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7485A -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7485A
CN114207485A CN202080056610.7A CN202080056610A CN114207485A CN 114207485 A CN114207485 A CN 114207485A CN 202080056610 A CN202080056610 A CN 202080056610A CN 114207485 A CN114207485 A CN 114207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sy
adhesion
film
adhesive
fin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66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道下空
品川雅
糸永果令
近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7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7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5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a primer layer between the carrier and the adhe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32B2309/105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09J2433/006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in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易粘接薄膜(1)在透明薄膜基材(11)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15)。易粘接层(15)含有粘结剂树脂和微粒。易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120~260nm,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1~0.9倍。可以通过将包含粘结剂树脂或其前体物质、微粒、碱成分以及溶剂的易粘接组合物涂布在透明薄膜基材上并加热而形成易粘接层。

Description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透明薄膜基材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进而,本发明涉及在偏振片的表面贴合有易粘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具备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可移动设备、汽车导航装置、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电视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从其显示原理来看,在液晶单元的辨识侧表面配置有偏光板。在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单元的双面配置有偏光板。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外部光被金属电极(阴极)反射而被辨识为镜面,有时在辨识侧表面配置有圆偏光板(典型而言,为偏光板与1/4波长板的层叠体)。
偏光板通常在偏光件的单面或双面具备以保护偏光件等为目的的透明薄膜(偏光件保护薄膜)。作为偏光件,广泛使用使聚乙烯醇(PVA)系薄膜吸附碘并通过拉伸等使分子进行了取向的偏光件。
作为贴合在偏光件表面的偏光件保护薄膜,由于与PVA系偏光件的粘接性优异而广泛使用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薄膜。作为透明保护薄膜,也开始使用由丙烯酸系、聚酯、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等树脂材料形成的薄膜。由这些树脂材料形成的薄膜与纤维素系薄膜相比透湿低,在偏光件的表面贴合有低透湿树脂薄膜的偏光板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湿环境中的情况下光学特性的变化也小,有耐久性优异的倾向。
另一方面,由丙烯酸系、聚酯、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等树脂材料形成的薄膜与纤维素系薄膜相比,有与PVA系偏光件的粘接性低的倾向。因此,提出了在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的透明薄膜的表面设置易粘接层来提高与偏光件的粘接性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设置包含微粒和粘结剂树脂的易粘接层而得到的易粘接薄膜与偏光件的粘接性优异,并且能够抑制将薄膜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将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具备氨基甲酸酯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的例子,所述氨基甲酸酯易粘接层包含1~7重量%的平均一次粒径35nm的二氧化硅颗粒,平均厚度为400nm(厚度范围300~500nm)。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易粘接层所含的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大于200nm时,耐粘连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5473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2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高亮度化的推进中,对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偏光板,要求在更严苛的环境(例如更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光学特性的变化也小。对于使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易粘接薄膜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偏光件与偏光件保护薄膜的粘接性优异,粘接可靠性也高。但是,新发现了如下的课题:使用这些易粘接薄膜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湿度环境中时,有时会产生不均,并导致显示特性降低。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粘接薄膜,其与偏光件等的粘接性优异,不易产生粘连,且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不均等光学坏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研究的结果发现,出于提高微粒的分散性等目的而添加在易粘接组合物中的氨、胺等碱成分残留于易粘接层中是加湿环境下的耐久性降低的一个原因,通过使易粘接层中的残留碱量为规定范围,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涉及在透明薄膜基材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易粘接层含有粘结剂树脂和微粒。易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120~260nm。易粘接层所含的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1~0.9倍。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nm以上、优选为100~200nm。易粘接层的碱成分的含量优选为200ppm以下,胺和氨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200ppm以下。
作为透明薄膜基材,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薄膜等。作为易粘接层的粘结剂树脂,使用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等。易粘接层中的微粒的含量优选为8~50重量%左右。易粘接层的微粒可以埋设在透明薄膜基材中。
通过在透明薄膜基材的表面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并加热,可形成易粘接层。易粘接组合物包含粘结剂树脂或其前体物质、微粒、碱成分以及溶剂。通过使易粘接组合物包含碱成分,微粒的分散性提高,可得到滑动性优异的易粘接薄膜。另外,碱成分也可以作为用于促进粘结剂树脂(前体)的反应的催化剂而发挥作用。从促进基于加热的碱成分的挥发的观点来看,碱成分的沸点优选为150℃以下。作为碱成分,可列举出胺、氨等。
通过提高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的加热温度,能够促进碱成分的挥发,形成残留碱成分少的易粘接层。也可以以例如比透明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以上的温度加热易粘接组合物。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容易形成在透明薄膜基材中埋设有易粘接层的微粒的区域,有透明薄膜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
在透明薄膜基材上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可以一边加热透明薄膜基材一边进行拉伸。特别是通过一边以比透明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以上的温度加热易粘接组合物一边拉伸透明薄膜基材,有透明薄膜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
上述易粘接薄膜与其他薄膜、玻璃基板等的粘接性优异。易粘接薄膜例如能够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例如,通过在聚乙烯醇系偏光件的表面借助粘接剂层贴合易粘接薄膜,可得到偏光板。通过在液晶显示单元、有机EL单元等图像显示单元的表面配置偏光板,能够形成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易粘接薄膜不易产生粘连、且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湿度环境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光学坏点,因此可适宜地用作偏光件保护薄膜等显示装置用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易粘接薄膜的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偏光板的构成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易粘接薄膜的构成例的截面示意图。易粘接薄膜1在薄膜基材11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易粘接层15。也可以在薄膜基材的双面设置有易粘接层。易粘接薄膜与其他薄膜、玻璃基板等贴合而使用。
作为易粘接薄膜的使用方式,可列举出偏光件保护薄膜。图2为示出具备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的易粘接薄膜1的偏光板的构成例的截面图。偏光板100具备借助粘接剂层6而贴合于偏光件5的一个面(第一主面)的易粘接薄膜1。图2所示的偏光板100中,易粘接薄膜1在薄膜基材11的与偏光件5的贴合面具有易粘接层15。也可以在未贴合偏光件5的一面设置易粘接层。图2所示的偏光板100中,在偏光件5的另一面(第二主面)借助粘接剂层7贴合有透明保护薄膜2。
[易粘接薄膜]
易粘接薄膜1在薄膜基材11的至少一个面具备易粘接层15。
<薄膜基材>
作为薄膜基材11,优选为透明薄膜。透明薄膜基材的总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作为构成薄膜基材11的树脂材料,可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易粘接薄膜作为光学各向同性的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时,从双折射小的方面出发,作为薄膜基材11的树脂材料,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特别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降冰片烯。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市售品,可列举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的ZEONOR和ZEONEX、JSR制的ARTON、三井化学制的APEL、TOPAS ADVANCED POLYMERS制的TOPAS等。环状聚烯烃系薄膜优选含有50重量%以上的环状烯烃系树脂。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列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
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包括以丙烯酸或其衍生物作为构成单体成分的物质、以及以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作为构成单体成分的物质。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6-2830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590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74118号公报等记载的具有戊二酸酐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和/或日本特开2000-2300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518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203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545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46084号公报等记载的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具有戊二酸酐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以及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具有高耐热性、高透明性、以及高机械强度,因此适合于偏光度高且耐久性优异的偏光板的制造。
薄膜基材11为丙烯酸系薄膜时,薄膜基材中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9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97重量%。丙烯酸系薄膜也可以含有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通过配混其他热塑性树脂而消除丙烯酸系树脂的双折射,可得到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丙烯酸系薄膜。另外,出于提高薄膜的机械强度等目的,也可以配混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烯烃系聚合物、卤代乙烯基系聚合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与丙烯酸系单体的共聚物、聚酯、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聚氧苯甲酯、聚酰胺酰亚胺、橡胶系聚合物等。
薄膜基材11可以包含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强材料、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填充剂、增塑剂、润滑剂、填料等添加剂。也可以将树脂材料与添加剂等混合而预先制成颗粒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后进行薄膜化。
薄膜基材11的厚度为5~200μm左右。从机械强度、透明性以及操作性等观点来看,薄膜基材11的厚度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为15~60μm。
薄膜基材1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薄膜基材11为丙烯酸系薄膜时,如前所述,通过使用具有戊二酸酐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作为丙烯酸系树脂,能够提高丙烯酸系薄膜的Tg,提高耐热性。薄膜基材11的Tg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成形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为170℃以下。
作为薄膜基材11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溶液流延法、熔融挤出法、压延法、压缩成形法等。薄膜基材11为未拉伸薄膜或拉伸薄膜均可。薄膜基材11为丙烯酸系薄膜时,从机械强度提高的观点来看,丙烯酸系薄膜优选为至少在1个方向上进行了拉伸的拉伸薄膜,特别优选为双向拉伸薄膜。通过配混其他热塑性树脂以消除丙烯酸系树脂的双折射,可得到在进行了拉伸的情况下延迟也小的、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丙烯酸系薄膜。
<易粘接层>
在薄膜基材11的表面设置的易粘接层15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微粒。通过设置易粘接层15,能够提高对偏光件等薄膜、玻璃基板等的粘接性。通过使易粘接层15包含微粒,从而在易粘接层15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薄膜的滑动性提高。因此,有助于减少易粘接薄膜1在辊输送时的损伤、抑制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
(粘结剂树脂)
作为粘结剂树脂,从与丙烯酸系薄膜等薄膜基材的密合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可使用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异氰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分子中包含氨基的聚合物类、具有噁唑啉基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树脂等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树脂(聚合物)。作为易粘接层15的粘结剂树脂,特别优选为聚氨酯树脂。包含聚氨酯树脂粘结剂的易粘接层15与薄膜基材11的密合性高。另外,易粘接层15包含聚氨酯树脂粘结剂的易粘接薄膜1在借助粘接剂层来层叠偏光件等薄膜时,有显示高粘接性的倾向。
氨基甲酸酯树脂代表性的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作为多元醇成分,可优选使用聚丙烯酸类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高分子多元醇。
聚丙烯酸类多元醇代表性地可通过(甲基)丙烯酸酯与含羟基单体的聚合而得到。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作为含羟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戊酯等(甲基)丙烯酸的羟基烷基酯;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单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聚丙烯酸类多元醇可以包含除上述以外的单体成分。作为其他单体成分,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单羧酸;马来酸等不饱和二羧酸及其酸酐和二酯类;(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不饱和酰胺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甲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卤化α,β-不饱和脂肪族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香族单体等。
聚酯多元醇代表性地可通过多元酸与多元醇的反应而得到。作为多元酸,可列举出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2,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联苯二羧酸、四氢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草酸、琥珀酸、丙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Sebacic acid)、癸烷二酸(Decanedioic acid)、十二烷二酸、十八烷二酸、酒石酸、烷基琥珀酸、亚麻酸、马来酸、富马酸、中康酸、柠康酸、衣康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六氢苯二甲酸、四氢苯二甲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或者它们的酸酐、烷基酯、酰卤等反应性衍生物等。
作为多元醇,可列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1-甲基-1,3-丁二醇、2-甲基-1,3-丁二醇、1-甲基-1,4-戊二醇、2-甲基-1,4-戊二醇、1,2-二甲基-新戊二醇、2,3-二甲基-新戊二醇、1-甲基-1,5-戊二醇、2-甲基-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2-二甲基丁二醇、1,3-二甲基丁二醇、2,3-二甲基丁二醇、1,4-二甲基丁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二醇、双酚A、双酚F、氢化双酚A、氢化双酚F等。
聚醚多元醇代表性地可通过使环氧烷开环聚合并加成于多元醇而得到。作为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作为环氧烷,可列举出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四氢呋喃等。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列举出: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丁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2-甲基戊烷-1,5-二异氰酸酯、3-甲基戊烷-1,5-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苄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3-苯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二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四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
构成易粘接层15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优选具有羧基。通过使氨基甲酸酯树脂具有羧基,从而能够导入交联结构,有易粘接薄膜1与偏光件等的粘接耐久性提高的倾向。具有羧基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可通过在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基础上还使具有游离羧基的扩链剂进行反应而得到。作为具有游离羧基的扩链剂,可列举出二羟基羧酸、二羟基琥珀酸等。作为二羟基羧酸,可列举出二羟甲基链烷酸(例如二羟甲基乙酸、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戊酸)等二羟烷基链烷酸等。
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使单体成分一次性地反应的一步法、以及使其阶段性地反应的多段法的任一种。使用具有游离羧基的扩链剂向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导入羧基的情况下,优选多段法。制造氨基甲酸酯树脂时,根据需要可使用氨基甲酸酯反应催化剂。
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数平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600000、更优选为10000~400000。氨基甲酸酯树脂的酸值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20~45。
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具有交联结构。通过向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导入交联结构,有易粘接薄膜1与偏光件等的粘接耐久性提高的倾向。作为交联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与氨基甲酸酯树脂的交联性官能团反应的交联剂。氨基甲酸酯树脂具有羧基的情况下,可使用包含氨基、噁唑啉基、环氧基、碳二亚胺基等的交联剂。这些之中,优选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联剂。噁唑啉基由于常温下与羧基的反应性小,因此与氨基甲酸酯树脂混合时的适用期长,可以灵活地应对工序的前置时间(lead time)。
交联剂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聚合物。从在水系组合物中的溶解性高、与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相容性也优异的方面来看,作为交联剂,优选丙烯酸系聚合物。特别是使用具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交联剂时,有易粘接薄膜1与偏光件等薄膜的粘接性提高的倾向。
交联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氨基甲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更优选为3~20重量份。
(微粒)
通过使易粘接层15包含微粒,从而在易粘接层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易粘接薄膜1的滑动性提高,能够抑制粘连。从形成有助于提高滑动性和抑制粘连的凹凸的观点来看,微粒的粒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1倍以上、更优选为0.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倍以上。另一方面,微粒的粒径过大时,有时微粒会自易粘接层脱落而成为外观不良、粘连的原因。另外,有时脱落的颗粒会附着于输送辊等而成为划痕、损伤的原因。因此,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9倍以下、更优选为0.8倍以下。
存在微粒的平均粒径越小则可见光的散射越少、透明性越提高的倾向。易粘接薄膜的雾度优选低于2%、优选低于1.5%。从抑制因微粒引起的雾度上升的观点来看,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5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在形成厚度小的易粘接层时,从抑制微粒自易粘接层表面的脱落的观点来看,微粒的平均粒径也优选为上述范围。
从提高易粘接层内的微粒的分散性、在面内均匀地形成凹凸的观点来看,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15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特别是从在低碱量下也能够确保分散性、能够抑制因残留碱引起的对偏光板产生不均的方面来看,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nm以上、特别优选大于100nm。
易粘接层15的微粒为无机微粒和有机微粒均可。从分散性和粒径的均匀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作为微粒,优选为无机微粒。作为无机微粒,可列举出: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等无机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粘土、煅烧高岭土、煅烧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磷酸钙等。这些之中,优选无机氧化物。作为有机系微粒,可列举出有机硅系树脂、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为了抑制由微粒引起的光散射,优选粘结剂树脂(通常折射率为1.5左右)与微粒的折射率差小。从与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小、且分散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作为易粘接层15的微粒,优选为二氧化硅颗粒。
由水系的组合物形成易粘接层15时,优选使用水分散性高的微粒。也可以将微粒的水分散液配混在组合物中。为了提高微粒的分散性,优选添加胺、氨等碱成分而使易粘接组合物为弱碱性。
作为水分散性的二氧化硅颗粒,优选使用胶体二氧化硅。作为胶体二氧化硅,可使用扶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Quartron.PL系列、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nowTex系列、NIPPON AEROSIL Co.,Ltd.制的AERODISP系列和AEROSIL系列、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的SEAHOSTAR KE系列等市售品。
从通过对易粘接层15的表面形成凹凸从而提高易粘接薄膜1的滑动性和耐粘连性的观点来看,易粘接层15中的微粒的含量优选为3重量%以上、更优选为4重量%以上。易粘接层15的厚度小的情况下(例如为260nm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微粒的含量而提高每单位面积的微粒的量(数密度)、或通过增大微粒的粒径而增大各个凹凸(突起)的尺寸,有滑动性和耐粘连性提高的倾向。
易粘接层15的微粒的含量过大时,有时会导致因粘结剂树脂与微粒的界面处的光散射增大而引起的光学特性降低。另外,微粒的含量增大时,有时会成为因微粒的聚集而造成的外观不良、因粘结剂树脂的相对含量降低而造成的粘接性降低的原因。因此,易粘接层15中的微粒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下。易粘接层15中的微粒的含量也可以为20重量%以下、15重量%以下或10重量%以下。
(残留碱量)
为了提高微粒的分散性而使用胺、氨等碱成分时,易粘接层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碱成分。将易粘接薄膜1用作偏光件保护薄膜的情况下,易粘接层的残留碱量过大时,粘接剂向易粘接层内部的渗透得到促进,难以在与偏光件的界面形成粘接层,因此有时偏光件与易粘接薄膜的粘接力降低。另外,易粘接层15的残留碱成分通过水分等溶出时,有时会使偏光件劣化,产生偏光板的偏光度降低、不均等光学缺陷。
从易粘接薄膜的粘接力上升和偏光板的加湿耐久性提高的观点来看,易粘接层15的残留碱量优选为200ppm以下、更优选为150ppm以下。特别是从偏光板的加湿耐久性提高的观点来看,易粘接层15中的残留碱量越少越优选,残留碱量优选为100ppm以下、更优选为75ppm以下。残留碱量也可以为70ppm以下、60ppm以下、或55ppm以下。
另一方面,易粘接层15的残留碱量过小时,微粒的分散性受损,有时会产生由微粒的聚集引起的白浊等外观不良。另外,由于因分散性的降低导致的微粒聚集、颗粒从易粘接层的脱落,在易粘接层的表面未形成适当的凹凸,有易粘接薄膜的滑动性降低的倾向。因此,易粘接层15的残留碱量优选为3ppm以上、更优选为5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ppm以上。残留碱量也可以为15ppm以上、20ppm以上、或25ppm以上。
作为易粘接层中的残留碱成分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胺和氨,优选易粘接层中的胺和氨的含量的合计为上述范围内。易粘接层中的碱量可根据碱成分的种类,通过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进行定量。也可以通过组合色谱与质谱(MS)的分析法(例如LC/MS)进行碱成分的定量。易粘接层中包含多种碱成分的情况下,将各成分的合计作为易粘接层的碱成分含量(残留量)。
如上所述,在不损害微粒的分散性的范围内,通过增加微粒的含量、或增大微粒的粒径,能够提高易粘接薄膜的滑动性和耐粘连性。从抑制微粒的聚集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不超过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9倍或0.8倍的范围内使用粒径大的微粒的方法。在增加粒径小的颗粒的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增加碱的添加量来维持分散性,但为了提高微粒的分散性而增加碱的添加量时,有时残留碱会成为使偏光件劣化的原因。另外,若为了减少残留碱量而延长加热处理的时间,则有时生产率会降低。
粒径大于100nm的微粒在低碱量下也显示良好的分散性,因此从兼顾滑动性和耐粘连性的提高、以及偏光板的耐久性提高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从确保微粒的分散性并且维持微粒对易粘接层的固定性的观点来看,易粘接层所含的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特别优选大于100nm且为200nm以下。
<易粘接层的形成>
在薄膜基材11的表面形成易粘接层15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薄膜基材11上涂布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微粒的易粘接组合物(涂布液)并加热,由此形成易粘接层15。
(易粘接组合物)
易粘接组合物优选为以水作为溶剂(和对微粒的分散介质)的水系的组合物。易粘接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的浓度优选为1~30重量%,更优选为2~2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15重量%。
水系易粘接组合物包含作为溶剂(和分散介质)的水、粘结剂树脂或其前体物质、以及微粒。易粘接组合物优选还包含碱成分。如前所述,碱成分具有促进微粒的分散的作用。
另一方面,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残留在易粘接层中时,可能成为使偏光板的耐湿热性降低的原因。特别是苛性碱等强碱即使少量也可能成为使偏光件劣化的原因。因此,作为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优选为氨、胺等弱碱成分。从兼顾提高微粒的分散性、防止偏光件劣化的观点来看,易粘接组合物(涂布液)的pH优选为7.5~9左右。
从提高微粒的分散性的观点来看,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量相对于易粘接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优选为100ppm以上、更优选为300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ppm以上。另一方面,碱成分的含量过大时,有时难以降低残留碱量,因此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量相对于易粘接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优选为50000ppm以下、更优选为1000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ppm以下。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量相对于易粘接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也可以为4000ppm以下或3500ppm以下。如前所述,作为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胺和氨,优选这些碱成分的含量的合计为上述范围内。
易粘接组合物包含的碱成分可以为除了提高微粒的分散性以外还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例如,粘结剂树脂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情况下,作为聚氨酯前体物质(多元醇、异氰酸酯等)的氨基甲酸酯化催化剂,易粘接组合物可以包含三乙胺等叔胺。
通过在薄膜基材上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加热,能够挥发去除碱成分而减少易粘接层15的残留碱成分。从促进基于加热的碱成分挥发的观点来看,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优选沸点为150℃以下。碱成分的沸点更优选为1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下,特别优选为110℃以下。碱成分的沸点也可以为100℃以下或90℃以下。易粘接组合物包含多种碱成分时,优选至少1种碱成分的沸点为上述范围,优选2种以上碱成分的沸点为上述范围。相对于易粘接层所含的碱的总量,优选50重量%以上的碱成分的沸点为上述范围。理想的是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全部碱成分的沸点均为上述范围。例如,碱成分为胺和氨时,优选胺的沸点为上述范围内。
易粘接组合物除了包含粘结剂树脂(或其前体物质)、微粒和碱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交联剂。易粘接组合物可以包含交联促进剂等催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平剂、抗粘连剂、抗静电剂、分散稳定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添加剂。
(易粘接层在薄膜基材上的形成)
在薄膜基材11上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前,也可以进行薄膜基材的表面处理。通过进行表面处理,能够调整薄膜基材的润湿张力,提高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作为表面处理,可列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吹送、紫外线照射、火焰处理、化学药品处理等。这些之中,优选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
作为易粘接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列举出棒涂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杆涂法、槽孔涂布法、帘幕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等。通过加热涂布后的易粘接组合物去除溶剂而形成易粘接层15。也可以通过加热使粘结剂树脂的前体物质发生反应而固化。例如,易粘接组合物包含交联剂时,可以通过加热来促进交联反应。
易粘接层形成时的加热温度例如为50~200℃左右。从促进易粘接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的固化反应、并且高效地挥发去除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观点来看,加热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特别优选为135℃以上。另外,加热温度优选高于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的沸点。
易粘接层形成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比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的温度。通过在高温下加热,能够促进易粘接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的固化反应,并且高效地挥发去除易粘接组合物所含的碱成分。加热温度优选比薄膜基材的Tg高10℃以上的温度。
认为通过以比薄膜基材的Tg高的温度加热,可提高易粘接组合物中的碱的挥发去除效率,并且易粘接组合物变得容易渗透至薄膜基材的表面,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提高。从提高易粘接层的密合性的观点来看,加热温度优选为薄膜基材的Tg+10℃以上,更优选为Tg+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Tg+20℃以上。
以薄膜基材的Tg+10℃以上的温度加热时,薄膜基材从玻璃状态变为橡胶状态,表面变得容易变形,因此在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界面处容易形成薄膜基材的树脂成分与易粘接层的构成成分混杂的界面层。通过形成界面层,有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
特别是在薄膜基材11的表面存在易粘接层15的微粒嵌入而埋设的区域时,可得到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高的易粘接薄膜。可认为在将薄膜基材加热至比Tg高的温度而成的橡胶状态下,微粒埋设于薄膜基材,之后薄膜基材恢复成玻璃状态时,埋设于薄膜基材表面的微粒及其周围存在的粘结剂树脂固着于薄膜基材的表面,因此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提高。
也可以在薄膜基材的制造工序中形成易粘接层。另外,也可以利用薄膜基材形成时的加热来形成易粘接层。例如,在薄膜基材为拉伸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在拉伸前的薄膜、纵向拉伸后的薄膜的表面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并利用基于拉幅机的横向拉伸或同时双向拉伸时的加热来进行溶剂的干燥、树脂的固化。
在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进行薄膜基材的拉伸的情况下,从抑制对易粘接层产生裂纹等不良情况的观点来看,拉伸倍率优选为5倍以下,更优选为4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倍以下,特别优选为2.5倍以下。拉伸倍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提高薄膜强度的观点来看,拉伸倍率优选为1.3倍以上,更优选为1.5倍以上。薄膜基材为丙烯酸系薄膜时,从提高薄膜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沿着输送方向(MD)及宽度方向(TD)分别以上述的拉伸倍率实施拉伸。
进行薄膜基材的双向拉伸时,双向拉伸可以是逐次双向拉伸,也可以是同时双向拉伸。另外,还可以进行斜向拉伸。进行逐次双向拉伸时,也可以如前述那样,通过辊拉伸沿着1个方向(MD)拉伸薄膜后在薄膜上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在基于拉幅机的拉伸时进行易粘接组合物的加热。
拉伸温度如作为易粘接层的加热温度而在前说明的那样,优选比薄膜基材的Tg高的温度,优选为Tg+10℃以上,更优选为Tg+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Tg+20℃以上。特别优选在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在上述温度下沿着至少1个方向进行拉伸。在比薄膜基材的Tg高的温度的橡胶状态下进行拉伸时,容易在薄膜基材的表面形成埋设有易粘接组合物中的微粒的区域,有薄膜基材11与易粘接层15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作为通过高温下的拉伸而容易在薄膜基材中埋设微粒的理由,可列举出:在橡胶状态下进行拉伸时,易粘接组合物容易在薄膜基材的变形时润湿并扩散,容易形成微粒嵌入到变形时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的凹部的状态。另外,可认为,若在拉伸后边释放应力边进行冷却,则在薄膜基材收缩时,嵌入薄膜基材表面的颗粒被固着,因此容易形成在薄膜基材中埋设有微粒的区域。
通过调整易粘接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和涂布厚度,能够调整易粘接层15的厚度。在涂布易粘接组合物后进行薄膜基材的拉伸的情况下,通过拉伸倍率也能够调整易粘接层15的厚度。
易粘接层1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促进基于加热的碱成分去除的观点来看,优选为260nm以下、更优选为250nm以下。易粘接层的厚度也可以为240nm以下、230nm以下或220nm以下。将易粘接薄膜1用作偏光件保护薄膜时,有易粘接层15的厚度越小,偏光板的加湿耐久性越提高、条纹状的不均等光学坏点的发生越减少的倾向。另外,有易粘接层15的厚度越小,偏光板暴露于加湿环境时的偏光度降低越受到抑制的倾向。
加热干燥易粘接组合物时,若碱成分被过量去除,则粘结剂树脂中的微粒的分散性降低,容易产生微粒的聚集、随之产生的微粒自易粘接层表面的脱落等。产生微粒的聚集、脱落时,易粘接薄膜的滑动性降低,容易产生输送时的损伤、卷取时的粘连。另外,可能成为因脱落的颗粒而造成工序的污染、因附着于输送辊的颗粒而造成的损伤、划痕的产生原因。因此,易粘接层15的厚度优选为100nm以上。另外,有易粘接层的厚度越大,与偏光件等薄膜、玻璃等的粘接性越提高的倾向。从提高粘接性的观点来看,易粘接层15的厚度优选为120nm以上。易粘接层的厚度也可以为130nm以上、140nm以上、150nm以上、或160nm以上。
[偏光板]
偏光板可以仅在偏光件的一个面具备透明保护薄膜,也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在偏光件5的双面具备透明保护薄膜。通过在偏光件的一个面贴合上述易粘接薄膜作为偏光件保护薄膜,可形成仅在偏光件的一个面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关于在偏光件的两个面具有偏光件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在偏光件的至少一个面贴合有上述易粘接薄膜即可。偏光板也可以在偏光件的双面贴合有上述易粘接薄膜。偏光件5与易粘接薄膜1借助粘接剂层6贴合。
<偏光件>
作为偏光件5,可使用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部分甲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等聚乙烯醇系薄膜,并沿着1个方向取向的聚乙烯醇(PVA)系偏光件。例如,通过对聚乙烯醇系薄膜实施碘染色和拉伸,可得到PVA系偏光件。
在偏光件5的制造工序中,根据需要可进行水洗、溶胀、交联等处理。拉伸在碘染色的前后进行均可,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拉伸。拉伸可以采用在空中的拉伸(干式拉伸)、或者在水中、在包含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的拉伸(湿式拉伸),也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偏光件5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50μm左右。
作为偏光件5,也可以使用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型PVA系偏光件。作为薄型的偏光件,例如可列举出日本特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WO2010/100917号小册子、日本特许第4691205号说明书、日本特许第4751481号说明书等记载的薄型偏光件。这些薄型偏光件可通过包含将PVA系树脂层与拉伸用树脂基材在层叠体状态下进行拉伸的工序和碘染色工序的制法得到。若为该制法,则即使PVA系树脂层薄,也会被拉伸用树脂基材支撑,因此能够进行拉伸而不会有因拉伸导致的断裂等不良情况。
<粘接剂>
用于贴合偏光件5与易粘接薄膜1的粘接剂层6只要是光学透明的,其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醚、聚乙烯醇等。粘接剂层6的厚度例如为0.01~20μm左右,可根据被粘物的种类、粘接剂的材料等来适当设定。使用通过涂布后的交联反应而显示粘接性的固化型粘接剂时,粘接剂层6的厚度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3~3μm。
作为粘接剂,可使用水系粘接剂、溶剂系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系、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各种方式的粘接剂。这些之中,从能够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的方面出发,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作为水系粘接剂的聚合物成分,可例示出乙烯基聚合物、明胶、乙烯基系胶乳、聚氨酯、聚酯系、环氧等。这些之中,从易粘接薄膜与偏光件的粘接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乙烯基聚合物,特别优选为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中,优选为包含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
从粘接性的方面来看,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5000左右,更优选为1000~4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皂化度优选为8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
水系粘接剂组合物(溶液)除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等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包含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使用在1分子中至少具有两个与构成粘接剂的聚合物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交联剂,可列举出:亚烷基二胺类;异氰酸酯类;环氧类;醛类;羟甲基脲、羟甲基三聚氰胺等氨基-甲醛。这些之中,优选氨基-甲醛。作为氨基-甲醛树脂,优选为具有羟甲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羟甲基三聚氰胺。粘接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配混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10~60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20~50重量份。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为能够通过电子束、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的粘接剂。其中,从能够以低能量进行固化的方面出发,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引发聚合的光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光阳离子聚合性粘接剂、或组合使用光阳离子聚合与光自由基聚合的混合型粘接剂。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的单体,可列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其中,适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C1-20链状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脂环式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多环式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可以包含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等含氮单体。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也可以包含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环状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二噁烷二醇二丙烯酸酯、EO改性二甘油四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作为交联成分。
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粘接剂的固化性成分,可列举出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只要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通常已知的各种固化性环氧化合物。作为优选的环氧化合物,可列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和至少1个芳香环的化合物(芳香族系环氧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且其中的至少1个形成在构成脂环式环的2个相邻碳原子之间的化合物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使阳离子聚合性粘接剂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而制成混合型粘接剂。
光固化型粘接剂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根据反应种来适当选择即可。例如,在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中,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优选配混通过光照射而生成自由基的光自由基产生剂。在阳离子聚合性粘接剂中,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优选配混通过光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光产酸剂)。在混合型粘接剂中,优选配混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与光自由基产生剂。
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单体100重量份通常为0.1~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0.5~3重量份。需要说明的是,将自由基聚合性粘接剂用作电子束固化型时,光聚合引发剂并不特别需要。为了提高固化速度、灵敏度,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中添加光敏化剂。光敏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100重量份通常为0.001~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0.01~3重量份。
粘接剂根据需要可以包含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例子,可列举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偶联剂、环氧乙烷等粘接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抗劣化剂、染料、加工助剂、离子捕捉剂、抗氧化剂、增粘剂、填充剂、增塑剂、流平剂、发泡抑制剂、抗静电剂、耐热稳定剂、耐水解稳定剂等。
[偏光板的制作]
通过夹着粘接剂层6在偏光件5的一个面(第一主面)贴合易粘接薄膜1,可制造偏光板。对于易粘接薄膜1而言,可以是易粘接层形成面夹着粘接剂层与偏光件5贴合,也可以是易粘接层未形成面借助粘接剂层与偏光件5贴合。如图2所示,通过夹着粘接剂层6在易粘接薄膜1的易粘接层15形成面贴合偏光件5,可得到偏光件与偏光件保护薄膜(易粘接薄膜1)的粘接性高、机械强度、耐久性优异的偏光板。易粘接层未形成面借助粘接剂层与偏光件5贴合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与设置在易粘接薄膜上的其他薄膜、粘合剂层、玻璃基板等的粘接性。
在偏光件5与易粘接薄膜1的贴合中,优选的是:对偏光件5和易粘接薄膜1的任一者或两者涂布粘接剂组合物后,通过辊层压机等使偏光件5与易粘接薄膜1贴合,并使粘接剂固化。作为粘接剂组合物对偏光件5和/或易粘接薄膜1的涂布方法,可列举出辊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对偏光件5和/或易粘接薄膜1的表面涂布粘接剂组合物之前,也可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
使偏光件5与易粘接薄膜1贴合后,通过根据粘接剂的种类使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层6。使用水系粘接剂时,通过加热干燥进行粘接剂的固化。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时,通过电子束、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进行粘接剂的固化。
<透明保护薄膜>
也可以借助粘接剂层7在偏光件5的第二主面贴合透明保护薄膜2。作为透明保护薄膜2,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透明薄膜。透明保护薄膜2的厚度为5~200μm左右。从机械强度、透明性和操作性等观点来看,透明保护薄膜2的厚度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为15~60μm。易粘接薄膜1和透明保护薄膜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形成透明保护薄膜2的材料,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降冰片烯等环状聚烯烃;聚碳酸酯等。
透明保护薄膜2可以在与偏光件5的贴合面具备易粘接层(未图示)。可以对透明保护薄膜2设置与易粘接薄膜1的易粘接层15同样的易粘接层。
作为用于偏光件5与透明保护薄膜2的贴合的粘接剂层7,可使用水系粘接剂、溶剂系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系、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各种方式的粘接剂。粘接剂层6与粘接剂层7可以使用相同的粘接剂组合物。
[偏光板的用途]
可以在偏光板上设置用于对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进行贴合的粘合剂层。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适当地选择并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橡胶系等的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特别是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适度的润湿性和内聚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
粘合剂层对偏光板的附设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例如可列举出:制备在甲苯、乙酸乙酯等溶剂中溶解或分散有基础聚合物等的、固体成分浓度10~40重量%左右的粘合剂溶液,并附设在偏光板上的方式,或者将在适当的基材上形成的粘合剂层转印到偏光板上的方法等。
可以在偏光板的双面设置粘合剂层。在偏光板的双面设置粘合剂层的情况下,表面和背面的粘合剂层的组成、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5~500μm左右。
在粘合剂层的表面,出于防止粘合剂层的污染等目的,可以临时粘贴隔离膜。作为隔离膜,优选使用将塑料薄膜的表面用有机硅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等剥离剂进行了涂布处理的隔离膜。
偏光板可以为与其他光学层层叠而成的层叠偏光板。作为光学层,可列举出相位差板、视角补偿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等。
通过将偏光板贴合在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图像显示单元的表面,能够形成图像显示装置。关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通过适当地组装液晶单元与偏光板、以及根据需要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组入驱动电路等而形成。有机EL显示装置中,通过在有机EL单元的表面贴合将本发明的偏光板与相位差薄膜(典型的是1/4波长板)组合而成的圆偏光板,能够减少由金属电极等导致的外部光的反射光的再出射,提高辨识性。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以下的“%”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重量%。
[易粘接组合物的制备]
<易粘接组合物A>
将包含作为树脂成分的聚酯氨基甲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还包含作为固化催化剂的三乙胺和作为分散介质的甲乙酮的固体成分34%的水系聚氨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Super Flex 210R”)20.6重量份、固体成分25%的含噁唑啉的聚合物水溶液(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cros WS-700”)5.2重量份、平均一次粒径35nm的胶体二氧化硅的20%水分散液7.5重量份、1重量%的氨水3.0重量份、以及纯水63.7重量份进行混合,制备易粘接组合物A。该易粘接组合物以84.3:15.7的重量比包含聚氨酯和含噁唑啉基的聚合物(交联剂)作为树脂成分,是相对于固体成分(树脂成分与颗粒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二氧化硅颗粒15.3重量份的浓度10%的水溶液,水溶液中的氨浓度为300ppm(相对于固体成分为3000ppm)。
<易粘接组合物B~G>
如表1所示地变更二氧化硅微粒的种类(粒径)和配混量、以及树脂成分(水系聚氨酯树脂和作为交联剂的含噁唑啉的聚合物)的配混量,制备浓度10%的易粘接组合物。在任一组成中,均以溶液中的氨浓度为300ppm的方式调整氨水的添加量。二氧化硅颗粒的详情如下所述。
PL-3:平均一次粒径35nm的球状二氧化硅的20%水分散液(扶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Quartron PL-3”)
KE-W10:平均一次粒径110nm的球状二氧化硅的15%水分散液(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SEAHORSTAR KE-W10”)
TECHNO CHEMICAL:平均一次粒径150nm的球状二氧化硅颗粒(TECHNO CHEMICALCorp.制“Silica Microsphere Plane 24320-15”)
KE-W30:平均一次粒径280nm的球状二氧化硅的20%水分散液(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SEAHORSTAR KE-W30”)
将易粘接组合物A~G的组成(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合计100重量份的各成分的含量、以及组合物(水系溶液)中的氨浓度)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98751150000241
[易粘接薄膜的制作]
<实施例1>
使用具备熔融挤出制膜装置、凹版涂布机、拉幅式同时双向拉伸装置、以及卷取装置的薄膜制造装置制作易粘接薄膜。作为丙烯酸系树脂,使用与日本特开2017-26939号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透明保护薄膜1A”的制作中所使用的物质同样的酰亚胺化MS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20℃)的粒料。将丙烯酸系树脂从T模头熔融挤出并以160μm的厚度制膜,利用凹版涂布机,以约9μm的湿厚度对薄膜的一个面涂布上述易粘接组合物C,在温度140℃的加热炉内,利用同时双向拉伸拉幅机沿着长度方向(MD)和宽度方向(TD)分别拉伸至2倍,得到在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薄膜的一个面具备厚度200nm的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
<实施例2~13以及比较例1~5>
如表3所示地变更易粘接组合物种类、涂布厚度以及拉伸温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薄膜。易粘接层的厚度(拉伸后)如表3所示。
<比较例6>
除了未涂布易粘接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丙烯酸系树脂的熔融挤出和同时双向拉伸,得到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薄膜。以约2μm的湿厚度对丙烯酸系薄膜的一个面涂布上述易粘接组合物D,在140℃下干燥30秒,得到在丙烯酸系薄膜的一个面形成有厚度200nm的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
[易粘接薄膜的评价]
对于上述制作的易粘接薄膜,实施下述评价。
<易粘接层的残留碱量>
对残留在易粘接层中的三乙胺和氨的量进行定量。关于三乙胺的残留量,称量从易粘接薄膜的表面削落易粘接层而得到的粉末并溶解于甲醇,通过溶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定量。关于氨的残留量,将易粘接薄膜浸渍于25℃的纯水,然后在120℃的干燥机中进行60分钟的加热提取,通过离子色谱法对水中溶出的氨进行定量。将三乙胺的量与氨的量的合计作为残留碱量。
<界面层的有无>
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易粘接薄膜的截面,确认在丙烯酸系薄膜与易粘接层的界面处有无易粘接层中的颗粒埋设在丙烯酸系薄膜中的区域(界面层)。
<颗粒分散性>
以目视观察易粘接薄膜的表面,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有无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而造成的局部浑浊(雾度上升)。
〇:没有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面内的均匀性良好
△:略微确认到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而造成的浑浊
×:清楚地确认到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而造成的浑浊
<颗粒的固定性>
以目视观察易粘接薄膜的表面,根据有无由脱落颗粒引起的辊输送时的伤痕和划痕,按照下述基准判定颗粒的固定性
〇:未确认到由颗粒引起的伤痕和划痕
×:可观察到由脱落的颗粒引起的伤痕和/或划痕
<易粘接薄膜的雾度>
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HM-150”)测定易粘接薄膜的雾度,低于1.5%时记为“〇”,为1.5%以上时记为“×”。
<耐粘连性>
将易粘接薄膜卷取成卷状后,从卷中将薄膜卷出,评价有无由粘连引起的皱褶。以卷取成卷的状态在室温下保管72小时后,再次从卷中将薄膜卷出,评价有无由粘连引起的皱褶。
〇:刚卷取后从卷中卷出时、以及保管72小时后从卷中卷出时均未确认到皱褶
△:刚卷取后从卷中卷出时未确认到皱褶,但保管72小时后从卷中卷出时确认到皱褶
×:刚卷取后从卷中卷出时、以及保管72小时后从卷中卷出时均确认到皱褶
<易粘接层的密合性>
以线压8kg/m、压接速度0.3m/分钟在易粘接薄膜的易粘接层形成面压接粘合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No.31B”),在50℃下保存48小时后,把持粘合带的前端并以拉伸速度30m/分钟进行180°剥离试验,按照下述基准判定易粘接层的密合性。
○:易粘接层未自丙烯酸系薄膜剥离,在粘合带与易粘接层的界面剥离
×:在丙烯酸系薄膜与易粘接层的界面发生剥离
[偏光板的制作]
(偏光件的制作)
一边通过辊拉伸机将厚度45μm的聚乙烯醇(PVA)系树脂薄膜(Kuraray Co.,Ltd.制“PE4500”)的长条卷以在长度方向上成为5.9倍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一边依次输送表2所示的溶胀浴、染色浴、交联浴1、交联浴2、以及清洗浴,以70℃干燥5分钟,制作厚度18μm的偏光件。染色浴中的碘浓度和碘化钾浓度以偏光件的单体透过率为43.4%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表2]
水溶液组成 温度(℃) 拉伸倍率
溶胀浴 纯水 20 2.2
染色浴 碘;碘化钾=1∶7(重量比) 30 1.4
交联浴1 5.0%硼酸、3.0%碘化钾 40 1.2
交联浴2 4.3%硼酸、5.0%碘化钾 65 1.6
清洗浴 2.6%碘化钾 20 -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制备)
制备包含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40重量份和丙烯酰吗啉60重量份作为固化性成分、还包含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BASF Corporation制“Irgacure819”)3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偏光件与偏光件保护薄膜的贴合)
作为一个面的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易粘接薄膜,作为另一面的偏光件保护薄膜,使用双向拉伸环状聚烯烃薄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EONOR FilmZF-14”)。在易粘接薄膜的易粘接层形成面和ZEONOR薄膜的表面,以约1μm的厚度涂布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用辊层压机贴合于偏光件后,照射累积光量1000/mJ/cm2的紫外线而使粘接剂固化,得到在偏光件的一面具备丙烯酸系薄膜(易粘接薄膜)、在另一面具备ZEONOR薄膜的偏光板。
[偏光板的评价]
对于上述制作的易粘接薄膜,实施下述评价。
<粘接强度的测定>
将偏光板切成与偏光件的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吸收轴方向)为200mm、正交方向(透射轴方向)为20mm的大小,用切割刀在易粘接薄膜与偏光件之间切出刻痕,将偏光板贴合于玻璃板。利用拉伸压缩试验机(MINEBEA制“TG-1kN”),以剥离角度90°、剥离速度1000mm/分钟进行剥离试验,测定粘接力。将粘接力为2.4N/20mm以上的情况记为“〇”、将粘接力为1.6N/20mm以上且低于2.4N/20mm的情况记为“△”、将粘接力低于1.6N/20mm的情况记为“×”。
<偏光板的加湿耐久性>
将偏光板切成320mm×240mm的尺寸,将环状聚烯烃薄膜侧的面借助厚度20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贴合在玻璃上。将该试样放入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恒温恒湿槽内保持500小时,实施加热/加湿耐久试验。在耐久测试后的偏光板上以交叉棱镜配置另一偏光板,通过目视观察确认有无条纹状的不均和面内整体的均匀性(有无面状不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条纹不均)
〇:未观察到条纹状的不均
△:辨识到轻微的条纹状的不均
×:清楚地辨识到条纹状的不均
(面状不均)
〇:面内均匀,未确认到不均
△:在面内可见轻微的不均
×:在面内整体可见不均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易粘接薄膜的制作条件(易粘接组合物的种类、拉伸的时机(在易粘接组合物的涂布前还是涂布后实施拉伸)、拉伸温度、易粘接层的厚度)、易粘接薄膜的评价结果(残留碱量、有无界面层、颗粒的分散性和固定性、雾度、耐粘连性、密合性)、以及偏光板的评价结果(偏光件与易粘接薄膜的粘接力、有无耐久试验后的不均)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3498751150000301
易粘接层的厚度为300nm的比较例1~3中,在任一偏光板的耐久试验后均确认到条纹状的不均。对拉伸后的薄膜涂布易粘接组合物而形成易粘接层的比较例6中,残留碱量多,易粘接薄膜与偏光件的粘接力不充分。另外,比较例6中,除了在耐久试验后的偏光板中可见条纹状的不均以外,面内整体也产生了不均。认为比较例6中的粘接力降低和耐久试验后的不均都是由易粘接层中的残留碱成分引起的。
使用具有与易粘接层的厚度同等的粒径的颗粒的比较例4中,在易粘接薄膜中确认到间距与输送辊周长相同的划痕。认为这是由脱落的微粒所造成的工序污染引起的。使用具有比易粘接层的厚度大的粒径的颗粒的比较例5中也与比较例4同样地确认到间距性的划痕。
易粘接层的厚度为150nm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4与其他例子相比,偏光件与易粘接薄膜的粘接力小。根据这些结果可知,有易粘接层的厚度越大则粘接力越高的倾向。
实施例1~12的易粘接薄膜均未见因颗粒的脱落而引起的外观不良。另外,在耐久试验后的偏光板中未确认到不均,具有良好的外观。
设置有包含5重量%平均粒径35nm的颗粒的易粘接层的实施例9中,与其他实施例相比耐粘连性降低。另一方面,包含5重量%平均粒径150nm的颗粒的实施例2、3、11、13以及包含5重量%平均粒径110nm的颗粒的实施例5、6显示优异的耐粘连性。另外,包含15重量%平均粒径35nm的颗粒的实施例7、8也显示优异的耐粘连性。根据这些结果可知,增大易粘接层的颗粒的粒径和增大颗粒的含量对于耐粘连性的提高是有用的。
包含15%平均粒径35nm的颗粒的实施例8中,可观察到颗粒的分散性的降低。认为原因在于,由于粒径小的颗粒的分散性低,因此含量变大时容易聚集。通过使拉伸温度低于实施例8而增多了残留碱量的实施例7中,颗粒的分散性良好。但是,如上所述,残留碱量多时,担心会成为粘接性降低、耐久试验后的不均等外观不良的原因。另外,为了确保颗粒的分散性,需要将残留碱量保持在规定值以上,工艺窗口(Process window)有可能变窄。
对于使用平均粒径150nm的颗粒的实施例1~3和实施例10~12、以及使用平均粒径110nm的颗粒的实施例4~6,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粘连性均良好。根据这些结果可知,通过使用粒径大于100nm的微粒,即使以少量的颗粒也能提高耐粘连性,即使在残留碱量少的情况下也可得到易粘接层中的颗粒的分散性优异的易粘接薄膜。
附图标记说明
1 易粘接薄膜
11 薄膜基材
15 易粘接层
2 透明薄膜
5 偏光件
6、7 粘接剂层
100 偏光板

Claims (14)

1.一种易粘接薄膜,其为在透明薄膜基材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
所述易粘接层含有粘结剂树脂和微粒,
所述易粘接层的厚度为120~260nm,
所述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所述易粘接层的厚度的0.1~0.9倍,
所述易粘接层的碱成分的含量为200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粘接薄膜,其中,所述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大于100nm且为2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粘接薄膜,其中,所述易粘接层中的所述微粒的含量为3~5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其中,所述透明薄膜基材为丙烯酸系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其中,所述易粘接层的所述粘结剂树脂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其中,在所述透明薄膜基材与所述易粘接层的界面,存在所述微粒埋设于所述透明薄膜基材的区域。
7.一种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方法,其中,
在透明薄膜基材的表面涂布含有粘结剂树脂或其前体物质、微粒、碱成分以及溶剂的易粘接组合物,
以比所述透明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以上的温度加热所述易粘接组合物,使所述溶剂和所述碱成分挥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易粘接组合物含有选自由胺和氨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作为所述碱成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易粘接组合物包含沸点为150℃以下的胺作为所述碱成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碱成分具有促进所述微粒的分散的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易粘接组合物含有聚氨酯前体物质作为所述粘结剂树脂的前体物质,含有叔胺作为所述碱成分。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一边以比所述透明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以上的温度加热所述易粘接组合物,一边将涂布有所述易粘接组合物的所述透明薄膜基材沿至少1个方向进行拉伸。
13.一种偏光板,其具备:
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聚乙烯醇系偏光件;以及,借助粘接剂层而贴合于所述偏光件的第一主面的透明薄膜,
所述透明薄膜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薄膜。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和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光板。
CN202080056610.7A 2019-08-09 2020-06-05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2074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8207A JP7274976B2 (ja) 2019-08-09 2019-08-09 易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48207 2019-08-09
PCT/JP2020/022415 WO2021029127A1 (ja) 2019-08-09 2020-06-05 易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7485A true CN114207485A (zh) 2022-03-18

Family

ID=7456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6610.7A Pending CN114207485A (zh) 2019-08-09 2020-06-05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7274976B2 (zh)
KR (1) KR102607551B1 (zh)
CN (1) CN114207485A (zh)
TW (1) TWI827853B (zh)
WO (1) WO202102912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2510A (ja) * 2012-04-26 2013-12-05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利用
WO2014074943A1 (en) * 2012-11-08 2014-05-15 Brewer Science Inc. Cvd-free, scalable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licon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CN105765426A (zh) * 2013-12-28 2016-07-13 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1853A (zh) * 2014-12-04 2017-08-01 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易粘接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18438A (ja) * 2017-01-25 2018-08-02 株式会社クラレ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58987A (ja) * 2017-03-22 2018-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易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09689363A (zh) * 2016-09-23 2019-04-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97672A (zh) * 2018-07-25 2019-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4733B2 (ja) 2008-07-29 2013-11-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27017B2 (ja) 2010-03-31 2015-12-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2510A (ja) * 2012-04-26 2013-12-05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利用
WO2014074943A1 (en) * 2012-11-08 2014-05-15 Brewer Science Inc. Cvd-free, scalable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licon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CN105765426A (zh) * 2013-12-28 2016-07-13 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1853A (zh) * 2014-12-04 2017-08-01 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易粘接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89363A (zh) * 2016-09-23 2019-04-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8118438A (ja) * 2017-01-25 2018-08-02 株式会社クラレ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58987A (ja) * 2017-03-22 2018-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易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0497672A (zh) * 2018-07-25 2019-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95953A (ja) 2023-07-06
TWI827853B (zh) 2024-01-01
WO2021029127A1 (ja) 2021-02-18
KR20220047219A (ko) 2022-04-15
JP7274976B2 (ja) 2023-05-17
JP2021028703A (ja) 2021-02-25
KR102607551B1 (ko) 2023-11-30
TW202108385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8246B (zh)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497672B (zh)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568666B1 (ja) 易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35632B (zh)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544911B1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207485A (zh) 易粘接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155791A1 (ja)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022164A1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33064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