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4922A -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4922A
CN114244922A CN202010943572.9A CN202010943572A CN114244922A CN 114244922 A CN114244922 A CN 114244922A CN 202010943572 A CN202010943572 A CN 202010943572A CN 114244922 A CN114244922 A CN 114244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ing
color
sensitive color
chang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3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斌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35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4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4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49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0Sympathetic, colour changing or similar 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所述壳体包括:基材;温感变色油墨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上;变温膜片,所述变温膜片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由此,通过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进而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加热或降温,使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其变色温度,进而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壳体外观的变色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外观效果的多样化,会在壳体中设置电致变色材料或光致变色油墨,进而实现壳体的变色效果,但是,若是在壳体中设置电致变色材料,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很难大规模的生产;若是在壳体中设置光致变色油墨,需要依靠光线实现变色,比如在遮挡时就无法实现变色效果,所以导致实用性不佳,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关于移动终端的研究有待深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壳体可以有效实现外观变色的效果,而且便于量化生产。
在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所述壳体包括:基材;温感变色油墨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上;变温膜片,所述变温膜片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由此,通过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进而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加热或降温,使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其变色温度,进而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壳体外观的变色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所述壳体包括:基材;温感变色油墨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上;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设定温度,所述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所述变色温度;所述变色应用程序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所述变温膜片加热;通过所述变温膜片的加热,使得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由此,通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灵敏的控制壳体外观的变色效果,其中,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以便保证温感变色油墨可以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可以达到其变色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控制方法具有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参照图1,壳体包括:基材10;温感变色油墨层20,温感变色油墨层20设置在基材10表面上;变温膜片30,变温膜片30设置在温感变色油墨层20远离基材10的一侧,且与控温电路40电连接,其中,控温电路40用于控制变温膜片30的温度的变化。由此,通过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进而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加热或降温,使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其变色温度,进而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壳体外观的变色效果;另外,结构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变色:在移动终端中的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设定温度,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变色应用程序根据设定温度控制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变温膜片加热;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使得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上述控制方法灵敏且便于实施。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壳体的外形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壳体的外形结构可以为2D结构、2.5D结构或3D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基材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比如,基材的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基材、塑胶基材或陶瓷基材。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控温电路集成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板上。由此,控温电路集成在主板上,不仅便于对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处理,而且还便于实现自主控制变温膜片的温度。
进一步的,变温膜片选自PET加热膜和TEC制冷片中的至少一种。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温感变色油墨层对温度变化的需求来灵活选择加热膜或制冷片;而且,上述PET加热膜和TEC制冷片变温灵敏,便于控制对温感变色油墨层的温度。
进一步的,变温膜片30在基材10上的正投影覆盖温感变色油墨层20在基材10上的正投影。由此,可以有效保证温感变色油墨整体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温感变色油墨层即采用温变油墨(也可称为热敏油墨或示温油墨)形成的涂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常温下显示某种特定颜色,经加温后颜色消失变为无色,即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即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发色油墨”;油墨在常温下显示颜色,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转色油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对壳体外观变色效果的实际要求灵活选择以上任意一种油墨。
进一步的,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初始颜色(即在环境温度下温感变色油墨层的颜色)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初始颜色包括但不限于大红、玫红、桃红、朱红、橙红、宝蓝、深蓝、海蓝、草绿、墨绿、中绿、孔雀绿、金黄、黑。
进一步的,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为-5℃~78℃,比如0℃、5℃、10℃、15℃、20℃、25℃、30℃、35℃、40℃、50℃、55℃、60℃、65℃、70℃、7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变色温度为20℃~50℃,比如20℃、25℃、30℃、35℃、40℃、50℃。由此,上述变色温度比较温和,不会对移动终端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具体形成方法也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具体形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丝网印刷、喷涂等方法。由此,工艺成熟,便于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壳体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图2中以包含四层温感变色油墨层为例)以及一个变温膜片30,且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温度均不相同。由此,可以准确控制每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且避免其中两层或多层同时变色,影响壳体的外观变色效果。
其中,任意两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差为4℃~10℃,比如相差4℃、5℃、6℃、7℃、8℃、10℃。由此,由于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为一个变色区间(即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为一个温度范围区间,该变色温度区间的温差通常小于等于3℃),所以上述变色温差的设置要求可以准确控制每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且避免其中两层或多层同时变色或变色间隔时间太短,影响壳体的外观变色效果。
进一步的,在靠近基材10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温度逐渐降低或升高,且在变温过程中,在远离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依次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或在靠近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由此,在靠近或远离基材10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依次变色,实现多种色彩的变色。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靠近基材10的方向上,如图2中的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分别定义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且均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即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变色温度分别为35℃±1℃、30℃±1℃、25℃±1℃、20℃±1℃,如此,在通过变温膜片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逐渐加热且升温至20℃±1℃时,最靠近基材的第四温感变色油墨层最先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三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25℃±1℃时,第三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三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0℃±1℃时,第二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5℃±1℃时,第一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无色的外观状态。如此,壳体的外观依次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初始颜色,犹如变脸的效果。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靠近基材10的方向上,如图2中的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分别定义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且均为可逆温变发色油墨(即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变色温度分别为20℃±1℃、25℃±1℃、30℃±1℃、35℃±1℃,如此,在通过变温膜片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逐渐加热且升温至20℃±1℃时,距离基材最远的第一温感变色油墨层最先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25℃±1℃时,第二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二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0℃±1℃时,第三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二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5℃±1℃时,第四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所述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颜色不同,以及多个变温膜片30,且多个变温膜片30与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一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下面对应设置一个变温膜片30;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控温电路,多个控温电路40与多个变温膜片30一一对应电连接设置,每一个变温膜片30对应电连接一个控温电路40,所以每一个变温膜片的变温程序是有不同的控温电路40单独控制的。由此,可以实现壳体外观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的变化,进而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所述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颜色不同,以及一个所述变温膜片30,且一个所述变温膜片30在基材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由此,可以通过一个变温膜片控制同层设置的温感变色油墨层20,可以实现壳体外观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的变化,进而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之间的间距d为2~10mm,比如2mm、4mm、6mm、8mm、10mm。由此,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在变温过程中不会相互受到影响,以确保良好的变色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油墨层具有图案。由此,可以进一步的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可以每一层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一个独立的图案;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且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厚度为5~10微米,比如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或10微米。由此,上述厚度可以使得温感变色油墨层在达到变色温度时灵敏快速的变色,而且便于制备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温感变色油墨层。需要说明的是,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厚度为5~10微米是指单层的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厚度为5~10微米。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5,壳体还包括:UV纹理层50,UV纹理层50设置在温感变色油墨层20和基材10之间;盖底油墨层60,所述盖底油墨层60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远离基材10的一侧。由此,UV纹理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改善壳体的外观效果,盖底油墨层的设置可以避免壳体的漏光现象,保证壳体的外观效果的质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基材10;温感变色油墨层20,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设置在所述基材10表面上;控温组件30,所述控温组件30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远离所述基材10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40电连接,参照图6,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包括:
S100:在移动终端中的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设定温度,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
S200:变色应用程序根据设定温度控制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变温膜片加热;
S300: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使得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
由此,通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灵敏的控制壳体外观的变色效果,其中,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以便保证温感变色油墨可以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可以达到其变色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控制方法具有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壳体包括多层所温感变色油墨层20以及一个变温膜片30,在靠近所述基材10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所述变色温度逐渐降低或升高(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如图7所示,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还包括:
S110:在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多个所述设定温度,多个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值不相同,且每层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一个设定温度,且任一层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的设定温度和该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相邻两层温感变色油墨层之间的变色温度的差值。由此,可以确保每次只有一层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变色,避免两层或多层温感油墨层同时变色,影响壳体的变色效果。
S210:变色应用程序根据设定温度控制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
S310: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在靠近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依次逐渐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依次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或者,在远离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依次逐渐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的依次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由此,在靠近或远离基材10的方向上,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依次变色,实现多种色彩的变色。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靠近基材10的方向上,如图2中的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分别定义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且均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即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变色温度分别为35℃±1℃、30℃±1℃、25℃±1℃、20℃±1℃,如此,在通过变温膜片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逐渐加热且升温至20℃±1℃时,最靠近基材的第四温感变色油墨层最先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三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25℃±1℃时,第三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三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0℃±1℃时,第二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5℃±1℃时,第一变色油墨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无色的外观状态,具体可参照图3所示,图3中由左至右,依次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初始颜色。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靠近基材10的方向上,如图2中的多层温感变色油墨层20分别定义为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且均为可逆温变发色油墨(即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第一变色油墨、第二变色油墨、第三变色油墨和第四变色油墨的变色温度分别为20℃±1℃、25℃±1℃、30℃±1℃、35℃±1℃,如此,在通过变温膜片对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逐渐加热且升温至20℃±1℃时,距离基材最远的第一温感变色油墨层最先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25℃±1℃时,第二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二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0℃±1℃时,第三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二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待温度上升为35℃±1℃时,第四变色油墨由无色状态变为实色状态,进而使得壳体的外观呈现出第一变色油墨变色后的颜色。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所述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颜色不同;多个所述变温膜片30,且多个所述变温膜片30与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所述控温电路40,多个所述控温电路40与多个所述变温膜片30一一对应电连接设置,如图8所示,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还包括:
S410: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多个设定温度,且每个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一个设定温度。即每一个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一个变温膜片以及一个设定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设定温度大于等于其对应的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
S510:变色应用程序根据不同的设定温度分别控制多个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分别对多个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多个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由此,便于实现独立对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温过程。
S610: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
上述控制方法中,通过应用程序可以独立控制每个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效果,进而可以使得壳体实现多种不同的外观变色效果,而且使得壳体的外观同时具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温感变色油墨层20,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的变色颜色不同;以及一个变温膜片30,且一个变温膜片30在基材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温感变色油墨层20在基材上的正投影,如图9所示,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还包括:
S710: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每一个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由此,可以有效保证每个温感变色油墨层均可以达到其变色温度。
S810:变色应用程序根据设定温度控制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由此,通过一个变温膜片同时对多个温感变色油墨层进行加热或降温,进而使得多个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的逐渐达到其变色温度。
S910:通过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多个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达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个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上述控制方法中,可以使得壳体的外观同时具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效果。
进一步的,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还包括:在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停留时间,以便使得变温膜片在达到任一个设定温度后停留预定时间。由此,任一层温感变色油墨层在变色后停留预定时间,即温感变色油墨层在变色后的状态保持预定时间,由此可以灵活设定壳体每个颜色状态的停留时间。
其中,停留时间的具体时间长短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比如可以设定为1s、2s、3s、4s、5s、6s、7s、8s、9s、10s等。
进一步的,在关闭变色应用程序后,变温膜片停止加热且逐渐恢复到环境温度(即不对温感变色油墨层加热或降温时,其最初的温度),在恢复的过程中,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恢复到环境温度,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恢复到初始颜色状态。由此,可以实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逆向变色,使得壳体的外观逐渐恢复到原始的外观色彩。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iPad、笔记本等移动终端。
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所述壳体包括:
基材;
温感变色油墨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上;
变温膜片,所述变温膜片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温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变温膜片的温度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电路集成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膜片选自PET加热膜和TEC制冷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厚度为5~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膜片在基材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为-5℃~78℃,优选地,所述变色温度为2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以及一个所述变温膜片,且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任意两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差为4℃~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逐渐降低或升高,且在变温过程中,在远离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依次由实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或在靠近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由所述无色状态变为所述实色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且相邻两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颜色不同;
多个所述变温膜片,且多个变温膜片与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所述控温电路,多个所述控温电路与多个所述变温膜片一一对应电连接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且相邻两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颜色不同;
一个所述变温膜片,且一个所述变温膜片在基材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之间的间距为2~1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具有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UV纹理层,所述UV纹理层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和所述基材之间;
盖底油墨层,所述盖底油墨层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15.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控温电路,所述壳体包括:
基材;
温感变色油墨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上;
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设置在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且与所述控温电路电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设定温度,所述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温度;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所述变温膜片加热;
通过所述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使得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以及一个所述变温膜片,在靠近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所述变色温度逐渐降低或升高,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多个所述设定温度,多个所述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值不相同,且每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一个所述设定温度,且任一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的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变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相邻两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之间的所述变色温度的差值;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所述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所述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
通过所述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在靠近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依次逐渐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依次由所述无色状态变为所述实色状态;或者,在远离所述基材的方向上,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依次逐渐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层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依次由所述实色状态变为所述无色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颜色不同;多个所述变温膜片,且多个所述变温膜片与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所述控温电路,多个所述控温电路与多个所述变温膜片一一对应电连接设置,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多个所述设定温度,且每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对应一个所述设定温度;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根据不同的所述设定温度分别控制多个所述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分别对多个所述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多个所述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
通过所述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间隔且同层设置的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且相邻两个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颜色不同;以及一个所述变温膜片,且一个所述变温膜片在基材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所述设定温度,且所述设定温度大于等于每一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所述变色温度;
所述变色应用程序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控温电路的功率,以便对所述变温膜片加热或降温,使所述变温膜片逐渐的升温或降温;
通过所述变温膜片的加热或降温,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达到所述变色温度,以便实现多个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的变色。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所述变色应用程序后,所述变温膜片停止加热且逐渐恢复到环境温度,在所述恢复的过程中,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逐渐恢复到所述环境温度,所述温感变色油墨层恢复到初始颜色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变色应用程序中设置停留时间,以便使得所述变温膜片在达到任一个所述设定温度后停留预定时间。
CN202010943572.9A 2020-09-09 2020-09-09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Withdrawn CN114244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3572.9A CN114244922A (zh) 2020-09-09 2020-09-09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3572.9A CN114244922A (zh) 2020-09-09 2020-09-09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4922A true CN114244922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4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3572.9A Withdrawn CN114244922A (zh) 2020-09-09 2020-09-09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492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4603A (ja) * 2000-08-22 2002-02-28 Pilot Ink Co Ltd 可逆感温変色性携帯電話
KR20080006554U (ko) * 2007-06-22 2008-12-26 김현우 카멜레온 휴대폰 케이스
CN202918344U (zh) * 2012-06-20 2013-05-01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手机外壳
CN104441838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膜片、具有该膜片的玻璃和移动终端
CN108196719A (zh) * 2018-01-22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显示屏边框颜色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650344A (zh) * 2018-04-24 2018-10-12 深圳初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感温变色陶瓷手机壳
CN109116652A (zh) * 2018-09-30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8445886U (zh) * 2018-06-19 2019-01-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变色盖板
CN109688247A (zh) * 2018-11-27 2019-04-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外壳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4603A (ja) * 2000-08-22 2002-02-28 Pilot Ink Co Ltd 可逆感温変色性携帯電話
KR20080006554U (ko) * 2007-06-22 2008-12-26 김현우 카멜레온 휴대폰 케이스
CN202918344U (zh) * 2012-06-20 2013-05-01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手机外壳
CN104441838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膜片、具有该膜片的玻璃和移动终端
CN108196719A (zh) * 2018-01-22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显示屏边框颜色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650344A (zh) * 2018-04-24 2018-10-12 深圳初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感温变色陶瓷手机壳
CN208445886U (zh) * 2018-06-19 2019-01-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变色盖板
CN109116652A (zh) * 2018-09-30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9688247A (zh) * 2018-11-27 2019-04-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外壳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198A (zh) 热色电池检测器
JP2000200980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カバ―および電子機器のカバ―の製造方法
CN209821568U (zh) 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JP2007277790A (ja) 熱色性物質層を備えたウォールペーパ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244922A (zh)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壳体变色的方法
CN104102039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温度控制系统、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00161A (zh) 温度检测元件及具有其的温度检测装置
CN110429355B (zh) 温度显示电池包外壳,电池包及显温方法
CN110208998B (zh) 烘干装置及利用烘干装置制备纳米银pet导电膜的智能变色膜的方法
CN104486466A (zh) 膜片、具有该膜片的产品壳体和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
CN208477241U (zh) 一种终端设备
JPH08296260A (ja) 蛇口部の温度表示装置及び温度表示機能を備えた給水装置
CN210042582U (zh) 一种智能变色盖板
US20220252954A1 (en) Applications of electro-optic displays
CN102540549A (zh) 彩色滤光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
CN212022183U (zh) 膜片结构、壳体和电子设备
JPH03104361A (ja) 電話機
CN210403959U (zh) 温度显示电池包外壳及电池包
CN111116953A (zh) 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塑胶盖板与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28146A1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217933011U (zh) 一种感温标签
JPH04289Y2 (zh)
KR100776390B1 (ko) 열색성 물질층 및 면상발열체를 포함하는 월페이퍼 및 그제조 방법
CN100549594C (zh) 电冰箱门及其制造方法
CN216627534U (zh) 一种智能感温衣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