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98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988A
CN114172988A CN202111538534.6A CN202111538534A CN114172988A CN 114172988 A CN114172988 A CN 114172988A CN 202111538534 A CN202111538534 A CN 202111538534A CN 114172988 A CN114172988 A CN 114172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arphone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85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85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耳机,外壳设置有插孔,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外壳内,无线耳机包括可弯折的主体、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主体适于插入插孔,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形成于主体的两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主体内,并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无线耳机设置有弯折的主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形成于主体的两端,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时,可以将主体插入插孔内保存,当需要使用耳机时,直接将主体从插孔内取出,弯折主体即可以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佩戴至用户的耳部,可以有效的放置无线耳机丢失。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音频视频文件的播放、或者接打语音、电话时,有时会使用无线电机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以便于用户可以腾出手做其他事情。而现有的无线耳机多采用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无线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是彼此分离的,通过单独的耳机盒进行存储,极易造成无线耳机丢失或者在需要时找不到的情形,造成用户使用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耳机,外壳设置有插孔,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外壳内,无线耳机包括可弯折的主体、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主体适于插入插孔,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形成于主体的两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主体内,并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无线耳机设置有一可弯折的主体,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形成于主体的两端,因而,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时,可以将主体插入插孔内保存,当需要使用耳机时,直接将主体从插孔内取出,通过弯折主体即可以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佩戴至用户的耳部。这样大幅提高了无线耳机的收纳效率,且可以有效的放置无线耳机丢失。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逻辑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在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主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耳机在弯折状态时的一种状态图。
图8是图7示出的无线耳机在弯折状态时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9是图6示出的无线耳机的主体在弯折状态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无线耳机的应用也逐渐普遍,在用户听音乐、看视频、接打电话等情形下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通常会额外配置一耳机盒,用于收纳、存储、充电等。但这种使用方式存在无线耳机极易丢失,或者由于无线耳机与电子设备分离,在需要使用无线耳机时,存在找不到无线耳机的情形,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期改善上述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外壳20、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图3中示出)以及无线耳机40,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30、主板、电池、前置摄像头等。主板、电池设置于外壳20内,前置摄像头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设置显示屏30的一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外壳20包括中框111、前壳112以及后盖113,中框111包括中板1111和边框1112,边框1112围设于中板1111的边缘,边框1112突出于中板1111,并且边框1112在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均突出于中板1111。前壳112和壳体113分别装配于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且前壳112和后盖113均与边框1112装配固定;后盖113与中框111以及前壳112共同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可以设置主板、摄像头、天线、处理器等各类元器件,后盖113可以开设摄像头安装孔1131,用于安装后置摄像头。
请继续参阅图1,其中显示屏20装配于前壳112,显示屏20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Splice LiquidCrystal 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 Plus(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lus,魔丽屏)屏幕,此处不再赘述,显示屏可以是触控显示屏。
外壳20设置有插孔114,具体地,插孔114开设于中框111的边框1112上,插孔114贯穿边框1112并与容纳腔连通。插孔114可以设置在边框1112的任意位置,较佳的,边框1112可以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相对,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且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连接于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之间。插孔114可以于任意边框1112的邻近于其他边框1112的位置,例如:插孔114设置于第三边框的邻近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的位置,或者,插孔114设置于第四边框的邻近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的位置。这种设置方式,利于容纳腔内的其他元器件的布置,防止相互干涉。
插孔114的轴线方向可以大致与电子设备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插孔114可以供插入更长的物体。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插孔114也可以沿电子设备10的宽度方向设置。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设置于外壳20内,并位于容纳腔内,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用于与无线耳机40或者其他的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可以是蓝牙模块、AP模块、ZigBee模块等,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为蓝牙模块。
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等设备,扬声器、麦克风均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扬声器用于音频播放,麦克风用于音频采集。扬声器和麦克风均可以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通信连接,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传导音频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无线耳机40包括主体410、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第一耳机420以及第二耳机430,其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第一耳机420以及第二耳机430均设置于主体410。主体410采用可弯折的材料制成,在非弯折状态时,主体410大致为杆状结构,并且主体410的外径与插孔114的内径相互匹配,使得主体410适于插入插孔114内。主体410可以在非弯折状态进行使用,也可以在弯折状态下进行使用。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体410可以采用可弯折塑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管状结构的可弯折塑料制成。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410也可以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当主体410插入插孔114内时,主体410可以与壳体相对固定,使得在使用电子设备10时,主体410不至于从插孔114内脱落掉出。例如主体410可以与插孔114采用过盈配合的形式实现相对固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电子设备10还包括固定机构60,固定机构60用于固定插入插孔114内的主体410。具体地,固定机构60包括弹性锁扣61,弹性锁扣61设置于容纳腔内,弹性锁扣61沿垂直于插孔114的轴线方向伸缩设置,主体410的外壁设置有与弹性锁扣61配合的卡槽411,卡槽411可以沿主体410的周向开设形成环形槽,这样用户在插入主体410时,无需区分方向。在主体410插入插孔114内时,弹性锁扣61可以伸入卡槽411内,进而固定主体410,当需要取出主体410时,弹性锁扣61退出卡槽411即可。弹性锁扣61的伸缩过程可以是自动化的,例如通过设置电机控制弹性锁扣61伸缩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锁扣61包括弹性件63和锁止部62,弹性件63的一端连接外壳20,具体的,弹性件63的一端连接于边框1112的内壁并位于容纳腔内,另一端连接锁止部62,弹性件63可以是弹簧、弹性塑料等。锁止部62的远离弹性件63的端部选择性的嵌入卡槽411实现对主体410的固定或解锁。为了便于插入或取出主体410,锁止部62的远离弹性件63的端部设置成锥形、圆台形或者斜面形,这样当主体410对锁止部62施加沿插孔114的轴线方向的力时,锁止部62均可以实现伸缩。特别的,弹性锁扣61可以邻近于插孔114设置,这样固定机构60可以位于邻近于边框1112的位置,以节约容纳腔内的内部空间,避免影响其他元器件的设置。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为了使得弹性件63在伸缩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的伸缩方向,弹性锁扣61还可以包括导向板64,导向板64可以沿弹性件63的伸缩方向设置,并至少位于弹性件63的一个侧面,通过设置导向板64,可以对弹性件63以及锁止部61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导向板64可以设置成环形结构,弹性件63设置于导向板64形成的空间内。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6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在容纳腔内设置与插孔114相对的按压式锁扣,按压式锁扣与主体410的端部配合,实现主体410的固定或解锁。
为了增加主体410的应用性,请再次参阅图4,主体410的一个端部被配置为适于触控触控显示屏的手写结,412,例如将主体410的一个端部设置成锥形的手写笔结构。同时,为了便于电子设备10的整体美观,主体410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成与插孔114相互配合的形式,当主体410插入插孔114时,主体410的另一个端部可以封闭插孔114,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整体外观平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参阅图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通信连接,因此,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采用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相同的通信协议,其可以是蓝牙模块、AP模块、ZigBee模块等,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均为蓝牙模块,两者通过蓝牙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在出厂前就建立好配对关系,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开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就能直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当环境中存在多个蓝牙设备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还可以优选的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建立通信连接关系。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设置于主体410内,具体的,如图6所示,主体410可以是中空的,主体410具有内容腔413和围成内容腔413的内壁414,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设置于内容腔413内并可以连接于内壁414进行固定。此外,主体41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模块450,控制模块450例如可以是按键。
参阅图7,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分别形成于主体410的两端,并与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通信连接,其中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可以通过有线形式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连接,此时可以通过主体410内的内容腔413进行走线;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也可以通过无线形式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4,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可以直接集成于主体410的外壁,并与主体410形成一体式结构,此时,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可以是骨传导耳机。具体的,无线耳机40还包括骨传导激励器440和骨传导麦克风450,骨传导激励器440集成于第一耳机420,骨传导麦克风450集成于第二耳机430,骨传导激励器440和骨传导麦克风450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通信连接。骨传导激励器440通过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因此第二耳机430和第二耳机430无需设置成传统的入耳式耳机的形式,这样主体410的外壁可以保持平整圆滑,不需要设置入耳结构。
在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弯折主体410,使得主体410的轮廓与人体头部适配,将主体410戴在头上,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分别与左耳和右耳对应。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将主体410弯折回原始状态,将主体410整体插入插孔114进行收纳即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7和图8,主体4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421和第二容置槽431,第一耳机420可以选择性的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21,第二耳机430可以选择性的收容于第二容置槽431,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可以设置成入耳式耳机,两者均通过连接线连接于主体410,以使得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建立通信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耳机420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21,将第二耳机430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21;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将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取出即可。
在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将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从第一容置槽421和第二容置槽431取下,弯折主体410,使得主体410的轮廓与人体头部适配,将主体410戴在头上,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塞入耳朵即可。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将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分别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21和第二容置槽431,将主体410弯折回原始状态,将主体410整体插入插孔114进行收纳即可。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4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421和第二容置槽431,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可以是无线式耳机,此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直接集成在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上,此时第一耳机420可以选择性的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21,第二耳机430可以选择性的收容于第二容置槽431。使用方法与前述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用户使用无线耳机40的过程中,需要使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同时,在不使用无线耳机40时,需要断开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50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些操作通常需要用户手动进行,这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因此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无线耳机40还包括用于检测主体410的弯折状态的检测装置470以及控制模块450,控制模块450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以及检测装置470通信连接,控制模块450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的开启或关闭。其中弯折状态是指主体410被弯折成第一耳机420和第二耳机430刚好与用户的耳部对应的状态,部分弯折状态是指主体410处于除弯折状态外的其他弯折情形的状态,非弯折状态是指主体410未发生弯折时的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50可以用于在检测装置470检测到主体410由非弯折状态转变为弯折状态时,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开启。当主体410由非弯折装置转变为弯折状态时,表明用户此时可能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因此通过控制模块450自动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开启,这样省去了用户对无线耳机40的操作,提高无线耳机40的响应速度也提高用户体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50可以用于在检测装置470检测到主体410由弯折状态转变为非弯折状态时,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关闭。当主体410处于非弯折状态时,表明用户不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因此此时及时关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降低功耗,提高无线耳机40的续航。避免用户在忘记关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导致无线耳机40亏电。可以理解的是,当主体410一直处于非弯折状态时,用户若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60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弯折状态到非弯折状态的转变过程中,会经过部分弯折状态,同时,非弯折状态到弯折状态的转变过程中,也会经过部分弯折状态。上述的控制模块450的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实施或者实施其中的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实现检测装置470对于主体410的弯折状态的检测,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470的结构,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9,检测装置470包括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设置于内容腔413内并连接于内壁414,主体410弯折过程中,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中的至少一者转动,以改变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之间的夹角。由于霍尔传感器471与磁体472之间会产生耦合信号,且随霍尔传感器471与磁体472之间的角度,耦合信号的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霍尔传感器471可以根据采集到的耦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当前霍尔传感器471与磁体472之间的相对角度,因此可以确定主体410是否处于弯折状态。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可以设置于主体410的中部位置,且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在主体410沿中部弯折时,位于形成的弯折区的顶点的两侧。如图6所示,当主体410为非弯折状态时,霍尔传感器471相对于主体410的延伸方向是倾斜的,磁体472相对于主体410的延伸方向也是倾斜的,此时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主体410处于非弯折状态时,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如图9所示,当主体410为弯折状态时,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相对。也即是当主体410为弯折状态时,霍尔传感器471和磁体472间生成的耦合信号最强,在设备出厂前,可以建立耦合信号强度、霍尔传感器471与磁体472间角度的关联表,控制模块450可以根据检测装置470实际获取到的耦合信号的强度,查询关联表,即可以确定当前主体410的弯折状态,并且还可以确定主体410是否从非弯折状态转变为弯折状态,或者从弯折状态转变为非弯折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当主体410处于非弯折状态时,霍尔传感器471与磁体472相对,此时耦合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大。且类似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除了设置霍尔传感器471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接近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其他方式实现主体410的弯折状态的检测。
本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更易储存无线耳机40,避免无线耳机40丢失的电子设备10,且无线耳机40可以与手写笔进行集成,提高了设备集成度,也便于老年用户使用。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耳机、吊坠、耳机等,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还10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1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插孔;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可弯折的主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所述主体适于插入所述插孔,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主体的一个端部被配置为适于触控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手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主体的另一个端部封闭所述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耳机选择性的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耳机选择性的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均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骨传导激励器和骨传导麦克风,所述骨传导激励器集成于所述第一耳机,所述骨传导麦克风集成于所述第二耳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弯折状态的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检测装置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主体由非弯折状态转变为弯折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主体由弯折状态转变为非弯折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霍尔传感器和磁体,所述主体具有内容腔以及围成所述内容腔的内壁,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设置于所述内容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内壁,所述主体弯折过程中,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中的至少一者转动,以改变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之间的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当主体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相对,且当所述主体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插入所述插孔内的所述主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性锁扣,所述弹性锁扣沿垂直于所述插孔的轴线方向伸缩设置,所述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锁扣配合的卡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包括弹性件和锁止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另一端连接所述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选择性的嵌入所述卡槽。
CN202111538534.6A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1729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534.6A CN114172988A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534.6A CN114172988A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988A true CN114172988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8534.6A Pending CN114172988A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98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1204B1 (ko) * 2005-07-21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헤드셋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3378009U (zh) * 2013-05-10 2014-01-01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
US20140233752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Lg Electronics Inc. Bluetooth headset
CN109343656A (zh) * 2018-09-13 2019-0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10092506A1 (en) * 2019-09-19 2021-03-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heads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onent
CN214851767U (zh) * 2021-06-10 2021-11-23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1204B1 (ko) * 2005-07-21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헤드셋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140233752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Lg Electronics Inc. Bluetooth headset
CN203378009U (zh) * 2013-05-10 2014-01-01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
CN109343656A (zh) * 2018-09-13 2019-0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10092506A1 (en) * 2019-09-19 2021-03-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heads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onent
CN214851767U (zh) * 2021-06-10 2021-11-23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10579A1 (zh) 一种带具有语音交互功能耳机的智能手表
US113039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384843B (zh) 可攜式終端
JP202152349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を有するスマートウォッチ
KR100760278B1 (ko) 무선 헤드셋
CN104243637A (zh) 手表式移动终端
KR100879543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모듈
US10044393B2 (en)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KR102241395B1 (ko) 무선 이어폰 및 이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전자기기
CN112243180B (zh) 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9788397B (zh) 电子装置
JP4972697B2 (ja) 電子装置
CN114172988A (zh) 电子设备
CN212793877U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移动终端、批头和自动拧螺钉机
CN112290962B (zh) 卡托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8385735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WO2012122766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200355897Y1 (ko) Usb 단자를 갖는 휴대폰 핸즈프리
CN109104555A (zh) 摄像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20962171U (zh) 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068227U (zh) 保护套及智能终端
CN210075520U (zh)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CN212660450U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0427806Y1 (ko) 음향기기 케이스.
TWI491269B (zh) 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