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292A - 语音通信方法、可穿戴电子装置及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语音通信方法、可穿戴电子装置及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292A
CN114173292A CN202110424035.8A CN202110424035A CN114173292A CN 114173292 A CN114173292 A CN 114173292A CN 202110424035 A CN202110424035 A CN 202110424035A CN 114173292 A CN114173292 A CN 114173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wearab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person
vo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40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3292B (zh
Inventor
陈世峯
张彥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xart Imag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3888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0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3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3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蓝牙通信于两个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以及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判断第一、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当距离大于距离阀值时,控制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于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从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在对讲机模式中接收并播放语音数据给不同用户。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支持音频/语音播放模式及对讲机模式的自动切换,通过距离侦测及/或蓝牙寻向可产生用户的接触史或旅游史,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

Description

语音通信方法、可穿戴电子装置及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群组语音通信架构,特别有关于一蓝牙通信系统中的一群组语音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可穿戴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一传统支持蓝牙通信的耳机装置经常被用来通过接收从一手机装置及/或另一耳机装置所传送的音乐串流来播放该音乐串流的音频给用户,然而,这样的传统耳机装置是无法被用户用来与分别通过蓝牙通信操作不同耳机装置的其他不同人进行群组语音通信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蓝牙通信系统中的群组语音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例如耳机装置,以达到实现蓝牙通信系统中的一对讲机模式的群组语音通信来解决上述的难题。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过蓝牙通信于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提供与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以及与所述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在所述对讲机模式中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另公开了一种通过蓝牙通信标准在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提供与第一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以及与第二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在所述对讲机模式中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另公开了一种与手机装置配对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手机装置也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配对,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通信,以及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含一通信电路及一处理电路。通信电路用来感测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发送的蓝牙射频信号。处理电路耦接于所述通信电路,并用来:通过侦测所述蓝牙射频信号,以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对讲机对话;以及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通信电路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另公开了一种用来与手机装置配对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手机装置通过蓝牙通信或因特网通信来与第二手机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配对,以及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含一通信电路及一处理电路。通信电路用来感测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发送的蓝牙射频信号。处理电路耦接于所述通信电路,并用来: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通信电路发送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另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来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或不动的定位器站进行通信,以及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与第一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距离侦测及寻向操作的至少其中一个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一人是否接触了使用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二人;以及当判断出所述第一人接触了所述第二人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记录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独特信息作为接触信息;其中所述接触信息用来产生使用/携带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的接触/旅游史。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另公开了一种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来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是用来与第一手机装置进行配对,以及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一处理电路及一内存。处理电路用来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距离侦测及寻向操作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一人是否接触了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二人。内存耦接于所述处理电路,当判断出所述第一人接触了所述第二人时,用来记录或储存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独特信息作为接触信息。所述接触信息用来产生使用或携带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的接触/旅游史。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一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以及一手机装置的简要方块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当该可穿戴电子装置分别用来实现两个耳机装置例如一耳机装置用于用户的右耳而一耳机装置用于用户的左耳时模式切换的操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与单一台手机装置配对的多个耳机装置的范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应于相同的语音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两台手机装置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来与彼此对话的范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属于相同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超过两台手机装置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以达到在该对讲机模式彼此交谈的范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应于相同的语音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一个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的一站点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以达到在该对讲机模式中彼此交谈的范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使用可穿戴电子装置的该蓝牙寻向能力来产生并得到使用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人/用户的旅游史的范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可穿戴电子装置
100R、100L、100_1~100_5、100A_1、 耳机装置
100A_2、100B_1~100B_3、100C_1、
100C_2、100D_1~100D_3
101 处理电路
102 通信电路
103 内存
104 语音输出单元
105 语音输入单元
110、110A、110B、110C、110D 手机装置
115 通信单元
120 处理单元
125 界面单元
130 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旨在于提供一种蓝牙通信方法及实现作为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可被用户穿戴或使用)的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并能够同时支持音频/语音播放模式及对讲机模式(walkie-talkie mode)。该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能够自动从该音频/语音播放模式切换至该对讲机模式以及从该对讲机模式切换回该音频/语音播放模式,使得该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能够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中智能地提供该音频/语音播放模式及对讲机模式两者的多个操作及多个功能的多个不同的应用给多个用户。
请搭配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一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100以及一手机装置110的简要方块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当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分别用来实现两个耳机装置例如一耳机装置100R用于用户右耳而一耳机装置100L用于用户左耳时模式切换的操作示意图。每一耳机装置100R及100L均包含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相同的电路元件,该些耳机装置能够支持真无线蓝牙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的功能与操作。
在图1,该可穿戴/可移动电子装置100举例来说是用来作为一用户的左耳/右耳(但不限定)并同时具有蓝牙通信能力,可以与手机装置100进行通信的一耳机/人耳式耳机装置(earphone/earbud)。该耳机装置100是通过该蓝牙通信与该手机装置110成功配对。该耳机装置100包含一处理电路101例如一微控制器MCU、支持蓝牙通信能力的一通信电路102、一内存103(用来将独特信息储存或记录于该对讲机模式中所使用的该数据库INFO1)、一语音输出单元104(例如一扬声器)以及一语音输入单元105(例如一麦克风单元)。举例来说,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所记录的该信息数据库INFO1可包含有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装置的身份识别(identification,ID)、名称信息(可包括多个装置名称及/或多个用户名称)及/或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也属于其中的该对讲机模式的同一个对讲机群组中一或多个其他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其他独特信息,其中该一或多个其他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可以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或者也可以不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该信息数据库INFO1中所记录的多个装置名称及/或多个用户名称的信息能够用来指示出多个不同的对讲机群组以及每一对讲机群组中多个成员的名称信息,使得操作及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一用户能够知道哪些人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或语音。信息数据库INFO1有关的多项操作于稍后的其他段落中描述。
该手机装置110包含一通信单元115、一处理单元120以及一界面单元125。该通信单元115用来通过多个蓝牙通信来转送或中继传送多个信号以分别与该些可穿戴电子装置100L以及100R进行通信。该处理单元120用来控制该通信单元115,该处理单元120例如是一数字处理器或是一个通过多个硬件元件、多个固件元件、多个软件元件或是多个硬件、固件及软件元件的组合所实现的中央处理单元CPU。该通信单元115可包括多个通信电路的一部分,该些通信电路能够支持该蓝牙通信标准、IEEE 802.11家族系列标准及/或有线宽带通信或行动通信标准,实作上,该通信单元115可以是支持该蓝牙通信标准、IEEE 802.11家族系列标准及/或有线宽带通信或行动通信标准的单一集成电路,另外,该通信单元115也可以是包含支持多个不同通信标准的多个集成电路,此并非是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该界面单元125是一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能够被一用户所操作以启动或执行一或多个运行于该处理单元120上及被该处理单元120所执行的行动/软件应用。
该耳机装置100包含该音频播放模式以及该对讲机模式。该处理电路101能够决定出该耳机装置100本身以及至少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其中该至少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例如是也成功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的一或多个不同的耳机装置。该耳机装置100能够根据所决定出的距离来判断该距离是否大于一特定距离阀值TH以判断是否进行该音频播放模式以及该对讲机模式之间的模式切换,举例来说,在图2中该耳机装置100R能够侦测从另一耳机装置100L所发送的一蓝牙信号的一信号功率以判断两个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
实作上,该处理电路101能够控制该通信电路102实时地或周期地侦测从至少一另一个耳机装置(例如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的耳机装置)所发送出的该蓝牙射频信号的该信号功率(例如射频功率水平),以及接着基于所侦测到的信号功率大小来计算或估计该些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该处理电路101也能够使用一蓝牙寻向(direction finding)操作来侦测从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的一或多个不同的耳机装置所发送出的该蓝牙信号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出发角(angle of departure)来决定或计算该距离。另外,在其他实施例,该处理电路101也可以使用从该一或多个不同的耳机装置所发送出的该蓝牙信号所携带的连接信号信息来决定或计算该距离。
此外,该特定距离阀值TH举例来说等于三公尺(但不限定)。在一实施例,该特定距离阀值TH可以是不同的数值以及可以分别被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决定。
该处理电路101用来比较该所决定/计算出的距离与该特定距离阀值TH来判断是否进行模式切换,如果该距离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则该处理电路101会判断该耳机装置100以及一或多个耳机装置在这个情况中的是由同一个用户/人所使用以听音乐或是由靠近的多个不同用户/人所使用以分享及听音乐,该处理电路101据此会判断该耳机装置100是在该音频播放模式或保持在该音频播放模式。请再度参照图2,在图2左边的实施例中,所计算的距离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均分别由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所实现)会决定维持在该音频播放模式,在该音频播放模式,该手机装置110会发送单声道或立体声道的一或多个音频封包串流至该些耳机装置100L以及100R,而在该些耳机装置100L以及100R中的该些通信电路102能够分别从该手机装置110接收其所发送的一或多个音频封包串流。在另一实施例,如果一耳机装置例如是耳机装置100L(但不限定)作为一从装置,则该耳机装置可以接收从该手机装置110所发送并由耳机装置100R(作为主装置)所中继传输的一音频封包串流。在图2左边的实施例,该些耳机装置100L以及100R中的该些处理电路101能够控制相应的多个语音输出单元104(亦即多个扬声器)以基于从相应的多个通信电路1024所发送的出的一或多个接收后的音频封包串流来分别播放左声道及右声道的音频/声音/音乐给同一个用户UA。
当该距离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该处理电路101会判断出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及一或多个其他的电子装置是被不同的用户/人所使用并且该些不同的用户/人并不靠近,并据此决定控制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一或多个人之间的对讲机对话。举例来说,在图2右边的实施例中,当该两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该些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些处理电路101(分别实现了该两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会决定进入该对讲机模式,在这个情况中,该两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中的该些处理电路101会判断出该两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是被不同的用户(UA及UB)所穿戴,并据此分别控制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以在该对讲机模式中进行该些不同用户UA以及UB之间的多个群组语音通信,该些处理电路101可以在一旦上述的距离变得较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时自动地及/或同时地控制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一旦上述的距离变得较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时,该些处理电路101可以自动地及/或同时地控制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从该对讲机模式切换回该音频播放模式。
再者,在一实施例,当侦测到该距离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时,该对讲机模式的该群组语音通信也可以被一耳机装置所触发,稍后再由一或多个其他耳机装置所允许或接受来据此建立该群组语音通信。举例来说,在图2中,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也可以彼此协议来决定是否要进入到该对讲机模式,而不直接自动切换到该对讲机模式,例如,当侦测到该距离大于该距离阀值TH,一耳机装置(例如100R)的该处理电路101可以控制该语音输出单元104播放一语音消息给该用户UA以检查该用户UA是否想要进入该对讲机模式,该用户UA举例来说可以下达一语音控制命令、轻敲(tap)或轻按(click)该耳机装置100R来表示批准或拒绝甴所播放的语音消息,而该处理电路101例如可以使用该语音输入单元105来接收该语音控制命令,如果该用户UA批准该对讲机模式,则在该耳机装置100R中的该处理电路101会控制该通信电路102产生一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用来请求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以及如果该些耳机装置也是配对的话,则会通过直接蓝牙通信从该耳机装置100R发送该请求信号至该耳机装置100L,或者如果该些耳机装置没有配对的话,则会从该耳机装置100R发送该请求信号通过该手机装置110至该耳机装置100L。
对于该耳机装置100L,当接收到该耳机装置100R的该请求信号时,在该耳机装置100L中的该处理电路101会控制该相应的语音输出单元104播放该请求信号的一语音消息给该用户UB,使得该用户UB也可以通过下达一语音控制命令、轻敲或轻按该耳机装置100L来选择接受或拒绝这样的请求。如果该请求信号被该用户UB所接受,则在该耳机装置100L中的该处理电路101会控制该相应的通信电路102产生一响应信号,以及如果该些耳机装置也是配对的话,则会通过直接蓝牙通信从该耳机装置100L发送该响应信号至耳机装置100R,或者如果该些耳机装置没有配对的话,则会从该耳机装置100L发送该响应信号通过该手机装置110至该耳机装置100R。如果该响应信号指示出该用户UB接受该对讲机模式,则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可以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使用户UA以及UB能够分别使用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来进行群组语音通信,该群组语音通信的该语音数据(例如一或多个语音封包)可以通过该手机装置110进行中继传输,或是也可以直接于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之间进行传送,举例来说,如果该两个可穿戴电子装置(亦即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之间的语音数据的直接传输发生失败,则该对讲机对话的该语音数据也可以改为通过该手机装置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当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所实现的一耳机装置侦测到该耳机装置与一或多个其他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时,该耳机装置能够自动地进入到该对讲机模式或是可以播放一语音辅助消息给一用户,使该用户自己可以选择是否要进入该对讲机模式,如此,即使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由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所实现的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也能够提供用户UA以及UB留在该音频播放模式而不进入到该对讲机模式的弹性选择。
当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均位于该对讲机模式中时,在每一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中的该处理电路101均能够因应用户UA/UB的该些语音或声音,来控制相应的通信电路产生并传送一语音封包信号,其中该些语音或声音可以被多个相应的语音输入单元105所感测、接收以及打包(encapsulated)来产生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对于该手机装置110,该处理单元120会控制该通信单元115转送并中继传输从该耳机装置例如100R所发送出的该语音封包信号至该耳机装置例如100L,当接收到从该手机装置110所中继传输的该语音封包信号,每一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中的该些处理电路101可以控制多个相应的语音输出单元104播放该些用户的语音或声音给目前的用户,实作上,播放该语音封包信号可以使用该手机装置110的电话模式以自动地并直接地中断该耳机装置例如100L目前所执行的一或多个操作,也就是说,当该耳机装置100L是在该对讲机模式时,该耳机装置100L上的操作可以自动被中断而改为播放从该耳机装置100R来的该语音封包信号。
应注意的是,在图2的实施例,当该用户UA在音频播放模式中操作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时(亦即两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TH,特别来说是小于一极小阀值,极小阀值小于TH),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可被该用户UA分类为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因此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会交换并共享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的介质访问控制地杫(简称为MAC地址)、该手机装置110的MAC地址以及其他的独特信息。举例来说,分别记录于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R以及100L中的数据库INFO1的信息可以通过下列表格所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移动电话的地址 名称信息
A ADDR_L ADDR_110 N_L
ADDR_R ADDR_110 N_R
在上述表格中,该对讲机群组‘A’举例来说包含具有MAC地址ADDR_L以及ADDR_R的两个成员装置(例如两耳机装置100L以及100R)、该手机装置110的MAC地址ADDR_110(相同的MAC地址)以及不同的名称信息(例如分别表示左耳以及右耳的N_L与N_R)。应注意,该信息数据库INFO1也可以不被使用,也就是说,该信息数据库INFO1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可选的(optional),然而,这并不是本申请的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与单一台手机装置配对且超过两台以上的耳机装置也可以被超过两个以上不同的用户/人所使用以于该对讲机模式进行一个语音群组中的语音通信,或是分别在不同的语音群组中实现不同的群组通话或对话。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与单一台手机装置配对的多个耳机装置的范例示意图,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2、100_3、100_4以及100_5是分别被该些用户U1、U2、U3、U4以及U5所使用并均由图1中的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所实现,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操作及电路元件均相同于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2、100_3、100_4以及100_5的操作及电路元件。
如图3中所示,在该手机装置110的信号传送/接收范围内,举例来说,当在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之前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均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时,分别配戴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的用户/人U1、U3以及U5可以彼此协议以通过至少一个用户/人来手动操作该手机装置110以使用并操控该用户界面125来将他们的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分类为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例如分类为第一语音群组),当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被分类为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例如该第一语音群组时,该手机装置110会发送该第一语音群组的多个其他不同的耳机装置的独特信息给在该第一语音群组中的每一耳机装置(亦即每一成员装置),例如,该处理单元120实作上会将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的MAC地址分类至一第一对讲机群组、传送该些耳机装置100_1与100_3的MAC地址至该耳机装置100_5、传送该些耳机装置100_1与100_5的MAC地址至该耳机装置100_3、传送该些耳机装置100_3与100_5的MAC地址至该耳机装置100_1,使得该耳机装置100_5中所记录的该信息数据库INFO1包含耳机装置100_1与100_3的MAC地址,该耳机装置100_3中所记录的该信息数据库INFO1包含耳机装置100_1与100_5的MAC地址,以及相同地该耳机装置100_1中所记录的该信息数据库INFO1包含耳机装置100_3与100_5的MAC地址。
详细来说,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中的该数据库INFO1例如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所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移动电话的地址 名称信息
A1 ADDR_1 ADDR_110 N_1
ADDR_3 ADDR_110 N_3
ADDR_5 ADDR_110 N_5
在上述表格中,该对讲机群组‘A1’举例来说包含有具有MAC地址ADDR_1、ADDR_3与ADDR_5的三个成员装置(例如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手机装置110的相同的MAC地址ADDR_110以及不同的名称信息例如分别表示不同用户U1、U3以及U5的N_1、N_3以及N_5。
相似地,对于不同于该第一语音群组的一第二语音群组,分别配戴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的用户/人U2与U4也可以在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之前且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时,彼此协议通过至少一个用户/人来手动操作该手机装置110以使用及操作该用户界面来将他们的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分类为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例如该第二语音群组。当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被分类为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例如该第二语音群组时,该手机装置110会发送该第二语音群组的一或多个其他不同耳机装置的独特信息给在该第二语音群组中的每一耳机装置(亦即每一成员装置),例如,该处理单元120实作上会将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的MAC地址分类为一第二对讲机群组,传送该耳机装置100_2的MAC地址至该耳机装置100_4,以及传送该耳机装置100_4的MAC地址至该耳机装置100_2,使得该耳机装置100_2中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包含有耳机装置100_4的MAC地址以及使得该耳机装置100_4中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包含有耳机装置100_2的MAC地址,因此,即使其他电子装置也是位于该手机装置110的信号传送/接收范围内并且也通过蓝牙通信与该手机装置110配对,然而只要该些其他电子装置不属于上述相同的语音群组中,上述的信息数据库INFO1就不会包含该些其他电子装置的MAC地址。
在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中的数据库INFO1举例来说可以通过下列表格所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移动电话的地址 名称信息
A2 ADDR_2 ADDR_110 N_2
ADDR_4 ADDR_110 N_4
在上述表格中,该对讲机群组‘A2’举例来说包含有具有MAC地址ADDR_2以及ADDR_4的两个装置(例如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手机装置110的相同的MAC地址ADDR_110以及不同的名称信息例如分别表示不同用户U2与U4的名称N_2及N_4。
举例来说,当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在该对讲机模式中,从该耳机装置100_1所发送的一语音封包信号会携带有该耳机装置100_1的MAC地址ADDR_1,而该耳机装置例如100_3可以接收该语音封包信号以及接着该耳机装置100_3中的该处理电路120可以比对该语音封包信号内的MAC地址ADDR_1与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来决定是否播放该语音封包信号的语音/声音给用户U3。由于该MAC地址ADDR_1可以于耳机装置100_3的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中所找到,因此该耳机装置100_3可以播放该语音封包信号的语音或声音给用户U3。耳机装置100_5的操作也是类似的,于此不再重述。对于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由于无法在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的信息数据库INFO1中找到MAC地址ADDR_1,所以在将该些语音封包信号内所携带的多个MAC地址与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进行比对之后该些耳机装置100_2与100_4会决定丢弃该些耳机装置100_1、100_3以及100_5所产生的语音封包信号而不会播放相应的语音或声音给该些用户U2以及U4,因此,通过上述作法,可以在该对讲机模式中实现不同语音群组的对话。
再者,在某些实施例,如果图3中的该耳机装置100_1被分类至上述的第二语音群组。则该耳机装置100_1的信息数据库INFO1可以通过下列表格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行动装置的地址 名称信息
A1 ADDR_1 ADDR_110 N_1
ADDR_3 ADDR_110 N_3
ADDR_5 ADDR_110 N_5
A2 ADDR_1 ADDR_110 N_1
ADDR_2 ADDR_110 N_2
ADDR_4 ADDR_110 N_4
再者,在一实施例,该对讲机模式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标准支持多个不同手机装置中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的传输。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应于相同语音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两台手机装置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来与彼此对话的范例示意图,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均包含有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相同的电路元件(并未显示图4中以简化图示),每一手机装置110A以及110B包含有该手机装置110相同的电路元件(并未显示图4中以简化图示),每一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能够侦测其本身与该些耳机装置中的任一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一特定距离阀值以判断是否要进入该对讲机模式。
如图4中所示,该对讲机模式的群组设定可以在该些可穿戴电子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亦即该些耳机装置)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之前提早进行设置,举例来说,用户UA1、UA2、UB1、UB2以及UB3的装置可以被分类为相同的语音群组,实作上可以通过该些用户的其中至少一个来启动该些手机装置110A与110B中运行于并被处理单元120所执行的一特定应用软件来交换及共享该些耳机装置的MAC地址、该些手机装置的MAC地址及/或其他的相应信息(例如相应的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的名称信息),在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中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可以于下述表格所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行动装置的地址 名称信息
A3 ADDR_UA1 ADDR_110A N_UA1
ADDR_UA2 ADDR_110A N_UA2
ADDR_UB1 ADDR_110B N_UB1
ADDR_UB2 ADDR_110B N_UB2
ADDR_UB3 ADDR_110B N_UB3
在该表格中,该对讲机群组‘A3’举例来说包含具有MAC地址ADDR_UA1、ADDR_UA2、ADDR_UB1、ADDR_UB2与ADDR_UB3的五个成员装置(例如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两台手机装置110A以及110B的两个不同的MAC地址ADDR_110A与ADDR_110B以及不同的名称信息(例如N_UA1、N_UA2、N_UB1、N_UB2以及N_UB3)。
举例来说,当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以及100B_3是在该对讲机模式中时,从该耳机装置100A_1所发送出的一语音封包信号会携带有对讲机群组信息例如“A3”、耳机装置100A_1的MAC地址ADDR_UA1及/或一或多个手机装置的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的信息,其中该信息例如包括手机装置110A与110B的MAC地址ADDR_110A以及ADDR_110B。
当接收到从耳机装置100A_1所发送出的该语音封包信号时,在该手机装置110A中的该处理单元120会控制其通信单元115广播该语音封包信号给其信号范围内的多个耳机装置以及重制该语音封包信号以基于所接收到的一或多个手机装置的目的地址的信息(亦即ADDR_110A以及ADDR_110B)通过该蓝牙通信以从手机装置110A中继传送并及转送该语音封包信号至手机装置110B。接着,在接收到来自于手机装置110A的该语音封包信号之后,该手机装置110B用来广播该语音封包信号给其信号范围内的耳机装置。在这个情况中,该耳机装置100A_2可以接收到该语音封包信号并播放与用户UA1有关的一或多则语音消息给用户UA2,使得用户UA2可以知道在该对讲机模式中的对讲机群组“A3”的语音通信。此外,该些耳机装置100B_1、100B_2以及100B_3也可以分别接收该语音封包信号并播放与用户UA1有关的一或多则语音消息给用户UB1、UB2以及UB3。
在另一实施例,举例来说,用户UA1以及UB2的装置可以另外被分类为另一个语音群组。在耳机装置100A_1中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库INFO1可以通过下表所表示:
群组信息 成员装置的地址 行动装置的地址 名称信息
A3 ADDR_UA1 ADDR_110A N_UA1
ADDR_UA2 ADDR_110A N_UA2
ADDR_UB1 ADDR_110B N_UB1
ADDR_UB2 ADDR_110B N_UB2
ADDR_UB3 ADDR_110B N_UB3
A4 ADDR_UA1 ADDR_110A N_UA1
ADDR_UB2 ADDR_110B N_UB2
在上述表格中,除了有该对讲机群组‘A3’之外,亦包含有对讲机群组‘A4’,而该对讲机群组‘A4’举例来说包含具有MAC地址ADDR_UA1以及ADDR_UB2的两个成员装置(例如耳机装置100A_1以及100B_2)、两台手机装置110A与110B的不同的MAC地址ADDR_110A与ADDR_110B以及不同的名称信息例如N_UA1以及N_UB2。当接收到从该耳机装置100A_1所发送的该对讲机群组‘A4’的该语音封包信号时,该手机装置110A不会将该语音封包信号广播给其信号范围内的其他耳机装置,以及会基于所接收的一或多个手机装置的目的地址的信息,亦即ADDR_110B,通过该蓝牙通信将该语音封包信号从手机装置110A中继传送并转传至手机装置110B,接着,在接收到来自于手机装置110A的该语音封包信号之后,该手机装置110B会广播该语音封包信号给其信号范围内的耳机装置,在这个情况中,耳机装置100B_2可以接收到该语音封包信号并播放有关于用户UA1的一或多个语音消息给用户UB2,使得用户UB2可以在该对讲机模式中得知对讲机群组“A4”的语音通信,而由于其他的耳机装置100B_1以及100B_3并没有在对讲机群组“A4”中,所该些耳机装置100B_1以及100B_3不会接收该语音封包信号。
另外,在一实施例,对讲机模式的一或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通过一或多个蓝牙通信连接在一多跳网络(mesh network)中被一或多个手机装置所转送或中继传输。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属于相同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超过两台手机装置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以达到在该对讲机模式彼此交谈的范例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该些手机装置100A、100B、100C以及100D是位于一蓝牙多跳网络中。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B_1、100B_2、100C_1、100D_1、100D_2以及100D_3均包含与耳机装置100相同的电路元件、均提供相同的功能及操作以及均能够侦测是其自身与任一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一特定距离阀值以决定是否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举例来说,该耳机装置100A_1是在该些耳机装置100D_1、100D_2以及100D_3的信号范围之外,然而,这并非是本申请的限制。
举例来说,分别被用户UA1、UA2、UD1、UD2以及UD3所使用的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A_2、100D_1、100D_2以及100D_3是基于该些装置的独特信息例如MAC地址及手机装置110A与110D的相应的多个MAC地址(但不限定)并通过使用特定应用软件来被分类为相同的语音群组,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通过多个中间的蓝牙通信连接而被手机装置110B以及110C所中继传输,该些信号分别记录有在该多跳网络中的目的地址(亦即手机装置100A以及100D的MAC地址),因此可以正确地通过手机装置110B以及110C在手机装置110B以及110C之间进行传输。另外,例如,分别被用户UB1、UB2以及UC1所使用的该些耳机装置100B_1、100B_2以及100C_1会基于该些装置他们的独特信息例如MAC地址以及相应的手机装置110B以及110C的MAC地址(但不限定)并通过使用该特定应用软件来被分类为另一个语音群组,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就可以在手机装置110B以及110C之间传输,该些信号分别记录了在该多跳网络中的目的地址(亦即,手机装置100B以及100C的MAC地址),因此可以正确地在手机装置100B以及100C之间进行传输,而不会被传送至手机装置100A以及100D。基于在目的地装置的移动电话的MAC地址来中继传输或转送一语音封包信号的操作是相似于图4的实施例的操作,在此不再重述以简化说明书。
在一实施例,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通过不同于蓝牙通信标准的一特定无线通信标准来进行传送,其中该特定无线通信标准可以指的是无线局域网(WLAN)或无线宽带通信标准(但不限定)。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应于相同的语音群组的多个用户/人通过使用一个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的一站点来转送或中继传输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以达到在该对讲机模式中彼此交谈的范例示意图。如图6中所示,手机装置110A、110B、110C以及110D可以基于一无线局域网系统或无线宽带系统的通信来无线连接至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或多个基站130,手机装置110A、110B、110C以及110D可以通过因特网通信及通过一或多个基站130来彼此连接,每一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B_1、100B_2、100C_1、100C_2以及100D_1均包含与耳机装置100相同的电路元件、均提供相同的功能与操作以及均能够侦测其自身与任一耳机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一特定距离阀值以决定是否进入该对讲机模式,举例来说,该耳机装置100A_1是在该些耳机装置100B1_1、100B_2、100C_1、100C_2以及100D_1的信号范围之外,然而,这并非是本申请的限制。
举例来说,分别被用户UA1、UB1、UB2、UC1、UC2以及UD1所使用的该些耳机装置100A_1、100B_1、100B_2、100C_1、100C_2以及100D_1基于该些装置他们的独特信息例如MAC地址(但不限定)并通过使用该特定应用软件来被分类为相同的语音群组,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通过基站130来进行中继传输,举例来说,该蓝牙通信的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于一或多个手机装置之间进行传送以及可以通过使用该无线局域网系统或无线宽带系统中的一数据封包信号(携带语音封包的内容)来通过基站130进行传送,在一实施例,在一开始时,该对讲机模式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在该些耳机装置之间的直接传输,接着如果该直接传输发生失败则可以尝试采用在一蓝牙多跳网络中多个手机装置之间的多个蓝牙通信来进行传输,而如果该些手机装置之间的蓝牙通信也发生失败,则可以采用因特网以基于该因特网通信的通信来传送及中继传输多个语音封包信号。
用以将信息记录于每一耳机装置100A_1、100B_1、100B_2、100C_1、100C_2以及100D_1的信息数据库INFO1的操作相似于前述的操作,因此不再重述。再者,在其他实施例,相应于一部分的用户例如UA1、UB1及UB2的耳机装置(例如100A_1、100B_1以及100B_2)可以被分类为一语音群组,而相应于另一部分的用户例如UC1、UC2及UD1的耳机装置(例如100C_1、100C_2以及100D_1)可以被分类为另一个不同的语音群组,不同语音群组的多个语音封包信号可以分别通过基站130来转送或中继传输。
再者,在其他实施例,用来被用户所配戴的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例如一耳机/人耳式耳机装置(但不限定)也可以用来判断一用户/人(相应于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本身)是否接触到了一或多个不同的人(相应于一或多个其他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在实施例中,一个人接触到一或多个其他人的定义可以包括至少其中一种以下的事件:该人与至少一个不同的人有身体接触;该人进入到了至少一个不同的人的个人空间(personal/proxemics space)但是没有与该至少一个不同的人有身体上的碰触;该人在一短范围内与至少一个不同的人发生交谈或对话但是没有与该至少一个不同的人有身体上的碰触;该人在一短范围内与至少一个不同的人发生眼神上接触(eye contact)但是并没有交谈或对话;该人在一短范围内面向了至少一个不同的人;以及其他等等。
为了判断该人是否接触到了一或多个另一不同的人,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或处理电路101)可以侦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与一或多个另一不同的人所使用或携带的一或多个其他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比较所侦测到的距离与一特定距离阀值,如果该所侦测到的是小于或变得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则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判定该人接触了一或多个另一不同的人,反之,如果该所侦测到的距离是大于或变得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则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会判定该人并没有接触一或多个另一不同的人。通过这样的作法,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也可以判断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自身是否邻近于一或多个其他的可穿戴电子装置,该特定距离阀值举例来说等于1公尺、1.5公尺、2公尺或3公尺(但不限定),如果已经决定出一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是邻近于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则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判断出使用或携带该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另一人可能位于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人的一个人空间之内,在这个情况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会判断出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可能接触到了使用/携带该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另一人。
在其他实施例,为了判断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是否接触到使用/携带该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另一人,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也可以采用该蓝牙寻向能力来判断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用户是否面向于使用/携带一或多个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另外一或多个不同人的面部。实作上,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计算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的头部旋转角度以及也可以计算一或多个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一或多个信号的到达角或出发角,以及据此可以基于该头部旋转角度与该到达角或出发角来判断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用户的是否面向于一或多个其他人的面部。再者,在其他实施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以及该一或多个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可以分别计算该些装置相应的人/用户的头部旋转角度以及接着可以实时地或周期地彼此交换或共享该头部旋转角度的信息,以判断是否该些装置所相应的人或用户是面对面的。如果判断出使用装置100的人/用户在短范围内面向了一或多个其他用户的脸部,则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判断出使用装置100的人/用户是在一个人空间内与一或多个其他的人有过交谈/对话及/或有个眼神的接触,据此判断出使用装置100的该人/用户接触了该一或多个其他的人。应注意的是,该可穿戴电子装置也可以采用两个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的侦测操作来精准或精确地侦测并判断使用装置100的该人/用户是否在一特定距离范围中与一或多个其他的人有过交谈/对话及/或有个眼神的接触,而这类型的实施例变型并非是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为了计算总接触时间而言,实作上,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通过在所侦测的距离变得小于该特定距离阀值时设置该总接触时间的一起始时序以及在所侦测的距离变得大于该特定距离阀值时设置该总接触时间的一结束时序,来计算或算出该总接触时间。在一实施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也可以通过使用该蓝牙寻向能来计算该总接触时间。举例来说,该总接触时间的起始点可以是相应于该些人/用户正在变成面对面的时间点以及该总接触时间的结束点可以是相应于该些人/用户正在变成不是面对面的时间点,而这类型的实施例变型并非是本申请的限制。
在判断出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人接触了携带或使用一或多个其他不同装置的一或多个不同人之后,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将该一或多个不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独特信息(例如装置的身份识别ID)及/或与该一或多个不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总接触时间记录于该内存103作为接触信息。该接触信息可以通过该蓝牙通信被传送至并储存于该人/用户所使用的手机装置110的一内存中。这样的接触信息会被用来产生或形成该人的一接触史(contact history)。
举例来说,在图3中,该耳机装置100_1使用了该距离侦测及/或蓝牙寻向能力来判断出使用该耳机装置100_1的该人接触了使用该耳机装置100_2的另一个人,因此,该耳机装置100_2的独特信息及/或相应的总接触时间会储存于耳机装置100_1中作为接触信息,而该接触信息也可以被传送并储存于手机装置110中。应注意的是,其他另外耳机装置的独特信息(例如被一名没有接触该人U1的用户/人U3所使用的装置100_3)就不会储存于耳机装置100_1作为接触信息。
再者,在一实施例,该接触信息可以另包含有不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一用户/人的独特信息及/或该不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一不同类型的电子装置(例如一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的独特信息。举例来说,在图4中,如果被该名用户/人UA2所使用该耳机装置100A_2判断出该名用户/人UA2接触了使用该耳机装置100B_1的人UB1,则该耳机装置100A_2会发送一请求至该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亦即耳机装置100B_1)以请求回传与用户/人UB1有关的独特信息的响应及/或该不同的可穿戴电子装置100B_1所相应的一不同类型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装置110B)的独特信息的回应。如果上述的独特信息可以被交换或共享,则该耳机装置100A_2在接收到该上述的独特信息之后会储存该独特信息至该内存103作为接触信息。该上述的独特信息也可以从耳机装置100A_2传送至手机装置110A,使得使用手机装置110A的人/用户UA2也可以得知他/她的接触史。
因此,一旦使用手机装置110的人/用户将来被识别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上述该接触史就可以被提供并揭露给医院或相关的政府部门。基于该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记录及产生的完整的接触史的信息,便可以容易地得知哪些人比较有可能被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用户/人所感染的,以提早识别并避免疾病的传播。
相较于先前技术,该可穿戴电子装置是基于精准的距离侦测及蓝牙寻向就可以精准/精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与其他人有过交谈/对话及/或眼神上的接触,及/或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进入到另一个人的个人空间中(亦即是否有极靠近过另一个人),以判断该人是否有接触过其他的人。如此一来,因为传统位置追踪系统的技术例如无线保真系统只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追踪精确度,其变动约为3至5公尺,因此,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技术的侦测接触史的效能是大幅地得到提升。
再者,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另使用该距离侦测及/或蓝牙寻向能力来计算并收集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本身的人/用户的一旅游史(travel history)。在相关的实施例中,该旅游史包含使用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本身的人/用户的活动路线(activityroute)及活动时间(activity time)的至少其中一个。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使用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该蓝牙寻向能力来产生并得到使用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人/用户的旅游史的范例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有蓝牙通信能力的多个蓝牙定位器站(分别以‘A1’、‘A2’、‘A3’至‘A10’表示,但不限定)被设置于一个地方(例如是图7的一观光工厂,但不限定)中的不同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一参观者(标示为‘Δ’)例如是使用或携带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一名用户/人会进入到该观光工厂中,获得体验该观光工厂的历史、个人近距离体验组装线、制造过程以及享受购物与美食的机会,其中R2表示的是该参观者‘Δ’的一行走路线,而其他的参观者/人则以不同的符号‘■’所表示。
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或手机装置110能够通过实时地侦测并计算上述所提到的旋转角信息来产生一头部旋转角度的估计,该估计可以指示出该人/用户是否正面对于图7中所示的一或多个蓝牙定位器站。举例来说,该参观者‘Δ’通过了该些不同蓝牙定位器站(‘A1’、‘A2’、‘A3’至‘A10’)所分别设置的该些不同的位置。例如,该参观者‘Δ’可能会在下午两点钟的时候位于或到达该蓝牙定位器站‘A1’所设置的位置,在这个情况中,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使用距离侦测及/或蓝牙寻向能力来侦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以及蓝牙定位器站‘A1’之间的距离及/或侦测该参观者‘Δ’是否变得面朝向于该蓝牙定位器站‘A1’,来判断该地方/位置是否是该参观者‘Δ’的一接触区(contact area)。举例来说,当所侦测的距离小于一特别的距离阀值例如1公尺、1.5公尺或2公尺(但不限定)及/或当该参观者‘Δ’变得面朝向于该蓝牙定位器站‘A1’时,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判定该相应的地方是该参观者‘Δ’的接触区。接着,如果该地方/位置被判断为是接触区,则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可以将该地方/位置所相应的地方信息、抵达时间、总停留/接触时间以及离开时间储存于其本身的内存中。而上述储存于该内存中的旅游信息就可以实时地及/或周期地被提供及传送给被该参观者‘Δ’所使用的手机装置110以产生并显示一旅游史的记录给该参观者‘Δ’,使得如果有一名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曾经进去过该观光工厂,该参观者‘Δ’根据自己旅游史的记录就可以得知他/她自己是否曾经到达过该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区域/位置。
再者,对于该蓝牙定位器站‘A1’,该蓝牙定位器站‘A1’也可以使用距离侦测及/或蓝牙寻向能力来侦测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与该蓝牙定位器站‘A1’之间的距离及/或侦测该参观者‘Δ’是否变得面朝向于该蓝牙定位器站‘A1’,以决定并记录曾经位于或到达过这个地方/位置的人、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或手机装置的信息。举例来说,当利用同样的方式来判断出这个地方/位置是该参观者‘Δ’的一接触区时,该蓝牙定位器站‘A1’可以记录该参观者‘Δ’的独特信息、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独特信息及/或手机装置110的独特信息。再者,该蓝牙定位器站‘A1’也可以记录该参观者‘Δ’所相应的抵达时间、总停留/接触时间以及离开时间。
相似地,对于每一个不同的蓝牙定位器站‘A2’、‘A3’至‘A10’,该可穿戴电子装置100均能够判断每一蓝牙定位器站的相应的地方/位置是否是该参观者‘Δ’的一接触区,以及当判断出该地方/位置是该参观者‘Δ’的接触区时均能够储存该地方/位置所相应的信息(例如该地方信息、抵达时间、总停留/接触时间及/或离开时间),而每一个蓝牙定位器站也均能够判断其地方/位置是否是该参观者‘Δ’的一接触区,以及也均能够记录并储存相应的信息,例如该参观者‘Δ’的独特信息、可穿戴电子装置100的独特信息及/或手机装置110的独特信息、该参观者‘Δ’相应的抵达时间、总停留/接触时间及/或离开时间等等。
如果该参观者‘Δ’在将来被识别为疑似病例或确认病例时,分别记录或储存于所接触过或路过的一或多个蓝牙定位器站中的该参观者‘Δ’的旅游信息就可以提供用来产生该参观者‘Δ’的旅游史,而所产生的旅游史就可以提供并揭露给医院或相关的政府部门,使得更容易得知哪些人比较有可能被感染,以提早识别并避免疾病的传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通过蓝牙通信于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与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以及与所述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
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在所述对讲机模式中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通过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蓝牙通信被直接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数据的直接传输发生失败,则所述语音数据改为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手机装置并接着从所述手机装置被转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手机装置并接着从所述手机装置被转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所述距离是根据蓝牙寻向操作或根据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通信的射频功率水平所计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分类至同一个特定对讲机群组来被分类为同一个相同的语音通信群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是与所述手机装置配对,当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没有被分类至所述特定对讲机群组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语音数据不会被传送至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
8.一种通过蓝牙通信标准在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与第一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以及与第二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
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在所述对讲机模式中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基于第一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一手机装置,接着基于因特网通信从所述第一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以及接着基于第二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二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根据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通过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蓝牙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直接被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所述语音数据的直接传输发生失败,则所述语音数据改为基于第一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一手机装置,接着基于因特网通信从所述第一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以及接着基于第二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二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分类为所述对讲机模式的特定对讲机群组来被分类为同一个语音群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并不在所述特定对讲机群组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语音数据并不会被传送至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
14.一种与手机装置配对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手机装置也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配对,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含:
一通信电路,用来感测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发送的蓝牙射频信号;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于所述通信电路,用来:
通过侦测所述蓝牙射频信号,以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对讲机对话;以及
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通信电路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发送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通过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蓝牙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直接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语音数据的直接传输发生失败,则所述语音数据会改为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手机装置,并从所述手机装置转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手机装置,以及接着从所述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所述距离是根据蓝牙寻向操作或根据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通信的射频功率水平所计算。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是通过将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分类为所述对讲机模式的特定对讲机群组来被分类为同一个语音通信群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是与所述手机装置配对,而当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并没有被分类至所述特定对讲机群组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语音数据并不会被传送至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
21.一种用来与手机装置配对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手机装置通过蓝牙通信或因特网通信来与第二手机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配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含:
一通信电路,用来感测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发送的蓝牙射频信号;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于所述通信电路,用来:
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距离阀值;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阀值,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进入对讲机模式以启动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对讲机对话;以及
于所述对讲机模式期间,使用所述通信电路发送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语音数据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令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接收并播放所述语音数据给不同的用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基于第一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一手机装置,接着基于因特网通信从所述第一手机装置被转送至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以及接着基于第二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二手机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是基于第一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被传送至所述第一手机装置,接着基于所述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一手机装置被转送至所述第二手机装置,以及接着基于第二蓝牙通信从所述第二手机装置被转送至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多个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分类至所述对讲机模式的特定对讲机群组来被分类为同一个语音通信群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并没有被分类至所述对讲机模式的所述特定对讲机群组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语音数据并不会被传送至所述第三可穿戴电子装置。
26.一种应用于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来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或不动的定位器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与第一手机装置配对的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
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距离侦测及寻向操作的至少其中一个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一人是否接触了使用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二人;以及
当判断出所述第一人接触了所述第二人时,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记录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独特信息作为接触信息;
其中所述接触信息用来产生使用/携带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的接触/旅游史。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所述独特信息包含以下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独特信息、与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配对的第二手机装置的独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所述第二人的独特的/个人的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使用所述距离侦测来判断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及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阀值,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是否接触了使用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人。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使用所述寻向操作来侦测所述第一人的头部旋转角度及所述第二人的头部旋转角度,来判断所述第一人是否面向了所述第二人,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是否接触了使用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人。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所述距离侦测及所述寻向操作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是否接触了或旅行至所述不动的定位器站的区域或位置;以及
当判断出所述第一人接触了或旅行至所述不动的定位器站的所述区域或所述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记录所述不动的定位器站所相应的地方/位置信息作为所述接触信息。
31.一种能够通过蓝牙通信来与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是用来与第一手机装置进行配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
一处理电路,用来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距离侦测及寻向操作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来判断使用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一人是否接触了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第二人;以及
一内存,耦接于所述处理电路,当判断出所述第一人接触了所述第二人时,用来记录或储存所述第二可穿戴电子装置所相应的独特信息作为接触信息;
其中所述接触信息用来产生使用或携带所述第一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人的接触/旅游史。
CN202110424035.8A 2020-09-09 2021-04-20 语音通信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173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868.2A CN116390037A (zh) 2020-09-09 2021-04-20 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16,357 US11778427B2 (en) 2020-09-09 2020-09-09 Group voice communication of walkie-talkie mode i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7/016,357 2020-09-0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8868.2A Division CN116390037A (zh) 2020-09-09 2021-04-20 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292A true CN114173292A (zh) 2022-03-11
CN114173292B CN114173292B (zh) 2023-05-12

Family

ID=8047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4035.8A Active CN114173292B (zh) 2020-09-09 2021-04-20 语音通信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CN202310388868.2A Pending CN116390037A (zh) 2020-09-09 2021-04-20 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8868.2A Pending CN116390037A (zh) 2020-09-09 2021-04-20 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8427B2 (zh)
CN (2) CN1141732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94700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5812160U (zh) * 2016-06-08 2016-12-14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手环及对讲机系统
CN107231610A (zh) * 2016-03-24 2017-10-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CN108270922A (zh) * 2018-01-19 2018-07-10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9383B2 (en) * 2007-01-17 2011-09-13 Nokia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increase coverage of push-to-talk wireless networks
JP2013135325A (ja) * 2011-12-26 2013-07-08 Fuji Xerox Co Ltd 音声解析装置
CN103986492A (zh) * 2013-02-07 2014-08-13 利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无线电系统
US9864570B2 (en) * 2014-12-09 2018-01-09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Proximity based temporary audio sharing
JP6022530B2 (ja) * 2014-12-19 2016-11-0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携帯電子機器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GB2543969B (en) * 2015-05-14 2017-11-15 Peclet Ltd Helmet with audio features
EP3311626B1 (en) * 2015-06-22 2021-05-05 Loose Cannon Systems, Inc. Portable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70193306A1 (en) * 2016-01-04 2017-07-06 Michael Robil Wearable Camera Activated Security Accessory
US9877098B1 (en) * 2016-09-09 2018-01-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dio earphones having an adjustable cable system
CN106535081A (zh) * 2016-12-20 2017-03-22 建荣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模式切换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及立体声音频传输方法
CN107222838A (zh) * 2017-08-02 2017-09-29 深圳市威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及对讲信息的传输方法
KR102110015B1 (ko) * 2017-10-26 2020-05-13 박상래 디지털 무전기 기능을 갖는 스마트워치
CN108200495A (zh) * 2018-01-23 2018-06-22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蓝牙耳机同步播放的方法
US11153678B1 (en) * 2019-01-16 2021-10-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wo-way wireless headphones
US10952280B2 (en) * 2019-03-28 2021-03-1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voice traffic over a bluetooth link
US11342895B2 (en) * 2019-10-07 2022-05-24 Bos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an audio playbac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94700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231610A (zh) * 2016-03-24 2017-10-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CN205812160U (zh) * 2016-06-08 2016-12-14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手环及对讲机系统
CN108270922A (zh) * 2018-01-19 2018-07-10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0037A (zh) 2023-07-04
US20220078584A1 (en) 2022-03-10
CN114173292B (zh) 2023-05-12
US11778427B2 (en)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0055B2 (en) Pseudo hub-and-spoke wireless audio network
JP2021505078A (ja) 待ち時間の少ない無線による音声コンテンツ共有
CN110972033A (zh) 基于一个或多个射频(rf)信号接收和/或传输特性来修改音频数据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EP3105914B1 (en)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hands-free system of a vehicle based on their physical distance
US20150288823A1 (en) Wireless conference call telephone
US200702237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streaming multi-channel content
US20030223604A1 (en) Audio output apparatus hav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ound-source switching in the apparatus
JP678966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US1145748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6036652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udio serv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688225A (zh) 用于通过听觉装置产生多个收听环境的技术
CN112887872B (zh) 一种耳机语音指令的播放方法、耳机和存储介质
JP5973289B2 (ja) 携帯端末、音声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制御方法
JP67279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CN114173292B (zh) 语音通信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CN116527810A (zh) 输出音频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493200B1 (en) Voice-controll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voice control
TW202404331A (zh) 支援低功耗藍牙音訊廣播運作並可避免使用者錯過外界的警報信號或特定聲響的藍牙音訊廣播系統
US11513765B2 (en) Bluetooth audio device, Bluetooth audio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0184017A (ja) 通話装置
CN210093310U (zh) 一种数据中心远程音频通话系统
JP2000013535A (ja) 音声メッセージ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