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0656A - 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0656A
CN114270656A CN202080058370.4A CN202080058370A CN114270656A CN 114270656 A CN114270656 A CN 114270656A CN 202080058370 A CN202080058370 A CN 202080058370A CN 114270656 A CN114270656 A CN 114270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orage
charging
current
complex impedan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8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filed Critical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Publication of CN11427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蓄电系统(1)具备:蓄电装置(100),具备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的电池组(101);以及充电装置(200),向蓄电装置(100)供给充电电流,该蓄电系统(1)具备:交流叠加电路(148),属于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中的一方,在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复阻抗测定部(110),属于蓄电装置(100),测定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和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和测定出的电压值,测定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充电控制部,属于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中的一方,基于复阻抗来控制充电电流。

Description

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系统、蓄电装置和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正在进行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或EV(ElectricVehicle,电动汽车)等以二次电池为电源而行驶的汽车的开发。另外,为了安全地使用二次电池,已知有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进行电池余量推定以及异常检测等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池状态判断装置,该电池状态判断装置能够测量电池的复阻抗,并诊断电池的容量和劣化量。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不进行电池的完全充放电就能够进行容量维持率的判定的容量维持率判定装置。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器,该车辆控制器使用与电池的阻抗对应的RC电路模型的参数来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编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4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8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1002306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难以使蓄电装置的充电时间最佳化的问题。例如,在蓄电装置被快速充电的情况下,期望通过充电电流的最佳化来缩短充电时间。
本公开提供一种容易使充电时间最佳化的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蓄电系统具备:电池组,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充电电路,对所述电池组供给充电电流;交流叠加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复阻抗测定部,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各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充电控制部,基于所述复阻抗来控制所述充电电流。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组,将多个蓄电单元串联连接而成;交流叠加电路,在供给到所述电池组的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复阻抗测定部,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所述多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通信电路,将所述复阻抗通知给供给所述充电电流的充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充电方法是对具备串联连接了多个蓄电单元的电池组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方法,在供给到所述电池组的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所述多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基于所述复阻抗来控制所述充电电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能够容易地使充电时间最佳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蓄电系统中的测定电路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单元的结构例和等效电路模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单元的复阻抗的一例的科尔作图(Cole-cole plot)。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作为电池组的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具体位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作为电池组的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差异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单元的复阻抗的温度特性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系统的其他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蓄电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蓄电系统中的测定电路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相位同步部的详细结构例及其周边的电路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迟滞电路的输出波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蓄电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蓄电系统中的测定电路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5是更详细地表示图13的蓄电系统中与交流频率信息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发送数据和BPSK调制后的波形例的图。
图17A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的第1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17B是表示图17A的第1应用例的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的第2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19A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的第3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19B是表示图19A的第3应用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总括性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此外,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不限定于当前的独立技术方案,可以由其他独立技术方案来表现。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格图示的图。另外,在各图中,有时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1.1蓄电系统1的结构]
首先,对实施方式1的蓄电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系统1的结构例的框图。图1中也图示了外部的数据库301。
图1的蓄电系统1具备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蓄电装置100具备电池组101、热敏电阻102、电流检测电阻103、测定电路104、第1控制部105、通信电路106以及通信电路107。另外,充电装置200具备充电电路201、第2控制部202以及通信电路203。
另外,将测定电路104、以及与第1控制部105的S11~S14相当的部分称为复阻抗测定部110。将与第1控制部105的S5相当的部分以及第2控制部202称为充电控制部。
蓄电装置100包括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例如搭载于车辆,向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供给电力。
电池组101是二次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B0~B5。各蓄电单元例如是锂离子电池,但也可以是镍氢电池等其他电池。另外,也可以是锂离子电容器这样的串联连接的蓄电单元。电池组101与负载及充电电路连接。负载例如为HEV或EV的电动机,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图1的电池组101表示了具有6个蓄电单元的例子,但电池组101内的蓄电单元的个数不限于6个。
热敏电阻102是电阻值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温度传感器,粘贴在电池组101的表面,用于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的测定。例如,热敏电阻102被粘贴在电池组101的侧面的中央附近。
电流检测电阻103是用于将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值作为电压降进行检测的电阻元件。
复阻抗测定部110测定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因此,复阻抗测定部110包括测定电路104和与第1控制部105的S11~S14相当的部分。
测定电路104测定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所测定的电流值及电压值是包含以被叠加的交流电流为基准的相位信息的复电流及复电压。此外,测定电路104使用热敏电阻102测定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
第1控制部105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电路的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或Micro ComputerUnit,微控制器单元),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来进行以下的处理。第1控制部105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反复执行该图的S11~S15所示的处理的程序。即,第1控制部105从测定电路104取得蓄电单元B0~B5中的每一个的复电压(S11)。并且,第1控制部105取得复电流作为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S12)。此外,第1控制部105取得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S13)。进而,第1控制部105通过将取得的复电压除以复电流,计算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S14)。这样,第1控制部105接受测定电路104的测定结果,承担复阻抗测定的一部分。
进而,作为充电控制用的处理的一部分,第1控制部105推定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S15)。即,第1控制部105基于所取得的外部温度和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来推定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例如,第1控制部105也可以使用表示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与复阻抗的对应关系的温度特性数据、和表示电池组的外部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分布的温度分布数据来推定内部温度。温度特性数据和温度分布数据可以预先保持在第1控制部105的存储器中,也可以从数据库301经由通信电路107取得并暂时保持在存储器中。第1控制部105在由充电装置200对电池组101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反复执行上述的S11~S15。该反复是能够充分地追随由于充电电流的发热而使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上升的变化速度来进行检测的周期。
通信电路106在第1控制部105的控制下,与充电装置200内的通信电路203进行通信。例如,通信电路106将各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以及所推定的内部温度发送到充电装置200。
通信电路107与外部的数据库301进行通信。数据库301是用于收集以及提供电池组101的蓄电单元B0~B5的电池状态数据、以及与其他蓄电装置内的蓄电单元相关的电池状态数据的数据库。电池状态数据包括例如被称为SOH(State of Health,健康状态)的劣化信息。
另一方面,充电装置200是对电池组101进行充电的装置,基于从蓄电装置100发送的复阻抗、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以及内部温度来控制对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
通信电路203在第2控制部202的控制下与蓄电装置100内的通信电路106进行通信。例如,通信电路203从蓄电装置100接收各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以及所推定的内部温度。
充电电路201具有可变电流源210。可变电流源210通过第2控制部202的控制将充电电流供给到电池组101。
第2控制部202是包括CPU、存储器和I/O电路的MCU,并且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第2控制部202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反复执行该图的S21~S24所示的处理的程序。第2控制部202在电池组101的充电过程中反复执行S21~S24所示的处理。
首先,第2控制部202从蓄电装置100经由通信电路203取得各蓄电单元B0~B5的复阻抗(S21),而且,从数据库301经由蓄电装置100和通信电路203取得劣化信息(即SOH)(S22)。此时,第2控制部202可以从第1控制部105经由通信电路106及通信电路203取得各蓄电单元B0~B5的电池余量。电池余量有时被称为SOC:State of Charge。而且,第2控制部202从蓄电装置100经由通信电路203取得各蓄电单元B0~B5的推定出的内部温度和测定出的外部温度(S23)。而且,通信电路203基于复阻抗、劣化信息、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来决定最佳充电电流(S24),并控制可变电流源210以将所决定的最佳充电电流供给到电池组101。
关于用于急速充电的最佳充电电流,例如,第2控制部202在内部温度不超过阈值的范围内,以尽可能缩短电池组101的充电水平达到规定水平为止的充电时间的方式决定充电电流的值。规定水平可以是例如充电80%、充电90%、充满电等任意值。
[1.2测定电路104的结构]
接着,说明复阻抗测定部110内的测定电路104的详细的结构例。
图2是表示图1的蓄电系统1中的测定电路104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
该图的测定电路104具备时钟生成部140、频率保持部141、基准信号产生部142、电压测定部145、电流测定部146、温度测定部147、交流叠加部148、转换部149、积分部150、保持部151、温度保持部152以及IO部153。
时钟生成部140生成采样时钟信号。采样时钟信号被供给到电压测定部145内的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电流测定部146内的ADC和温度测定部147内的ADC。
频率保持部141保持从蓄电装置100外部指示的频率。该频率是指由基准信号产生部142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的频率。
基准信号产生部142产生被频率保持部141保持的频率的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基准频率信号。因此,基准信号产生部142具有DDS143和移相器144。
DDS143是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直接数字合成器)的简称,包含保持对正弦波进行采样而得的波形数据的ROM,并输入指示采样点的地址,输出正弦波的采样点的数据(即采样值)。由于地址连续地变化,所以输出的采样值成为大致连续的正弦波。
移相器144通过将基准频率信号的相位偏移90度而产生正交基准频率信号。另外,基准信号产生部142也可以采用用一个DDS143来产生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频率信号这两个信号,而不具备移相器144的结构。
电压测定部145通过使用来自时钟生成部140的采样时钟信号对电池组101的电压进行采样来测量电池组101的电压。更具体而言,电压测定部145具备与电池组101内的蓄电单元B0~B5对应的相同数量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ADC5)。各模拟数字转换器使用来自时钟生成部140的采样时钟信号,对多个蓄电单元B0~B5中对应的蓄电单元的电压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到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
电流测定部146通过使用来自时钟生成部140的采样时钟信号对电池组101的电流进行采样,测定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被叠加的交流电流被测定为电流检测电阻103的电压降,该电流检测电阻103插入到由交流叠加部148施加的交流电流流过的电流循环路径中。该电压降与被叠加的交流电流成比例,因此意味着交流电流值。更具体而言,电流测定部146具备用于测量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组101的电流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该模拟数字转换器使用来自时钟生成部140的采样时钟信号对电流检测电阻103的电压降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到的电压降转换为数字信号。电流测定部146和电压测定部145使用相同的采样时钟,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
温度测定部147使用设置于电池组101的热敏电阻102来测量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热敏电阻102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了热电偶、其他元件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测定部147具体而言具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该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对热敏电阻102的电压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的电压转换为数字值。
交流叠加部148将具有由基准信号产生部142生成的基准频率信号的频率成分的交流电流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交流叠加部148具有差动缓冲器,该差动缓冲器将基准频率信号作为差动信号施加到电池组101的正极和负极。
转换部149将电压测定部145和电流测定部146的测定结果乘以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基准频率信号。由此,转换部149将电压测定部145和电流测定部146的测量结果分别转换为复电压和复电流的实数部成分和虚数部成分。因此,转换部149具备与电压测定部145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ADC5)对应的相同数量的乘法器对、和与电流测定部146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对应的乘法器对。与电压测定部145对应的各乘法器对由将对应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转换结果(即,所采样的数字电压值)乘以基准频率信号的乘法器、和将该转换结果乘以正交基准频率信号的乘法器构成。前者的相乘结果表示所采样的电压被表现为复电压时的实数部成分。后者的相乘结果表示所采样的电压被表现为复电压时的虚数部成分。与电流测定部146对应的乘法器对由将对应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转换结果(即,所采样的数字的电流值)乘以基准频率信号的乘法器、和将该转换结果乘以正交基准频率信号的乘法器构成。前者的相乘结果表示所采样的电流被表现为复电流时的实数部成分。后者的相乘结果表示所采样的电流被表现为复电流时的虚数部成分。
另外,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ADC5)分别例如可以是德尔塔西格玛型的AD转换器。此外,多个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ADC5)具有相同的AD转换特性。AD转换特性是分辨率(比特数)等的各种参数。具体而言,多个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ADC5)使用相同的AD转换器。由此,能够减少在蓄电单元B0~B5之间产生的、因AD转换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积分部150对由电压测定部145反复测量并由转换部149转换后的复电压和复电流各自的实数部成分和虚数部成分进行平均化。通过该平均化也能够使测量高精度化。更具体而言,积分部150与转换部149的乘法器对对应,具备相同数量的平均化电路对。各平均化电路对由对复电压或复电流的实数部成分进行平均化的平均化电路、和对复电压或复电流的虚数部成分进行平均化的平均化电路构成。在蓄电单元为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内部复阻抗例如为几mΩ。如果将被叠加的交流电流假定为1A,则输出电压的变化仅为几mV。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DC输出电压大致为3.4V左右,因此利用与蓄电单元连接的模拟数字转换器来测定电压需要动态范围为4至5V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复阻抗测定精度需要8比特左右时,需要具有18~20比特左右的有效比特的模拟数字转换器,但是高分辨率AD转换器具有大的功耗和大的面积。另一方面,为了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阻抗分析而测定的内部复阻抗由于在从大致DC附近的0.01Hz到数10KHz的低频范围内进行测定,所以不能通过AC连接进行复电压的测定。在图1的结构中,通过反复施加交流电流,将复电压或复电流分离成实数部成分和虚数部成分并进行平均化,从而能够通过积分来提高分辨率。因此,即使是比特数少(例如16比特左右)的模拟数字转换器,也能够得到20~24比特精度的复阻抗测定结果。因此,如果能够提高复电压的测定精度,则有可能降低所施加的交流电流的大小,容易进行容量大、内部复阻抗小的二次电池的测定。
保持部151保持平均化处理后的复电压以及复电流的实数部成分以及虚数部成分。因此,保持部151为了保持复电压而具备与电池组101的多个蓄电单元相同数量的寄存器对、和用于保持复数电流的寄存器对。用于保持复电压的各寄存器对由保持对应的蓄电单元Bi的复电压的实数部成分的寄存器(Re(Vi))和保持虚数部成分(Im(Vi))的寄存器构成。这里,i是0~5的整数。此外,用于保持复电流的寄存器对由保持对应的电池组101的复电流的实数部成分的寄存器(Re(I0))和保持虚数部成分(Im(I0))的寄存器构成。
温度保持部152将来自温度测定部147的数字值作为温度数据保持。
IO部153是将保持部151中保持的复阻抗输出至第1控制部105,并从第1控制部105输入表示基准频率信号的频率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电路。
如上构成的测定电路104,由于电压测定和电流测定中的相位误差大致为0,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
[1.3蓄电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和复阻抗]
接着,对蓄电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元件常数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的结构例和等效电路模型的例子的说明图。图3的(a)表示蓄电单元B0的电路符号。图3的(b)示意性地表示蓄电单元B0为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的结构例。蓄电单元B0作为等效电路模型的前提,具有负极电极、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以及正极电极。图3的(c)表示蓄电单元B0的等效电路模型的一例。该等效电路模型具有感应成分L0、电阻成分R0~R2、电容成分C1、C2以及锂离子扩散电阻成分Zw。感应成分L0表示电极线的阻抗成分。电阻成分R0表示电解液的阻抗成分。电阻成分R1和电容成分C1的并联电路表示负极的阻抗成分。由电阻成分R2、锂离子扩散电阻成分Zw以及电容成分C2构成的电路部分表示正极的阻抗成分。锂离子扩散电阻成分Zw作为沃伯格阻抗而被公知。
如果计算构成这样的等效电路模型的各电路元件的元件常数,则能够推定蓄电单元B0的状态。例如,能够通过元件常数随时间的变化来推定蓄电单元B0的劣化状态。
接下来,说明电池单元的复阻抗的特性例。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单元的复阻抗的一例的科尔作图。科尔作图也被称为复平面图、奈奎斯特图。该图对应于图3(c)的等效电路模型。在叠加交流电流来计算蓄电单元的复阻抗的方法中,一般已知在电荷移动控速的情况下,由电阻和电容器并联配置的等效电路来表示,在复数平面中为半圆状。此外,在包含该沃伯格阻抗的情况下,一般已知从半圆的中途(右上附近)开始,作为由沃伯格阻抗引起的倾斜而成为以倾斜45度上升的直线。
在复阻抗的计算中,一般测定系统因素的相位误差具有频率特性的情况较多,在测定不同频率下的复阻抗的情况下成为课题。特别地,在频率可变且将各个频率的复阻抗绘制在科尔作图中的情况下,各频率相位误差在科尔作图的复平面上表示为实轴(横轴)与虚轴(纵轴)的正交误差。因此,难以绘制精确的科尔作图。然而,在图2的结构中,在测定复电压和复电流之后计算复阻抗,这使得电压和电流测定系统的相位误差非常小,从而可能绘制精确的科尔作图。
[1.4外部温度和内部温度]
接着,说明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差异。内部温度是在对电池组101进行快速充电的情况下的重要参数。充电电流能够在不超过内部温度的上限的范围内设定。另一方面,充电电流越大,内部温度上升越高。因此,在对电池组101进行快速充电的情况下,充电电流量的上限根据内部温度而不同。
图5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的电池组101的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具体位置的例子的说明图。另外,电池包也可以不对应于电池组101而对应于1个蓄电单元。
该图中的电池包示意性地示出了收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池组101。内部温度例如设为电池包的三维重心或中心的位置的温度。内部温度本身不能由热敏电阻102直接测定。此外,表面温度(也称为外部温度)是电池包的侧面的中心附近的位置X处的温度。表面温度可以通过粘贴热敏电阻102直接测定。
图6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的电池组的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差异的说明图。在图6的(a)和图6的(b)中,横轴表示垂直通过图5的侧面的轴向。X表示轴与图5的跟前侧的侧面的交点。Y表示轴与隐藏而看不见的里侧的侧面的交点。纵轴表示温度。
该图的(a)表示电池包在热平衡时的温度分布。热平衡时是指,在电池组101中没有流过电流的状态持续时,即非充电状态且没有供给电流的状态持续了一会时的内部温度相同的状态。此时,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同。
该图的(b)表示电池包在热非平衡时的温度分布。热非平衡时是指,电池组101的充电时或放电时。在热非平衡时,由于流过电池组101内部的电流而发热,因此内部温度变得高于表面温度。该图的(b)那样的温度分布数据有助于根据表面温度来推定内部温度。然而,虽然温度分布数据难以量化,但是可以使用表面温度和复阻抗来推定内部温度。
接着,说明复阻抗的温度依赖性。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单元的复阻抗的温度特性例的图。该图示出了蓄电单元的温度为20℃、25℃、30℃的情况下的科尔作图。这样,在根据蓄电单元的复阻抗来推定内部温度时具有温度依赖性。第2控制部202能够利用这样的表示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与复阻抗的对应关系的温度特性数据来推定内部温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能够使供给到蓄电装置100的充电电流最佳化。由蓄电装置100测定出的复阻抗与蓄电单元B0~B5的内部温度、劣化状态对应,因此第2控制部202能够决定适于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例如,在对蓄电装置100进行快速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充电电流的最佳化能够缩短充电时间。
[1.5变形例]
另外,图1的蓄电系统1示出了大致分为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蓄电系统1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第1控制部105和第2控制部202可以一体化为充电控制部(即1个MCU),也可以省略通信电路106和通信电路20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蓄电系统1具备:电池组101,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B0~B5;充电电路201,向电池组101供给充电电流;交流叠加部148/204,将交流电流叠加于充电电流;复阻抗测定部110,测定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及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充电控制部(S15+202),基于复阻抗来控制充电电流。这里,充电控制部相当于第1控制部105的S15以及第2控制部202。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蓄电装置的充电电流最佳化。复阻抗与蓄电单元的内部温度、劣化状态对应,因此充电控制部能够决定适于各个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例如,在蓄电装置被快速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充电电流的最佳化能够缩短充电时间。
在此,充电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电池组101的外部温度及复阻抗来推定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内部温度,并根据推定出的内部温度来使充电电流最佳化。
由此,能够根据复阻抗来推定内部温度,并在推定出的内部温度下决定最佳的充电电流。
在此,充电控制部也可以根据表示电池组的内部温度与复阻抗的对应关系的温度特性数据、以及表示电池组的外部温度及内部温度的分布的温度分布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推定各个蓄电单元的内部温度。
由此,在内部温度的推定中使用温度特性数据及温度分布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能够提高推定的精度。
在此,充电控制部也可以根据从复阻抗推定的各个蓄电单元的劣化状态来控制充电电流。
由此,能够根据劣化状态使充电电流最佳化。
在此,充电控制部也可以根据基于复阻抗从外部的服务器装置302取得的表示各个蓄电单元B0~B5的劣化的程度的劣化信息来使充电电流最佳化。
由此,能够利用外部的网络装置来推定劣化状态,并根据推定出的劣化状态来使充电电流最佳化。
在此,充电控制部也可以决定充电电流的值,以缩短电池组101的充电水平达到规定水平为止的充电时间。
由此,能够进行快速充电。
在此,充电控制部可以在内部温度达到阈值时停止充电。
由此,能够停止内部温度超过阈值的状态下的充电。
在此,蓄电系统也可以具备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蓄电装置100具有电池组101、交流叠加部148、复阻抗测定部110、以及向充电装置200发送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的第1通信电路106,充电装置200具有充电电路201、充电控制部、以及从蓄电装置100接收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的第2通信电路203。
在此,蓄电装置100也可以具备产生基准频率信号的基准信号产生部180,交流叠加部148生成与基准频率信号同步后的交流电流,复阻抗测定部110使用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阻抗。
由此,由于在电压测定和电流测定中使用相同的基准频率信号,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另外,由于基准频率信号在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电压测定和电流测定中共同使用,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
另外,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00具备:电池组101,串联连接了多个蓄电单元B0~B5;交流叠加部148,在供给到电池组的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复阻抗测定部110,测定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多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通信电路106,将复阻抗通知给供给充电电流的充电装置。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蓄电装置的充电电流最佳化。由于复阻抗与蓄电单元的内部温度、劣化状态对应,因此充电控制部能够决定适于各个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例如,在蓄电装置被快速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充电电流的最佳化能够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实施方式1的充电方法是对具备串联连接了多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池组101的蓄电装置100进行充电的充电方法,在供给到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测定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多个蓄电单元B0~B5的电压值,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基于复阻抗来控制充电电流。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蓄电装置的充电电流最佳化。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蓄电装置100进行用于复阻抗测定的交流电流的叠加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充电装置200进行交流电流的叠加的例子。
[2.1蓄电系统1的结构]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蓄电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该图与图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具备测定电路104a来代替测定电路104;对充电装置200追加了交流叠加部204;以及追加了时钟电路205。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测定电路104a与图1的测定电路104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产生与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并使用该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电压以及复电流。由此,能够如图1所示那样使复电压以及复电流的测定精度为高精度地进行。
时钟电路205产生应被叠加的交流电流和作为通信电路203的通信基准的基准频率信号。
通信电路203包括调制部231和解调部232,调制部231和解调部232也使用由时钟电路205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来进行调制和解调。此外,为了与通信电路203进行通信,通信电路106具有调制部175和解调部176。
交流叠加部204将与时钟电路205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同步后的交流电流叠加于流过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因此,交流叠加部204具有DDS241、驱动器242和变压器243。
DDS241是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的简称,包含保持对应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正弦波进行采样的波形数据的ROM,并输入指示采样点的地址,且输出正弦波的采样点的数据(即采样值)。由于地址连续变化,所以输出的采样值表示几乎连续的正弦波。另外,应被叠加的交流电流的波形也可以不是正弦波,也可以是脉冲状的波形。
驱动器242是将从DDS241输出的正弦波作为差动信号输出到变压器243的差动缓冲器。
变压器243将表示来自驱动器242的交流电流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流入电池组101的充电电流。
[2.2测定电路104a的结构]
接着,说明测定电路104a的详细结构。
图10是表示图9的蓄电系统1中的测定电路104a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图10与图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删除了频率保持部141、基准信号产生部142和交流叠加部148;以及追加了相位同步部161和基准信号产生部162。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相位同步部161产生电流测定部146的AD转换结果即与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同步后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具有在频率保持部141中保持的频率数据所示的频率。
基准信号产生部162产生与来自相位同步部161的时钟信号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基准频率信号。因此,基准信号产生部162具有DDS163和移相器164。DDS163和移相器164可以具有与图2的DDS143和移相器144相同的结构。
[2.3相位同步部161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相位同步部161的更详细的结构例。
图11是表示图10的相位同步部161的详细结构例及其周边的电路例的图。此外,图11的相位同步部161示出了如下结构例,即,不是对电流测定部146的AD转换结果进行同步检测,而是对向电流测定部146的输入信号即作为电流检测电阻103的电压降的交流电流值进行同步检测。
图11的相位同步部161具备迟滞电路165、比较器166、电荷泵167、LPF168、VCO169和分频器170。
迟滞电路165将由电流检测电阻103检测出的交流电流值二值化。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迟滞电路165的输出波形(A1)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与电流值对应的输出电压。ITH+和ITH-表示迟滞特性的上侧阈值和下侧阈值的例子。迟滞电路165的输出波形(A1)成为具有与叠加后的交流信号相同的频率1/T的如该图所示的脉冲状的矩形波。
比较器166将迟滞电路165的输出信号与分频器170的分频信号进行比较,以检测相位差。
电荷泵167使表示检测到的相位差的信号上升到所需的电压水平。
LPF168被称为低通滤波器或循环滤波器,对来自电荷泵167的表示相位差的信号进行平滑化。
VCO169是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与平滑化后的信号的电压相应的频率的信号。
分频器170对来自VCO169的信号进行分频,并将该信号反馈到比较器166。
通过这样的结构,相位同步部161产生与由电流检测电阻103检测的交流电流同步后的频率信号。
基准信号产生部162产生与来自相位同步部161的频率信号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频率信号。
根据以上的结构,即使在充电装置200进行交流电流的叠加的情况下,测定电路104a所使用的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频率信号也与被叠加的交流电流同步,因此能够以高精度测定复阻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2的蓄电系统1具有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蓄电装置100具有电池组101、复阻抗测定部110、以及相位同步电路161,该相位同步电路161产生与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充电装置200具有交流叠加部148、充电电路201、以及充电控制部,复阻抗测定部110使用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阻抗。
由此,能够以高精度测定复阻抗。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说明充电装置200进行用于复阻抗测定的交流电流的叠加的其他例。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在蓄电装置100中,使用对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进行同步检波的相位同步部161,生成与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根据与从充电装置200向蓄电装置100发送的交流电流的频率相关的交流频率信息来产生基准频率信号的结构例。
[3.1蓄电系统1的结构]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蓄电系统1的结构例的框图。该图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图9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在通信电路203内追加了通信时钟生成部233;在通信电路106内追加了通信时钟再生部177;以及代替测定电路104a而具备测定电路104b。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通信电路203从蓄电装置100的通信电路106接收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相同。并且,通信电路203将与叠加于充电电流的交流电流的频率相关的交流频率信息发送到通信电路106。另外,通信电路203与通信电路106之间的通信线具有通信信号线,不具有通信时钟信号线。
通信时钟生成部233生成与时钟电路205产生的基准频率信号同步后的通信时钟信号。调制部231生成使用通信时钟信号对通信数据进行调制而得到的通信信号,并发送到通信电路106。
通信电路106向充电装置200发送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相同。而且,通信电路106从通信电路203接收交流频率信息作为通信信号。
通信时钟再生部177从由通信电路106接收的通信信号中再生通信时钟信号,并将该通信时钟信号供给到解调部176。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被称为CCLK。解调部176使用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对通信信号进行解调。通信时钟信号CCLK还被供给到测定电路104b。测定电路104b使用与通信时钟信号CCLK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
在此,交流频率信息相当于通信信号的数据定时以及通信时钟信号的边缘定时。交流频率信息例如作为通常的通信信号或者特定的通信信号,在充电期间中始终、或者随时、或者反复地被发送。
测定电路104b使用与由通信时钟再生部177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CCLK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电压和复电流。
[3.2测定电路104b的结构]
接着,说明测定电路104b的详细结构。
图14是表示图13的蓄电系统1中的测定电路104b的详细结构例和周边的电路的电路图。图14与实施方式2的图10所示的测定电路104a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删除了相位同步部161;以及代替基准信号产生部162而具备基准信号产生部180。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基准信号产生部180产生与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CCLK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因此,基准信号产生部180具备DDS181和移相器182。DDS181和移相器182可以具有与DDS163和移相器164相同的结构。
[3.3通信电路的结构]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1的结构中的、与相当于通信信号的数据定时和通信时钟信号的边缘定时的交流频率信息相关的主要结构。
图15是更详细地表示图13的蓄电系统1中与交流频率信息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15的调制部231示出了进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的结构例。因此,调制部231具备发送数据缓冲器245、双极转换器246、DDS247和BPSK调制器248。
发送数据缓冲器245是暂时保持发送数据的缓冲寄存器。在该图中,作为发送数据S1,例示了100111。
双极转换器246将发送数据的1、0转换成+1、-1。
DDS247生成与通信时钟生成部233生成的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正弦波信号和余弦波信号。
BPSK调制器248具备2个乘法器和1个加法器。BPSK调制器248在双极转换后的发送数据为-1时,将由DDS247生成的正弦波信号以及余弦波信号的相位移位180度(即反转),在双极转换后的发送数据为+1时,不将由DDS247生成的正弦波信号以及余弦波信号的相位反转。BPSK调制器248对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在本例中,1个符号为1比特),生成通信信号作为非反转的正弦波信号与非反转的余弦波信号之和、或者反转的正弦波信号与反转的余弦波信号之和。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发送数据S1和BPSK调制后的波形例D1的图。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波形例D1仅示出了非反转或反转后的正弦波信号成分。
图15的解调部176具备BPSK解调器185和接收数据缓冲器186。
BPSK解调器185从通信信号中解调通信数据。
接收数据缓冲器186暂时保持解调后的通信数据。
通信时钟再生部177具有PLL187,并且从通信信号中再生通信时钟信号。
基准信号产生部180产生与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和正交基准频率信号。
通过这样的电路,蓄电装置100根据从充电装置200发送的交流频率信息,产生与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测定电路104b使用与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复电压以及复电流的测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3的蓄电系统1具有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蓄电装置100具有:电池组101;复阻抗测定部110;第1通信电路106,向充电装置发送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并接收与交流电流的频率相关的交流频率信息;以及基准信号产生电路,根据交流频率信息产生基准频率信号,充电装置200具有:交流叠加部148;充电电路201;充电控制部;以及第2通信电路203,从蓄电装置接收与复阻抗相关的信息并发送交流频率信息,复阻抗测定部110使用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阻抗。
由此,测定电路104b使用根据交流频率信息生成的基准频率信号进行测定,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复电压以及复电流的测定。
在此,也可以是,第2通信电路203具备:通信时钟生成部233,生成通信时钟信号;以及调制部231,生成使用通信时钟信号对通信数据进行调制而得到的通信信号,第1通信电路106具备:通信时钟再生部177,根据通信信号再生通信时钟信号;以及解调部176,使用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对通信信号进行解调,交流叠加电路204生成与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交流电流,基准信号产生部180产生与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复阻抗测定部110使用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复阻抗,交流频率信息相当于通信信号的数据定时以及通信时钟信号的边缘定时。
由此,能够容易地发送通信信号的数据定时作为交流频率信息。另外,交流频率信息被再生也相当于通信时钟信号的边缘时刻。
另外,说明了实施方式3的将通信电路203和通信电路106连接的通信线具有通信信号线而不具有通信时钟信号线的例子,但不限于此。通信线也可以是包含通信信号线以及通信时钟信号线双方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省略通信时钟再生部177。
另外,为了说明从通信电路203向通信电路106发送作为交流频率信息的通信信号的情况,说明了通信电路203具备通信时钟生成部233、通信电路106具备通信时钟再生部177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此。为了进行双向通信,通信电路203和通信电路106可以分别具备通信时钟生成部和通信时钟再生部。
此外,通信电路203和通信电路106不限于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
(应用例)
接着,对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1的具体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蓄电系统1的第1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7A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的第1应用例的示意图。图17B是表示图17A的第1应用例的框图。
在图17A中,蓄电装置100搭载在两轮车上,向驱动两轮车的电动机供给电力。在对蓄电装置100充电时,蓄电装置100经由充电电缆P1与充电装置200连接。另外,蓄电装置100的通信电路106与充电装置200的通信电路203以无线方式连接。充电装置200的通信电路206经由因特网连接到数据库301和服务器装置302。
如图17B所示,例如,蓄电装置100经由无线将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外部温度发送到充电装置200。充电装置200根据复阻抗和外部温度来推定蓄电装置100内的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并根据内部温度来决定快速充电中最佳的充电电流。充电装置200访问服务器装置302,并且发送复阻抗和充电信息(例如SOC),以确定内部温度。服务器装置302诊断电池组101的劣化状态。充电装置200取得复阻抗和与充电信息相应的劣化信息(例如SOH),基于所取得的劣化信息来决定最佳的充电电流。
此外,充电装置200的因特网连接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
接着,对蓄电系统1的第2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1的第2应用例的示意图。该图与图17A相比,不同点在于,代替充电装置200,蓄电装置100经由因特网访问数据库301以及服务器装置302。
另外,蓄电装置100的因特网连接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
接着,对蓄电系统1的第3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9A是表示实施方式1~3的蓄电系统的第3应用例的示意图。图19B是表示图19A的第3应用例的框图。
在图19A中,蓄电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搭载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备作为所谓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能够与数据库301以及服务器装置302进行通信,并且经由通信线com与蓄电装置100以及充电装置200连接。蓄电装置100经由充电电缆P1和通信线com与充电装置200连接。充电装置200从充电站500经由充电电缆P2接受充电用的电力供给。通信线com也可以是所谓的线束(wireharness)的一部分。
如图19B所示,蓄电装置100经由通信线com将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和外部温度发送到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根据复阻抗以及外部温度来推定蓄电装置100内的电池组101的内部温度,并根据内部温度来决定快速充电中最佳的充电电流。控制装置400可以将复阻抗和充电信息(例如,SOC)发送到服务器装置302,以进行内部温度的决定。服务器装置302诊断电池组101的劣化状态。控制装置400从服务器装置302取得与复阻抗和充电信息相应的劣化信息(例如SOH),基于所取得的劣化信息来决定最佳的充电电流,并且向充电装置200通知所决定的最佳的充电电流。
此外,在图19B中,控制装置400推定内部温度,但蓄电装置100或充电装置200也可以推定内部温度。在该情况下,蓄电装置100或者充电装置200将控制装置400作为中继装置,与数据库301以及服务器装置302连接即可。
此外,在第1~第3应用例中示出了将蓄电装置100搭载于车辆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蓄电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无人机、不间断电源装置、便携式电源装置等。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构成,或者通过执行适于各构成要素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CPU或处理器等程序执行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的软件程序来实现。
另外,基于实施方式对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蓄电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对本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而构建的方式也可以包含在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能够利用于具有二次电池的蓄电系统,例如能够利用于电动车辆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蓄电系统
100 蓄电装置
101 电池组
102 热敏电阻
103 电流检测电阻
104、104a、104b 测定电路
105 第1控制部
106、107、203、206 通信电路
110 复阻抗测定部
140 时钟生成部
141 频率保持部
142 基准信号产生部
143、163、181、188、241、247 DDS
144、164、182 移相器
145 电压测定部
146 电流测定部
147 温度测定部
148、204 交流叠加部
149 转换部
150 积分部
151 保持部
152 温度保持部
153 IO部
161 相位同步部
162 基准信号产生部
165 迟滞电路
166 比较器
167 电荷泵
168 LPF
169 VCO
170 分频器
171 ROM
175 调制部
176 解调部
177 通信时钟再生部
180 基准信号产生部
185 BPSK 解调器
186 接收数据缓冲器
187 PLL
200 充电装置
201 充电电路
202 第2控制部
205 时钟电路
210 可变电流源
231 调制部
232 解调部
233 通信时钟生成部
242 驱动器
243 变压器
245 发送数据缓冲器
246 双极转换器
248 BPSK调制器
301 数据库
302 服务器装置
400 控制装置
500 充电站
B0~B5 蓄电单元
com 通信线
P1、P2 充电电缆

Claims (14)

1.一种蓄电系统,其中,具备:
电池组,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
充电电路,对所述电池组供给充电电流;
交流叠加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流上叠加交流电流;
复阻抗测定部,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各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
充电控制部,基于所述复阻抗来控制所述充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基于所述电池组的外部温度及所述复阻抗来推定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内部温度,并根据推定出的内部温度来使所述充电电流最佳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根据表示所述电池组的内部温度与复阻抗的对应关系的温度特性数据、以及表示所述电池组的外部温度及内部温度的分布的温度分布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推定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内部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根据从所述复阻抗推定出的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劣化状态来控制所述充电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复阻抗而从外部的服务器装置取得的表示所述各个蓄电单元的劣化的程度的劣化信息,使所述充电电流最佳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决定所述充电电流的值,以缩短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水平达到规定水平为止的充电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部在所述内部温度达到阈值时停止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具备蓄电装置和充电装置,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
所述电池组;
所述交流叠加电路;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以及
第1通信电路,向所述充电装置发送与所述复阻抗相关的信息,
所述充电装置具有:
所述充电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部;以及
第2通信电路,从所述蓄电装置接收与所述复阻抗相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产生基准频率信号的基准信号产生电路,
所述交流叠加电路生成与所述基准频率信号同步后的所述交流电流,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使用所述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所述复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具有蓄电装置和充电装置,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
所述电池组;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以及
相位同步电路,产生与叠加于所述充电电流的所述交流电流同步后的基准频率信号,
所述充电装置具有:
所述交流叠加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以及
所述充电控制部,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使用所述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所述复阻抗。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具有蓄电装置和充电装置,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
所述电池组;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
第1通信电路,向所述充电装置发送与所述复阻抗相关的信息,并接收与所述交流电流的频率相关的交流频率信息;以及
基准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交流频率信息产生基准频率信号,
所述充电装置具有:
所述交流叠加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部;以及
第2通信电路,从所述蓄电装置接收与所述复阻抗相关的信息,并发送所述交流频率信息,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使用所述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所述复阻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第2通信电路具备:
通信时钟生成部,生成通信时钟信号;以及
调制部,生成使用所述通信时钟信号对通信数据进行调制后的通信信号,
所述第1通信电路具备:
通信时钟再生部,从所述通信信号再生所述通信时钟信号;以及
解调部,使用再生的所述通信时钟信号对所述通信信号进行解调,
所述交流叠加电路生成与所述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所述交流电流,
所述基准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与再生的通信时钟信号同步后的所述基准频率信号,
所述复阻抗测定部使用所述基准频率信号来测定所述复阻抗,
所述交流频率信息相当于所述通信信号的数据定时以及所述通信时钟信号的边缘定时。
13.一种蓄电装置,其中,具备:
电池组,串联连接多个蓄电单元;
交流叠加电路,对供给到所述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叠加交流电流;
复阻抗测定部,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及所述多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并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来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以及
通信电路,将所述复阻抗通知给供给所述充电电流的充电装置。
14.一种充电方法,对具备串联连接了多个蓄电单元的电池组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中,
对供给到所述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叠加交流电流,
测定被叠加的所述交流电流的电流值以及所述多个蓄电单元的电压值,
根据测定出的电流值以及测定出的电压值,测定蓄电单元的复阻抗,
基于所述复阻抗,控制所述充电电流。
CN202080058370.4A 2019-09-06 2020-09-03 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Pending CN1142706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040 2019-09-06
JP2019163040 2019-09-06
PCT/JP2020/033506 WO2021045172A1 (ja) 2019-09-06 2020-09-03 蓄電システム、蓄電装置および充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0656A true CN114270656A (zh) 2022-04-01

Family

ID=7485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8370.4A Pending CN114270656A (zh) 2019-09-06 2020-09-03 蓄电系统、蓄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0622A1 (zh)
EP (1) EP4027431A4 (zh)
JP (1) JPWO2021045172A1 (zh)
CN (1) CN114270656A (zh)
WO (1) WO20210451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3997B2 (ja) * 2020-09-04 2024-03-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監視システム
US11982716B2 (en) * 2020-09-04 2024-05-14 Analog Devices, Inc. Self-characterizing smart cells for battery lifecycle management
US11637441B2 (en) * 2020-11-02 2023-04-25 Aira, Inc. Thermal regulation for wireless charging pad
JP7495372B2 (ja) * 2021-04-02 2024-06-04 株式会社Soken インピーダンス算出装置及び電池管理システム
JP7435527B2 (ja) 2021-04-05 2024-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測定システム
JP7510394B2 (ja) 2021-07-26 2024-07-03 株式会社Soken 電池測定装置
JP2023031578A (ja) * 2021-08-25 2023-03-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監視装置
JP2023074284A (ja) * 2021-11-17 2023-05-29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JP2024006331A (ja) * 2022-07-01 2024-01-17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の充電方法、診断方法、充電器、診断システム、充電プログラム及び診断プログラム
EP4418490A3 (en) * 2023-02-14 2024-10-02 Black & Deck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p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4687A (ja) * 2005-07-15 2007-02-01 Fuji Heavy Ind Ltd バッテリ管理システム
JP5378099B2 (ja) 2009-08-07 2013-12-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容量維持率判定装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動車両
JP5554622B2 (ja) * 2010-04-21 2014-07-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装置
JP2012205383A (ja) * 2011-03-25 2012-10-22 Japan Radio Co Ltd リチウム電池制御装置
JP6245692B2 (ja) 2013-11-13 2017-12-13 学校法人東海大学 電池状態判定装置及び電池状態判定方法
US9673657B2 (en) * 2014-04-03 2017-06-06 Nxp B.V.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approach
US10023064B2 (en) 2016-03-10 2018-07-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capability estimation for vehicle battery systems
WO2017159031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充電装置、温度情報取得装置及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並びに、電気化学インピーダンス・スペクトルのその場計測方法
US20180034283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r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based on impedance
JP6567582B2 (ja) * 2017-03-08 2019-08-28 株式会社東芝 充放電制御装置、使用条件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7025287B2 (ja) * 2017-12-27 2022-02-24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及び電池状態推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5172A1 (ja) 2021-03-11
US20220190622A1 (en) 2022-06-16
EP4027431A4 (en) 2023-01-25
EP4027431A1 (en) 2022-07-13
JPWO2021045172A1 (zh)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45172A1 (ja) 蓄電システム、蓄電装置および充電方法
US11933854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circui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battery management network
CN112313521B (zh) 电池监视装置、集成电路以及电池监视系统
JP6657967B2 (ja) 状態推定装置、状態推定方法
Al Nazer et al. Broadband identification of battery electrical impedance for HEVs
Campestrini et al. Validation and benchmark methods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alities: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algorithms
JP6111275B2 (ja) 電池制御装置
Raijmakers et al. Non-zero intercept frequency: An accurat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tegral temperature of li-ion batteries
JP4940889B2 (ja) 電池特性の検出方法及び電池特性の検出装置
JP6101714B2 (ja) 電池制御装置、電池システム
WO2013168349A1 (ja) バッテリの充電率推定装置
US12000903B2 (en) Impedance determination with phase determination
KR20140126398A (ko) 배터리와 전기 접지 사이의 절연 저항의 측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Pasetti et al. Real-Time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of Light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CN107346002A (zh) 用于估计电池soe的装置
US11892514B2 (en)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CN107923953B (zh) 对能量存储装置中的电流测量进行采样的系统和方法
US20240027533A1 (en) Distributed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JP2014106038A (ja) 電池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
US20230366939A1 (en) Diagnosis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diagnosis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KR102009729B1 (ko) 표집에 의해 부하 신호의 최대 전압값을 판별하기 위한 방법
Shiao et al. Electrochemistry theorem based 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of the lead acid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202402642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reactive impedance measurements
US20240308388A1 (en) Traction Battery Controller Operable to Detect Battery Internal State Using Battery Model Based on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on of Relaxation Times Information
Sandoval-Chileño et al. Low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estimation of the state of charge syste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