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1648U - 一种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1648U
CN204761648U CN201520257363.3U CN201520257363U CN204761648U CN 204761648 U CN204761648 U CN 204761648U CN 201520257363 U CN201520257363 U CN 201520257363U CN 204761648 U CN204761648 U CN 204761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leakage port
groove
inner sleeve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73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冠宏
林柏青
邱士嘉
杨磊
胡拥辉
王天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mo Acoustics Co ltd
1Mo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73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1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1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16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上述入耳式耳机用于塞入使用者的外耳,使外耳、耳膜与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固定连接在耳机本体上的出音管,及包括内套和外套的耳塞。内套套接在出音管上,外套环绕于内套外侧,外套用于紧密贴合外耳的内壁;出音管或内套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出音管或内套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部的泄压通道,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腔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泄压通道排出,同时由于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不容易通过泄压通道泄露。因此,在保证音质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

Description

一种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是将出音端更深入地置入使用者的外耳内,并利用硅胶耳塞的弹性变形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外耳轮廓。这种耳机利用硅胶耳塞来密封使用者的外耳,以隔绝外界声音而提升音质。
然而,由于入耳式耳机具有气密特性,当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使用者的耳膜与耳机之间的空气会受到压缩,导致耳膜有很重的压力感而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同时,耳机内的振膜也会因气体压力而发生变形甚至塌陷,导致音质降低,严重影响听觉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由于空气压缩导致使用者的耳膜不适或损坏耳机的振膜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泄压通道的入耳式耳机。
一种入耳式耳机,用于塞入使用者的外耳,使外耳、耳膜与所述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
耳机本体;
出音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耳机本体上;及
耳塞,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套接在所述出音管上,所述外套环绕于所述内套外侧,所述外套用于紧密贴合所述外耳的内壁;
所述出音管或所述内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所述出音管的外壁上的凹槽、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泄气口;
所述内套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泄气口位于所述出音管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至腔体,所述第二泄气口位于所述出音管的未被所述内套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至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弯曲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出音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所述内套上的凹槽、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泄气口;
所述第一泄气口靠近所述内套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腔体;所述第二泄气口位于所述内套靠近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凹槽与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套的外壁上;所述耳塞还包括一管套,所述管套套设在所述内套的外壁上,覆盖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气口贯穿所述内套的内外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套的内壁上,所述出音管的外壁覆盖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弯曲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内套。
上述入耳式耳机,出音管或内套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部的泄压通道,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腔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泄压通道排出,同时由于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不容易通过泄压通道泄露。因此,在保证音质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入耳式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入耳式耳机的耳塞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入耳式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入耳式耳机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入耳式耳机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入耳式耳机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入耳式耳机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入耳式耳机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出音管和耳塞,出音管固定连接在耳机本体上。耳塞包括内套和外套,内套套接在出音管上,外套环绕于内套外侧。本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在使用时塞入使用者的外耳,使用者的外耳、使用者的耳膜与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外套用于紧密贴合外耳的内壁。外套可以是硅胶等弹性材料,耳塞可以使腔体成为大致密封的空间,以隔绝外界声音而提升音质。
在本实施例中,出音管或内套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腔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泄压通道排出,同时由于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不容易通过泄压通道泄露。因此,在保证音质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100包括耳机本体120、出音管140和耳塞160,出音管140固定连接在耳机本体120上。耳塞160包括内套162和外套164,内套162套接在出音管140上,外套164环绕于内套162外侧,外套164用于紧密贴合外耳的内壁。使用状态下,出音管140的出音口直接朝向外耳、耳膜与入耳式耳机100形成的腔体。内套162呈管状,内套162的一端套接在出音管140上。
出音管140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出音管140的外壁上的凹槽142、第一泄气口144和第二泄气口146,凹槽14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泄气口144和第二泄气口146。内套162覆盖凹槽142,第一泄气口144位于出音管140远离耳机本体120的端部,第一泄气口144连通至腔体,第二泄气口146位于出音管140的未被内套162覆盖的区域,第二泄气口146连通至外界。
使用者将耳机100塞入外耳时,腔体内的气体受到压缩,通过第一泄气口144进入凹槽142,经过凹槽142后通过第二泄气口146排到外界。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100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100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提高了使用舒适感,保证了音质。声音是一种声波,并不容易泄露,从而达到泄压不泄音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42呈可以呈弯曲状。相对于直形的凹槽,弯曲状的凹槽142增加了长度,即增加泄压通道长度,从而增大阻尼,声音更难泄露。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42可以呈螺旋状环绕出音管140。凹槽142至少环绕出音管140两周,增大阻尼避免声音泄露的效果更佳。
如图3、图4所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200包括耳机本体220、出音管240和耳塞260,出音管240固定连接在耳机本体220上。耳塞260包括内套262和外套264,内套262套接在出音管240上,外套264环绕于内套262外侧,外套264用于紧密贴合外耳的内壁。使用状态下,出音管240的出音口直接朝向外耳、耳膜与入耳式耳机200形成的腔体。内套262呈管状,内套262的一端套接在出音管240上,另一端连通至腔体。图3、图4中外套264处于反向状态,此状态为非使用状态,本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200的可使用状态参见图5。
内套262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内套262上的凹槽2622、第一泄气口2624和第二泄气口2626,凹槽262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泄气口2624和第二泄气口2626。第一泄气口2624靠近内套262远离耳机本体220的端部,第一泄气口2624连通凹槽2622与腔体。第二泄气口2626位于内套262靠近耳机本体220的端部,第二泄气口2626连通凹槽2622与外界。
使用者将耳机200塞入外耳时,腔体内的气体受到压缩,通过第一泄气口2624进入凹槽2622,经过凹槽2622后通过第二泄气口2626排到外界。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200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200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提高了使用舒适感,保证了音质。声音是一种声波,并不容易泄露,从而达到泄压不泄音的效果。且耳塞260一般整体为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具有增大阻尼的作用,相比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防泄音效果更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622可以位于内套262的外壁上,耳塞260还包括一管套266,管套266套设在内套262的外壁上,覆盖凹槽26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口2624是一个通孔,连通腔体与凹槽2622,具体的,第一泄气口2624可以贯穿内套262的内外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口也可以位于内套的端部。在另一实施例中,凹槽也可以位于内套的内壁上,通过出音管的外壁覆盖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622呈可以呈弯曲状。相对于直线形的凹槽,弯曲状的凹槽2622增加了长度,即增加泄压通道长度,从而增大阻尼,声音更难泄露。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凹槽2622可以呈螺旋状环绕内套262。凹槽2622至少环绕内套262两周,增大阻尼避免声音泄露的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入耳式耳机,用于塞入使用者的外耳,使外耳、耳膜与所述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
耳机本体;
出音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耳机本体上;及
耳塞,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套接在所述出音管上,所述外套环绕于所述内套外侧,所述外套用于紧密贴合所述外耳的内壁;
所述出音管或所述内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所述出音管的外壁上的凹槽、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泄气口;
所述内套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泄气口位于所述出音管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至腔体,所述第二泄气口位于所述出音管的未被所述内套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至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弯曲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出音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通道包括均开设在所述内套上的凹槽、第一泄气口和第二泄气口,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泄气口和所述第二泄气口;
所述第一泄气口靠近所述内套远离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一泄气口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腔体;所述第二泄气口位于所述内套靠近所述耳机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泄气口连通所述凹槽与外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套的外壁上;所述耳塞还包括一管套,所述管套套设在所述内套的外壁上,覆盖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气口贯穿所述内套的内外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套的内壁上,所述出音管的外壁覆盖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弯曲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内套。
CN201520257363.3U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入耳式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61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7363.3U CN204761648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7363.3U CN204761648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1648U true CN204761648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73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61648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164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0963A (zh) * 2016-09-27 2016-12-07 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套及具有该耳机套的耳机
CN106604172A (zh) * 2017-02-08 2017-04-26 袁丹 一种柔性耳塞结构
WO2018018778A1 (zh) * 2016-07-28 2018-02-01 西安知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前塞结构
CN109951754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式耳机和耳机套件
CN114245254A (zh) * 2021-11-05 2022-03-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8778A1 (zh) * 2016-07-28 2018-02-01 西安知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前塞结构
CN106210963A (zh) * 2016-09-27 2016-12-07 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套及具有该耳机套的耳机
CN106210963B (zh) * 2016-09-27 2023-06-0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套及具有该耳机套的耳机
CN106604172A (zh) * 2017-02-08 2017-04-26 袁丹 一种柔性耳塞结构
CN109951754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式耳机和耳机套件
CN114245254A (zh) * 2021-11-05 2022-03-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
CN114245254B (zh) * 2021-11-05 2022-11-08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1648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08111937B (zh) 提供耳道减压及提高自然音质的耳机及其制作方法
EP3117629A1 (en) Pressure equalization in earphones
CN102118667A (zh) 非封闭式耳塞型耳机及其受话端语音增强装置及方法
CN204578734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04093096A (zh) 耳机
CN204810492U (zh) 一种适配于出音管的耳塞
TWM540440U (zh) 耳塞
CN202004931U (zh) 入耳式耳机声压平衡系统
CN203446007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US10321220B1 (en) Earcushion with acoustic tube
CN209731515U (zh) 一种耳机保护套
CN206993348U (zh) 耳机
CN215682575U (zh) 一种减少骨传导能量传递损失的耳挂结构
CN106686478A (zh) 耳塞组件及应用该耳塞组件的耳机装置
CN203761557U (zh) 一种耳塞型半入耳闭塞式耳机
CN202261738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6948574U (zh) 一种高保真降噪耳机
CN207099296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用的耳套
CN207652646U (zh) 一种带导声管的耳套
CN207083204U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CN201063843Y (zh) 无线头戴式耳机
CN217643677U (zh) 一种用于降噪耳机
CN101998198A (zh) 入耳式耳机
CN104093109A (zh) 助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Wanmo acou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1MORE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general office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Administration Bureau, No.1 liyumen street,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