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624A -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624A
CN114200624A CN202110980242.1A CN202110980242A CN114200624A CN 114200624 A CN114200624 A CN 114200624A CN 202110980242 A CN202110980242 A CN 202110980242A CN 114200624 A CN114200624 A CN 114200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lens
camera lens
optical axis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0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强
秦玉良
徐周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02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0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0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6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004 priority patent/WO202302475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其属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领域,相机镜头模组包括固定座、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调校机构;第一镜头固定安装于固定座上,调校机构包括调校基板和俯仰调校组件,调校基板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与固定座连接,第二镜头固设于调校基板的正面,第一支撑柱的轴线与第一镜头的光轴共Z轴设置,第二镜头的光轴与第一支撑柱的轴线共线设置,调校基板的另一端通过俯仰调校组件与固定座浮动连接,以调整第二镜头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包括相机镜头模组和调校参考件。双目相机包括相机镜头模组。本发明能够保证双目相机成像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背景技术
双目相机具有两个镜头,其能够获取更为接近真实的图像信息,因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双目相机具有两个镜头,能够同时采集两路图像,利用ISP技术对两路图像进行配准,最终融合形成一路图像并输出。双目相机的两路镜头对监控环境的信息获取不同,其中彩色路获取图像色彩信息,黑白路获取图像亮度信息;则最终获取的融合图像在保留图像颜色信息的同时,提升图像的细节表现与信噪比,从而提高了夜晚低照环境下的图像质量。
图像融合是针对两路成像画面重叠的公共区域,而其他非重叠画面则需要裁减掉。对于双目相机,其两路镜头视场范围及成像画面的一致性决定了最终融合图像的效果及分辨率大小。因此,对于双目相机来说,其要求两路镜头的光轴的相对平行度的偏差尽可能小,以此来保证两路镜头成像的一致性及图像融合效果。但是,两个镜头的加工、装配等工序必然存在一定公差,其在装配到双目相机之后,两路镜头的光轴位置精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两路镜头的光轴位置精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包括:
固定座;
第一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
第二镜头;
调校机构,所述调校机构包括调校基板和俯仰调校组件,所述调校基板一端的背面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镜头固设于所述调校基板的正面,所述第二镜头和所述第一镜头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共Z轴设置,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调校基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俯仰调校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浮动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
可选地,所述俯仰调校组件包括第一调校结构和第二调校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调校结构和所述第二调校结构沿X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校结构包括:
第一调校支撑柱,固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的端面与所述调校基板之间存在间隙;
第一调校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的外周,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校基板抵接;
第一调校连接件,连接所述调校基板和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且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的端面与所述调校基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成像传感器板,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上设有第二成像元件,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设于所述调校基板的正面,所述第二镜头固设于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上。
可选地,所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旋转调校组件,所述旋转调校组件包括:
旋转转轴,穿过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旋转转轴沿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柱能够绕所述旋转转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旋转调校组件还包括:
安装架,固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旋转调校悬臂,固设于所述调校基板上;
旋转角度调节弹簧,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弹簧能够与所述旋转调校悬臂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以驱动所述调校基板绕所述旋转转轴转动;
松紧螺钉,所述松紧螺钉螺纹穿过所述安装架且下端能够与所述旋转调校悬臂的上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松紧螺钉的下端设有尖角部。
可选地,所述旋转调校悬臂上开设有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转动配合的第一凸起柱。
可选地,所述旋转转轴包括:
光轴部,其外周套设有紧固弹性件;
限位部,设于所述光轴部的一端;
螺纹轴部,设于所述光轴部的另一端;
所述光轴部穿过所述固定座,所述螺纹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长度可调,所述紧固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
一种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包括:
上述的相机镜头模组;
调校参考件,所述调校参考件上设有两个调校参考标志,两个所述调校参考标志与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对应。
一种双目相机,包括上述的相机镜头模组。
本发明提出的相机镜头模组及双目相机,通过将第一镜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并使得第一镜头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从而保证第一镜头的光轴位置固定。第二镜头固设于调校基板的正面,通过调节调校基板的位置角度,即可实现第二镜头的光轴位置角度调节。通过俯仰调校组件调整第二镜头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从而能够调校第二镜头和第一镜头的相对平行度,保证成像精度。
本发明提出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能够调校第二镜头和第一镜头的相对平行度,保证成像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镜头模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隐去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镜头模组的三维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在固定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校基板在固定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固定座;101、第二支撑柱;102、定位柱;
1、第一镜头;
2、第二镜头;
31、调校基板;311、第一支撑柱;
321、第一调校结构;3211、第一调校支撑柱;3212、第一调校弹性件;3213、第一调校连接件;
322、第二调校结构;3221、第二调校支撑柱;3222、第二调校弹性件;3223、第二调校连接件;
4、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1、第二成像元件;
51、旋转转轴;511、光轴部;512、限位部;513、螺纹轴部;514、紧固弹性件;52、安装架;521、压块;53、松紧螺钉;54、旋转调校悬臂;541、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5、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6、限制悬臂;561、第二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
6、调校参考件;61、调校参考标志;
7、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1、第一成像元件;
8、固定基板;
91、主板;92、固定平台;93、FFC柔性线;94、主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摄像机作为视频监控线的关键输入设备,其对外界监控环境图像信息质量的获取尤为重要。摄像机成像的图像质量与环境的光照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摄像机是作为全天候工作的电子设备,其在夜晚低照度环境下,获取的图像亮度不足,并且图像信噪比非常差,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息。
夜间环境光照不足会影响摄像机的夜间获取图像的质量;为了解决夜间环境光照不足的问题,摄像机一般都带有白光灯或者红外灯进行补光。但红外补光灯获取的图像呈黑白画面,会丢失掉重要的颜色信息,影响监控识别的准确度;而采用大功率白光灯补光,虽然获取的图像亮度、颜色等均较为理想,但是会使人眼产生炫光感,造成严重的白光污染问题。为了满足摄像机全天候彩色监控的需求,同时解决光污染的问题,一般采用双目相机。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目相机,其包括相机镜头模组。
相机镜头模组具有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和固定座10,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均安装于固定座10上,其中,第一镜头1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0上,第一镜头1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
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同时采集两路图像,并对两路图像进行配准,最终融合成一路图像输出。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对监控环境的信息获取不同,二者中的一个为彩色路以获取图像色彩信息,另一个为黑白路以获取图像亮度信息,如此使得最终获取的融合图像在保留图像颜色信息的同时,图像细节表现与信噪比也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夜晚低照环境下的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光轴互相平行时,两路镜头的融合图像精度才能达到理想状态。但是,由于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加工、装配必然存在一定公差,导致二者的光轴实际不平行,反应到图像上会造成中心点有位置偏差,因此,需要对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相对平行度进行调节。
为了能够将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光轴准确调校至互相平行位置,本实施例中,双目相机还包括调校机构。
参见图3和图4,调校机构包括调校基板31和俯仰调校组件,调校基板31一端的背面设有第一支撑柱311,第一支撑柱311与固定座10连接,第二镜头2固设于调校基板31的正面,第二镜头2和第一镜头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柱311的轴线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共Z轴设置,第二镜头2的光轴与第一支撑柱311的轴线共线设置,调校基板31的另一端通过俯仰调校组件与固定座10浮动连接,以调整第二镜头2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
本实施例提供的相机镜头模组,通过将第一镜头1固定安装在固定座10上,并使得第一镜头1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从而保证第一镜头1的光轴位置固定。第二镜头2固设于调校基板31的正面,通过调节调校基板31的位置角度,即可实现第二镜头2的光轴位置角度调节。
将第二镜头2通过调校机构浮动安装于固定座10上,第二镜头2和第一镜头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柱311为调校基板31的装配支点,第一支撑柱311的轴线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共Z轴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镜头2的光轴在Z轴方向位置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齐平。且能够通过俯仰调校组件调整第二镜头2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从而能够调校第二镜头2和第一镜头1的相对平行度,保证成像精度。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俯仰调校组件包括第一调校结构321和第二调校结构322,第一支撑柱311、第一调校结构321和第二调校结构322沿X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也即,第一调校结构321相对于第二调校结构322更靠近第一支撑柱311,如此设置,基于第一调校结构321和第二调校结构322的位置关系与力臂长度,第一调校结构321主要影响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X轴的俯仰角,第二调校结构322主要影响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Y轴的俯仰角。
具体地,第一调校结构321包括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和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
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固设于固定座10上,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端面与调校基板31之间存在间隙,也即,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支撑柱311的轴向尺寸,以使得调校基板31存在调节余量。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套设于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外周,一端与固定座10抵接,另一端与调校基板31抵接。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连接调校基板31和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且能够调节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端面与调校基板31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为螺钉,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内设置有与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配合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穿过调校基板31并螺纹旋入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第一螺纹孔内,且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的螺帽始终与调校基板31抵接。优选地,调校基板31上开设有与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配合的第一光孔,第一光孔的孔径略大于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的螺纹轴的半径。
当需要调节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X轴的俯仰角时,旋拧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调节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在第一螺纹孔内的螺接长度。当螺接长度变长时,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的螺帽带动调校基板31靠近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同时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被压缩并对调校基板31提供弹性支撑力,使得调校基板31能够浮动并到达平衡状态。当螺接长度变短时,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的螺帽带动调校基板31远离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与调校基板31抵接并对调校基板31提供弹性支撑力,使得调校基板31能够浮动并到达平衡状态。
第二调校结构322与第一调校结构321的结构相同。第二调校结构322包括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第二调校弹性件3222和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
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固设于固定座10上,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的端面与调校基板31之间存在间隙,也即,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支撑柱311的轴向尺寸,以使得调校基板31存在调节余量。第二调校弹性件3222套设于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的外周,一端与固定座10抵接,另一端与调校基板31抵接。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连接调校基板31和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且能够调节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的端面与调校基板31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为螺钉,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内设置有与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配合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穿过调校基板31并螺纹旋入第二调校支撑柱3221的第二螺纹孔内,且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的螺帽始终与调校基板31抵接。优选地,调校基板31上开设有与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配合的第二光孔,第二光孔的孔径略大于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的螺纹轴的半径。
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Y轴的俯仰角的方法与调节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X轴的俯仰角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调校结构321与第二调校结构322配合,通过控制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和第二调校连接件3223的螺纹旋入深度,并配合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和第二调校弹性件3222实现调校基板31相对装配支点的角度的变化,从而实现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X轴和Y轴的俯仰角度调节,能够将第二镜头2的光轴调整至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平行。
具体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固定基板8。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上设有第一成像元件71,第一镜头1安装在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上,且第一镜头1的光学中心与第一成像元件71的光学中心重合。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固定安装于固定基板8上,固定基板8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0上。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固定基板8和调校基板31在固定座10上安装的稳定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上还设置有定位柱102以支撑固定基板8和调校基板31。
具体地,定位柱102一体成型于固定座10上,包括大径段,大径段的一端与固定座10连接,大径段的另一端设有小径段。
可选地,对应固定基板8,固定座10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02,固定基板8上设有与定位柱102的小径段配合的第一定位盲孔,且第一定位盲孔的深度小于小径段的轴向尺寸。第一定位盲孔的孔底面与定位柱102的小径段抵接。
可选地,对应调校基板31,固定座10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柱102,调校基板31上设有与定位柱102的小径段配合的第二定位盲孔,且第二定位盲孔的深度小于小径段的轴向尺寸。当调校基板31相对固定座10浮动时,第二定位盲孔的侧面能够与小径段的侧面配合,进一步限制调校基板31相对Z轴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和第二调校弹性件3222均为压缩弹簧。
将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光轴平行度调校至理想状态后,能够保证成像的中心在Y轴方向一致,在X轴方向的间距为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光轴间的标定距离。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对应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均为Sensor传感器。
双镜头配合双成像元件同时采集两路图像,利用ISP技术对两路图像进行配准,最终融合成一路图像输出。
具体地,固定座10上还设置有与固定基板8配合的两个第二支撑柱101,固定基板8与第二支撑柱101抵接,两个紧固螺钉依次穿过固定基板8和第二支撑柱101将固定基板8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0上。
具体地,第一镜头1包括第一镜头本体和第一镜头座,第一镜头本体安装于第一镜头座上,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与固定基板8之间点胶固定为一体,且第一镜头本体的光学中心与第一成像元件71的光学中心重合;固定基板8与第一镜头座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此时,第一镜头1、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和固定基板8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固定在固定座10上,从而使得第一镜头1和第一成像元件71的位置固定,使得第一镜头1的光轴与第一成像元件71的中心位置固定不动,作为调节基准。
第二镜头2的光学中心在初始状态(即未调校第二镜头2的光轴位置时)时,第二镜头2的光学中心与第二成像元件41的光学中心位置重合。
具体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上设有第二成像元件41。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设于调校基板31的正面,第二镜头2固设于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上,第二镜头2的光学中心与第二成像元件41的光学中心位置重合。
图像融合时,保留两路图像的公共区域,裁切两路图像的非公共区域。
在调整第二镜头2的光轴位置时,由于调校基板31与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采用轴孔配合结构配合,由于轴孔配合间隙的存在,会使得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的成像图像存在一定夹角,图像融合时两路图像的公共区域面积明显会比理想状态下的少很多,导致需要裁切掉更多的像素点。
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融合图像的分辨率,需要对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进行旋转角度校正。
第一镜头1和第一成像元件71的位置固定,只需要对第二成像元件41进行旋转角度校正即可。由于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设于调校基板31的正面,通过调整调校基板31,即可实现第二成像元件41的位置调节。
为了实现对第二成像元件41的旋转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旋转调校组件,旋转调校组件能够使得调校基板31绕Z轴旋转,从而实现第二成像元件41的位置调节。
具体地,旋转调校组件包括旋转转轴51,旋转转轴51穿过固定座10并与第一支撑柱311连接,旋转转轴51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柱311能够绕旋转转轴51转动,使得调校基板31能够绕旋转转轴51转动,从而保证调校基板31绕Z轴旋转。
在调节光轴平行度时,第一支撑柱311起到定位支点的作用,在调整第二成像元件41的旋转角度时,第一支撑柱311起到旋转转动轴的作用。为了兼顾以上两种作用效果,进一步地,参见图5,旋转转轴51包括光轴部511、限位部512和螺纹轴部513。
光轴部511的外周套设有紧固弹性件514;限位部512设于光轴部511的一端;螺纹轴部513设于光轴部511的另一端;光轴部511穿过固定座10,螺纹轴部513与第一支撑柱311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长度可调,紧固弹性件514的一端与限位部512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座10抵接。
通过设置紧固弹性件514,紧固弹性件514的一端与限位部512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座10抵接,既能够对第一支撑柱311进行可靠紧固,又能够减小旋转时的摩擦面积。
参见图1和图2,旋转调校组件还包括安装架52、旋转调校悬臂54、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和松紧螺钉53。
其中,安装架52固设于固定座10上;旋转调校悬臂54固设于调校基板31上;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设于安装架52上,且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能够与旋转调校悬臂54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以驱动调校基板31绕旋转转轴51转动。松紧螺钉53螺纹穿过安装架52且下端能够与旋转调校悬臂54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调节松紧螺钉53的下端相对安装架52的伸出长度,能够调节松紧螺钉53与旋转调校悬臂54之间的抵接力,进而能够调节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的压缩量,从而实现第二镜头2的光轴绕Z轴方向的旋转角度调节。
具体地,需要调节第二成像元件41的旋转角度时,如图2所示,拧松松紧螺钉53,松紧螺钉53上移,使得旋转调校悬臂54绕Z轴具有运动余量,在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的弹力作用下,旋转调校悬臂54绕Z轴运动,从而带动调校基板31转动,进而实现了第二成像元件41的旋转角度调节。
优选地,松紧螺钉53的下端设有尖角部,如此设置,使得松紧螺钉53与旋转调校悬臂54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防止旋转调校悬臂54在旋转调节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
优选地,松紧螺钉53为细牙螺钉。
具体地,安装架52上设置压块521,压块521上设置有凹槽,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的下端抵接于凹槽的底面。具体地,压块521通过压块紧固螺钉安装于安装架52上。压块紧固螺钉的有效螺纹长度大于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的初始长度,便于压块521的安装。
可选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松紧螺钉53和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的位置可以调换。
优选地,旋转调校悬臂54上开设有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固定座10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转动配合的第一凸起柱。当调校基板31绕Z轴旋转时,第一凸起柱的侧面与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的长轴方向的端部抵接时,旋转调校悬臂54便不能再发生转动,从而防止调校基板31转动过度。
可选地,调校基板31上还设置有限制悬臂56,限制悬臂56上开设有第二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61,固定座10上设有能够与第二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61转动配合的第二凸起柱。当调校基板31绕Z轴旋转时,第二凸起柱的侧面与第二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61的长轴方向的端部抵接时,限制悬臂56便不能再发生转动,从而防止调校基板31转动过度。
具体地,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和第二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61沿调校基板31旋转轨迹设计位腰型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目相机,将第一镜头1的位置固定,通过调整第二镜头2的光轴位置实现二者光轴相对平行度的调节,通过调整第二成像元件41成像画面的旋转角度实现画面旋转度的调节;其能够将第一镜头1与第二镜头2的光轴相对平行度调整至理想状态,并使得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成像画面的旋转角度的偏差为零,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镜头1与第二镜头2成像的一致性及图像融合效果。
优选地,对相机镜头模组调校操作完成后,对可调的零部件均进行点胶固化处理,然后将相机镜头模组装配至双目相机外壳中,在整机产品中执行后续的图像融合、裁剪等软件操作,最终生成分辨率高、亮度高且兼有颜色信息的融合图像。
具体地,双目相机的两路图像融合实现流程为:
步骤一:调节第一镜头1的光学中心与第一成像元件71的光学中心位置重合,第二镜头2的光学中心与第二成像元件41的光学中心位置重合;
步骤二:将固定基板8和调校基板31在固定座10上安装;
步骤三:调校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二者光轴的相对平行度,调校第二成像元件41的旋转角度;
步骤四:将相机镜头模组装配至双目相机外壳内,两路图像配准、裁剪和融合,并输出融合图像。
实施例二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其包括调校参考件6和实施例一中的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模组与调校参考件6配合,实现第一镜头1与第二镜头2的光轴位置调节。
具体地,调校参考件6上设有两个调校参考标志61,两个调校参考标志61与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分别对应。
具体地,调校参考件6为调校图纸。
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还包括主板91和固定平台92。
第一成像传感器板7和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通过FFC柔性线93与主板91联通,主板91的对外接口接入Web端,如此可实现两路分别成像。进一步地,固定平台92上设置有主板支架94,主板91安装于主板支架94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调校参考标志61为十字架孔,分别对应两路图像中心区域设置的十字标志。只有两路的图像中心的十字中心与调校图纸上的两个十字架孔完全重合时,才表示两路镜头的光轴完全平行且画面无夹角,图像融合时裁剪的区域面积达到最小。
对两路图像与调校参考件6上的两个调校参考标志61依次标定,先由固定的第一镜头1的图像与调校参考件6上与第一镜头1对应的调校参考标志61确定调校参考件6的位置,具体为:第一镜头1的图像中心的十字中心与第一镜头1对应的十字架孔完全重合。
再根据调校参考件6的另一个调校参考标志61调校第二镜头2,具体为:调节第二镜头2的图像中心的十字中心与第二镜头2对应的十字架孔的中心重合,则表明两路光轴已平行;然后再调节第二镜头2的图像中心的十字的两条线与第二镜头2对应的十字架孔的两条线完全重合,则表明两路成像画面无旋转夹角。最终调整至第二镜头2的光轴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平行,且第二镜头2所形成的矩形画面与第一镜头1所形成的矩形画面之间无旋转夹角。
优选地,在线调校操作完成后,对所有可调的零部件进行点胶固化处理,如此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相对平行位置便不再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能够在线出图调节第一镜头1与第二镜头2的光轴的相对平行度、第一成像元件71和第二成像元件41成像画面的旋转度,保证两路成像的一致性与融合效果,减少融合图像非公共区域的裁剪区域,提高最终成像的分辨率。
在线调校操作完成后,对所有可调的零部件进行点胶固化处理,如此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相对平行位置便不再变化。将调校完成的相机镜头模组放入双目相机的外壳中,接入可执行后续图像配准、裁剪、融合的系统主板,便可将两路图像信息融合成一路完整图像,且形成的图像分辨率经过上述在线调节后可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10);
第一镜头(1),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上,所述第一镜头(1)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
第二镜头(2);
调校机构,所述调校机构包括调校基板(31)和俯仰调校组件,所述调校基板(31)一端的背面设有第一支撑柱(311),所述第一支撑柱(311)与所述固定座(10)连接,所述第二镜头(2)固设于所述调校基板(31)的正面,所述第二镜头(2)和所述第一镜头(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3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1)的光轴共Z轴设置,所述第二镜头(2)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1)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调校基板(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俯仰调校组件与所述固定座(10)浮动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镜头(2)的光轴的绕X轴和绕Y轴的俯仰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校组件包括第一调校结构(321)和第二调校结构(322),所述第一支撑柱(311)、所述第一调校结构(321)和所述第二调校结构(322)沿X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校结构(321)包括:
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固设于所述固定座(10)上,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端面与所述调校基板(31)之间存在间隙;
第一调校弹性件(3212),套设于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外周,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校基板(31)抵接;
第一调校连接件(3213),连接所述调校基板(31)和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且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校支撑柱(3211)的端面与所述调校基板(31)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上设有第二成像元件(41),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设于所述调校基板(31)的正面,所述第二镜头(2)固设于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板(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镜头模组还包括旋转调校组件,所述旋转调校组件包括:
旋转转轴(51),穿过所述固定座(10)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1)连接,所述旋转转轴(51)沿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柱(311)能够绕所述旋转转轴(5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校组件还包括:
安装架(52),固设于所述固定座(10)上;
旋转调校悬臂(54),固设于所述调校基板(31)上;
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设于所述安装架(52)上且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弹簧(55)能够与所述旋转调校悬臂(54)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以驱动所述调校基板(31)绕所述旋转转轴(51)转动;
松紧螺钉(53),所述松紧螺钉(53)螺纹穿过所述安装架(52)且下端能够与所述旋转调校悬臂(54)的上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螺钉(53)的下端设有尖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校悬臂(54)上开设有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所述固定座(10)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角度限位腰型孔(541)转动配合的第一凸起柱。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转轴(51)包括:
光轴部(511),其外周套设有紧固弹性件(514);
限位部(512),设于所述光轴部(511)的一端;
螺纹轴部(513),设于所述光轴部(511)的另一端;
所述光轴部(511)穿过所述固定座(10),所述螺纹轴部(513)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1)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长度可调,所述紧固弹性件(514)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51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0)抵接。
10.一种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
调校参考件(6),所述调校参考件(6)上设有两个调校参考标志(61),两个所述调校参考标志(61)与所述第一镜头(1)和所述第二镜头(2)分别对应。
11.一种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相机镜头模组。
CN202110980242.1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Pending CN114200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242.1A CN114200624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PCT/CN2022/106004 WO2023024753A1 (zh) 2021-08-25 2022-07-15 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242.1A CN114200624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624A true CN114200624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0242.1A Pending CN114200624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0624A (zh)
WO (1) WO20230247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753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8612A (ja) * 2008-05-30 2009-12-10 Canon Inc 双眼装置
CN106595594A (zh) * 2016-11-18 2017-04-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节的双目视觉传感装置及方法
CN107333036A (zh) * 2017-06-28 2017-11-07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双目相机
CN208353463U (zh) * 2018-07-20 2019-01-08 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相机镜头安装结构
CN111083470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阵列相机视轴调校装置及调校方法
CN111610638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弗提图德萨沃有限公司 双目头戴设备中光学模组的装调测试装置及方法
WO2020194564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メラ調整装置、カメラ位置調整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212180654U (zh) * 2020-05-07 2020-12-18 熵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模组调整装置
CN112130273A (zh) * 2020-10-14 2020-12-2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轴平行度快速调节装置
CN213342365U (zh) * 2020-08-11 2021-06-01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
CN112929553A (zh) * 2021-03-26 2021-06-08 浙江舜宇智领技术有限公司 至少双目的摄像头装置
CN113030921A (zh) * 2021-03-30 2021-06-25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多线激光雷达光机调校装置及转镜模组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9096A (ja) * 2012-08-13 2014-02-27 Fujifilm Corp 多眼カメラ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929589B (zh) * 2014-04-01 2017-03-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Ccd相机调整机构
CN114200624A (zh) * 2021-08-25 2022-03-1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8612A (ja) * 2008-05-30 2009-12-10 Canon Inc 双眼装置
CN106595594A (zh) * 2016-11-18 2017-04-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节的双目视觉传感装置及方法
CN107333036A (zh) * 2017-06-28 2017-11-07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双目相机
CN208353463U (zh) * 2018-07-20 2019-01-08 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相机镜头安装结构
CN111610638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弗提图德萨沃有限公司 双目头戴设备中光学模组的装调测试装置及方法
WO2020194564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メラ調整装置、カメラ位置調整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11083470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阵列相机视轴调校装置及调校方法
CN212180654U (zh) * 2020-05-07 2020-12-18 熵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模组调整装置
CN213342365U (zh) * 2020-08-11 2021-06-01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
CN112130273A (zh) * 2020-10-14 2020-12-2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轴平行度快速调节装置
CN112929553A (zh) * 2021-03-26 2021-06-08 浙江舜宇智领技术有限公司 至少双目的摄像头装置
CN113030921A (zh) * 2021-03-30 2021-06-25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多线激光雷达光机调校装置及转镜模组的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753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4753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6932B (zh) Oled面板的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CN105774679B (zh) 一种汽车、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及其投影图像高度调节方法
JP4654862B2 (ja) 撮像素子のあおり調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CN110595739B (zh) 一种自动压接机构
CN114200624A (zh) 一种相机镜头模组、相机镜头光轴调节装置及双目相机
KR101117526B1 (ko) Lcd 패널 얼라인 장치
CN113588687A (zh) 极片边缘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1246249A (zh) 一种用于空间遥感仪器消像旋k镜固定的三维调节装置
JP2005094731A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該カメラ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215374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geared lens barrel
KR20010110733A (ko) 투영시스템의 집광 정렬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41287A (zh) 摄像元件位置检测装置
CN1223879C (zh) 用于光学仪器的精细取向调节的装置
CN102902043B (zh) 光学元件调整模组、投影装置及调整光学元件的方法
EP0274328A2 (en) Double eccentric aiming system for solid state camera
US20070062432A1 (en) Position-adjusting mechanism of an optical engine
CN112630931B (zh) 一种激光投影光学系统反射镜精度可调结构
JP3345956B2 (ja) 検出計の姿勢調節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2502708A (ja) 機能部品をレンズにマウントする方法
CN100462842C (zh) 摄像装置
CN114967149A (zh) 一种图像生成单元安装位置调整机构
CN2702336Y (zh) 位置辨识装置和热压接设备
CN217845246U (zh) 视觉系统水平度调节装置
US7193795B2 (en) Optical system with image producing surface control unit
JPH0616764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における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