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7924B -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7924B
CN114277924B CN202210042798.0A CN202210042798A CN114277924B CN 114277924 B CN114277924 B CN 114277924B CN 202210042798 A CN202210042798 A CN 202210042798A CN 114277924 B CN114277924 B CN 114277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water stop
pool
side template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27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7924A (zh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No13 Construction Co ltd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No13 Construction Co ltd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No13 Construction Co ltd,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No13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27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7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7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7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池底和池壁;池底整体浇筑成型并原浆收面,池底的顶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且首尾相接的连接部;池壁浇筑于连接部上,池壁由多个单元连接体依次相连而成,每个单元连接体与池底的相应位置之间均设有止水钢板,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具有变形缝,变形缝内设有第一橡胶止水带;其中,连接部内浇筑有多条分别与各个变形缝上下对齐的第二橡胶止水带,第二橡胶止水带向上伸出连接部并与第一橡胶止水带热熔焊接。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超大污水处理池的防水性能和外观质量,满足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是重中之重,随着对污水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超大型的污水处理池也越来越多。对于超大型污水处理池而言,不仅要求其具有高质量的防泄漏性能,还要求其建设过程中节能环保,以及建设完成后对于其外观的装饰美观性,由于超大型污水处理池面积大、池深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施工缝是影响其密封性和美观性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的施工方式是在池底浇筑成型后对池壁进行分层施工,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在后期再施作二次防水层,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分层施工会导致各浇筑层之间的混凝土凝固后具有色差,从而影响整体外观,另一方面由于分层施工过程中各层之间均需要植入止水钢板,并在后期进行二次防水施工,不仅浪费材料,且不利于环保,此外,由于超大型的污水处理池在蓄水后池壁的承压极大,因此池壁上产生不规则裂纹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漏水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提高超大污水处理池的防水性能和外观质量,满足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池底和池壁;池底整体浇筑成型并原浆收面,池底的顶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且首尾相接的连接部;池壁浇筑于连接部上,池壁由多个单元连接体依次相连而成,每个单元连接体与池底的相应位置之间均设有止水钢板,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具有变形缝,变形缝内设有第一橡胶止水带;其中,连接部内浇筑有多条分别与各个变形缝上下对齐的第二橡胶止水带,第二橡胶止水带向上伸出连接部并与第一橡胶止水带热熔焊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共同浇筑有多条拉筋,多条拉筋上下间隔分布。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橡胶止水带和第二橡胶止水带均为中埋式止水带,每个变形缝内于拉筋的两侧均设有中埋式止水带;两个中埋式止水带的外侧分别夹装有橡胶饰条,两条橡胶饰条分别与池壁的两侧池壁平齐。
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在池底整体浇筑成型后直接原浆收面,以混凝土自身肌理质感形成自然装饰面,节能环保,池壁以单元连接体的形式直接浇筑成型在凸起于池底的连接体部上,各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形成的变形缝通过第一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由于连接部内浇筑有伸出其顶面的第二橡胶止水带,在浇筑池壁前对第一橡胶止水带和第二橡胶止水带进行焊接后能够确保各条变形缝底部的密封性,由于各个单元连接体能够一次性浇筑至池顶位置,因此只需在连接部和池壁的结合位置设置一道止水钢板即可,不仅节约材料,而且能够避免分层施工方式导致的施工缝位置容易漏水的现象;由于池壁采用单元连接体组合而成,利用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形成的变形缝能够释放应力,从而避免因池壁的面积过大而导致应力不均从而开裂漏水的现象,池壁浇筑完成后无需施作二次防水层,以混凝土纹理、设计的变形缝位置形成池壁装饰,节能环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用于建造上述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开挖土方并施作地基;
步骤S102,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底笼并支设底模,并在钢筋底笼的相应位置上焊接各个止水钢板,在设计的各个变形缝位置上分别固定一组第二橡胶止水带,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的顶端均高于池底的预成型顶面100~150mm;
步骤S103,向底模内浇筑混凝土整体施作池底并在池底初凝前进行原浆收面处理;
步骤S104,喷淋养护池底并在池底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底模;
步骤S105,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侧笼,通过焊接工装将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伸出池底上方的端部对应焊接第一橡胶止水带,并将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分别固定在钢筋侧笼上;
步骤S106,支立侧模,在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橡胶隔板,橡胶隔板将侧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单元型腔;
步骤S107,向各个单元型腔内依次灌装混凝土并振捣形成池壁;
步骤S108,喷淋养护池壁并在池壁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侧模。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和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均为沿池壁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每组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多条拉筋,拉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单元型腔内的钢筋侧笼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和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均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固定框进行固定,预制固定框为钢筋弯折而成的双曲字型结构,预制固定框套设在钢筋底笼或钢筋侧笼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夹持两个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一侧部位的夹缝。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6包括:
步骤S1061,直立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按照设计位置穿设对拉螺栓固定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
步骤S1062,在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橡胶隔板,橡胶隔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抵触,另一侧与内侧模板或外侧模板的板面抵触。
举例说明,对拉螺栓包括:
植入段,位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两端分别设有锥套,两个锥套的小径端分别抵接在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相互靠近的板面上,两个锥套之间的位置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挡水板;
两个螺杆,分别与两个锥套旋接,且分别穿过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并旋接紧固件。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8包括:
步骤S1081,定期喷淋养护池壁至凝结强度达标;
步骤S1082,将各个螺杆从锥套上旋下后拆除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
步骤S1083,在各个锥套上分别旋接饰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焊接工装包括:
移动载体,用于滚压支撑于凝结强度达标后的池底上,移动载体上沿其走行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上设有朝向移动载体的走行前方延伸的滑轨,滑座上位于滑轨的侧方设有支撑座;
第一加热板,固接于滑轨的延伸端,且板面与滑轨的轴向垂直;
第二加热板,滑动连接于滑轨上,且与第一加热板的板面平行,第二加热板背离第一加热板的板面上设有轴座;
驱动丝杠,穿过支撑座并与支撑座螺纹旋接配合,驱动丝杠的穿过端与轴座转动连接;
控制器,设于移动载体或滑座上,且与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分别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池底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并进行原浆收面,以混凝土自身肌理质感形成自然装饰面,节能环保;池壁结构采用分腔浇筑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单体浇筑体积,能够使得各个单元连接体一次性浇筑至池顶,解决了因浇筑面积过大而必须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从而会产生多条水平施工缝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少止水钢板的植入数量,节约材料,且避免了因分层施工导致后期施工缝位置容易开裂漏水的情况;由于浇筑池底时植入的第二橡胶止水带预留有100~150mm的伸出长度,因此能够在进行池壁浇筑前通过焊接工具将第一橡胶止水带和第二橡胶止水带进行热熔焊接,从而确保浇筑完成后的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的变形缝底部的密封性,同时利用第一橡胶止水带对变形缝的密封性,在防水的同时变形缝能够释放各个单元连接体之间的应力,从而避免池壁的其它位置开裂漏水;各条变形缝的位置和对拉螺栓的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布置,在池壁凝固达标并拆除侧模后,由于池壁上没有多余的施工缝,因此无需进行二次防水施工,能够对混凝土的纹理、对拉螺栓的外漏端、变形缝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形成池壁的自然装饰效果,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外观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的变形缝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的侧模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的池壁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焊接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三。
图中:1、地基;2、池底;21、连接部;211、第二橡胶止水带;3、池壁;30、单元连接体;301、拉筋;31、变形缝;311、第一橡胶止水带;312、橡胶饰条;4、止水钢板;5、钢筋侧笼;6、预制固定框;61、定位套;7、对拉螺栓;70、饰件;71、植入段;711、锥套;712、挡水板;72、螺杆;73、紧固件;8、焊接工装;81、移动载体;82、滑座;821、滑轨;822、支撑座;83、第一加热板;84、第二加热板;841、轴座;85、驱动丝杠;86、控制器;9、施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池底2和池壁3;池底2整体浇筑成型并原浆收面,池底2的顶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且首尾相接的连接部21;池壁3浇筑于连接部21上,池壁3由多个单元连接体30依次相连而成,每个单元连接体30与池底2的相应位置之间均设有止水钢板4,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具有变形缝31,变形缝31内设有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其中,连接部21内浇筑有多条分别与各个变形缝31上下对齐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向上伸出连接部21并与第一橡胶止水带311热熔焊接。
应当说明的是,超大污水处理池通常为矩形结构,因此连接部21为首尾相连的矩形框型,池壁3的拐角位置为两个单元连接体30的端部搭接,并在产生的变形缝31内植入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另外,拐角两侧壁内的钢筋笼应当相互连接;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在焊接时采用搭接后热熔加压焊接的方式,在焊接前需采用打磨工具打磨搭接区域的带面,并在打磨后涂抹粘接剂,经加热装置加热硫化后挤压成一体结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的固定采用钢筋框夹装定位并通过钢丝牵引绑扎在钢筋笼上的方式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池底2整体浇筑成型后直接原浆收面,以混凝土自身肌理质感形成自然装饰面,节能环保,池壁3以单元连接体30的形式直接浇筑成型在凸起于池底2的连接体部上,各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形成的变形缝31通过第一橡胶止水带311进行防水,由于连接部21内浇筑有伸出其顶面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在浇筑池壁3前对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进行焊接后能够确保各条变形缝31底部的密封性,由于各个单元连接体30能够一次性浇筑至池顶位置,因此只需在连接部21和池壁3的结合位置设置一道止水钢板4即可,不仅节约材料,而且能够避免分层施工方式导致的施工缝9位置容易漏水的现象;由于池壁3采用单元连接体30组合而成,利用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形成的变形缝31能够释放应力,从而避免因池壁3的面积过大而导致应力不均从而开裂漏水的现象,池壁3浇筑完成后无需施作二次防水层,以混凝土纹理、设计的变形缝31位置形成池壁3装饰,节能环保。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共同浇筑有多条拉筋301,多条拉筋301上下间隔分布。在绑扎钢筋侧笼5时,通过拉筋301将位于相邻单元连接体30内部的钢筋笼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在各个变形缝31位置固定橡胶隔板将侧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单元型腔后,依次向各个单元型腔内灌装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相邻的单元连接体30之间既能够通过变形缝31缓解相互之间的膨胀变形应力,避免裂缝,还能够通过拉筋301提高池壁3的整体抗水压能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均为中埋式止水带,每个变形缝31内于拉筋301的两侧均设有中埋式止水带;两个中埋式止水带的外侧分别夹装有橡胶饰条312,两条橡胶饰条312分别与池壁3的两侧池壁3平齐。在每个变形缝31内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形成连通两个单元型腔的通道,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通道将拉筋301包覆,通过对中埋式止水带两侧位置进行重点振捣,确保通道内的混凝土密实,然后在混凝土凝结完成后即可避免拉筋301暴露,同时由于该部分的混凝土位于两个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因此在相邻单元连接体30因热胀冷缩或其它形式的形变量不同而产生相对位移变化时,该部分混凝土虽然可能出现裂痕,但是并不会影响池壁3的外观,且不影响池壁3的防水性能,同时夹装在变形缝31内的橡胶饰条312作为池壁3的装饰结构,能够提高池壁3美观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用于建造上述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开挖土方并施作地基1;
步骤S102,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底笼并支设底模,并在钢筋底笼的相应位置上焊接各个止水钢板4,在设计的各个变形缝31位置上分别固定一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的顶端均高于池底2的预成型顶面100~150mm;
步骤S103,向底模内浇筑混凝土整体施作池底2并在池底2初凝前进行原浆收面处理;
步骤S104,喷淋养护池底2并在池底2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底模;
步骤S105,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侧笼5,通过焊接工装8将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伸出池底2上方的端部对应焊接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并将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分别固定在钢筋侧笼5上;
步骤S106,支立侧模,在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的两侧分别固定橡胶隔板,橡胶隔板将侧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单元型腔;
步骤S107,向各个单元型腔内依次灌装混凝土并振捣形成池壁3;
步骤S108,喷淋养护池壁3并在池壁3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侧模。
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池底2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并进行原浆收面,以混凝土自身肌理质感形成自然装饰面,节能环保;池壁3结构采用橡胶隔板进行分腔浇筑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单体浇筑体积,能够使得各个单元连接体30一次性浇筑至池顶,解决了因浇筑面积过大而必须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从而会产生多条水平施工缝9的问题,从而能够减少止水钢板4的植入数量,节约材料,且避免了因分层施工导致后期施工缝9位置容易开裂漏水的情况;由于浇筑池底2时植入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预留有100~150mm的伸出长度(通常焊接时搭接长度在50~80mm,若一次焊接失败,可裁切一段后重新焊接,因此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的预留长度具有较高的容错率),因此能够在进行池壁3浇筑前通过焊接工具将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进行热熔焊接,从而确保浇筑完成后的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的变形缝31底部的密封性,同时利用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对变形缝31的密封性,在防水的同时变形缝31能够释放各个单元连接体30之间的应力,从而避免池壁3的其它位置开裂漏水;各条变形缝31的位置和对拉螺栓7的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布置,在池壁3凝固达标并拆除侧模后,由于池壁3上没有多余的施工缝9,因此无需进行二次防水施工,能够对混凝土的纹理、对拉螺栓7的外漏端、橡胶隔板的裸露侧边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形成池壁3的自然装饰效果,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外观质量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2及图3,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均为沿池壁3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每组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多条拉筋301,拉筋30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单元型腔内的钢筋侧笼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筋301能够使相邻的单元连接体30之间产生相互连接,从而提高池壁3的整体抗压性,同时利用间隔设置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形成容纳拉筋301的防水腔,从而避免拉筋301接触水而腐蚀生锈,且由两道中埋式止水带组成的防水结构能够提高变形缝31处的密封效果,避免变形缝31处漏水。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每组第二橡胶止水带211均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固定框6进行固定,预制固定框6为钢筋弯折而成的双曲字型结构,预制固定框6套设在钢筋底笼或钢筋侧笼5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夹持两个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一侧部位的夹缝。预制固定框6采用钢筋条弯折形成双曲字型结构形式,从而能够形成两条夹缝,因此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固定框6能够同时固定两个中埋式止水带,不仅定位准确,而且节省材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预制固定框6用于形成两条夹缝的四根框边上均间隔套设有定位套61,各个定位套61的位置与中埋式止水带的带面立筋之间的位置对应。通过设置定位套61能够避免浇筑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因预制固定框6的各个框边受混凝土的挤压而使两条夹缝的宽度变化,从而挤压中埋式止水带的立筋而导致立筋凹陷变形,进而影响防水效果,当两条夹缝因混凝土的振捣而变窄时,夹缝两侧的定位套61相互靠近抵压在中埋式止水带的立筋之间的部位上,从而避免框边直接抵压立筋使立筋变形,能够提高变形缝31处的防水可靠性。
作为上述步骤S106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及图8,步骤S106包括:
步骤S1061,直立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按照设计位置穿设对拉螺栓7固定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
步骤S1062,在每组第一橡胶止水带311的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橡胶隔板,橡胶隔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抵触,另一侧与内侧模板或外侧模板的板面抵触。
对拉螺栓7的位置在满足对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固定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后期其端部裸露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比如可以采用阵列分布的方式要横平竖直或交叉成菱形,采用多条波浪曲线的形式分布;每个变形缝31分别靠近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位置设置橡胶隔板对变形缝31进行填充,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能够补偿相邻单元连接体30之间的形变造成的变形缝31宽度的细微变化,从而确保变形缝31内能够始终保持密实状态,避免出现明显缝隙影响外观质量;同时橡胶隔板还能够作为浇筑施工时相邻单元型腔至今的分隔体,从而能够降低施工耗材,节能环保。
具体地,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7的可选结构为,对拉螺栓7包括植入段71和两个螺杆72;其中,植入段71位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两端分别设有锥套711,两个锥套711的小径端分别抵接在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相互靠近的板面上,两个锥套711之间的位置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挡水板712;两个螺杆72分别与两个锥套711旋接,且分别穿过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并旋接紧固件73。
植入段71上设置的挡水板712能够避免浇筑形成的植入孔内发生漏水现象,同时利用两个锥套711分别与两个螺杆72上的紧固件73夹紧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能够实现对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拉筋301和支撑的双重作用,从而确保侧模固定稳定;在池壁3凝结达标后直接旋下两个螺杆72即可使得植入段71两端的两个锥套711分别与池壁3的内外壁平齐并裸露形成装饰点,拆除的螺杆72可与其它植入段71配合使用进行下一次支模作业,从而节约材料成本,同时由于两个锥套711以小径端相互背离的方式设置,因此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能够可靠限制植入段71在池壁3厚度方向的自由度,避免植入段71在长期水压作用下沿池壁3厚度方向滑移而导致漏水。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9,步骤S108包括:
步骤S1081,定期喷淋养护池壁3至凝结强度达标;
步骤S1082,将各个螺杆72从锥套711上旋下后拆除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
步骤S1083,在各个锥套711上分别旋接饰件70。
由于锥套711上具有用于旋接螺杆72的螺纹孔,因此在拆除侧模后可以直接将饰件70旋接在锥套711上,从而提高池壁3外观效果,同时能够避免锥套711直接裸露产生锈蚀而影响美观和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A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焊接工装8包括移动载体81、第一加热板83、第二加热板84、驱动丝杠85,以及控制器86;其中,移动载体81用于滚压支撑于凝结强度达标后的池底2上,移动载体81上沿其走行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座82,滑座82上设有朝向移动载体81的走行前方延伸的滑轨821,滑座82上位于滑轨821的侧方设有支撑座822;第一加热板83固接于滑轨821的延伸端,且板面与滑轨821的轴向垂直;第二加热板84滑动连接于滑轨821上,且与第一加热板83的板面平行,第二加热板84背离第一加热板83的板面上设有轴座841;驱动丝杠85穿过支撑座822并与支撑座822螺纹旋接配合,驱动丝杠85的穿过端与轴座841转动连接;控制器86设于移动载体81或滑座82上,且与第一加热板83、第二加热板84分别电连接。
将移动载体81推动至与其中一个变形缝31对齐的池底2位置后,通过推动滑座82带动第一加热板83一并移动到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的伸出端(打磨完成后)位置上,将第一橡胶止水带311的打磨端与第二橡胶止水带211搭接后,转动驱动丝杠85带动第二加热板84滑动并与第一加热板83配合夹紧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的夹紧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器86使第一加热板83和第二加热板84升温至焊接温度后,在此旋转驱动丝杠85使第一橡胶止水带311和第二橡胶止水带211之间产生充分的挤压力,然后保压一段时间后即可,焊接完成后将滑座82拉回移动载体81上方,并将移动载体81转移至下一个变形缝31处进行作业,焊接工装8的操作方便省力,转移灵活,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
池底,整体浇筑成型并原浆收面,所述池底的顶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且首尾相接的连接部;
池壁,浇筑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池壁由多个单元连接体依次相连而成,每个所述单元连接体与所述池底的相应位置之间均设有止水钢板,相邻所述单元连接体之间具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设有第一橡胶止水带;
其中,所述连接部内浇筑有多条分别与各个所述变形缝上下对齐的第二橡胶止水带,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向上伸出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热熔焊接;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开挖土方并施作地基;
步骤S102,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底笼并支设底模,并在所述钢筋底笼的相应位置上焊接各个所述止水钢板,在设计的各个变形缝位置上分别固定一组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每组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的顶端均高于所述池底的预成型顶面100~150mm;
步骤S103,向所述底模内浇筑混凝土整体施作所述池底并在所述池底初凝前进行原浆收面处理;
步骤S104,喷淋养护所述池底并在所述池底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所述底模;
步骤S105,按设计尺寸绑扎钢筋侧笼,通过焊接工装将每组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伸出所述池底上方的端部对应焊接第一橡胶止水带,并将每组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筋侧笼上;
步骤S106,支立侧模,在每组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橡胶隔板,所述橡胶隔板将所述侧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单元型腔;
步骤S107,向各个所述单元型腔内依次灌装混凝土并振捣形成所述池壁;
步骤S108,喷淋养护所述池壁并在所述池壁的凝结强度达标后拆除所述侧模;
其中,每组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和每组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均为沿所述池壁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中埋式止水带;每组的两个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多条拉筋,所述拉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型腔内的所述钢筋侧笼固定连接;
所述步骤S106包括:
步骤S1061,直立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按照设计位置穿设对拉螺栓固定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
步骤S1062,在每组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所述橡胶隔板,所述橡胶隔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所述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抵触,另一侧与所述内侧模板或所述外侧模板的板面抵触;
所述对拉螺栓包括:
植入段,位于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之间,两端分别设有锥套,两个所述锥套的小径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相互靠近的板面上,两个所述锥套之间的位置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挡水板;
两个螺杆,分别与两个锥套旋接,且分别穿过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并旋接紧固件;
所述步骤S108包括:
步骤S1081,定期喷淋养护所述池壁至凝结强度达标;
步骤S1082,将各个所述螺杆从所述锥套上旋下后拆除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
步骤S1083,在各个所述锥套上分别旋接饰件;
所述焊接工装包括:
移动载体,用于滚压支撑于凝结强度达标后的所述池底上,所述移动载体上沿其走行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朝向所述移动载体的走行前方延伸的滑轨,所述滑座上位于所述滑轨的侧方设有支撑座;
第一加热板,固接于所述滑轨的延伸端,且板面与所述滑轨的轴向垂直;
第二加热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加热板背离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板面上设有轴座;
驱动丝杠,穿过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支撑座螺纹旋接配合,所述驱动丝杠的穿过端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
控制器,设于所述移动载体或所述滑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板分别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橡胶止水带和每组所述第二橡胶止水带均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固定框进行固定,所述预制固定框为钢筋弯折而成的双曲字型结构,所述预制固定框套设在所述钢筋底笼或所述钢筋侧笼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夹持两个所述中埋式止水带的中空筒体一侧部位的夹缝。
CN202210042798.0A 2022-01-14 2022-01-14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277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2798.0A CN114277924B (zh) 2022-01-14 2022-01-14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2798.0A CN114277924B (zh) 2022-01-14 2022-01-14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924A CN114277924A (zh) 2022-04-05
CN114277924B true CN114277924B (zh) 2022-09-13

Family

ID=8088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2798.0A Active CN114277924B (zh) 2022-01-14 2022-01-14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792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64437T1 (de) * 2005-10-24 2010-04-15 Roland Wol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werkteils, insbesondere einer kellerwanne und danach hergestelltes bauwerkteil
CN203145542U (zh) * 2013-04-11 2013-08-21 南昌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大容量普通钢筋混凝土抗裂无渗漏水池
CN206503249U (zh) * 2017-01-17 2017-09-1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的伸缩缝构造
CN109137971A (zh) * 2018-08-28 2019-01-04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地下水池抗渗施工工艺
CN110409600A (zh) * 2019-08-06 2019-11-05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单元组合式污水池结构施工方法
CN111561041B (zh) * 2020-05-21 2021-07-06 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现浇混凝土水池底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2012543A (zh) * 2020-09-01 2020-12-01 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现浇混凝土水池池壁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27088A (zh) * 2021-01-06 2021-04-30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三节对拉装置、模板组件及污水处理水池施工方法
RU2757514C1 (ru) * 2021-05-13 2021-10-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КВАБАРЬЕР" (ООО "АКВАБАРЬЕР") 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онная шпонк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924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8556B (zh) 一种弯头螺栓连接的预制道路板及其制造方法和连接工艺
CN102581939A (zh) 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及其立模成型设备
CN107718241A (zh) 带有保温夹层的预制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6089B (zh) 一种小型门垛的模具、制作工艺及安装方法
CN114277924B (zh)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14047B (zh) 水囊式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型腔模及其制造和施工方法
CN207295770U (zh) 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和成型模具
CN214739890U (zh) 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用钢模板
CN210857297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底板与墩墙之间施工缝结构
CN214725110U (zh) 一种楼梯模具
CN210887323U (zh) 一种接建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缝防水装置
CN111827605B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55986U (zh) 一种超长地下室外墙诱导缝结构
CN212224627U (zh) 管道预留孔洞封堵模具
CN211080807U (zh) 一种用于屋面卷材防水铺贴的模块化预制混凝土圆弧倒角的防水体系
CN112936506A (zh) 一种设有内置空腔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CN207310188U (zh) 一种水渠渠槽预制件模具
CN109162301A (zh) 一种超长地下室外墙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98097U (zh) 一种可调节的预制剪力墙顶部模具
CN214246588U (zh) 灯芯绒装饰混凝土模板及支模结构
CN108972831A (zh) 一种集水井、化粪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制作系统
CN219622093U (zh) 内置预埋管的alc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
CN215977850U (zh) 一种空心砌块复合保温结构及墙体结构
CN21650581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厚控制器定型化制作模具
CN220266645U (zh) 可周转式基础筏板后浇带模板定型模具及其应用预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