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5616B -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5616B
CN114275616B CN202111403406.0A CN202111403406A CN114275616B CN 114275616 B CN114275616 B CN 114275616B CN 202111403406 A CN202111403406 A CN 202111403406A CN 114275616 B CN114275616 B CN 114275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roller
guide roller
rod guide
rota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34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5616A (zh
Inventor
傅如学
李刚
张成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34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5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5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5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5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5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组导辊组沿盘条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于机架上,并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S2、对盘条导辊于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多个使得由相邻盘条导辊上的辊道组成的辊道组沿盘条导辊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组中的辊道沿盘条导辊长度方向相互错开;S3、统一将导辊组中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上沿划分为调节输送通道的入口或出口;S4、将盘条组内的盘条分为多个盘条小组并引入不同导辊组内的调节输送通道完成输送高度调节。多组导辊组对盘条拉力进行分摊,延长了盘条导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条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盘条又称线材,通常指成盘的小直径圆钢。盘条的直径在5-19毫米范围内(通常为6-9毫米)。盘条在被生产出来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会导致盘条表面生锈,影响实际使用,因而在对生锈盘条进行使用前需要对盘条表面进行除锈处理。目前市场上对盘条的物理除锈机械,一般采用破鳞辊同时对多根并排输送的盘条的表面同时进行除锈。在通过除锈设备对盘条进行除锈完毕后,需要将盘条输送至出料设备进行出料。
但是在上述多根并排输送的盘条由除锈设备输送至出料设备的过程中,由于除锈设备上的盘条输出位置与出料设备的盘条输入位置不在同一高度上,若除锈设备上的盘条输出位置于竖直方向上低于出料设备的盘条输入位置,那么出料设备的盘条输入位置上用于牵引盘条的牵引导辊在牵引盘条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向下的拉力。若除锈设备上的盘条输出位置于竖直方向上高于出料设备的盘条输入位置,那么出料设备的盘条输入位置上用于牵引盘条的牵引导辊在牵引盘条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向上的拉力,而该向上或向下的拉力就会加剧上述用于牵引盘条的牵引导辊的磨损,大幅缩小了该牵引导辊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盘条输入出料设备时盘条的高度进行调节。而现有盘条输送高度的调节方法中通常是采用两根盘条导辊,将两根盘条导辊于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经由多根并排设置盘条所构成的盘条组呈S形绕经两根盘条导辊,从而达到高度调节的目的。但是该种调节方法仍存在以下问题:
1、将牵引盘条组内盘条的拉力都集中在两根盘条导辊上,盘条导辊的磨损过快,大幅缩小了盘条导辊的使用寿命。
2、且盘条组内的多根盘条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左右晃动,盘条在晃动的过程中不仅容易和相邻盘条发生碰撞磨损,也容易与盘条导辊之间发生摩擦,加剧了盘条与盘条导辊表面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设有多组导辊组,将盘条组内的盘条进行分组并引入不同导辊组内的输送通道进行高度调节进,以减少单个导辊组内盘条导辊所受拉力,并通过在盘条导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可穿过盘条的辊道以对盘条进行限位,以减少盘条导辊的磨损,从而高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组用于引导盘条组内盘条的导辊组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于机架上,并将多组导辊组于竖直方向上朝同一方向依次错开;每组导辊组均包括多个与机架可转动连接的盘条导辊,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每一组导辊组中的多个盘条导辊之间形成有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
S2、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每个盘条导辊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穿过盘条的环状槽型辊道,且于盘条的输送方向上,每一组导辊组中的盘条导辊与其他导辊组中相邻的盘条导辊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盘条导辊上的辊道也一一对应构成多个辊道组,辊道组内辊道的数量与导辊组的数量一致,通过对盘条导辊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多个辊道组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组中的辊道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相邻两个辊道之间的间距相同;
S3、统一将导辊组中的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的上沿划分为调节输送通道的入口或出口,相应的,将同一导辊组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的下沿划分为出口或入口;
S4、将盘条组内的盘条分为多个盘条小组,多个盘条小组沿盘条组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盘条小组内盘条的数量与导辊组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将盘条引入盘条导辊的辊道上,且每个盘条小组内的盘条均处于同一辊道组内的辊道上;随后将盘条小组内的盘条根据其所处辊道经由辊道所处导辊组的调节输送通道入口引入,盘条依次绕经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并由调节输送通道出口引出,完成输送高度调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S1中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具体步骤如下:于机架上安装多个设有插孔的轴承座;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并将盘条导辊的两端均插于对应轴承座的插孔内以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插孔贯穿轴承座的两侧壁,且插孔的远离盘条导辊的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贯穿有螺钉,所述螺钉与端盖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的螺头与盘条导辊的端头相抵;
所述S2中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的具体步骤如下:旋扭螺钉推动盘条导辊,以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
由于本方法中,于S1中预先在轴承座中插孔一侧的端盖出插有螺钉,后续只需要旋扭螺钉就可以通过螺钉对盘条导辊进行移动调节,方便快捷,且盘条导辊可以停留在任意需要的位置。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对盘条导辊进行组装,盘条导辊包括辊芯,于辊芯上套设多个转动盘,使得每个转动盘均可单独绕所述辊芯的轴线相对于辊芯转动,每个转动盘的外环壁上均设置有S2中所述的环状槽型辊道。
通过在辊芯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套有多个转动盘,每个转动盘均可单独绕所述辊芯的轴线相对于辊芯转动,使得每个转动盘单独转动,即使并排输送的盘条的输送速度不一致,也不会影响盘条的输送,不会加剧盘条及盘条导辊的磨损,提高了盘条导辊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转动盘分为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将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依次交替套装于辊芯上,并使得第二转动盘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与第一转动盘部分重叠,且第二转动盘的辊道露出所述凹槽外。
大幅缩小了相邻两个可绕经盘条的辊道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所要输送的盘条的间距。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凹槽分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同圆心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同圆心设置的圆盘形凹槽,所述圆盘形凹槽设置于第一转动盘的另一侧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转动盘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圆盘形凹槽;所述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依次交替套装于辊芯上,并将使得第二转动盘设置有圆盘形凹槽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侧壁上的环形凹槽内,将第二转动盘未设置有圆盘形凹槽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侧壁上的圆盘形凹槽内,使得第二转动盘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与第一转动盘部分重叠,且第二转动盘的辊道露出所述凹槽外。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本方法中于S1中先将多组用于引导盘条组内盘条的导辊组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于机架上,并将多组导辊组于竖直方向上朝同一方向依次错开,每一组导辊组中的多个盘条导辊之间形成有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盘条引入输送通道后依次绕经多个盘条导辊的外壁后即可实现输送高度调节,就避免盘条在输入出料设备后由于输送高度不一导致出料设备上的导辊大幅磨损。
2、由于本方法中于在S4中对盘条组内的盘条进行分组分为多个盘条小组,从而引入不同导辊组所构成的调节输送通道内进行高度调节。导辊组中盘条导辊所受到的拉力被分摊开来,无疑减小了盘条导辊的磨损,延长了盘条导辊使用寿命。
3、且本方法中每个盘条导辊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穿过盘条的环状槽型辊道,盘条经由辊道绕经盘条导辊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辊道对盘条进行限位,避免盘条左右晃动,即避免相邻盘条之间发生碰撞,也避免盘条与盘条导辊之间发生摩擦,避免盘条导辊磨损,延长了盘条导辊使用寿命。
4、同时本方法中于S2中通过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多个辊道组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组中的辊道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相邻两个辊道之间的间距相同。容易理解的,同一盘条导辊上相邻两个辊道之间必须要留有间隔,而正常情况下相邻两个盘条之间的间距很小,相邻盘条排布非常密集。通过将同一辊道组中的辊道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相邻两个辊道之间的间距相同。就缩小了相邻两个辊道之间的间距以尽量满足所要输送的盘条的间距。就避免了相邻盘条之间间距过大而导致盘条组过宽,盘条导辊及机架需要加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于盘条除锈设备与盘条出料设备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于盘条除锈设备与盘条出料设备之间的正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B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2中C-C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0为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于盘条除锈设备与盘条出料设备之间的俯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盘条除锈设备,2-盘条出料设备,3-机架,4-导辊组,5-盘条导辊,6-辊芯,7-转动盘,8-第一转动盘,9-第二转动盘,10-滚珠轴承,11-挡套,12-锁紧螺母,13-辊道,14-圆盘形凹槽,15-环形凹槽,16-螺钉,17-轴承座,18-端盖,19-插孔,20-辊道组。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其安装于盘条除锈设备1与盘条出料设备2之间,盘条由盘条除锈设备1输出经由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调节高度后流入盘条出料设备2。由于盘条除锈设备1与盘条出料设备2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人员的公知常识也并非本发明的改进所在,故此不做过多的叙述。
本十实施例中,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机架3,机架3上设置有多组导辊组4,多组导辊组4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且多组导辊组4于竖直方向上朝同一方向依次错开。如图2所示,于盘条的输送方向上,后一个导辊组4的整体高度略低于前一个导辊组4的整体高度,于竖直方向上向下错开。
同时,每一个导辊组4中均包括多个盘条导辊5,每个盘条导辊5均与所述机架3可转动连接,且多个盘条导辊5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一组导辊组4中的多个盘条导辊5之间形成有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5的下沿形成入口。而相应的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5的上沿形成调节输送通道的出口。
由盘条除锈设备1中并排输出的盘条根据导辊组4的组数对应分为多个盘条小组,每个盘条小组内的盘条从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5的下沿入口进入,依次绕经同一导辊组4中的多个盘条导辊5并由出口输出,从而使得盘条的输出高度升高,以对应盘条出料设备2的入料高度,避免盘条在输入出料设备后由于输送高度不一导致出料设备上的导辊大幅磨损。且通过设置有多组导辊组4,相较于同一组导辊组4单独对多根并排输送的盘条,多根并排输送的盘条拆分经由多组导辊组4分开进行高度调节,同一导辊组4中盘条导辊5所受到的拉力被分摊较少,无疑减小了盘条导辊5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当然的,若是出料设备的入料高度低于盘条除锈设备1的出料高度。也可以将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5的上沿定为形成调节输送通道的入口,相应的,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5的下沿形成出口。盘条经由入口进入,依次绕经同一导辊组4中的多个盘条导辊5并由出口输出,从而使得盘条的输出高度升高,以对应盘条出料设备2的入料高度。
在本方案中,盘条导辊5包括辊芯6,所述辊芯6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套有多个转动盘7,每个转动盘7均可单独绕辊芯6的轴线相对于辊芯6转动,且转动盘7包括相对立的两面侧壁及夹于两面侧壁之间的外环壁,转动盘7的外环壁上设有可绕经盘条的绕经部。由于每个转动盘7单独转动,即使并排输送的盘条的输送速度不一致,也不会影响盘条的输送,不会加剧盘条及盘条导辊5的磨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转动盘7均通过滚珠轴承10与辊芯6同轴心转动连接。而避免滚珠轴承10于辊芯6上滑动导致发生干涉,如图7所示,辊芯6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挡套11,每个滚珠轴承10的内环均夹于两个挡套11之间,使得滚珠轴承10的内环与辊芯6于辊芯6的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而为了使得挡套11与辊芯6保持固定,本实施例中于辊芯6的头尾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2,挡套11与滚珠轴承10位于两端锁紧螺母12之间,且两端的锁紧螺母12夹紧位于两端锁紧螺母12之间的挡套11与滚珠轴承10。通过两端的锁紧螺母12夹紧位于两端锁紧螺母12之间的挡套11与滚珠轴承10,使得滚珠轴承10与挡套11于辊芯6的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锁紧螺母12进行限位,也便于滚珠轴承10与挡套11的装卸。
同时,为了避免盘条于盘条导辊5上滑动与相邻盘条发生干涉。 转动盘7包括相对立的两面侧壁及夹于两面侧壁之间的外环壁,每个转动盘7的外环壁的绕经部上均设置有辊道13。每个辊道13仅可穿过一根盘条,通过设置有辊道13对盘条进行限位。
容易理解的,在盘条除锈设备1对并排的盘条进行除锈时,盘条之间的间距很小,相邻盘条排布非常密集。若转动盘7于辊芯6上正常依次排布,相邻两个辊道13的间距无疑会大于相邻两个盘条之间的间距。
而为了缩小相邻两个辊道13之间的间距以满足所要输送的盘条的间距,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本方案中,于盘条的输送方向上,每一组导辊组4中的盘条导辊5与其他导辊组4中相邻的盘条导辊5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盘条导辊5上的辊道13也一一对应构成多个辊道组20,多个辊道组20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时,同一辊道组20中的辊道13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相邻两个辊道13之间的间距相同。例如在本方案中,有两个导辊组4,那么一个辊道组20内就有会有两个辊道13。且由于多个辊道组20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组20中的辊道13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盘条呈1,3,5奇数和2,4,6偶数间隔分流至两个导辊组4上,不仅减少了单个导辊组4中盘条的拉力,也使得同一盘条导辊5上的相邻辊道13的间距可以与由盘条除锈设备1输出的相邻盘条的间距相适应。若导辊组4为三个,盘条呈1,4,7和2,5,8和3,6,9间隔分流至三个导辊组4上,依次类推。
同时,本方案中,同一盘条导辊5上的转动盘7分为第一转动盘8与第二转动盘9,第一转动盘8与第二转动盘9沿轴芯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第一转动盘8的盘径大于所述第二转动盘9的盘径,第一转动盘8与第二转动盘9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重叠,第一转动盘8的外环壁及所述第二转动盘9上未与第一转动盘8重叠的外环壁均设有上述辊道13。第一转动盘8与第二转动盘9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重叠,大幅缩小了相邻两个可绕经盘条的绕经部之间的间距,进一步适应所要输送的盘条的间距。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一转动盘8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第二转动盘9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凹槽内。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凹槽分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8同圆心设置的环形凹槽15,环形凹槽15设置于第一转动盘8的一侧侧壁上。第二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8同圆心设置的圆盘形凹槽14,圆盘形凹槽14设置于第一转动盘8的另一侧侧壁上。且第二转动盘9的一侧侧壁上则设置有上述圆盘形凹槽14,且第二转动盘9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的一侧侧壁部分位于第一转动盘8侧壁上的环形凹槽15内,第二转动盘9未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的一侧侧壁部分位于第一转动盘8侧壁上的圆盘形凹槽14内。
通过在第一转动盘8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以实现与第二转动盘9的重叠,避免了对第一转动盘8的外环壁上的辊道13造成干涉或影响。且第一转动盘8的两侧侧壁并非都设置圆盘形凹槽14,而是在一侧设置了环形凹槽15,从而使得第一转动盘8的内环仍留有可与滚珠轴承10的外环实现装配的面积。同样的,第二转动盘9两侧未均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也是为了留有可与滚珠轴承10的外环实现装配的面积。而之所以第一转动盘8不是两个侧壁都设置环形凹槽15,是为了使得第二转动盘9未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的一侧侧壁可与嵌入第一转动盘8侧壁上的圆盘形凹槽14内实现重合。
另外,机架3上还设置有推抵件,该推抵件作用于盘条导辊5上,用于推动盘条导辊5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且当盘条导辊5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推抵件与所述盘条导辊5相抵迫使盘条导辊5与机架3于盘条导辊5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方案中盘条导辊5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17安装于机架3上,且轴承座17上设有插孔19,该插孔19贯穿轴承座17的两侧壁,盘条导辊5的端头插于插孔19内实现安装。同时插孔19的远离盘条导辊5的一端设置有端盖18,上述推抵件在本实施例中即为螺钉16,螺钉16贯穿端盖18并与端盖18螺纹连接,螺钉16的螺头与盘条导辊5的端头相抵。通过旋扭螺钉16推动盘条导辊5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使得盘条导辊5上的辊道13可以与所要牵引的盘条对齐。
其具体推动过程如下:当需要推动盘条导辊5移动时,先旋扭一侧的螺钉16,螺钉16逐渐退出插孔19。然后旋扭另一侧螺钉16,螺钉16顶推盘条导辊5使得盘条导辊5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直至辊道13与盘条对齐,随后再旋扭一开始退出的螺钉16,对盘条导辊5实现长度方向的固定限位。
基于上述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如图13所示,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组用于引导盘条组内盘条的导辊组4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于机架3上,并将多组导辊组4于竖直方向上朝同一方向依次错开;每组导辊组4均包括多个与机架3可转动连接的盘条导辊5,将同一导辊组4内的多个盘条导辊5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每一组导辊组4中的多个盘条导辊5之间形成有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
S2、对盘条导辊5于盘条导辊5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每个盘条导辊5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穿过盘条的环状槽型辊道13,且于盘条的输送方向上,每一组导辊组4中的盘条导辊5与其他导辊组4中相邻的盘条导辊5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盘条导辊5上的辊道13也一一对应构成多个辊道13组,辊道13组内辊道13的数量与导辊组4的数量一致,通过对盘条导辊5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多个辊道13组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13组中的辊道13沿盘条导辊5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相邻两个辊道13之间的间距相同;
S3、统一将导辊组4中的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5的上沿划分为调节输送通道的入口或出口,相应的,将同一导辊组4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5的下沿划分为出口或入口;
S4、将盘条组内的盘条分为多个盘条小组,多个盘条小组沿盘条组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盘条小组内盘条的数量与导辊组4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将盘条引入盘条导辊5的辊道13上,且每个盘条小组内的盘条均处于同一辊道13组内的辊道13上;随后将盘条小组内的盘条根据其所处辊道13经由辊道13所处导辊组4的调节输送通道入口引入,盘条依次绕经导辊组4内的多个盘条导辊5并由调节输送通道出口引出,完成输送高度调节。
其中, S1中将同一导辊组4内的多个盘条导辊5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具体步骤如下:于机架3上安装多个设有插孔19的轴承座17;将同一导辊组4内的多个盘条导辊5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并将盘条导辊5的两端均插于对应轴承座17的插孔19内以与机架3转动连接;所述插孔19贯穿轴承座17的两侧壁,且插孔19的远离盘条导辊5的一端设置有端盖18,所述端盖18上贯穿有螺钉16,所述螺钉16与端盖18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16的螺头与盘条导辊5的端头相抵。
相应的,S2中对盘条导辊5于盘条导辊5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的具体步骤如下:旋扭螺钉16推动盘条导辊5,以对盘条导辊5于盘条导辊5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
而为了解决并排输送的盘条的输送速度不一致的问题。本方法中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处理步骤,其预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对盘条导辊5进行组装,盘条导辊5包括辊芯6,于辊芯6上套设多个转动盘7,使得每个转动盘7均可单独绕所述辊芯6的轴线相对于辊芯6转动,每个转动盘7的外环壁上均设置有上述S2中的环状槽型辊道13。
同时,为了进一步缩小盘辊道13之间的间距以符合相邻盘条之间的距离,如上文所述的,转动盘7分为第一转动盘8和第二转动盘9,第一转动盘8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凹槽分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8同圆心设置的环形凹槽15,环形凹槽15设置于第一转动盘8的一侧侧壁上,第二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8同圆心设置的圆盘形凹槽14,圆盘形凹槽14设置于第一转动盘8的另一侧侧壁上。且第二转动盘9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所以本方案中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第一转动盘8与第二转动盘9依次交替套装于辊芯6上,并将使得第二转动盘9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8侧壁上的环形凹槽15内,将第二转动盘9未设置有圆盘形凹槽14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8侧壁上的圆盘形凹槽14内,使得第二转动盘9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凹槽内与第一转动盘8部分重叠,且第二转动盘9的辊道13露出凹槽外。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组用于引导盘条组内盘条的导辊组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于机架上,并将多组导辊组于竖直方向上朝同一方向依次错开;每组导辊组均包括多个与机架可转动连接的盘条导辊,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每一组导辊组中的多个盘条导辊之间形成有可穿过盘条的迂回型调节输送通道;
S2、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每个盘条导辊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穿过盘条的环状槽型辊道,且于盘条的输送方向上,每一组导辊组中的盘条导辊与其他导辊组中相邻的盘条导辊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盘条导辊上的辊道也一一对应构成多个辊道组,辊道组内辊道的数量与导辊组的数量一致,通过对盘条导辊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多个辊道组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并依次排列,同一辊道组中的辊道沿盘条导辊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且同一辊道组中的相邻两个辊道之间沿着盘条导辊长度方向的间距相同;
S3、统一将导辊组中的位于顶部的盘条导辊的上沿划分为调节输送通道的入口或出口,相应的,将同一导辊组中的位于底部的盘条导辊的下沿划分为出口或入口;
S4、将盘条组内的盘条分为多个盘条小组,多个盘条小组沿盘条组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盘条小组内盘条的数量与导辊组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将盘条引入盘条导辊的辊道上,并使每个盘条小组内的盘条均处于同一辊道组内对应的的辊道上;随后将盘条小组内的盘条根据其所处辊道经由辊道所处导辊组的调节输送通道入口引入,盘条依次绕经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 辊并由调节输送通道出口引出,完成输送高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具体步骤如下:于机架上安装多个设有插孔的轴承座;将同一导辊组内的多个盘条导辊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并将盘条导辊的两端均插于对应轴承座的插孔内以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插孔贯穿轴承座的两侧壁,且插孔的远离盘条导辊的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贯穿有螺钉,所述螺钉与端盖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的螺头与盘条导辊的端头相抵;
所述S2中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的具体步骤如下:旋扭螺钉推动盘条导辊,以对盘条导辊于盘条导辊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对盘条导辊进行组装,盘条导辊包括辊芯,于辊芯上套设多个转动盘,使得每个转动盘均可单独绕所述辊芯的轴线相对于辊芯转动,每个转动盘的外环壁上均设置有S2中所述的环状槽型辊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分为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将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依次交替套装于辊芯上,并使得第二转动盘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与第一转动盘部分重叠,且第二转动盘的辊道露出所述凹槽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分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同圆心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为与第一转动盘同圆心设置的圆盘形凹槽,所述圆盘形凹槽设置于第一转动盘的另一侧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转动盘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圆盘形凹槽;所述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依次交替套装于辊芯上,并将使得第二转动盘设置有圆盘形凹槽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侧壁上的环形凹槽内,将第二转动盘未设置有圆盘形凹槽的一侧侧壁部分置于第一转动盘侧壁上的圆盘形凹槽内,使得第二转动盘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位于第一转动盘上圆盘形凹槽与环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凹槽,从而与第一转动盘部分重叠,且第二转动盘的辊道露出第一转动盘上圆盘形凹槽与环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凹槽的外部。
CN202111403406.0A 2021-11-24 2021-11-24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Active CN114275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3406.0A CN114275616B (zh) 2021-11-24 2021-11-24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3406.0A CN114275616B (zh) 2021-11-24 2021-11-24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5616A CN114275616A (zh) 2022-04-05
CN114275616B true CN114275616B (zh) 2024-01-16

Family

ID=80869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3406.0A Active CN114275616B (zh) 2021-11-24 2021-11-24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5616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51628A (en) * 1973-11-08 1976-10-06 United Merchants & Mfg Fluid treatment of fabrics
JPH08108969A (ja) * 1994-10-12 1996-04-30 Toshiba Fa Syst Eng Kk 巻線機張力調整装置
JPH0963368A (ja) * 1995-08-21 1997-03-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条材供給装置
JP2000282321A (ja) * 1999-03-31 2000-10-10 Toray Ind Inc 糸条の巻取方法
JP2013180878A (ja) * 2012-03-02 2013-09-12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電線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線製造装置
CN203448413U (zh) * 2013-08-26 2014-02-2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用防跑偏辊道
CN207062435U (zh) * 2017-07-31 2018-03-02 中峰化学有限公司 醋片水分挤压及分割一体装置
CN207956993U (zh) * 2018-02-07 2018-10-12 福州闽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辊输送扶蛋过渡装置
US10351353B1 (en) * 2017-09-28 2019-07-16 Skarlupka Mfg., Inc. Narrow belt conveyor with 90 degree cross transfer
CN110073043A (zh) * 2016-12-16 2019-07-30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式纱馈送装置
CN211279311U (zh) * 2019-11-14 2020-08-18 武汉南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造粒装置
CN212388148U (zh) * 2020-03-16 2021-01-22 苏州柔陶新材料有限公司 脆性纤维集束装置
CN212798999U (zh) * 2020-04-27 2021-03-26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条盒双拉线贴合装置
CN113279072A (zh) * 2021-05-28 2021-08-20 吉林中晟达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碳纤维用原丝立体式湿法纺丝凝固成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1725A1 (de) * 2011-08-26 2013-02-2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51628A (en) * 1973-11-08 1976-10-06 United Merchants & Mfg Fluid treatment of fabrics
JPH08108969A (ja) * 1994-10-12 1996-04-30 Toshiba Fa Syst Eng Kk 巻線機張力調整装置
JPH0963368A (ja) * 1995-08-21 1997-03-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条材供給装置
JP2000282321A (ja) * 1999-03-31 2000-10-10 Toray Ind Inc 糸条の巻取方法
JP2013180878A (ja) * 2012-03-02 2013-09-12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電線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線製造装置
CN203448413U (zh) * 2013-08-26 2014-02-2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用防跑偏辊道
CN110073043A (zh) * 2016-12-16 2019-07-30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式纱馈送装置
CN207062435U (zh) * 2017-07-31 2018-03-02 中峰化学有限公司 醋片水分挤压及分割一体装置
US10351353B1 (en) * 2017-09-28 2019-07-16 Skarlupka Mfg., Inc. Narrow belt conveyor with 90 degree cross transfer
CN207956993U (zh) * 2018-02-07 2018-10-12 福州闽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辊输送扶蛋过渡装置
CN211279311U (zh) * 2019-11-14 2020-08-18 武汉南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造粒装置
CN212388148U (zh) * 2020-03-16 2021-01-22 苏州柔陶新材料有限公司 脆性纤维集束装置
CN212798999U (zh) * 2020-04-27 2021-03-26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条盒双拉线贴合装置
CN113279072A (zh) * 2021-05-28 2021-08-20 吉林中晟达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碳纤维用原丝立体式湿法纺丝凝固成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5616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75616B (zh)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KR20140107139A (ko) 자동 조정가능한 와이어 프리캐스트 시스템
CN101780904B (zh) 导线部件
JPH0860477A (ja) 短尺経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4229586B (zh) 一种盘条导辊
CN216971543U (zh) 一种盘条输送高度调节装置
EP0563586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hochfester Stahldrahtlitzen
DE10335237A1 (de) Aufspulmaschine
DE19605924A1 (de) Mehrfaden-Wickelvorrichtung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Kurzketten
US4080818A (en) Machine for drawing metal wire
DE10229074B4 (de) Spiralisiervorrichtung
US294563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plurality of threads
CN113911691B (zh) 一种筒子纱生产自动化输送传输装置
EP1730064A1 (de) Aufspulvorrichtung
WO2006131360A1 (de) Spiralisier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fadenzuführung bei einer solchen
CN216765160U (zh) 一种锦纶高强军工丝的加弹装置
US2673046A (en) Apparatus for uncoiling wire
CN115178687A (zh) 一种辐条坯料调直装置
CN210916783U (zh) 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
US3408893A (en) Braider carrier
CN210262154U (zh) 一种加弹机的导丝装置
US4121782A (en) Yarn storage feeders
US2018029855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 cable
CN102239017A (zh) 用于减速和临时积蓄热轧产品的设备
CN218809519U (zh) 可调间距的分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