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8599A - 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8599A
CN114198599A CN202111265092.2A CN202111265092A CN114198599A CN 114198599 A CN114198599 A CN 114198599A CN 202111265092 A CN202111265092 A CN 202111265092A CN 114198599 A CN114198599 A CN 114198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piece
assembly
axi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50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世杰
方荣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50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8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8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2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 F16M11/121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constituted of several dependent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26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telescoping, with or without folding
    • F16M11/28Undercarriages for supports with one single telescoping pil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以及安装件;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沿第一轴线设置,其中调节组件内设有一容置腔;安装件至少部分嵌设于容置腔中,安装件用于装配外部设备;调节组件能够相对支撑组件绕第一轴线自转,和/或,安装件能够相对调节组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与调节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和安装件进一步转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得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Description

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各类设备丰富日常生活,为生活提供便利。在各种外部设备的生产、安装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支架装置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外部设备固定于某一角度,以达到更好的生产、安装以及使用效果。但由于现有的支架装置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支架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或由于惯性作用,带动外部设备偏离用户所需求的预想角度,即无法可靠固定于支架装置调节后的角度,难以满足特定场景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装置,能够使得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沿第一轴线设置,其中调节组件内设有一容置腔;安装件,其至少部分嵌设于容置腔中,安装件用于装配外部设备;调节组件能够相对支撑组件绕第一轴线自转,和/或,安装件能够相对调节组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与调节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和安装件进一步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绕第一轴线依次分布;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绕第一轴线依次分布,且第一咬合齿和第二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限制调节组件相对支撑组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朝向容置腔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绕第二轴线依次分布;安装件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绕第二轴线依次分布,且第三咬合齿和第四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限制安装件相对调节组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和安装件中的一者设有第一转轴,另一者设有转轴孔,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嵌设于转轴孔中;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和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围设于第一转轴和转轴孔的外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弹性件及锁紧件;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对接形成容置腔;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一弹性件用于使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之间还通过锁紧件连接,其中当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支撑组件、调节组件及安装件之间相对固定,而当锁紧件处于放松状态时,允许调节组件相对支撑组件转动和/或允许安装件相对调节组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锁紧件为半牙螺钉;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中的一者设有固定孔,另一者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为通孔且相对第二螺纹孔靠近固定孔;锁紧件依次穿过固定孔和第一螺纹孔,且当锁紧件的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旋紧时,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而当锁紧件的螺纹段未旋入第二螺纹孔或未与第二螺纹孔旋紧时,锁紧件处于放松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卡接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中的一者,另一者设有卡槽,卡接部嵌设于卡槽中,第一固定部和卡接部配合使得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一侧通过弹性件和锁紧件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杆,连接杆与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其中连接杆套设于支撑杆的外周,且连接杆和支撑杆之间能够沿第一轴线相对移动;连接杆朝向支撑杆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至少两个限位槽沿第一轴线依次间隔分布,支撑杆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限位槽中,以固定连接杆和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杆开设有通孔,限位件通过通孔嵌入限位槽;支撑组件还包括顶杆和第二弹性件,支撑杆套设于顶杆的外周;第二弹性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支撑杆的内壁,限位件穿设于连接部,连接部具有靠近通孔的趋势,以带动限位件通过通孔,其中顶杆用于将连接部顶离支撑杆的内壁,使得限位件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限位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顶杆包括主体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位于主体部的一侧,第二限位部位于主体部的另一侧;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座,支撑杆设于支撑座;支撑座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设有移动槽,第一限位部嵌入于移动槽中,以当第一限位部抵接移动槽的内壁时,限制顶杆进一步朝向调节组件移动;支撑座还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开设有贯穿的避让槽,当第二限位部抵接于固定板时,限制顶杆从支撑杆中脱出,且此时第一限位部位于避让槽,以允许通过避让槽推动顶杆朝向调节组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挡拦件,挡拦件设于支撑杆的内壁,顶杆可移动地夹持于挡拦件与支撑杆的内壁之间,使得顶杆沿第一轴线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支架装置的调节组件能够相对支撑组件绕第一轴线自转,和/或,安装件能够相对调节组件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实现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至少可绕一种方向转动。并且,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与调节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和安装件进一步转动,如此一来,将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调节于某一角度时,咬合齿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缓解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进一步转动,和/或,安装件与调节组件之间进一步转动的情况。换言之,相对现有技术中,调节支架装置的形态时,由于外力或者惯性的作用导致其无法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导致外部设备的角度发生改变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咬合齿的限位作用使得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支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支架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调节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调节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调节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弹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安装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连接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连接杆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省略连接杆的支撑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支撑组件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弹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支撑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顶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装置无法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以及安装件;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沿第一轴线设置,其中调节组件内设有一容置腔;安装件至少部分嵌设于容置腔中,安装件用于装配外部设备;调节组件能够相对支撑组件绕第一轴线自转,和/或,安装件能够相对调节组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与调节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和安装件进一步转动。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支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支架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支架装置可以是相机的三脚架、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支架装置、设备装配过程中用于固定设备的支架装置等,但不限于此,在此就不再赘述。
支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调节组件20以及安装件30。支撑组件10用于承载支架装置其他组成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调节组件20以及安装件30。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沿第一轴线Z1设置,其中调节组件20内设有一容置腔201,安装件30至少部分嵌设于容置腔201中,安装件30用于装配外部设备。其中,外部设备可以通过磁吸、卡扣、夹持等方式装配于安装件30。
调节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和/或安装件30能够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以实现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至少可绕一种方向转动,即可在至少一种方向上对外部设备的角度进行调节;其中,第一轴线Z1垂直于第二轴线Z2。
顾名思义,支撑组件10用于支撑支架装置的其余组成部件以及外部设备,支撑组件10应当能够相对外部环境稳定固定,例如固定于地面或装配台等,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相当于支撑组件10固定于地面等位置,调节组件20自身能够进行转动,转动方向为绕第一轴线Z1的方向。安装件30能够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是指可以是安装件30进行转动,也可以是调节组件20进行转动,亦或是调节组件20与安装件30均会发生转动但不同步,以实现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
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20和安装件30进一步转动,如此一来,在调节外部设备时,咬合齿彼此脱离,以允许调节外部设备的角度,将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调节于某一角度时,咬合齿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缓解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之间进一步转动,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之间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从而本实施例中支架装置通过咬合齿的限位作用,实现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具体地,当调节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时,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与支撑组件1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以允许调节组件20绕第一轴线Z1转动,当调节组件20转动到用户所需要的角度时,控制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限制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进一步转动,当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转动后,能够可靠固定于调整后的角度;进一步地,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也可以始终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用于使得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能够保持相对固定,避免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发生相对转动,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亦或是,当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时,允许安装件30能够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而当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时,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受到咬合齿的限位作用,以限制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进一步转动,当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后,能够可靠固定于调整后的角度;进一步地,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也可以始终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用于使得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能够保持相对固定,避免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发生相对转动,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亦或是,在调节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且安装件30能够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的过程中,当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时,能够限制支撑组件10与调节组件20,和/或,调节组件20与安装件30进一步转动。也就是说,只要安装件30和支撑组件10中的一者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就能够提高本发明支架装置的可靠性,使得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当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且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时,同样能够提高本发明支架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使得支架装置所装配的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发明调节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调节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调节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包括第一调节件21、第二调节件22、第一弹性件23及锁紧件241。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对接形成容置腔201,即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调节组件20内设有的容置腔201”,安装件30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
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还通过锁紧件241连接,其中当锁紧件241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之间固定连接,无法相对活动,支撑组件10、调节组件20及安装件30之间相对固定,即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无法相对转动,且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也同样无法相对转动,从而保持支撑组件10、调节组件20及安装件30之间相对固定。
当锁紧件241处于放松状态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相对活动,允许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转动和/或允许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通俗理解,当锁紧件241处于放松状态时,能够允许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相对活动,增大容置腔201的容纳空间,相当于产生活动空间,从而允许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与支撑组件1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以允许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和/或,允许安装件30的咬合齿与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以允许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
可选地,锁紧件241可以是半牙螺钉等,半牙螺钉是指螺杆一段具有螺纹、另一段为光杆的螺钉。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中的一者设有固定孔242,另一者设有第一螺纹孔243和第二螺纹孔244,第一螺纹孔243为通孔且相对第二螺纹孔244靠近固定孔242。
锁紧件241在锁紧支架装置时,依次穿过固定孔242和第一螺纹孔243,且当锁紧件241的螺纹段与第二螺纹孔244旋紧时,锁紧件241处于锁紧状态,支撑组件10、调节组件20及安装件30之间相对固定。
而当锁紧件241的螺纹段未旋入第二螺纹孔244或未与第二螺纹孔244旋紧时,锁紧件241处于放松状态,由于锁紧件241靠近第一螺纹孔243与固定孔242的表面不具有螺纹,使得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相对活动,以形成活动空间允许调节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和/或,允许安装件30能够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也就是说,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仍通过锁紧件241保持连接,二者并未完全脱离,但此时能够允许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与支撑组件1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和/或,允许安装件30的咬合齿与调节组件20的咬合齿彼此脱离。
而当锁紧件241旋出第一螺纹孔243或旋出第一螺纹孔243以及固定孔242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不再通过锁紧件241连接,即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彼此脱离,可将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拆开。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举例展示的,第一调节件21设有固定孔242,第二调节件22设有第一螺纹孔243和第二螺纹孔244,锁紧件241能够依次穿过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第一调节件21设有第一螺纹孔243和第二螺纹孔244,第二调节件22设有固定孔242,锁紧件241能够依次穿过第二调节件22和第一调节件21。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23连接,第一弹性件23具有弹性回复力,第一弹性件23的弹性回复力用于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容易理解的,当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和/或,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时,咬合齿彼此脱离,势必会使得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彼此分离,那么由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23连接,在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彼此分离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均具有朝向彼此运动的趋势,通过第一弹性件23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以在支架装置调整后,第一弹性件23带动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朝向彼此靠近,使得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调节组件20和安装件30进一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3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231和卡接部232(如图6中所示),第一固定部231固定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中的一者,另一者设有卡槽25,卡接部232嵌设于卡槽25中,第一固定部231和卡接部232配合使得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如图4、图5以及图6中所举例展示的,第一弹性件23的第一固定部231固定于第一调节件21,第二调节件22设有卡槽25,以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时第一弹性件23的第一固定部231固定于第二调节件22,第一调节件21设有卡槽25,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的一侧通过第一弹性件23和锁紧件241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53转动连接。以当锁紧件241放松时,锁紧件241的螺纹段未旋入第二螺纹孔244,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绕第二转轴53转动,以形成活动空间允许咬合齿彼此脱离,允许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转动和/或允许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咬合齿彼此咬合过程中,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分别绕第二转轴53转动的角度较小,锁紧件241的部分螺纹段仍旋入第二螺纹孔244(相当于锁紧件241未与第二螺纹孔244旋紧)时,穿设于第一螺纹孔243的是锁紧件241表面不具有螺纹的部分,此时,第一螺纹孔243与锁紧件241之间以及固定孔242与锁紧件241之间均存在间隙,该间隙足以满足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转动时角度的需求,从而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能够分别绕第二转轴53转动,以允许咬合齿彼此脱离。
其中,锁紧件241旋入第二螺纹孔244后,能否允许咬合齿彼此脱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可以调整咬合齿的齿高,当齿高较高时,锁紧件241旋入第二螺纹孔244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能够分别绕第二转轴53转动形成的活动空间较小,不足以使得咬合齿彼此脱离,从而就能够实现当锁紧件241只要旋入第二螺纹孔244后,就不允许咬合齿彼此脱离,进一步减小支架装置无法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23连接,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以在支架装置调整后,带动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彼此靠近,以有利于调节组件20与支撑组件10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安装件30与调节组件20咬合齿彼此咬合,无需手动实现咬合齿彼此咬合,且有利于完成调节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就能够朝向彼此靠近,减少调节组件20和/或安装件30进一步转动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支架装置的便利性及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螺纹孔243和第二螺纹孔244之间的距离大于锁紧件241的螺纹段长度,以当锁紧件241未旋入第二螺纹孔244时,锁紧件241与第一螺纹孔243通过螺纹彼此连接,使得锁紧件241与第一螺纹孔243不易彼此脱离,从而能够防止锁紧件241脱落,此时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能够相对活动但无法相互脱离,支架装置仍处于较为稳固的状态,缓解支架装置易散架的情况。第一弹性件23能够拉紧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以在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转动时提供阻力,有利于控制转动角度。并且,锁紧件241的螺纹段在第一螺纹孔243和第二螺纹孔244之间时还具有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相对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第一弹性件23损坏,从而能够对第一弹性件23起到保护作用。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图2、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41,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41绕第一轴线Z1依次分布;支撑组件10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42(如图2中所示),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42绕第一轴线Z1依次分布,且第一咬合齿41和第二咬合齿42彼此咬合,以限制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转动。并且,随着第一咬合齿41和第二咬合齿42中至少一者的咬合齿数量越多,调节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组件10能够可靠固定的角度越多。
在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时,第一咬合齿41与第二咬合齿42彼此脱离,从而调节组件20能够带动安装件30同步绕第一轴线Z1自转,当调节组件20完成当前转动调节后,第一咬合齿41能够再次与第二咬合齿42彼此咬合,使得调节组件20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从而使得外部设备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1、第二调节件22、第一弹性件23以及锁紧件241的实施方式,第一咬合齿41设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中的至少一者,当锁紧件241处于放松状态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相对活动,允许第一咬合齿41和第二咬合齿42彼此脱离,此时第一弹性件23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以当完成调节组件20的角度调节时,第一弹性件23驱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相互靠近,相当于驱使第一咬合齿41与第二咬合齿42相互靠近,以实现第一咬合齿41与第二咬合齿42彼此咬合,从而使得调节组件20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进而使得外部设备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请结合参阅图1、图3至图5、图7,图7是本发明安装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腔201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43,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43绕第二轴线Z2依次分布;安装件30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44,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44绕第二轴线Z2依次分布,且第三咬合齿43和第四咬合齿44彼此咬合,以限制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并且,随着第三咬合齿43和第四咬合齿44中至少一者的咬合齿数量越多,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能够可靠固定的角度越多。
在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时,第三咬合齿43与第四咬合齿44彼此脱离,从而安装件30能够带动外部设备绕第二轴线Z2转动,当安装件30完当前转动调节后,第三咬合齿43能够再次与第四咬合齿44彼此咬合,使得安装件30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从而使得外部电子设备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1、第二调节件22、锁紧件241以及第一弹性件23的实施方式,第三咬合齿43设于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中的至少一者,当锁紧件241处于放松状态时,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2能够相对活动,允许第三咬合齿43与第四咬合齿44彼此脱离,此时第一弹性件23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以当完成调节组件20的角度调节时,第一弹性件23驱使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相互靠近,相当于驱使第三咬合齿43与第四咬合齿44相互靠近,以实现第三咬合齿43与第四咬合齿44彼此咬合,从而使得安装件30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进而使得外部设备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20和安装件30中的一者设有第一转轴51,另一者设有转轴孔52,第一转轴51可转动地嵌设于转轴孔52中,以使得安装件30能够可靠地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缓解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转动过程中彼此脱离的情况,进而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43和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44围设于第一转轴51和转轴孔52的外周。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7所举例展示的,调节组件20的第一调节件21和第二调节件22设有沿第二轴线Z2彼此相对的第一转轴51,安装件30设有转轴孔52,第一转轴51可转动地嵌设于转轴中,当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时,第一转轴51能够相对转轴孔52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安装件30设有第一转轴51,调节组件20设有转轴孔52,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8至图10,图8是本发明连接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连接杆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省略连接杆的支撑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包括连接杆11和支撑杆12。连接杆11与调节组件2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设于支撑组件10的第二咬合齿42,可以设于连接杆11朝向调节组件20的一侧。
其中,连接杆11套设于支撑杆12的外周,且连接杆11和支撑杆12之间能够沿第一轴线Z1相对移动,以能够进一步调节支架装置的高度。也就是说,调节组件20相对支撑组件10绕第一轴线Z1自转,和/或,安装件30相对调节组件20绕第二轴线Z2转动,以调节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的角度,与此同时,还能够调节安装件30相对支撑组件10的距离,以调节外部设备的高度,提高支架装置的功能性以及适用性,丰富本实施例支架装置的适用场景。
具体地,连接杆11朝向支撑杆12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111,至少两个限位槽111沿第一轴线Z1依次间隔分布,支撑杆12上设有限位件121,限位件121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限位槽111中,以固定连接杆11和支撑杆1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安装件30能够相对支撑杆12固定于不同的高度。
可选地,连接杆11和支撑杆12中的一者设有滑槽,另一者设有凸筋,凸筋可移动地嵌设于滑槽内,且滑槽沿第一轴线Z1的方向延伸,以当凸筋在滑槽内移动时,连接杆11相对支撑杆12沿第一轴线Z1移动,并通过滑槽和凸筋能够限定二者的相对移动轨迹,避免相对移动方向偏离第一轴线Z1。
可选地,限位件121与支撑杆1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图9至图11,图11是图10所示支撑组件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杆12开设有通孔122(如图2中所示),限位件121通过通孔122嵌入限位槽111,即限位件121与支撑杆12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限位件121穿设于预先开设的通孔122,以有利于保持支撑杆12与限位件121相对固定,缓解支撑杆12与限位件121无法同步运动的情况出现,以当限位件121嵌入不同限位槽111时,支撑杆12能够同步相对连接杆11移动。
支撑组件10还包括顶杆13和第二弹性件14,支撑杆12套设于顶杆13的外周。第二弹性件14包括相连的第二固定部141和连接部142(如图12中所示),第二固定部141固定于支撑杆12的内壁,限位件121穿设于连接部142,连接部142具有靠近通孔122的趋势,以在限位件121朝向第一轴线Z1移动时,第二弹性件14的连接部142能够使限位件121具有通过通孔122的趋势,其中顶杆13用于将连接部142顶离支撑杆12的内壁,使得限位件121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限位槽111中。进一步地,顶杆13能够相对支撑杆12沿第一轴线Z1移动。
通俗来讲,顶杆13的端部位于连接部142与支撑杆12的内壁之间,当顶杆13受外力沿第一轴线Z1的方向朝向第二弹性件14移动时,连接部142受顶杆13影响朝向第一轴线Z1运动,带动限位件121朝向第一轴线Z1移动,即带动限位件121朝向远离限位槽11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限位件121脱离限位槽111,则允许连接杆11与支撑杆12能够沿第一轴线Z1相对移动,以调节安装件30在第一轴线Z1上的位置,从而调整外部设备的高度。并且,由于第二固定部141固定于支撑杆12的内壁,限位件121朝向远离限位槽111移动时,第二弹性件14的弹性回复力能够使得限位件121具有朝向限位槽111移动的趋势,以在限位钉远离限位槽111移动时提供阻力,减少限位钉受力较大导致限位钉与支撑杆12脱离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当撤销顶杆13所受外力时,第二弹性件14的弹性回复力使得连接部142具有靠近通孔122的趋势,以带动限位件121通过通孔122,驱使顶杆13复位,从而使得支撑杆12与连接杆11可靠固定,进而使得外部设备可靠固定于调整后的高度。
请结合参阅图2、图11、图13以及图14,图13是图10所示支撑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顶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顶杆13包括第一限位部131、第二限位部132以及主体部133,第一限位部131位于主体部133的一侧,第二限位部132位于主体部133的另一侧。
支撑组件10还包括支撑座15,支撑杆12设于支撑座15。可选地,支撑杆12与支撑座15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的,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支撑座15远离调节组件20的一侧设有移动槽151(如图2中所示),顶杆13的第一限位部131嵌入于移动槽151中,顶杆13相对支撑杆12沿第一轴线Z1移动时,第一限位部131相对移动槽151沿第一轴线Z1移动,当第一限位部131抵接于移动槽151的内壁时,具体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31朝向调节组件20的一侧表面抵接于移动槽151的内壁,能够对顶杆13起到阻挡作用,限制顶杆13进一步沿第一轴线Z1朝向调节组件20移动,换言之,移动槽151能够限制顶杆13沿第一轴线Z1朝向调节组件20的移动量,避免顶杆13过度移动导致第二弹性件14损坏,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的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支撑座15还设有固定板152,固定板152开设有贯穿的避让槽153,当第二弹性件14驱使顶杆13复位或外力驱使第二弹性件14沿第一轴线Z1朝向远离调节组件20移动时,第二限位部132抵接于固定板152时,限制顶杆13进一步沿第一轴线Z1朝向远离调节组件20的方向移动,即限制顶杆13从支撑杆12中脱出,从而避免顶杆13与支架装置脱离,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并且,当第二限位部132抵接于固定板152时,第一限位部131位于避让槽153,以允许通过避让槽153推动顶杆13朝向调节组件20移动,以将第二弹性件14的连接部142(如图12中所示)顶离支撑杆12的内壁,使得限位件121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限位槽111中。
可选地,支撑座15与固定板15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的,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在此不做限定。图13中所举例展示的为,支撑座15与固定板152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并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
由此可见,通过移动槽151与固定板152能够限制顶杆13沿第一轴线Z1移动的行程,缓解损坏第二弹性件14以及顶杆13易掉落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还包括挡拦件16,挡拦件16设于支撑杆12的内壁,顶杆13穿设于挡拦件16与支撑杆12之间的缝隙,即顶杆13可移动地夹持于挡拦件16与支撑杆12之间,使得顶杆13沿第一轴线Z1移动,从而限制顶杆1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顶杆13无法将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142(如图12中所示)顶离支撑杆12,从而有效限制顶杆13的移动路径,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支撑杆12的内壁还可以设有滑槽,滑槽沿第一轴线Z1的方向延伸,顶杆13嵌设于滑槽且能够沿滑槽移动,以沿第一轴线Z1移动,通过滑槽进一步限制顶杆13的移动路径,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结合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连接杆11和支撑杆12中的一者设有凸筋,另一者设有滑槽”的实施方式,可以是连接杆11设有滑槽,支撑杆12朝向连接杆11的一侧设有凸筋,凸筋同样沿第一轴线Z1的方向延伸,凸筋的背面即支撑杆12内壁则形成为顶杆13所嵌设的滑槽,从而有利于简化支架装置的结构。
可选地,挡拦件16可以设于滑槽,进一步避免顶杆13在移动过程中偏离第一轴线Z1方向,提高支架装置的可靠性。
支撑座15还包括若干通孔,用于穿设螺钉、磁吸、卡扣等,在此不做限定,从而能够将支架装置固定于使用场景中,提高支架装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支架装置具有结构简洁、体积小、可多角度调节以及角度调节范围大等优势,尤其能够通过弹性件以及咬合齿等结构,使得支架装置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使得装配于支架装置的外部设备能够可靠固定于调节后的角度,且支架装置内各部件固定牢固,有效降低滑脱风险,提高支架装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沿第一轴线设置,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内设有一容置腔;
安装件,其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安装件用于装配外部设备;
所述调节组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组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自转,和/或,所述安装件能够相对所述调节组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和/或,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调节组件通过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通过咬合齿之间的咬合作用限制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安装件进一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组件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咬合齿绕所述第一轴线依次分布;
所述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咬合齿绕所述第一轴线依次分布,且所述第一咬合齿和所述第二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限制所述调节组件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组件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绕所述第二轴线依次分布;
所述安装件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绕所述第二轴线依次分布,且所述第三咬合齿和所述第四咬合齿彼此咬合,以限制所述安装件相对所述调节组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安装件中的一者设有第一转轴,另一者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嵌设于所述转轴孔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咬合齿和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咬合齿围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转轴孔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弹性件及锁紧件;
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对接形成所述容置腔;
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还通过所述锁紧件连接,其中当所述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及所述安装件之间相对固定,而当所述锁紧件处于放松状态时,允许所述调节组件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和/或允许所述安装件相对所述调节组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件为半牙螺钉;
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中的一者设有固定孔,另一者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为通孔且相对所述第二螺纹孔靠近所述固定孔;
所述锁紧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且当所述锁紧件的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旋紧时,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紧状态,而当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螺纹段未旋入所述第二螺纹孔或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旋紧时,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放松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中的一者,另一者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嵌设于所述卡槽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卡接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锁紧件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周,且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能够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对移动;
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支撑杆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所述限位槽中,以固定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通孔嵌入所述限位槽;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顶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支撑杆套设于所述顶杆的外周;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靠近所述通孔的趋势,以带动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通孔,其中所述顶杆用于将所述连接部顶离所述支撑杆的内壁,使得所述限位件能够选择性地嵌入不同的所述限位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杆包括主体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设有移动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嵌入于所述移动槽中,以当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移动槽的内壁时,限制所述顶杆进一步朝向所述调节组件移动;
所述支撑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贯穿的避让槽,当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板时,限制所述顶杆从所述支撑杆中脱出,且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避让槽,以允许通过所述避让槽推动所述顶杆朝向所述调节组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挡拦件,所述挡拦件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所述顶杆可移动地夹持于所述挡拦件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之间,使得所述顶杆沿所述第一轴线移动。
CN202111265092.2A 2021-10-28 2021-10-28 支架装置 Pending CN114198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5092.2A CN114198599A (zh) 2021-10-28 2021-10-28 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5092.2A CN114198599A (zh) 2021-10-28 2021-10-28 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599A true CN114198599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5092.2A Pending CN114198599A (zh) 2021-10-28 2021-10-28 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85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503A (zh) * 2022-03-22 2022-06-03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导向座及对中杆
WO202402242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承载装置及其调节机构、半导体工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2438U (zh) * 1976-01-31 1977-08-03
JPS549276U (zh) * 1977-06-22 1979-01-22
JP2006046360A (ja) * 2004-07-30 2006-02-16 Daiwa Seiko Inc 伸縮装置
CN202203615U (zh) * 2011-08-22 2012-04-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调节支架
CN103244799A (zh) * 2013-04-08 2013-08-14 深圳市宝瑞明科技有限公司 万向支架及具有该万向支架的摄像机
KR20190002434U (ko) * 2018-03-21 2019-10-01 조인성 카메라 모듈 고정용 홀더
CN212226577U (zh) * 2020-06-09 2020-12-2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宿舍管理用的便于调节的人脸识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2438U (zh) * 1976-01-31 1977-08-03
JPS549276U (zh) * 1977-06-22 1979-01-22
JP2006046360A (ja) * 2004-07-30 2006-02-16 Daiwa Seiko Inc 伸縮装置
CN202203615U (zh) * 2011-08-22 2012-04-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调节支架
CN103244799A (zh) * 2013-04-08 2013-08-14 深圳市宝瑞明科技有限公司 万向支架及具有该万向支架的摄像机
KR20190002434U (ko) * 2018-03-21 2019-10-01 조인성 카메라 모듈 고정용 홀더
CN212226577U (zh) * 2020-06-09 2020-12-2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宿舍管理用的便于调节的人脸识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503A (zh) * 2022-03-22 2022-06-03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导向座及对中杆
WO202402242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承载装置及其调节机构、半导体工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98599A (zh) 支架装置
US11857068B2 (en) Toolless attachment assembly
CN107002939B (zh) 云台负载安装组件、云台及拍摄设备
WO2022047883A1 (zh) 旋转组件、支撑架及拍摄设备
US9243737B2 (en) Tripod apparatus
WO2022047882A1 (zh) 支撑架及拍摄设备
US20150090849A1 (en) Medical device supporting apparatus
JP2005221592A (ja) レンズ移動機構
US8770866B2 (en) Camera swing head
CN216280153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快拆支架
WO2021093065A1 (zh) 一种复合滑块结构
CN108761800B (zh)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快速拆装装置
KR20070079116A (ko) 산업 및 삼각대용 다용도 볼 헤드
US11868031B2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lid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c equipment and locking assembly thereof
WO2023005397A1 (zh) 一种三维打印设备
CN113504690B (zh) 云台结构及照明装置
CN113324142A (zh) 一种调节装置
CN116411647A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弹性抗震结构
CN111895055A (zh) 一种云台摄像机的同步带松紧调节结构
CN219263668U (zh) 云台锁止装置及云台
CN110608351A (zh) 一种隐藏式显示器升降装置
CN220647596U (zh) 角度调节机构及投影仪
CN220337915U (zh) 快装云台
CN215807392U (zh) 一种云台的调节机构
TWI615236B (zh) 具有模組化支撐裝置之線性傳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