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0179A -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0179A
CN114210179A CN202111451419.5A CN202111451419A CN114210179A CN 114210179 A CN114210179 A CN 114210179A CN 202111451419 A CN202111451419 A CN 202111451419A CN 114210179 A CN114210179 A CN 114210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isture
moisture absorption
door
cavit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14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nde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nde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nde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nde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14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0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0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0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在所述腔室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吸湿口及第一排湿口,在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二吸湿口及第二排湿口,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在吸湿器中设置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排湿工作;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吸湿工作。通过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交替进行吸湿、排湿的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吸湿器中,其中的分子筛干燥剂在吸湿后需要排湿,当分子筛干燥剂在排湿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吸湿工作,需等待分子筛干燥剂排湿后才可继续进行吸湿,导致吸湿速度慢、吸湿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湿器,吸湿速度快、吸湿效果好。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吸湿器,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在所述腔室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吸湿口及第一排湿口,在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二吸湿口及第二排湿口,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还设有第一空气循环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二空气循环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湿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且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湿口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湿口包括一号排湿口及二号排湿口,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一号排湿口和所述二号排湿口之间;所述第二排湿口包括三号排湿口及四号排湿口,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三号排湿口和所述四号排湿口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一号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二号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部处;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三号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四号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部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进风门,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第一出风门;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第二进风门,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第二出风门;在所述一号排湿口处设有第一排湿门,在所述二号排湿口处设有第二排湿门,在所述三号排湿口处设有第三排湿门,在所述四号排湿口处设有第四排湿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门、所述第一出风门、所述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二出风门、所述第一排湿门、所述第二排湿门、所述第三排湿门、所述第四排湿门、所述第一发热结构、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所述第二发热结构及第二空气循环结构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包括第一吸湿壳,在所述第一吸湿壳内设有吸湿剂;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包括第二吸湿壳,在所述第二吸湿壳内设有吸湿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吸湿壳内设有第一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壳内设有第二安装板,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发热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腔室内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三腔体分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在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电机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吸湿效果好。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以一种吸湿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控制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
步骤S102,控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预设时间;
步骤S103,循环进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至吸湿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吸湿器,在吸湿器中设置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排湿工作;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吸湿工作。通过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交替进行吸湿、排湿的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2.发明提出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循吸湿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背面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一种吸湿器的剖视图;
图7为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一:
如图1-6,一种吸湿器1,在吸湿器1内形成腔室10,在所述腔室10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一腔体11上设有第一吸湿口41及第一排湿口42,在所述第二腔体12上设有第二吸湿口51及第二排湿口52,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3111。
在吸湿器1中设置第一吸湿主体2和第二吸湿主体3,当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吸湿时、第二吸湿主体3可进行排湿工作;当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排湿时、第二吸湿主体3可进行吸湿工作。通过第一吸湿主体2和第二吸湿主体3交替进行吸湿、排湿的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所述第一吸湿口41和所述第一排湿口42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连通;所述第二吸湿口51和第二排湿口52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连通。
所述第一发热结构用于在第一吸湿主体2排湿时进行工作,以将第一吸湿主体2中的湿气排出;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用于在第二吸湿主体3排湿时进行工作,以将第二吸湿主体3中的湿气排出。
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吸湿、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排湿时,湿气通过第一吸湿口41进入到第一吸湿主体2中以进行吸湿,此时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排湿工作,第二发热结构3111发热,湿气经第二排湿口52排出;
当第一吸湿主体2吸湿一定时间后需要排湿时,切换至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吸湿、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排湿,第一发热结构工作产生热量,以将第一吸湿主体2中的湿气通过第一排湿口42排出,此时第二吸湿主体3通过第二吸湿口51进行吸湿。
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还设有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或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的工作可加快空气循环,达到加快吸湿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吸湿时,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工作,第一发热结构不工作;在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排湿时,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停止工作,第一发热结构工作;在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吸湿时,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工作,第二发热结构3111不工作;在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排湿时,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停止工作,第二发热结构3111工作。
所述第一吸湿口41包括第一进风口411及第一出风口41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之间,且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11的一端;
所述第二吸湿口51包括第二进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第二出风口512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511的一端。
当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吸湿时,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进行工作,将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1引入,进入的空气流经第一吸湿主体2后从第一出风口412流出;当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吸湿时,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进行工作,将空气从第二进风口511引入,进入后的空气流经第二吸湿主体3后从第二出风口512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可以为吹风结构,或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可以为吹风结构,或风扇。
所述第一排湿口42包括一号排湿口421及二号排湿口42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一号排湿口421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之间;
所述第二排湿口52包括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三号排湿口521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之间。
当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排湿时,第一发热结构工作产生热量,湿气可从一号排湿口421及二号排湿口422排出,保证湿气排出;当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排湿时,第二发热结构3111工作产生热量,湿气可从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排出,保证湿气排出。
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所述一号排湿口4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下端部处;
所述第一出风口412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上端部处;
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所述三号排湿口5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下端部处;
所述第二出风口512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上端部处。
合理设置第一进风口411、第一出风口412、第二进风口511、第二出风口512、一号排湿口421、二号排湿口422、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的位置,有利于加强吸湿和排湿的效果。
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第一吸湿主体2与第一出风口412之间形成第一吸湿流道;
在所述第一发热结构、第一吸湿主体2与一号排湿口421之间形成一号排湿流道,在所述第一发热结构、第一吸湿主体2与二号排湿口422之间形成二号排湿流道;
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第二吸湿主体3与第二出风口512之间形成第二吸湿流道;
在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第二吸湿主体3与三号排湿口521之间形成三号排湿流道,在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第二吸湿主体3与四号排湿口522之间形成四号排湿流道。
通过设置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及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加快吸湿效果,通过设置多个排湿口加块排湿。
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处设有第一进风门4110,在所述第一出风口412处设有第一出风门4120;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处设有第二进风门5110,在所述第二出风口512处设有第二出风门5120;
在所述一号排湿口421处设有第一排湿门4210,在所述二号排湿口422处设有第二排湿门4220,在所述三号排湿口521处设有第三排湿门5210,在所述四号排湿口522处设有第四排湿门5220。
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411;第一出风门4120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412;第二进风门5110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口511,第二出风门5120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512。
第一排湿门4210用于打开或关闭一号排湿口421,第二排湿门4220用于打开或关闭二号排湿口422,第三排湿门5210用于打开或关闭三号排湿口521,第四排湿门5220用于打开或关闭四号排湿口522。
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所述第二排湿门4220、所述第三排湿门5210、所述第四排湿门5220、所述第一发热结构、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及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电性连接。
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所述第二排湿门4220、所述第三排湿门5210、所述第四排湿门5220的开启及关闭。
其中,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所述第二排湿门4220、所述第三排湿门5210、所述第四排湿门5220电性连接,即是控制器7与电机组件电性连接,以通过电机组件分别控制第一进风门4110、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所述第二排湿门4220、所述第三排湿门5210、所述第四排湿门5220的开启及关闭。
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吸湿、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排湿时,控制第一进风门4110、第一出风门4120开启,此时控制第一排湿门4210及第二排湿门4220关闭,以将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打开、一号排湿口421和二号排湿口422关闭,且控制第二进风门5110及第二出风门5120关闭、第三排湿门5210及第四排湿门5220开启,以将第二进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关闭、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开启,且控制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开启、第一发热结构关闭,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关闭、第二发热结构3111开启,湿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11进入到第一吸湿主体2中以进行吸湿后经第一出风口412排出;第二吸湿主体3中的湿气在第二发热结构3111的作用下经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向外排出。
第二吸湿主体3进行吸湿、第一吸湿主体2进行排湿时,控制第一进风门4110、第一出风门4120关闭,此时控制第一排湿门4210及第二排湿门4220开启,以将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关闭、一号排湿口421和二号排湿口422开启,且控制第二进风门5110及第二出风门5120开启、第三排湿门5210及第四排湿门5220关闭,以将第二进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开启、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关闭,且控制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关闭、第一发热结构开启,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开启、第二发热结构3111关闭,湿气通过第二进风口511进入到第二吸湿主体3中以进行吸湿后经第二出风口512排出;第一吸湿主体2中的湿气在第一发热结构的作用下经一号排湿口421及二号排湿口422向外排出。
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包括第一吸湿壳21,在所述第一吸湿壳21内设有吸湿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剂为分子筛干燥剂;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包括第二吸湿壳31,在所述第二吸湿壳31内设有吸湿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剂为分子筛干燥剂。在所述第一吸湿壳21和第二吸湿壳31上均设有间隔均匀设置的通风口,以方便气流流入及流入所述第一吸湿壳21或第二吸湿壳31。
在所述第一吸湿壳21内设有第一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壳31内设有第二安装板311,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11上设有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
第一发热结构与第一吸湿壳21内的吸湿剂接触紧密,有利于排湿;第二发热结构3111与第二吸湿壳31内的吸湿剂接触紧密,有利于排湿。
在所述腔室10内还包括第三腔体13,所述第一腔体11、所述第二腔体12及所述第三腔体13分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腔体1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在所述第三腔体13内设有电机组件。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和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的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所述一号排湿口421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和第二排湿门4220的运动,以控制第一出风口412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第三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和第三排湿门5210的运动,以控制第二进风口511和所述三号排湿口521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第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和第四排湿门5220的运动,以控制第二出风口512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控制器7也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13中。
吸湿器1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101,所述上盖体100盖合在所述下盖体101上,且所述上盖体100和所述下盖体10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7,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以一种吸湿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控制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
步骤S102,控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预设时间;
步骤S103,循环进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至吸湿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等于第二预设时间。
在步骤S101中,控制第一吸湿口打开、第一排湿口关闭,且控制第二吸湿口关闭、第二排湿口打开,且控制第二发热结构工作、第一发热结构不工作,以使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
在步骤S102中,控制第一吸湿口关闭、第一排湿口打开,且控制第二吸湿口打开、第二排湿口关闭,且控制第一发热结构工作、第二发热结构不工作,以使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
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时、第二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时、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通过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循吸湿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10),在所述腔室(10)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一腔体(11)上设有第一吸湿口(41)及第一排湿口(42),在所述第二腔体(12)上设有第二吸湿口(51)及第二排湿口(52),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3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还设有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湿口(41)包括第一进风口(411)及第一出风口(41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之间,且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11)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湿口(51)包括第二进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第二出风口(512)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51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湿口(42)包括一号排湿口(421)及二号排湿口(42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一号排湿口(421)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之间;所述第二排湿口(52)包括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三号排湿口(521)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所述一号排湿口(4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一出风口(412)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上端部处;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所述三号排湿口(5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二出风口(512)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上端部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处设有第一进风门(4110),在所述第一出风口(412)处设有第一出风门(4120);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处设有第二进风门(5110),在所述第二出风口(512)处设有第二出风门(5120);在所述一号排湿口(421)处设有第一排湿门(4210),在所述二号排湿口(422)处设有第二排湿门(4220),在所述三号排湿口(521)处设有第三排湿门(5210),在所述四号排湿口(522)处设有第四排湿门(52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门(4110)、所述第一出风门(4120)、所述第二进风门(5110)、所述第二出风门(5120)、所述第一排湿门(4210)、所述第二排湿门(4220)、所述第三排湿门(5210)、所述第四排湿门(5220)、所述第一发热结构、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及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包括第一吸湿壳(21),在所述第一吸湿壳(21)内设有吸湿剂;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包括第二吸湿壳(31),在所述第二吸湿壳(31)内设有吸湿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湿壳(21)内设有第一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壳(31)内设有第二安装板(311),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11)上设有所述第二发热结构(3111)。
10.一种吸湿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以一种吸湿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控制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
步骤S102,控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工作,第二吸湿主体进行吸湿工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预设时间;
步骤S103,循环进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至吸湿结束。
CN202111451419.5A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210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1419.5A CN114210179A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1419.5A CN114210179A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0179A true CN114210179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1419.5A Pending CN114210179A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01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0590C (zh) 加湿器
CA241978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isture control
JP5014378B2 (ja) 除湿乾燥機
CN216282392U (zh) 一种暖通空调自动化控制箱
CN106524685A (zh) 一种干燥箱
CN216677668U (zh) 一种吸湿器
CN213094401U (zh) 一种防潮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14210179A (zh)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10309429A (ja) 除湿換気装置
JP2000202232A (ja) 収納除湿装置
JP5289171B2 (ja) 除湿乾燥機
JP2012091128A (ja) 屋内用除湿装置
CN219640379U (zh) 一种再生风量可变的除湿机
CN219775889U (zh) 一种节能环保除湿机
JPH0727366A (ja) 空質調節機
JP3736091B2 (ja) 空気加工装置
CN219868241U (zh) 一种带调节阀板的除湿机
KR20230155068A (ko) 곰팡이 발생 방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용 에어컨
JP3157394B2 (ja) 除湿・乾燥ユニット
JPH1190093A (ja) 浴室乾燥機
CN218924256U (zh) 一种可双向通风的除湿盒
CN218065177U (zh) 除湿模块、除湿装置、浴霸
CN219893651U (zh) 一种防潮电器柜
CN216253690U (zh) 一种公路隧道区域控制器
CN218976132U (zh) 一种智能排湿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