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5520U -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 Google Patents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5520U
CN210075520U CN201920789975.5U CN201920789975U CN210075520U CN 210075520 U CN210075520 U CN 210075520U CN 201920789975 U CN201920789975 U CN 201920789975U CN 210075520 U CN210075520 U CN 210075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set
bluetooth headset
hole
terminal device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99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么婉乔
温权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99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5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5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5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设备套装包括耳机套装和终端设备。耳机套装包括保护壳和蓝牙耳机,保护壳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主体部与侧边部形成用于收容终端设备的收容空间,侧边部开设有通孔,且在终端设备安装于收容空间后,通孔与终端设备的功能插孔连通。蓝牙耳机能够穿设通孔和功能插孔以安装于保护壳,且蓝牙耳机能够从保护壳拆离。上述耳机套装,由于蓝牙耳机能够安装于保护壳且能够从保护壳拆离,蓝牙耳机可以方便地安装于保护壳以便于携带,且降低了丢失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配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一般可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频,蓝牙耳机需单独携带,其携带不便且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耳机套装,以解决蓝牙耳机携带不便且容易丢失的问题。
一种耳机套装,包括:
保护壳,包括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收容终端设备的收容空间;所述侧边部开设有通孔,且在所述终端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后,所述通孔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能插孔连通;及
蓝牙耳机,能够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功能插孔以安装于所述保护壳,且所述蓝牙耳机能够从所述保护壳拆离。
上述耳机套装,由于蓝牙耳机能够安装于保护壳且能够从保护壳拆离,蓝牙耳机为蓝牙耳机时,可以方便地安装于保护壳以便于携带,且降低了丢失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包括支撑柱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板,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支撑柱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功能孔且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卡合,所述连接板外露于所述侧边部的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部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底壁,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塞体,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塞体凸出所述侧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一音孔,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音孔,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第一音孔与所述第二音孔连通且能够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麦克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接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和所述保护壳中之一设有磁吸件,所述蓝牙耳机和所述保护壳中另一设有吸附件,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吸附件相吸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和所述蓝牙耳机中之一设有卡扣,所述保护壳和所述蓝牙耳机中另一设有能够与所述卡扣相扣合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插孔为耳机插孔,或者充电插孔,或者数据传输插孔。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套装,以解决蓝牙耳机携带不便且容易丢失的问题。
一种设备套装,包括终端设备和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机套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设备套装的主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耳机套装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耳机套装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耳机套装的仰视图;
图5为图3所示耳机套装的左视图;
图6为图3所示耳机套装沿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耳机套装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耳机套装的保护壳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耳机套装的保护壳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耳机套装的保护壳的左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耳机套装的保护壳的仰视图;
图12为图7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仰视图;
图16为图14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4所示耳机套装的蓝牙耳机的右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设备套装10包括耳机套装20和终端设备30,终端设备30能够安装于耳机套装20且能够从耳机套装20拆离。进一步,终端设备30为智能手机,结合图2、图3和图4,耳机套装20包括保护壳200和蓝牙耳机300,终端设备30能够安装于保护壳200且能够从保护壳200拆离,保护壳200能够对终端设备30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在终端设备30意外跌落时保护壳200可以防止终端设备30被轻易摔坏。蓝牙耳机300包括蓝牙模块。结合图5、图6和图7,蓝牙耳机300能够安装于保护壳200且能够从保护壳200拆离,在蓝牙耳机300拆离后能够与终端设备30实现蓝牙通信,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蓝牙耳机300接听或者发送语音信息,例如通过蓝牙耳机300接听电话,或者呼出电话,或者听音乐、广播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30可以为平板电脑等。
进一步,参考图8、图9和图10,保护壳200包括主体部210及由主体部210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220,主体部210与侧边部220形成用于收容终端设备30的收容空间201。结合图1,终端设备30大致呈矩形块状,在终端设备30安装于收容空间201时,终端设备30的显示屏模组31背离主体部210设置,终端设备30的背侧贴合主体部210,终端设备30的周侧贴合侧边部220,以使终端设备30能够可靠地安装于保护壳200,避免终端设备30轻易从保护壳200脱出。终端设备30的周侧开设有功能插孔,具体地,功能插孔可以为耳机插孔、充电插孔或者数据传输插孔。数据传输插孔可以为USB型接口,也可以为Lightning型接口。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插孔、充电插孔和数据传输插孔可以集成为一个,或者可以将充电插孔和数据传输插孔集成为一个,或者可以将耳机插孔和数据传输插孔集成为一个。
参考图8,保护壳200的主体部210大致呈矩形块状,其上可以开设透光孔211以用于终端设备30的摄像头模组或者闪光灯或者对焦传感器等器件的入光。主体部210的四周可以分别设置侧边部220,以使侧边部220围合形成周向封闭的矩形框状。当然,侧边部220周向封闭不是必须的,例如,对应于终端设备30的顶部的侧边部220可以缺省,对应于终端设备30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部220可以不是连续的。也即是说,侧边部220可以形成有缺口,此处不再赘述。主体部210和侧边部220的材质可以相同,例如为塑胶,或者硅胶等材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10的材质可以和侧边部220不同。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210的材质为KEVLAR(凯夫拉),侧边部220的材质为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KEVLAR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耐磨、易于加工和成型等优点。采用KEVLAR制成的主体部210硬度较高,当终端设备30安装于收容空间201时,上述材质的主体部210不易变形。TPU具有耐磨、耐油、耐低温、抗撕裂、弹性好等优点。采用TPU制成的侧边部220硬度较低,当终端设备30安装于收容空间201时,上述材质的侧边部220能够抵接于终端设备30的外表面,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例如,当保护壳200套设于终端设备30且意外掉落时,侧边部220能够吸收冲击,防止终端设备30被轻易摔坏。
进一步,参考图11,侧边部220开设有通孔221,且在终端设备30安装于收容空间201后,通孔221与终端设备30的功能插孔连通。进一步,在终端设备30安装于收容空间201后,通孔221与功能插孔可以对齐。蓝牙耳机300能够穿设通孔221和功能插孔以安装于保护壳200,且蓝牙耳机300能够从保护壳200拆离。具体地,参考图12、图13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蓝牙耳机300包括支撑柱310,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支撑柱310穿设通孔221和功能插孔且与保护壳200和终端设备30中的至少一者卡合。支撑柱31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橡胶,或者其他具有一定柔性的塑胶,以使支撑柱310可以变形以插入通孔221和功能插孔中并与保护壳200和终端设备30中的至少一者卡合。支撑柱310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或者其他形状,借助于相互连通的通孔221和功能插孔,支撑柱310穿设通孔221和功能插孔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大,从而有利于与保护壳200或者终端设备30形成更牢固的配合,防止蓝牙耳机300轻易从保护壳200脱离。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21可以贯穿侧边部220的边缘形成缺口,只需使得蓝牙耳机300能够可靠地安装于保护壳200即可。
上述耳机套装20,由于蓝牙耳机300能够安装于保护壳200且能够从保护壳200拆离,蓝牙耳机300为蓝牙耳机时,可以方便地安装于保护壳200以便于携带,且降低了丢失的可能性。
进一步,参考图8、图11,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的背离收容空间201的一侧设有凹槽223,通孔221贯穿凹槽223的底壁,结合图15、图16和图17,蓝牙耳机300包括连接于支撑柱310的连接板320,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连接板320容置于凹槽223。在一实施例中,凹槽223沿终端设备3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终端设备30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连接板320大致曾矩形块状,连接板320的朝向支撑柱310的一侧可以加工成弧面,凹槽223的底壁也可以加工出与连接板320相匹配的弧面,以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能够与保护壳200形成更稳定的配合。凹槽223的设置,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还有利于提升设备套装10的外观特性。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连接板320的背离支撑柱310的表面与侧边部220的表面接合。进一步,连接板320的背离支撑柱310的表面与侧边部220的表面可以平齐以进一步提升设备套装10的外观整体性。进一步,凹槽223的尺寸可以和连接板320的尺寸匹配,例如,凹槽223的宽度可以和连接板320的宽度一致,凹槽223的长度可以和连接板320的长度一致,以使连接板320能够嵌入凹槽223并减小连接板320与凹槽223侧壁的间隙。
连接板320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或者硅胶,或者橡胶等非金属材质,当然,连接板320的材质也可以为铝合金,或者镁合金,或者不锈钢或者其他金属材质等。进一步,参考图12和图13,连接板320的背离支撑柱310一侧设有塞体330,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塞体330凸出侧边部220,塞体330用于塞入用户的耳道,以将蓝牙耳机300佩戴至耳朵。连接板320具有适宜的强度,以使连接板320在佩戴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20可以省略。此时,凹槽223也可以省略。
参考图12和图1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320设有第一音孔321,结合图11,凹槽223的底壁设有第二音孔225,结合图4,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第一音孔321与第二音孔225连通且与终端设备30的麦克孔连通。这种设置,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终端设备30的麦克孔不会被遮挡,因而有利于终端设备30通过麦克孔顺利接收环境声音。当然,连接板320的第一音孔321也可用于蓝牙耳机300接收环境声音,以适用于用户的通话过程。当然,第二音孔225设置于凹槽223的底壁不是必须的,终端设备30的麦克孔位于其他位置以致无需开设第二音孔225时,第二音孔225可以省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蓝牙耳机300和保护壳200中之一设有磁吸件,蓝牙耳机300和保护壳200中另一设有吸附件,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磁吸件与吸附件相吸合。具体地,磁吸件可以为磁铁,吸附件可以为磁性金属件例如铁、钴、镍及及其合金。当然,吸附件也可以是磁铁。在蓝牙耳机300包括连接板320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20和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中之一可以设置磁吸件,连接板320和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中另一设置吸附件,以使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蓝牙耳机300能够可靠地吸附于保护壳200,防止蓝牙耳机300轻易从保护壳200脱出。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320可以采用磁性金属制成,保护壳200的凹槽223内设有磁铁,以使蓝牙耳机300能够可靠地安装于保护壳20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吸件和吸附件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支撑柱310和保护壳200中的一者可以设置磁吸件,另一者设置吸附件,这种设置对于连接板320缺省的实施方式也适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壳200和蓝牙耳机300中之一设有卡扣,保护壳200和蓝牙耳机300中另一设有能够与卡扣相扣合的卡槽。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可以设置凸起状的卡扣,连接板320可以设置贯通的卡槽,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卡扣和卡槽能够向扣合以实现蓝牙耳机300和保护壳200的可靠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20可以设置卡扣,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可以设置卡槽,这种设置也能实现蓝牙耳机300与保护壳200的可靠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护壳200的侧边部220或者主体部210可以设置可翻折的连接带,连接带和连接板320中的一者设置卡扣,另一者设置卡槽,在蓝牙耳机300安装于保护壳200时,连接带可以经过翻折并扣合于连接板320,这种设置同样有利于蓝牙耳机300与保护壳200的可靠固定。
参考图1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3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501、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02、输入单元503、显示单元504、传感器505、音频电路506、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507、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508、以及电源5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8中示出的终端设备30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3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射频电路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508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等。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02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3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508和输入单元503对存储器502的访问。
输入单元5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503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08,并能接收处理器5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显示单元5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3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504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8中,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设备3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设备3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设备3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06可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3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08处理后,经射频电路5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设备3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502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506还可能包括耳机座,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终端设备30的通信。
无线保真(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设备30通过无线保真模块5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8示出了无线保真模块5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设备3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创造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508是终端设备30的控制中心,有时也可以称为主控制器,处理器508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3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3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设备3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508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08中。
终端设备3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09。优选的,电源509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509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图18中未示出,终端设备3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壳,包括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收容终端设备的收容空间;所述侧边部开设有通孔,且在所述终端设备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后,所述通孔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能插孔连通;及
蓝牙耳机,能够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功能插孔以安装于所述保护壳,且所述蓝牙耳机能够从所述保护壳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支撑柱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板,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支撑柱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功能插孔且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卡合,所述连接板外露于所述侧边部的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部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底壁,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塞体,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塞体凸出所述侧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一音孔,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音孔,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第一音孔与所述第二音孔连通且能够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麦克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和所述保护壳中之一设有磁吸件,所述蓝牙耳机和所述保护壳中另一设有吸附件,在所述蓝牙耳机安装于所述保护壳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吸附件相吸合。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蓝牙耳机中之一设有卡扣,所述保护壳和所述蓝牙耳机中另一设有能够与所述卡扣相扣合的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插孔为耳机插孔,或者充电插孔,或者数据传输插孔。
11.一种设备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套装。
CN201920789975.5U 2019-05-28 2019-05-28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Active CN210075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975.5U CN210075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975.5U CN210075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5520U true CN210075520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9975.5U Active CN210075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5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9889B2 (en)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same
US10530908B2 (en) Camera device, bracket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same
US8380258B2 (en) Mobile terminal
EP2813907B1 (en)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US20070135185A1 (en) Modular multifunction speaker and headset
CN112449264B (zh) 耳机收纳盒、无线耳机、耳机组件及耳机组件的交互方法
CN210041884U (zh) 终端设备
CN210015391U (zh) 电子设备和中框
CN212812030U (zh) 电声器件及终端设备
CN209964102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110784566A (zh) 终端设备及其中框
CN210075520U (zh)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CN207573404U (zh) 终端的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及终端
KR20140048648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용 파우치
CN213661681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CN112019654A (zh) 设备套装及其终端设备
CN110149572A (zh) 一种充电座、可穿戴设备及实现音频传输的设备
CN215421136U (zh) 电子设备
CN111447352B (zh) 支架、摄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2012996U (zh) 功能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9930298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09964103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112153198A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9964101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09964098U (zh) 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