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254B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5254B
CN114245254B CN202111307435.7A CN202111307435A CN114245254B CN 114245254 B CN114245254 B CN 114245254B CN 202111307435 A CN202111307435 A CN 202111307435A CN 114245254 B CN114245254 B CN 114245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le
ear cap
shell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74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5254A (zh
Inventor
叶千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74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5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5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2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3159 priority patent/WO2023077908A1/zh
Priority to US18/019,125 priority patent/US20240259720A1/en
Priority to EP22843989.9A priority patent/EP4203501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5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1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1Aspects relating to vents, e.g. shape, orientation, acoustic properties in ear tips of hearing devices to prevent occlu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至少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耳帽,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与壳体本体相连的出音嘴,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当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时,使得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至少部分被遮挡,能够在避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接收到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后,利用贴近耳道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声波,是手机、随身听、收音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特别地,蓝牙耳机例如真实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TWS)耳机,因其具有携带方便、避免传输线缠绕等优点,已成为人们例如年轻人的出街必备品。
一般的,耳机包括耳帽、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扬声器,壳体上具有出音嘴,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扬声器将壳体的内腔分为前腔体和后腔体,其中,前腔体为内腔中具有出音嘴的部分,后腔体为内腔背离出音嘴的部分。为了防止在佩戴耳机时,随着出音嘴和耳帽伸入耳道,耳道和前腔体的压力增大而引起耳朵的不适感,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前腔体外周的壳体上设置有前泄孔,以快速泄放耳道以及前腔体的气流,从而快速平衡耳道及前腔体的压力。
然而,上述方案中,前泄孔的面积过大时,耳道以及前腔体的气流泄露过多容易影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能够在避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至少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耳帽;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的出音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至少部分被遮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当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时,出音嘴将第一泄气孔部分遮挡,或者全部遮挡,或者使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上的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上的第一泄气孔全部被遮挡或者较多部分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在避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朝向所述出音嘴的一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第一泄气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扬声器所产生的音量进入第一腔体后,即可通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流出壳体,这样即可实现音量的泄露,泄放耳道以及第一腔体的气流,从而平衡耳道及第一腔体的压力,避免耳道和第一腔体的压力增大而产生闭塞效应,引起耳朵的不适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嘴被配置为将所述扬声器所产生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腔体导通至周围环境。其中,周围环境被理解为耳机以及耳朵之外的外部环境或大气环境,第一泄气孔不会被耳朵遮蔽,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第一腔体内气流的快速泄放。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环绕部;所述环绕部的外环侧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环绕部的内环侧与所述出音嘴相连;且所述环绕部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音嘴的轴向方向一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耳帽包括:外围壳以及内围壳;所述外围壳套设在所述内围壳的外侧;所述内围壳被配置为遮挡所述第一泄气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位于所述环绕部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一耳帽以及第二耳帽;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的轴向尺寸;所述第一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环绕部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所述第二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环绕部相抵接,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泄气孔;。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通过将第一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使得位于环绕部上的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以此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通过将第二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使得位于环绕部上的第一泄气孔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绕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环绕部以及所述出音嘴的外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通过在环绕部靠近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且阻挡部与环绕部以及出音嘴的外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凹槽,这样,第一耳帽的内围壳或者第二耳帽的内围壳对环绕部上的第一泄气孔进行遮挡时,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壳体本体的一端或者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壳体本体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能够对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壳体本体的一端或者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壳体本体的一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耳帽的内围壳或者第二耳帽的内围壳相对于环绕部上的第一泄气孔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耳帽的内围壳或者第二耳帽的内围壳对第一泄气孔进行遮蔽时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通过在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且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这样,扬声器所产生的音量进入第一腔体后,不仅能够通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流出壳体,还能通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泄气孔流出壳体,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音量的泄露,更好的泄放耳道以及第一腔体的气流,从而更好的平衡耳道及第一腔体的压力,更大程度上避免耳道和第一腔体的压力增大而产生闭塞效应,引起耳朵的不适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位于所述出音嘴的侧壁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围壳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泄气孔;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泄气孔至少部分相对;或者,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泄气孔错开设置。
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时,耳帽的内围壳上的第三泄气孔与出音嘴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至少部分相对或者错开设置,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耳帽的内围壳上的第三泄气孔与出音嘴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完全相对或者较多部分相对,从而使得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耳帽的内围壳上的第三泄气孔与出音嘴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较少部分相对或者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泄气孔全部被遮挡或者较多部分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包括:至少一个泄气孔组;每个所述泄气孔组包括:第一子泄气孔以及第二子泄气孔;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的内径不相同;所述第三泄气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的内径;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相对,或者,所述第三泄气孔和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子泄气孔中的内径较大的一者相对,从而实现较大的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子泄气孔中的内径较小的一者相对,从而实现较小的泄漏量,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包括:第一泄气孔组以及第二泄气孔组;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不相交;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三耳帽;所述第三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
所述第三耳帽与所述出音嘴在第一配合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所述第三耳帽与所述出音嘴在第二配合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包括:第一泄气孔组以及第二泄气孔组;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相交;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四耳帽以及第五耳帽;第四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和所述第五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均具有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
所述第四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第四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所述第五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第五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六耳帽以及第七耳帽;所述第六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或者,所述第七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所述第六耳帽的轴向尺寸与所述第七耳帽的轴向尺寸不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耳帽;所述壳体上具有出音嘴;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六耳帽以及第七耳帽;所述第六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或者,所述第七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所述第六耳帽的轴向尺寸与所述第七耳帽的轴向尺寸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的耳帽,即第六耳帽和第七耳帽,第六耳帽的轴向尺寸与第七耳帽的轴向尺寸不相同,在具体使用时,轴向尺寸较大的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由于耳帽长度较长,耳机的入耳深度较深,因而该耳机佩戴后密封性好,轴向尺寸较小的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由于耳帽长度较短,耳机的入耳深度较浅,因而该耳机佩戴后泄漏量大。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采用轴向尺寸较小的耳帽,增大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采用轴向尺寸较大的耳帽,密封性好,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采用轴向尺寸不相同的第六耳帽或第七耳帽,在避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耳帽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内围壳相连,且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内围壳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外围壳相连;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分隔件共同围设形成配合腔,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出音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腔内;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遮挡所述第一泄气孔。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嘴的外周壁和所述外围壳的内周壁中的其中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出音嘴的外周壁和所述外围壳的内周壁的另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这样,能够实现出音嘴与耳帽之间的限位固定,避免出音嘴与耳帽在配合的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置移动,甚至耳帽从出音嘴上脱落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隔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为将所述出音嘴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通过在分隔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开口将出音嘴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起到将壳体内的扬声器所产生的能量顺利传导至用户的耳朵的作用,从而优化了耳机的出音效果。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耳杆;所述耳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这样,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耳杆的耳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耳帽以及耳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耳帽以及耳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壳体和耳帽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耳机; 10-壳体; 101-第一腔体;
11-壳体本体; 111-主体部; 112-环绕部;
113-阻挡部; 1121-外环侧; 1122-内环侧;
12-出音嘴; 121-凸出部; 20-耳帽;
210-第一耳帽; 220-第二耳帽; 230-第三耳帽;
240-第四耳帽; 250-第五耳帽; 260-第六耳帽;
270-第七耳帽; 201-外围壳; 202-内围壳;
2020-第二凹槽; 2021-第一部分; 2022-第二部分;
203-分隔件; 2031-开口; 204-配合腔;
30-第一泄气孔; 301-第一泄气孔组; 302-第二泄气孔组;
3011-第一子泄气孔; 3012-第二子泄气孔; 40-第一凹槽;
50-第二泄气孔; 60-第三泄气孔; 70-耳杆;
L1-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其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例如蓝牙耳机。其中,蓝牙耳机可以是真实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TWS)耳机。
蓝牙耳机例如TWS耳机在短期内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办公、旅途及健身场所使用TWS耳机。TWS耳机也成为了年轻人出街必备品,年轻人已经养成了不可缺少TWS耳机的个人使用习惯。相比传统的有线耳机,TWS耳机有便于携带和避免传输线缠绕的优点。
相关技术中,耳机包括耳帽、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扬声器,壳体上具有出音嘴,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扬声器将壳体的内腔分为前腔体和后腔体,其中,前腔体为内腔中具有出音嘴的部分,后腔体为内腔背离出音嘴的部分。一般地,对于入耳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耳帽和出音嘴伸入至耳道内,壳体除出音嘴以外的其他部分收纳在耳甲腔内。通过耳甲腔的内壁以及耳道的内壁将耳机固定在耳朵上,从而实现耳机的佩戴。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在传声过程中,骨传导能量会导致下颌骨和靠近外耳道的软组织振动,这进而引起耳道软骨壁振动,产生的能量随后转移到管内的空气体积中。当耳道被堵塞时,大部分能量被困住,导致传递到鼓膜并最终传递到耳蜗的声压水平上升,产生闭塞效应。
为了防止在佩戴耳机时,随着出音嘴和耳帽伸入耳道,耳道和前腔体的压力增大而产生闭塞效应,引起耳朵的不适感,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前腔体外周的壳体上设置有前泄孔,以快速泄放耳道以及前腔体的气流,从而快速平衡耳道及前腔体的压力。然而,前泄孔的面积过大时,耳道以及前腔体的气流泄露过多容易影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前泄孔的面积过大时闭塞效应严重。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当耳帽与出音嘴相配合时,出音嘴将第一泄气孔部分遮挡,或者全部遮挡,或者使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上的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上的第一泄气孔全部被遮挡或者较多部分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耳帽与出音嘴之间的配合关系,在避免耳机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耳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100,该耳机100至少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耳帽20,具体地,照见图2所示,壳体10可以包括:壳体本体11以及出音嘴12,其中,出音嘴12与壳体本体11相连,而且,壳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以使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或者至少部分被遮挡。
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当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出音嘴12将第一泄气孔30部分遮挡,或者出音嘴12将第一泄气孔30全部遮挡,或者出音嘴12将第一泄气孔30使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10上的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通过增加泄漏量让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道释放出去,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位于壳体10上的第一泄气孔30全部被遮挡或者较多部分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在避免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还可以包括:扬声器(图中未示出),其中,扬声器位于壳体10内,扬声器朝向出音嘴12的一面与壳体1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1(参见图4或图5所示),扬声器背离出音嘴12的一面与壳体1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图中未示出),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与第一腔体101相连通。
这样,扬声器所产生的音量进入第一腔体101后,即可通过与第一腔体101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30流出壳体10,这样即可实现音量的泄露,泄放耳道以及第一腔体101的气流,从而平衡耳道及第一腔体101的压力,避免耳道和第一腔体101的压力增大而产生闭塞效应,引起耳朵的不适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嘴12可以被配置为将扬声器所产生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一腔体101导通至周围环境。其中,周围环境被理解为耳机100以及耳朵之外的外部环境或大气环境,第一泄气孔30不会被耳朵遮蔽,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第一腔体101内气流的快速泄放。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泄气孔也可以称为泄声孔,具体地,泄声孔一般是用于将壳体10的前腔(即第一腔体101)气体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以将前腔内的部分声音通过泄声孔传至外界环境。
如图2所示,壳体本体11可以包括:主体部111以及环绕部112,其中,环绕部112与主体部111相连,具体地,环绕部112的外环侧1121与主体部111相连,环绕部112的内环侧1122与出音嘴12相连,而且,环绕部112的轴向方向与出音嘴12的轴向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每个耳帽20可以包括:外围壳201以及内围壳202,其中,外围壳201可以套设在内围壳202的外侧,而且,内围壳202被配置为遮挡第一泄气孔3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可以位于环绕部112上(参见图6或图7所示)。
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至少一个耳帽20可以包括:第一耳帽210以及第二耳帽220,其中,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与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在第一耳帽210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在第二耳帽220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以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轴向尺寸为例,第一耳帽21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与环绕部112之间具有间隔L1,以使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第二耳帽2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与环绕部112相抵接,以遮挡至少部分第一泄气孔30。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3和图4所示,每个耳帽20还可以包括:分隔件203,其中,分隔件203与内围壳202相连,而且,分隔件203可以将内围壳202划分为第一部分2021和第二部分2022,其中,参见图5所示,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背离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一端可以与外围壳201相连,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可以与分隔件203共同围设形成配合腔204。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出音嘴12的至少部分位于配合腔204内,第二部分2022被配置为遮挡第一泄气孔30。
具体地,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轴向尺寸,图4为第一耳帽21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图5为第二耳帽2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
当第一耳帽21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如图4所示,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与环绕部112之间具有间隔L1,以使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当第二耳帽2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如图5所示,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与环绕部112相抵接,以遮挡至少部分第一泄气孔30。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通过将第一耳帽210与出音嘴12相配合,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与环绕部112之间具有间隔L1,使得位于环绕部112上的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以此避免闭塞效应。或者,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通过将第二耳帽2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与环绕部112相抵接,使得位于环绕部112上的第一泄气孔30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两种耳帽(第一耳帽210和第二耳帽220)来兼容音质、降噪效果和闭塞效应,以提升用户在使用耳机100时的体验感。其中,佩戴第二耳帽220在运动等闭塞效应严重的场景使用,可以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佩戴第一耳帽210可以保证音质和降噪效果。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主体部1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50,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50与第一腔体101相连通。
这样,扬声器所产生的音量进入第一腔体101后,不仅能够通过与第一腔体101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30流出壳体10,还能通过与第一腔体101相连通的第二泄气孔50流出壳体10,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音量的泄露,更好的泄放耳道以及第一腔体101的气流,从而更好的平衡耳道及第一腔体101的压力,更大程度上避免耳道和第一腔体101的压力增大而产生闭塞效应,引起耳朵的不适感。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环绕部112靠近主体部1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阻挡部113,这样,阻挡部113与环绕部112以及出音嘴12的外侧壁可以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凹槽40,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凹槽40内,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凹槽40内。
这样,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对环绕部112上的第一泄气孔30进行遮挡时,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凹槽40内,第一凹槽40能够对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相对于环绕部112上的第一泄气孔30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耳帽21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或者第二耳帽220的内围壳202的第二部分2022对第一泄气孔30进行遮蔽时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嘴12的外周壁和外围壳201的内周壁中的其中一者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21,出音嘴12的外周壁和外围壳201的内周壁的另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020,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相配合。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的配合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出音嘴12的外周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21,耳帽20的外围壳201的内周壁的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020,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相配合。示例性地,图2中,出音嘴12的外周壁上具有两个凸出部121,耳帽20的外围壳201的内周壁的上具有两个第二凹槽2020。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耳帽20的外围壳201的内周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21,出音嘴12的外周壁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020,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相配合。
这样,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相配合,即能够实现出音嘴12与耳帽20之间的限位固定,避免出音嘴12与耳帽20在配合的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置移动,甚至耳帽20从出音嘴12上脱落的问题。
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分隔件203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2031,开口2031被配置为将出音嘴12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开口2031将出音嘴12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能够起到将壳体10内的扬声器所产生的能量顺利传导至用户的耳朵的作用,从而优化了耳机100的出音效果。
此外,如图9或图10所示,壳体10还可以包括:耳杆70,耳杆7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10背离出音嘴12的一侧。这样,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耳杆70的耳机100。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结构的耳机100,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相比,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泄气孔30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相同。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可以位于出音嘴12的侧壁上(参见图11所示)。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围壳202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泄气孔60,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泄气孔30至少部分相对,或者,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泄气孔30错开设置。
这样,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耳帽20的内围壳202上的第三泄气孔60与出音嘴12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30至少部分相对或者错开设置,因而,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耳帽20的内围壳202上的第三泄气孔60与出音嘴12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30完全相对或者较多部分相对,从而使得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耳帽20的内围壳202上的第三泄气孔60与出音嘴12的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孔30较少部分相对或者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泄气孔30全部被遮挡或者较多部分被遮挡,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其中,每个泄气孔组可以包括:第一子泄气孔3011以及第二子泄气孔3012,第一子泄气孔3011的内径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的内径不相同,而且,第三泄气孔60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一子泄气孔3011的内径以及第二子泄气孔3012的内径。当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三泄气孔60可以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或者,第三泄气孔60可以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和第二子泄气孔3012中的内径较大的一者相对,从而实现较大的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和第二子泄气孔3012中的内径较小的一者相对,从而实现较小的泄漏量,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以第一子泄气孔3011的内径大于第二子泄气孔3012的内径为例,当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可以是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或者,可以是第三泄气孔60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从而实现较大的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从而实现较小的泄漏量,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可以包括:第一泄气孔组301以及第二泄气孔组302,其中,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和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之间的连线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和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之间的连线不相交。
至少一个耳帽20可以包括:第三耳帽230(参见图12所示),第三耳帽23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可以具有两个第三泄气孔60,在实际使用时,当第三耳帽230与出音嘴12在第一配合状态下(参见图13所示),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也就是说,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另一者与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
当第三耳帽230与出音嘴12在第二配合状态下(参见图14所示),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也就是说,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另一者与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
以第一子泄气孔3011的内径大于第二子泄气孔3012的内径为例,当第三耳帽23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可以是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或者,可以是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通过调整第三耳帽23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从而实现较大的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能够通过调整第三耳帽23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从而实现较小的泄漏量,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正反佩戴第三耳帽230,实现调整泄漏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听歌和降噪(打开小孔,即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以及闭塞效应优化(打开大孔,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之间的灵活切换。
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5所示,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可以包括:第一泄气孔组301以及第二泄气孔组302,其中,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和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之间的连线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和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之间的连线相交。
如图16和图17所示,至少一个耳帽20可以包括:第四耳帽240以及第五耳帽250,第四耳帽24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和第五耳帽25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均具有两个第三泄气孔60。
当第四耳帽24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参见图16所示),第四耳帽24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具体地,第四耳帽24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另一者与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
当第五耳帽25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参见图17所示),第五耳帽25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具体地,第五耳帽250的内围壳202的侧壁上的第三泄气孔60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一泄气孔组301中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两个第三泄气孔60中的另一者与第二泄气孔组302中的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
以第一子泄气孔3011的内径大于第二子泄气孔3012的内径为例,当第四耳帽24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可以是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或者,当第五耳帽25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可以是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通过采用第四耳帽240与出音嘴12相配合,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从而实现较大的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通过采用第五耳帽250与出音嘴12相配合,使得第三泄气孔60与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从而实现较小的泄漏量,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佩戴第四耳帽240或第五耳帽,实现调整泄漏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听歌和降噪(打开小孔,即采用第五耳帽250使得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二子泄气孔3012相对)以及闭塞效应优化(打开大孔,即采用第四耳帽240使得两个第三泄气孔60分别与两个第一子泄气孔3011相对)之间的灵活切换。
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至少两个不同长度的耳帽。具体地,至少一个耳帽20可以包括第六耳帽260以及第七耳帽270,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是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或者,可以是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
其中,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与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六耳帽26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七耳帽27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具体地,以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为例,图18为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图5为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
当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第六耳帽260的长度较长,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密封性好。当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第七耳帽270的长度较短,耳机100的入耳深度较浅,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泄漏量大。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可以采用轴向尺寸较短的第七耳帽270,增大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可以采用轴向尺寸较长的第六耳帽260,密封性好,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调整耳帽20与出音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使得位于壳体10上的第一泄气孔30完全裸露或者较少部分被遮挡的基础上,还可以同时通过佩戴不同轴向尺寸的第六耳帽260或第七耳帽270,实现调整泄漏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听歌和降噪以及闭塞效应优化之间的灵活切换。
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结构的耳机100,该耳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耳帽20,壳体10上具有出音嘴12。其中,参照图18或图19所示,至少一个耳帽20可以包括第六耳帽260以及第七耳帽270,可以是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或者,可以是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与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六耳帽26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七耳帽27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的耳帽20,即第六耳帽260和第七耳帽270,第六耳帽260的轴向尺寸与第七耳帽270的轴向尺寸不相同,在具体使用时,轴向尺寸较大的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耳帽20长度较长,耳机100的入耳深度较深,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密封性好,轴向尺寸较小的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耳帽20长度较短,耳机100的入耳深度较浅,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泄漏量大。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能够采用轴向尺寸较小的耳帽20,增大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采用轴向尺寸较大的耳帽20,密封性好,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采用轴向尺寸不相同的第六耳帽260或第七耳帽270,在避免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有效的改善闭塞效应。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耳帽20还可以包括:分隔件203,其中,分隔件203与内围壳202相连,而且。分隔件203将内围壳202划分为第一部分2021和第二部分2022。
第一部分2021背离第二部分2022的一端与外围壳201相连,第二部分2022与分隔件203可以共同围设形成配合腔204,耳帽2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出音嘴12的至少部分位于配合腔204内,第六耳帽26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与第七耳帽27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耳帽26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六耳帽26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在第六耳帽260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七耳帽27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指的是第七耳帽27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在第七耳帽270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以第六耳帽26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七耳帽27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为例,图18为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图5为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的截面图。
当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六耳帽26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第六耳帽26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长度较长,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密封性好。当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时,第七耳帽270与出音嘴12相配合所组成的耳机100,由于第七耳帽270的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长度较短,耳机100的入耳深度较浅,因而该耳机100佩戴后泄漏量大。
这样,在人体的耳道被堵塞,闭塞效应严重时,可以采用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较短的第七耳帽270,增大泄漏量,以此减轻或者避免闭塞效应。在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较差时,可以采用内围壳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轴向尺寸较长的第六耳帽260,密封性好,以此提高耳机100的音质和降噪效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佩戴第六耳帽260或第七耳帽270,实现调整泄漏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听歌和降噪(采用第六耳帽260,佩戴后密封性好)以及闭塞效应优化(采用第七耳帽270,佩戴后泄漏量大)之间的灵活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嘴12的外周壁和外围壳201的内周壁中的其中一者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21,出音嘴12的外周壁和外围壳201的内周壁的另一者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020,凸出部121与第二凹槽2020相配合。这样,能够实现出音嘴12与耳帽20之间的限位固定,避免出音嘴12与耳帽20在配合的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置移动,甚至耳帽20从出音嘴12上脱落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203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2031,开口2031被配置为将出音嘴12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通过在分隔件203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2031,开口2031将出音嘴12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起到将壳体10内的扬声器所产生的能量顺利传导至用户的耳朵的作用,从而优化了耳机100的出音效果。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还可以包括:耳杆70,耳杆7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10背离出音嘴12的一侧。这样,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100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耳杆70的耳机100。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耳帽;
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的出音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
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或者至少部分被遮挡;
每个所述耳帽包括:内围壳;所述内围壳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泄气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包括:至少一个泄气孔组;每个所述泄气孔组包括:第一子泄气孔以及第二子泄气孔;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的内径不相同;
所述第三泄气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的内径;
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子泄气孔相对,或者,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
所述扬声器朝向所述出音嘴的一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嘴被配置为将所述扬声器所产生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腔体导通至周围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环绕部;
所述环绕部的外环侧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环绕部的内环侧与所述出音嘴相连;
且所述环绕部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出音嘴的轴向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帽还包括:外围壳;所述外围壳套设在所述内围壳的外侧;
所述内围壳被配置为遮挡所述第一泄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位于所述环绕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一耳帽以及第二耳帽;
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的轴向尺寸;
所述第一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环绕部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第一泄气孔完全裸露;
所述第二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环绕部相抵接,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泄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环绕部以及所述出音嘴的外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二耳帽的内围壳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位于所述出音嘴的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泄气孔至少部分相对;或者,所述第三泄气孔与所述第一泄气孔错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包括:第一泄气孔组以及第二泄气孔组;
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不相交;
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三耳帽;所述第三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
所述第三耳帽与所述出音嘴在第一配合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
所述第三耳帽与所述出音嘴在第二配合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泄气孔组包括:第一泄气孔组以及第二泄气孔组;
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之间的连线相交;
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四耳帽以及第五耳帽;第四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和所述第五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均具有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
所述第四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第四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一子泄气孔相对;
或者,所述第五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第五耳帽的内围壳的侧壁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两个所述第三泄气孔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泄气孔组中的第二子泄气孔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耳帽包括:第六耳帽以及第七耳帽;
所述第六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或者,所述第七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
所述第六耳帽的轴向尺寸与所述第七耳帽的轴向尺寸不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5-8、10-14任一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帽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内围壳相连,且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内围壳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外围壳相连;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分隔件共同围设形成配合腔,所述耳帽与所述出音嘴相配合时,所述出音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腔内;
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遮挡所述第一泄气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为将所述出音嘴所传出的声音输出至用户的耳朵。
17.根据权利要求5-8、10-14、16任一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嘴的外周壁和所述内围壳的内周壁中的其中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出音嘴的外周壁和所述内围壳的内周壁的另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3、5-8、10-14、16任一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耳杆;所述耳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
CN202111307435.7A 2021-11-05 2021-11-05 耳机 Active CN114245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7435.7A CN114245254B (zh) 2021-11-05 2021-11-05 耳机
PCT/CN2022/113159 WO2023077908A1 (zh) 2021-11-05 2022-08-17 耳机
US18/019,125 US20240259720A1 (en) 2021-11-05 2022-08-17 Earphone
EP22843989.9A EP4203501A4 (en) 2021-11-05 2022-08-17 EARPHO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7435.7A CN114245254B (zh) 2021-11-05 2021-11-05 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5254A CN114245254A (zh) 2022-03-25
CN114245254B true CN114245254B (zh) 2022-11-08

Family

ID=8074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7435.7A Active CN114245254B (zh) 2021-11-05 2021-11-05 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59720A1 (zh)
EP (1) EP4203501A4 (zh)
CN (1) CN114245254B (zh)
WO (1) WO2023077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5254B (zh) * 2021-11-05 2022-11-08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
WO2024012577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帽及耳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87329U (zh) * 2012-04-24 2012-12-0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N204761648U (zh) * 2015-04-24 2015-11-11 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6575572U (zh) * 2017-03-23 2017-10-20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套及具有该耳套的耳机
CN206698397U (zh) * 2017-03-22 2017-12-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音耳机
CN112019959A (zh) * 2019-05-28 2020-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CN213990984U (zh) * 2020-12-29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帽及耳机
KR102299650B1 (ko) * 2020-07-02 2021-09-08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기압 평형 구조를 가지는 이어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448B2 (en) * 2010-10-19 2013-03-2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arphone with rotatable earphone cap
US9451351B2 (en) * 2011-06-16 2016-09-20 Sony Corporation In-ear headphone
CN104735568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
TWI599234B (zh) * 2015-10-21 2017-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元件及應用該耳塞元件之耳機裝置
CN106686478A (zh) * 2015-11-06 2017-05-1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组件及应用该耳塞组件的耳机装置
CN105592380A (zh) * 2016-02-26 2016-05-18 深圳市优科威科技有限公司 降噪耳机
CN106165442A (zh) * 2016-04-29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节音效的耳机
KR102227132B1 (ko) * 2020-02-17 2021-03-15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기압 평형구조를 가지는 커널형 이어폰
CN212628341U (zh) * 2020-08-04 2021-02-26 深圳市丽耳科技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N114245254B (zh) * 2021-11-05 2022-11-08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87329U (zh) * 2012-04-24 2012-12-0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CN204761648U (zh) * 2015-04-24 2015-11-11 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6698397U (zh) * 2017-03-22 2017-12-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音耳机
CN206575572U (zh) * 2017-03-23 2017-10-20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套及具有该耳套的耳机
CN112019959A (zh) * 2019-05-28 2020-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KR102299650B1 (ko) * 2020-07-02 2021-09-08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기압 평형 구조를 가지는 이어폰
CN213990984U (zh) * 2020-12-29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帽及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03501A4 (en) 2024-02-14
CN114245254A (zh) 2022-03-25
US20240259720A1 (en) 2024-08-01
WO2023077908A9 (zh) 2023-08-03
EP4203501A1 (en) 2023-06-28
WO2023077908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5390B1 (en) Headset with movable earphones
US8792663B2 (en) Hearing device with an open earpiece having a short vent
CN114245254B (zh) 耳机
KR20200143707A (ko) 오디오 향상 청력 보호 시스템
US20110116668A1 (en) Universal-fit hearing device
CN110100454B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108702560B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211152189U (zh)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14125622A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US20090180657A1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duced audio leakage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EP2025202A1 (en) Universal-fit hearing device
CN114640916A (zh) 用于听力设备的耳机、圆顶和耳机部分
CN209845238U (zh) 新型骨传导耳机
US20230300548A1 (en) Hearing device and earpiece with active vent
US20230224620A1 (en) Earphone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22087072A (ja) 傾斜したマイクロホン/レシーバを備える聴覚装置イヤピース
CN211089924U (zh) 一种耳机
CN212628341U (zh) 入耳式耳机
JP2019145963A (ja) イヤホン
JP2019161467A (ja) 音響装置
CN211557453U (zh) 头戴式耳机
RU217892U1 (ru) Защитные наушники с бинауральным звуком
CN221829068U (zh) 一种音质稳定的开放式耳机
EP4070566B1 (en) Adaptive eartip for true wireless stereo head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0

Address after: 100095 floors 2-14, building 3, yard 5, honeysuck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13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