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807B -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4807B
CN114204807B CN202111314575.7A CN202111314575A CN114204807B CN 114204807 B CN114204807 B CN 114204807B CN 202111314575 A CN202111314575 A CN 202111314575A CN 114204807 B CN114204807 B CN 114204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current
output voltage
amplitude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4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4807A (zh
Inventor
李仕杰
张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uan Zhixin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uan Zhixin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uan Zhixin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uan Zhixin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45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4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4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4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带反馈控制的DC/DC环路(即一种电源电路)中,可包含控制单元与DC-DC变换单元(即直流电变换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的feedback引脚(即反馈引脚)和DC-DC变换单元的feedback引脚(即反馈引脚)通过电阻网络连接。控制单元内往往内置一个DAC(即数模转换器),基于此,可以通过数字编程的方式精确调整反馈引脚的电压或电流,进而通过电阻网络精确改变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引脚的输出电压。
现有相关技术中,在控制单元调整该输出电压时,通常会设置一个固定步长,进而,每次确定当前调整需求后,均调整一个固定步长,进而,展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输出电压始终是按照一个固定的变化速率升高或降低。
然而,电路的状况是千变万化的,例如,随着负载的变化,电路中各种参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DC-DC变换单元所需的变化速率也会发生变化,现有技术中固定步长的方式,难以适配满足这种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以解决:采用固定步长不便于适配满足电路变化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反馈引脚的电参数,控制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所述调整方式指:升高或降低;
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当前调整幅度表征为当前调整步长;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包括: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一致,则控制计数器加一;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不一致,则控制所述计数器清零;
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实际计数信息,确定所述当前调整步长。
可选的,所述实际计数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步长之间满足预设的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升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一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降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二函数关系,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是不同的。
可选的,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大于或相同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
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不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预设的调整幅度下限值。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的差距为目标差距;
在所述当前调整幅度未超出调整幅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其中的N越大,所述目标差距越大。
可选的,所述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均为升压。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所述调整幅度下限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单元与DC-DC变换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反馈引脚的电参数,控制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需求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幅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调整幅度;所述调整方式指:升高或降低;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中,通过对当前调整幅度的确定,实现了调整幅度的动态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步长的方式,可便于适配电路的调整需求。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其中历史调整信息,以及历史调整信息与当前调整需求的关系,可体现出升压(降压)时需求的强烈程度,进而,可有助于使得当前调整幅度能够有效适配于需求的强烈程度,保障了调整结果能精准满足电路当前实际的需求,提高调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电路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另一种电源电路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与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单元12与DC-DC变换单元11。
其中的DC-DC变换单元11,可理解为能够实现DC-DC变换(即一种电压的直流电变换为另一种电压的直流电)的任意电路单元。
DC-DC变换单元11可具有FB引脚(也可表征为反馈引脚、feedback引脚)、输入引脚与输出引脚,输入引脚可接入输入电压VIN,输出引脚可输出输出电压VOUT。基于该FB引脚采集到的检测信号,DC-DC变换单元可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调整,DC-DC变换单元基于检测信号而实施控制的处理过程可参照本领域任意已有或改进的方式理解,不论处理过程如何,均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DC-DC变换单元11的输入引脚与输出引脚可分别连接输入电容C1与输出电容C2,输出引脚可连接负载13,以为其供电。
其中的控制单元12,可理解为任意可实现控制作用的电路单元;控制单元12可具有FB引脚(也可表征为反馈引脚、feedback引脚),不论该FB引脚是否兼具其他作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FB引脚可用于实现控制单元12对DC-DC变换单元11的输出电压VOUT的控制,即:所述控制单元被12配置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反馈引脚的电参数,控制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其中的电参数可例如为以下任意之一:电压、电流、功率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涉及的控制方法。具体的,可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例如计数器)配合软件的方式实现。部分举例中,该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也可采用硬件搭建的电路实现。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还可包括连接于控制单元12的FB引脚与DC-DC变换单元11的FB引脚之间的电阻网络14。
具体的,电阻网络14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DC-DC变换单元11的FB引脚,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单元12的FB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负载13。
其他举例中,控制单元12中经电阻网络连接于DC-DC变换单元的FB引脚的引脚也可能采用其他任意引脚。
具体举例中,图2所示的电源电路可视作一种带反馈控制的DC/DC环路。控制单元12的FB引脚和DC-DC变换单元11的FB引脚通过电阻网络14连接,控制单元12内可以内置一个DAC,如此就可以通过数字编程的方式精确调整FB引脚的电压或电流,进而,通过电阻网络就可以精确改变DC/DC环路中DC-DC变换单元11的输出电压VOUT。
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包括:
S21:确定当前调整需求;
S22: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
S23: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其中: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该需求可以基于任意缘由而判断,一种举例中,可基于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值、负载的阻抗、输出至负载的功率、电流、环境温度等至少之一来判断,本领域任意判断该需求的方式,均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高还是降低;具体的:
例如:历史调整信息可利用缓存的信息来表征,例如可利用一个缓存的数据位来记载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也可利用多个缓存的数据位来记载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再例如:也可利用某实体部件或虚拟部件的状态(例如计数器的计数信息)来表征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高还是降低;
又例如:还可结合缓存的信息,以及其他实体部件或虚拟部件的状态来表征。
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可理解为能够对当前调整量的大小进行描述的任意信息。
进而,在步骤S23中,由于已确定了调整方式与调整幅度,可准确有效地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整。
以上方案中,通过对当前调整幅度的确定,实现了调整幅度的动态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步长的方式,可便于适配电路的调整需求。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其中历史调整信息,以及历史调整信息与当前调整需求的关系,可体现出升压(降压)时需求的强烈程度,进而,可有助于使得当前调整幅度能够有效适配于需求的强烈程度,保障了调整结果能精准满足电路当前实际的需求,提高调整效果。
在不同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方案中,控制单元可以先识别当前的应用场景,然后基于识别出的应用场景,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该类方案中,如果不能迅速明确的识别应用场景的切换,这种改进方法也就不再适用,可见,相较于该类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无需考虑应用场景的切换,具有便于实现、适用范围广泛等积极效果。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步骤S22可以包括:
S221: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是否一致;
若步骤S22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可实施步骤S222:控制计数器加一;
若步骤S221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可实施步骤S223:控制所述计数器清零;
步骤S222、步骤S223之后,可执行步骤S224: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实际计数信息,确定所述当前调整步长。
通过以上过程可见,若连续发生同一调整方式的调整,则计数器可以对这种相同调整方式的调整的连续发生次数进行体现。同时,通过计数器的清零,可反应出调整方式的变化。进而,在步骤S224中,基于实际计数信息,可反应出是否变化调整方式,之前发生过几次相同的调整方式,其可视作一种历史调整信息,进而,步骤S22中可包含确定历史调整信息的过程,即通过步骤S221、S222与S223先确定能表征出历史调整信息的实际计数信息,然后在步骤S224中基于实际计数信息,确定当前调整幅度。
其中的计数器,可以是外接于控制单元的硬件的计数器,也可以是内置于控制单元的硬件的计数器,还可以是内置于控制单元的软件的计数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调整幅度表征为当前调整步长,进而,可以一个步长为调整单位实现调整幅度的量化,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不排除以更精细的单位或非标准的单位实现调整幅度的量化。
针对于以上的计数信息与当前调整步长,所述实际计数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步长之间满足预设的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升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一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降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二函数关系,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是不同的。
其中的函数关系(例如第一函数关系、第二函数关系)可以是离散的函数,也可以是连续的函数关系。不论采用何种逻辑的函数关系,均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以下对函数关系的部分定性的变化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一种举例中,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大于或相同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
该举例中,若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则表明相同的调整方式连续发生了至少两次,通常可表明此时调整的需求较为强烈,进而,以上举例中,选择了保持或提升调整幅度,即保持或提升了调整速度。例如,若提升了调整幅度,则可以在升(或降)压需求比较强烈的时候,逐渐提升升(或降)压的速度到最大。
一种举例中,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不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预设的调整幅度下限值。
该举例中,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不一致,则表明需发生反向的调整(即发生一次反转,例如经过若干次升压后,发现升过头,需要降压),而最近一次调整必然是满足之前的需求而发生的,此时,反向调整的幅度若较大,则很容易引发循环振荡;可见,通过初始用一个较小的步长做反向调整,从而避免大步长反向调整后又调过头,若不采用该方式,那么,来回调过头的循环,将导致震荡,影响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一种举例中,所述输出电压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的差距为目标差距;
在所述当前调整幅度未超出调整幅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其中的N越大,所述目标差距越大。
以上方式可应用于升压的过程中,即:所述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均为升压。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不排除将以上方式应用于降压的过程中。
若应用于升压过程,一种具体的例子如下:
假设控制单元DAC的最小、最大调整步长分别取1(即调整幅度下限值)和6(即调整幅度上限值);
第一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升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为0,当前调整步长设为最小步长1;
第二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升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从0变1,当前调整步长设为3;
第三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升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从1变2,当前调整步长设为6;
第四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升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从2变3,当前调整步长已经到最大允许值,仍然为6;
第五次到第八次反馈调整都判断需要升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继续累加,调整步长为最大允许值6(即调整幅度上限值)。
一种具体的举例中,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举例中,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所述调整幅度下限值。
以上方式可应用于降压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也不排除将以上方式应用于升压的过程中,其实现过程可参照以上描述理解。
若应用于降压过程,一种具体的例子如下:
假设在前文第八次反馈调整之后:
第九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降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清零,当前调整步长回到最小步长1(即调整幅度下限值);
第十次反馈调整判断需要降压,连续同向调整计数器从0变1,当前调整步长仍然选择最小步长1(即调整幅度下限值);
第十一次反馈调整判断电压达标的话,则可维持电压不变,不再做调整。
以上仅作为举例,实际的函数关系(例如第一函数关系、第二函数关系)可不限于以上所提供的各种举例,例如,在升压时也可保持步长不变或先变大再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可呈线性变化,也可呈曲线变化,在降压时也可保持步长不变或先变大再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可呈线性变化,也可呈曲线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而进行配置,不论如何配置,均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从以上举例可见,本发明具体方案中,因为步骤S22、步骤S23的实施,以及计数器的使用,无需考虑应用场景的切换,而是利用反馈调整流程所隐含的信息来动态的调整步长;其中,反馈调整流程隐含的信息通过连续同向调整次数计数器加以量化,即通过该计数器可量化体现出连续同向调整了几次;此外,使用了计数信息和调整步长间的函数关系,适于实现各种满足需求的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为这种配置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的任意变化均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
所述控制单元30,包括:
需求确定模块31,用于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幅度确定模块32,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调整模块33,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幅度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一致,则控制计数器加一;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不一致,则控制所述计数器清零;
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实际计数信息,确定所述当前调整幅度。
可选的,所述当前调整幅度表征为当前调整步长;
所述实际计数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步长之间满足预设的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升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一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降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二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是不同的。
可选的,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大于或相同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
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不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预设的调整幅度下限值。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的差距为目标差距;
在所述当前调整幅度未超出调整幅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其中的N越大,所述目标差距越大。
可选的,所述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均为升压。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所述调整幅度下限值。
请参考图6,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包括:
处理器41;以及,
存储器42,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4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以上所涉及的方法。
处理器41能够通过总线43与存储器42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涉及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反馈引脚的电参数,控制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其中,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大于或相同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
若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不一致,则: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预设的调整幅度下限值;
其中,所述输出电压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的差距为目标差距;
在所述当前调整幅度未超出调整幅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其中的N越大,所述目标差距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包括: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一致,则控制计数器加一;
若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上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不一致,则控制所述计数器清零;
基于所述计数器的实际计数信息,确定所述当前调整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调整幅度表征为当前调整步长;
所述实际计数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步长之间满足预设的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升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一函数关系;
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为降压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第二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是不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近连续N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均为升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与上一次调整时的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最近一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一致,且均为降压时,所述当前调整幅度为所述调整幅度下限值。
7.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单元与DC-DC变换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反馈引脚的电参数,控制DC-DC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与降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8.一种控制单元,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需求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调整需求,所述当前调整需求表征了当前所述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幅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历史调整信息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确定所述输出电压的当前调整幅度;所述历史调整信息表征了:所述输出电压最近的一次或多次调整的调整方式为升压还是降压;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调整需求与所述当前调整幅度,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314575.7A 2021-11-08 2021-11-08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Active CN114204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575.7A CN114204807B (zh) 2021-11-08 2021-11-08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575.7A CN114204807B (zh) 2021-11-08 2021-11-08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807A CN114204807A (zh) 2022-03-18
CN114204807B true CN114204807B (zh) 2024-04-12

Family

ID=8064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4575.7A Active CN114204807B (zh) 2021-11-08 2021-11-08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48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83A (zh) * 2011-04-29 2011-09-2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方法
CN107465333A (zh) * 2017-08-04 2017-12-12 杰华特微电子(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7669A (zh) * 2021-03-25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c自适应电压调节系统
CN113346164A (zh) * 2021-05-20 2021-09-03 山东大学 寒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柔性预热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2260B2 (ja) * 2008-04-11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圧可変dc−dcコンバータ
US10153661B2 (en) * 2016-11-28 2018-12-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83A (zh) * 2011-04-29 2011-09-2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方法
CN107465333A (zh) * 2017-08-04 2017-12-12 杰华特微电子(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7669A (zh) * 2021-03-25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c自适应电压调节系统
CN113346164A (zh) * 2021-05-20 2021-09-03 山东大学 寒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柔性预热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志恒、付红军、孙建华、胡扬宇、孙冉、张希全.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电压控制策略的改进.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第35卷(第9期),95-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807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7854B2 (en) Voltage regul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oltage regulator comprising a variable inductor
US9502974B2 (en) Adjusting a current threshold of a power supply such that an output ripple voltage is within a set range
CN105429463B (zh) 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中的动态电压转换控制
US7893674B2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SMP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1283325A (zh) 在ccm和dcm下运行的低损耗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
CN105075086B (zh) 电压调节器
US10778101B1 (en) Switching regulator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CN115987096A (zh) 改善多相电压调节器中的瞬态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42640A1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614506B1 (en) Digital pre-compensation for voltage slewing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6208689B (zh) 开关控制器和控制电源转换器的切换工作频率的方法
US20130335058A1 (en) Adjusting Voltage Regulator Operating Parameters
CN114204807B (zh) Dc-dc变换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路
JP644445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9667141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13062966A (ja) 電源装置
CN102044966B (zh) 具有自适应电压位置控制的电源转换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00469B (zh) 一种基于Buck变换器电流受限的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3929059A (zh) 转换器的电流限流方案
EP1908337B2 (de) Adaptive regelung der leistung von gasentladungslampen
JP2012511302A (ja) 電力供給装置デジタル電荷方式制御
JP2021078288A (ja) 直流電圧変換回路、そ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893615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05341712A (ja) 電源装置
JP735537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設計支援装置及び出力安定装置、電力変換装置の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出力安定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