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0651A -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0651A
CN114180651A CN202111607908.5A CN202111607908A CN114180651A CN 114180651 A CN114180651 A CN 114180651A CN 202111607908 A CN202111607908 A CN 202111607908A CN 114180651 A CN114180651 A CN 11418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reaction
particle size
size distribution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79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0651B (zh
Inventor
胡曦
圣茂华
周复
赵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qichuang Lithiu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qichuang Lithiu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qichuang Lithiu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qichuang Lithiu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79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nickel,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01P2004/52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ighly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属于技术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包括: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反应的pH为10.5~11.4,反应的温度控制55~60℃,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和搅拌,此时溶液总体积为V,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反应3~5min,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并在5~10min内将pH值下调1.0~1.5,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本发明的造峰物质材料易获取,造峰方法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属于技术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碳排放,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都需要装载锂离子电池作为电驱动装置。三元材料因为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已成为当下动力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但传统的三元材料无法满足电池制造厂商对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特性的要求。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初级颗粒和二次球颗粒有一定差距,颗粒之间产生间隙更小,能够提供更高的振实密度,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相对更高。而窄粒度三元前驱体材料均一性较好具有高输出功率、高循环特点,但其结构特点决定其振实密度提高有限。
如何控制粒径范围分布在宽范围呢?这对制备间隙更小,高振实密度,能量密度相对更高的三元前驱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依靠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参数,改变产品粒径分布较困难,在技术上难度高,例如通过调节温度改变粒径分布,虽然粒径分布变宽了,但是pH调节又会受影响,变得不敏锐,控制不精准,且得到的材料颗粒表面粗糙,不光滑。目前为了得到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现有技术采用先获得不同粒径分布的前驱体产品,再按照客户要求,挑选数种前驱体产品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粒径分布的要求。
CN111908517A,该发明专利在高镍前驱体合成过程中,机械地将小粒径和中粒径前驱体颗粒混合进行间歇法制备,目的是在颗粒生长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使径距Span维持在较宽的范围,反应体系内颗粒的碰撞由于大小颗粒的存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合成过程中颗粒的开裂。该方案是在合成过程中,间歇掺杂中小颗粒,以维持宽粒径分布。然而其先采用提固器间歇法分别制备小粒径前驱体和中粒径前驱体,固液分离得到小粒径前驱体颗粒和中粒径前驱体颗粒,并且还要控制小粒径前驱体颗粒的径距Span为0.8-1.2,中粒径前驱体颗粒径距Span为0.6-1.0,再将两种颗粒混合后径距Span最高就可达到1.5了。工艺操作非常复杂,成本高。
CN109244450A公开的一种用于混掺三元材料的高压实高容量型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小颗粒、窄粒径分布锰酸锂正极材料;步骤2.制备大颗粒、宽粒径分布锰酸锂正极材料;步骤3.大小两种粒度分布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混合。本发明通过精细化控制两种不同粒度分布的锰源和锂源,充分考虑高温反应下晶粒的长大效应,分别制备宽窄两种分布的正极材料,最后按一定的比例混掺,解决了单一材料压实不足的缺点,同时避免了常规二次分级造成的形貌缺陷,从而获得1C克容量达到122~125mAh/g,压实密度达到3.15g/cm3以上的正极材料。需要分别制备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原料,过筛,混合,工艺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包括:
a.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4,所述反应的温度控制55~60℃,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
b.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和搅拌,此时溶液总体积为V,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反应3~5min,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并在5~10min内将pH值下调1.0~1.5,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
其中,所述造峰剂为25~28wt%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为固体或浓度15mol/L以上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8h。
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瞬时提高局部pH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峰剂的添加量为造峰剂中OH-质量:V=1×10-4~2×10-4g/ml。
所述V为b步骤所述的V,V的单位为ml,造峰剂中OH-质量的单位为g。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的混合溶液。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总金属浓度为2~4mol/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或6:2:2或8:1: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600rpm,优选为500~600rp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100~200g/L,优选为100~160g/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4~6mol/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底液为浓度12.5~14.5g/L的氨水;反应底液的体积优选为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的20%~40%。
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即反应釜内浆料总体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液量一般根据反应釜体积选取,底液体积通常取反应釜体积的20~40%。例如:10L反应釜,加入3L底液,底液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30%。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造峰物质材料可通过常规途径正常获取,价格便宜;
2、本发明的造峰方法过程便捷,仅需在一定时间一次性加入反应体系即可,不会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
3、调节粒径分布效果显著,能达到将产品K90从0.62调整至1.40;
4、产品的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
5、此方法相对常规手段更节省设备和时间,无需使用批混设备,反应设备也仅需使用一套结晶反应釜,极大节约了购置费用和布置场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造峰前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2造峰后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马尔文图。
图4为实施例3的马尔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包括:
a.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4,所述反应的温度控制55~60℃,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
b.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和搅拌,此时溶液总体积为V,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反应3~5min,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并在5~10min内将pH值下调1.0~1.5,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
其中,所述造峰剂为25~28wt%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为固体或浓度15mol/L以上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8h。
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瞬时提高局部pH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峰剂的添加量为造峰剂中OH-质量:V=1×10-4~2×10-4g/ml。
所述V为b步骤所述的V,V的单位为ml,造峰剂中OH-质量的单位为g。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的混合溶液。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总金属浓度为2~4mol/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或6:2:2或8:1: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a步骤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600rpm,优选为500~600rp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100~200g/L,优选为100~160g/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4~6mol/L。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底液为浓度12.5~14.5g/L的氨水;反应底液的体积优选为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的20%~40%。
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即反应釜内浆料总体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液量一般根据反应釜体积选取,底液体积通常取反应釜体积的20~40%。例如:10L反应釜,加入3L底液,底液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2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6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5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反应底液2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0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0.5,反应温度55℃,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10.24μm,粒径分布K90=0.8。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4.6g浓度为26wt.%的氨水反应4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8min调整pH值至9.5,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73增大至1.30。
表1实施例1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6.47 10.24 13.97 0.73
造峰后 4.51 9.25 16.57 1.30
注:K90=(D90-D10)/D50
实施例2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2.3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5.8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8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3L。反应底液为3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5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0.9,反应温度55℃,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9.98μm,粒径分布K90=0.62,产品的SEM图如图1所示,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均匀。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液体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2.8g氢氧化钠粉末。反应3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10min调整pH值至9.4,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此时产品的SEM图如图2所示,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广泛,马尔文图如图3所示,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62增大至1.26。
表2实施例2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6.97 9.98 13.11 0.62
造峰后 5.01 8.25 15.44 1.26
实施例3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2.5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6:2:2,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8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1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3L。反应底液为3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5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5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1.4反应温度57℃,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7.98μm,粒径分布K90=0.66。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2.6g氢氧化钾粉末。反应5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8min调整pH值至10.1,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马尔文图如图4所示,马尔文粒径分布曲线符合正态曲线,无突兀峰。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66增大至1.31。
表3实施例3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5.38 7.98 10.65 0.66
造峰后 3.31 7.18 12.72 1.31
实施例4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4.0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6:2:2,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0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0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2L。反应底液为2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60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1.2,反应温度60℃,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10.47μm,粒径分布K90=0.75。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2.2g氢氧化锂粉末。反应5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6.5min调整pH值至9.9,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75增大至1.40。
表4实施例4粒径分布
Figure BDA0003425955650000061
Figure BDA0003425955650000071
实施例5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3.0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8:1:1,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2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20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4L。反应底液为4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9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1.1,反应温度55℃,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12.96μm,粒径分布K90=0.78。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4.7mL浓度为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7min调整pH值至9.9,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78增大至1.35。
表5实施例5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7.98 12.96 18.17 0.78
造峰后 4.18 10.53 18.43 1.35
实施例6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3.2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8:1:1,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3.8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60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3L。反应底液为3L反应底液的氨浓度13.5±1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6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8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0.9,反应温度56℃,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7.83μm,粒径分布K90=0.69。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反应釜中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2.4mL浓度为20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3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5min调整pH值至9.7,并稳定pH值,颗粒恢复生长,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造峰前后,K90由0.69增大至1.28。
表6实施例6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5.12 7.83 10.55 0.69
造峰后 3.58 5.43 10.54 1.28
对比例1
配制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溶液总金属浓度为3.1mol/L,镍、钴、锰摩尔比为8:1:1,混合得混合金属盐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浓度4.8mol/L;配制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溶液,备用,溶液氨浓度168g/L;本次实验采用10L反应釜,底液量为3L。反应底液为3L氨浓度为13.5g/L的溶液。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然后开启搅拌,转速为570rpm。随后用蠕动泵加入上述混合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使其进行反应,其中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氨溶液的加料速率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h。反应期间保持pH值为10.9,反应温度60℃,氨浓度控制13.5±2g/L。
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下表所示,D50=7.83μm,粒径分布K90=0.62。此时,停止进料,关闭搅拌,有效体积约为8L。待液面恢复平静,立刻从液面以上向体系中加入23.5mL浓度为1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min之后,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待搅拌稳定后立即调节碱液流速,用时5.5min调整pH值至9.6,并稳定pH值。此时测定粒度分布,发现出现非常多小颗粒,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实验失败。
表7对比例1粒径分布
D10 D50 D90 K90
造峰前 5.42 7.83 10.31 0.62
造峰后

Claims (10)

1.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在搅拌状态下将反应底液与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混合反应,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4,所述反应的温度控制55~60℃,反应时维持氨水的浓度为11.5~15.5g/L;
b.当7μm≤D50≤13μm时,停止进料和搅拌,此时溶液总体积为V,待液面恢复平静,一次性加入造峰剂反应3~5min,开启搅拌并恢复进料,并在5~10min内将pH值下调1.0~1.5,并稳定pH值,继续反应直至粒径分布恢复至正态曲线;
其中,所述造峰剂为25~28wt%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为固体或浓度15mol/L以上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的加料速率为以其停留时间保持7~8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峰剂的添加量为造峰剂中OH-质量:V=1×10-4~2×10-4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反应的pH为10.5~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的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总金属浓度为2~4mol/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镍、钴、锰摩尔比为5:2:3或6:2:2或8:1: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600rpm,优选为500~6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100~200g/L,优选为100~160g/L。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4~6mol/L。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底液为浓度12.5~14.5g/L的氨水;反应底液的体积优选为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总体积的20%~40%。
CN202111607908.5A 2021-12-22 2021-12-22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Active CN11418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7908.5A CN114180651B (zh) 2021-12-22 2021-12-22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7908.5A CN114180651B (zh) 2021-12-22 2021-12-22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0651A true CN114180651A (zh) 2022-03-15
CN114180651B CN114180651B (zh) 2023-10-27

Family

ID=8054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7908.5A Active CN114180651B (zh) 2021-12-22 2021-12-22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06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972A (zh) * 2021-12-21 2022-03-04 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粒径集中分布的方法
CN114573052A (zh) * 2022-04-07 2022-06-03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5210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Haldor Topsøe A/S A method for upscalable precipitation synthesis of battery materials with tunabl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N108807968A (zh) * 2018-08-09 2018-11-13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10931776A (zh) * 2019-12-24 2020-03-27 中南大学 一种粒度多级分布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WO2021006129A1 (ja) * 2019-07-08 2021-01-1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259180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粒度分布宽度的方法
CN113793925A (zh) * 2021-08-26 2021-12-14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宽分布无微粉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5210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Haldor Topsøe A/S A method for upscalable precipitation synthesis of battery materials with tunabl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N108807968A (zh) * 2018-08-09 2018-11-13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WO2021006129A1 (ja) * 2019-07-08 2021-01-1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0931776A (zh) * 2019-12-24 2020-03-27 中南大学 一种粒度多级分布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259180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粒度分布宽度的方法
CN113793925A (zh) * 2021-08-26 2021-12-14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宽分布无微粉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丹凤: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0Co0.15Al0.05O2的制备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pages 042 - 61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972A (zh) * 2021-12-21 2022-03-04 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粒径集中分布的方法
CN114132972B (zh) * 2021-12-21 2023-09-29 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粒径集中分布的方法
CN114573052A (zh) * 2022-04-07 2022-06-03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573052B (zh) * 2022-04-07 2024-05-14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0651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80651B (zh) 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造峰的方法
CN108767216B (zh) 具有变斜率全浓度梯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10931776B (zh) 一种粒度多级分布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WO2023000849A1 (zh) 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11109B (zh) 连续反应制备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264096B (zh) 一种高密度小颗粒镍钴锰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13659133A (zh) 一种高压实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03023A (zh) 一种超临界水热法辅助喷雾干燥制备磷酸锰铁锂的方法
CN114132972B (zh) 控制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粒径集中分布的方法
CN110911652B (zh) 一种纳米球形α-MnO2/Bi2O3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44544B (zh) 氧化法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
JP6449592B2 (ja) 低アルカリ性ニッケル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13197B (zh) 一种从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产生的母液中回收锂盐的方法
CN115304103B (zh) 一种掺铝碳酸锰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956193B (zh)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28153B (zh) 一种低成本等摩尔节省锂资源的水热法生产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12850803A (zh) 一种高振实超细四氧化三钴的合成方法
CN116692817A (zh) 一种磷酸锰铁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8408709A (zh) 一种无污染低成本磷酸锰铁锂晶体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14014384A (zh) 制备宽粒径分布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方法
CN109546140B (zh) 一种水/溶剂热法大量制备碳包覆磷酸锰铁锂的方法
CN114436346A (zh) 一种共沉淀法制备高镍三元单晶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4314691A (zh) 一种杂质离子掺杂再生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11156B (zh) 一种草酸亚铁的制备方法
CN114105208B (zh) 一种低硫四氧化三锰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