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4055A -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4055A
CN114194055A CN202111647070.2A CN202111647070A CN114194055A CN 114194055 A CN114194055 A CN 114194055A CN 202111647070 A CN202111647070 A CN 202111647070A CN 114194055 A CN114194055 A CN 114194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fixed
graphene
charging pi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70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4055B (zh
Inventor
焦晓平
董单淑阳
吴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nlong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Zhe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Zhe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Zhe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70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4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4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4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4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4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1Photovolta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及充电桩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及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的连接、充电电缆。桩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朝向调节机构,朝向调节机构上再设置倾角调节结构,倾角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太阳能板的倾角,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配套专用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及材料配比为最新研发成果。此新型充电桩,通过调节装置对风能进行捕捉进而对太阳能板的角度方向进行实时调整,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节能效果,减少了碳排放;连接充电桩用的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和散热性能,造价低、重量轻、弯曲性能好,充电操作也更加方便。本发明对解决汽车充电难、能耗大的现状有很大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及充电桩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户外充电桩,为了节省除充电外电能的消耗,通常会在桩体上加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从而利用太阳能供电,降低自身能耗,达到节能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太阳能板不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角度,从而导致节能效果不佳;而与桩体连接用的传统充电桩电缆也因弯曲性能差,重量重,实际操作使用时极不方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充电桩及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及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包括桩体,桩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板,还包括:
朝向调节机构,太阳能板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上,朝向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相对应的朝向角度,朝向调节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工作台通过支架三固定在桩体上;
蓄能机构,蓄能机构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上,并用来储蓄风能,蓄能机构与朝向调节机构传动连接;
倾角调节机构,倾角调节机构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上,倾角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太阳能板的倾角,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
优选的,朝向调节机构包括转台,太阳能板的一端铰接在转台上,倾角调节机构设置在转台上,转台的底面固定有转轴二,且转轴二贯穿并定轴转动连接工作台上,蓄能机构设置在转台上,支架三上固定有第一气动组件,蓄能机构与第一气动组件气动连接,且第一气动组件通过涡轮蜗杆副与转轴二传动连接。
优选的,倾角调节机构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转台上的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通过连杆与太阳能板的背侧铰接,转台上设置有第二气动组件,第二气动组件与螺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气动组件和第二气动组件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气动组件包括泵轮二,泵轮二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七,气管七的两端分别连接气管五和气管八,气管七靠近气管五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一,气管七靠近气管八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三,气管七上固定并连通气管六和气管九,气管六和气管九位于泵轮二的两侧,气管六上连接电磁阀二,气管九上连接电磁阀四,第一气动组件中的泵轮二内部的叶轮与涡轮蜗杆副中的蜗杆传动连接,第二气动组件中的泵轮二内部的叶轮与螺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蓄能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台上的支架一,支架一上定轴转动连接有往复式丝杆,支架一的上端通过转盘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转架,转架上定轴转动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风叶和配重块,转轴一通过锥齿轮组与往复式丝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转台上固定有泵筒,泵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活塞板一的上表面固定有多棱杆,多棱杆的上端固定有支架二,往复式丝杆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相适配的滑套,滑套固定连接在支架二的上端,泵筒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单向阀二通过气管一连通储气罐,储气罐固定在转台的底面,单向阀一的导通方向指向泵筒的内部,单向阀二的导通方向指向储气罐内部。
优选的,储气罐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一,储气罐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气管二,气管二同时与第一气动组件中的气管五、气管八相连通。
优选的,倾角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台底面的泵轮一,泵轮一内部的叶轮同轴固定连接齿轮一,齿轮一与齿圈啮合连接,齿圈固定在工作台的侧壁上,泵轮一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三,气管三上连接单向阀三,气管三与气压筒的底部相连通,单向阀三的导通方向指向气压筒内部。
优选的,气压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活塞板二通过弹簧与气压筒的内部顶壁相连接,气压筒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二,气压筒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气管四,气管四同时与第二气动组件中的气管五、气管八相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太阳光追踪系统,太阳光追踪系统分别与电磁阀一、电磁阀二、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充电桩上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桩电缆,所述充电桩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该工艺如下:
单丝拉制:一定截面的石墨烯铝合金棒材在常温下,通过若干道拉伸模具拉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
单丝退火:单丝在韧炼炉中加热到约300℃温度,以再结晶的方式来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单丝的强度,提高导体的导电率,经自然冷却失效36小时处理。
导体绞制:将拔制成的0.1~0.5mm线径细丝,进行束合后,再经多股绞合,形成柔韧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以便于实现弯曲、移动充电操作;
包裹处理:制备好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的外壁上包裹绝缘层和屏蔽层,然后在这些石墨烯铝合金线束的外部包裹隔离层和外护层,所述外护层设置于隔离层的外部,同时在隔离层的内部设置填充料;
降温冷却成形:将包裹后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进行降温冷却成形,防化学腐蚀、防潮、防水浸人、提高电缆阻燃能力及强度等,待冷却之后进行收卷包装。
优选的,充电桩上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桩电缆,所述充电桩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充电桩电缆内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优选的,充电桩电缆内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优选的,充电桩电缆内包含石墨烯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外层的铜铝合金,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蓄能机构对风能的捕捉,利用风能作用调节太阳能板最佳角度的动力源,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连接充电桩用的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散热性能,与传统电缆相比,重量轻,弯曲性能好,充电操作也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蓄能机构驱动朝向调节机构使得太阳能板与太阳方向对正,并且在调节太阳能板朝向的过程中出去能量并通过倾角调节机构调节太阳能板与太阳光垂直,整个过程只需调节控制第一气动组件、第二气动组件中的电磁阀一、电磁阀二、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的通断即可,无需额外的电机等动力元件,大大降低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转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气压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气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蓄能机构;3、朝向调节机构;4、倾角调节机构;5、太阳能板;6、支架一;7、支架二;8、滑套;9、配重块;10、转架;11、转轴一;12、锥齿轮组;13、风叶;14、往复式丝杆;15、多棱杆;16、单向阀一;17、活塞板一;18、泵筒;19、单向阀二;20、气管一;21、泄压阀一;22、储气罐;23、气管二;24、第一气动组件;25、涡轮蜗杆副;26、转轴二;27、工作台;28、支架三;29、齿轮一;30、单向阀三;31、气管三;32、气管四;33、泄压阀二;34、气压筒;35、泵轮一;36、转台;37、连杆;38、滑块;39、螺杆;40、第二气动组件;41、活塞板二;42、弹簧;43、泵轮二;44、气管五;45、电磁阀一;46、电磁阀二;47、气管六;48、气管七;49、气管八;50、电磁阀三;51、电磁阀四;52、气管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产品概述和实践意义如下,
一、产品概述:
1、桩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朝向调节机构,太阳能板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上,朝向调节机构上再设置倾角调节结构,倾角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太阳能板的倾角,使其与太阳光随时保持垂直,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2、配套专用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及材料配比为最新研发成果。
二、实践意义
此新型充电桩,通过调节装置对风能进行捕捉进而对太阳能板的角度方向进行实时调整,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节能效果,减少了碳排放,积极响应了国家的“碳中和”节能减排的政策;连接充电桩用的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和散热性能,与传统电缆相比,造价低、重量轻、弯曲性能好,充电操作也更加方便。本发明对加快充电桩的铺设,解决汽车充电难、能耗大的现状有很大的意义。
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1,桩体1上设置有太阳能板5,还包括:
朝向调节机构3,太阳能板5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朝向调节机构3用来调节太阳能板5与太阳光相对应的朝向角度,朝向调节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27上,且工作台27通过支架三28固定在桩体1上;
蓄能机构2,蓄能机构2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并用来储蓄风能,蓄能机构2与朝向调节机构3传动连接;
倾角调节机构4,倾角调节机构4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倾角调节机构4用来调节太阳能板5的倾角,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朝向调节机构3包括转台36,太阳能板5的一端铰接在转台36上,倾角调节机构4设置在转台36上,转台36的底面固定有转轴二26,且转轴二26贯穿并定轴转动连接工作台27上,蓄能机构2设置在转台36上,支架三28上固定有第一气动组件24,蓄能机构2与第一气动组件24气动连接,且第一气动组件24通过涡轮蜗杆副25与转轴二26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倾角调节机构4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转台36上的螺杆39,螺杆39上螺纹连接有滑块38,滑块38通过连杆37与太阳能板5的背侧铰接,转台36上设置有第二气动组件40,第二气动组件40与螺杆39的一端传动连接,倾角调节机构4还包括固定在转台36底面的泵轮一35,泵轮一35内部的叶轮同轴固定连接齿轮一29,齿轮一29与齿圈啮合连接,齿圈固定在工作台27的侧壁上,泵轮一35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三31,气管三31上连接单向阀三30,气管三31与气压筒34的底部相连通,单向阀三30的导通方向指向气压筒34内部,气压筒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41,活塞板二41通过弹簧42与气压筒34的内部顶壁相连接,气压筒34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二33,气压筒34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气管四32,气管四32同时与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气管五44、气管八49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气动组件24和第二气动组件40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气动组件24包括泵轮二43,泵轮二43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七48,气管七48的两端分别连接气管五44和气管八49,气管七48靠近气管五44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一45,气管七48靠近气管八49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三50,气管七48上固定并连通气管六47和气管九52,气管六47和气管九52位于泵轮二43的两侧,气管六47上连接电磁阀二46,气管九52上连接电磁阀四51,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泵轮二43内部的叶轮与涡轮蜗杆副25中的蜗杆传动连接,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泵轮二43内部的叶轮与螺杆39传动连接,还包括太阳光追踪系统,太阳光追踪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太阳光追踪系统分别与电磁阀一45、电磁阀二46、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四5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所示,蓄能机构2包括固定在转台36上的支架一6,支架一6上定轴转动连接有往复式丝杆14,支架一6的上端通过转盘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转架10,转架10上定轴转动连接有转轴一11,转轴一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风叶13和配重块9,转轴一11通过锥齿轮组12与往复式丝杆14传动连接,转台36上固定有泵筒18,泵筒1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17,活塞板一17的上表面固定有多棱杆15,多棱杆15的上端固定有支架二7,往复式丝杆14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相适配的滑套8,滑套8固定连接在支架二7的上端,泵筒18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单向阀一16和单向阀二19,单向阀二19通过气管一20连通储气罐22,储气罐22固定在转台36的底面,单向阀一16的导通方向指向泵筒18的内部,单向阀二19的导通方向指向储气罐22内部,储气罐22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一21,储气罐22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气管二23,气管二23同时与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气管五44、气管八49相连通。
还包括还包括充电桩上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桩电缆,所述充电桩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充电桩电缆采用石墨烯工艺制成:不同于现在流行的CVD法与氧化还原法,本申请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等离子气相合成法”来制备石墨烯。该方法是以甲烷为原料,以氮气为工作介质,甲烷在等离子弧的电离作用下电离为碳离子和氢离子,其中碳离子在反应器内重新呈网络状排布从而生成结构完整的石墨烯粉体,氢离子结合为氢气排出,石墨烯粉体经过气流引导进入收粉器中。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少(2-10层),结构完整,单层片径大,含氧量低、不含硫、金属杂质一种等离子化学气相合成法制备含量低,并可实现连续化产业化生产。
本申请采用中间合金法生产石墨烯铝合金导体,有利于石墨烯在铝合金基体中的均匀分布和其间的界面结合,从而实现石墨烯铝合金高强高导材料的工业化生产。首先,采用低温球磨技术结合热挤压技术制备出石墨烯在铝合金基体中均匀分布且界面结合良好的石墨烯/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棒材,然后将其作为中间合金,使得石墨烯可以通过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到熔融的铝液中,最大程度地改善石墨烯在铝合金液中的分散均匀性。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及充电桩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及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的连接、充电电缆。
针对本申请的充电桩电缆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单丝拉制:一定截面的石墨烯铝合金棒材在常温下,通过若干道拉伸模具拉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
单丝退火:单丝在韧炼炉中加热到约300℃温度,以再结晶的方式来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单丝的强度,提高导体的导电率,经自然冷却失效36小时处理。
导体绞制:将拔制成的0.1~0.5mm线径细丝,进行束合后,再经多股绞合,形成柔韧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以便于实现弯曲、移动充电操作;
包裹处理:制备好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的外壁上包裹绝缘层和屏蔽层,然后在这些石墨烯铝合金线束的外部包裹隔离层和外护层,所述外护层设置于隔离层的外部,同时在隔离层的内部设置填充料;
降温冷却成形:将包裹后的石墨烯铝合金线束进行降温冷却成形,防化学腐蚀、防潮、防水浸人、提高电缆阻燃能力及强度等,待冷却之后进行收卷包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在充电桩上与充电枪之间的充电桩电缆,所述充电桩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充电桩电缆内包含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铝,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另外,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充电桩上与充电枪之间的充电桩电缆,所述充电桩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充电桩电缆内包括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其中石墨烯有很好的导电性能,提升了石墨烯充电桩电缆的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当中,充电桩电缆内包含石墨烯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外层的铜铝合金,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前提下,减少充电桩充电时间,本申请中包含了石墨烯成分的有铝和铜,使得铜铝合金的导电性能进一步提升。
本发明和优点:该种充电桩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户外自然风力带动风叶13转动,使得风叶13带动转轴一11转动,从而使得转轴一11通过锥齿轮组12带动往复式丝杆14转动,往复式丝杆14的转动通过滑套8、支架二7和多棱杆15带动活塞板一17上下运动,活塞板一17的上移通过单向阀一16将外部空气抽吸至泵筒18内,活塞板一17下移时将泵筒18内的空气通过单向阀二19、气管一20输送至储气罐22内,从而使得储气罐22内储蓄较大的气压,以便在对太阳能板5调节时使用,实现对风能的捕捉,利用风能作用调节太阳能板5最佳角度的动力源,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其中配重块9起到保持风叶13转动时的稳定性,确保对风能的高效存储,并且转架10通过转盘轴承定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一6的上端,从而使得风叶13可以随风向自动调节与风的最大撞击面,从而确保高效的捕能能力,并且风叶13的转动可以驱赶鸟类,避免太阳能板5和桩体1上掉落鸟类粪便,便于清洁,当储气罐22内部气压过大时通过泄压阀一21泄压,确保储气罐22处于安全的使用环境。
如图2和图5所示,当太阳方向与太阳能板5不对正时,太阳光追踪系统控制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电磁阀一45和电磁阀四51打开,从而使得储气罐22内的气体通过气管二23、气管五44进入气管七48内,并从气管九52排出,从而使得气管七48内的气流带动叶轮转动,使得涡轮蜗杆副25带动转轴二26转动,从而使得转轴二26带动转台36转动,使得转台36带动太阳能板5与太阳方向对正,如果要反向调节,则通过太阳光追踪系统控制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二46打开,从而使得储气罐22内的气体通过气管二23、气管八49进入气管七48内,并从气管六47排出,从而使得气管七48内的气流带动叶轮反向转动,使得涡轮蜗杆副25带动转轴二26反向转动,从而使得转轴二26带动转台36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转台36对太阳能板5反向调节,整个过程只需调节控制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电磁阀一45、电磁阀二46、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四51的通断即可,无需额外的电机等动力元件,大大降低成本和能耗。
如上所述,在转台36转动的同时同步带动泵轮一35转动,从而在齿轮一29和齿圈的传动作用下使得泵轮一35通过气管三31将外部空气输送至气压筒34内,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使得气压筒34内部气压增加,并使得活塞板二41上移对弹簧42压缩蓄能,当气压筒34内部气压过大时通过泄压阀二33泄压,确保气压筒34处于安全的使用环境,当太阳光与太阳能板5不垂直时,太阳光追踪系统控制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电磁阀一45和电磁阀四51打开,从而使得气压筒34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四32、气管五44进入气管七48内,并从气管九52排出,从而使得气管七48内的气流带动叶轮转动,使得螺杆39带动滑块38移动,从而使得滑块38通过连杆37带动太阳能板5在转台36上转动,使得太阳能板5与太阳光垂直,如果要反向调节,则通过太阳光追踪系统控制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二46打开,从而使得气压筒34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四32、气管八49进入气管七48内,并从气管六47排出,从而使得气管七48内的气流带动叶轮反向转动,使得螺杆39带动滑块38反向移动,从而使得滑块38通过连杆37带动太阳能板5在转台36上转动,实现对太阳能板5反向调节,整个过程只需调节控制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电磁阀一45、电磁阀二46、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四51的通断即可,无需额外的电机等动力元件,大大降低成本和能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8)

1.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上设置有太阳能板(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朝向调节机构(3),所述太阳能板(5)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所述朝向调节机构(3)用来调节太阳能板(5)与太阳光相对应的朝向角度,所述朝向调节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27)上,且工作台(27)通过支架三(28)固定在桩体(1)上;
蓄能机构(2),所述蓄能机构(2)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并用来储蓄风能,所述蓄能机构(2)与朝向调节机构(3)传动连接;
倾角调节机构(4),所述倾角调节机构(4)设置在朝向调节机构(3)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4)用来调节太阳能板(5)的倾角,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调节机构(3)包括转台(36),所述太阳能板(5)的一端铰接在转台(36)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4)设置在转台(36)上,所述转台(36)的底面固定有转轴二(26),且转轴二(26)贯穿并定轴转动连接工作台(27)上,所述蓄能机构(2)设置在转台(36)上,所述支架三(28)上固定有第一气动组件(24),所述蓄能机构(2)与第一气动组件(24)气动连接,且第一气动组件(24)通过涡轮蜗杆副(25)与转轴二(26)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机构(4)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转台(36)上的螺杆(39),所述螺杆(39)上螺纹连接有滑块(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8)通过连杆(37)与太阳能板(5)的背侧铰接,所述转台(36)上设置有第二气动组件(40),所述第二气动组件(40)与螺杆(3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气动组件(24)和第二气动组件(40)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气动组件(24)包括泵轮二(43),所述泵轮二(43)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七(48),所述气管七(48)的两端分别连接气管五(44)和气管八(49),所述气管七(48)靠近气管五(44)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一(45),所述气管七(48)靠近气管八(49)的一端连接电磁阀三(50),所述气管七(48)上固定并连通气管六(47)和气管九(52),所述气管六(47)和气管九(52)位于泵轮二(43)的两侧,所述气管六(47)上连接电磁阀二(46),所述气管九(52)上连接电磁阀四(51),所述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泵轮二(43)内部的叶轮与涡轮蜗杆副(25)中的蜗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泵轮二(43)内部的叶轮与螺杆(39)传动连接,所述蓄能机构(2)包括固定在转台(36)上的支架一(6),所述支架一(6)上定轴转动连接有往复式丝杆(14),所述支架一(6)的上端通过转盘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转架(10),所述转架(10)上定轴转动连接有转轴一(11),所述转轴一(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风叶(13)和配重块(9),所述转轴一(11)通过锥齿轮组(12)与往复式丝杆(14)传动连接,所述转台(36)上固定有泵筒(18),所述泵筒(1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17),所述活塞板一(17)的上表面固定有多棱杆(15),所述多棱杆(15)的上端固定有支架二(7),所述往复式丝杆(14)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相适配的滑套(8),所述滑套(8)固定连接在支架二(7)的上端;
还包括太阳光追踪系统,所述太阳光追踪系统分别与电磁阀一(45)、电磁阀二(46)、电磁阀三(50)和电磁阀四(51)电连接;
所述倾角调节机构(4)还包括固定在转台(36)底面的泵轮一(35),所述泵轮一(35)内部的叶轮同轴固定连接齿轮一(29),所述齿轮一(29)与齿圈啮合连接,所述齿圈固定在工作台(27)的侧壁上,所述泵轮一(35)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气管三(31),所述气管三(31)上连接单向阀三(30),所述气管三(31)与气压筒(34)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三(30)的导通方向指向气压筒(34)内部,所述气压筒(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41),所述活塞板二(41)通过弹簧(42)与气压筒(34)的内部顶壁相连接,所述气压筒(34)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二(33);
所述气压筒(34)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气管四(32),所述气管四(32)同时与第二气动组件(40)中的气管五(44)、气管八(49)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18)的侧壁下端固定并连通单向阀一(16)和单向阀二(19),所述单向阀二(19)通过气管一(20)连通储气罐(22),所述储气罐(22)固定在转台(36)的底面;所述单向阀一(16)的导通方向指向泵筒(18)的内部,所述单向阀二(19)的导通方向指向储气罐(22)内部;所述储气罐(22)上固定并连通泄压阀一(21),所述储气罐(22)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气管二(23),所述气管二(23)同时与第一气动组件(24)中的气管五(44)、气管八(49)相连通。
6.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连接在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导体内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7.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连接在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充电枪线缆内的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wt%,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wt%以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8.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连接在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为石墨烯工艺制成;
充电枪线缆内包含石墨烯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外层的铜铝合金,铜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的材料制成:硅≤0.1wt%,铁0.2-1.0,铜0.08-0.4wt%,镁0.004-0.06wt%,硼0.001-0.5wt%,石墨烯0.01-0.5以wt%及钇0.006-0.4wt%,余量为铝。
CN202111647070.2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Active CN114194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7070.2A CN11419405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7070.2A CN11419405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055A true CN114194055A (zh) 2022-03-18
CN114194055B CN114194055B (zh) 2022-09-09

Family

ID=80657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7070.2A Active CN11419405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40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1255A (zh) * 2022-06-23 2022-09-13 洞口县万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音集成墙板制备的原料粉碎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148A (zh) * 2014-11-03 2015-02-11 安徽天元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合金电缆的线芯
CN108538492A (zh) * 2018-03-13 2018-09-14 深圳新南洋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超导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4412A (zh) * 2018-09-11 2018-12-28 安徽卓越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照范围调节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2005468U (zh) * 2020-06-23 2020-11-24 宜宾新际怡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利用风能或太阳能路灯储能的电动车充电桩
US20210050813A1 (en) * 2018-01-28 2021-02-18 Iworks A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insta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148A (zh) * 2014-11-03 2015-02-11 安徽天元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合金电缆的线芯
US20210050813A1 (en) * 2018-01-28 2021-02-18 Iworks A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installation
CN108538492A (zh) * 2018-03-13 2018-09-14 深圳新南洋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超导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4412A (zh) * 2018-09-11 2018-12-28 安徽卓越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照范围调节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2005468U (zh) * 2020-06-23 2020-11-24 宜宾新际怡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利用风能或太阳能路灯储能的电动车充电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1255A (zh) * 2022-06-23 2022-09-13 洞口县万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音集成墙板制备的原料粉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055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8309B (zh) 采用Al合金材料在室温下制备氢气的方法
CN114194055B (zh) 一种充电桩与石墨烯改性铝合金电缆
CN104263983B (zh) 一种制备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的方法
CN107689495A (zh) 一种便携式角度连续可调的接地线夹
CN107634199A (zh) 一种纳米硅、制备方法及其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CN103022418A (zh)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的锡铜镍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9876B (zh) 中空多孔二氧化锡-氧化亚铜-铜或中空多孔二氧化锡-铜一体化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48038A1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导线
Qiao et al. One-step in situ encapsulation of Ge nanoparticles into porous carbon network with enhanced electron/ion conductivity for lithium storage
CN207217815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端接地线夹
CN103632751B (zh) 碳纳米管强化铝合金芯铝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450B (zh) 一种三维网状锡铜镍-碳纳米管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8605B (zh) 一种锡碳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39395A (zh) 一种钢绞线加工用的校直装置
CN215100133U (zh) 一种铜合金熔炼用原材料上料装置
CN109338397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
CN213753870U (zh) 一种电气工程线缆保护装置
CN107839577A (zh) 一种电力故障抢修车
CN211654336U (zh) 一种超大截面中强度碳纳米管铝合金导线
CN209291709U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1168161C (zh) 一种可充电池电极
CN2190115Y (zh) 线材连续退火机
CN2475983Y (zh) 纳米碳管电弧发生炉
CN219202862U (zh) 一种翻转屏蔽网工位
CN2679134Y (zh) 一种由煤连续制备泡沫炭材料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230000 Nangang Science Park, northwest corner of Mozitan road and Tianlong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3238

Applicant after: Anhui Xinlong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3001, Financial Plaza, Luquan District, Hefei,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Zhenya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