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1460A -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1460A
CN114181460A CN202111547944.7A CN202111547944A CN114181460A CN 114181460 A CN114181460 A CN 114181460A CN 202111547944 A CN202111547944 A CN 202111547944A CN 114181460 A CN114181460 A CN 114181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preparation
coupling agent
silane coup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79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1460B (zh
Inventor
黄宣哲
黄振彬
封飞
徐丰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quan Food Packaging Fres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quan Food Packaging Fres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quan Food Packaging Fres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quan Food Packaging Fres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79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1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1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1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1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1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08K9/06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with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58Bio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6Silicon- containing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3),将抗菌液在60‑8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15%,得浓缩抗菌液;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混合均匀,滤出硅藻土粉末,干燥后得抗菌粉;5),将聚丙烯颗粒与抗菌粉混合,加热挤出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本发明具有提高塑料的抗菌性能同时减少对降解性能的负面影响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可制成各种制品,其中瓶装容器就是塑料的用途之一。
采用塑料制备瓶装容器能使瓶装容器外观精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瓶装容器通常用于承载物品,而对于如化妆品、护肤品、食品的贴身用品而言,由于不是一次性实用完毕,会存在多次开合取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容器中容易积累、滋生细菌,影响容器中的产品质量,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而一般的塑料并不具备抗菌功能,通常需要加入抗菌剂,抗菌剂主要分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其中无机抗菌剂主要采用金属离子实现抗菌,但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想过是无差别的,如银粉,而熟料制品在使用完毕后,需要降解,降解依靠的主力主要是微生物,而添加了无机抗菌剂的塑料,会导致细菌难以存活,会导致塑料制品十分难以降解。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化学合成物质,其安全性上还存在较大隐患。
而天然抗菌剂主要存在于动植物中,目前主要以食物、药材等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体为主,较少直接用于材料领域,其主要的缺陷是难以将动植物与材料相结合,所以较为少用。
因此,急需一种具有较好抗菌性能且对降解性能影响较少的塑料材料,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塑料的抗菌性能同时减少对降解性能的负面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以质量比例1:0.3-0.5:0.2-0.4:1.1-1.3:0.8-1的比例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所述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3;
步骤3),将抗菌液在60-8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15%,得浓缩抗菌液;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混合均匀,滤出硅藻土粉末,干燥后得抗菌粉,所述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00-200,所述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
步骤5),将聚丙烯颗粒与抗菌粉混合,加热挤出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所述聚丙烯颗粒、抗菌粉的质量比例为1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在水中煮沸,使得天然杀菌成分溶入水中,通过浓缩,使得抗菌液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但由于抗菌液直接混入聚丙烯塑料中,会由于水分太多而导致聚丙烯颗粒中产生气泡,将变成发泡材料,而且有机抗菌成分通常耐高温性能相对较差,在挤出机中高温制备时,容易失效,并且水分的蒸发也会使得抗菌成分容易跟随水蒸气的快速蒸发而流失,因此,通过加入硅藻土粉末,使得抗菌液被硅藻土粉末的微孔结构吸收,并且在干燥后,抗菌成分易于留存在硅藻土粉末上,从而制成抗菌粉,使得在高温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较少,有机抗菌成分不易跟随水蒸气流失,使得聚丙烯塑料不易产生气泡,而且在硅藻土的保护下,使得热量传递至有机抗菌成分中更为困难,从而使得有机抗菌成分不易失效,使得制得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抗菌效果较佳。
若直接将硅藻土粉末掺入聚丙烯塑料中,相容性较差,因此,通过加入硅烷偶联剂,对硅藻土粉末进行改性,使得硅藻土粉末与聚丙烯塑料分散性能较佳,使得硅藻土粉末在聚丙烯塑料中均匀分散,从而使得聚丙烯塑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而且由于抗菌粉在聚丙烯塑料中分布均匀而并非仅覆盖在聚丙烯塑料表面,使得聚丙烯塑料制品在破损后已经具备较好的抗菌性能,使得抗菌性能较佳。
同时,由于采用有机抗菌成分,使得聚丙烯塑料在漫长的降解过程中,有机抗菌成分会逐步失效,从而减少了对降解速度的影响,由于聚丙烯塑料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十年的降解时间,若掺入了无机抗菌剂,由于金属离子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会使得聚丙烯塑料更难以降解,但采用有机抗菌成分,则可有效解决降解难的问题。
通过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的配合,使得抗菌成分对有害菌的杀菌效果较佳,对抗有害菌的覆盖范围较广,而且相互配合后使得有机抗菌成分较为稳定,虽然在较长的降解时间中会相对快速失效,但在正常使用时间中,抗菌效果较为优异。
通过步骤2)将有效成分溶入水中后即把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滤出,然后在进行浓缩,减少长时间的浓缩过程中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中的杂质进入溶液中,另外通过60-80℃进行浓缩,避免蒸汽过多,减少快速蒸发而把有机抗菌成分带走的情况,使得浓缩后的抗菌液的抗菌性能较佳。
通过抗菌液与硅烷偶联剂采用特定的比例,使得硅藻土粉末在聚丙烯塑料中分散较为均匀,质量较佳。
通过聚丙烯颗粒与抗菌粉采用特定的比例,使得制得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抗菌效果较佳。
通过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保证浓缩抗菌液富余,保证硅藻土粉末充分吸收浓缩抗菌液,使得制得的抗菌粉质量较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将滤出的硅藻土粉末进行室温干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室温干燥,减少有机抗菌成分因水分快速蒸发而被带走的情况,使得硅藻土粉末中存留更多的有机抗菌成分。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硅藻土粉末室温干燥后,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以使硅藻土粉末湿润,再次进行室温干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以使硅藻土粉末湿润并再次进行室温干燥,充分补充有机抗菌成分,使得硅藻土粉末中的有机抗菌成分存留更多,抗菌效果更佳,且更为持久。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将首次干燥后的硅藻土粉末铺设在筛网上,再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使硅藻土粉末湿润至出现滴落抗菌液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室温干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湿润至出现滴落抗菌液的状态,保证补充的抗菌液充足,使得提高硅藻土粉末存留的有机抗菌成分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熬煮10-15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熬煮10-15min,保证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中的有效抗菌成分充分溶入水中,使得制得的抗菌液抗菌效果较佳,同时减少熬煮时间过长,把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中的杂质大量溶于水中从而影响抗菌液的质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一种或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特定的硅烷偶联剂,耐高温效果较好,提高硅藻土粉末的分散性能的效果较佳。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特定的比例配合,使得硅烷偶联剂的耐高温性能较佳,并且由于硅烷偶联剂附着在硅藻土粉末上,使得硅烷偶联剂还能起到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效果,进一步保护有机抗菌成分,使得有机抗菌成分不易失效。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由上述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且在降解过程中,抗菌性能逐步丧失,对降解时间影响较少,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由于采用有机抗菌成分,使得聚丙烯塑料在漫长的降解过程中,有机抗菌成分会逐步失效,从而减少了对降解速度的影响,由于聚丙烯塑料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十年的降解时间,若掺入了无机抗菌剂,由于金属离子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会使得聚丙烯塑料更难以降解,但采用有机抗菌成分,则可有效解决降解难的问题。
2、本申请中优选通过熬煮10-15min,保证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中的有效抗菌成分充分溶入水中,使得制得的抗菌液抗菌效果较佳,同时减少熬煮时间过长,把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中的杂质大量溶于水中从而影响抗菌液的质量的情况。
3、本申请中优选通过采用特定的比例配合,使得硅烷偶联剂的耐高温性能较佳,并且由于硅烷偶联剂附着在硅藻土粉末上,使得硅烷偶联剂还能起到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效果,进一步保护有机抗菌成分,使得有机抗菌成分不易失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原料的来源信息详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16256310000061
Figure BDA0003416256310000071
实施例1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kg马齿苋、0.3kg野菊花、0.2kg金银花、1.1kg连翘、0.8kg蒲公英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转速20r/min,搅拌熬煮10min,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
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即所用水的质量为6.8kg。
步骤3),将抗菌液在6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得浓缩抗菌液,即得0.68kg浓缩抗菌液,将浓缩抗菌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转速20r/min,搅拌10min,混合均匀,通过筛网滤出硅藻土粉末,在室温下阴凉处自然干燥,得抗菌粉。
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00,即投入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0.0068kg。
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为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即投入硅藻土粉末的质量为0.204kg。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步骤5),将10kg聚丙烯颗粒、0.1kg抗菌粉、0.01kg抗氧剂1010投入搅拌釜中,转速60r/min,混合5min,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80℃,挤出造粒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2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kg马齿苋、0.4kg野菊花、0.3kg金银花、1.2kg连翘、0.9kg蒲公英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转速20r/min,搅拌熬煮10min,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
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即所用水的质量为7.6kg。
步骤3),将抗菌液在6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得浓缩抗菌液,即得0.76kg浓缩抗菌液,将浓缩抗菌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转速20r/min,搅拌10min,混合均匀,通过筛网滤出硅藻土粉末,在室温下阴凉处自然干燥,得抗菌粉。
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00,即投入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0.0076kg。
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为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即投入硅藻土粉末的质量为0.228kg。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步骤5),将10kg聚丙烯颗粒、0.1kg抗菌粉、0.01kg抗氧剂1010投入搅拌釜中,转速60r/min,混合5min,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80℃,挤出造粒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3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kg马齿苋、0.5kg野菊花、0.4kg金银花、1.3kg连翘、1kg蒲公英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转速20r/min,搅拌熬煮10min,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
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即所用水的质量为8.4kg。
步骤3),将抗菌液在6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得浓缩抗菌液,即得0.84kg浓缩抗菌液,将浓缩抗菌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转速20r/min,搅拌10min,混合均匀,通过筛网滤出硅藻土粉末,在室温下阴凉处自然干燥,得抗菌粉。
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00,即投入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0.0084kg。
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为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即投入硅藻土粉末的质量为0.252kg。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步骤5),将10kg聚丙烯颗粒、0.1kg抗菌粉、0.01kg抗氧剂1010投入搅拌釜中,转速60r/min,混合5min,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80℃,挤出造粒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4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kg马齿苋、0.4kg野菊花、0.3kg金银花、1.2kg连翘、0.9kg蒲公英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转速20r/min,搅拌熬煮15min,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
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即所用水的质量为11.4kg。
步骤3),将抗菌液在8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5%,得浓缩抗菌液,即得1.71kg浓缩抗菌液,将浓缩抗菌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转速20r/min,搅拌10min,混合均匀,通过筛网滤出硅藻土粉末,在室温下阴凉处自然干燥,得抗菌粉。
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200,即投入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0.00855kg。
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为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即投入硅藻土粉末的质量为0.513kg。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步骤5),将10kg聚丙烯颗粒、0.2kg抗菌粉、0.01kg抗氧剂1010投入搅拌釜中,转速60r/min,混合5min,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80℃,挤出造粒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5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转速20r/min,搅拌10min,混合均匀,通过筛网滤出硅藻土粉末,在室温下阴凉处自然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硅藻土粉末铺设在筛网上,再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使硅藻土粉末湿润至出现滴落抗菌液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室温干燥,得抗菌粉。
对比例1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将10kg聚丙烯颗粒、0.2kg无机抗菌剂、0.01kg抗氧剂1010投入搅拌釜中,转速60r/min,混合5min,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80℃,挤出造粒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
对比例2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中,中药材混合物由1kg马齿苋、1kg野菊花、1kg金银花、0.4kg连翘、0.4kg蒲公英混合形成。
对比例3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
对比例4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
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70。
实验1
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通过注塑成型,支撑尺寸为长50mm、宽20mm、厚1mm的塑料试片,将塑料试片在阴凉通风处暴露放置1年后进行下述实验。
用75%酒精消毒塑料试片,在无菌环境下,在塑料试片中央处植入1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下,培养7d,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数并记录。
用75%酒精消毒塑料试片,在无菌环境下,在塑料试片中央处植入10CFU的幽门螺杆菌,在37℃下,培养7d,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数并记录。
用75%酒精消毒塑料试片,在无菌环境下,在塑料试片中央处植入10CFU的白色念珠菌,在37℃下,培养7d,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数并记录。
实验2
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通过注塑成型,支撑尺寸为长50mm、宽20mm、厚1mm的塑料试片,将塑料试片在室温下风干,称量塑料试片的重量,记录为初始重量。
将塑料试片同时埋入土壤中,在37℃恒温环境下存放1年,取出塑料试片,洗净,在室温下风干,称量塑料试片的重量,记录为降解后重量,通过初始重量减去降解后重量得出降解失重,通过对比降级失重可得出塑料试片降解程度的差别。
实验1、2的具体实验数据详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416256310000131
根据表2中,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数据对比可得,采用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复配制成的有机抗菌成分与采用无机抗菌剂相比,抗菌效果相当,同时,添加了采用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复配制成的有机抗菌成分的塑料试片降解失重明显大于添加了无机抗菌剂的塑料试片,可见,在一年的降解时间中,有机抗菌成分已经出现失效,对降解塑料的细菌的影响降低,使得塑料试片的降解时间相较于添加无机抗菌剂的塑料试片的降解时间更短。
这主要是由于有机抗菌成分在土壤的复杂环境中,更容易失效,而无机抗菌剂在土壤环境中并不会受太多影响,同时,在非土壤状态下,添加了塑料试片正常暴露存放一年后,其抗菌效果与添加了无机抗菌剂的塑料试片的效果相当,只能在正常环境下,有机抗菌成分的抗菌效果可维持较久,产生此差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种类均比正常环境下要多很多,而有机抗菌成分本质上为有机物,在土壤状态下,有机抗菌成分可能可以被某些微生物分解,从而在一定时间后失效,即在土壤中可加速塑料试片中的有机抗菌成分的分解,从而实现了在土壤中对塑料试片降解速度影响降低的效果。
根据表2中,实施例2与对比例2的数据对比可得,当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未以特定比例配合时,抗菌效果有所下降。
根据表2中,实施例2与对比例3、4的数据对比可得,当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以特定比例配合时,抗菌效果更佳,这可能是抗菌粉分散更均匀,若抗菌粉分散不均,可能存在局部抗菌效果下降,导致整体抗菌性能变差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马齿苋、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以质量比例1:0.3-0.5:0.2-0.4:1.1-1.3:0.8-1的比例混合,形成中药材混合物;
步骤2),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滤出中药材混合物,留下液体,获得抗菌液,所述中药材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3;
步骤3),将抗菌液在60-80℃下浓缩至质量为步骤2中加入的水的质量的10-15%,得浓缩抗菌液;
步骤4),将硅藻土粉末、硅烷偶联剂投入浓缩抗菌液中混合均匀,滤出硅藻土粉末,干燥后得抗菌粉,所述硅烷偶联剂与浓缩抗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00-200,所述硅藻土粉末投入浓缩抗菌液中的体积≤浓缩抗菌液质量的30%;
步骤5),将聚丙烯颗粒与抗菌粉混合,加热挤出得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所述聚丙烯颗粒、抗菌粉的质量比例为10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滤出的硅藻土粉末进行室温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硅藻土粉末室温干燥后,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以使硅藻土粉末湿润,再次进行室温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首次干燥后的硅藻土粉末铺设在筛网上,再将抗菌液以雾状喷洒至硅藻土粉末上,使硅藻土粉末湿润至出现滴落抗菌液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室温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中药材混合物加入水中煮沸,恒温100℃,熬煮10-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复配,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的质量比例为1:2。
8.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111547944.7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181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944.7A CN114181460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944.7A CN114181460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1460A true CN114181460A (zh) 2022-03-15
CN114181460B CN114181460B (zh) 2023-05-09

Family

ID=8054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7944.7A Active CN114181460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14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6496A (zh) * 2022-03-18 2022-05-10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种pp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5260589A (zh) * 2022-06-08 2022-11-01 北京天罡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乙烯薄膜的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7098A (zh) * 2017-06-20 2017-09-19 东莞市佳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饰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663A (zh) * 2021-08-13 2021-09-24 浙江蓝皮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中草药抗菌防霉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7098A (zh) * 2017-06-20 2017-09-19 东莞市佳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饰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663A (zh) * 2021-08-13 2021-09-24 浙江蓝皮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中草药抗菌防霉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建军: "《塑料配方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6496A (zh) * 2022-03-18 2022-05-10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种pp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5260589A (zh) * 2022-06-08 2022-11-01 北京天罡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乙烯薄膜的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0589B (zh) * 2022-06-08 2023-12-22 北京天罡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乙烯薄膜的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1460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81460A (zh) 一种抗菌型聚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78615B1 (ko) 계분 비료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제조된 계분 비료
CN107312228A (zh) 一种用于聚乙烯塑料的抗菌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4849B (zh) 一种清除室内、车内甲醛及异味的固体凝胶
CN104447071A (zh)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包衣方法
CN108864465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抗菌保鲜膜
CN102604343A (zh) 一种具有缓释性能的食品抗菌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9913B (zh) 一种去除甲醛的膏状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37657A1 (zh) 一种铋离子功能性石墨烯农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5433440B (zh) 一种聚合纤维用天然草本抗菌母粒、制备方式及含有天然草木抗菌成分的织物
CN108659314A (zh) 一种火龙果包装用保鲜膜
TW202332728A (zh) 高抗菌聚丙烯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CN115191447A (zh) 一种多效合一的复合喷雾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1904A (zh) 一种抑菌气调保鲜降解水果网套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1365A (zh) 缓释抗菌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8828A (zh) 复合抗菌纤维素保鲜盒及其制备方法
Nqoro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into functional materials
CN106188782A (zh) 一种可降解的抗菌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10822A (zh) 一种德氏乳酸乳杆菌腐解剂及其在盐碱地秸秆腐熟改土中的应用
CN107540940A (zh) 一种生物质抗菌pp母粒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9021517A (zh) 一种复合防腐抗菌缓释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67987B (zh) 一种用于厌氧微生物的抗微生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8647A (zh) 一种黄皮果树种植专用杀菌剂
CN102771501A (zh) 一种复合防霉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8931A (zh) 一种天然环保型饲料储藏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