述连接套3从所述星形套14中完全拧出后,即可将所述中间轴杆2拉出,最终实现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万向节1的分离,后续即可对所述万向节1内部的零件进行更换,然后,更换新的零件之后,可以再按照原来的方法将所述中间轴杆2组装进入所述星形套1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连接结构包括万向节1,所述万向节1具有内孔11;中间轴杆2,所述中间轴杆2插设于所述内孔11,且所述中间轴杆2具有第一外螺纹21;以及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外,且所述连接套3位于所述内孔11中,所述连接套3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31,且所述连接套3具有第二外螺纹32,所述第二外螺纹32与所述万向节1螺纹连接,使得该车辆需要更换万向节1内部的零件时,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驱动轴连接结构的其余详细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轴连接结构,所述中间轴杆2与所述万向节1轴向连接紧固,可消除卡簧连接带来的轴向窜动,螺纹连接可提供的轴向拉紧力更大,可防止卡簧类结构受轴向力导致的松脱;在售后维修方面能够方便快捷的拆装,拆装过程零件受力均匀、无损坏,同时不需要任何专用工装或工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万向节(1),所述万向节(1)具有内孔(11);
中间轴杆(2),所述中间轴杆(2)插设于所述内孔(11),且所述中间轴杆(2)具有第一外螺纹(21);
以及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外,且所述连接套(3)位于所述内孔(11)中,所述连接套(3)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31),且所述连接套(3)具有第二外螺纹(32),所述第二外螺纹(32)与所述万向节(1)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孔(11)设有第二内螺纹(111),所述第二内螺纹(111)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的旋向相反;
所述第一内螺纹(31)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外螺纹(32)的旋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螺纹(32)沿所述连接套(3)的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等螺距螺纹,所述第二部分为变螺距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偏向靠近所述万向节(1)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部分的螺距自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11)还设有内花键(112),
所述中间轴杆(2)设有与所述内花键(112)配合的外花键(22),所述外花键(22)设于所述中间轴杆(2)靠近所述万向节(1)内部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杆(2)设有所述外花键(22)处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中间轴杆(2)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21)处的最大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3)还设有旋拧部(33),所述旋拧部(33)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且所述旋拧部(33)位于所述万向节(1)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拧部(33)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连接套(3)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32)处的最大外径。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旋拧所述连接套(3),使所述连接套(3)连同所述中间轴杆(2)向远离所述万向节(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内孔(11)脱离。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连接结构。
CN202111539997.4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Active CN1142786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9997.4A CN114278677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9997.4A CN114278677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8677A true CN114278677A (zh) 2022-04-05
CN114278677B CN114278677B (zh) 2023-03-17

Family

ID=8087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9997.4A Active CN114278677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867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05061A (en) * 1914-02-26 1914-05-28 Arthur Real Encina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afety Nut Locks.
US20010016520A1 (en) * 1999-12-15 2001-08-23 Koji Sahashi Drive wheel bearing assembly
CN2700675Y (zh) * 2004-03-30 2005-05-18 庞浩辉 一种外螺纹管件连接用的变径螺帽
CN102282056A (zh) * 2008-11-26 2011-12-14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
CN10389962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螺帽
CN212177699U (zh) * 2020-04-28 2020-12-18 杭州乐傲机械有限公司 方便组装的稳定耐用型内球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05061A (en) * 1914-02-26 1914-05-28 Arthur Real Encina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afety Nut Locks.
US20010016520A1 (en) * 1999-12-15 2001-08-23 Koji Sahashi Drive wheel bearing assembly
CN2700675Y (zh) * 2004-03-30 2005-05-18 庞浩辉 一种外螺纹管件连接用的变径螺帽
CN102282056A (zh) * 2008-11-26 2011-12-14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
CN10389962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螺帽
CN212177699U (zh) * 2020-04-28 2020-12-18 杭州乐傲机械有限公司 方便组装的稳定耐用型内球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8677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5778B2 (ja) 回転子の取付構造
EP128851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shaft within a hollow member
JP2007518937A (ja) コネクタ
KR20020019377A (ko) 나선형 고정구
US7421769B2 (en) Stud installation tool and method of stud installation
CN108569082B (zh) 车轮安装构造
CN212177633U (zh) 一种防松动的组合螺栓
US20060284472A1 (en) Brakable wheel hub device
CN114278677B (zh) 一种驱动轴连接结构、拆卸方法及车辆
US6739978B2 (en) Wheel hub/joint unit with clamping and separating device
WO2021026664A1 (en) Bottom bracket tool
EP1087152B1 (en) Shaft depressor for a slap yoke in a steering assembly
JPH0259326B2 (zh)
KR101338447B1 (ko) 휠 베어링 체결 구조
KR20110127952A (ko) 자동차용 코너모듈
US20180231062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0799649B1 (ko) 분해와 조립이 용이한 허브 베어링 조립체
CN110469590B (zh) 一种便捷式联轴器
KR20130068066A (ko) 차량용 휠볼트 조립공구 세트
JP5055313B2 (ja) 軸継手
KR100813941B1 (ko) 휠 베어링과 등속조인트의 체결구조
KR101322428B1 (ko) 휠 베어링 체결 구조
JP2015152079A (ja) ボルトおよび該ボルトの締結方法
US20220395966A1 (en) Deep-Hole Socket Driving Shank Assembly
JP2008238373A (ja) 回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