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0190A -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0190A
CN114180190A CN202111541054.5A CN202111541054A CN114180190A CN 114180190 A CN114180190 A CN 114180190A CN 202111541054 A CN202111541054 A CN 202111541054A CN 114180190 A CN114180190 A CN 114180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base
plat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10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5410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0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0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01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20External fittings
    • B65D25/24External fittings for spacing bases of containers from supporting surfaces, e.g. le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包括架体机构,所述架体机构包括外围挡,所述外围挡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载板,所述外围挡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皆插设在底座内部,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卡球,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所述外围挡的正面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外围挡的后侧安装有握把机构。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快捷便利的进行移动运输工作,而且可以进行连接,供用户同时对多组主机进行移动运输,并且可以同时对显示器和连接线进行移动运输,运输效率高。

Description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企业当中,计算机的更是作为生产必需设备来进行使用,计算机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移动运输,尤其是在企业的搬迁中,企业需要对数量较多的计算机进行运输;
如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986961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的计算机底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由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组成,所述第一支座靠近第二支座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第二支座靠近第一支座的一侧设有与插槽相匹配的插杆,所述插槽的内部设有多个弹簧,且弹簧的活动端均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的上端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计算机箱体,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该计算机底座可使得底座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功能,即可对不同大小的机箱进行安放,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也可完成底座移动之后的固定,方便了整体装置的移动,降低了搬运计算机时的工作量;
该发明虽然可以降低用户进行搬运工作时的劳动强度,但是该发明进行固定时,是通过将限位杆插入限位孔当中,并通过磁铁之间的相互吸附来对轮子进行固定,用户需要固定时无法保证限位杆与限位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用户需要进行不断地对轮子进行调整,操作起来非常的麻烦,而且用户一次只可以对一组主机进行搬运,搬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计算机移动底座固定起来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包括架体机构,所述架体机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围挡,
两所述外围挡的之间设置有用于承载计算机的第一载板,且所述第一载板相对于所述底座活动设置;
所述第一载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移动轮,多个所述支撑柱及对应的移动轮均能够穿过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
所述外围挡插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载板的定位杆,且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移动轮回缩至所述通孔中,使得该承载装置能稳定承载计算机;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移动轮伸出所述通孔,用于辅助该承载装置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还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杆,对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外杆,且所述第一内杆能够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杆中;且
所述第一内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杆的底壁上。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所述第一内槽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卡块的一端皆与第一内槽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对应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卡块的开槽;
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框,且第二连接框的一侧与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卡球,且卡球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并且第四弹簧远离卡球的一端皆与第二连接框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侧与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外围挡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杆能够插设在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所述承载板上对应地开设有定位插槽;
当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槽插设在所述定位插槽中时,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一状态;
当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插设在所述定位插槽中时,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二状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定位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槽,且第二内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二卡块,并且第二卡块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一载板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插槽上开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卡块的开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下方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上铰接有活动板;
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对应所述通孔的下方;
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能够抵触在所述底座上,且
当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通孔移动时,所述移动轮及所述支撑柱依次抵触在所述活动板上,使得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拨动所述底座及所述外围板向上移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柱均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移动轮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围挡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至少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仓体,且第一仓体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顶端皆贯穿第一仓体设置,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一仓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并且第二连接块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侧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至少一个所述外围挡的一侧还设置有握把机构,所述握把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围挡外侧的把手。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握把机构还包括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放置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载板,所述放置仓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外杆,且第二外杆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杆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内杆,且第二内杆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二内杆内壁相连接,且把手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内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的外侧皆与第二内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杆的远离外围挡的一侧贯穿有转杆,所述放置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缠线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快捷便利的进行移动运输工作,而且可以进行连接,供用户同时对多组主机进行移动运输,并且可以同时对显示器和连接线进行移动运输,运输效率高;
1、设置有支撑柱和第一连接块,用户需要对主机进行搬运时,用户可以将定位杆从第一定位槽内部拔出,此时主机根据自身的重量压动第一载板向下移动,接着用户将定位杆通过第二定位槽插入到第一载板当中,从而对第一载板进行固定,第一载板向下移动时同时带动支撑柱向下伸出,支撑柱即可带动移动轮对底座进行支撑,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工作,而且用户可以将一组该装置的第一连接块插入到另一组该装置的第一连接框当中,此时一组该装置的连接杆同时插入到另一组该装置的第二连接框当中,从而对两组该装置进行连接,用户可以根据上述步骤对多组该装置进行连接,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对多组该装置进行移动,用户可以同时对多组主机进行搬运,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搬运效率,为用户的搬运工作带来了便利;
2、设置有压板,用户可以将与主机配套的显示器放置到放置板当中,接着用户旋动第一螺杆即可带动压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板对显示器座进行压持固定,使得用户对主机进行搬运时还可以对配套的显示器进行搬运,更加提高了用户的运输效率,而且主机与显示器一一对应,方便了搬运结束后用户对主机和显示器进行配套,为用户的识别配对提供了方便。
3、设置有把手和固定杆,用户需要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时,用户可以旋动转杆带动第二内杆向上移动,接着用户即可手握把手方便快捷的拉动该装置进行移动,而且用户可以将主机和显示器的连接线缠绕在固定杆和缠线杆上,使得该装置可以同时对多组连接线进行同时运输,从而降低了用户的运输频率,连接线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磨损或者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图1中A-A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图1中B-B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中第二外杆处的结构局部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的连接状态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7中C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图7中D-D处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中支撑柱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00、架体机构;110、外围挡;111、第一载板;112、内围挡;113、支撑柱;114、移动轮;115、底座;116、底脚;117、第一内杆;118、第一外杆;119、第一弹簧;120、第一连接块;121、第一内槽;122、第一卡块;123、第二弹簧;124、第一连接框;125、第一定位槽;126、第二定位槽;127、定位杆;128、第二内槽;129、第二卡块;130、第三弹簧;131、第二连接框;132、卡球;133、第四弹簧;134、连接杆;135、第三卡块;136、支撑杆;137、活动板;200、固定机构;210、放置板;211、第一仓体;212、第一螺杆;213、第一螺母;214、第二连接块;215、压板;216、侧板;300、握把机构;310、放置仓;311、第二载板;312、第二外杆;313、第二内杆;314、第二螺杆;315、把手;316、第二螺母;317、转杆;318、固定杆;319、缠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包括架体机构100,架体机构100包括外围挡110,外围挡110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载板111,且第一载板1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内围挡112,第一载板11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柱113,且支撑柱113的底端皆安装有移动轮114,外围挡1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115,支撑柱113的底端皆插设在底座115内部,底座115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脚116,第一载板11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杆117,且第一内杆117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外杆118,并且第一外杆118的底侧皆与底座115固定连接,底座1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0,且第一连接块12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121,并且第一内槽121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一卡块122,第一卡块122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3,且第二弹簧123远离第一卡块122的一端皆与第一内槽121内壁固定连接,底座1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124,第一连接框124上开设有用于插设第一卡块122的开槽,且该开槽是一通孔型槽,当需要将第一卡块从该开槽中释放时,可以从该开槽中挤压第一卡块122,外围挡110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25,外围挡110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26。
如图4所示,用于固定第一载板111的定位杆127可以插设在第一定位槽125中,也可以插设在第二定位槽126中,且定位杆127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一载板111的内部。
如图4和图6所示,当定位杆从第一定位槽125中插设在第一载板111的内部时,第一载板111固定于第一状态,此时该承载转置能够稳定地承载计算机,当定位杆127从第二定位槽126插设在第一载板111的内部时,此时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二状态,此时移动轮114从底座115上开设的通孔中伸出,方便该承载装置的移动。
如图8所示,定位杆127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二内槽128,且第二内槽128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卡块129,并且第二卡块129的底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30,第三弹簧130的底端皆与第一载板111内壁固定连接,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框12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框131,且第二连接框131的左侧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框131的内部设置有卡球132,且卡球132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33,并且第四弹簧133远离卡球132的一端皆与第二连接框13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20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34,且连接杆134的右端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连接杆13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135,外围挡110的正面安装有固定机构200,外围挡110的后侧安装有握把机构300;
进一步的,再次如图4所示,第一内杆117的底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9,且第一弹簧119的底端皆与第一外杆118内部固定连接,当用户需要将定位杆127从第一定位槽125当中拔出时,机箱对第一载板111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载板111带动第一内杆117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119对第一内杆117受到的向下的力进行承载,使得第一内杆117不会快速的向下冲击,第一内杆117移动时不易对第一载板111以及第一载板111上的机箱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对第一载板111和第一载板111上的机箱进行保护,防止第一载板111受到冲击力而损坏,机箱中的电子元件不易因冲击而产生松动;
进一步的,第二卡块129的顶侧皆呈斜面状,底座115与底脚116的内壁皆呈与第二卡块129相配合的斜面状,当用户将定位杆127插入底座115或者底脚116当中时,第二卡块129的顶侧可以很好的与底座115或底脚116的斜面状内壁相贴合,从而提升了定位杆127插入底座115或底脚116当中时的顺滑程度;
进一步的,第一卡块122的外侧皆呈斜面状,第一连接框124的内壁皆呈与第一卡块122相配合的斜面状,当用户将第一连接块120插入第一连接框124内部时,第一卡块122的外侧可以顺利的与第一连接框124的内壁相贴合,并顺利的进入到第一内槽121内部,使得第一连接块120插入第一连接框124时更加的顺滑流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200包括放置板210,放置板210的后侧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放置板2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仓体211,且第一仓体211的后侧皆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第一仓体211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螺杆212,且第一螺杆212的顶端皆贯穿第一仓体211延伸至第一仓体211上方,第一螺杆212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一仓体211内壁相连接,第一螺杆212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螺母213,且第一螺母213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14,并且第二连接块214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压板215,压板215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侧板216,用户可以将需要运输的显示器放置到放置板210上,接着用户旋动第一螺杆212即可带动压板215对显示器座进行压持固定,使得用户可以同步对与主机适配的显示器进行运输,为运输完毕后显示器与主机的配对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用户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放置板2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后侧皆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支撑板皆呈三角形,支撑板对放置板210受到的力进行支撑,使得放置板210不易因受到较大的力而断裂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212顶端的外侧皆固定连接有防滑块,防滑块增加了用户手与第一螺杆21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用户旋动第一螺杆212时可以将第一螺杆212握持的更加稳固,不易滑脱;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握把机构300包括放置仓310,放置仓310的正面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放置仓31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载板311,放置仓3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外杆312,且第二外杆312的正面皆与外围挡110固定连接,第二外杆312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内杆313,且第二内杆313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螺杆314,且第二螺杆314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二内杆313内壁相连接,放置仓310的上方设置有把手315,且把手315的两端皆与第二内杆313铰接连接,第二螺杆314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316,且第二螺母316的外侧皆与第二内杆313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外杆312的后侧皆贯穿有转杆317,放置仓3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318,且固定杆3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缠线杆319,用户可以通过旋动转杆317带动把手315向上移动,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持把手315来便捷的对外围挡110进行移动,而且用户可以将各种连接线缠绕到固定杆318和缠线杆319上,并对连接线进行同步运输,连接线在运输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不易受到磨损或者损坏;
进一步的,第二螺杆314的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直径皆大于第二螺母316中部的孔径,当第二螺母316向上移动至第二螺杆314顶端时,挡块对第二螺母316进行阻挡,防止第二螺母316移动至与第二螺杆314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在平时可以将机箱放置在第一载板111的顶端,当用户需要对机箱进行移动时,用户首先按动第二卡块129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30受到压力收缩形变,第二卡块129进入到第二内槽128内部,此时用户即可将第二卡块129从第一定位槽125当中抽出,接着机箱根据自身重量对第一载板111施加向下的压力,压力通过第一载板111传递到第一内杆117上,使得第一内杆117对第一弹簧119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弹簧119受到压力收缩形变,第一内杆117进入到第一外杆118内部,此时用户将第一载板111与第二定位槽126相对齐,然后用户将定位杆127插入到第二定位槽126内部,用户将定位杆127的一端重新插入到第一载板111内部,从而对第一载板111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载板111向下移动时同时带动支撑柱113向下移动,支撑柱113带动移动轮114向下移动,移动轮114即可对该装置进行支撑,用户可以稍微用力提升外围板110,从而使得底脚116与地面不再接触,用户即可通过移动轮114来方便快捷的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当用户需要对多组主机进行移动运输时,用户将一组该装置放置在另一组该装置的一侧,接着用户移动一组该装置横向移动,使得一组该装置的第一连接块120靠近另一组该装置的第一连接框124进行移动,当第一连接块120带动第一卡块122移动至与第一连接框124内壁相接触时,第一连接框124的内壁对第一卡块122施加压力,使得第二弹簧123受到压力收缩形变,第一卡块122进入到第一内槽121内部,当第一连接块120继续移动至与第一连接框124的内壁相接触时,第二弹簧123释放回弹力带动第一卡块122向外弹出,此时第一卡块122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框124的内壁相抵触,从而将第一连接块120固定在第一连接框124内部,一组该装置移动时,连接杆134同时插入到另一组该装置的第二连接框131当中,当连接杆134带动第三卡块135与卡球132相接触时,第三卡块135对卡球132施加压力,使得第四弹簧133受到压力收缩形变,当连接杆134带动第三卡块135继续移动至卡球132的一侧,不再与卡球132接触时,第四弹簧133释放回弹力带动卡球132复位,此时第三卡块135与第四弹簧133产生抵触,从而将连接杆134固定在第二连接框131内部,完成对两组该装置的连接工作,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多组该装置进行连接,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性移动多组该装置,用户可以一次性对多组主机进行搬运,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搬运效率;
当用户需要同步对与主机配套的显示器进行搬运时,用户首先将显示器放置在放置板210的顶端,使得显示器座插入到放置板210当中,接着用户手握第一螺杆212的顶端进行旋动,第一螺杆212转动时带动第一螺母213向下移动,第一螺母213向下移动时同时带动第二连接块214向下移动,第二连接块214带动压板215和侧板216向下移动,当压板215向下移动时,压板215即可对显示器座进行压持,从而将显示器压持固定在放置板210上,使得用户可以同步对与主机配套的显示器进行移动运输,主机与显示器一一对应,不但更加提升了用户的运输效率,也使得公司搬运后用户可以快速的将自己的主机与显示器配对,为用户快速找到自己的显示器提供了便利;
当用户需要进行运输移动时,用户首先旋动转杆317,转杆317转动时带动第二螺杆314进行转动,第二螺杆314转动时带动第二螺母316向上移动,第二螺母316同时带动第二内杆313向上移动,第二内杆313即可带动把手315向上移动,把手315向上移动时,把手315的后侧即可与第二载板311相分离,接着用户即可手握把手315的后侧来拉动外围挡110,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省力的对外围挡110中的物品进行运输,同时用户可以将各种连接线缠绕在固定杆318和缠线杆319上,连接线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因外力因素而磨损损坏,保证了连接线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除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15的下方在对应通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36,多个支撑杆136上铰接有活动板137;
活动板137的一侧延伸至对应通孔的下方;
活动板137的另一侧能够抵触在底座136上,且
当支撑柱113穿过通孔移动时,移动轮114及支撑柱113依次抵触在活动板137上,使得活动板137的另一侧拨动底座115及外围板111向上移动。
更优的是,支撑柱113均通过缓冲弹簧与移动轮114连接,具体地,支撑轮的上方设置一固定平台,该固定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缓冲杆,支撑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缓冲孔,缓冲杆插设在对应的缓冲孔中,缓冲杆的外部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下方,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移动轮上方固定平台上。
本实施例中的承载装置在平时使用时将定位杆插设在第一定位槽125中,当需要移动计算机时,将定位杆127从第一定位槽125中拔出,此时第一载板111在其上机箱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柱113从对应的通孔中伸出,使得移动块抵触在活动板上,此时活动板的另一侧抵触在底座115上,随着支撑柱113的进一步下降,移动轮逐渐接触地面,由于支撑柱113与移动轮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因此支撑柱进一步下降并通过活动板将底座抬升。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该承载装置进行移动时,无需人为抬升底座115及外围板111,减少了部分人力,且提高了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Claims (10)

1.一种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包括架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机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围挡,
两所述外围挡的之间设置有用于承载计算机的第一载板,且所述第一载板相对于所述底座活动设置;
所述第一载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移动轮,多个所述支撑柱及对应的移动轮均能够穿过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
所述外围挡插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载板的定位杆,且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移动轮回缩至所述通孔中,使得该承载装置能稳定承载计算机;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移动轮伸出所述通孔,用于辅助该承载装置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端还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杆,对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外杆,且所述第一内杆能够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杆中;且
所述第一内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杆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所述第一内槽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卡块的一端皆与第一内槽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对应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卡块的开槽;
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框,且第二连接框的一侧与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卡球,且卡球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并且第四弹簧远离卡球的一端皆与第二连接框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侧与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外围挡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杆能够插设在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所述承载板上对应地开设有定位插槽;
当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槽插设在所述定位插槽中时,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一状态;
当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插设在所述定位插槽中时,所述第一载板固定于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槽,且第二内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二卡块,并且第二卡块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一载板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插槽上开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卡块的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上铰接有活动板;
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对应所述通孔的下方;
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能够抵触在所述底座上,且
当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通孔移动时,所述移动轮及所述支撑柱依次抵触在所述活动板上,使得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拨动所述底座及所述外围板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均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移动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挡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外围挡固定连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至少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仓体,且第一仓体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顶端皆贯穿第一仓体设置,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一仓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并且第二连接块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侧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围挡的一侧还设置有握把机构,所述握把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围挡外侧的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机构还包括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放置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载板,所述放置仓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外杆,且第二外杆的一侧与外围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杆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内杆,且第二内杆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第二内杆内壁相连接,且把手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内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的外侧皆与第二内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杆的远离外围挡的一侧贯穿有转杆,所述放置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缠线杆。
CN202111541054.5A 2021-12-16 2021-12-16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Withdrawn CN114180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1054.5A CN1141801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1054.5A CN1141801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0190A true CN114180190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5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1054.5A Withdrawn CN114180190A (zh) 2021-12-16 2021-12-16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01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389A (zh) * 2022-04-27 2022-07-29 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双面电池生产用移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389A (zh) * 2022-04-27 2022-07-29 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双面电池生产用移动装置
CN114802389B (zh) * 2022-04-27 2023-02-28 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双面电池生产用移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80190A (zh) 便于计算机移动的承载装置
CN104300430A (zh) 用于更换耐张塔双串绝缘子的支撑工具
CN113172539B (zh) 用于机械工程铸件的定位治具及定位方法
CN211493554U (zh) 一种汽车轮胎轮毂分离装置
CN213650308U (zh) 一种锡锭存放装置
CN211433297U (zh) 一种胃肠外科手术器材搬运设备
CN210185757U (zh) 一种多功能动物撞击伤实验装置
CN216189243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玻璃件存放设备
CN212605555U (zh) 一种汽车生产线组装用夹持装置
CN218905428U (zh) 一种柔性夹取结构
CN219636074U (zh) 一种搬运多取作业的装置
CN219277583U (zh) 一种行星齿轮外支架周转防护装置
CN20562914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移动托架
CN212397755U (zh) 一种翅片蒸发器外壳冲压成型设备
CN216435603U (zh) 一种移动式矿用变压器
CN211517467U (zh) 一种方便固定和拿取定扭矩高转速电动扳手的固定架
CN216801824U (zh) 板材冲孔机
CN218982971U (zh) 一种铝板冲压加工对应的铝板夹具
CN216816340U (zh) 用于低硼玻璃加工生产的检测装置
CN22057075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制造控制装置
CN213318658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维修用翻转架
CN218364606U (zh) 一种电子产品组装固定夹具
CN218137875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组装的支撑架
CN218835843U (zh) 一种模具支撑结构
CN219874841U (zh) 一种电缆头制作专用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