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1437A -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1437A
CN114201437A CN202111477622.XA CN202111477622A CN114201437A CN 114201437 A CN114201437 A CN 114201437A CN 202111477622 A CN202111477622 A CN 202111477622A CN 114201437 A CN114201437 A CN 114201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al port
port information
data
microprocesso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6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1437B (zh
Inventor
郑召伟
陆爱春
王瑞球
张剑平
沈晓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angfeng Avi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angfeng Avi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angfeng Avi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angfeng Avi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6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1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1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1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1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产品的通讯领域,具体是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时,说明串口正在执行数据通讯,且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说明串口当前没有执行数据通讯,微处理器对于串口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一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数据通讯,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二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若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微处理器可通过对串口信息的类型判断而执行对应的数据通讯或超级终端模块通讯,从而实现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

Description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产品的通讯领域,具体是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产品(终端),例如VxWorks,操作系统通过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即串口)与超级终端模块通讯;换个角度来说,嵌入式产品上的UART被配置为与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时,嵌入式产品不能够通过UART与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讯;反之,若嵌入式产品通过UART与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通讯,则嵌入式产品不能够通过UART与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
现实中的嵌入式产品的通常做法是,预先设计嵌入式产品的通讯方式具体为与超级终端模块通讯或与数据通讯模块通讯,并将通讯方式固化于嵌入式产品中,在实际调试或使用嵌入式产品时,执行被固化于嵌入式产品的通讯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实现嵌入式产品与超级终端模块的通讯、或者实现嵌入式产品与数据通讯模块的通讯,但是,在嵌入式产品被设置的通讯方式不被知晓的前提下,工作人员难以辨别嵌入式产品的通讯方式,从而工作人员仅能够一次又一次采用已知的通讯方式或通讯设备进行实验,直至获得通讯成功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嵌入式产品的通讯方式缺乏兼容性,即数据通讯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不能够同时在一个UART上实现。
因此,如何在UART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通讯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兼容,成为现有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UART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通讯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兼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方法,所述通讯方法被微处理器执行,所述通讯方法包括:
S1,等待接收串口信息;
S2,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
S3,若接收过程状态为假,则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一特征阈值,其中,第一特征阈值为符合数据通讯所规定的特征集合;
S4,在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接收过程状态由假更新为真;
S5,在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二特征阈值,其中,第二特征阈值为符合超级终端模块通讯所规定的特征集合;
S6,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或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否则,将串口信息删除。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S3包括:
S301,所述第一特征阈值包括预设包头数据;
S302,对串口信息进行采样,获得采样数据;
S303,判断采样数据的包头数据是否符合预设包头数据,获得包头数据判断结果;
S304,在包头数据判断结果为符合的条件下,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否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S501,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S502,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不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
S7,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的条件下,校验接收的串口信息是否完整;
S8,若接收的串口信息完整,则终止接收串口信息,将接收过程状态由真变更为假。
进一步的,还包括:
S9,在满足第二特征阈值时,向超级终端模块回送串口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
S10,在具有回车符的条件下,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换行符。
进一步的,还包括:
S11,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打印输出模块,再由打印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或者,
S12,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数据输出模块,再由数据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2还包括:
S1201,在串口信息存储至缓存之后,将数据输出模块清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UART;
所述UART用于连接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至少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嵌入式程序,所述嵌入式程序在微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前述的通讯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通讯方法,在串口的基础上配置有微处理器,;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时,说明串口正在执行数据通讯,且串口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数据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数据信息);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说明串口当前没有执行数据通讯,此时,微处理器对于串口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一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数据通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数据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数据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二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超级终端模块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指令信息);若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相当于现有技术的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的通讯协议不匹配),微处理器可通过对串口信息的类型判断而执行对应的数据通讯或超级终端模块通讯,从而实现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电性连接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电性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讯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串口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通讯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兼容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通讯方法,通讯方法被微处理器执行,通讯方法包括:
参见图1,S1,等待接收串口信息;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PC机设置的超级终端模块或数据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接收到的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或接收到的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信息分别被存储于微处理器的寄存器,微处理器访问寄存器即可获得指令信息或数据信息,即,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和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信息分别被作为微处理器接收到的串口信息。
参见图1,S2,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在这一步骤中,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是判断当前的微处理器是否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数据通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前的微处理器已经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进行数据通讯,那么,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仅仅是数据通讯模块发出的数据包中的其中一段数据,从而,在后续的步骤中,将当前的串口信息直接存储至缓存中即可,进而不需要在当前时刻判断接收的串口信息究竟是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信息还是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反之,如果当前的微处理器没有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进行通讯,则出现如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当前的微处理器没有与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当前的微处理器处于‘待机’状态,从而,在后续的步骤中,需要判断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究竟是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信息,还是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具体的判断步骤跳转至S3;
第二种可能,当前的微处理器与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从而,超级终端模块需要判断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是否为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如果是指令信息,则将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写入缓存即可;具体的判断步骤跳转至S3。
参见图1,S3,若接收过程状态为假,则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一特征阈值,其中,第一特征阈值为符合数据通讯所规定的特征集合;其中,接收过程状态为假,说明当前的微处理器并没有执行数据通讯的过程,在前述内容中已经提及,需要对串口信息的类型进行判断,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串口信息可能是数据信息,也可能是指令信息,从而,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判断串口信息是否为数据信息,在不是数据信息的条件下,再判断串口信息是否为指令信息,这是因为,判断数据信息的条件相对于判断指令信息的条件更加简单,能够减少判断时间,提高微处理器的通讯效率。
具体的,步骤S3包括:
参见图2,S301,第一特征阈值包括预设包头数据;其中,预设包括数据为符合数据通讯所规定的特征之一;在实际设置中,在终端(嵌入式产品)和服务端(超级终端模块或数据通讯模块)之间确定数据通讯协议,根据数据通讯协议所规定的数据格式提取出预设包头数据的特征,并将预设包头数据的特征存储在终端的存储介质内,当微处理器调用存储介质内的预设包头数据时,可以将预设包头数据与被采样的包头数据进行对比。
参见图2,S302,对串口信息进行采样,获得采样数据;其中,微处理器并不知道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究竟是数据通讯模块发来的数据信息、还是超级终端模块发来的指令信息;微处理器首先要做的是,将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按照数据信息进行辨别,并根据辨别的结果做出是否执行后续步骤的结论;所以,对串口信息进行采样,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与第一特征阈值或第二特征阈值进行对比所必要的判断对象。
参见图2,S303,判断采样数据的包头数据是否符合预设包头数据,获得包头数据判断结果;采用包头数据与预设包头数据的对比方法,适用于定长包头数据;首先获得采样数据中的包头数据,此时的包头数据的长度是固定的(即定长包头数据),然后将包头数据与预设包头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相同,说明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是符合数据通讯协议所约定的数据格式的,此时,获得判断结果为符合;反之,如果二者不同,则说明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是不符合数据通讯协议所约定的数据格式的,此时,获得判定结果为不符合。
参见图2,S304,在包头数据判断结果为符合的条件下,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否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参见图1,S4,在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接收过程状态由假更新为真;其中,前述内容已经提及,在执行步骤S3的前提是,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换个角度来说,在当前微处理器没有执行数据通讯的条件下,微处理器通过执行步骤S3而进行对串口信息的判断;在判断之后,如果当前接收的串口信息符合第一特征阈值,说明微处理器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就是数据通讯的数据信息,那么,微处理器执行步骤S4,将当前微处理器的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由假转变为真,即,让微处理器从终止执行数据通讯转变为执行数据通讯,从而将串口信息写入至缓存内。
参见图1,S5,在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二特征阈值,其中,如果采样数据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说明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并非是数据通讯的数据信息;此时,串口信息具有如下两种可能的数据类型:
第一个数据类型,串口信息可能是超级终端模块发送的指令信息;
第二个数据类型,串口信息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数据;
步骤S5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获得串口信息并非是数据通讯的数据信息之后,判断串口信息是否为指令信息或毫无意义的信息。
参见图3,所述步骤S5包括:
参见图3,S501,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参见图3,S502,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不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微处理器对采样信息通过字符是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判断;其中,预设字符阈值优选的被设置为32~126的十进制的字符阈值,32~126是键盘输入的、且可以显示的字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采样信息中的字符满足预设字符,例如:采样信息中的其中一个字符为34,则满足32~126的字符阈值;反之,如果采样信息的字符不满足预设字符,例如:采样信息中的其中一个字符为22,则不满足32~126的字符阈值。
实际上,微处理器与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过程中,超级终端模块是将字符一个接一个的发送至微处理器的,微处理器在接收到一个字符时,便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但是,无论是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只要当前接收到字符,微处理器便将字符回送至超级终端模块;此外,如果接收到的字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微处理器将接收到串口信息(字符)写入缓存;如果接收到的字符不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将字符回送超级终端模块之后删除。
参见图1,S6,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或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否则,将串口信息删除。
其中,接收过程状态为真,说明当前微处理器正在执行数据通讯;例如:从第一时间节点至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长度为通讯时长,如果在第一时间节点时,微处理器已经开始执行数据通讯,那么,在位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第三时间节点时,如果第三时间节点的微处理器依然执行数据通讯,那么可以断定,位于第三时间节点的微处理器的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真,即,微处理器在第三时间节点时依然在执行数据通讯;
由于串口在同一时间仅能够被配置为一种通讯方式,从而进行串口通讯的微处理器在同一时间仅能够接收到一种类型的串口信息(即数据信息或指令信息之一),所以,正在执行数据通讯的微处理器,仅能够接收到的串口信息实际为数据信息,从而,正在执行数据通讯的微处理器不需要对当前接收的串口信息执行步骤S3至步骤S5,而直接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即可;
在微处理器当前没有执行数据通讯的条件下,微处理器一方面不清楚接收到的串口信息究竟是数据信息还是指令信息,另一方面,微处理器不清楚应当执行数据通讯还是超级终端模块通讯,从而,微处理器采用对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的采样特征进行判断;
首先识别出串口信息的类型,在串口信息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判定串口信息为数据通讯的数据信息,从而微处理器执行数据通讯,使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的状态从假被更新为真,此时,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
或者,在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条件下,从而微处理器不执行数据通讯,而是对串口信息是否为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进行判断,在判断结果为符合第二特征阈值的条件下,说明当前接收到的串口信息为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此时,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
另外,在串口信息被微处理器识别为既不是数据信息,也不是指令信息时,微处理器的判断结果为毫无意义的数据,从而将串口信息删除即可。
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仅能够在通讯协议匹配的条件下实现通讯;即,如果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数据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数据信息;或者,如果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超级终端模块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指令信息;但是,如果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的通讯协议不匹配,那么,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不能够通讯。
本实施例中,在串口的基础上配置有微处理器,;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时,说明串口正在执行数据通讯,且串口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数据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数据信息);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说明串口当前没有执行数据通讯,此时,微处理器对于串口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一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数据通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数据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数据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串口信息符合第二特征阈值,说明应当执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具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分别被配置为超级终端模块通讯,则具有串口的终端可接收到指令信息);若在微处理器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为假时(相当于现有技术的有串口的终端和服务端的通讯协议不匹配),微处理器可通过对串口信息的类型判断而执行对应的数据通讯或超级终端模块通讯,从而实现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在串口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通讯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兼容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微处理器与串口的组合在执行数据通讯时如何终止,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通讯方法,还包括:
参见图4,S7,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的条件下,校验接收的串口信息是否完整;其中,检验串口信息的方法具体为:采用校验数据包长度的方式,对于串口信息进行校验。例如:如果采用数据通讯,并且数据通讯约定了一个数据包具有128组数据信息(包头长度),则在接收串口信息的之后,微处理器判断已经接收到的串口信息是否满足128组数据信息,如果满足,则判断接收的串口信息完整;如果不满足,则继续接收串口信息,直至串口信息完整。此外,对于超级终端模块的指令信息验证是否完整,在接收到的指令信息具有回车键的条件下,可以判断为已经接收到的指令信息完整;在接收到的指令信息不具有回车键的条件下,判断为指令信息不完整、或者是无意义的信息。
参见图4,S8,若接收的串口信息完整,则终止接收串口信息,将接收过程状态由真变更为假。在串口信息完整时,说明采用数据通讯的通讯过程已经结束,此时,不在需要继续接收串口信息,并且将接收过程状态由真变更为假,即,将微处理器通过串口执行的数据通讯终止即可。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如果微处理器通过串口正在执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那么,如何实现向超级终端模块回送信息,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通讯方法还包括:
参见图5,S9,在满足第二特征阈值时,,向超级终端模块回送串口信息。
其中,受到超级终端模块的通讯方式影响,超级终端模块必须要接收到从超级终端模块发送至串口的指令信息,从而,本实施例中,在处理器判断微处理器判断串口信息在满足第二特征阈值时,微处理器通过串口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已经接收的串口信息即可,其中,串口信息的来源时超级终端模块。
对应的是,通讯方法还包括:
参见图6,S10,在具有回车符的条件下,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换行符。
其中,回车符是超级终端模块向串口发出的,而根据超级终端模块的通讯方式,回车符必须要从串口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器判断微处理器判断串口信息具有回车符之后,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超级终端模块进行通讯,并且在执行超级终端模块通讯时,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换行符即可,其中,换行符为微处理器通过串口向超级终端模块发出的。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数据信息和指令信息如何写入缓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通讯方法还包括:
参见图7,S11,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打印输出模块,再由打印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或者,
参见图8,S12,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数据输出模块,再由数据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其中,打印输出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分别为独立于缓存之外的中间存储介质,中间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微处理器的外围电路,且中间存储介质与微处理器之间的间距比较小;相对的,缓存与微处理器之间的间距比较大。从功能来看,中间存储介质是为了便于微处理器计算而设置的,而缓存是为了便于外部模块(例如应用层)调用数据而设置的。如果将微处理器、中间存储介质和缓存类比为现实中的计算机部件,微处理器相当于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中间存储介质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缓存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
将串口信息写入打印输出模块,实质是:如果串口信息实际为数据通讯的数据信息,则将数据信息写入打印输出模块进行暂存;
将串口信息写入数据输出模块,实质是:如果串口信息实际为超级终端模块通讯的指令信息,则将指令信息写入数据输出模块进行暂存。
在数据信息接收完整且被校验之后,再将完整的数据信息从打印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此外,参见图9,S1201,在串口信息存储至缓存之后,将数据输出模块清空。其中,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是通过数据协议解析模块进行解析后得到的,其中,数据协议解析模块至少对数据协议的包头、长度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数据协议被设置在嵌入式程序内,嵌入式程序由微处理器执行。
在指令信息接收完整且被校验之后,再将完整的指令信息从数据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其中,指令信息是否完整,是通过终端指令解析模块进行解析后得到的,其中,终端指令解析模块至少将指令信息与超级终端模块指令集进行对比,获得指令ID、指令类型、指令长度和指令参数这四项解析数据,并根据上述获得的四项解析数据判断指令信息是否完整;超级终端模块指令集被设置在嵌入式程序内,嵌入式程序有微处理器执行。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设备。
具体的,参见图10、图11,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串口;
所述串口用于连接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至少用于执行如前述实施例1中的通讯方法。
其中,微处理器1通过串口2与超级终端模块3或数据通讯模块4通讯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微处理器1设置有:
数据协议定制模块,用于分析接收到的数据信息;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超级终端模块指令集分析接收到的指令信息;
数据协议解析模块,用于对数据协议的包头和长度进行判断;
回车键判定模块,用于判断指令信息中是否具有回车键;
终端指令解析模块,用于将指令信息和超级终端模块指令集进行对比,获得指令ID、指令类型、指令长度和指令参数;
打印输出模块,用于存储数据信息,并向缓存发送数据信息;
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存储指令信息,并向缓存发送指令信息。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具体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嵌入式程序,嵌入式程序在微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前述实施例1中的通讯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硬盘、光碟、U盘、磁盘、磁带、网盘、具有存储功能的手机、电脑、终端、网络服务器、云端服务器或雾端服务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通讯方法,所述通讯方法被微处理器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方法包括:
S1,等待接收串口信息;
S2,获得数据通讯的接收过程状态;
S3,若接收过程状态为假,则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一特征阈值,其中,第一特征阈值为符合数据通讯所规定的特征集合;
S4,在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接收过程状态由假更新为真;
S5,在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判断串口信息是否满足第二特征阈值,其中,第二特征阈值为符合超级终端模块通讯所规定的特征集合;
S6,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或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条件下,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否则,将串口信息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01,所述第一特征阈值包括预设包头数据;
S302,对串口信息进行采样,获得采样数据;
S303,判断采样数据的包头数据是否符合预设包头数据,获得包头数据判断结果;
S304,在包头数据判断结果为符合的条件下,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否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一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S501,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S502,若采样信息中的字符不满足预设字符阈值,则获得串口信息不满足第二特征阈值的判断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7,在接收过程状态为真的条件下,校验接收的串口信息是否完整;
S8,若接收的串口信息完整,则终止接收串口信息,将接收过程状态由真变更为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9,在满足第二特征阈值时,向超级终端模块回送串口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10,在具有回车符的条件下,向超级终端模块发送换行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11,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打印输出模块,再由打印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或者,
S12,在将串口信息写入缓存之前,先将串口信息写入数据输出模块,再由数据输出模块存储至缓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还包括:
S1201,在串口信息存储至缓存之后,将数据输出模块清空。
9.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设置有UART;
所述UART用于连接数据通讯模块或超级终端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至少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方法。
10.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嵌入式程序,所述嵌入式程序在微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方法。
CN202111477622.XA 2021-12-06 2021-12-06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01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622.XA CN114201437B (zh) 2021-12-06 2021-12-06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622.XA CN114201437B (zh) 2021-12-06 2021-12-06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1437A true CN114201437A (zh) 2022-03-18
CN114201437B CN114201437B (zh) 2024-03-29

Family

ID=80650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622.XA Active CN114201437B (zh) 2021-12-06 2021-12-06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143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5231A (ja) * 1997-08-06 1999-02-26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シリアルインタフェイス装置
CN111182022A (zh) * 2019-10-31 2020-05-1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12740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串口服务器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5231A (ja) * 1997-08-06 1999-02-26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シリアルインタフェイス装置
CN111182022A (zh) * 2019-10-31 2020-05-1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12740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串口服务器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1437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6513A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packet loss during transfers of data packets between a network interface card and an operating system of a computer
CN109359091B (zh)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260277A1 (en) Method for wireless access authentication
CN113014510B (zh) 惯导系统分布式测试中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4338548A (zh) 报文分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92940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
CN114500633B (zh) 数据转发方法、相关装置、程序产品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13238856B (zh) 一种基于rdma的内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06324A (zh) 转接设备、远程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01437B (zh) 通讯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277163A (zh) 一种设备远程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7832117A (zh) 一种虚拟机状态信息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495406A (zh) 一种基于PCIe的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2610B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532136B1 (en) Communication with a handset via a private network
CN115795544A (zh) 文件安全属性存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60799B (zh) Upp接口的可扩展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86302A (zh) 应用设备的串口号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8270A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87223A (zh) 用于嵌入式设备串口通信的方法及装置、嵌入式设备、存储介质
CN113177202A (zh) 数据调用方法、系统、双芯片销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55058A (zh) 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66605B (zh) 数据混合传输方法、装置、dma控制器、介质及系统
CN113485412B (zh) 无人机使用多链路数据信号源区分回传的方法及系统
CN114637275A (zh) 车辆远程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