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4480B -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4480B
CN114244480B CN202111393618.5A CN202111393618A CN114244480B CN 114244480 B CN114244480 B CN 114244480B CN 202111393618 A CN202111393618 A CN 202111393618A CN 114244480 B CN114244480 B CN 114244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fri
re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3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4480A (zh
Inventor
A.戈里谢克埃德勒冯埃布瓦特
堀内绫子
王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111393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4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4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4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4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4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H04L12/1872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avoiding ACK or NACK implo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用户装备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包括:接收器,接收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该FRI指示基站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发送器,使用与已经用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5月13日、申请号为:201680085617.5、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的方法。本公开还提供用于参与本文描述的方法的用户装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
基于WCDMA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在全球范围广泛部署。增强或演进这种技术的第一步需要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增强型上行链路(也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从而提供具有高度竞争性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为了为进一步增加的用户需求做准备并且对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具有竞争力,3GPP引入了称为长期演进(LTE)的新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为满足运营商对高速数据和媒体运输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十年的高容量语音支持。提供高位速率的能力是LTE的关键措施。
称为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和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UTRAN)的长期演进(LTE)的工作项(work item,WI)规范被定稿为版本8(LTE Rel.8)。LTE系统代表高效的基于分组的无线电接入和提供具有低延迟和低成本的完全基于IP的功能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在LTE中,指定了可扩展的多个传输带宽,诸如1.4、3.0、5.0、10.0、15.0和20.0MHz,以便使用给定的频谱实现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链路中,采用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由于低码元率、使用循环前缀(CP)及其对不同传输带宽布置的亲和度使其对多径干扰(MPI)具有固有的抗干扰性。在上行链路中,采用了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考虑到用户装备(UE)的受限发射功率,广域覆盖的供给优先于提高峰值数据速率。采用了许多关键的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传输技术,并且在LTE版本8/9中实现了高效控制信令结构。
LTE体系架构
整体LTE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E-UTRAN由eNodeB组成,从而向用户装备(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止。eNodeB(eNB)托管(host)包括用户平面报头压缩和加密功能的物理(PHY)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它还提供与控制平面对应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它执行许多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准入控制、调度、协商的上行链路服务质量(QoS)的增强、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的压缩/解压缩。eNodeB通过X2接口彼此互连。
eNodeB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演进分组核心),更具体地,通过S1-MME连接到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和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和eNode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同时也充当eNodeB间交接期间的用户平面的移动锚点,并且充当LTE和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终止S4接口并且中继2G/3G系统和PDN GW之间的流量)。对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装备,当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用户装备时,SGW终止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触发寻呼。它管理和存储用户装备内容,例如IP承载服务的参数或网络内部路由信息。它还在合法拦截的情况下执行用户流量的复制。
MME是LTE接入网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用户装备跟踪和寻呼过程,包括重传。它涉及承载激活/停用处理,并且还负责在初始附着时和在涉及核心网(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交接时选择用户装备的SGW。它负责认证用户(通过与HSS交互)。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在MME处终止,并且它还负责向用户装备生成和分配临时身份。它检查用户装备的授权以在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上驻扎,并且强制执行用户装备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终止点,并且处理安全密钥管理。MME还支持合法的信令拦截。MME还提供用于LTE和2G/3G接入网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其中S3接口在MME处从SGSN终止。MME还对归属HSS终止S6a接口,以便漫游用户装备。
LTE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3GPP 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时间-频率域中在所谓的子帧中被细分。在3GPP LTE中,每个子帧被划分成如图2所示的两个下行链路时隙,其中第一下行链路时隙包括第一OFDM码元内的控制信道区域(PDCCH区域)。每个子帧由时域中的给定数量的OFDM码元(在3GPP LTE(版本8)中的12个或14个OFDM码元)组成,其中每个OFDM码元跨越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因此,OFDM码元由在各个子载波上传送的多个调制码元组成。在LTE中,每个时隙中的传送信号由子载波和/>码元的资源网格来描述。/>是带宽内的资源块的数量。所述量/>取决于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并且应当满足其中/>并且/>分别是由当前版本的规范支持的最小下行链路带宽和最大下行链路带宽。/>是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的数量。对于正常循环前缀子帧结构,/>并且/>
假设例如采用OFD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如例如在3GPP长期演进(LTE)中所使用的),可以由调度器分配的资源的最小单位是一个“资源块”。物理资源块(PRB)被定义为时域中的连续OFDM码元(例如,7个OFDM码元)和如在图2中例示的频域中的连续子载波(例如,用于分量载波的12个子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因此,物理资源块由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和频域中的180kHz对应的资源元素组成(对于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更多细节参见例如3GPP TS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当前版本13.0.0(NPL 1)第6.2节,可从http://www.3gpp.org获得并且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使得当使用所谓的“正常”CP(循环前缀)时,在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码元,并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子帧中存在12个OFDM码元。出于术语的原因,在下文中,等同于跨完整子帧的相同连续子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被称为“资源块对”或等同的“RB对”或“PRB对”。
术语“分量载波”是指频域中的几个资源块的组合。在LTE的未来版本中,术语“分量载波”不再使用;作为替代,该术语被改为“小区”,其是指下行链路以及可选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在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和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在下行链路资源上传送的系统信息中指示。
对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将适用于以后的版本。
用于支持更宽带宽的LTE-A中的载波聚合
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Worl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WRC-07)决定了用于IMT-Advanced的频谱。虽然决定了用于IMT-Advanced的总体频谱,但是实际可用的频率带宽根据每个地区或国家而不同。但是,在可用频谱概要决定之后,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化始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在3GPP TSG RAN#39会议上,批准了关于“FurtherAdvancements for E-UTRA(LTE-Advanced)”的研究项目描述。该研究项目涵盖要考虑用于E-UTRA演进的技术组件,例如以满足对IMT-Advanced的要求。
LTE-Advanced系统能够支持的带宽是100MHz,而LTE系统只能支持20MHz。如今,无线电频谱的缺乏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发展的瓶颈,并且因此难以找到足够宽得用于LTE-Advanced系统的频带。因此,迫切需要找到获得更广泛的无线电频谱带的方法,其中可能的答案是载波聚合功能。
在载波聚合中,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被聚合,以便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传输带宽。LTE系统中的几个小区被聚合到LTE-Advanced系统中宽得足够用于100MHz的一个更宽的信道中,即使LTE中的这些小区可能处于不同的频带中。
至少当分量载波的带宽不超过LTE版本8/9小区所支持的带宽时,所有分量载波都可以被配置为LTE版本8/9兼容。不是所有由用户装备聚合的分量载波必须可能是版本8/9兼容的。可以使用现有机制(例如限制)来避免Rel-8/9(版本8/9)用户装备驻扎在分量载波上。
用户装备可以取决于其能力同时在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对应于多个服务小区)上接收或发送。具有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和/或传输能力的LTE-A版本10用户装备可以在多个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和/或传送,而如果分量载波的结构遵循版本8/9规范,那么LTE版本8/9用户装备只能在单个服务小区上接收和传送。
对于连续和非连续分量载波两者,都支持载波聚合,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在频域中限于最多110个资源块(使用3GPP LTE(版本8/9)数字学(numerology))。
有可能将3GPP LTE-A(版本10)兼容的用户装备配置为聚合源自相同eNodeB(基站)的不同数量的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不同数量的可能的不同带宽。可以被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下行链路聚合能力。相反,可以被配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上行链路聚合能力。当前可能不能配置具有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更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移动终端。在典型的TDD部署中,分量载波的数量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个分量载波的带宽是相同的。源自相同eNodeB的分量载波不需要提供相同的覆盖。
连续聚合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间距应当为300kHz的倍数。这是为了与3GPP LTE(版本8/9)的100kHz频率光栅兼容,并且同时保持具有15kHz间隔的子载波的正交性。取决于聚合场景,可以通过在连续分量载波之间插入少量未使用的子载波来促进n*300kHz的间隔。
多个载波聚合的性质仅暴露至MAC层。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对于每个聚合分量载波,在MAC中需要一个HARQ实体。每分量载波存在最多一个运输块(在上行链路不存在SU-MIMO的情况下)。运输块及其潜在的HARQ重传需要映射在相同的分量载波上。
当配置载波聚合时,移动终端只具有一个与网络的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建中,与在LTE版本8/9中类似,一个小区提供安全输入(一个ECGI、一个PCI和一个ARFCN)和非接入层移动性信息(例如TAI)。在RRC连接建立/重建之后,与该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被称为下行链路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连接状态中,每用户装备始终被配置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下行链路PCell(DL PCell)和一个上行链路PCell(UL PCell)。在配置的分量载波集合内,其它小区被称为辅助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其中S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助分量载波(DL SCC)和上行链路辅助分量载波(UL SCC)。对于一个UE,最多可以配置五个服务小区,包括PCell。
MAC层/实体,RRC层,物理层
LTE第2层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协议栈包括四个子层,RRC、PDCP、RLC和MAC。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是LTE无线电协议栈的第2层体系架构中的最低子层,并且由例如3GPP技术标准TS 36.321定义,当前版本为13.0.0。与下面物理层的连接是通过传输信道,并且与上面RLC层的连接是通过逻辑信道。因此,MAC层在逻辑信道与运输信道之间执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发送侧的MAC层从通过逻辑信道接收的MAC SDU构造MAC PDU(称为运输块),并且接收侧的MAC层从通过运输信道接收的MAC PDU恢复MAC SDU。
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为RLC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参见TS 36.321的子条款5.4和5.3),逻辑信道或者是携带控制数据(例如,RRC信令)的控制逻辑信道或者是携带用户平面数据的业务逻辑信道。另一方面,来自MAC层的数据通过运输信道与物理层交换,运输信道被分类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取决于其在空中被发送的方式而被多路复用到运输信道中。
物理层负责经由空中接口实际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即,物理层通过传输侧的空中接口携带来自MAC运输信道的所有信息。物理层执行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编码和调制、链路自适应(AMC)、功率控制、小区搜索(用于初始同步和切换目的)以及用于RRC层的其它测量(在LTE系统内和系统之间)。物理层基于传输参数执行传输,诸如调制方案、编码率(即,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可以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技术标准36.213当前版本13.0.0中找到关于物理层功能的更多信息。
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控制无线电接口处的UE与eNB之间的通信以及跨越若干小区移动的UE的移动性。RRC协议还支持NAS信息的传送。对于RRC_IDLE中的UE,RRC支持来自网络的传入呼叫的通知。RRC连接控制覆盖与RRC连接的建立、修改和释放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寻呼、测量配置和报告、无线电资源配置、初始安全激活,以及建立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和携带用户数据的无线电承载(数据无线电承载,DRB)。
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主要包括ARQ功能并支持数据分段和级联,即,RLC层执行RLC SDU的成帧,以将它们置于由MAC层指示的尺寸。后两者独立于数据速率最小化协议开销。RLC层经由逻辑信道连接到MAC层。每个逻辑信道运输不同类型的流量。RLC层上方的层通常是PDCP层,但在一些情况下,它是RRC层,即,在逻辑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和CCCH(公共控制信道)上发送的RRC消息不需要安全保护,因此绕过PDCP层直接进入RLC层。RLC子层的主要服务和功能包括:
·传送支持AM、UM或TM数据传送的上层PDU;
·通过ARQ的纠错;
·根据TB的尺寸的分段;
·在必要时重新分段(例如,当无线电质量(即,支持的TB尺寸)改变时)
·用于同一无线电承载的SDU的连接是FFS;
·按顺序交付上层PDU;
·重复项检测;
·协议错误检测和恢复;
·SDU丢弃;
·复位
由RLC层提供的ARQ功能将在稍后的部分中更详细地讨论。
用于LTE的上行链路接入方案
对于上行链路传输,需要功率高效的用户终端传输以最大化覆盖范围。已经选择与具有动态带宽分配的FDMA组合的单载波传输作为演进的UTRA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与多载波信号(OFDMA)相比,偏好单载波传输的主要原因是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以及对应的改进的功率放大器效率和改善的覆盖范围(对于给定的终端峰值功率,有更高的数据速率)。在每个时间间隔期间,eNodeB为用户指派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唯一时间/频率资源,由此确保小区内的正交性。上行链路中的正交接入通过消除小区内的干扰来提高频谱效率。通过在所发送的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来辅助在基站(eNode B)处理由于多路径传播引起的干扰。
用于数据传输的基本物理资源由在编码信息位被映射到其上的一个时间间隔(例如,子帧)期间尺寸为BWgrant的频率资源组成。应当注意的是,子帧(也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最小时间间隔。但是,有可能通过子帧的级联将频率资源BWgrant在比一个TTI更长的时间段上指派给用户。
第1层/第2层控制信令
为了向被调度的用户通知他们的分配状态、运输格式和其它数据相关的信息(例如,HARQ),需要在下行链路上与数据一起发送L1/L2控制信令。控制信令需要与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多路复用(假设用户分配可以从子帧到子帧改变)。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用户分配也可能在TTI(传输时间间隔)的基础上执行,其中TTI长度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针对所有用户在服务区域中固定、对于不同用户可以是不同的,或者甚至可以针对每个用户是动态的。一般而言,每个TTI仅需要发送一次L1/L2控制信令。L1/L2控制信令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指派,UL授权,也在PDCCH上发送。
在下文中,针对DL分配以及上行链路指派发信号通知的详细L1/L2控制信令信息在下面描述:
下行数据传输
与下行链路分组数据传输一起,L1/L2控制信令在分开的物理信道(PDCCH)上发送。这种L1/L2控制信令通常包含关于以下的信息:
·在其上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例如,在OFDM情况下是子载波或子载波块,在CDMA的情况下是代码)。这个信息允许UE(接收器)识别在其上发送数据的资源。
·运输格式,用于传输。这可以是数据的运输块尺寸(有效载荷尺寸、信息位尺寸)、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频谱效率、码率等。这个信息(通常与资源分配一起)允许UE(接收器)识别信息位尺寸、调制方案和码率,以便开始解调、解速率匹配以及解码处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明确地发信号通知调制方案。
·混合ARQ(HARQ)信息:
ο进程号:允许UE识别数据在其上映射的混合ARQ进程
ο序列号或新数据指示符:允许UE识别传输是新分组还是重传分组
ο冗余和/或星座版本:告诉UE使用哪种混合ARQ冗余版本(解速率匹配所需)和/或使用哪种调制星座版本(解调所需)
·UE身份(UE ID):告诉L1/L2控制信令用于哪个UE。在典型的实现中,这个信息用于掩蔽L1/L2控制信令的CRC,以便防止其它UE读取这个信息。
上行数据传输
为了使能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传输,在下行链路(PDCCH)上发送L1/L2控制信令以告诉UE关于传输细节。这种L1/L2控制信令通常包含关于以下的信息:
·UE应当在其上发送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例如,在OFDM的情况下是子载波或子载波块,在CDMA的情况下是代码)。
·运输格式,UE应当用于传输。这可以是数据的运输块尺寸(有效载荷尺寸、信息位尺寸)、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频谱效率、码率等。这个信息(通常与资源分配一起)允许UE(接收器)识别信息位尺寸、调制方案和码率,以便开始调制、速率匹配以及编码处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明确地发信号通知调制方案。
·混合ARQ信息:
ο进程号:告诉UE它应当从哪个混合ARQ进程中挑选数据
ο序列号或新数据指示符:告诉UE发送新分组或重传分组
ο冗余和/或星座版本:告诉UE使用哪种混合ARQ冗余版本(速率匹配所需)和/或使用哪种调制星座版本(调制所需)
οUE身份(UE ID):告诉哪个UE应当发送数据。在典型的实现中,这个信息用于掩蔽L1/L2控制信令的CRC,以便防止其它UE读取这个信息。
如何准确发送上面提到的信息片段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另外,L1/L2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附加信息或者可以省略一些信息。例如:
·在同步HARQ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HARQ进程号
·如果使用追加合并(始终使用相同的冗余和/或星座版本)或者如果预定义冗余和/或星座版本序列,那么可以不需要冗余和/或星座版本。
·功率控制信息可以另外包括在控制信令中
·MIMO相关的控制信息(诸如例如预编码)可以另外包括在控制信令中。
·在多码字的情况下,可以包括MIMO传输运输格式和/或用于多个码字的HARQ信息。
对于在LTE中在PDCCH上用信号通知的上行链路资源指派(PUSCH),L1/L2控制信息不包含HARQ进程号,因为同步HARQ协议对LTE上行链路被采用。通过定时给出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进程。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冗余版本(RV)信息与运输格式信息联合编码,即,RV信息嵌入在运输格式(TF)字段中。TF以及MCS字段具有例如5位的尺寸,其对应于32个条目。保留3个TF/MCS表条目用于指示RV 1、2或3。剩余的MCS表条目用于发信号通知隐式地指示RV0的MCS级别(TBS)。PDCCH的CRC字段的尺寸是16位。关于PUS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的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TS36.212第5.3.3节和TS36.213第8.6节中找到。
对于在LTE中在PDCCH上用信号通知的下行链路指派(PDSCH),冗余版本(RV)在两位字段中被分别用信号通知。此外,调制次序信息与运输格式信息联合编码。与上行链路情况类似,在PDCCH上发信号通知5位MCS字段。保留3个条目以发信号通知显式调制次序,而不提供运输格式(运输块)信息。对于剩余的29个条目,发信号通知调制次序和运输块尺寸信息。关于PUS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的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TS36.212第5.3.3节和TS36.213第7.1.7节中找到,这些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E-UTRAN测量-测量间隙
E-UTRAN可以配置UE以报告测量信息,例如,以支持UE移动性的控制。可以通过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用信号通知相应的测量配置元素。例如,测量间隙定义了没有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将被调度时的时间段,使得UE可以执行测量。测量间隙对于所有间隙辅助的测量是常见的。频率间测量可能需要配置测量间隙,这取决于UE的能力(例如,它是否具有双接收器)。UE识别在不同于服务小区的载波频率上操作的E-UTRA小区。频率间测量,包括小区识别,或在周期性测量间隙期间执行,除非UE具有多于一个接收器。网络可以配置两种可能的间隙模式,每种间隙模式的长度为6ms:在间隙模式#0中,间隙每40ms发生一次,而在间隙模式#1中,间隙每80ms发生一次。
例如,由UE在测量周期内通过测量带宽内特定于小区的参考信号来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ARQ/混合ARQ(HARQ)方案
在LTE中,存在用于提供可靠性的两个级别的重传,即,MAC层的HARQ和RLC层的外部ARQ。RLC重传机制负责向更高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交付。为了实现这一点,(重新)传输协议在接收器和发送器中的RLC实体之间操作,例如,在确认模式下。虽然RLC层将能够处理由于噪声、不可预测的信道变化等引起的传输错误,但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由MAC层的HARQ重传协议处理。因此,首先在RLC层中使用重传机制可能看起来是多余的。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并且基于RLC和MAC的重传机制的使用实际上很好地受到反馈信令的差异的推动。例如,RLC-ARQ机制负责处理可能与MAC HARQ机制一起发生的NACK到ACK错误。
用于在不可靠信道上的分组传输系统中进行错误检测和校正的常用技术被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混合ARQ是前向纠错(FEC)和ARQ的组合。如果发送FEC编码的分组并且接收器未能正确解码分组(通常通过CRC、循环冗余校验来检查错误),那么接收器请求重传分组。
RLC重传协议
当RLC被配置为请求重传丢失的PDU时,据说它在确认模式(AM)下操作。这类似于WCDMA/HSPA中使用的对应机制。
总的来说,RLC有三种操作模式:透明模式(TM)、未确认模式(UM)以及确认模式(AM)。每个RLC实体由RRC配置为以这些模式之一操作。
在透明模式下,不会向从更高层接收的RLC SDU添加协议开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实现具有有限分段/重组能力的传输。无论是否使用分段/重组,都必须在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中进行协商。透明模式例如用于对延迟非常敏感的服务,如语音。
在未确认模式下,由于不使用重传协议,因此无法保证数据交付。PDU结构包括用于更高层中的完整性观察的序列号。基于RLC序列号,接收UM RLC实体可以执行接收到的RLC PDU的重新排序。借助于添加到数据的报头字段提供分段和级联。处于未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是单向的,因为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没有定义关联。如果接收到错误数据,那么取决于配置而丢弃或标记对应的PDU。在发送器中,在定时器指定的特定时间内未发送的RLC SDU被丢弃并从传输缓冲器中移除。从较高层接收的RLC SDU在发送方侧被分段/级联成RLC PDU。在接收器侧,相应地执行重组。未确认模式用于其中无差错交付与短交付时间相比不太重要的服务,例如,对于某些RRC信令过程,诸如MBMS和IP语音(VoIP)之类的小区广播服务。
在确认模式下,RLC层借助于自动重复请求(ARQ)协议支持纠错,并且通常用于基于IP的服务,诸如文件传送,其中无差错数据交付是主要关注点。RLC重传例如基于从对等RLC接收实体接收的RLC状态报告,即,ACK/NACK。确认模式被设计用于在存在高空中接口误码率的情况下通过重传来可靠地运输分组数据。在PDU错误或丢失的情况下,发送方在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RLC状态报告时进行重传。
ARQ用作重传方案,用于重传错误或丢失的PDU。例如,通过监视传入的序列号,接收RLC实体可以识别丢失的PDU。然后,可以在接收RLC侧生成RLC状态报告,并将其反馈给发送RLC实体,从而请求重传丢失或未成功解码的PDU。RLC状态报告也可以由发送器轮询,即,轮询功能由RLC发送器使用,以从RLC接收器获得状态报告,以便通知RLC发送器接收缓冲器状态。状态报告在RLC数据PDU或它们的一部分上提供肯定确认(ACK)或否定确认信息(NACK),直到其HARQ重新排序完成的最后一个RLC数据PDU。如果其轮询字段设置为“1”的PDU或者检测到RLC数据PDU丢失,那么RLC接收器触发状态报告。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TS36.322的子条款5.2.3的当前版本13.0.0中定义了某些触发器,其触发对RLC发送器中的RLC状态报告的轮询。在发送器中,仅允许在传输窗口内对PDU进行传输,并且仅通过RLC状态报告更新传输窗口。因此,如果RLC状态报告延迟,那么传输窗口无法前进,并且传输可能会卡住。
接收器在被触发时将RLC状态报告发送到发送方。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除了数据PDU交付之外,还可以在对等实体之间用信号通知控制PDU。
MAC HARQ协议
MAC层包括HARQ实体,该实体负责发送和接收HARQ操作。发送HARQ操作包括运输块的传输和重传,以及ACK/NACK信令的接收和处理。接收HARQ操作包括运输块的接收、接收到的数据的组合和ACK/NACK信令的生成。为了在解码先前运输块的同时实现连续传输,并行多达八个HARQ进程被用于支持多进程“停止并等待”(SAW)HARQ操作。每个HARQ进程负责分开的SAW操作并管理分开的缓冲器。
由HARQ协议提供的反馈是或者确认(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取决于是否可以正确地接收传输(例如,解码是否成功)来生成ACK和NACK。此外,在HARQ操作中,eNB可以在重传中从原始运输块发送不同的编码版本,使得UE可以采用增量冗余(IR)组合,以经由组合增益获得附加的编码增益。
如果发送FEC编码的分组并且接收器未能正确地解码分组(通常通过CRC、循环冗余校验来检查错误),那么接收器请求重传该分组。一般而言(并且贯穿本文档),附加信息的传输被称为“(分组的)重传”,并且这种重传可以但不一定意味着相同的编码信息的传输;它还可以意味着属于该分组的任何信息(例如,附加的冗余信息)的传输,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
一般而言,HARQ方案可以被分类为同步或异步,其中每种情况下的重传是自适应的或非自适应的。同步HARQ意味着针对每个HARQ进程的传输块的重传在相对于初始传输的预定义(周期性)时间发生。因此,不需要显式信令来向接收器指示重传时间表,或者例如HARQ进程号,因为它可以从传输定时推断出来。
相反,异步HARQ允许重传在相对于初始传输的任何时间发生,这提供了基于空中接口条件调度重传的灵活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附加的显式信令来向接收器指示例如HARQ进程,以便允许正确的组合和协议操作。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具有八个进程的HARQ操作。
在LTE中,异步自适应HARQ用于下行链路,并且同步HARQ用于上行链路。在上行链路中,重传可以是或者自适应的或者非自适应的,这取决于是否提供了传输属性的新信令,例如,在上行链路授权中。
在上行链路HARQ协议操作中(即,用于确认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关于如何调度重传有两个不同的选项。重传或者由NACK“调度”(也称为同步非自适应重传)或者由网络通过发送PDCCH(也称为同步自适应重传)明确调度。
在同步非自适应重传的情况下,重传将使用与先前上行链路传输相同的参数,即,将在相同的物理信道资源上用信号通知重传,分别使用相同的调制方案/运输格式。但是,冗余版本将改变,即,循环通过预定义的冗余版本序列0、2、3、1。
由于经由PDCCH明确地调度同步自适应重传,因此eNodeB有可能改变用于重传的某些参数。重传可以例如在不同的频率资源上调度,以避免上行链路中的碎片化,或者eNodeB可以改变调制方案,或者可替代地向用户装备指示什么冗余版本用于重传。应当注意的是,HARQ反馈(ACK/NACK)和PDCCH信令对于UL HARQ FDD操作在相同的定时发生。因此,用户装备仅需要检查一次是否触发同步非自适应重传(即,仅接收到NACK)或者eNodeB是否请求同步自适应重传(即,还用信号通知PDCCH)。
PHICH携带HARQ反馈,其指示eNodeB是否已在PUSCH上正确地接收到传输。对于肯定确认(ACK),HARQ指示符被设置为0,并且对于否定确认(NACK),被设置为1。携带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ACK/NACK消息的PHICH可以与用于相同用户终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同时发送。利用这种同时传输,用户终端能够确定PDCCH指示终端做什么,即,执行新传输(具有切换NDI的新UL授权)还是重传(称为自适应重传)(无需切换NDI的新UL授权),无论PHICH内容如何。当没有检测到针对终端的PDCCH时,PHICH内容指示终端的UL HARQ行为,如下面总结的。
NACK:终端执行非自适应重传,即,与先前由相同HARQ进程使用的相同上行链路资源上的重传
ACK:终端不执行任何上行链路重传,并将数据保持在HARQ缓冲器中以用于那个HARQ进程。需要通过PDCCH的后续授权来明确地调度针对那个HARQ进程的进一步传输。直到接收到这种授权之前,终端处于“暂停状态”。
如下表11所示:
在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LTE中的上行链路HARQ协议的调度定时。eNB在PDCCH上向UE发送第一上行链路授权301,响应于此,UE在PUSCH上向eNB发送第一数据302。PDCCH上行链路授权和PUSCH传输之间的定时当前固定为4ms。在从UE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302之后,eNB将用于接收到的传输的反馈信息(ACK/NACK)和可能的UL授权303发送到UE(可替代地,当UL传输成功时,eNB可能已经通过发送合适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而触发了新的上行链路传输)。PUSCH传输和携带反馈信息的对应PHICH之间的定时当前也固定为4ms。因此,指示上行链路HARQ协议中的下一(重新)传输机会的往返时间(RTT)是8ms。在这8ms之后,UE可以按照eNB的指示发送先前数据的重传304。对于进一步的操作,假设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重传304再次不成功,使得eNodeB将指示UE执行另一次重传(例如,发送NACK 305作为反馈)。响应于此,UE将因此执行进一步的重传306。
在图3的顶部,列出了子帧编号以及HARQ进程与子帧的示例性关联。从中可以明显看出,8个可用HARQ进程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子帧循环相关联。在图3的示例性场景中,假设初始传输302及其对应的重传304和306由相同的HARQ进程号5处理。
用于在UE处执行测量的测量间隙具有比HARQ重传更高的优先级。因此,每当HARQ重传与测量间隙冲突时,不发生HARQ重传。另一方面,每当PHICH上的HARQ反馈传输与测量间隙冲突时,UE假设ACK作为预期HARQ反馈的内容。
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有几个字段以帮助HARQ操作:
·新数据指示符(NDI):每当调度运输块的传输时切换,即,也称为初始传输(“切换”意味着相关联的HARQ信息中提供的NDI位与这个HARQ进程的先前传输中的值相比已经改变/切换)
·冗余版本(RV):指示为传输或重传选择的RV
·MCS:调制和编码方案
HARQ操作是复杂的并且在本申请中将/不能完整描述,也不是完全理解本发明所必需的。例如,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 TS 36.321,版本13.0.0,第5.4.2节“HARQ操作”中,定义HARQ操作的相关部分,并且其中的部分将在下面叙述。
5.4.2 HARQ操作
5.4.2.1 HARQ实体
对于具有配置的上行链路的每个服务小区,在MAC实体处存在一个HARQ实体,其维护多个并行HARQ进程,从而允许在等待先前传输的成功或不成功接收的HARQ反馈的同时连续发生传输。
每个HARQ实体的并行HARQ进程的数量在[2],第8节中规定。
当物理层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空间多路复用[2]时,存在与给定TTI相关联的两个HARQ进程。否则,存在与给定TTI相关联的一个HARQ进程。
在给定的TTI处,如果针对TTI指示了上行链路授权,那么HARQ实体识别应当发生传输的(一个或多个)HARQ进程。它还将接收到的由物理层中继的HARQ反馈(ACK/NACK信息)、MCS以及资源路由到适当的HARQ(一个或多个)进程。
当配置TTI捆绑时,参数TTI_BUNDLE_SIZE提供TTI束的TTI数。TTI绑定操作依赖HARQ实体,用于针对作为同一束的一部分的每次传输调用相同的HARQ进程。在束内,HARQ重传是非自适应的并且在不等待来自先前传输的反馈的情况下根据TTI_BUNDLE_SIZE被触发。无论是否发生那个TTI中的传输(例如,当测量间隙发生时),仅对于束的最后一个TTI(即,与TTI_BUNDLE_SIZE对应的TTI)接收束的HARQ反馈。TTI束的重传也是TTI束。当MAC实体被配置有一个或多个配置了上行链路的SCell时,不支持TTI捆绑。
对于具有与RN子帧配置结合的E-UTRAN的RN通信,不支持TTI捆绑。
对于在随机接入期间Msg3的传输(参见子条款5.1.5),TTI捆绑不适用。
对于每个TTI,HARQ实体应:
-识别与这个TTI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HARQ进程,并且针对每个识别出的HARQ进程:
-如果已为这个进程和这个TTI指示了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接收到的授权未被寻址到PDCCH上的临时C-RNTI,并且如果相关联的HARQ信息中提供的NDI与这个HARQ进程的先前传输中的值相比已被切换;或者
-如果在用于C-RNTI的PDCCH上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并且识别出的进程的HARQ缓冲器为空;或者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Msg3缓冲器中存在MAC PDU并且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
-获得要从Msg3缓冲器发送的MAC PDU。
-否则:
-获得要从“多路复用和汇编”实体发送的MAC PDU;
-将MAC PDU和上行链路授权以及HARQ信息交付到识别出的HARQ进程;
-指示识别出的HARQ进程触发新传输。
-否则:
-将上行链路授权和HARQ信息(冗余版本)交付给识别出的HARQ进程;
-指示识别出的HARQ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否则,如果这个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不为空:
-指示识别出的HARQ进程生成非自适应重传。
当确定NDI与先前传输中的值相比是否已被切换时,MAC实体应忽略在PDCCH上的所有上行链路授权中针对其临时C-RNTI接收的ND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NB-IoT/eMTC的上行链路HARQ协议
对于NB-IoT以及eMTC(Rel-13),已经引入了异步UL HARQ协议(并且正在被讨论用于在未授权载波上进行上行链路的正在进行的Rel-14工作项)。与用于遗留LTE的同步上行链路HARQ协议不同,NB-IoT或eMTC UE的重传是自适应和异步的。更特别地,重传不需要相对于相同进程的先前HARQ传输以固定的定时发生,这提供了明确地调度重传的灵活性。此外,将不存在明确的HARQ反馈信道(PHICH),即,由PDCCH指示重传/初始传输(在初始和重传之间区分的NDI)。本质上,用于NB-IoT或eMTC UE的上行链路HARQ协议行为将非常类似于自Rel-8以来用于下行链路的异步HARQ协议。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NB IoT,将只有一个UL HARQ进程。
关于针对NB-IoT/eMTC UE引入的异步上行链路HARQ协议的更多信息,参考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 TS 36.321 V13.1.0(2016-03)的第5.4.2节。
短延迟研究项
分组数据延迟是供应商、运营商以及最终用户(经由速度测试应用)定期测量的性能指标之一。当验证新软件版本或系统部件时、当部署系统时以及当系统处于商业运行时,在无线电接入网络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进行延迟测量。
比前几代3GPP RAT更好的延迟是指导LTE设计的一个性能指标。现在,终端用户还认为LTE是一种提供比上一代移动无线电技术更快的互联网接入和更低数据延迟的系统。
在3GPP社区中,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来提高从第一版LTE(版本8)到最新版本(版本12)的数据速率。如运营商聚合(CA)、8x8 MIMO、256QAM等功能将L1数据速率的技术潜力从300Mbps提高到4Gbps。在Rel-13中,3GPP旨在通过在CA中引入多达32个分量载波来引入甚至更高的位速率。
但是,w.r.t特别针对系统中的延迟的进一步改进很少。分组数据延迟不仅对于系统的感知响应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还是间接影响吞吐量的参数。HTTP/TCP是当今互联网上使用的主要应用和运输层协议套件。根据HTTP Archive(http://httparchive.org/trends.php),互联网上基于HTTP的事务的典型尺寸在几十KB到几百MB的范围内。在这个尺寸范围内,TCP慢启动周期是分组流的总传输周期的重要部分。在TCP慢启动期间,性能受延迟限制。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基于TCP的数据事务,可以相当容易地示出改进的延迟,以改进平均吞吐量。另外,为了实现真正高的位速率(对于Rel-13CA,在Gbps范围内),UE缓冲器需要相应地确定维度。RTT越长,缓冲器需要越大。减少UE和eNB侧的缓冲要求的唯一方式是减少延迟。
通过延迟减少,也可能对无线电资源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较低的分组数据延迟可以增加在某个延迟范围内可能的传输尝试次数;因此,更高的BLER目标可以被用于数据传输,释放无线电资源,但仍然在较差的无线电条件下为用户保持相同的鲁棒性水平。如果保持相同的BLER目标,那么在某个延迟界限内增加的可能传输的数量也可以转换为更鲁棒的实时数据流传输(例如,VoLTE)。这将改进VoLTE语音系统容量。
在增加的感知体验质量方面,减少的延迟会对许多现有应用产生更多影响:例如游戏、实时应用,如VoLTE/OTT VoIP和视频电话/会议。
展望未来,将会有许多越来越延迟关键的新应用。示例包括车辆的遥控/驾驶、例如智能眼镜中的增强现实应用,或需要低延迟的具体机器通信以及关键通信。
可以使用各种预调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延迟,但是与Rel-9中引入的较短调度请求(SR)间隔类似,它们不一定解决所有效率方面。
还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控制信令的更快运输,用户平面数据的减少的延迟还可以间接地给出更短的呼叫建立/承载建立时间。
因此,为了确保LTE演进和竞争力,有必要研究和改进分组数据延迟。
本研究项的目的是研究E-UTRAN无线电系统的改进,以便:
·显著降低活动UE的LTE Uu空中接口的分组数据延迟,以及
·显著降低长时间处于非活动状态(处于连接状态)的UE的分组数据传输往返延迟。
研究领域包括资源效率,包括空中接口容量、电池寿命、控制信道资源、规范影响以及技术可行性。FDD和TDD双工模式二者都被考虑。
作为第一方面,识别并记录由于典型应用和用例上延迟改进而导致的响应时间缩短和TCP吞吐量提高等潜在收益。总之,该研究的这一方面应该显示出延迟减少将是期望的。
作为第二方面,应当研究和记录以下领域:
·快速上行链路接入解决方案:
ο与当今标准允许的调度前解决方案相比,对于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非活动状态但保持RRC连接状态的活动的UE和UE,重点应放在减少用于调度的UL传输的用户平面延迟,并获得具有协议和信令增强的更高资源效率的解决方案,二者都保留或都不保留当前的TTI长度和处理时间;
·TTI缩短和缩短处理时间:
ο考虑对参考信号和物理层控制信令的影响,评估规范影响和研究TTI长度在0.5ms和一个OFDM符号之间的可行性和性能;
ο应保持向后兼容性(从而允许在同一载波上的Rel 13前UE的正常操作)。
用于上行链路的处理链功能
如图4中所示的处理链取自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 TS 36.212 V13.1.0(2016-03)的第5.2.2节。
图4示出了包括用于单个码字/运输块的物理层内的编码链功能的框图。输入由MAC层传递的运输块组成。对于运输块的重传,冗余版本(RV)是“速率匹配块”内的输入参数。因此,如果重传使用不同的RV,那么至少需要处理块“速率匹配”、“代码块级联”、“数据和控制多路复用”以及“信道交织器”。
块“信道交织器”的输出用作图5中所示的物理信道处理步骤的“码字”输入,其取自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 TS 36.211 V13.1.0(2016-03)的第5.3节。
图5示出了包括物理层内的物理信道处理功能的框图。输入包括作为图5.2.2-1[36.212]中描述的编码链的结果而获得的(一个或多个)码字。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正常(非MTC或NB-IoT)处理,“加扰”块在其输入参数中具有无线电帧内的传输子帧索引。因此,即使码字输入应当完全相同,“加扰”块的输出对于不同的子帧索引也是不同的。对于运输块的重传,冗余版本(RV)是“速率匹配块”内的输入参数。因此,如果重传使用不同的RV,那么至少需要处理块“速率匹配”、“代码块级联”、“数据和控制多路复用”以及“信道交织器”。
发明内容
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为用户装备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提供改进的传输协议操作。
独立权利要求提供了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利的实施例受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制。
根据本文描述的几个方面,应该改进传输协议操作。
根据另一个一般方面,描述了一种用户装备,其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该用户装备包括:接收器,接收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该FRI指示基站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发送器,使用与已经用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数据分组,其中该FRI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该发送器使用使得用于该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根据另一个一般方面,描述了一种基站,其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该基站包括:发送器,发送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该FRI向用户装备指示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接收器,从用户装备接收用与该用户装备已经用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重传的数据分组,其中该FRI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该发送器使用使得用于该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根据另一个一般方面,描述了一种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该FRI指示基站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使用与已经用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数据分组,其中该FRI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该发送器使用使得用于该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根据另一个一般方面,描述了一种基站,其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该基站包括发送快速重传指示符的发送器。由此,快速重传指示符向用户装备指示基站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基站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从用户装备接收具有与已经由用户装备用于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冗余版本的重传数据分组。
相应地,在另一个一般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在用户装备中操作传输协议以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FRI指示基站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与先前传输数据分组所使用的冗余版本相同的冗余版本来重传数据分组。
相应地,在另一个一般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在基站中操作传输协议以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FRI向用户装备指示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该方法还包括从用户装备接收具有与已经由用户装备用于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冗余版本的重传数据分组。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益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优点和/或优点可以由说明书和附图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提供,并且不需要全部提供以获得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以使用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任何组合来实现这些一般和具体方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和图示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3GPP LTE系统的示例性体系架构,
图2示出了如针对3GPP LTE(版本8/9)定义的子帧的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3示例性地图示了UE和eNodeB之间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及其重传的传输协议操作,
图4示意性地图示了包括用于单个码字/运输块的物理层内的编码链功能的框图,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包括物理层内的物理信道处理功能的框图,
图6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传输请求和对应传输的时序图,以及
图7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同时请求的重传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的传输请求和对应传输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从图3及其背景技术部分中的描述可以看到的,PDCCH/PHICH和对应的PUSCH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目前存在4ms的延迟。这个延迟主要是由于需要在UE侧进行的处理引起的,包括PDCCH/PHICH的检测以及上面概述的编码链和物理信道处理步骤。即使在上述短延迟研究项的范围内讨论的缩短TTI可以减少这4ms的延迟,但主要的时间节省将是由于允许更快处理的较小的运输块尺寸和可能改进的硬件/软件设计。不过,如上面概述的,即使对于重传,由于仍然需要处理传输链中的所有功能块,因此节省仍然受到限制,尤其是当与同一运输块(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相比使用不同的RV进行重传时。
当前4ms长的另一个延迟是PUSCH传输与PDCCH/PHICH对于相同HARQ进程的下一个潜在触发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是由于eNB需要处理PUSCH并尝试对其进行解码,并且在不成功的解码尝试的情况下,再次确定适当的调度和链路自适应过程以确定用于重传的适当物理层传输参数集(包括MCS、RB的数量和位置、RV、发射功率)而引起的,这还需要考虑其他用户对上行链路传输的需求。最后,一旦确定了这些参数,就需要通过(E)PDCCH上的DCI(用于自适应重传)和/或通过PHICH上的HI(用于非自适应重传)将它们传送到UE。
即使PHICH可以被视为触发非自适应重传的紧凑方法,特别是由于RV版本和依赖子帧的加扰不同,UE仍然需要在能够发送之前执行大量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来自UE的PUSCH上的传输与eNodeB的相应重传指示之间的延迟。另一个目的是还减少eNodeB的重传的指示与来自UE的PUSCH上的对应重传之间的延迟。
发明人构思了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以减轻上面解释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实施例的若干变体的特定实现将在由3GPP标准给出并且部分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解释的宽规范中实现,其中特定的关键特征被添加,如以下关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所解释的。应当注意的是,该实施例可以有利地用于例如移动通信系统,诸如上面的技术背景部分中描述的3GPP LTE-A(版本10/11/12/13)通信系统,但是该实施例不限于其在这个特定示例性通信网络中的使用。
解释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作为实施例的示例,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的是,如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本公开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且以本文未明确描述的方式应用。出于说明目的,进行了若干假设,但是这些假设不应限制以下实施例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解决上面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施例。还将解释该实施例的不同实现和变体。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装备(UE),其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根据传输协议,快速重传指示符(FRI)用于在eNodeB处的PUSCH解码尝试不成功的情况下以减少的定时在UE处触发更快的重传。如果采用这种FRI,那么有可能比通过使用DCI/HI所可能的通过eNodeB更早地发送重传请求。
为了使UE比响应于DCI可能更快地重传数据分组,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变体,UE可以对于其重传数据分组不仅使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就好像由HI触发非自适应重传一样,而且也使用其它完全相同的参数,因为它们适用于由DCI或HI触发的最新发送的数据分组。
同样,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其操作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FRI被发送到UE,以指示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响应于这种请求,基站从UE接收重传的数据分组,该重传的数据分组具有与先前传输的数据分组所使用的相同的冗余版本。
作为一般考虑,如果eNodeB意图触发数据分组的快速重传,例如,由于时间关键的服务质量要求,那么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快地进行重传,可能的代价是无线信道容量的非最佳使用。作为实现数据分组的这种快速重传的关键方面,eNodeB不需要进行全链路自适应评估,因为已经为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确定了所有参数。
在背景技术部分已经解释过,即使使用HI进行重传,冗余版本也将针对重传的数据块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冗余版本循环通过预定义的冗余版本序列,例如,0、2、3、1。用于重传的具体所选冗余版本是“速率匹配”块的输入值,如图4中所示。因此,对于使用不同冗余版本(RV)的每个重传的数据块,至少必须再次处理块“速率匹配”、“代码块级联”、“数据和控制多路复用”以及“通道交织器”。而且,“信道交织器”块的输出然后被输入到整个物理信道处理,这在图5中示出。
为了实现发送数据分组的重传所需的时间的显著减少,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实现中,UE对于其数据分组的重传使用与已经用于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相同的冗余版本。由于UE对于其数据分组的重传使用与用于先前DCI触发的传输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的子集,即,与用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冗余版本,因此可以跳过所有涉及数据分组的冗余版本的改变的处理步骤。
即,即使在仅使用与先前DCI(或HI)触发的数据分组传输相同的RV的情况下,也没有新的“速率匹配”和后续块(如图4中所示)直到需要处理加扰的开始(如图5所示)。换句话说,对于快速重传,如果UE在最近的传输中发送码字时缓冲它们,并且确实将那些缓冲的码字馈送到物理信道处理过程中,就足够了,如图5中所示。
在图6中,示出了传输请求和对应传输的时序图。如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的,由eNodeB进行的DCI传输以及UE对数据分组的对应传输之间的时间段被指示为时间段t0,其中时间段t0可以被称为“第三定时”。对于自LTE版本8以来采用的上行链路HARQ协议,时间段t0与4ms的时间段对应,如图3中所示,其中示出了涉及由DCI触发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常规情况。如从图6可以获得的,并且与图3相反,由UE(PUSCH)对数据分组的传输与由eNodeB对FRI的传输之间的时间段t1(也在图6中示出)可以等于或短于t0,但是,在该实施例的优选变体中,t1小于时间段t0。虽然在将来的进一步发展中时间段t0可以变得小于4ms,但是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的描述假设时间段t0是4ms,除非另有说明。
由此,作为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可以被称为“第一定时”的时间段t1是固定时间段或者由基站半静态可配置的时间段,并且其中,优选地,时间段t1可以小于4ms。
要注意的是,FRI一般可以指示至少两种状态。根据“状态1”,FRI是“正FRI”并且触发快速重传,而在这种情况下,FRI可以被视为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否定确认。根据“状态2”,FRI是“负FRI”并且不触发更快的重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FRI可以被视为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肯定确认。因此,功能上等效的状态解释是“正FRI”等同于携带“否定确认(NACK)”的FRI,而“负FRI”等同于携带“确认(ACK)”的FRI。为简单起见并且不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以下描述仅使用术语“正FRI”和“负FRI”。
如从图6进一步推导出的,时间段t2(其被定义为由eNodeB发送的正FRI与由UE发送的其对应PUSCH传输之间的时间)必须小于时间段t0,t0是DCI(或HI)及其对应的PUSCH传输之间的时间段。与时间段t0相比较短的时间段t2是由于对于数据分组的重传使用与先前DCI-/HI-触发的传输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的子集而节省了UE处的计算时间的结果,如上所述。在图6中图示了完全相同的冗余版本的使用。例如,对于两者,由DCI发起的PUSCH传输以及由FRI发起的PUSCH传输通过使用冗余版本RV#0来执行。换句话说,RV#0根据DCI发起的PUSCH传输确定并被FRI发起的PUSCH传输重用。
由此,作为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时间段t2(可以被称为“第二定时”)是固定时间段或者可由基站半静态配置的时间段或者基于所发送/接收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可变。优选地,时间段t2可以小于4ms。
根据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正FRI指示将利用与用于先前传输数据分组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执行重传,而这些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然后用于由UE重传数据分组并用于在基站处接收重传的数据分组。
根据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要用于重传数据分组的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至少是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作为具有更多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诸如相同的扰码)的优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跳过“速率匹配”到“信道交织器”的块之外,如图4中所示,还有如图5中所示的“加扰”块也不需要为重传的数据分组处理。
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的变体中,可以从先前DCI发起的PUSCH传输重新使用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直到预编码信息可用的点,即,在图5中的块“预编码”之后。例如,更多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可以重新使用来自先前DCI发起的PUSCH传输的调制方案和层映射,使得与先前传输相同的传输方案用于重传,即,使用相同数量的传输层和相同的天线端口。在FRI未指示要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的情况下,使用与先前传输中相同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向量是最合理的。
但是,如果重新使用来自先前DCI发起的PUSCH传输的更多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超过如图5中所示的块“预编码”,那么仅将一部分资源用于重传。例如,“资源元素映射器”块仅将数据映射到已用于先前传输的资源的一部分,例如,资源块的分数,诸如例如资源块的50%。等效地,对于快速重传,仅“资源元素映射器”块的输出的分数用作“SC-FDMA信号生成”块的输入。因此,如果UE缓冲先前传输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映射器”块的输出,并且在被触发以进行部分重传时,仅从缓冲器中读取对应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应用为到SC-FDMA信号生成的输入。优选地,用于快速重传的分数由基本时间或频率资源单位的非负整数倍组成,诸如TS 36.213中定义的“资源块”或“资源块组”。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将未使用的资源最佳地指派给其它UE,即,不浪费由分数资源块或资源块组引起的资源。另外,该分数应当在资源块方面产生PUSCH的带宽,其中/>并且α235是一组非负整数。因此,如果所指示的分数将导致非整数数量的资源块或资源块组,或者如果结果所得的带宽/>不满足该条件/>那么UE应当分别优选地向上舍入到小于所指示的分数的最小整数数量的资源块或资源块组,或者向上舍入到大于满足的指示的分数的最小整数值/>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中,作为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参数”来生成用于重传数据分组的参考信号。在这方面,参考3GPP技术标准36.211的第5.5.2节。对所生成的参考信号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参数”导致用于重传的总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减少。在另一个变体中,由eNodeB发送的FRI还可以包括关于“循环移位参数”的信息,该信息将由UE用于生成用于重传数据分组的参考信号。
可能发生的是,数据块的最近传输不仅由UL-SCH数据组成,而且还包括诸如ACK/NACK、CSI之类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如从图4中可以看到的,这种信息被添加到块“数据和控制多路复用”中的数据中。一般而言,这种信息优选地还以与最近的数据块传输相同的方式在由FRI触发的重传中添加。但是,发送完全相同的ACK/NACK或CSI信息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由于先前传输与触发的重传之间的延迟,内容将过时。因此,替代实施例在重传中不包括UCI,而是保留那些资源,好像信息存在一样。因此,数据块位的次序可以不变,因此重传不需要进一步的位重新排序过程。
同样,上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资源可以包含探测参考符号(SRS),优选地在子帧的末尾。在这种情况下,快速重传也可以如先前传输中那样包含SRS,或者保留资源(例如,静音)。因此,PUSCH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可以保持不变,因此对于重传不需要进一步的RE重新排序过程。
参考图6和7,要注意的是,eNodeB可以在数据分组未被成功接收的情况下灵活地确定是否通过使用FRI或者通过使用DCI或者通过使用HI从UE请求数据分组的重传,从而将FRI、DCI或HI发送到UE。同样,UE还可以灵活地响应FRI、DCI或HI的接收,并基于接收到的FRI、DCI或HI执行数据分组的相应传输/重传,如上所述。
根据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FRI指示要执行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可选地,其中一部分是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在这种情况下,UE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指示部分。UE可以调整发射功率以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使得用于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可选地,其中使用50%的数据分组导致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部分的传输功率增加了2倍。
如果对于重传仅使用先前传输的频率资源的分数,那么UE将为部分重传发送的总功率也将是分数。但是,为了提高部分重传数据的质量,可以将其功率相互提升到频率资源的分数。例如,如果部分重传仅利用频率资源的50%,那么部分重传的每个RE可以被提升2倍,使得当关于所有发送的RE用于部分重传和完全重传时的总发射功率是相等的。如果不需要完全重传以实现运输块的成功解码,或者如果eNodeB打算仅使用部分频率资源用于重传,那么这种部分重传特别有吸引力,使得其余部分可以被调度到另一个UE。
可以根据以下内容来确定用于部分重传的频率资源的量:
1.半静态配置:每当正FRI触发快速重传时,UE查找配置的值并相应地应用它。
2.FRI内的指示:FRI可以携带指示符以确定部分资源的量。例如,第一FRI值触发50%的部分重传,第二FRI值触发25%的部分重传,第三FRI值触发完全重传(即,100%),而第四FRI值不触发快速重传。因此,在这个示例中将存在三个正FRI值和一个负FRI值。
这些的组合是可能的,例如,eNodeB配置三个不同的部分重传值(可能包括100%),然后每个正FRI值分别指向对应的半静态部分重传值(一个FRI值指示没有快速重传,即,一个负FRI值)。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中,用户装备可以包括用于传输数据分组的多个发送天线。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的FRI触发数据分组的重传,使得UE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将数据分组重传到eNode B。即,在传输包含如SU-MIMO中那样的两个运输块(码字)的情况下,正FRI将优选地指示两个运输块的重传都以尽可能多地重用传输缓冲器而无需过多的PHY重新处理,如联系图5可以认识到的。根据这种情况并参考图5,在重新传输两个运输块的情况下重新使用传输缓冲器涉及根本不需要处理图5所示的块。即,两个运输块的重传恰好在相应的“SC-FDMA信号生成”块之后发生,并且可以直接发送到eNodeB而无需进一步处理。
在也可以使用多个天线的eNodeB侧,在发送触发传输块的重传的FRI时,使用多个接收天线在eNodeB处接收重传的运输块。
但是,通过(单个)FRI触发两个运输块的重传是以无线电资源效率和信噪比为代价的。因此,该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将触发每个FRI的一个运输块的重传,使得通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来执行向eNodeB的一个运输块的重传以及在eNodeB处的一个运输块的接收。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直到SC-FDMA信号可用于传输之前,UE处需要更多处理。即,参考图5,如果FRI触发仅一个传输块的重传,那么这涉及“层映射”块直到“SC-FDMA信号生成”块的处理。
以上描述涉及用于重传的行为,根据该行为,假设在传输和重传中使用相同运输块的数据,即,暗示重传应用于相同的HARQ进程。但是,也可以存在多个可并发调度的HARQ进程-遵循同步或异步协议。
在两种情况下,在时间“#t_pusch”处在TTI中将发生快速重传,如图7中所示。因此,在时间“#t_pusch”处的PUSCH传输可以在时间“#t_pusch-t2”处由正FRI或者在时间“#t_pusch-t0”处由DCI(或HI)触发,并且一般地用于不同的HARQ进程。因此,在图7中,图示了不同的HARQ进程P0和P1。在如图7所示的示例性情况中,HARQ进程P0涉及在时间“#t_pusch”处FRI发起的重传,而HARQ进程P1涉及在时间“#t_pusch-t0”处DCI发起的重传。
如图7中进一步所示,针对HARQ进程P0和P1的重传都将导致在时间“#t_pusch”处时的重传。但是,为了避免传输冲突,UE需要决定它在时间“#t_pusch”应当做什么。第一个选项是继续执行针对HARQ进程P0的重传,即,遵循在时间“#t_pusch-t2”处接收的FRI触发。第二个选项是继续执行针对HARQ进程P1的重传,即,遵循在时间“#t_pusch-t0”处接收的DCI(或HI)。
在这方面,该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涉及UE的具体行为,使得,在接收到由FRI执行数据分组重传的请求以及同时由DCI或HI执行另一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请求的情况下,它遵循FRI的请求(即,前面提到的第一个选项)并且忽略DCI或HI的请求。
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示,当HI与DCI之间存在冲突时,UE遵循DCI并忽略HI。但是,与此相反,在由实施例的替代实现提供的情况下,应当遵循快速重传并且应当忽略DCI(或HI)。这是因为正FRI已经在比与相同子帧对应的DCI更晚的时间点发送。因此,应当假设eNodeB将仅在其意图UE遵循正FRI而不是DCI的情况下才发送正FRI。否则,它不会通过用于那个子帧的正FRI触发重传。
如已经结合图6所描述的,还针对UE遵循FRI的请求以避免传输冲突的情况,如图7中所示,对两者使用完全相同的冗余版本,由DCI发起的PUSCH传输以及由FRI发起的PUSCH传输都是通过使用冗余版本RV#0来执行的。换句话说,RV#0是根据DCI发起的PUSCH传输确定的并由FRI发起的PUSCH传输重用。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中,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以便指示被发送器用于先前传输数据分组的特定HARQ进程。
在下表中,关于接收到的FRI和DCI/HI的内容针对若干情况示出了UE行为。
在下表中,关于接收到的FRI和DCI/HI的内容针对若干情况示出了替代UE行为。
参考上面提供的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变体,FRI可以指示以下元素中的至少一个:
·是否触发快速重传(正FRI或负FRI,或者可替代地NACK或ACK);
·在被触发的快速重传的情况下:用于被触发的重传的HARQ进程号指示;
·在被触发的快速重传的情况下:分数重传参数,指示所请求的要重传的数据块的部分;
·在被触发的快速重传的情况下:关于直到UE应当相应地发送之前的时间段t2的指示。
根据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UE在用于接收HI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FRI,或者将FRI作为DCI接收(例如,以DCI格式7),或者在预配置的公共搜索空间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FRI,或者在特定于用户装备的搜索空间的预配置无线电资源中接收FRI。
一般而言,FRI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被发送:
·在UE期望找到PHICH的相同的(一个或多个)RE中(但是在时间段t1小于PUSCH传输与携带对应HI的子帧之间的时间的情况下在不同子帧中),即,在属于子帧/TTI的控制信道区域内的REG的(一个或多个)RE中,或
·在属于用于DCI的公共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RE中,即,在所有UE检测到FRI的RE中,或
·在DCI中,其中优选地对于多个UE和/或子帧多路复用FRI。例如,DCI可以包含四个FRI,其中第一个FRI适用于UE1,第二个FRI适用于UE2,依此类推。尤其是对于TDD系统,可以将若干FRI多路复用或捆绑到用于一个UE的DCI中,使得例如前四个FRI适用于UE1的四次PUSCH传输,接下来的三个FRI适用于UE2的三次PUSCH传输,依此类推。在对于多个UE多路复用FRI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DCI。在仅发送用于一个UE的FRI的情况下,优选地,在特定于UE的搜索空间中发送DCI。
作为该实施例的变体,不是将上述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到FRI中,而是可以使用上述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发送FRI的(一个或多个)RE。例如,HARQ进程可以确定发送FRI的(一个或多个)RE。然后,UE将监视多个FRI资源,并且优选地仅评估以最强功率接收的FRI。
如关于上述实施例的若干变体所描述的,与由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HI触发的重传形成对比,正FRI不会暗示RV的重传的隐式或显式变化。但是,作为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由FRI触发的重传不应当影响PHICH的非自适应重传的潜在RV确定规则。如先前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指示的,由PHICH触发的重传隐式地在RV{0,2,3,1}之间切换。根据这个变体,出于RV确定以用于稍后的非自适应重传的目的,应当忽略正FRI,即,RV切换/循环应当仅考虑先前DCI/HI触发(重新)传输的RV。
作为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体,除了如上所述使用FRI之外,如果PUSCH不占用完整的1ms TTI,而是短TTI(如上面的短延迟研究项中所讨论的),那么运输块小于1ms TTI,因此eNodeB处的解码结果(OK/失败)将更快地可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FRI可以比常规系统中的DCI/HI更早地发送。
作为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可以是“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或“数据分组的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至少公开了如下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该用户装备包括: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该FRI指示基站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发送器,可操作以使用与已经用于该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的冗余版本来重传该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FRI指示要利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执行该重传;并且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使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重传该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要用于重传该数据分组的该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至少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FRI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可选地其中该部分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并且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指示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使用发射功率来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部分,使得用于该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可选地其中使用50%的该数据分组导致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部分的发送功率增加2倍。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在该先前数据分组的该传输之后的第一定时接收该FRI,其中该第一定时是固定的或者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在该接收器接收到该FRI之后的第二定时发送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其中该第二定时是固定的、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或者基于所接收到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是可变的。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数据分组的重传还可以由称为DC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或称为HI的HARQ指示符来触发;其中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与该FRI的该接收之间的第一时间段,和/或该FRI的该接收与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之间的第二时间段小于DCI或HI的接收与其对应的该数据分组的重传之间的第三时间段,可选地,其中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小于4ms。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在该接收器接收到通过该FRI执行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的请求以及用于同时执行通过该DCI或HI传输另一个数据分组的请求的情况下,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遵循通过该FRI的请求并忽略通过该DCI或HI的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用于指示由该发送器使用的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HARQ进程。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是该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或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在用于接收该HI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或者将该FRI作为DCI接收,或者在公共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或者在特定于用户装备的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
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装备,其中,当该用户装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用于数据分组的传输时: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接收触发该数据分组的重传的该FRI;以及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使用该多个发送天线向该基站重传该数据分组;或者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接收触发该数据分组之一的重传的该FRI;以及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使用该多个发送天线向该基站重传该数据分组中的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该基站包括:发送器,可操作以发送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该FRI向用户装备指示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接收器,可操作以利用与已经由该用户装备用于该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冗余版本从该用户装备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还包括:处理器,可操作以在未成功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该FRI、或者通过使用称为DC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通过使用称为HI的HARQ指示符来确定是否从该用户装备请求重传该数据分组;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发送或者该FRI、或者该DCI或者该HI。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该FRI向该用户装备指示要利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执行该重传;并且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其中附加传输参数用于该重传的数据分组,该附加传输参数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传输参数完全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用于该重传的数据分组的该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至少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该FRI向该用户装备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可选地其中该部分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并且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接收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重传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在该先前数据分组的该接收之后的第一定时发送该FRI,其中该第一定时是固定的或者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在该发送器传输该FRI之后的第二定时接收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其中该第二定时是固定的、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或者基于该发送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是可变的。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数据分组的重传还能够由该基站通过该DCI和/或该HI触发;其中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接收与该FRI的该传输之间的第一时间段,和/或该FRI的该传输与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的该接收之间的第二时间段小于DCI或HI的传输与其对应的该重传的数据分组的接收之间的第三时间段,可选地,其中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小于4ms。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该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用于指示由该用户装备使用的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HARQ进程。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由该用户装备对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是该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或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其中,当该基站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时: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发送触发该数据分组的重传的该FRI;以及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使用该多个发送天线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或者其中:该发送器还可操作以发送触发该数据分组中的一个的重传的该FRI;以及该接收器还可操作以使用该多个接收天线接收该数据分组中一个重传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用户装备中操作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该FRI指示基站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使用与已经用于该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冗余版本来重传该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指示要利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执行该重传;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重传该数据分组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要用于重传该数据分组的该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至少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可选地其中该部分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重传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指示部分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步骤:使用发射功率用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部分的该重传,使得用于该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总发射功率,可选地其中使用50%的该数据分组导致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部分的传输功率增加2倍。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在该先前数据分组的该传输之后的第一定时接收该FRI的步骤,其中该第一定时是固定的或者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在由该接收器接收到该FRI之后的第二定时发送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的步骤;其中该第二定时是固定的、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或者基于该接收到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是可变的。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数据分组的重传还可以由称为DC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或称为HI的HARQ指示符来触发;其中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与该FRI的该接收之间的第一时间段,和/或该FRI的该接收与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之间的第二时间段小于DCI或HI的接收与其对应的该数据分组的重传之间的第三时间段,可选地,其中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小于4ms。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在由该用户装备接收到通过该FRI执行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的请求和通过DCI或HI同时执行另一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请求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遵循通过该FRI的请求并忽略通过该DCI或HI的请求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用于指示由该用户装备使用的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HARQ进程。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是该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或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用于接收该HI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或者将该FRI作为DCI接收,或者在公共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或者在特定于用户装备的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该FRI。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当该用户装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用于数据分组的传输时,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触发该数据分组的重传的该FRI;以及使用该多个发送天线向该基站重传该数据分组;或者:接收触发该数据分组中任一项的重传的该FRI;以及使用该多个发送天线向该基站重传该数据分组中的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基站中操作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称为FRI的快速重传指示符,其中该FRI向用户装备指示是否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利用与已经由该用户装备用于该数据分组的先前传输的相同的冗余版本从用户装备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未成功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情况下,确定是否通过使用该FRI、或者通过使用称为DC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通过使用称为HI的HARQ指示符从该用户装备请求该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发送或者该FRI、或者该DCI或者该HI。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向该用户装备指示要利用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完全相同的附加传输参数来执行该重传;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的步骤,其中附加传输参数用于该重传的数据分组,该附加传输参数与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传输参数完全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用于该重传的数据分组的该附加的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至少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向该用户装备指示要执行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可选地其中该部分是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重传部分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在该先前数据分组的该接收之后的第一定时发送该FRI的步骤,其中该第一定时是固定的或者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该发送器传输该FRI之后的第二定时接收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其中该第二定时是固定的、由该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或者基于该发送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是可变的。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数据分组的重传还能够由该基站通过该DCI和/或该HI触发;其中该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该接收与该FRI的该传输之间的第一时间段,和/或该FRI的该传输与该数据分组的该重传的该接收之间的第二时间段小于DCI或HI的传输与其对应的该重传的数据分组的接收之间的第三时间段,可选地,其中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小于4ms。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该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用于指示由该用户装备使用的用于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的HARQ进程。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由该用户装备对该数据分组的该先前传输是该数据分组的初始传输或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其中当该基站使用多个发射天线时,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发送触发该数据分组的重传的该FRI;以及使用该多个接收天线接收该重传的数据分组;或者:发送触发该数据分组中的一个的重传的该FRI;以及使用该多个接收天线接收该数据分组中一个重传的数据分组。
本公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软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实现上述各种实施例。在这方面,提供了用户终端(移动终端)和eNodeB(基站)。用户终端和基站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包括适当地参与方法的对应实体,诸如接收器、传送器、处理器。
还要认识到的是,各种实施例可以使用计算装置(处理器)来实现或执行。计算装置或处理器可以例如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还可以通过组合这些装置执行或体现各种实施例。特别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通过LSI作为集成电路来实现。它们可以被单独地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便包括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它们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取决于集成度的差异,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但是,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以在LSI制造之后被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中可以重新配置置于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
此外,各种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或直接在硬件中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现。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存储器、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还应当注意的是,不同实施例各个特征就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而言可以单独地或任意地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具体实施例所示,可以对本公开做出许多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要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15)

1.一种用户装备,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所述用户装备包括:
接收器,接收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所述FRI指示基站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
发送器,使用与已经用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数据分组,
其中所述FRI指示要执行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器使用使得用于所述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FRI指示将使用与用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冗余版本来执行重传,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器还使用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冗余版本来重传所述数据分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相同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扰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部分是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50%或2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使用50%的所述数据分组引起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述部分的发射功率增加2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还在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的第一定时接收所述FRI,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是固定的或者由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发送器还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所述FRI之后的第二定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的重传;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定时是固定的、由基站半静态地可配置、或者基于所接收到的FRI中包括的相应信息是可变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数据分组的重传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HARQ指示符HI触发,并且其中,所述数据分组的先前发送与所述FRI的接收之间的第一时间段或所述FRI的接收与所述数据分组的重传之间的第二时间段小于所述DCI或所述HI的接收与其对应的数据分组的重传之间的第三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小于4ms。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在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FRI接收到执行所述数据分组的重传的请求以及通过所述DCI或所述HI接收到同时执行另一数据分组的发送的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器还遵循通过所述FRI的请求并忽略通过所述DCI或所述HI的请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FRI还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符,用于指示由所述发送器使用的用于所述数据分组的先前发送的HARQ进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数据分组的先前发送是所述数据分组的初始发送或重传。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还在用于接收HI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所述FRI,或者将所述FRI作为DCI接收,或者在公共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所述FRI,或者在特定于用户装备的搜索空间的预配置的无线电资源中接收所述FRI。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其中,当所述用户装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来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时:
所述接收器还接收触发所述数据分组的重传的FRI;以及
所述发送器还使用所述多个发送天线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数据分组;
或者其中:
所述接收器还接收触发所述数据分组中的一个的重传的FRI;以及
所述发送器还使用所述多个发送天线向所述基站重传所述数据分组中的一个。
14.一种基站,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发送器,发送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所述FRI向用户装备指示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重传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
接收器,从用户装备接收用与所述用户装备已经用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重传的数据分组,
其中所述FRI指示要执行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所述接收器接收使用使得用于所述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的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15.一种用户装备中操作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传输协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快速重传指示符FRI,其中,所述FRI指示基站请求使用与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和
使用与已经用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相同的传输参数来重传数据分组,
其中所述FRI指示要执行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一部分的重传,并且其中使用使得用于所述重传的总发射功率等于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来重传所述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指示的部分。
CN202111393618.5A 2016-05-13 2016-05-13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Active CN114244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3618.5A CN11424448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80085617.5A CN10915570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PCT/CN2016/082050 WO2017193376A1 (en) 2016-05-13 2016-05-13 Short latency fast retransmission triggering
CN202111393618.5A CN11424448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617.5A Division CN10915570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4480A CN114244480A (zh) 2022-03-25
CN114244480B true CN114244480B (zh) 2024-05-03

Family

ID=6026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3618.5A Active CN11424448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操作传输协议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CN201680085617.5A Active CN10915570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617.5A Active CN10915570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10958382B2 (zh)
EP (1) EP3455971B1 (zh)
JP (1) JP6644912B2 (zh)
CN (2) CN114244480B (zh)
WO (1) WO2017193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950B (zh) * 2017-03-23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U2017405969B2 (en) * 2017-03-23 2021-0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and ACK/NACK for multiple HARQ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0944516B2 (en) * 2017-06-30 2021-03-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iodic grants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configurations
US11218243B2 (en) * 2017-10-13 2022-0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for new radio
US11177909B2 (en) * 2018-05-04 2021-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CK/NACK feedback with multi-TRP transmissions
CN110769494B (zh) * 2018-07-26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72317B (zh) * 2018-09-28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BR112021016615A2 (pt) * 2019-02-22 2021-11-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cionamento autônomo de retransmissão de dados
US11711170B2 (en) * 2020-04-30 2023-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retransmission termination based on lost redundancy version
US11316648B2 (en) * 2020-07-24 2022-04-26 Wipro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in downlink
CN113970692A (zh) * 2021-09-26 2022-01-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芯片差异性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6015565A (zh) * 2022-12-07 2023-04-25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9730A1 (en) * 2004-05-05 200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head reduction in an enhanced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48721A (zh) * 2005-03-02 2006-10-18 埃沃列姆公司 选择适当harq重传方案来发送数据的方法、基站和模块
CN101919194A (zh) * 2007-12-20 2010-1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用于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的公共信令字段的控制信道信令
CN102106176A (zh) * 2008-08-04 2011-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461047A (zh) * 2009-04-24 2012-05-16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harq操作
CN102932921A (zh) * 2011-08-10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15094257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scrambled transmissions according to a retransmission scheme
CN104769877A (zh) * 2012-11-02 2015-07-08 索尼公司 远程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5049159A (zh) * 2008-04-21 2015-11-11 苹果公司 用于harq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021957A1 (ko) * 2014-08-06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피드백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38918T2 (hu) * 2004-04-01 2018-12-28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Interferenciakorlátozás adásismétlésekhez
US20050250497A1 (en) * 2004-05-05 2005-11-10 Amitava Ghosh Acknowledgement method for ACK/NACK signaling to facilitate UE uplink data transfer
JP4583319B2 (ja) * 2006-02-08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WO2009096730A1 (en) * 2008-01-30 200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1557283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比特的变换方法和系统
EP2112845A1 (en) * 2008-04-25 2009-10-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42208B2 (en) * 2009-06-2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reduced feedback delay
US8782482B2 (en) * 2009-07-14 2014-07-1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improve link budget of a wireless system
KR20130029374A (ko) * 2010-03-29 2013-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975981B2 (ja) * 2010-03-29 2016-08-2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アップリンク多重アンテナ伝送を支援するための効率的な制御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S2714725T3 (es) * 2010-05-04 2019-05-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y disposiciones para una realimentación precoz de HARQ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FR2978321B1 (fr) * 2011-07-20 2014-08-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de donnees dans un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a adaptation de lien selon un protocole harq pour optimiser la puissance d'emission
US8718667B2 (en) * 2011-08-05 2014-05-06 Apple, Inc. Adaptive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transmission
CN104380642B (zh) 2012-06-14 2018-01-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映射响应于捆绑式nack消息的重发的方法以及用于多层mimo发射的相关设备
US10158473B2 (en) 2014-10-03 2018-12-1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s using channels in an unlicensed shared medium
US10447438B2 (en) * 2015-08-21 2019-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541787B2 (en) * 2015-10-07 2020-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data us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06321B1 (en) * 2016-02-15 2020-07-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uplink harq operation for prose-enabled ues participating in sidelink discovery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9730A1 (en) * 2004-05-05 200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head reduction in an enhanced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48721A (zh) * 2005-03-02 2006-10-18 埃沃列姆公司 选择适当harq重传方案来发送数据的方法、基站和模块
CN101919194A (zh) * 2007-12-20 2010-1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用于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的公共信令字段的控制信道信令
CN105049159A (zh) * 2008-04-21 2015-11-11 苹果公司 用于harq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06176A (zh) * 2008-08-04 2011-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461047A (zh) * 2009-04-24 2012-05-16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harq操作
CN102932921A (zh) * 2011-08-10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4769877A (zh) * 2012-11-02 2015-07-08 索尼公司 远程通信装置和方法
WO2015094257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scrambled transmissions according to a retransmission scheme
WO2016021957A1 (ko) * 2014-08-06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피드백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_2009".3GPP tsg_ran\WG2_RL2.2012,全文. *
A_hybrid_Random_Access_method_for_smart_meters_on_LTE_networks;Chalakorn;《IEEE XPLORE》;全文 *
TD-Tech.RP-080868 "TR25.929 V1.0.0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for packet data users for 1.28Mcps TDD".3GPP tsg_ran\TSG_RAN.2008,(TSGR_42),全文. *
基于TD_LTE的网络优化设计与应用;郭小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全文 *
基于优先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姜戬;刘敏;徐刚;马建;张冬梅;;计算机工程;20071220(2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704A (zh) 2019-01-04
CN109155704B (zh) 2021-12-10
US11831441B2 (en) 2023-11-28
WO2017193376A1 (en) 2017-11-16
JP2019515535A (ja) 2019-06-06
EP3455971B1 (en) 2021-11-17
CN114244480A (zh) 2022-03-25
EP3455971A4 (en) 2019-05-22
JP6644912B2 (ja) 2020-02-12
EP3455971A1 (en) 2019-03-20
US20190149273A1 (en) 2019-05-16
US10958382B2 (en) 2021-03-23
US20210167898A1 (en) 2021-06-03
US20240056229A1 (en) 2024-02-15
US20230118789A1 (en) 2023-04-20
US11588584B2 (en)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1441B2 (en) Short latency fast retransmission triggering
US11622349B2 (en)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latency reduction
KR102460767B1 (ko) 전송 블록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효율적인 다중화
US10404417B2 (en) HARQ feedback mechanism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beyond 5 carriers
JP5657006B2 (ja) 中継バックホールアップリンクのharqプロトコル
JP2019511158A (ja) サイドリンクディスカバリオペレーションに参加するProSe対応UEのための改良されたアップリンクHARQ動作
JP2018529262A (ja)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インジケーション
US20100118803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514254A1 (en) Implicit component carrier determination for aperiodic channel quality reports
JP7195376B2 (ja) 集積回路
JP7194245B2 (ja) 装置、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