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0602A -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0602A
CN114250602A CN202011001713.1A CN202011001713A CN114250602A CN 114250602 A CN114250602 A CN 114250602A CN 202011001713 A CN202011001713 A CN 202011001713A CN 114250602 A CN114250602 A CN 114250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ffle
condenser
communicated
path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17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李宁宁
朱博
刘军
徐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17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0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0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0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烘干系统,包括:冷凝器,连通外筒用于冷凝湿热水气;新风风道,一端连通外部新风,另一端经由内筒连通冷凝器,以将外部新风送入冷凝器;进风模块,对新风进行除菌,包括具备开闭功能的风门;排风风道,一端连通设置在外筒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以将外筒内的湿热空气经换热组件冷却除湿后排出;换热组件,可通入冷却介质对湿热气体进行冷却除湿,之后冷却介质流入冷凝器中,对冷凝器中的高湿热水气进行冷凝。本发明集冷凝式烘干和直排式烘干两种方式,换热组件直接将湿气排出,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率,缩短了烘干的时间,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水经水路结构后进入冷凝器内,被冷凝器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衣物护理的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衣物烘干装置,如烘干机、洗烘一体机,主要采用冷凝式循环烘干,其原理一般是,通过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并进入烘干筒,衣物在热空气作用下,衣物上的水蒸发与空气形成湿热空气,之后湿热空气进入冷凝器中,湿热空气在冷凝器中经过冷却介质的作用后凝结成冷凝水和干燥气体,干燥气体再进过加热器加热后进入筒体,如此循环后达到烘干衣物的目的,但其空气循环使用,存在异味大、温度高、冷凝用水量大等问题,并且循环温度高,对衣物造成损伤;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衣物烘干装置进行优化。
现有技术的直排方式从外界引入新风,烘干后直接排出烘干机。直排烘干方法一方面对于能源的消耗大,特别是在外界温度低的时,不利于节约;另一方面,烘干后的气体多为高温高湿的气体,将烘干后的高温高湿的气体直接从内筒内排出到室内,会造成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过高,而室内过高温湿度的空气再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造成空气质量无法长效保证,易造成衣物烘干的损伤和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烘干系统,包括:
冷凝器,连通外筒并用于冷凝由外筒进入的湿热水气;
新风风道,一端连通外部新风,另一端经由内筒连通所述冷凝器,以将外部新风送入所述冷凝器;
进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上,用于对外部新风进行除菌,包括具备开闭功能的风门,以控制外部新风的进入;
排风风道,一端连通设置在外筒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以将外筒内的湿热空气经所述换热组件冷却除湿后排出;
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上,可通入冷却介质对通入的湿热气体进行冷却除湿,之后冷却介质流入所述冷凝器中,对冷凝器中的高湿热水气进行冷凝。
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另一端连通内筒;被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气体,由所述循环风道供入内筒。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风机蜗壳和加热组件,所述风机蜗壳使通过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新风进入所述冷凝器内参与循环,且所述风机蜗壳将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气体经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送入内筒,以对衣物进行烘干。
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构成装置的基本外部结构;
设置于箱体内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用于容纳烘干衣物,所述内筒设置于外筒中并与外筒连通,内筒内的湿热空气能够进入外筒,所述外筒上设有排风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模块,包括:
进风盒体,所述进风盒体设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一区域连接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
所述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风门在关闭状态时密封所述通风口;
设置在所述进风盒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门在开启状态时实现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门包括风门本体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风门本体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风门本体朝向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门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方向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盒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风门关闭时覆盖所述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模块,还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进风盒体上的驱动件;所述风门与所述驱动件动力耦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盒体上设有转动孔,所述风门包括风门本体和与所述风门本体一体成型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模块,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水路结构、起热传递作用的导热板及用于湿热气体流通的风路结构;
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收容所述水路结构、导热板及风路结构的容置空间;
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下壳体包括侧壁和底部,所述底部为倾斜的底部,所述倾斜的底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上设有排水口,所述导热板设有排水口,所述风路结构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为所述导热板沿背离风路结构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排水口的边沿,以使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第三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位于第二倾斜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上端连接侧壁,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下端连接第二倾斜面;所述侧壁与第二倾斜面之间还设有过渡斜面;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隔离或连通,以实现水路结构中的冷却水与风路结构中待冷却气体分离或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连通,以使水气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结构包括若干上翅片,所述上翅片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上翅片之间形成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的边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热板形成具有开口的凹槽,所述上翅片位于凹槽内;
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第四挡板首尾相连,所述上翅片的连接端为第一挡板或第三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三挡板平行相邻的两个上翅片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挡板与第三挡板,以形成连续弯折的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翅片与所述第一挡板或第三挡板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以使所述上翅片垂直或倾斜于所述上翅片的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风路结构包括若干下翅片,至少两个所述下翅片均为弧形下翅片,相邻所述弧形下翅片之间形成弧形风道;
所述下翅片的内弧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若干所述下翅片之间的间距相等,若干所述下翅片的弧度均相同,所述弧度为10度至90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翅片包括根部及端部,所述根部固定于出风模块中的导热板,所述端部抵触所述出风模块的下壳体,所述根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端部的厚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烘干新系统,集冷凝式烘干和直排式烘干两种方式,换热组件直接将湿气排出,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率,缩短了烘干的时间,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水经水路结构后进入冷凝器内,被冷凝器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在新风风道处设置的进风模块能够进入内筒的外部新风进行除菌,并根据需求控制风门的开启及大小;在排风风道处设置换热组件,能够将衣物烘干后的高温高湿的气体变成低温低湿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外部,可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且保证了外界空气的温湿度,确保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提高控制质量,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
进风模块和换热组件都可以防止洗衣粉放多导致的泡沫溢出。
其中,水路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冷却介质与导热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且风路结构的设计,增加了气体的通道长度,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效率。
出风模块中的冷却介质出口位于倾斜的下壳体底部,下壳体底部包括多个倾斜面,以及时排出冷却介质,避免冷凝水在底部积留,提高除湿的效率。
进风模块中可驱动风门的开启以实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连通;并可根据需求控制驱动件驱动风门的开启的大小;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保证了衣物洗衣装置中的衣物的卫生;且可在风门开启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高效烘干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出风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出风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路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出风模块的又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水路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水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路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出风模块的又一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水路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水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A-A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的进风模块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的进风模块中的风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的进风模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风风道;2、排风风道;31、内筒;32、外筒;4、冷凝器;5、循环风道;51、加热组件;52、风机蜗壳;6、连接风道;71、排水泵;7、排水管;
10、换热组件;
11、上壳体;111、冷却介质入口;
12、出风模块;121、水路结构;1211、上翅片;122、风路结构;1221、下翅片;12211、根部;12212、端部;1222、第二隔板;123、导热板;1231、排水口;1233、安装孔;124、挡板;1241、第一挡板;12411、缺口;1242、第二挡板;1243、第三挡板;1244、第四挡板;
13、下壳体;131、第二出风口;132、第二进风口;133、冷却介质出口;134、第一倾斜面;135、第二倾斜面;136、第三倾斜面;137、过渡斜面。
20、进风模块;21、底盒;22、上盖;23、风门;231、风门本体;232、密封圈;233、安装轴;25、驱动件;2110、第一区域;2120、第二区域;2111、第一出风口;2121、第一进风口;2130、第一隔板;2131、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8、图14-图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烘干系统,包括:箱体、内筒31、外筒32、对外部新风进行除菌的进风模块20、对湿热气体进行冷却除湿的换热组件10、对湿热水气进行冷凝的冷凝器4、将外部新风引入装置的新风风道1、连接进风模块20和内筒31的连接风道6、将装置内的湿热气体排出的排风风道2。
箱体,构成装置的基本外部结构。
内筒31和外筒32设置于箱体内,内筒3用于容纳衣物,内筒31设置于外筒32中并通过内筒31上的孔(图中未示出)与外筒32连通,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能够进入外筒32。外筒32上设有排风入口。
新风风道1,新风风道1的一端为设置在箱体前板或上顶板上的新风入口,即新风风道1的一端连通外部新风,箱体外空气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风道。新风风道1的另一端连通进风模块20的第一进风口2121,外部新风经进风模块20除菌后通入内筒31,经由内筒31连通冷凝器4。简而言之,新风风道1将外部新风经由内筒31最终送入冷凝器4。优选地,新风风道1上设置空气过滤装置,以净化箱体内部和/或外部进入新风风道1的空气。优选地,新风风道1上设有小风机,增大箱体的吸风量。
连接风道6,连接风道6的一端连通进风模块20的第一出风口2111,另一端连通内筒31,经进风模块20除菌后的新风经连接风道6进入内筒31内,经内筒31进入外筒32后,再进入换热组件10和冷凝器4。
排风风道2,排风风道2的一端为设置在外筒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10的风路结构122;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先经内筒31上的孔进入外筒32,再从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经排风风道2进入换热组件10。
循环风道5,循环风道5的一端与冷凝器4连通,另一端连通内筒31;通过冷凝器4的空气被冷凝后,由循环风道5供入内筒31。
优选地,循环风道5上设有加热组件51和风机蜗壳52,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经内筒31上的孔进入外筒32,再经外筒32上的孔进入冷凝器4,被冷凝器4冷凝后的气体,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进入循环风道5内,经加热组件51加热后循环至内筒31,以对衣物进行烘干。同时,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内筒31的新风进入冷凝器4内参与循环,而进入内筒31的新风使得内筒的气压增大,使得筒内的潮湿热空气通过外筒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换热组件10内。
冷凝器4,连通外筒并用于冷凝由外筒32进入该冷凝器4的湿热水气。内筒3内的湿热水气通过内筒3上的孔进入内外筒之间,通过外筒上的孔进入冷凝器4,冷凝器4冷凝由外筒进入该冷凝器的湿热气体,冷凝器另一端连通内筒3,以将冷凝后的空气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经经循环风道5中的加热组件51加热后供入内筒3,冷凝之后的水随冷凝水流入排水泵71。经排水泵71的作用通过排水管7排出。
优选地,换热组件10上的冷却介质出口133连通冷凝器4,冷却水经出风模块12的水路结构后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凝器4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换热组件10直接将湿气排出,使得烘干效率增加,缩短了烘干的时间。
其中,内筒31的湿热空气透过内筒31上孔进入外筒32,再经外筒32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经排风风道2进入出风模块12。可有效地防止内筒31内的洗衣泡沫进入排风风道2。
内筒31连通外筒32,外筒32上设有排风入口,以实现内筒31连通排风风道,以将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经换热组件10处理后排出装置外。排风风道2一端连通设在外筒32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10中的风路结构122。其中,水路结构121中的流动的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进行热交换,装置内的湿热空气经排风风道2进入换热组件10的风路结构122中,经换热组件10的冷却除湿后排出至室内。
为了实现与内筒的控制连通,进风模块20设置有风门,风门开启时,室内新风通过进风模块20除菌后,进入内筒31。
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装置中,一般采用冷凝式烘干方式,即仅仅安装冷凝器,湿热空气通过冷凝器4的冷凝后,由循环风道5经加热组件51加热后循环供入内筒31,如此循环以烘干衣物。但仅仅采用冷凝式烘干方式,烘干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易损伤衣物。
而即使增加新风系统的新风风道1和排风风道2,直接将湿热空气排至室外,会导致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过高。而室内过高温湿度的空气再经新风风道1进入内筒31,造成空气质量无法长效保证,易造成衣物烘干的损伤和污染。而本申请在排风风道2另一端连通出风模块12的风路结构121,湿热空气经换热组件10处理后排出装置外,保证了外界空气的温湿度,确保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提高控制质量,达到高效烘干。且在新风风道1处设置进风模块20,可以实现与内筒的控制连通,为之后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且在风门开启时,室内新风通过进风模块20除菌后,进入内筒31,保证了装置内的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
具体地,换热组件10包括出风模块12及收容出风模块的出风盒体。出风盒体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3。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0为水气分离的换热组件,即出风模块为水气分离的出风模块。
出风模块12包括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和风路结构122。优选地,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和风路结构122均为导热材料制成。
导热板123位于水路结构121和出风模块的风路结构122之间。优选地,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及风路结构122三者一体成型,或者水路结构121和风路结构122焊接在导热板123上。
且导热板123将水路结构121与风路结构122隔开,以使水路结构121与风路结构122不连通,即水路结构121与风路结构122隔离,以水路结构121中的冷却水不与风路结构中的待冷却气体隔离,保证了冷却水更够速度流出,增加了水路结构中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保证冷却水的温度更够被二次利用。
导热板123上设有排水口1231,优选地,排水口1231位于导热板123的边缘。风路结构122还包括第二隔板1222,第二隔板1222为导热板沿背离风路结构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排水口的边沿,半围排水口1231,以使排水口1231直接与出风盒体上的冷却介质出口133连通,通入出风模块12中的冷却水在水道内流通后,经排水口1231进入冷却介质出口133,而不与风路结构122中的气体接触,保证水路结构121中的冷却水的温度能被二次利用。
优选地,导热板123的边缘向水路结构121的方向弯折形成挡板124,即挡板124与导热板123形成开口的凹槽,水路结构121位于凹槽内。
挡板124的包括第一挡板1241、第二挡板1242、第三挡板1243及第四挡板1244,其中,第一挡板1241、第二挡板1242、第三挡板1243及第四挡板1244首尾相连,第一挡板1241与第三挡板1243平行。
导热板123上设有安装孔1233,出风模块12放置于下壳体13后,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在安装孔1233内,实现导热板123与下壳体13的固定安装。
第一挡板1241设有半圆形的缺口12411,上壳体11安装于下壳体13之后,缺口12411位于冷却介质入口111处。
水路结构121包括:若干上翅片1211,上翅片1211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不具有弯折,相邻的上翅片1211之间形成水道。若干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且相邻上翅片1211之间的间距相等。上翅片1211的底部一体成型于导热板123,所有上翅片1211之间相互平行,以使上翅片1211之间形成的水道覆盖整个导热板123,增加了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上翅片1211位于挡板124与导热板123形成开口的凹槽内,即水路结构121位于凹槽内。
所有的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为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相邻的两个上翅片1211分别固定连接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一挡板1241与第三挡板1243,以形成连续弯折的水道。
参见图6和图7,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可以理解为,上翅片1211垂直于第一挡板1241、第三挡板1243,或倾斜于第一挡板1241、第三挡板1243。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上翅片1211垂直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或倾斜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
参考图6,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直角,即上翅片1211垂直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其中,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即上翅片1211垂直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垂直的上翅片1211与第二挡板1242之间,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111无遮挡直接进入水道中,加快冷却介质的流通速度,增加单位时间内水路结构中冷却介质的流通量,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参考图7,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锐角,即上翅片1211倾斜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其中,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即上翅片1211倾斜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当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安装后,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倾斜的上翅片1211与第二挡板1242之间,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111进入到水道时,对上翅片1211产生冲击,进而使冷却介质流入其余水道内,水流冲击上翅片1211更有利于冷却水的热传递,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设计且交叉连接于对立的第一挡板1241和第三挡板1243上,能够增大水道的面积,增加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参见图6,导热板123的所有部位均与冷却介质接触,且上翅片1211的片状结构无弯折设计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风路结构122包括:若干下翅片1221和第二隔板1222,至少两个下翅片1221为弧形下翅片,相邻弧形下翅片之间形成弧形风道。
优选地,每个下翅片1221均为弧形,相邻两个下翅片1221之间形成风道,优选地,风道亦为弧形。
下翅片固定于出风模块12中的导热板123,导热板123上设有排水口1231。第二隔板1222包围排水口1231。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板123大致成方形,使得若干下翅片1221中的每个下翅片1221的尺寸均不相同。具体地,若干下翅片1221之间的间距相等,即下翅片1221形成的水道宽度相同。若干下翅片1221的弧度均相同,使得若干下翅片1221之间相互平行,弧度为10度至90度。
具体地,参见图2,下翅片1221包括根部12211及端部12212,根部12211固定于出风模块12中的导热板123,端部12212抵触出风模块12的下壳体13。优选地,根部12211的厚度大于端部12212的厚度。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节约用料。
优选地,下翅片1221的内弧朝向出风模块12的第二进风口132,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道内的空气撞击下翅片1221再进入各风道,增大了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下翅片1221的数量为七个,其中第一个下翅片的内弧朝向出风模块12的第二进风口132,第六个下翅片与第七个下翅片之间形成的风道朝向第二出风口131。
出风盒体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3。上壳体11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111,下壳体13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31及冷却介质出口133。第二出风口131设有半圆片挡片,使第二出风口131的形状为半圆形,挡片位于第二出风口131的底部,防止水排出。
导热板123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和合金。上壳体11、下壳体13为塑料或金属。
第二进风口132高于第二出风口131,且第二进风口132大于第二出风口131,以免引起气流的紊乱。冷却介质出口133远低于冷却介质入口111,以及时排出冷凝水,以免出风模块12中的冷凝水含量过多,而导致出风模块12湿度的增加,不利对湿热空气的除湿。
下壳体13包括侧壁和底部,底部为倾斜的底部,冷却介质出口133位于倾斜的底部。
优选地,倾斜的底部包括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位于第二倾斜面135的两侧,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的上端连接侧壁,下端连接第二倾斜面135。可以理解为,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为第二倾斜面135与侧壁之间的过渡面。侧壁与第二倾斜面135之间还设有过渡斜面137。
冷却介质出口133位于第二倾斜面135。冷凝水自身重力的导向作用,冷凝水最终会掉落至下壳体13的底部上。由于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及过渡斜面137的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出口133远低于冷却介质入口111,以及时排出冷却介质,以免出风模块12中的冷凝水含量过多,同时避免冷凝水在底部积留,而导致出风模块12湿度的增加,不利对湿热空气的除湿。
且由于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及过渡斜面137的结构及位置设计,使得下壳体13的结构更加流畅,减少了冷却介质在换热组件10内的噪音。
第二进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1位于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下翅片1221的弧面朝向第二进风口132,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道内的空气撞击下翅片1221再进入各风道,增大了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由于下翅片1221的弧形设计,使得第二出风口131位于与第二进风口132相邻的侧壁上。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均为凹槽结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固定安装后,形成容纳出风模块12的容纳空间。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可以为扣合。优选地,上壳体11可与出风模块12螺接实现扣合后的固定。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扣合后,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挡板124与上翅片1211之间,第二进风口132高于第二出风口131,且冷却水经冷却介质入口111进入水路结构121中,经上翅片1211冲击后流入各水道,经导热板123的导热作用对风路结构122中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冷却水经排水口1231流入下壳体13内,从下壳体13底部的冷却介质出口133排出。同时,衣物烘干装置排出的湿热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路结构122中,经下翅片1221冲击后流入各风道,经导热板123冷却为低温低湿的空气后,从第二出风口131排出。
简而言之,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进入水路结构121中,冷却介质将带走导热板123的热量,从下壳体13底部的冷却介质出口133流出。导热板123实现水路结构121中的冷却水与风路结构122中的湿热空气的热交换,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从外筒32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中,再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路结构122中,经导热板123冷却除湿后变成低温低热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131排出室内。
参考图16-图18,进风模块20,包括:进风盒体、风门23、驱动件25、负离子发生器。
进风盒体包括底盒21和上盖22,上盖22与底盒21扣合。优选地,底盒21上设有下扣合部,上盖22上设有上扣合部,上扣合部和下扣合部扣合密封。
进风盒体的底盒2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121和第一出风口2111;风门23转动安装于进风盒体的底盒21上;第一进风口2121和第一出风口2111位于风门23的两侧。风门23在开启状态时实现第一进风口2121与第一出风口2111的连通。
第一进风口2121连接装置外部新风,第一出风口2111连接衣物烘干装置的内筒。
底盒21包括第一区域2110和第二区域2120,底盒21设有第一隔板2130,第一隔板2130上设有通风口2131,即第一区域2110与第二区域2120之间设有通风口2131;风门23安装在第二区域2120内,风门23可转动安装于盒体上,风门23在关闭状态时密封覆盖通风口2131。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可实现在盒体上的直线位移以打开通风口2131。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2121位于第二区域2120,第一出风口2111位于第一区域2110,风门23位于第二区域2120内,即靠近第一进风口2121。在第一区域2110通过管道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图中未示出),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2110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
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
风门23包括风门本体231、密封圈232、安装轴233。
风门本体231、密封圈232、安装轴233可以是一体成型;还可以是,风门本体231与安装轴233一体成型,密封圈232固定安装于风门本体231。优选地,密封圈232为可实现密封的柔性材料。密封圈232位于风门本体231朝向通风口2131的一侧。
密封圈232位于风门本体231朝向通风口2131的一侧。优选地,风门转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23朝向第一进风口2121的方向打开,风门23在关闭时,第一进风口2121的风使风门本体231和密封圈232紧紧压向第一隔板2130。
优选地,底盒21上设有转动孔,安装轴233转动安装在转动孔内,以实现风门23转动安装于底盒21上。优选地,风门23向进风口的方向转动,即风门朝向第一进风口2121的方向打开,当风门23关闭时,从第一进风口2121进入的新风可对风门本体231施加压力,使得风门本体231挤压密封圈232实现对风门的密封,保证了风门在关闭时,进风模块不会通入空气。
驱动件25固定安装于进风盒体上。优选地,驱动件25固定安装于底盒21的外壁上。风门23与驱动件25动力耦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5驱动风门23的安装轴233在安装孔内转动以实现风门23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可实现在盒体上的直线位移以打开通风口2131,驱动件25驱动风门23实现直线运动。
进风模块20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风门的位置,当检测到风门在开启位置时,负离子发生器才开始工作。
进风模块20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轴233上的磁铁、与磁铁相对的霍尔传感器。
安装在安装轴233上的磁铁,跟随安装轴233转动,磁铁沿安装轴233方向的磁场随着磁铁的转动而变化;
与磁铁相对的霍尔传感器,能够根据磁场的变化检测风门本体231的开合角度。
磁铁跟随风门转动,其沿主轴主体方向的磁场也随着转动变化,霍尔传感器根据磁场的变化检测风门本体231的开合角度,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开合角度。
述霍尔传感器为角度霍尔传感器,角度霍尔传感器根据磁场变化检测风门的开合角度,具体指角度霍尔传感器将磁铁的N、S磁场的空间位置变化量转化为主轴主体的角度变化量,并将角度变化量以数字量的形式输出至主控单元。
其中,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可以理解为,风门本体开合到一定角度,负离子发生器方可工作,为之后的实现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烘干新系统,集冷凝式烘干和直排式烘干两种方式,换热组件10直接将湿气排出,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率,缩短了烘干的时间,换热组件10内的冷却水经水路结构121后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凝器4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在新风风道1处设置的进风模块20能够进入内筒31的外部新风进行除菌,并根据需求控制风门23的开启;在排风风道2处设置换热组件10,能够将衣物烘干后的高温高湿的气体变成低温低湿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外部,可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且保证了外界空气的温湿度,确保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提高控制质量,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
进风模块20和换热组件10都可以防止洗衣粉放多导致的泡沫溢出。
其中,水路结构121的设计增加了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且风路结构122的设计,增加了气体的通道长度,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效率。
冷却介质出口位于倾斜的下壳体底部,下壳体底部包括多个倾斜面,以及时排出冷却介质,避免冷凝水在底部积留,提高除湿的效率。
进风模块20中可驱动风门的开启以实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连通;并可根据需求控制驱动件驱动风门23的开启的大小;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保证了衣物洗衣装置中的衣物的卫生;且可在风门开启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3、图9-图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烘干系统,包括:箱体、内筒31、外筒32、对外部新风进行除菌的进风模块20、对湿热气体进行冷却除湿的换热组件10、冷凝器4、将外部新风引入装置的新风风道1、将装置内的湿热气体排出的连接风道6、排风风道2。
箱体,构成装置的基本外部结构。
内筒31和外筒32设置于箱体内,内筒3用于容纳衣物,内筒31设置于外筒32中并通过内筒31上的孔(图中未示出)与外筒32连通,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能够进入外筒32。外筒32上设有排风入口。
新风风道1,新风风道1的一端为设置在箱体前板或上顶板上的新风入口,即新风风道1的一端连通外部新风,箱体外空气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风道。新风风道1的另一端连通进风模块20的第一进风口2121,外部新风经进风模块20除菌后通入内筒31。优选地,新风风道1上设置空气过滤装置,以净化箱体内部和/或外部进入新风风道1的空气。优选地,新风风道1上设有小风机,增大箱体的吸风量。
连接风道6,连接风道6的一端连通进风模块20的第一出风口2111,另一端连通内筒31,经进风模块20除菌后的新风经连接风道6进入内筒31内,经内筒31进入外筒32后,再进入换热组件10和冷凝器4。
排风风道2,排风风道2的一端为设置在外筒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10的风路结构122;内筒内的湿热空气先经内筒31上的孔进入外筒32,再从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经排风风道2进入换热组件10。
循环风道5,循环风道5的一端与冷凝器4连通,另一端连通内筒31;通过冷凝器4的空气被冷凝后,由循环风道5供入内筒31。
优选地,循环风道5上设有加热组件51和风机蜗壳52,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经内筒31上的孔进入外筒32,再经外筒32上的孔进入冷凝器4,被冷凝器4冷凝后的气体,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进入循环风道5内,经加热组件51加热后循环至内筒31,以对衣物进行烘干。同时,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内筒31的新风进入冷凝器4内参与循环,而进入内筒31的新风使得内筒的气压增大,使得筒内的潮湿热空气通过外筒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换热组件10内。
冷凝器4,连通外筒并用于冷凝由外筒进入该冷凝器的湿热水气。内筒3内的湿热水气通过内筒3上的孔进入内外筒之间,通过外筒上的孔进入冷凝器4,冷凝器4冷凝由外筒进入该冷凝器的湿热气体,冷凝器另一端连通内筒3,以将冷凝后的空气在风机蜗壳52的作用下经经循环风道5中的加热组件51加热后供入内筒3,冷凝之后的水随冷凝水流入排水泵71。经排水泵71的作用通过排水管7排出。
优选地,换热组件10上的冷却介质出口133连通冷凝器4,冷却水经出风模块12的水路结构后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凝器4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换热组件10直接将湿气排出,使得烘干效率增加,缩短了烘干的时间。
其中,内筒31的湿热空气透过内筒31上孔进入外筒32,再经外筒32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经排风风道2进入出风模块12。可有效地防止内筒31内的洗衣泡沫进入排风风道2。
内筒31连通外筒32,外筒32上设有排风入口,以实现内筒31连通排风风道,以将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经换热组件10处理后排出装置外。排风风道2一端连通设在外筒32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10中的风路结构122。其中,水路结构121中的流动的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进行热交换,装置内的湿热空气经排风风道2进入换热组件10的风路结构122中,经换热组件10的冷却除湿后排出至室内。
为了实现与内筒的控制连通,进风模块20设置有风门,风门开启时,室内新风通过进风模块20除菌后,进入内筒31。
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装置中,一般采用冷凝式烘干方式,即仅仅安装冷凝器,湿热空气通过冷凝器4的冷凝后,由循环风道5经加热组件51加热后循环供入内筒31,如此循环以烘干衣物。但仅仅采用冷凝式烘干方式,烘干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易损伤衣物。
而即使增加新风系统的新风风道1和排风风道2,直接将湿热空气排至室外,会导致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过高。而室内过高温湿度的空气再经新风风道1进入内筒31,造成空气质量无法长效保证,易造成衣物烘干的损伤和污染。而本申请在排风风道2另一端连通出风模块12的风路结构121,湿热空气经换热组件10处理后排出装置外,保证了外界空气的温湿度,确保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提高控制质量,达到高效烘干。且在新风风道1处设置进风模块20,可以实现与内筒的控制连通,为之后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且在风门开启时,室内新风通过进风模块20除菌后,进入内筒31,保证了装置内的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
具体地,换热组件10包括出风模块12及收容出风模块的出风盒体。出风盒体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3。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0为水气分离的换热组件,即出风模块为水气分离的出风模块。
出风模块12包括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和风路结构122。优选地,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和风路结构122均为导热材料制成。
导热板123位于水路结构121和出风模块的风路结构122之间。优选地,水路结构121、导热板123及风路结构122三者一体成型,或者水路结构121和风路结构122焊接在导热板123上。且导热板123设有若干通孔1232,通孔1232将水路结构121与风路结构122连通,以使水路结构121中的冷却水与风路结构122中的待冷却气体混合,加快对风路结构122中的待冷却气体的冷却速率。
导热板123上设有排水口1231,优选地,排水口1231位于导热板123的边缘。风路结构122还包括第二隔板1222,第二隔板1222为导热板沿背离风路结构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排水口的边沿,半围排水口1231,以使排水口1231直接与盒体上的冷却介质出口133连通。优选地,排水口1231的尺寸大于通孔1232的尺寸。水路结构121通入冷却介质后,大量的冷却介质从排水口1231排出,少量的冷却介质从水路结构121流入风路结构122内对高温高湿的气体进行冷却之后排出。
优选地,导热板123的边缘向水路结构121的方向弯折形成挡板124,即挡板124与导热板123形成开口的凹槽,水路结构121位于凹槽内。
挡板124的包括第一挡板1241、第二挡板1242、第三挡板1243及第四挡板1244,其中,第一挡板1241、第二挡板1242、第三挡板1243及第四挡板1244首尾相连,第一挡板1241与第三挡板1243平行。
导热板123上设有安装孔1233,出风模块12放置于下壳体13后,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在安装孔1233内,实现导热板123与下壳体13的固定安装。
第一挡板1241设有半圆形的缺口12411,上壳体11安装于下壳体13之后,缺口12411位于冷却介质入口111处。
水路结构121包括:若干上翅片1211,上翅片1211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不具有弯折,相邻的上翅片1211之间形成水道。若干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且相邻上翅片1211之间的间距相等。上翅片1211的底部一体成型于导热板123,所有上翅片1211之间相互平行,以使上翅片1211之间形成的水道覆盖整个导热板123,增加了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上翅片1211位于挡板124与导热板123形成开口的凹槽内,即水路结构121位于凹槽内。
所有的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为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相邻的两个上翅片1211分别固定连接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一挡板1241与第三挡板1243,以形成连续弯折的水道。
参见图11和图12,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可以理解为,上翅片1211垂直于第一挡板1241、第三挡板1243,或倾斜于第一挡板1241、第三挡板1243。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上翅片1211垂直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或倾斜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
参考图11,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直角,即上翅片1211垂直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其中,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即上翅片1211垂直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垂直的上翅片1211与第二挡板1242之间,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111无遮挡直接进入水道中,加快冷却介质的流通速度,增加单位时间内水路结构中冷却介质的流通量,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参考图12,上翅片1211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的夹角为锐角,即上翅片1211倾斜于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其中,第一挡板1241或第三挡板1243为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即上翅片1211倾斜于上翅片1211的连接端。当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安装后,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倾斜的上翅片1211与第二挡板1242之间,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111进入到水道时,对上翅片1211产生冲击,进而使冷却介质流入其余水道内,水流冲击上翅片1211更有利于冷却水的热传递,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上翅片1211相互平行设计且交叉连接于对立的第一挡板1241和第三挡板1243上,能够增大水道的面积,增加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参见图6,导热板123的所有部位均与冷却介质接触,且上翅片1211的片状结构无弯折设计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风路结构122包括:若干下翅片1221和隔板1222,至少两个下翅片1221为弧形下翅片,相邻弧形下翅片之间形成弧形风道。
优选地,每个下翅片1221均为弧形,相邻两个下翅片1221之间形成风道,优选地,风道亦为弧形。
下翅片固定于出风模块12中的导热板123,导热板123上设有排水口1231。隔板1222包围排水口1231。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板123大致成方形,使得若干下翅片1221中的每个下翅片1221的尺寸均不相同。具体地,若干下翅片1221之间的间距相等,即下翅片1221形成的水道宽度相同。若干下翅片1221的弧度均相同,使得若干下翅片1221之间相互平行,弧度为10度至90度。
具体地,参见图2,下翅片1221包括根部12211及端部12212,根部12211固定于出风模块12中的导热板123,端部12212抵触出风模块12的下壳体13。优选地,根部12211的厚度大于端部12212的厚度。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节约用料。
优选地,下翅片1221的内弧朝向出风模块12的第二进风口132,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道内的空气撞击下翅片1221再进入各风道,增大了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下翅片1221的数量为七个,其中第一个下翅片的内弧朝向出风模块12的第二进风口132,第六个下翅片与第七个下翅片之间形成的风道朝向第二出风口131。
出风盒体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3。上壳体11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111,下壳体13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31及冷却介质出口133。第二出风口131设有半圆片挡片,使第二出风口131的形状为半圆形,挡片位于第二出风口131的底部,防止水排出。
导热板123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和合金。上壳体11、下壳体13为塑料或金属。
第二进风口132高于第二出风口131,且第二进风口132大于第二出风口131,以免引起气流的紊乱。冷却介质出口133远低于冷却介质入口111,以及时排出冷凝水,以免出风模块12中的冷凝水含量过多,而导致出风模块12湿度的增加,不利对湿热空气的除湿。
下壳体13包括侧壁和底部,底部为倾斜的底部,冷却介质出口133位于倾斜的底部。
优选地,倾斜的底部包括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位于第二倾斜面135的两侧,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的上端连接侧壁,下端连接第二倾斜面135。可以理解为,第一倾斜面134和第三倾斜面136为第二倾斜面135与侧壁之间的过渡面。侧壁与第二倾斜面135之间还设有过渡斜面137。
冷却介质出口133位于第二倾斜面135。冷凝水自身重力的导向作用,冷凝水最终会掉落至下壳体13的底部上。由于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及过渡斜面137的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出口133远低于冷却介质入口111,以及时排出冷却介质,以免出风模块12中的冷凝水含量过多,同时避免冷凝水在底部积留,而导致出风模块12湿度的增加,不利对湿热空气的除湿。
且由于第一倾斜面134、第二倾斜面135、第三倾斜面136及过渡斜面137的结构及位置设计,使得下壳体13的结构更加流畅,减少了冷却介质在换热组件10内的噪音。
第二进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1位于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下翅片1221的弧面朝向第二进风口132,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道内的空气撞击下翅片1221再进入各风道,增大了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由于下翅片1221的弧形设计,使得第二出风口131位于与第二进风口132相邻的侧壁上。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均为凹槽结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固定安装后,形成容纳出风模块12的容纳空间。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可以为扣合。优选地,上壳体11可与出风模块12螺接实现扣合后的固定。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扣合后,冷却介质入口111位于挡板124与上翅片1211之间,第二进风口132高于第二出风口131,且冷却水经冷却介质入口111进入水路结构121中,经上翅片1211冲击后流入各水道,经导热板123的导热作用对风路结构122中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冷却水经排水口1231流入下壳体13内,从下壳体13底部的冷却介质出口133排出。同时,衣物烘干装置排出的湿热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路结构122中,经下翅片1221冲击后流入各风道,经导热板123冷却为低温低湿的空气后,从第二出风口131排出。
简而言之,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进入水路结构121中,冷却介质将带走导热板123的热量,从下壳体13底部的冷却介质出口133流出。导热板123实现水路结构121中的冷却水与风路结构122中的湿热空气的热交换,内筒31内的湿热空气从外筒32上的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2中,再从第二进风口132进入风路结构122中,经导热板123冷却除湿后变成低温低热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131排出室内。
参考图16-图18,进风模块20,包括:进风盒体、风门23、驱动件25、负离子发生器。
进风盒体包括底盒21和上盖22,上盖22与底盒21扣合。优选地,底盒21上设有下扣合部,上盖22上设有上扣合部,上扣合部和下扣合部扣合密封。
进风盒体的底盒2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121和第一出风口2111;风门23转动安装于进风盒体的底盒21上;第一进风口2121和第一出风口2111位于风门23的两侧。风门23在开启状态时实现第一进风口2121与第一出风口2111的连通。
第一进风口2121连接装置外部新风,第一出风口2111连接衣物烘干装置的内筒。
底盒21包括第一区域2110和第二区域2120,底盒21设有第一隔板2130,第一隔板2130上设有通风口2131,即第一区域2110与第二区域2120之间设有通风口2131;风门23安装在第二区域2120内,风门23可转动安装于盒体上,风门23在关闭状态时密封覆盖通风口2131。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可实现在盒体上的直线位移以打开通风口2131。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2121位于第二区域2120,第一出风口2111位于第一区域2110,风门23位于第二区域2120内,即靠近第一进风口2121。在第一区域2110通过管道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图中未示出),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2110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
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
风门23包括风门本体231、密封圈232、安装轴233。
风门本体231、密封圈232、安装轴233可以是一体成型;还可以是,风门本体231与安装轴233一体成型,密封圈232固定安装于风门本体231。优选地,密封圈232为可实现密封的柔性材料。密封圈232位于风门本体231朝向通风口2131的一侧。
密封圈232位于风门本体231朝向通风口2131的一侧。优选地,风门转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23朝向第一进风口2121的方向打开,风门23在关闭时,第一进风口2121的风使风门本体231和密封圈232紧紧压向第一隔板2130。
优选地,底盒21上设有转动孔,安装轴233转动安装在转动孔内,以实现风门23转动安装于底盒21上。优选地,风门23向进风口的方向转动,即风门朝向第一进风口2121的方向打开,当风门23关闭时,从第一进风口2121进入的新风可对风门本体231施加压力,使得风门本体231挤压密封圈232实现对风门的密封,保证了风门在关闭时,进风模块不会通入空气。
驱动件25固定安装于进风盒体上。优选地,驱动件25固定安装于底盒21的外壁上。风门23与驱动件25动力耦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5驱动风门23的安装轴233在安装孔内转动以实现风门23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门安装在盒体上,风门可实现在盒体上的直线位移以打开通风口2131,驱动件25驱动风门23实现直线运动。
进风模块20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风门的位置,当检测到风门在开启位置时,负离子发生器才开始工作。
进风模块20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轴233上的磁铁、与磁铁相对的霍尔传感器。
安装在安装轴233上的磁铁,跟随安装轴233转动,磁铁沿安装轴233方向的磁场随着磁铁的转动而变化;
与磁铁相对的霍尔传感器,能够根据磁场的变化检测风门本体231的开合角度。
磁铁跟随风门转动,其沿主轴主体方向的磁场也随着转动变化,霍尔传感器根据磁场的变化检测风门本体231的开合角度,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开合角度。
述霍尔传感器为角度霍尔传感器,角度霍尔传感器根据磁场变化检测风门的开合角度,具体指角度霍尔传感器将磁铁的N、S磁场的空间位置变化量转化为主轴主体的角度变化量,并将角度变化量以数字量的形式输出至主控单元。
其中,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可以理解为,风门本体开合到一定角度,负离子发生器方可工作,为之后的实现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烘干新系统,集冷凝式烘干和直排式烘干两种方式,换热组件10直接将湿气排出,使得烘干效率增加,缩短了烘干的时间,换热组件10内的冷却水经水路结构121后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凝器4再次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在新风风道1处设置的进风模块20能够进入内筒31的外部新风进行除菌,并根据需求控制风门23的开启;在排风风道2处设置换热组件10,能够将衣物烘干后的高温高湿的气体变成低温低湿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外部,可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且保证了外界空气的温湿度,确保经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空气质量,减少异味、提高控制质量,提高衣物烘干的效率。
进风模块20和换热组件10都可以防止洗衣粉放多导致的泡沫溢出。
其中,水路结构121的设计增加了冷却介质与导热板12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且风路结构122的设计,增加了气体的通道长度,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却效率。
冷却介质出口位于倾斜的下壳体底部,下壳体底部包括多个倾斜面,以及时排出冷却介质,避免冷凝水在底部积留,提高除湿的效率。
进风模块20中可驱动风门的开启以实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连通;并可根据需求控制驱动件驱动风门23的开启的大小;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保证了衣物洗衣装置中的衣物的卫生;且可在风门开启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烘干装置为烘干机或洗干一体机,当为洗干一体机时,相应的具有洗衣的结构和洗衣功能,且更佳的是滚筒式洗干一体机。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21)

1.一种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器,连通外筒并用于冷凝由外筒进入的湿热水气;
新风风道,一端连通外部新风,另一端经由内筒连通所述冷凝器,以将外部新风送入所述冷凝器;
进风模块,用于对外部新风进行除菌,包括具备开闭功能的风门,以控制外部新风的进入;
排风风道,一端连通设置在外筒的排风入口,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以将外筒内的湿热空气经所述换热组件冷却除湿后排出;
换热组件,可通入冷却介质对通入的湿热气体进行冷却除湿,之后冷却介质流入所述冷凝器中,对冷凝器中的高湿热水气进行冷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另一端连通内筒;被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气体,由所述循环风道供入内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风机蜗壳和加热组件,所述风机蜗壳使通过新风风道进入内筒的新风进入所述冷凝器内参与循环,且所述风机蜗壳将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气体经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送入内筒,以对衣物进行烘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构成装置的基本外部结构;
设置于箱体内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用于容纳烘干衣物,所述内筒设置于外筒中并与外筒连通,内筒内的湿热空气能够进入外筒,所述外筒上设有排风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模块,包括:
进风盒体,所述进风盒体设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一区域连接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对第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净化;
所述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风门在关闭状态时密封所述通风口;
设置在所述进风盒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门在开启状态时实现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包括风门本体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风门本体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风门本体朝向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门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方向打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盒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风门关闭时覆盖所述通风口。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模块,还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进风盒体上的驱动件;所述风门与所述驱动件动力耦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盒体上设有转动孔,所述风门包括风门本体和与所述风门本体一体成型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模块,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风门本体的开合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水路结构、起热传递作用的导热板及用于湿热气体流通的风路结构;
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收容所述水路结构、导热板及风路结构的容置空间;
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下壳体包括侧壁和底部,所述底部为倾斜的底部,所述倾斜的底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有排水口,所述导热板设有排水口,所述风路结构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为所述导热板沿背离风路结构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排水口的边沿,以使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第三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位于第二倾斜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上端连接侧壁,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下端连接第二倾斜面;所述侧壁与第二倾斜面之间还设有过渡斜面;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隔离或连通,以实现水路结构中的冷却水与风路结构中待冷却气体分离或混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水路结构与所述风路结构连通,以使水气混合。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包括若干上翅片,所述上翅片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上翅片之间形成水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边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热板形成具有开口的凹槽,所述上翅片位于凹槽内;
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第四挡板首尾相连,所述上翅片的连接端为第一挡板或第三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三挡板平行相邻的两个上翅片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挡板与第三挡板,以形成连续弯折的水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翅片与所述第一挡板或第三挡板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以使所述上翅片垂直或倾斜于所述上翅片的连接端。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结构包括若干下翅片,至少两个所述下翅片均为弧形下翅片,相邻所述弧形下翅片之间形成弧形风道;
所述下翅片的内弧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若干所述下翅片之间的间距相等,若干所述下翅片的弧度均相同,所述弧度为10度至90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高效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翅片包括根部及端部,所述根部固定于出风模块中的导热板,所述端部抵触所述出风模块的下壳体,所述根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端部的厚度。
CN202011001713.1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Pending CN114250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1713.1A CN114250602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1713.1A CN114250602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0602A true CN114250602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89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1713.1A Pending CN114250602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06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6896A (zh) * 2023-07-07 2023-08-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6896A (zh) * 2023-07-07 2023-08-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CN116536896B (zh) * 2023-07-07 2023-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7269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214271395U (zh) 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直排式衣物护理装置
EP3399093A1 (en) Integrate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109412051B (zh) 一种通过水冷散热的汇控柜冷凝除湿装置
CN213896422U (zh) 一种衣物洗烘装置的进风模块及衣物洗烘装置
CN114250602A (zh)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CN214033067U (zh) 一种高效烘干系统
CN111748990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3896423U (zh) 一种风门结构及衣物洗烘装置
CN214736781U (zh) 一种洗干机的排气装置及洗干机
CN213896424U (zh) 水气分离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0995810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4250607A (zh) 一种衣物洗烘装置的进风模块及衣物洗烘装置
CN114250606A (zh) 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直排式衣物护理装置
CN114293354A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4250609A (zh) 水气混合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1233676U (zh) 一种家庭式烘干除湿机风道系统
CN213896425U (zh) 水气混合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4736783U (zh) 一种排气装置的排气口组件及洗干机
CN214219141U (zh) 衣物护理装置中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5051478U (zh) 洗干机的排气装置及洗干机
CN213896430U (zh) 水气分离的出风模块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3896426U (zh) 水气混合的出风模块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3896421U (zh) 一种直排式的新风洗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