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1996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41996A CN114241996A CN202111566310.6A CN202111566310A CN114241996A CN 114241996 A CN114241996 A CN 114241996A CN 202111566310 A CN202111566310 A CN 202111566310A CN 114241996 A CN114241996 A CN 1142419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ixel driving
- driving circuit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一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扫描线沿第二方向排布;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其中,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且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本申请提高了像素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及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时减少了显示面板中控制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数量,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功耗低、质量轻、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分辨率高以及温度特性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驱动OLED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复杂,导致用于驱动该像素驱动电路工作的外围电路也变的非常复杂,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制备难度。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条第一扫描线;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中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多条第一扫描线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发光驱动晶体管用于为发光器件提供发光驱动电流;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和第四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均包括金属氧化物;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同一条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晶体管的沟道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的沟道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对齐;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一过孔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过孔位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与第二像素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之间;沿第一方向,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设置在该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和第二像素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沿第一方向排布;
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其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与第五晶体管的开关状态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分别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分别位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两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第二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多条第二扫描线沿第一方向排布;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位于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一侧,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位于第四晶体管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在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分别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电绝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不同的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所分别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传输不同的复位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四晶体管的沟道与第五晶体管的沟道不同层且至少部分交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四晶体管的沟道与第五晶体管的沟道分别位于两者所共用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两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及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同一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第二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第二扫描线沿第一方向排布;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位于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与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一方向,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及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均位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同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中,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在本申请中,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他各晶体管的位置设置有利于简化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同时提高像素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及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晶体管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数量,在简化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的同时,又简化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工作的外围电路,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图2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8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像素驱动电路、扫描线、晶体管等,但这些像素驱动电路、扫描线、晶体管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像素驱动电路、扫描线、晶体管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晶体管,类似地,第二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晶体管。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图3为图1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图2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0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0和多条第一扫描线S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0中包括沿第一方向Y相邻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第一扫描线S1沿第二方向X延伸,并且多条第一扫描线S1沿第一方向Y排布。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交叉。其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排布方向与多条第一扫描线S1的排布方向相同。
像素驱动电路10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Td、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则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均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Td、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
请结合图1和图3或者图2和图4,发光驱动晶体管Td用于为发光器件20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电连接。则第一晶体管T1可以用于将数据电压信号线SL1上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Vdata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
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一条复位信号线SL2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则第二晶体管T2可以用于将复位信号线SL2上传输的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
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一条复位信号线SL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连接。则第三晶体管T3可以用于将复位信号线SL2上传输的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所连接的复位信号线SL2可以是同一条复位信号线SL2,也可以是不同的复位信号线SL2。进一步的,第三晶体管T3所传输的复位信号与第二晶体管T2所传输的复位信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控制驱动晶体管Td的第二极与栅极之间的通断状态。
其中,第三晶体管T3的半导体层和第四晶体管T4的半导体层均包括金属氧化物。
具体地,第三晶体管T3的半导体层和第四晶体管T4的半导体层均包括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由于包括IGZO的晶体管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则本申请中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1的透光率。而且包括IGZO的晶体管的开关比较大,则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对导电沟道的控制能力较强,有利于减小复位电流通过第三晶体管T3流到N1节点的漏电流及发光驱动电流通过第四晶体管T4流到N1节点的漏电流,从而降低N1节点的漏电流对发光驱动晶体管Td栅极电位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高像素驱动电路10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稳定性。其中,N1节点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连接,且N1节点的电位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均与同一条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则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信号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信号为同一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相同,同一第一扫描线S1控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开关状态相同。则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将数据电压信号Vdata写入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同时,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将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也就是说,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的数据电压写入阶段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一个复位阶段重合,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像素驱动电路10的稳定性,以及提高显示面板001的透光率。同时,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S1,则减少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控制线的数量,同时有利于简化像素驱动电路10的结构及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工作的外围电路,降低了显示面板001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与图2,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在第二方向X上至少部分交叠。则同时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同时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L1基本无需设置较大的拐角,减小了第一扫描线SL1对光线的遮挡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X,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对齐。则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同时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L1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的直线,有利于最小化第一扫描线SL1的长度,且对光线的遮挡效果最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通过第一过孔K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过孔K位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所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SL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过孔K位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靠近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一侧。
此外,沿第一方向Y,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设置在该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Emit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之间。则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设置在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所电连接信号线Emit1靠近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一侧。
其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二像素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相同的复位信号线SL2,则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三晶体管的T3的沟道靠近第二像素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设置,可以减小信号线及半导体层的弯折设置,提升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的位置设置有利于减小第一晶体管T1的半导体层的弯折程度,方便第一晶体管T1的制备。同时,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沿第二方向X对齐,以及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三晶体管T3的位置设置,则在像素驱动电路10的版图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的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第二晶体管T2之间可以不存在其他晶体管的布线,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1的透光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001还包括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沿第二方向X延伸,并且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沿第一方向Y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与第一扫描线S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的排布方向与多条第一扫描线S1的排布方向相同。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3或者图2和图4,像素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
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则第五晶体管T5可以用于控制将发光驱动晶体管Td产生的发光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器件20。
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3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电连接。则可以理解的是,第六晶体管T6用于将电源电压信号线SL3上传输的电源电压信号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
其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均与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信号与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信号为同一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类型与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类型相同,同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控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的开关状态相同。
可选地,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与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在第二方向X上对齐。进一步地,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与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均位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远离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晶体管T5与第六晶体管T6共用同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则进一步减少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控制线数量,简化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外围电路,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001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接收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并且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与第五晶体管T5的开关状态不同。即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类型与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类型不同。具体地,第四晶体管T4可以为包含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的N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T5可以为包含硅基半导体层的P型晶体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例如,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电连接,但是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传输的发光控制信号相同。
可选地,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所电连接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所电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分别位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两侧。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S2,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即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所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二扫描线S2。第二扫描线S2沿第二方向X延伸,并且多条第二扫描线S2沿第一方向Y排布。
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晶体管T2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位于第五晶体管T5所电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远离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一侧;第三晶体管T3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S2位于第四晶体管T4所电连接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远离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一侧。
其中,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分别与不同的复位信号线SL2电连接。
可选地,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所分别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SL2传输不同的复位信号。
在本实现方式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在沿第二方向X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10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一连接电极20电连接。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通过第一连接电极20电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绝缘。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电绝缘。也就是说,在沿第二方向X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10之间的区域,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1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2电绝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即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均与同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
可选地,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与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不同层并且至少部分交叠。例如,第四晶体管T4为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的P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T5为包括硅基半导体层的N型晶体管,其中,第四晶体管T4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与第五晶体管T5的硅基半导体层异层设置,且两者的沟道至少部分交叠。
进一步地,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与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分别位于两者所共用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的两侧。例如,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位于两者所共用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所在膜层的下方,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位于两者所共用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所在膜层的上方。
其中,第四晶体管T4与第五晶体管T5可以共用栅极。
本实现方式进一步减少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控制线数量,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001中的像素驱动电路10的结构,以及用于驱动该像素驱动电路10的外围电路,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001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及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同一条复位信号线SL2电连接。则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接收相同的复位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复位信号线SL2的条数,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像素驱动电路10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显示面板001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S2,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即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所电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二扫描线S2。第二扫描线S2沿第二方向X延伸,并且多条第二扫描线S2沿第一方向Y排布。
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三晶体管T3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S2位于第二晶体管T2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与第五晶体管T5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之间。
其中,第三晶体管T3的沟道与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可以分别位于两者所共同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SL2的两侧。则可以减少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二晶体管T2相互之间的避让设计,减小像素驱动电路对光线的遮挡。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Y,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三晶体管T3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S2、第二晶体管T2所述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及第五晶体管T5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均位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同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了像素驱动电路10版图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像素驱动电路10版图中不设置半导体层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001的透光率。
图7为图3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图8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3中的第四晶体管T4与第五晶体管T5虽然连接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但是第四晶体管T4与第五晶体管T5接收的发光控制信号是相同的。因此,图3中的电路与图4中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状态相同。以下结合图4和图8对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10可以用于有机发光显示,在有机发光显示的工作期间,像素驱动电路10的工作时段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t1、数据信号写入阶段t2以及发光阶段t3。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一电极C1的第二极板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连接。以下以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为P型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为P型晶体管。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均与同一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并且同一第一扫描线S1控制该第一晶体管T1和该第二晶体管T2的开关状态相同,则为了方便描述像素驱动电路10的工作原理,可以认为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晶体管T2被不同的第一扫描线S1控制的开关状态时刻相同。
在复位阶段t1,在复位阶段t1,第二扫描线S2接收开启信号,即高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T3开启;第一扫描线S1接收关闭信号,即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关闭;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关闭,第四晶体管T4开启。同时,复位信号线SL2传输参考电压Vref,参考电压Vref为低电平信号,参考电压Vref通过开启的第三晶体管T3到达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完成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复位。可选地,发光器件2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参考电压Vref通过开启的第二晶体管T2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
由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电连接,则在复位阶段t1,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与参考电压Vref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位阶段t1,尽管第四晶体管T4处于开启状态,但是由于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1连接的第一晶体管T1和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3连接的第六晶体管T6均处于关闭状态,则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复位不受第四晶体管T4开关状态的影响。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二扫描线S2接收关闭信号,即低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T3关闭;第一扫描线S1接收开启信号,即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开启;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接收高电平信号,第四晶体管T4开启,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关闭。同时,数据电压信号线SL1传输数据电压Vdata。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的起始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为参考电压Vref,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电位为数据电压Vdata,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为(Vdata-Vref),两者的电位差大于0,因此,发光驱动晶体管Td开启,数据电压Vdata通过开启的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以及开启的第四晶体管T4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使得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逐渐增加。当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等于(Vdata-∣Vth∣)时,发光驱动晶体管Td关闭,此时,由于第一电容C1的存在,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保持在(Vdata-∣Vth∣),其中,Vth为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尽管第二晶体管T2处于开启状态,且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2电连接,但是由于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均处于关闭状态,则复位信号线SL2传输的参考电压Vref只是对发光器件20复位,对像素驱动电路10的数据电压写入无影响。
在发光阶段t3,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接收低电平信号,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开启,第四晶体管T4关闭;第一扫描线S1接收关闭信号,即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关闭;第二扫描线S2接收关闭信号,即低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T3关闭。同时电源电压信号线SL3传输电源电压VDD,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第一极的电位为电源电压VDD。由于电源电压VDD的电位大于数据电压Vdata的电位,则发光驱动晶体管Td产生发光驱动电流并通过第五晶体管T5传输至发光器件20,控制发光器件20发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显示面板001包括第一显示区AA和第二显示区BB,第一显示区AA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BB的透光率。其中,第二显示区BB可以围绕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AA。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显示区AA全部被第二显示区BB围绕。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显示区AA部分被第二显示区BB围绕。
第一显示区AA包括沿第一方向Y相邻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包括透光率较大的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并且在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版图中优化了各晶体管的位置,使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的透光率较大,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有利于增加第一显示区AA的透光率。
其中,第一显示区AA的位置可以设置光学器件,例如可以设置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手电筒中的至少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BB,有利于显示面板001中像素驱动电路10的统一制备,简化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外围电路。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在显示装置100中,像素驱动电路10中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他各晶体管的位置设置有利于简化像素驱动电路10的结构,同时提高像素驱动电路10的稳定性及显示面板001的透光率。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1中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2中第二晶体管T2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S1,则减少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的控制线的数量,在简化像素驱动电路10结构的同时,又简化了显示面板001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10工作的外围电路,降低了显示面板001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中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多条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发光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用于为发光器件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条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均包括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对齐;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复位信号线之间;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设置在该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信号线和第二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其中,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且所述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开关状态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分别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分别位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一侧,所述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扫描线位于所述第四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区域通过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分别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所分别电连接的所述复位信号线传输不同的复位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不同层且至少部分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分别位于两者所共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同一条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三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及所述第五晶体管所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均位于所述发光驱动晶体管的同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6310.6A CN114241996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6310.6A CN114241996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1996A true CN114241996A (zh) | 2022-03-25 |
CN114241996B CN114241996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075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66310.6A Active CN114241996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41996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4135A (zh) * | 2022-06-13 | 2022-08-26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76444A (zh) * | 2022-09-13 | 2022-11-2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15394230A (zh) * | 2022-09-13 | 2022-11-2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938284A (zh) * | 2022-11-11 | 2023-04-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4087173A1 (zh) * | 2022-10-28 | 2024-05-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9492A1 (zh) * | 2014-04-02 | 2015-10-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
CN107993579A (zh) * | 2017-11-29 | 2018-05-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877544A (zh) * | 2018-06-29 | 2018-11-2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0429120A (zh) * | 2019-08-05 | 2019-11-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341257A (zh) * | 2020-03-24 | 2020-06-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562593A (zh) * | 2021-01-05 | 2021-03-26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11566310.6A patent/CN1142419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9492A1 (zh) * | 2014-04-02 | 2015-10-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
CN107993579A (zh) * | 2017-11-29 | 2018-05-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877544A (zh) * | 2018-06-29 | 2018-11-2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0429120A (zh) * | 2019-08-05 | 2019-11-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341257A (zh) * | 2020-03-24 | 2020-06-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562593A (zh) * | 2021-01-05 | 2021-03-26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4135A (zh) * | 2022-06-13 | 2022-08-26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376444A (zh) * | 2022-09-13 | 2022-11-2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15394230A (zh) * | 2022-09-13 | 2022-11-2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WO2024087173A1 (zh) * | 2022-10-28 | 2024-05-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5938284A (zh) * | 2022-11-11 | 2023-04-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1996B (zh) | 2023-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4199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202063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289267A (zh) | 像素电路和显示面板 | |
US11620948B2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21524926A (ja) |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
US10997911B2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pix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EP3588480A1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layout structure of transistor | |
CN108511496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378534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464138B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US11568819B2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259051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2110179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15273727B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15064115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81194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707095A (zh) | 显示面板 | |
US12094416B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743504B (zh)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359756A (zh) | 侦测补偿电路及显示面板 | |
CN114927095A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1425627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991909B2 (en) | Display backplane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2024020400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222452A1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