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979A -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979A
CN114243979A CN202111518579.7A CN202111518579A CN114243979A CN 114243979 A CN114243979 A CN 114243979A CN 202111518579 A CN202111518579 A CN 202111518579A CN 114243979 A CN114243979 A CN 11424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winding
wire
magnetic pole
pol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5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5185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子制造领域,提供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包括铁芯装载和各相绕线步骤。在铁芯装载步骤中,将铁芯装载于绕线机构,铁芯包括环形轭部以及连接于环形轭部内侧的多相磁极组,每相磁极组包括至少一个齿部,各相磁极组的各齿部沿环形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绕线机构能够带动铁芯转动;在各相绕线步骤中,对各相磁极组分别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在同相绕线工序中,通过送线机构依次在同相磁极组的各齿部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其中,设于同相磁极组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布置在环形轭部的内侧,设于不同相磁极组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被切断。基于上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型定子的整体占用空间,可利于电机向小型化发展。

Description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定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背景技术
定子是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定子通常包括铁芯和多个线圈绕组,其中,铁芯包括环形轭部以及连接于环形轭部内侧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齿部。基于此,相关行业通常先在其中一个齿部上进行绕线操作以形成线圈绕组,再从环形轭部的外侧过线至下一个齿部进行绕线操作以形成下一个线圈绕组,直至每个齿部上均卷绕有线圈绕组。但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难免需在环形轭部的外侧占用一定的布线空间,致使成型定子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机的小型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需在环形轭部的外侧占用一定的布线空间,致使成型定子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机的小型化发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铁芯装载,将铁芯装载于绕线机构,其中,所述铁芯包括环形轭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环形轭部内侧的多相磁极组,每相所述磁极组包括至少一个齿部,各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沿所述环形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绕线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铁芯转动;
各相绕线,对各相所述磁极组分别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在所述同相绕线工序中,通过送线机构依次在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其中,设于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布置在所述环形轭部的内侧,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被切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相所述磁极组包括多个所述齿部,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包括以下工序:
齿部卷绕,通过所述送线机构在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其中一个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所述线圈绕组;
齿间过线,通过所述绕线机构转动所述铁芯,再通过勾线机构钩住所述过渡线;
邻齿卷绕,在相邻的同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所述线圈绕组;
同相卷绕,重复所述齿间过线工序和所述邻齿卷绕工序,直至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完成绕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邻齿卷绕工序中,在通过所述送线机构在相邻的同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至少一圈后,使所述勾线机构解除钩住所述过渡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齿间过线工序中,通过所述绕线机构带动所述铁芯转动至少一圈,且所述送线机构跟随运动,再通过所述勾线机构钩住所述过渡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机构包括用于钩住所述过渡线的勾线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勾线件平面移动的勾线移动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件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勾线杆和第二勾线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所述勾线件并用于带动所述勾线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其中之一对应所述第一勾线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另外之一对应所述第二勾线杆的延伸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不断线地对各相所述磁极组分别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
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之后,所述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还包括异相断线步骤,在所述异相断线步骤中,切断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切断线材,再对另外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在另外一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至少一圈,再切断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先将铁芯装载于绕线机构,再通过送线机构对其中一相磁极组的各齿部逐一进行绕线操作,随后再对下一相磁极组的各齿部逐一进行绕线操作,循环反复,即可完成铁芯的所有齿部的绕线作业。期间可选择合适时机切断分属不同相磁极组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以保障不同相磁极组之间的通电独立性。期间,还将同相磁极组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引导地布置在环形轭部的内侧,以使同相磁极组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与齿部共用空间,而避免在环形轭部的外侧占用布线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型定子的整体占用空间,可利于采用该定子的电机向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同相绕线工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芯、绕线机构、送线机构和勾线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勾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提供的铁芯和绕线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提供的铁芯的俯视图;
图7为图3提供的送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提供的送线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铁芯,110-环形轭部,120-磁极相,121-齿部;
200-绕线机构,210-安装台,220-绕线夹具,230-旋转探测组件,231-被测件,232-检测件;
300-送线机构,310-送线组件,311-送线基座,312-第一安装座,313-第二安装座,314-第一引导轮,315-第二引导轮,316-线嘴,3161-出线口,317-转动驱动器,320-升降组件,330-平移组件;
400-勾线机构,410-勾线件,411-第一勾线杆,412-第二勾线杆,420-勾线移动组件,421-第一移动结构,422-第二移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包括铁芯装载和各相绕线步骤。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图6,在铁芯装载步骤中,将铁芯100装载于绕线机构200,其中,铁芯100包括环形轭部110以及连接于环形轭部110内侧的多相磁极组120,每相磁极组120包括至少一个齿部121,各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沿环形轭部110的周向间隔布置,绕线机构200能够带动铁芯100转动;在各相绕线步骤中,对各相磁极组120分别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在同相绕线工序中,通过送线机构300依次在同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其中,设于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布置在环形轭部110的内侧,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被切断。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每相磁极组120均包括一个或多个齿部121,所有齿部121彼此间相互间隔设置,且各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交替布置。示例地,如图6所示,环形轭部110的内侧设有三相磁极组120,分别为U相磁极组120、V相磁极组120和W相磁极组120,U相磁极组120、V相磁极组120和W相磁极组120各包括四个齿部121,其中,U相磁极组120的相邻两个齿部121之间布置有V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和W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V相磁极组120的相邻两个齿部121之间设置有U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和W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W相磁极组120的相邻两个齿部121之间设置有V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和U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也即是说,假设十二个齿部121被顺次编号,则U相磁极组120包括1号、4号、7号、10号齿部121,V相磁极组120包括2号、5号、8号、11号齿部121,W相磁极组120包括3号、6号、9号、12号齿部121。
基于此,在待绕线的铁芯100被装载至绕线机构200后,送线机构300可先对其中一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逐个进行绕线,再切换地对另外一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逐个进行绕线,直至各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均绕线完成。期间,绕线机构200可配合送线机构300的动作控制铁芯100转动。
具体地,假设相邻齿部121之间的间隙为绕线槽,那么,可先使送线机构300从待绕线齿部121一侧的绕线槽下行穿过,再由绕线机构200小幅度转动铁芯100,再使送线机构300从待绕线齿部121另一侧的绕线槽上行穿回,循环反复,即可将送线机构300的线材卷绕于齿部121上并形成线圈绕组。
而在同相磁极组120的一个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可先由绕线机构200将同相磁极组120中与完成绕线的齿部121相邻的待绕线齿部121转动至送线机构300附近,随后即可由送线机构300继续对待绕线齿部121进行绕线,循环反复,直至同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均完成绕线。例如,可按1号、4号、7号、10号的顺序对U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进行绕线。
基于此,同相磁极组120的相邻齿部121上的线圈绕组会相连,对此,本实施例将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引导地布置在环形轭部110的内侧,以使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与齿部121共用空间,而避免在环形轭部110的外侧占用布线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型定子的整体占用空间,进而利于采用该定子的电机向小型化发展。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的长度也有所缩短,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线材损耗量。
而在同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均完成绕线后,可由绕线机构200将待绕线的另一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转动至送线机构300附近,然后由送线机构300继续对该相磁极组120的待绕线齿部121进行绕线。循环反复,直至各相磁极组120的所有齿部121均完成绕线。例如,在U相磁极组120的10号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可过线至2号、5号、8号和11号齿部121中的一个开启V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的绕线作业。
期间,不同相磁极组120之间也存在相连的线圈绕组,对此,可在合适时机,切断分属不同相磁极组120但相连的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以使各相磁极组120可独立通电,而产生交变的磁场。
其中,线材为漆包线,其外层为绝缘漆层,基于此,即使线材之间交叉、接触,线材之间也可保障绝缘。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先将铁芯100装载于绕线机构200,再通过送线机构300对其中一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逐一进行绕线操作,随后再对下一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逐一进行绕线操作,循环反复,即可完成铁芯100的所有齿部121的绕线作业。期间可选择合适时机切断分属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以保障不同相磁极组120之间的通电独立性。期间,还将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引导地布置在环形轭部110的内侧,以使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与齿部121共用空间,而避免在环形轭部110的外侧占用布线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型定子的整体占用空间,可利于采用该定子的电机向小型化发展。
请参阅图2、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相磁极组120包括多个齿部121,同相绕线工序包括齿部卷绕、齿间过线、邻齿卷绕和同相卷绕工序。在齿部卷绕工序中,通过送线机构300在同相磁极组120的其中一个齿部121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在齿间过线工序中,通过绕线机构200转动铁芯100,再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过渡线;在邻齿卷绕工序中,在相邻的同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在同相卷绕工序中,重复齿间过线工序和邻齿卷绕工序,直至同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完成绕线。
示例地,在对U相磁极组120进行同相绕线工序时,可先通过送线机构300在U相磁极组120的1号齿部121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随后,通过绕线机构200转动铁芯100,并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从1号齿部121向4号齿部121延伸的过渡线;随后,在勾线机构400钩住并紧绷线材的基础上,通过送线机构300在U相磁极组120的4号齿部121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以此类推,可依次在7号、10号齿部121上绕线,以完成U相磁极组120的各齿部121的绕线作业。
其中,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过渡线,一方面,可引导过渡线维持布置在环形轭部110的内侧,并可限制过渡线向环形轭部110的外侧偏移、窜动;另一方面,可绷紧线材,以使过渡线呈张紧状态,使过渡线稳定形态,可有效降低过渡线出现软塌、扭结、变形的风险。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邻齿卷绕工序中,在通过送线机构300在相邻的同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上绕线至少一圈后,使勾线机构400解除钩住过渡线。
示例地,在U相磁极组120的1号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可通过绕线机构200转动铁芯100,并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从1号齿部121向4号齿部121延伸的过渡线;随后,在勾线机构400钩住并紧绷线材的基础上,通过送线机构300在U相磁极组120的4号齿部121上绕线至少一圈,随后,即可移开勾线机构400以解除勾线机构400对过渡线的钩挂效用,期间,送线机构300对U相磁极组120的4号齿部121的绕线操作可不停歇。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过渡线并紧绷过渡线的基础上,通过送线机构300在待绕线的齿部121上绕线至少一圈,以基本定型过渡线的位置、形态,随后即可移开勾线机构400并解除勾线机构400对过渡线的钩挂效用,以更方便送线机构300和绕线机构200进行配合动作,可更便于绕线作业的展开。
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齿间过线工序中,通过绕线机构200带动铁芯100转动至少一圈,且送线机构300跟随运动,再通过勾线机构400钩住过渡线。
示例地,在U相磁极组120的1号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可通过绕线机构200带动铁芯100回转一圈,期间送线机构300随1号齿部121基本同步地运动一圈,随后,勾线机构400钩住送线机构300和1号齿部121之间的过渡线,随后,在勾线机构400钩住并紧绷线材的基础上,通过送线机构300在U相磁极组120的4号齿部121上绕线。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对待绕线的齿部121进行绕线操作前,先基于铁芯100和送线机构300的回转,降低线材出现纠结、堆积的风险,从而可利于均衡线材在卷绕于齿部121后的线材分布情况,利于保障并提高绕线效果。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勾线机构400包括用于钩住过渡线的勾线件410,以及用于带动勾线件410平面移动的勾线移动组件420。
具体地,勾线移动组件420可带动勾线件410平面移动,而调整勾线件410相对于铁芯100的平面位置,进而能够在合适时机实现通过勾线件410钩住过渡线,以紧绷、定型过渡线,能够在合适时机即时移开勾线件410并解除对过渡线的钩挂效用,以更方便送线机构300和绕线机构200的动作。因而,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勾线机构400的使用性能较佳。
其中,在竖直方向上,勾线件410相对于铁芯100的高度位置确定、稳定,基于此,可相对稳定、整齐化由勾线件410引导定型的各过渡线的形态、位置,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均衡压缩各过渡线的线材损耗量,并可整齐美化整体绕线效果,且还可均衡压缩成型定子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勾线件410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勾线杆411和第二勾线杆412。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勾线件410将呈类直角状,基于此,可有效保障并提高勾线件410对线材的钩挂效果,降低被钩挂的线材从勾线件410意外脱离的风险。
其中,第一勾线杆411和第二勾线杆412均为圆杆,基于此,可保障并提高第一勾线杆411和第二勾线杆412的表面光滑程度,以降低勾线件410刮损、划损线材的风险。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勾线移动组件420包括支撑勾线件410并用于带动勾线件41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421,以及连接第一移动结构421并用于带动第一移动结构4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422;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之一对应第一勾线杆411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另外之一对应第二勾线杆412的延伸方向。
具体地,第二移动结构422可带动第一移动结构421和勾线件410整体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而第一移动结构421则可带动勾线件41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基于此,即可灵活地实现带动勾线件410平面(二维)移动,灵活地实现调整勾线件410相对于铁芯100的平面位置,进而能够在合适时机实现通过勾线件410钩住过渡线,以紧绷、定型过渡线,能够在合适时机即时移开勾线件410并解除对过渡线的钩挂效用,以更方便送线机构300和绕线机构200的动作。本实施例提供的勾线移动组件420结构可靠,可保障并提高勾线机构400的使用性能。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之一对应第一勾线杆411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另外之一对应第二勾线杆412的延伸方向。基于此,可更利于直接根据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直接精确勾线件410的第一勾线杆411和第二勾线杆412的平面位置,进而利于精准把控勾线件410对线材的钩挂效果、紧绷效果。
其中,第一移动结构421和第二移动结构422可选采用滑轨滑块结构。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机构200包括安装台21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台210且用于装载铁芯100的绕线夹具220、由安装台210支撑且用于驱动绕线夹具220旋转的旋转驱动器(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检测绕线夹具220的旋转参数的旋转探测组件23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绕线夹具220可作为铁芯100的装载载体,与铁芯100组成整体一起参与绕线流程甚至参与后续其他加工流程。
安装台210可对安装于其的旋转驱动器、旋转探测组件230,以及绕线夹具220和铁芯100整体形成支撑效果,并稳定各结构的相对平面位置。
旋转驱动器可驱动绕线夹具220和铁芯100整体同步绕铁芯100的中轴线进行转动,而配合送线机构300和勾线机构400完成绕线作业。其中,旋转驱动器可选为电机。
旋转探测组件230可实时检测绕线夹具220的旋转速度等旋转参数,具体地,旋转探测组件230包括安装于绕线夹具220的周沿处的至少一个被测件231,以及由安装台210支撑且布置在绕线夹具220的周侧的检测件232,被测件231能够随绕线夹具220同步转动并经过检测件232。基于此,在旋转驱动器驱动绕线夹具220和铁芯100整体绕铁芯100的中轴线进行转动的期间,安装于绕线夹具220上的被测件231可随绕线夹具220同步转动,每当被测件231转动经过检测件232时,检测件232可感应到被测件231并输出信号,以便于处理器测算绕线夹具220的旋转速度,和/或,便于处理器校准基准点并精准把控绕线夹具220的旋转角度。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绕线机构200的作业精度。
请参阅图3、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送线机构300包括送线组件310、连接送线组件310并用于带动送线组件310升降的升降组件320,以及连接升降组件320并用于带动升降组件320平面移动的平移组件330。基于此,可经由升降组件320和平移组件330,共同实现送线组件310在三维空间的移动,从而可使送线组件310的位置调整更灵活,可更便于送线机构300实现绕线操作。
其中,送线组件310包括送线基座311、安装于送线基座311的上侧的第一安装座312,以及安装于送线基座311的下侧的第二安装座313,第一安装座312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轮314,第二安装座313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引导轮315,且第二安装座313的一侧凸设有线嘴316,线嘴316上设有至少一个出线口3161,送线组件310能够将线材依次经由第一引导轮314和第二引导轮315张紧并经由出线口3161输出。基于此,在输送线材期间,一股或多股线材可先由第一引导轮314初步张紧,再被牵引至第二引导轮315并经由第二引导轮315进一步张紧,最后再沿线嘴316的出线口3161输出。即,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保障并提高送线机构300所输送的线材的张紧程度、紧绷程度,从而可有效降低线材出现纠结、堆积的风险,进而可利于均衡线材在卷绕于齿部121后的线材分布情况,利于保障并提高绕线效果。
其中,第一安装座312与送线基座311可拆卸连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需要(例如根据线材输出股数需求)选用第一引导轮314的设置数量和/或设置位置不同的第一安装座312;类似地,第二安装座313也与送线基座311可拆卸连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也可根据需要(例如根据线材输出股数需求)选用第二引导轮315的设置数量和/或设置位置不同的第二安装座313。
请参阅图3、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313可转动地安装于送线基座311的下侧,送线组件310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二安装座313相对于送线基座311转动的转动驱动器317。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转动驱动器317带动第二安装座313相对于送线基座311转动,以灵活调整线嘴316的出线口3161的朝向,而灵活调整线材的输出方向,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送线机构300的绕线动作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1、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各相绕线步骤中,不断线地对各相磁极组120分别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在各相绕线步骤之后,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还包括异相断线步骤,在异相断线步骤中,切断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先不断线地对铁芯100的所有齿部121进行绕线操作,再统一切断分属于不同相磁极组120但相连的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以使各相磁极组120可独立通电;基于此,可相对优化、简化中间(断线)工序,缩短整个绕线作业的耗时,提高整个绕线作业的效率。
其中,从前一相磁极组120的最后一个齿部121过线至下一相磁极组120的首个齿部121的连线,即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在过线期间也可经由勾线机构400钩挂并紧绷,以降低线材出现软塌、扭结、变形的风险。并且,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也从环形轭部110的内侧过线,而不从环形轭部110的外侧过线,基于此,可进一步降低连线的线材损耗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磁极组120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切断线材,再对另外一相磁极组120进行同相绕线工序。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在每相磁极组120的最后一个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先切断线材,再对下一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进行绕线作业;基于此,也可保障各相磁极组120彼此间的通电独立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磁极组120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在另外一相磁极组120的齿部121上绕线至少一圈,再切断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在前一相磁极组120的最后一个齿部121完成绕线后,先不断线地对下一相磁极组120的首个齿部121绕线至少一圈,以张紧、定型其间的连线,再切断其间的连线;基于此,也可保障各相磁极组120彼此间的通电独立性,并可相应降低连线的线材损耗量。
其中,从前一相磁极组120的最后一个齿部121过线至下一相磁极组120的首个齿部121的连线,即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在过线期间也可经由勾线机构400钩挂并紧绷,以降低线材出现软塌、扭结、变形的风险。并且,设于不同相磁极组120的相连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也从环形轭部110的内侧过线,而不从环形轭部110的外侧过线,基于此,可进一步降低连线的线材损耗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铁芯装载,将铁芯装载于绕线机构,其中,所述铁芯包括环形轭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环形轭部内侧的多相磁极组,每相所述磁极组包括至少一个齿部,各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沿所述环形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绕线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铁芯转动;
各相绕线,对各相所述磁极组分别进行同相绕线工序,在所述同相绕线工序中,通过送线机构依次在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线圈绕组;其中,设于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过渡线布置在所述环形轭部的内侧,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被切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相所述磁极组包括多个所述齿部,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包括以下工序:
齿部卷绕,通过所述送线机构在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其中一个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所述线圈绕组;
齿间过线,通过所述绕线机构转动所述铁芯,再通过勾线机构钩住所述过渡线;
邻齿卷绕,在相邻的同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并形成所述线圈绕组;
同相卷绕,重复所述齿间过线工序和所述邻齿卷绕工序,直至同相所述磁极组的各所述齿部完成绕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邻齿卷绕工序中,在通过所述送线机构在相邻的同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至少一圈后,使所述勾线机构解除钩住所述过渡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间过线工序中,通过所述绕线机构带动所述铁芯转动至少一圈,且所述送线机构跟随运动,再通过所述勾线机构钩住所述过渡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机构包括用于钩住所述过渡线的勾线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勾线件平面移动的勾线移动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件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勾线杆和第二勾线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所述勾线件并用于带动所述勾线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其中之一对应所述第一勾线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另外之一对应所述第二勾线杆的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不断线地对各相所述磁极组分别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
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之后,所述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还包括异相断线步骤,在所述异相断线步骤中,切断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切断线材,再对另外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相绕线步骤中,在对其中一相所述磁极组进行所述同相绕线工序后,先在另外一相所述磁极组的所述齿部上绕线至少一圈,再切断设于不同相所述磁极组的相连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连线。
CN202111518579.7A 2021-12-13 2021-12-13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Pending CN114243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79.7A CN114243979A (zh) 2021-12-13 2021-12-13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79.7A CN114243979A (zh) 2021-12-13 2021-12-13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979A true CN114243979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5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579.7A Pending CN114243979A (zh) 2021-12-13 2021-12-13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979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2989A (ja) * 2003-02-26 2004-10-07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5006487A (ja) * 2003-05-20 2005-01-06 Aisin Aw Co Ltd 3相モータ
JP2005237167A (ja) * 2004-02-23 2005-09-0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鉄心の巻線装置
CN101467331A (zh) * 2006-05-06 2009-06-24 Trw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
CN102122866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和定子组装装置
TW201212489A (en) * 2010-04-01 2012-03-16 Globe Motors Inc Parallel wound stator
CN102714441A (zh) * 2009-11-16 2012-10-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特别是用于多相电机的定子结构单元和用于制造这种定子结构单元的方法
CN109888996A (zh) * 2019-02-03 2019-06-14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绕线装置、绕线模具及绕线方法
CN111669015A (zh) * 2020-06-17 2020-09-15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系统及自动绕线方法
CN112510881A (zh) * 2020-11-27 2021-03-16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
CN112510882A (zh) * 2020-11-27 2021-03-16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电机电枢、电机及电机电枢的绕线方法
CN112531986A (zh) * 2020-11-27 2021-03-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定子的绕线方法、定子及微型水泵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2989A (ja) * 2003-02-26 2004-10-07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5006487A (ja) * 2003-05-20 2005-01-06 Aisin Aw Co Ltd 3相モータ
JP2005237167A (ja) * 2004-02-23 2005-09-0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鉄心の巻線装置
CN101467331A (zh) * 2006-05-06 2009-06-24 Trw有限公司 电机绕组
CN102714441A (zh) * 2009-11-16 2012-10-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特别是用于多相电机的定子结构单元和用于制造这种定子结构单元的方法
CN102122866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和定子组装装置
TW201212489A (en) * 2010-04-01 2012-03-16 Globe Motors Inc Parallel wound stator
CN109888996A (zh) * 2019-02-03 2019-06-14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绕线装置、绕线模具及绕线方法
CN111669015A (zh) * 2020-06-17 2020-09-15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系统及自动绕线方法
CN112510881A (zh) * 2020-11-27 2021-03-16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
CN112510882A (zh) * 2020-11-27 2021-03-16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电机电枢、电机及电机电枢的绕线方法
CN112531986A (zh) * 2020-11-27 2021-03-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定子的绕线方法、定子及微型水泵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岱雅: "电机定子嵌绕线一体化工艺", 《机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248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agnet coil configuration using a slit band-shaped conductor
US7185413B2 (en)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A1235286A (en) Field coil winding
US823057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JP3904613B2 (ja) 電気機械のための波巻線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8445376U (zh) 轴向磁场电机及其定子绕组结构
US3705459A (en) Wave winding of armatures
JP5630890B2 (ja) 線材の巻線方法
CN102611231B (zh) 旋转电机
CN102360937B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GB2437716A (en) Method of forming single-layer coils
CN217590550U (zh) 定子绕线系统
US20180091006A1 (en) Stator assemblies for three phase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and related winding methods
CN206135659U (zh) 一种直条式定子自动绕线设备
CN114243979A (zh) 定子绕线及过渡线方法
WO2021109585A1 (zh) 绕线设备的绕线方法
WO2021109584A1 (zh) 绕线设备
JPWO2019163072A1 (ja) 巻線装置
CN108092472B (zh) 一种单元电机为9槽4极的永磁电机定子绕线方法
JPH0614486A (ja) 電気モータ特に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に対する始動巻き線を製作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7475368U (zh) 立式绕线机
EP2720354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particularly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and a method to provide the electrical windings thereof
JPH02273058A (ja) 固定子の両側端面にコイル端末を有す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CN102570642A (zh) 旋转机的定子及旋转机
CN209016904U (zh) 无刷电机定子针式内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