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212B -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 Google Patents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212B
CN114208212B CN202080056454.4A CN202080056454A CN114208212B CN 114208212 B CN114208212 B CN 114208212B CN 202080056454 A CN202080056454 A CN 202080056454A CN 114208212 B CN114208212 B CN 11420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
side wall
main body
housing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64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8212A (zh
Inventor
横井雄行
奥泽匡
八十岛孝治
森下隆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84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e. strengthening or shape of the enclosure
    • H04R1/2888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e. strengthening or shape of the enclosure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具备:外壳主体(10),用于收纳振动板(3);以及插入端子(20),设置于外壳主体(10),用于对振动板(3)施加电压,外壳主体(10)具有底部(11)和从底部(11)的周边突起的侧壁部(12),在外壳主体(10)设置有在侧壁部(12)的突起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13),侧壁部(12)至少在设置有插入端子(20)的一侧具有厚壁部(130),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侧壁部(12)中的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侧壁部(12)中的与厚壁部(130)相邻的部分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Description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设备、家电产品、手机等中,广泛地使用产生警报音、动作音的压电发声器、压电接收器等压电发声部件。另外,这样的压电发声部件通过采用带插入端子的外壳,来支承并收纳振动板,并且同时实现将用于使振动板弯曲振动的电压供给至振动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带插入端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底壁和四个侧壁,并在上表面具有开口部的外壳,在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通过嵌件成型将由板状金属板构成的端子纵向固定,在固定有端子的侧壁的外侧面形成朝向下方纵向延伸的凹槽,端子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在凹槽露出,与在凹槽露出的端子的外侧面对置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在侧壁的内侧面露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6352号公报
在这里,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在侧壁部设置有插入端子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中,优选抑制或者防止熔接线这样的强度较弱的位置的产生。假设在产生了熔接线的情况下,外壳的耐久性变差,另外,存在产生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的偏差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发明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共振空间宽度,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得到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是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具备:外壳主体,用于收纳通过施加电压而振动的振动板;以及插入端子,设置于外壳主体,用于对振动板施加电压,外壳主体具有底部和侧壁部,上述侧壁部从底部的周边突起,在外壳主体设置有在侧壁部的突起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侧壁部至少在设置有插入端子的一侧具有厚壁部,在俯视外壳主体时,侧壁部中的厚壁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侧壁部中的与厚壁部相邻的部分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共振空间宽度,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得到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主体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主体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主体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的图。
图9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主体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的图。
图10A是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比较表。
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的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厚壁部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厚壁部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厚壁部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
图11D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厚壁部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以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结构要素。附图为例示,各部的尺寸、形状为示意性的内容,并不应该理解为将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压电发声部件1>
首先,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这里,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的结构的俯视图。
此外,在图1~图6中,提取对压电发声部件1的结构中的至少一部分特征进行说明所需的结构来记载,但并不妨碍压电发声部件1具备未图示的结构。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后述的罩4的显示。在图3和图4中,省略后述的电极33的显示。
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具备外壳2、振动板3以及罩4。外壳2以及罩4构成收纳振动板3的壳体。另外,具备用于将振动板3以及罩4分别粘合于外壳2的粘合剂5。
振动板3具有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两个电极33。这些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均为圆板状部件。金属板31的直径大于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的直径,压电体32的直径大于电极33的直径。
另外,通过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分别重叠以位于彼此的主面的中央来构成振动板3。具体而言,通过将压电体32以其表面和背面被两个电极33夹持的状态搭载在金属板31上来构成振动板3。另外,在该情况下,在金属板31的朝向电极33的主面的整个面形成有未图示的绝缘层。
金属板31由具有良导电性和弹簧弹性(例如,弹性率在1GPa以上)的材质构成,具体而言,优选由42合金、SUS(不锈钢)、黄铜、磷青铜等构成。另外,金属板31的厚度例如大约为0.08mm。此外,金属板31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若弹性率为1GPa以上,则也可以是玻璃环氧基板等树脂系材料。
压电体32由PZT等压电陶瓷构成。另外,压电体32厚度约为0.055mm。此外,压电体32的厚度可以根据所希望的特性设定为20μm以上且数百μm以下左右。
电极33使用厚度为1μm左右的Ag烧结电极、或厚度为1μm以下的NiCu(镍-铜合金)、Ag(银)溅射电极。
外壳2是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一个例子,呈箱状。另外,外壳2具有外壳主体10和插入端子20,其中,外壳主体10用于收纳振动板3,插入端子20设置于外壳主体10,用于对振动板3施加电压。
外壳主体10为箱状部件。该外壳主体10的材料例如为树脂,具体而言,优选为LCP(液晶聚合物)、SPS(间规聚苯乙烯)、PPS(聚苯硫醚)、环氧树脂等耐热性树脂。
另外,外壳主体10具有底部11、从底部11的周边突起的侧壁部12、以及在侧壁部12的突起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13。该底部11以及侧壁部12的内周面构成收纳外壳主体10的振动板3的内部空间14。另外,侧壁部12具有位于开口部13侧的上表面140。该上表面140是经由后述的粘合剂54与罩4粘合的面。
若沿着突起方向俯视外壳主体10,则外壳主体10的外形、即底部11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底部11具有放音孔111、支承部112以及通气口115。另外,底部11具有用于安装后述的插入端子20的第一切口部113、第二切口部114以及第三切口部116。
在这里,放音孔111、第一切口部113、第二切口部114、通气口115以及第三切口部116是“开口部”的一个例子。另外,放音孔111和通气口115通过贯通底部11,连结外壳主体10的内部和外部。第一切口部113和第二切口部114通过与第三切口部116连结,来连结外壳主体10的内部和外部。
放音孔111位于底部11的靠近侧壁部12的后述的第二侧壁122的一侧。该放音孔111与通气口115一起将在振动板3进行弯曲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释放到外壳主体10的外部。
支承部112形成在底部11的俯视形状的中央。该支承部112支承振动板3。具体而言,支承部112通过支承振动板3的金属板31,来支承振动板3的整体。
第一切口部113具有两组(四个),各组位于底部11的周边侧的对置的两边的中央部分。换句话说,各组的第一切口部113位于底部11的、后述的侧壁部12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三侧壁123各自的中央部分的附近。这些第一切口部113通过与插入端子20的凸部接合,来确定插入端子20相对于外壳主体10的位置。
第二切口部114具有两组(四个),各组位于底部11的两个对置的角(角部),即位于底部11的由后述的侧壁部12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四侧壁124围起的角、和由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围起的角。这些第二切口部114使插入端子20的一部分在内部空间14露出。
第三切口部116具有两个,各第三切口部116位于底部11的分别与后述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三侧壁123连结的端部。另外,第三切口部116与第一切口部113以及第二切口部114连通。该第三切口部116使后述的插入端子20的一部分在外壳2的外部露出。
通气口115位于底部11的周边侧,即位于底部11的后述的侧壁部12的第二侧壁122侧。该通气口115减少压电发声部件1被安装于安装基板(未图示)的情况下的外壳主体10(外壳2)与安装基板之间的空气阻力。此外,通气口115与放音孔111一起将在振动板3进行弯曲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释放到外壳主体10的外部。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没有特别的说明的情况下,将沿着突起方向俯视外壳主体10以及构成外壳主体10的侧壁部12等情况称为外壳主体10以及侧壁部12等的“俯视”。另外,将在这样的俯视时能够确认的外壳主体10以及侧壁部12等的形状称为外壳主体10以及侧壁部12等的“俯视形状”。
侧壁部12具有从底部11的俯视形状的各边突起的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四侧壁12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这些各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四侧壁124时,统称为“侧壁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侧壁120在其中央部分具有第一厚壁部131、第二厚壁部132、第三厚壁部133以及第四厚壁部13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这些各第一厚壁部131、第二厚壁部132、第三厚壁部133以及第四厚壁部134时,统称为“厚壁部130”。
在这里,第一厚壁部131以及第三厚壁部133是侧壁部12的至少位于与设置有插入端子2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侧壁120所具有的“厚壁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厚壁部132以及第四厚壁部134是不具有厚壁部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120所具有的“其他厚壁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对于厚壁部130的详细结构后述。
插入端子20例如是通过将板厚约为0.1mm的金属板(磷青铜等)折弯,所构成的剖面形状大约为U字形状的部件。该插入端子20具有第一片21、第二片22、以及连结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的第三片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个插入端子20。例如,通过在外壳主体10的对置(相对)的位置,将第一片21埋入到外壳主体10的底部11,来对外壳主体10安装这些插入端子20。另外,在该情况下,第一片21以及第二片22设置为夹持底部11。
具体而言,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在将各插入端子20安装于外壳主体10的状态下,第一片21插入到第三切口部116的槽,第一片21的凸部插入到第一切口部113。由此,插入端子20相对于外壳主体10的位置被固定。另外,第一片21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切口部114在内部空间14露出。这样一来,该插入端子20的一部分经由后述的导电性粘合剂52,与被收纳于该内部空间14的振动板3电连接。第二片22以及第三片23经由第三切口部116,在外壳主体10的外部露出。这样一来,能够从外壳主体10的外部对第二片22以及第三片23施加电压。
罩4是板状部件,沿着厚度方向俯视时的俯视形状呈与外壳2的外形的俯视形状大致相同的正方形。另外,罩4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与外壳主体10的材料相同。
粘合剂5包含绝缘性粘合剂51、导电性粘合剂52、密封粘合剂53以及粘合剂54。其中,除了导电性粘合剂52之外,绝缘性粘合剂51、密封粘合剂53以及粘合剂54的材料均为绝缘性的粘合剂。
绝缘性粘合剂51以及密封粘合剂53是用于将振动板3粘合并固定于外壳2的粘合剂。绝缘性粘合剂51例如涂覆于振动板3的圆周的三个位置、即外壳主体10的三个侧壁的角的附近。密封粘合剂53具有弹性,涂覆于振动板3的周边的整周上。导电性粘合剂52是用于经由第二切口部114将振动板3的电极33与插入端子20电连接的粘合剂。粘合剂54是用于将罩4粘合于外壳2的上表面140的粘合剂。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振动板3经由绝缘性粘合剂51固定于外壳2的底部11的支承部112后,设置于振动板3的表面以及背面的两个电极33分别经由导电性粘合剂52与从第二切口部114露出的两个插入端子20电连接。然后,通过弹性的密封粘合剂53密封振动板3的整周与支承部112之间的缝隙。之后,罩4通过粘合剂54搭载于外壳主体10的上表面140,从而关闭外壳2的开口部13。这样一来,振动板3被收纳在由外壳2和罩4构成的壳体的内部空间14,以与插入端子20电连接。另外,这样构成的压电发声部件1通过从自第三切口部116露出到外壳2的外部的插入端子20施加电压,从而振动板3进行弯曲振动,而发声。另外,产生的声音通过放音孔111以及通气口115释放到外壳2的外部。
<厚壁部130的详细内容>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外壳2的侧壁部12所具有的厚壁部130进行详细说明。
在这里,在对厚壁部130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熔接线以及熔接线给压电发声部件带来的弊端进行说明。在使树脂注塑成型的情况下,越远离树脂的注射口(树脂的填充时间越长),被射出的树脂的流动速度越慢,并且该树脂的温度也越低。由此,具有距离注射口较远的位置(树脂的填充时间较长的位置)的树脂的成型状态与接近注射口的位置(树脂的填充时间较短的位置)的树脂的成型状态相比容易劣化的趋势。
另外,在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形成具有插入端子以及开放孔(例如,放音孔等)的箱状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情况下,用于形成插入端子以及开放孔的金属模具工具需要预先配置在形成该外壳的金属模具,具体而言在金属模具的射出的树脂的流动路径上。其结果是,在树脂射出并流入到金属模具的情况下,树脂流碰到存在于该流动路径上的金属模具工具而分支。之后,在树脂流再次合流时,树脂的流动速度以及树脂的温度均降低,所以存在在该合流位置来自不同的流动分支的树脂以彼此难以相互混合的状态冷却凝固,而产生熔接线等强度较弱的位置的可能性。并且,在这样的插入端子、金属模具工具设置在外壳的侧壁部的内部或者接近侧壁部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侧壁部的壁厚较薄,所以促进了这样的熔接线的产生。
若产生这样的熔接线,则在使用外壳组装压电发声部件时,存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应力,而外壳的具有熔接线的部分破裂的情况。破裂的外壳不能够作为壳体承受振动板的振动应力。其结果是,振动板的振动位移降低,而无法推动空气所以不能实现高声压,不仅如此也会产生所生产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偏差。
另外,在外壳破裂的情况下,在该破裂的位置产生空气的出入。由此,由共振空间、即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容积以及放音孔等决定的共振频率和源于压电发声部件的目标频率的声压的峰值偏离。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实现压电发声部件的高声压,也会产生所生产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偏差。
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因产生上述熔接线所带来的弊端,也考虑通过增厚外壳的侧壁部的壁厚,来改善树脂的流动状态的方向。具体而言,有通过增加侧壁部的外部侧的壁厚来增厚侧壁部的壁厚的方法、通过增加侧壁部的内部侧(共振空间)的壁厚来增厚侧壁部的壁厚的方法。
然而,若采用增加侧壁部的外部侧的壁厚的方法,则压电发声部件变得大型化,在安装于产品时,存在需要与其他部件进行安装位置的调整,需要较大地变更产品的设计的情况。另外,若采用增加侧壁部的内部侧的壁厚的方法,则存在共振空间变窄,无法实现高声压的可能性。
针对这样的问题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简单结构的厚壁部130,能够确保压电发声部件1的小型化以及共振空间(内部空间14)的宽度,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得到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以及压电发声部件1。
返回到厚壁部130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四个厚壁部130。各厚壁部130是各侧壁120的中央侧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各侧壁120分别具有厚壁部130。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位于设置有插入端子20的一侧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三侧壁123中,第一侧壁121在俯视形状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具有第一厚壁部131,第三侧壁123在俯视形状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具有第三厚壁部133。另外,在位于未设置插入端子20的一侧的第二侧壁122以及第四侧壁124中,第二侧壁122在俯视形状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具有第二厚壁部132,在第四侧壁124在俯视形状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具有第四厚壁部134。
另外,这些第一厚壁部131~第四厚壁部134的形状相同。以下,不区分第一厚壁部131~第四厚壁部134中的每个厚壁部,而作为“厚壁部130”来进行说明。
各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形状。另外,若俯视外壳主体10,则在各侧壁120,各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各侧壁120的与各厚壁部130相邻的部分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即四个侧壁120的角附近的任意一个侧壁12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换句话说,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侧壁120具有位于中央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壁厚)较大的各厚壁部130、以及位于各厚壁部130的两端侧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壁厚)较小的各薄壁部150。
另外,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厚壁部130形成为与各薄壁部150相比向内部空间14的中央侧突起。这样一来,由薄壁部150包围的四个侧壁120的角附近的内部空间14的角部分比位于四个厚壁部130的中央的内部空间14的中央部分宽。
另外,如图4所示,在沿着各厚壁部130的长边方向俯视各厚壁部130的情况下,各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大致为梯形形状。具体而言,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各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从各侧壁120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增大。即,各厚壁部130的朝向内部空间14的面成为相对于对应的各侧壁120的外周面倾斜的面。
接着,参照图5~图10B,一边与比较例的外壳2000(外壳主体1000)进行比较,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外壳主体10)的厚壁部130的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在这里,图7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0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主体1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的图。图8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主体100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的图。图9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主体1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的图。图9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主体100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的图。图10A是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比较表。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的图。
在这里,对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000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如图7所示,比较例的外壳2000具有外壳主体1000和插入端子20。另外,外壳主体1000与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10的不同在于比较例的外壳主体1000的侧壁部1200。具体而言,比较例的侧壁部1200不具有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12所具有的厚壁部130的结构。
以下,一边对比较例的外壳2000(外壳主体1000)和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外壳主体10)进行比较,一边对有无厚壁部130所带来的外壳2000(外壳主体1000)以及外壳2(外壳主体10)的特性的不同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8A以及图8B,对有无厚壁部130所带来的外壳主体10以及外壳主体100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的不同进行说明。另外,在图8A以及图8B中,显示的颜色越浓,树脂流动的状态越差。以最浓的颜色示出的位置是产生熔接线的位置。
如图8A所示,在采用厚壁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10中,在设置插入端子20(参照图6)的一侧的侧壁部12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三侧壁123的中央,是可以看到一些颜色较浓的位置的程度,未形成在各侧壁120的突起方向贯通的熔接线。
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在未采用厚壁部130的比较例的外壳主体1000中,在设置插入端子20(参照图7)的一侧的侧壁部1200的侧壁的中央形成有较粗并且在侧壁部1200的突起方向贯通的较长的熔接线。
这样,根据厚壁部130,能够改善外壳主体10的侧壁12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流动的状态,减少熔接线的产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厚壁部130朝向侧壁部12的内部空间14的中央突起,并且设置在侧壁部12的容易产生熔接线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由设置厚壁部130引起的外壳主体10以及压电发声部件1的大型化问题、由内部空间14的容积的减少所带来的共振空间变窄的问题。由此,能够实现采用了外壳主体10的压电发声部件1的小型化,并且实现外壳主体10的内部的共振空间(内部空间14)的宽度的维持以及外壳主体10的强度的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9A以及图9B,对有无厚壁部130所带来的外壳主体10以及外壳主体100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的不同进行说明。另外,在图9A以及图9B中,显示的颜色越浓,树脂的填充时间越长。以最浓的颜色示出的位置表示树脂的填充时间最长,树脂的成型状态(树脂的流动速度、树脂的温度等)最差。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采用了厚壁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10的设置插入端子20(参照图6)的一侧的侧壁部12的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三侧壁123中的以最浓的颜色示出的面积与未采用厚壁部130的比较例的外壳主体1000的设置插入端子20(参照图7)的一侧的侧壁部1200中的以最浓的颜色示出的面积相比,大幅度地减小。
由此,根据厚壁部130,能够缩短外壳主体10的侧壁120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时间,改善树脂的成型状态。另外,如图8A中说明的那样,通过采用厚壁部130,能够抑制外壳主体10以及压电发声部件1的大型化问题、由内部空间14的容积的减少引起的共振空间变窄的问题。由此,能够实现采用了外壳主体10(外壳2)的压电发声部件1的小型化,并且实现外壳主体10(外壳2)的内部的共振空间(内部空间14)的宽度的维持以及外壳主体10(外壳2)的强度的提高。
进一步,参照图10A以及图10B,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与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进行比较,一边对有无厚壁部130所带来的外壳主体10以及外壳2000的声压分布的不同进行说明。在这里,在图10A以及图10B中,示出三十个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以及三十个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的声压分布的测定结果。
如图10A所示,在采用了厚壁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中,声压达到76.0dB以上的高声压的数量为二十九个。另外,这三十个压电发声部件1中的声压分布的范围是75.5dB~78.0dB的范围。
与此相对,如图10B所示,在未采用厚壁部130的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中,声压达到76.0dB以上的高声压的数量为十七个。另外,对于这三十个压电发声部件中的声压分布的范围来说,声压为72.0dB~77.5dB的范围。
这样,采用了厚壁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与未采用厚壁部130的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相比,达到高声压的产品的数量约增加1.7倍,几乎全部达到高声压。另外,采用了厚壁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与未采用厚壁部130的比较例的压电发声部件相比,声压分布的范围较窄,声压的偏差较少。由此,采用了具有厚壁部130的外壳主体10的压电发声部件1能够产生高声压,并且能够抑制声压分布的偏差。由此,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1。
<厚壁部130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实施方式,厚壁部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应用。在这里,图11A~图11D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的厚壁部130的图。以下,参照图11A~图11D,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厚壁部13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厚壁部130的说明中,省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描述,而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11A~图11D是俯视外壳的附图,对外壳部分标注阴影线。
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从侧壁部12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增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如图11A所示,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从侧壁部12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相同。另外,例如,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从侧壁部12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非连续地变化。
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厚壁部130的朝向内部空间14的面为倾斜的平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厚壁部130的朝向内部空间14的面也可以是连续地变化的曲面,或者也可以是由平面和曲面构成的面。
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如图11B所示,该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是在两端侧具有倾斜面的形状,即梯形形状。另外,与图11B所示的例子不同,例如也可以在该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中,厚壁部130在两端侧具有倒角形状或R形状。另外,例如该厚壁部130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平行四边形、半圆状等其他形状。
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各厚壁部130配置于各侧壁120的包含中央的区域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各厚壁部130也可以配置于各侧壁120的除了中央之外的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1C所示,各厚壁部130也可以形成在各侧壁120的中央与端部之间。该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为了涂覆将振动板3与外壳2粘合的绝缘性粘合剂51,优选外壳2的四个侧壁120的角附近的内部空间14的一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宽。因此,优选各厚壁部130形成在各侧壁120的两端侧以外的部分。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四个厚壁部130(第一厚壁部131~第四厚壁部134)分别设置于四个侧壁120(第一侧壁121~第四侧壁124)中的每个侧壁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如图11D所示,厚壁部130也可以不设置于所有侧壁120,而设置于位于最容易产生熔接线的设置了插入端子20(参照图6)一侧的两个侧壁120。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中,具备:外壳主体10,用于收纳通过施加电压而振动的振动板3;以及插入端子20,设置于外壳主体10,用于对振动板3施加电压,外壳主体10具有底部11和从底部11的周边突起的侧壁部12,在外壳主体10设置有在侧壁部12的突起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13,侧壁部12至少在设置有插入端子20的一侧具有厚壁部130,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侧壁部12中的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侧壁部12中的与厚壁部130相邻的部分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小型化以及共振空间宽度,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得到较高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外壳主体10的材料也可以是树脂。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注塑成型简单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从侧壁部12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可靠地减轻熔接线的产生,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并得到小型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从侧壁部12的前端侧朝向底部11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轻熔接线的产生并提高外壳的强度,并且维持共振空间宽度,能够得到小型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底部11为矩形形状或正方形,侧壁部12具有从底部11的各边突起的四个侧壁120,四个侧壁120中的至少一个侧壁120具有厚壁部130。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减轻熔接线的产生,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得到小型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四个侧壁120的相互对置的两个侧壁120中的每个侧壁120、或相邻的两个侧壁120中的每个侧壁120具有厚壁部130。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容易产生熔接线的位置设置厚壁部,能够减轻熔接线的产生,并且维持共振空间宽度。
另外,也可以外壳主体10的底部11具有连结外壳主体10的外部与内部空间14的开放孔,开放孔设置在底部11的四个侧壁120中不具有厚壁部130的两个侧壁120中的至少一个侧壁120的附近、或者至少一个侧壁120与底部11连结的位置,至少一个侧壁120具有未设置插入端子20的其他厚壁部13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轻由插入端子引起的熔接线的产生以及由开放孔引起的熔接线的产生,提高外壳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厚壁部130配置在任意一个侧壁120的包含中央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外壳的侧壁的包含中央的区域减轻熔接线的产生,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并得到小型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厚壁部130配置在任意一个侧壁120的除了中央之外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外壳的侧壁的除了中央之外的区域减轻熔接线的产生,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并得到小型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俯视外壳主体10时,各厚壁部1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四个侧壁的角附近的任意一个侧壁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减轻熔接线的产生,并且确保涂覆粘合剂的空间,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发声部件1中,具备上述的任意一个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2、振动板3、以及与外壳2一起收纳振动板3的罩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小型化以及共振空间度,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得到较高的可靠性。
[其他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应用。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振动板3的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分别为圆形板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也可以分别为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另外,例如也可以金属板31、压电体32以及电极33的一部分为圆形,另一部分为矩形、多边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两个插入端子20设置于侧壁部12的对置侧,即设置于相对的两个侧壁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两个插入端子20设置于侧壁部12的相邻的两个侧壁120。另外,例如也可以两个插入端子20设置于一个侧壁1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端子20为U字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插入端子20也可以具有L字形状等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外壳2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该外壳2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形状,或者也可以为圆形,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外壳2的沿着突起方向俯视时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该外壳2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形状,或者也可以为圆形,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外壳主体10的材料为树脂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材料。例如,外壳主体10的材料也可以是陶瓷等绝缘性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罩4为平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罩4也可以是箱状部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罩4由与外壳2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由与外壳2不同的材料构成罩4。
此外,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其等效物也包含于本发明。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施加设计变更后的实施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内容,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各实施方式为例示,当然能够进行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的部分置换或者组合,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则这些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电发声部件,2…外壳,3…振动板,4…罩,5…粘合剂,10…外壳主体,11…底部,12…侧壁部,13…开口部,14…内部空间,20…插入端子,21…第一片,22…第二片,23…第三片,111…放音孔,120…侧壁,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24…第四侧壁,130…厚壁部,131…第一厚壁部,132…第二厚壁部,133…第三厚壁部,134…第四厚壁部。

Claims (11)

1.一种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具备:
外壳主体,用于收纳通过施加电压而振动的振动板;以及
插入端子,设置于上述外壳主体,用于对上述振动板施加电压,
上述外壳主体具有底部和侧壁部,上述侧壁部从上述底部的周边突起,在上述外壳主体设置有在上述侧壁部的突起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上述侧壁部至少在设置有上述插入端子的一侧具有厚壁部,
在俯视上述外壳主体时,上述侧壁部中的上述厚壁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上述侧壁部中的与上述厚壁部相邻的部分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上述外壳主体的材料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上述厚壁部的上述宽度从上述侧壁部的前端侧朝向上述底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上述厚壁部的上述宽度从上述侧壁部的前端侧朝向上述底部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在俯视上述外壳主体时,上述底部为矩形或正方形,
上述侧壁部具有从上述底部的各边突起的四个侧壁,
上述四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具有上述厚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上述四个侧壁的相互对置的两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或相邻的两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具有上述厚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上述外壳主体的上述底部具有开放孔,上述开放孔连结上述外壳主体的外部与上述外壳主体的内部空间,
上述开放孔设置在上述底部的上述四个侧壁中不具有上述厚壁部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的附近、或连结上述至少一个侧壁与上述底部的位置,
上述至少一个侧壁具有其他厚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在俯视上述外壳主体时,上述厚壁部和/或上述其他厚壁部配置在任意一个上述侧壁的包含中央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在俯视上述外壳主体时,上述厚壁部和/或上述其他厚壁部配置在任意一个上述侧壁的除了中央之外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其中,
在俯视上述外壳主体时,上述厚壁部的上述宽度和/或上述其他厚壁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上述四个侧壁的角附近的任意一个侧壁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11.一种压电发声部件,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部件用的外壳;
上述振动板;以及
罩,与上述外壳一起收纳上述振动板。
CN202080056454.4A 2019-09-20 2020-05-14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Active CN11420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1545 2019-09-20
JP2019-171545 2019-09-20
PCT/JP2020/019186 WO2021053878A1 (ja) 2019-09-20 2020-05-14 圧電発音部品用ケース及び圧電発音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212A CN114208212A (zh) 2022-03-18
CN114208212B true CN114208212B (zh) 2023-09-29

Family

ID=7488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6454.4A Active CN114208212B (zh) 2019-09-20 2020-05-14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3655B2 (zh)
CN (1) CN114208212B (zh)
WO (1) WO202105387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4757A (ja) * 1996-02-29 1997-09-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モールド成型品および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JPH1034982A (ja) * 1997-04-24 1998-02-10 Citizen Watch Co Ltd 貫通穴保有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209407A (ja) * 2002-01-11 2003-07-25 Murata Mfg Co Ltd 非可逆回路素子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4193372A (ja) * 2002-12-11 2004-07-08 Tdk Corp 表面実装部品用ケース、表面実装電子部品および表面実装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066916A (ja) * 2007-09-13 2009-04-0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二重成形インサート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74452A1 (ja) * 2014-05-16 2015-11-19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及びその射出成形方法
JP2016021561A (ja) * 2014-06-17 2016-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光半導体装置、光半導体装置の多面付け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9502B2 (en) * 2003-08-06 2007-08-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Insert terminal-containing case,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nsert terminal-containing case
JP7153984B2 (ja) * 2018-07-13 2022-10-1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4757A (ja) * 1996-02-29 1997-09-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モールド成型品および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JPH1034982A (ja) * 1997-04-24 1998-02-10 Citizen Watch Co Ltd 貫通穴保有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209407A (ja) * 2002-01-11 2003-07-25 Murata Mfg Co Ltd 非可逆回路素子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4193372A (ja) * 2002-12-11 2004-07-08 Tdk Corp 表面実装部品用ケース、表面実装電子部品および表面実装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066916A (ja) * 2007-09-13 2009-04-0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二重成形インサート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74452A1 (ja) * 2014-05-16 2015-11-19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及びその射出成形方法
JP2016021561A (ja) * 2014-06-17 2016-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光半導体装置、光半導体装置の多面付け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3878A1 (ja) 2021-03-25
US11743655B2 (en) 2023-08-29
CN114208212A (zh) 2022-03-18
US20220159385A1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9855B2 (en) Speaker
US6744180B2 (en)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7141919B1 (en)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3966352B2 (ja) インサート端子付きケースおよびこのケースを用いた圧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インサート端子付き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US10609490B2 (en) Piezoelectric sounding component
US20210337315A1 (en) Piezoelectric sound-producing component
CN114208212B (zh) 压电发声部件用外壳以及压电发声部件
JP3669431B2 (ja) 圧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US10397707B2 (en) Piezoelectric sounding component
US10616689B2 (en) Piezoelectric sounding component
US20010028722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14208210A (zh) 压电振动板以及压电发音部件
JPH10224894A (ja) 圧電音響装置
CN112468912A (zh) 扬声器箱
JP2002278557A (ja) 電磁型発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