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5912A -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5912A
CN114265912A CN202111612938.5A CN202111612938A CN114265912A CN 114265912 A CN114265912 A CN 114265912A CN 202111612938 A CN202111612938 A CN 202111612938A CN 114265912 A CN114265912 A CN 114265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oint
residence
points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29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乾佳
陶周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steps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steps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steps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steps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29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59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5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中,数据处理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序列,然后,根据轨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由于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于预设尺寸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基于目标用户的轨迹点沿采集时间的分布状态,将分布于预设尺寸范围内的轨迹点聚为一个驻留点。

Description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数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用户出行行为进行分析时,需要展示用户的出行轨迹;而研究发现,当用户轨迹点的数量较多时,其展示效果较为混乱,不能直观体现出用户在不同地点的驻留信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式,用于获取用户在不同地点的驻留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驻留点生成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其中,所述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
按照所述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其中,所述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所述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所述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根据所述轨迹片段,生成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驻留点生成装置,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驻留点生成装置包括:
轨迹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其中,所述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
片段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其中,所述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所述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所述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驻留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片段,生成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中,数据处理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序列,然后,根据轨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由于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于预设尺寸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基于目标用户的轨迹点沿采集时间的分布状态,将分布于预设尺寸范围内的轨迹点聚为一个驻留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迹点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留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留点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20-存储器;130-处理器;140-通信单元;201-轨迹模块;202-片段模块;203-驻留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在对用户出行行为进行分析时,需要展示用户的出行轨迹,当用户轨迹点的数量较多时,其展示效果较为混乱,不能直观体现出用户在不同地点的驻留信息。
如图1所示,展示了一目标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轨迹点,以及由这些轨迹点构成的出行轨迹;由于轨迹点的数量较多,导致用户轨迹相互交叉,难以直观展现用户在不同地点的驻留信息。
鉴于此,为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的驻留点生成方法。该方法中,数据处理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序列,然后,根据轨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由于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于预设尺寸的范围内,因此,基于目标用户的轨迹点沿采集时间的分布状态,将分布于预设尺寸范围内的轨迹点聚类为一个驻留点。
其中,本实施中的数据处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单个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组。服务器组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例如,服务器可以是分布式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相对于用户终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远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在云平台上实现;仅作为示例,云平台可以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社区云(Community Cloud)、分布式云、跨云(Inter-Cloud)、多云(Multi-Cloud)等,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在具有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电子设备上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轨迹点采集自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机动车辆中的内置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照明设备、智能电器设备的控制设备、智能监控设备、智能电视、智能摄像机、或对讲机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包括智能手环、智能鞋带、智能玻璃、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背包、智能配件等、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设备、导航设备、或销售点(point of sale,POS)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
如图2所示,为数据处理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包括存储器120、处理器130、通信单元140。其中,该存储器120、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该存储器12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程序,该处理器13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该程序。
该通信单元140用于通过网络建立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网络收发数据。网络可以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光纤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内联网、因特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网络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入点。例如,网络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点,例如基站和/或网络交换节点,服务请求处理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通过该接入点连接到网络以交换数据和/或信息。
该处理器1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并且,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例如,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仅作为举例,上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Instruction-set Processor,ASI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物理处理单元(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微控制器单元、简化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或微处理器等,或其任意组合。
在上述相关介绍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中的驻留点生成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
其中,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示例性的,该轨迹点序列可以表示为p1,p2,p3…pn,其中,n表示按照轨迹点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对轨迹点的编号。
此外,该轨迹点序列中的轨迹点,可以源自于用户终端自身的定位装置采集的定位信息;还可以是数据处理设备通过对用户终端与基站通信过程中的信令数据进行解析获得。例如,可以从信令数据中获得基站标识信息、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信令采集时间等,而考虑到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在误差范围内,因此,可以将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作为用户终端的轨迹点,并与用户终端的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建立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假定将从信令数据解析获得的信息称为Tuner,则可以表示为:
case class Tuner(
userId:Long,
startTime:Long,
cellId:String,
longitude:Double,
latitude:Double,
cellType:Boolean,
zoneId:String)
其中,userId表示用户标识,其数值可以是用户识别码;startTime表示行令的采集时间;cellId表示基站编号;longitude表示基站经度;表示基站纬度;cellType表示基站类型;zoneId表示基站所在区域。
S102,按照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
其中,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每个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继续以上述示例中的轨迹点序列p1,p2,p3…pn为例。假定经过划分之后,得到的多个轨迹片段可以分别表示为p1,p2,p3、p4,p5,p6、…pn-3,pn-2,pn-1,pn,每个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每个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以轨迹片段p1,p2,p3为例,该轨迹片段中的3个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该驻留区域最多能够容纳这3个轨迹点;也即是说,假定将p4划分到该轨迹片段中,使得该轨迹片段变为p1,p2,p3,p4,则用于包围这4个轨迹点的驻留区域,其尺寸会大于上述预设尺寸。
S103,根据轨迹片段,生成目标用户的驻留点。
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也即是说,每个轨迹片段对应一个驻留点。示例性,假定将图1中的轨迹点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划分之后,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5个驻留点,分别为R1,R2,R3,R4,R5
因此,该数据处理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序列,然后,根据轨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由于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于预设尺寸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基于目标用户的轨迹点沿采集时间的分布状态,将分布于预设尺寸范围内的轨迹点聚为一个驻留点。
研究发现,当用户处于高速运动时,虽然一些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在空间分布上位于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但是,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的数量较少,表现为轨迹片段中采集时间最早的轨迹点与采集时间最晚的轨迹点之间采集时间的差值较小,因此,对于这样的轨迹片段不应作为驻留点,而应该视为用户的途经点。因此,步骤S103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S103-1A,获取轨迹片段对应的驻留时长;
S103-2A,若驻留时长超过时长阈值,则根据该轨迹片段,生成目标用户的驻留点。
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时长阈值对划分的估计片段做进一步的筛选,确定出满足生成驻留条件的轨迹片段,并生成对应的驻留点。
其中,该时长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假定该轨迹点获取基站,若基站的类型为室外基站,则时长阈值可以设定为30min;若基站的类型的室内基站,则时长阈值可以设定为15min。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便于其他用户查看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分别分布在哪些地理位置,该驻留点生成方法还包括:
S104,提供一地图影像。
S107,根据驻留点在地图影像中的位置,将驻留点的标识显示到地图影像中。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如图4,该数据处理设备根据5个驻留点的位置,将5个驻留点的标识分别在地图影像的对应位置进行显示,使得其他用户能够更为直观的感知用户在哪些位置进行了驻留。
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驻留点的标识可以是预设形状的图形标识,不仅限于图4中的圆形图标,还可以是,正方形、棱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研究发现,仅将驻留点的标识在地图影像的对应位置进行显示,仅能传递用户在地图影像中的哪些位置驻留过的信息,不能传递用户在每个驻留点的驻留时长。
鉴于此,在步骤S107之前,本实施中的驻留点生成方法还包括:
S105,获取目标用户在驻留点的驻留时长。
可选地是实施方式中,由于每个驻留点所对应的轨迹片段中包括多个轨迹点,因此,数据处理设备分别将每个轨迹片段中采集时间最早的轨迹点与采集时间最晚的轨迹点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用户在每个驻留点的驻留时长。
S106,根据驻留时长,确定标识的尺寸。
其中,标识的尺寸与驻留时长成正相关。也即是说,该数据处理设备根据时长与尺寸预设映射关系,分别根据每个驻留点的驻留时长,确定每个驻留点对应标识的尺寸。
继续参见图4,图中驻留点的标识为圆形,圆形标识的面积越大则表明用户在该驻留点驻留的时间越长。即图4中的用户,在驻留点R1停留的时间最长,在驻留点R2停留的时间最短。
研究发现,一个轨迹片段中包括有多个轨迹点,而一个轨迹片段对应地图影像中的一个驻留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式将多个轨迹点映射为地图影像中的一个驻留点。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步骤S103包括以实施方式:
S103-1B,该数据处理设备将轨迹片段中的多个轨迹点作为多个待聚合轨迹点。
S103-2B,获取目标用户在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
S103-3B,分别根据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确定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
其中,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与对应的驻留时长成正相关;
S103-4B,根据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对多个待聚合轨迹点进行加权,获得目标用户的驻留点。
因此,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使得最终确定出的驻留点与轨迹片段中驻留时间最长的待聚合轨迹点作为接近。
而本实施例中,多个待聚合轨迹点获取自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考虑到用户与基站进行交互的频次能够间接反映出用户的驻留时长,因此,该数据处理设备获取移动终端在每个待聚合轨迹点与基站的交互频次;分别将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交互频次作为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
示例性的,假定多个待聚合轨迹点的数量为3个,各自的经纬度以及与基站的交互频次表示为p1(2,3,4),p2(4,5,2),p3(7,2,4),其中,p1(2,3,4)表示待聚合轨迹点p1的经度为2,纬度为3,与基站的交互频次为4次。
因此,p1(2,3,4),p2(4,5,2),p3(7,2,4)这个三个待聚合轨迹点对应驻留点R可以表示为:
p1(2,3)*2/5+p2(4,5)*1/5+p3(7,2)*2/5=R(4.4,3)
式中,p1(2,3)*2/5表示待聚合轨迹点p1(2,3)的权重为2/5,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将分别将每个待聚合轨迹点对应的交互频次与所有待聚合轨迹点的交互频次之间的比值,作为每个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因此,p1(2,3,4),p2(4,5,2),p3(7,2,4)这个三个待聚合轨迹点所对应驻留点R的经度为4.4,纬度为3。
为使得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区域内,作为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S102-1,根据排列顺序,从轨迹点序列中选取一个未处理过的轨迹点作为待划分轨迹点。
S102-2,根据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包围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的区域。
其中,历史轨迹点表示在待划分轨迹点之前,从轨迹点序列中选取的待划分轨迹点。并且,该预设区域构建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将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包围即可。作为一种构建区域的方式,该区域可以是基于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构建的矩形,具体实现方式:
数据处理设备可以获取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中的最小经度、最大经度、最小纬度、最大纬度;
然后,根据最小经度、最大经度、最小纬度以及最大纬度,生成矩形区域。
其中,矩形区域的对角线包括第一顶点以及第二顶点,第一顶点位于最小经度与最小纬度的位置,第二顶点位于最大经度与最大纬度的位置。
示例性的,假定历史轨迹点的数量为3个,并将3个历史轨迹点的经纬度分别表示为p1(2,3),p2(4,5),p3(7,2),待划分轨迹点的经纬度表示p4(3,9);其中,p1(2,3)表示一历史轨迹点的经度是2,纬度是3。
因此,该示例中的最小经度为2,最大经度为7,最小纬度为2,最大纬度为9;因此,该示例中所构建的矩形区域四个顶点的经纬度分别为(2,2),(2,9),(7,2),(7,9)。
S102-3,判断区域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尺寸;若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尺寸,则返回执行步骤S102-1;若大于预设尺寸,则执行步骤S102-4。
继续以上述矩形区域为例,本示例中将预设尺寸设定为矩形的长或者宽1200m,也就是说,若当前的矩形区域的长大于1200m或者当前矩形区域的宽大于1200m时,则将当前的历史轨迹点划分为一个轨迹片段;否则,将待划分轨迹点作为历史轨迹点;然后,继续从轨迹序列中选取未处理过的轨迹点作为新的待划分轨迹点,并生成新的区域;直到确定出一个轨迹片段。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驻留点的精度需要,对预设尺寸的值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1200m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或者缩小。
S102-4,将历史轨迹点划分成一个轨迹片段。
S102-5,获取轨迹点序列中未处理过的轨迹点的数量。
S102-6,判断轨迹点序列中未处理过的轨迹点的数量是否为0,若不为0,则返回行步骤S102-1;若为0,则执行步骤S102-7。
S102-7,获得轨迹点序列的至少一个轨迹片段。
继续以上述示例中的轨迹序列p1,p2,p3…pn以及轨迹片段p1,p2,p3为例,对轨迹片段的划分方式进行示说明:
首先,数据处理设备先将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p1作为待划分轨迹点,然后按照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一包围p1的区域A1;而该区域A1小于预设尺寸。
然后,该数据处理设备将p1作为历史轨迹,从轨迹序列中选取p2作为新的待划分轨迹点,并按照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一包围p1,p2的区域A2;然而,该区域A2仍然小于预设尺寸。
再然后,数据处理设备将p2作为历史轨迹,从轨迹序列中选取p3作为新的待划分轨迹点,并按照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一包围p1,p2,p3的区域A3;然而,该区域A3仍然小于预设尺寸。
最后,数据处理设备将p3作为历史轨迹,从轨迹序列中选取p4作为新的待划分轨迹点,并按照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一包围p1,p2,p3,p4的区域A4;此时,该区域A4大于预设尺寸,表示用户的运动区域超过设定的尺阈值,需要重新划分新的驻留点,因此,将p1,p2,p3作为一个轨迹片段。
基于与驻留点生成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与之相关的装置,包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驻留点生成装置,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其中,驻留点生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功能模块。如图5所示,从功能上划分,驻留点生成装置包括:
轨迹模块201,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其中,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
本实施例中,该轨迹模块201用于实现图3中的步骤S101,关于该轨迹模块201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步骤S101的详细描述。
片段模块202,用于按照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其中,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每个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本实施例中,该片段模块202用于实现图3中的步骤S102,关于该片段模块202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步骤S102的详细描述。
驻留模块203,用于根据轨迹片段,生成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
本实施例中,该驻留模块203用于实现图3中的步骤S103,关于该驻留模块203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步骤S103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驻留点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本实施例所提供驻留点生成方法的其他步骤或者子步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轨迹模块201、片段模块202以及驻留模块203同样可以用于实现本实施例所提供驻留点生成方法的其他步骤或者子步骤。因此,功能模块所能实现的功能依据模块划分标准的变化而变化,本实施例不对此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所述驻留点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其中,所述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
按照所述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其中,所述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所述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所述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根据所述轨迹片段,生成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包括:
根据所述排列顺序,从所述轨迹点序列中选取一个未处理过的轨迹点作为待划分轨迹点;
根据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包围所述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的区域,其中,所述历史轨迹点表示在所述待划分轨迹点之前,从所述轨迹点序列中选取的待划分轨迹点;
若所述区域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尺寸,则返回所述根据所述排列顺序,从所述轨迹点序列中选取一个未处理过的轨迹点作为待划分轨迹点的步骤执行;
若所述区域大于所述预设尺寸,则将所述历史轨迹点划分成一个轨迹片段;
获取所述轨迹点序列中未处理过的轨迹点的数量;
若所述数量不为0,则返回所述根据所述排列顺序,从所述轨迹点序列中选取一个未处理过的轨迹点作为待划分轨迹点的步骤执行;
若所述数量为0,则获得所述轨迹点序列的至少一个轨迹片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为矩形区域,所述根据预设区域构建方式,生成包围所述待划分轨迹点以及历史轨迹点的区域,包括:
获取所述待划分轨迹点以及所述历史轨迹点中的最小经度、最大经度、最小纬度、最大纬度;
根据所述最小经度、所述最大经度、所述最小纬度以及所述最大纬度,生成所述矩形区域,其中,所述矩形区域的对角线包括第一顶点以及第二顶点,所述第一顶点位于所述最小经度与所述最小纬度的位置,所述第二顶点位于所述最大经度与所述最大纬度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轨迹片段,生成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包括:
将所述轨迹片段中的多个轨迹点作为多个待聚合轨迹点;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
分别根据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其中,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与对应的驻留时长成正相关;
根据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权重对所述多个待聚合轨迹点进行加权,获得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待聚合轨迹点获取自所述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与基站的交互频次;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交互频次作为每个所述待聚合轨迹点的驻留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地图影像;
根据所述驻留点在所述地图影像中的位置,将所述驻留点的标识显示到所述地图影像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驻留点的标识为预设形状的图形标识,所述根据所述驻留点在所述地图影像中的位置,将所述驻留点的标识显示到所述地图影像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驻留点的驻留时长;
根据所述驻留时长,确定所述标识的尺寸,其中,所述标识的尺寸与所述驻留时长成正相关。
8.一种驻留点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驻留点生成装置包括:
轨迹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轨迹点序列,其中,所述轨迹点序列按照每个轨迹点的采集时刻进行排列;
片段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轨迹点序列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轨迹点序列划分成轨迹片段,其中,所述轨迹片段中的轨迹点分布在预设尺寸的驻留区域内,并且,所述轨迹片段中轨迹点的数量是所述驻留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
驻留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片段,生成所述目标用户的驻留点,其中,所述驻留点位于所述轨迹片段对应驻留区域。
9.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驻留点生成方法。
CN202111612938.5A 2021-12-27 2021-12-27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42659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2938.5A CN114265912A (zh) 2021-12-27 2021-12-27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2938.5A CN114265912A (zh) 2021-12-27 2021-12-27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912A true CN114265912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2938.5A Pending CN114265912A (zh) 2021-12-27 2021-12-27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59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819A (zh) * 2022-10-26 2022-11-25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驻留区域的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6507A (zh) * 2015-02-09 2015-05-06 成都小步创想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出行轨迹的确定方法
CN104931041A (zh) * 2015-05-03 2015-09-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轨迹数据的地点序列预测方法
CN108711355A (zh) * 2018-03-30 2018-10-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迹地图攻略制作与使用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08650A (zh) * 2018-12-03 2019-05-03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25833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杭州数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用户移动轨迹点的方法
CN111966729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轨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8623A (zh) * 2020-11-30 2021-03-12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包裹预配送路线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4290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停留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57340A (zh) * 2021-08-26 2021-11-16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轨迹匹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6507A (zh) * 2015-02-09 2015-05-06 成都小步创想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出行轨迹的确定方法
CN104931041A (zh) * 2015-05-03 2015-09-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轨迹数据的地点序列预测方法
CN108711355A (zh) * 2018-03-30 2018-10-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迹地图攻略制作与使用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08650A (zh) * 2018-12-03 2019-05-03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25833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杭州数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用户移动轨迹点的方法
CN111966729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轨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8623A (zh) * 2020-11-30 2021-03-12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包裹预配送路线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4290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停留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57340A (zh) * 2021-08-26 2021-11-16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轨迹匹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819A (zh) * 2022-10-26 2022-11-25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驻留区域的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2144B1 (en) Connection technology-based wireless coverage verification
US9562783B2 (en) Identifying future location and providing path crossing indications
CN109242300B (zh) 一种业务指标值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8696558B (zh) 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222782A (zh) 一种路线推荐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501869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ting points of interest based on a location history
CN104335064A (zh) 改进的三边测量处理
CN108072378B (zh) 一种预测目的地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98190A1 (en)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JP6396686B2 (ja) 行動判定装置、行動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87215A (zh) 路线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14691806A (zh) 数据查询方法、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5912A (zh)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991677A (zh) 向用户提供信息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28169A (zh) 用于导航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72095B (zh) 电子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
CN113657340B (zh) 轨迹匹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04722A (zh) 一种显示任务点的方法及装置
JP597757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0974B (zh) 基于日程的事件项目规划方法和装置
EP2328326B1 (en) Optimizing a buddy finder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CN111881230A (zh) 一种地图区域的渲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431494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747733A (zh) 导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7038007B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