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4763B -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4763B
CN114274763B CN202011031350.6A CN202011031350A CN114274763B CN 114274763 B CN114274763 B CN 114274763B CN 202011031350 A CN202011031350 A CN 202011031350A CN 114274763 B CN114274763 B CN 114274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motor
rotating speed
fa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13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4763A (zh
Inventor
李阳
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13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4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4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4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4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汽车自动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本发明根据多种条件对格栅开启角度、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并通过标定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实现风扇、水泵处于最优工作转速区间,降低风扇、水泵工作能耗,从而达到降低整车能耗及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国民经济提升,汽车已普及,用户对车辆的性能也日益提高,纯电动汽车尤其对车辆降低整车能耗、提升整车续航里程、整车噪声等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在环境温度较低使用工况的纯电动车辆,提升整车能耗利用率亟待解决;针对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车辆处于怠速工况,整车外噪声也越来越低。目前主要的方案有:采用隔热性更优的零部件材料和结构,成本增加,但仍无法均衡高温及低温环境的使用工况下的能耗;采用隔音性更优的零部件,但整车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车内环境控制的能耗高或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
获取空调开启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空调关闭信号的第二工作状态;
获取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第三工作状态,或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第四工作状态;
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和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
在电机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第二关系表确定水泵转速;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关系表包括第一关系表、第二关系表和第三关系表。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二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水泵转速的第三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
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
进一步地,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三角度值。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包括: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零;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一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第二预设值至第三预设值之间;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二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值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至第四预设值之间;
其中,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大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为全开。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
比较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
进一步地,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风扇转速为第三转速值;
其中,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时,所述风扇转速为零。
进一步地,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包括:
调整所述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使其车辆的电机温度小于第六预设值;
其中,调整的优先级为: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多种条件对格栅开启角度、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并通过标定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实现风扇、水泵处于最优工作转速区间,降低风扇、水泵工作能耗,即达到在环境温度高时,在满足空调系统、冷却系统是散热量需求前提下,实现对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准控制,降低整车噪声;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减少外界温度较低的新风进入,实现车内空气的有效循环,提升电机水温升高速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确保风扇及水泵不工作或处于较低转速工作,降低风扇及水泵在整车上的工作功率,达到降低整车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关系表的折线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关系表的折线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关系表的折线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对车内环境控制的能耗高或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提供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该实施例中,本发明采用利用整车各系统综合控制相关零部件有条件工作,在温度不同范围内对整车的进风量进行控制。通过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具体地获取车辆的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通过对这几种状态的监控,及时的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确保车内空气的有效循环,降低车内的能耗。
步骤200,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例如,由于格栅开启角度直接影响格栅的进气量,通过控制格栅的进气量可以调节车内环境。本发明通过对电机转速的获取判断,当前水泵是否工作,进一步地通过电机水温可以控制水泵转速,可以通过多次试验将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回归方程以实现对水泵转速的确定。同理,格栅开启角度和风扇转速,受电机水温和空调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多次试验将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回归方程以实现对水泵转速的确定,当然也可以通过预设关系表,直接获取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应的数据关系,所述预设关系表可以包括公式,也可以包括对应关系的数据,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通过车辆的状态信息,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的方法,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300,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在保证在环境温度高时,在满足空调系统、冷却系统是散热量需求前提下,实现对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准控制,降低整车噪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根据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按照该预设优先级关系进行调节车内环境。本发明不仅考虑了车辆的电机水温,还考虑了空调压力,避免因为空调压力过高而对空调造成的损伤,在保证空调安全运作的基础上,对车辆的风扇和格栅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车辆的油耗。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到的风扇、水泵均为无极调速风扇和无极调速水泵,本发明通过风扇控制器、水泵控制器、格栅控制器分别对风扇、水泵和格栅进行控制,通过水温传感器获取温度,和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进行通讯等,本发明的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可以完场对上述部件的控制和信号的传输。
具体地,所述步骤100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二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水泵转速的第三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清楚的查询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可以是预设的公式关系,也可以预设两者间的数据对应关系,根据具体地实际需求进行预存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存储于车载电脑中,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存储于对应处理的控制器或装置中,这里不做限制。同理,预先存储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和第五对应关系的原理类似。
具体地,所述步骤100,包括:
获取空调开启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空调关闭信号的第二工作状态;
获取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第三工作状态,或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第四工作状态;
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和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
这里,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接受空调开启信号(AC开),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接受空调关闭信号(AC关),通过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可以确定当前空调的开关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状态,所述第四工作状态为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状态,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可以确定水泵处于工作状态;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时,可以确定水泵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本发明可以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和预设关系表可以有效的调节格栅开启角度和风扇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00,包括:
步骤210,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
步骤220,在电机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第二关系表确定水泵转速;
步骤230,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关系表包括第一关系表、第二关系表和第三关系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关系表中存储了AC开和AC关两种不同状态下,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的方法,同样的,第三关系表中也存储了AC开和AC关两种不同状态下,确定风扇转速的方法;同理,第二关系表中存储了电机水温值和水泵转速的对应关系。优选地,所述步骤220的所述第二关系表可以如表一所示。
表一:电机水温-水泵转速的对应关系表
通过表一可以得知,该实施例中接收电机水温T1,控制无极调速水泵工作转速;在电机转速>0,无极调速水泵初始工作转速为电机水泵的初始转速的10%;根据电机水温T1,无极调速水泵工作转速跟随电机水温T1进行调整,即可以通过表一的数据实时获取水泵的转速,当然表一的数据只是提供一种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制。
即通过表一的数据,可以绘制图2所示的电机水温-水泵转速的对应关系的折线图,横坐标为电机水温,纵坐标为水泵转速,当然图2所示的折线图,可以通过上述表一的数据得到,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二关系表中预设公式获取,总之,第二关系表可以包括数据上的对应或者其他方式的对应,进而通过数据表格、或者图线的形式,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的电机水温值和水泵转速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10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
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
该实施例中,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即在AC开的情况下,为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设置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这里的第一预设值优选为全开的10%,此时,通过当前的电机水温值查询所述第一关系表,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通过当前的空调压力值查询所述第一关系表,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工作一段预设时间后,所述电机水温和空调压力均发生了变化,再次确定第一角度值和第二角度值,通过比较两者的大小,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时刻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所对应的格栅角度值,可以确定较大者的格栅开启角度更大,更利用对车内环境的调节。下面通过图表二和表三体现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表二: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二可以看出第一行表示的是电机温度值,即在获取第二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认定当前时刻的电机温度处于一个定值,在这个定值的温度下,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加或者减少,存在所对应的格栅角度值。
表三:电机水温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三可以看出第一列表示的是空调压力值,即在获取第一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认定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处于一个定值,在这个定值的空调压力下,所述电机温度的增加或者减少,存在所述对应的格栅角度值。
具体地,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关系表中设置如图3所示的数据折现图,横坐标为电机水温,纵坐标表示空调压力,通过图3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准确的确定一个具体地格栅开启角度,当然这个方法和上述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三角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即在AC关的情况下,此时空调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前的格栅初始开启角度0;根据电机水温T1,格栅开启角度仅随电机水温T1进行调整,即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可以获取,这里,所述第一关系表中设有AC关的电机水温T1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对应关系,当然,也可以应用AC开的电机水温T1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对应关系,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这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该数值可根据具体使用工况进行标定后设定。
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包括: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零;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一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第二预设值至第三预设值之间;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二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值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至第四预设值之间;
其中,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大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为全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值优选为18℃、第二值优选为27℃,第三值优选为36℃。即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18℃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零;在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18℃时,格栅开启角度大于零,直至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27℃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第二预设值至第三预设值之间,即处于大于零小于50%的格栅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机温度值小于或等于27℃时,还满足当前水泵转速为零的状态,且风扇转速为零的状态,或者,还满足当前水泵转速为零的状态,且风扇转速由空调压力控制转速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值优选为36℃;即在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27℃,且小于或等于36℃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50%至100%的格栅开度值,当所述电机水温值36℃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保持在100%的格栅开度值。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值到100%(全开)前,格栅开启角度处于递增的状态。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关系表中每一个固定的电机水温代表一个系列,则在每一个电机水温系列中所述空调压力与格栅开启角度对应的第二对应关系,随着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大,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也会逐渐增大,直至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增大至100%不再随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机水温越高的系列的格栅开启角度也越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选取哪一固定水温系列,通过第一关系表查询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同理,所述第一关系表中每一个固定的空调压力也代表一个系列,则在每一个空调压力系列中所述电机水温与格栅开启角度对应的第一对应关系,随着所述电机水温的增大,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也会逐渐增大,直至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增大至100%不再随所述电机水温的增大而增大,而空调压力越高的系列的格栅开启角度也越大。
具体地,所述步骤230,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
比较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
该实施例中,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即在AC开的情况下,为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设置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这里的第五预设值优选为风扇初始工作转速的10%,此时,通过当前的电机水温值查询所述第三关系表,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通过当前的空调压力值查询所述第一关系表,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工作一段预设时间后,所述电机水温和空调压力均发生了变化,再次确定第一转速值和第二转速值,通过比较两者的大小,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时刻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所对应的风扇转速,可以确定较大者的风扇转速更大,更利用对车内环境的调节。下面通过图表四和表五体现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五对应关系。
表四: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四可以看出第一列表示的是空调压力值,即在获取第四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认定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处于一个定值,在这个定值的空调压力下,所述电机温度的增加或者减少,存在所述对应的风扇转速。
表五: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五可以看出第一行表示的是电机温度值,即在获取第五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认定当前时刻的电机温度处于一个定值,在这个定值的温度下,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加或者减少,存在所对应的风扇转速。
具体地,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三关系表中设置如图4所示的数据折现图,横坐标为电机水温,纵坐标表示空调压力,通过图4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准确的确定一个具体地风扇转速,当然这个方法和上述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风扇转速为第三转速值;
其中,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时,所述风扇转速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即在AC关的情况下,此时空调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前的风扇转速为0;根据电机水温T1,风扇转速仅随电机水温T1进行调整,即可以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可以获取,这里,所述第三关系表中设有AC关的电机水温T1和所述风扇转速的对应关系,当然,也可以应用AC开的电机水温T1和所述风扇转速的对应关系,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这里,所述风扇转速的该数值可根据具体使用工况进行标定后设定。其中,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时,所述风扇转速为零,这种情况指的是,在空调压力处于零的状态下,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风扇不工作,即风扇转速为零,这里的第四值优选为30℃,当然,所述第四值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标定。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关系表中每一个固定的电机水温代表一个系列,则在每一个电机水温系列中所述空调压力与风扇转速对应的第五对应关系,随着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大,所述风扇转速也会逐渐增大,直至所述风扇转速增大至满转速(即设定的转速阈值)不再随所述空调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机水温越高的系列的风扇转速也越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选取哪一固定水温系列,通过第三关系表查询所述第五对应关系,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同理,所述第三关系表中每一个固定的空调压力也代表一个系列,则在每一个空调压力系列中所述电机水温与风扇转速对应的第四对应关系,随着所述电机水温的增大,所述风扇转速也会逐渐增大,直至所述风扇转速增大至满转速(即设定的转速阈值)不再随所述电机水温的增大而增大,而空调压力越高的系列的风扇转速也越大。
具体地,所述步骤300,包括:
调整所述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使其车辆的电机温度小于第六预设值;
其中,调整的优先级为: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
该实施例中,通过预设关系表,对格栅、水泵、风扇三者的工作时机进行标定,确定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及风扇转速,以降低风扇或水泵工作转速为使三者工作达到最佳配合方案,降低风扇转速及水泵工作转速,降低风扇或水泵能耗及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的能耗关系为:风扇(最大功率优选为800W)>水泵(最大功率优选为80W)>格栅(格栅影响耗能优选为0),该实施例在空调开关关闭的情况下,以控制电机水温值,通过调整格栅开度、风扇转速、水泵转速,使电机水温优选在30℃以下;在该实施例中优先开启格栅,通过自然风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通过水泵循环,增大冷却能力,再增加风扇工作转速,增加电机降温速率;该实施例在空调开关开启的情况下,以控制电机水温值及空调压力,通过调整格栅开启角度、风扇转速和水泵转速,使电机水温优选在30℃以下,空调压力在1.5bar以下;在该实施例中优先开启格栅,通过自然风对空调系统进行降温(降低空调压力),如空调压力持续上升,则增加风扇工作转速,提升空调降温能力;该实施例中对电机进行冷却,如电机冷却所需冷却风量大于空调系统,则增大格栅开启角度、风扇工作转速。
综上所述,本发明达到在环境温度高时,在满足空调系统、冷却系统是散热量需求前提下,实现对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准控制,降低整车噪声;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减少外界温度较低的新风进入,实现车内空气的有效循环,提升电机水温升高速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确保风扇及水泵不工作或处于较低转速工作,降低风扇及水泵在整车上的工作功率,达到降低整车能耗的目的。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处理模块30,用于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空调开启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空调关闭信号的第二工作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第三工作状态,或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第四工作状态;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和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2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电机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第二关系表确定水泵转速;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关系表包括第一关系表、第二关系表和第三关系表。
进一步地,所述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二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水泵转速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三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零;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三角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零;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一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第二预设值至第三预设值之间;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二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值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至第四预设值之间;
其中,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大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为全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
第四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零;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风扇转速为第三转速值;
其中,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时,所述风扇转速为零。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30,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使其车辆的电机温度小于第六预设值;
其中,调整的优先级为: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格栅控制装置中,可以设置一个采样间隔时间,该采样间隔时间可以设置为一秒。每经过一个采样间隔时间,就对当前格栅开口档位进行采集。当格栅开口档位发生了变化后,可以使格栅保持一段迟滞时间,经过该迟滞时间后,再重新按照采样间隔时间对当前格栅开口档位进行采集,其中该迟滞时间可以设置为两秒。
本发明提供的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利用整车各系统综合控制相关零部件有条件工作,在温度不同范围内对整车的进风量进行控制;本发明的装置还根据电机温度、水温、空调压力等值对格栅开启角度、风扇工作转速、水泵工作转速进行精确控制,通过标定风扇、水泵、智能格栅的工作逻辑,使三者更精确的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达到在环境温度高时,在满足空调系统、冷却系统是散热量需求前提下,实现对风扇转速、水泵转速进行精准控制,降低整车噪声;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减少外界温度较低的新风进入,实现车内空气的有效循环,提升电机水温升高速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确保风扇及水泵不工作或处于较低转速工作,降低风扇及水泵在整车上的工作功率,达到降低整车能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关系表包括第一关系表、第二关系表和第三关系表;
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所述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
获取空调开启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空调关闭信号的第二工作状态;
获取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第三工作状态,或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第四工作状态;
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和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
在电机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第二关系表确定水泵转速;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
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包括:
调整所述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使其车辆的电机温度小于第六预设值;
其中,调整的优先级为: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
所述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二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水泵转速的第三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所述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
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
所述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
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
比较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三角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包括: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为零;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一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值时,确定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第二预设值至第三预设值之间;
若所述电机水温值大于所述第二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值时,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范围处于所述第三预设值至第四预设值之间;
其中,所述格栅开启角度大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为全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零;
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风扇转速为第三转速值;
其中,所述电机水温值小于第四值时,所述风扇转速为零。
5.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关系表包括第一关系表、第二关系表和第三关系表;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对车内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机转速、电机水温、空调开关信号和空调压力;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空调开启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空调关闭信号的第二工作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机转速大于零的第三工作状态,或电机转速等于零的第四工作状态;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水温值和当前时刻的空调压力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一关系表确定车辆的格栅开启角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电机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第二关系表确定水泵转速;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第三关系表确定风扇转速;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和风扇转速,使其车辆的电机温度小于第六预设值;
其中,调整的优先级为:格栅开启角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
所述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格栅开启角度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二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水泵转速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三预设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关系表预先存储所述电机水温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空调压力值和所述风扇转速的第五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格栅开启初始角度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一角度值;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格栅开启角度为第二角度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格栅开启角度;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在空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风扇初始转速为第五预设值;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水温值,通过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值;
第四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五对应关系获取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确定以所述第一转速值和所述第二转速值中的较大值为所述风扇转速。
CN202011031350.6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274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350.6A CN114274763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350.6A CN114274763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4763A CN114274763A (zh) 2022-04-05
CN114274763B true CN114274763B (zh) 2023-08-22

Family

ID=8086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1350.6A Active CN114274763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4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6755A (zh) * 2022-08-29 2024-03-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格栅与冷却风扇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3001A1 (fr) * 2009-03-12 2010-09-1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regulation d'un debit de flux d'air, dispositif mettant en oeuvre le procede et vehicule
WO2011138910A1 (ja) * 2010-05-06 2011-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の開閉制御装置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4972894A (zh) * 2014-04-01 2015-10-1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15428A (zh) * 2016-10-27 2017-03-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管理系统
CN107521330A (zh) * 2016-06-17 2017-12-2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30841A (zh) * 2018-08-16 2019-01-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格栅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49156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35411A (zh) * 2018-05-04 2019-11-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格栅、汽车格栅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0539629A (zh) * 2018-05-28 2019-12-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5615B1 (ko) * 2015-12-11 2017-08-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쿨링팬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쿨링팬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3001A1 (fr) * 2009-03-12 2010-09-1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regulation d'un debit de flux d'air, dispositif mettant en oeuvre le procede et vehicule
WO2011138910A1 (ja) * 2010-05-06 2011-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の開閉制御装置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4972894A (zh) * 2014-04-01 2015-10-1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21330A (zh) * 2016-06-17 2017-12-2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6515428A (zh) * 2016-10-27 2017-03-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管理系统
CN110435411A (zh) * 2018-05-04 2019-11-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格栅、汽车格栅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0539629A (zh) * 2018-05-28 2019-12-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9130841A (zh) * 2018-08-16 2019-01-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格栅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49156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4763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867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48879B (zh) 车辆散热方法、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CN112523857A (zh) 电控硅油机械风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US9404410B2 (en) Controller for engine cooling system
CN110228361B (zh) 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控制器及介质
CN110539629B (zh) 电动车辆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11371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74763B (zh) 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08786B (zh) 一种重型汽车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标定方法
CN104589951A (zh) 汽车空调循环风门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3002292A (zh) 主动进气格栅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
CN111634174A (zh) 怠速启停工况下的空调控制方法
CN203567513U (zh) 车载太阳能降温装置
CN111845275A (zh)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0435411B (zh) 一种汽车格栅、汽车格栅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6353334B (zh) 一种可适用于多种车型的智能格栅控制系统
CN114056082A (zh) 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
US109745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tive air flap of vehicle
KR102042322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난방 시 엔진 제어 방법
CN102052735A (zh) 车辆电动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114801707A (zh) 一种ags工作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2208298B (zh) 一种车辆冷风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8511840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12286A (zh) 一种主动式格栅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7627810B (zh) 电动汽车及其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