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464A -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464A
CN114208464A CN202111531452.9A CN202111531452A CN114208464A CN 114208464 A CN114208464 A CN 114208464A CN 202111531452 A CN202111531452 A CN 202111531452A CN 114208464 A CN114208464 A CN 114208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water
guide groove
groove device
mycorrhizal fung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14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8464B (zh
Inventor
胡文涛
唐明
潘澜
陈辉
王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314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8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8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8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3/00Distribu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manure or other fertilising liquid, including ammonia, e.g. transport tanks or sprinkling wagons
    • A01C23/02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delivering the liquid directly into the soil
    • A01C23/02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delivering the liquid directly into the soil for liquid or gas fertili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3/00Distribu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manure or other fertilising liquid, including ammonia, e.g. transport tanks or sprinkling wag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导肥槽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左室和右室,导肥槽装置靠近左室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隔板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其方法为先对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并在垄上种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即可在宿主植物根系上定殖,同时菌丝会在垄上延伸发展,并通过菌肥窗进入导肥槽装置中左室内中,从而接触到调配好的水肥溶液;本发明通过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菌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传统化学肥料已不再适合大规模应用,生物绿色肥料飞速发展,各种生物菌肥应运而生。
现今生物菌肥虽有多种多样,但目前的生物菌肥产品和施用技术大多都是沿用传统化学肥料的思路,依旧是广施肥、施用技术粗放,例如最早开发的根瘤菌菌肥,苗期施用后,虽然施肥前期植物生长效果明显,但是中后期缺乏相应的功效保持施用技术,现在流行的木霉菌菌肥,也是采用广施肥,施肥后仅凭借菌自身的促生和生防菌功效,没有后续相应的施用管理技术,再者,现今市面上的菌肥多少添加一些化学肥料或复合肥料,其余对植物的促生作用仅凭借菌对土壤养分的矿化作用,对于一些养分贫瘠的南方土壤无法发挥作用。
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供应氮磷钾的营养共生效应虽然长期以来被人们寄予厚望,目前尚没有一种合理应用丛枝菌根真菌菌肥和配套的高效施用技术,也就是尚无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应用系统,导致现行丛枝菌根真菌相关生物菌肥缺乏高效施用技术,且后期功效低,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通过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收集水肥槽中水肥残液,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肥成本,同时避免水肥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可以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而且还可以回收水肥,最大化地利用水肥、节约成本、避免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所述导肥槽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左室和右室,所述导肥槽装置靠近左室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所述隔板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所述导肥槽装置顶端设有陶质盖板,所述导肥槽装置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水肥注入口和水肥回收孔,所述左室和右室靠近水肥回收孔的一侧分别设有左水肥排放口和右水肥排放口,所述导肥槽装置靠近水肥回收孔的一侧设有水肥回收池,所述水肥回收孔、左水肥排放口和右水肥排放口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水肥回收池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菌肥窗内侧覆盖有45μm尼龙网,所述导肥槽装置为PVC材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孔的孔径为2cm,所述缓冲孔中心点与导肥槽装置内部底端的距离为3cm,所述水肥回收孔孔径为2cm,所述水肥回收孔下沿高于缓冲孔上沿0.5cm,所述水肥回收孔上沿低于菌肥窗下沿2cm。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在温室土地上起垄建沟,得到菌根植物的植株种植用的田垄,再将植物植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球囊霉的混合菌剂,并种植在田垄上;
步骤二:待植物植株在田垄上生长30天后,将导肥槽装置水平放入田垄的侧沟中,此时左水肥排放口和右水肥排放口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通过水肥注入口向右室中缓慢注入含有pH缓冲剂的水肥溶液,水肥溶液通过缓冲孔从右室缓慢灌入左室,使左室和右室中的水肥溶液高度保持水平,同时不超过菌肥窗下沿,待水肥溶液从水肥回收孔流出时,停止水肥溶液的注入;
步骤三:待水肥溶液初次注入后,每隔1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完成一次水肥溶液的注入,同时每隔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注入一次自来水,并在有水从水肥回收孔流出时停止自来水的注入;
步骤四:待植物植株建立共生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通过菌肥窗进入左室吸取水肥溶液供菌根植物的植株利用,同时增加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植株的共生效率,其中菌肥窗内侧覆盖尼龙网避免菌根植物的植株根系直接进入导肥槽装置内部;
步骤五:每60天,先打开陶质盖板,再打开左水肥排放口和右水肥排放口回收导肥槽装置中的水肥残余液体,并通过水肥注入口注入自来水冲刷导肥槽装置,然后收集水肥回收池中的水肥残余溶液,之后对水肥残余溶液进行除臭、灭菌和浓缩处理,并测定浓缩液中大量元素含量以及pH,最后调配并补加大量元素到满足合格浓度,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水肥注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田垄高度为30cm,所述田垄的侧沟深度为30cm,所述植物植株在田垄上种植完毕后使用自来水对植物幼苗进行日常浇灌,以维持菌根植物的幼苗正常水分需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导肥槽装置高度为20cm,所述左室和右室的宽度均为15cm,所述导肥槽装置的长度与田垄长度匹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肥溶液中总氮、总磷和总钾的浓度比为10:4:3,所述水肥溶液的pH为5.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先对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并在垄上种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即可在宿主植物上定殖,同时菌丝会在垄上延伸发展,并通过菌肥窗进入导肥槽装置中左室内中,从而接触到调配好的水肥溶液,通过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收集水肥槽中水肥残液,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肥成本,同时避免水肥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可以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而且还可以回收水肥,最大化地利用水肥、节约成本、避免环境污染,另外导肥槽装置结构简单,可通过机械化塑料制模一体化生产出来,配件简易,使用方法方便,使丛枝菌根真菌相关生物菌肥得以高效施用,且后期功效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导肥槽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隔板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右室侧面剖视图。
其中:1、导肥槽装置;101、隔板;102、左室;103、右室;2、菌肥窗;3、缓冲孔;4、陶质盖板;5、水肥注入口;6、水肥回收孔;7、左水肥排放口;8、右水肥排放口;9、水肥回收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1,导肥槽装置1内部通过隔板101分割为左室102和右室103,导肥槽装置1靠近左室102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2,隔板101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3,导肥槽装置1顶端设有陶质盖板4,导肥槽装置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水肥注入口5和水肥回收孔6,左室102和右室103靠近水肥回收孔6的一侧分别设有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导肥槽装置1靠近水肥回收孔6的一侧设有水肥回收池9,水肥回收孔6、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水肥回收池9内。
菌肥窗2内侧覆盖有45μm尼龙网,导肥槽装置1为PVC材质。
缓冲孔3的孔径为2cm,缓冲孔3中心点与导肥槽装置1内部底端的距离为3cm,水肥回收孔6孔径为2cm,水肥回收孔6下沿高于缓冲孔3上沿0.5cm,水肥回收孔6上沿低于菌肥窗2下沿2c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在温室土地上起垄建沟,得到菌根植物的植株种植用的田垄,再将菌根植物的植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的混合菌剂,并种植在田垄上,田垄高度为30cm,田垄的侧沟深度为30cm,菌根植物的植株在田垄上种植完毕后使用自来水对菌根植物的幼苗进行日常浇灌,以维持菌根植物的幼苗正常水分需求;
步骤二:待菌根植物的植株在田垄上生长30天后,将导肥槽装置1水平放入田垄的侧沟中,此时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通过水肥注入口5向右室103中缓慢注入含有pH缓冲剂的水肥溶液,水肥溶液中总氮、总磷和总钾的浓度比为10:4:3,水肥溶液的pH为5.6(1mM Mes缓冲液配制的Hoagland营养液,其中总氮浓度10mM,总磷浓度4mM,总钾浓度3mM,pH 5.6),水肥溶液通过缓冲孔3从右室103缓慢灌入左室102,使左室102和右室103中的水肥溶液高度保持水平,同时不超过菌肥窗2下沿,待水肥溶液从水肥回收孔6流出时,停止水肥溶液的注入,导肥槽装置1高度为20cm,左室和右室的宽度均为15cm,导肥槽装置的长度与田垄长度匹配;
步骤三:待水肥溶液初次注入后,每隔1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5完成一次水肥溶液的注入,同时每隔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5注入一次自来水,并在有水从水肥回收孔6流出时停止自来水的注入,起到维持导肥槽装置1内部的水汽压的作用;
步骤四:待菌根植物的植株建立共生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通过菌肥窗2进入左室102吸取水肥溶液供菌根植物植株利用,同时增加丛枝菌根真菌和菌根植物的植株的共生效率,其中菌肥窗2内侧覆盖尼龙网避免菌根植物的植株根系直接进入导肥槽装置1内部,避免导肥槽装置1内部布满根系难以清理和水肥回收;
步骤五:每60天,先打开陶质盖板4,再打开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回收导肥槽装置1中的水肥残余液体,并通过水肥注入口5注入自来水冲刷导肥槽装置1,然后收集水肥回收池9中的水肥残余溶液,之后对水肥残余溶液进行除臭、灭菌和浓缩处理,并测定浓缩液中大量元素含量以及pH,最后调配并补加大量元素到满足合格浓度,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水肥注入。
本发明的导肥槽装置1可通过机械化塑料制模一体化生产出来,且导肥槽装置1的配件简易,使用方法方便,在一般的温室大棚作物栽培中均可用到,且建立的水肥回收再利用系统,节约水肥、保护环境、可行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肥槽装置(1),所述导肥槽装置(1)内部通过隔板(101)分割为左室(102)和右室(103),所述导肥槽装置(1)靠近左室(102)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2),所述隔板(101)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3),所述导肥槽装置(1)顶端设有陶质盖板(4),所述导肥槽装置(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水肥注入口(5)和水肥回收孔(6),所述左室(102)和右室(103)靠近水肥回收孔(6)的一侧分别设有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所述导肥槽装置(1)靠近水肥回收孔(6)的一侧设有水肥回收池(9),所述水肥回收孔(6)、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水肥回收池(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肥窗(2)内侧覆盖有45μm尼龙网,所述导肥槽装置(1)为PVC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3)的孔径为2cm,所述缓冲孔(3)中心点与导肥槽装置(1)内部底端的距离为3cm,所述水肥回收孔(6)孔径为2cm,所述水肥回收孔(6)下沿高于缓冲孔(3)上沿0.5cm,所述水肥回收孔(6)上沿低于菌肥窗(2)下沿2cm。
4.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在温室土地上起垄建沟,得到菌根植物的植株种植用的田垄,再将植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球囊霉的混合菌剂,并种植在田垄上;
步骤二:待植物植株在田垄上生长30天后,将导肥槽装置(1)水平放入田垄的侧沟中,此时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通过水肥注入口(5)向右室(103)中缓慢注入含有pH缓冲剂的水肥溶液,水肥溶液通过缓冲孔(3)从右室(103)缓慢灌入左室(102),使左室(102)和右室(103)中的水肥溶液高度保持水平,同时不超过菌肥窗(2)下沿,待水肥溶液从水肥回收孔(6)流出时,停止水肥溶液的注入;
步骤三:待水肥溶液初次注入后,每隔1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5)完成一次水肥溶液的注入,同时每隔5天通过水肥注入口(5)注入一次自来水,并在有水从水肥回收孔(6)流出时停止自来水的注入;
步骤四:待植物植株建立共生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通过菌肥窗(2)进入左室(102)吸取水肥溶液供菌根植物的植株利用,同时增加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植株的共生效率,其中菌肥窗(2)内侧覆盖尼龙网避免植物植株根系直接进入导肥槽装置(1)内部;
步骤五:每60天,先打开陶质盖板(4),再打开左水肥排放口(7)和右水肥排放口(8)回收导肥槽装置(1)中的水肥残余液体,并通过水肥注入口(5)注入自来水冲刷导肥槽装置(1),然后收集水肥回收池(9)中的水肥残余溶液,之后对水肥残余溶液进行除臭、灭菌和浓缩处理,并测定浓缩液中大量元素含量以及pH,最后调配并补加大量元素到满足合格浓度,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水肥注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田垄高度为30cm,所述田垄的侧沟深度为30cm,所述菌根植物植株在田垄上种植完毕后使用自来水对植物幼苗进行日常浇灌,以维持植物幼苗正常水分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导肥槽装置(1)高度为20cm,所述左室和右室的宽度均为15cm,所述导肥槽装置的长度与田垄长度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溶液中总氮、总磷和总钾的浓度比为10:4:3,所述水肥溶液的pH为5.6。
CN202111531452.9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208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452.9A CN1142084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452.9A CN1142084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464A true CN114208464A (zh) 2022-03-22
CN114208464B CN114208464B (zh) 2023-01-31

Family

ID=8070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1452.9A Active CN1142084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846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2462A (ja) * 1993-04-09 1994-10-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植物の栽培方法
CN104126406A (zh) * 2014-08-07 2014-11-05 贵州大学 应用丛枝菌根技术快速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的方法
CN203985031U (zh) * 2014-04-15 2014-12-10 杨龙 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抗旱造林节水保水供肥系统
CN104920176A (zh) * 2015-06-17 2015-09-2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果树水肥高效利用工具和方法
CN105706891A (zh) * 2016-04-01 2016-06-29 张柱 一种自动化水培蔬菜栽培装置
CN205861658U (zh) * 2016-08-01 2017-01-04 安徽师范大学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测试装置
CN110495386A (zh) * 2019-09-11 2019-11-26 华南农业大学 城市立体绿化花木叠加自行培育装置及方法
JP2020171210A (ja) * 2019-04-09 2020-10-22 有限会社マルヤマ商事 高麗人参の栽培方法
CN212324944U (zh) * 2020-03-17 2021-01-12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种植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2462A (ja) * 1993-04-09 1994-10-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植物の栽培方法
CN203985031U (zh) * 2014-04-15 2014-12-10 杨龙 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抗旱造林节水保水供肥系统
CN104126406A (zh) * 2014-08-07 2014-11-05 贵州大学 应用丛枝菌根技术快速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的方法
CN104920176A (zh) * 2015-06-17 2015-09-2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果树水肥高效利用工具和方法
CN105706891A (zh) * 2016-04-01 2016-06-29 张柱 一种自动化水培蔬菜栽培装置
CN205861658U (zh) * 2016-08-01 2017-01-04 安徽师范大学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测试装置
JP2020171210A (ja) * 2019-04-09 2020-10-22 有限会社マルヤマ商事 高麗人参の栽培方法
CN110495386A (zh) * 2019-09-11 2019-11-26 华南农业大学 城市立体绿化花木叠加自行培育装置及方法
CN212324944U (zh) * 2020-03-17 2021-01-12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种植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丙全: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葡萄扦插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北方园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464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244B (zh) 一种提高黄芪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2718599A (zh) 基于丛枝菌根真菌的复合型水稻专用生物肥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6358687A (zh) 火龙果高产栽培方法
CN107114152A (zh) 一种滨海盐渍土地区台田浅池‑温室系统及其应用
CN109168391A (zh) 一种铁尾矿土壤化的方法
CN105746154A (zh) 一种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
CN105027945A (zh) 一种芦笋水肥诱导限根高产高效栽培法
CN103518536A (zh) 一种金针菇墙式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08476955A (zh) 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
CN102204467A (zh) 一种蔬菜有机基质栽培方法
CN109168952A (zh)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桑黄的方法
CN206165379U (zh) 一种陶粒育苗装置
CN201667884U (zh) 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
CN105325149A (zh) 一种木质化粉葛的扦插种植法
CN102612993A (zh) 用生料袋栽鸡腿菇的方法
CN109329014A (zh)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CN213306480U (zh) 一种观赏苗木种植用幼苗培养架
CN103598078A (zh) 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方法
CN114208464B (zh)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CN102511216B (zh) 一种克服连作障碍的用于温室栽培黄瓜的做畦方法
CN108370801A (zh) 一种盆栽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方法
CN114540259B (zh) 一种菊叶薯蓣复合菌根真菌促生剂及菊叶薯蓣农光互补种植方法
CN109042060A (zh)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的方法
CN112586270A (zh) 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
CN104255303A (zh) 一种在香蕉树底套种金福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