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239A -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239A
CN114172239A CN202111493296.1A CN202111493296A CN114172239A CN 114172239 A CN114172239 A CN 114172239A CN 202111493296 A CN202111493296 A CN 202111493296A CN 114172239 A CN114172239 A CN 114172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ocket
load
battery pack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32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功富
蒋超
陶迎婷
钟诚
李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32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无轨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N个电池组、接线盒和M个插座,其中,M不小于N,N≥2,M≥2;M个插座设置在接线盒上,N个电池组通过接线盒与M个插座连接,其中,N个电池组与M个插座一一对应;针对M个插座中的每个插座,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通过充电装置对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插座相连,则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对负载放电。该装置简化了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结构,提高了该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无轨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井所用的防爆车辆均为柴油机无轨胶轮车,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存在高污染、高噪声、高油耗和低寿命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研制出了新型高效且低污染的纯电动无轨胶轮运输车辆。
然而,受国家安全标准限制,现有的纯电动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能量、电压以及电气接口等均需按照标准满足需求,导致现有的电源装置的设计过于复杂,以及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设计过于复杂,以及运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简化了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结构,改善了该电源装置的控制策略,提高了该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等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包括:
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N个电池组、接线盒和M个插座,其中,M不小于N,N≥2,M≥2;
所述M个插座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上,所述N个电池组通过所述接线盒与所述M个插座连接,其中,所述N个电池组与所述M个插座一一对应;
针对所述M个插座中的每个插座,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通过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所述插座相连,则所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所述插座对所述负载放电。
优选的,所述N个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组包括Z个电池箱,所述Z个电池箱中的每个电池箱串联连接,Z≥2。
优选的,所述每个电池箱包括电池,继电器,电池管理模块,直流变换器和熔断器;
电池管理模块通过控制线包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直流变换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熔断器的一端均与所述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连接。
优选的,若所述Z个电池箱中的每个电池箱串联连接,则所述装置包括:
将所述Z个电池箱分为一个主电池箱和Z-1个从电池箱;
所述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外部控制总线接口与所述Z个电池箱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数据总线接口与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串联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与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串联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Z个电池箱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
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第一个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针对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除所述第一个电池箱之外的每个从电池箱,从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上一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优选的,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插座的第一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二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三针脚接地;
所述插座的第四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五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六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一确定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接口用于将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
所述插座的第七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二确定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接口用于将所述充电装置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
所述插座的第八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九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优选的,若负载与所述插座相连,则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插座的第一针脚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二针脚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三针脚与所述负载未通信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四针脚与所述负载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五针脚与所述负载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六针脚与所述负载的信号接口连接,其中,所述信号接口用于将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放电信号,发送至所述负载;
所述插座的第七针脚与所述负载未通信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八针脚与所述负载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九针脚与所述负载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识别设备接入所述M个插座中后,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总线数据;
若所述总线数据满足所述待识别设备对应的电池组中的通讯协议,则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
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之间的通讯数据满足设定要求,则控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充电信号,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时,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装置是否连接;
若是,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充电装置。
优选的,在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优选的,所述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非充电信号,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所述负载,并将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连接后,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性能为所述对应的电池组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检测所述负载;
在检测所述负载后,判断所述负载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性能为所述负载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电源装置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N个电池组、接线盒和M个插座,其中,M不小于N,N≥2,M≥2。这里,通过安装底座,实现电池组、接线盒和插座的安装和拆卸,也实现了电源装置整体的安装和拆卸,以便更好地维护电源装置。M个插座设置在接线盒上,N个电池组通过接线盒与M个插座连接,其中,N个电池组与M个插座一一对应。这里,由于一个电池组对应一个插座,通过插座实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的充电或放电,简化了电源装置的结构,减少插座数量,实现充放电一体化的插座接口,便于电池组的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并且,针对M个插座中的每个插座,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通过充电装置对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插座相连,则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对负载放电。这里,每个电池组通过对应的插座可进行单独的充电或放电,进一步地提高了该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本电源装置与充电装置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本电源装置与负载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箱以及电池箱串联的电路原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充电时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放电时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底座110,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110上的N个电池组120、接线盒130和M个插座140,其中,M不小于N,N≥2,M≥2;
M个插座140设置在接线盒130上,N个电池组120通过接线盒130与M个插座140连接,其中,N个电池组120与M个插座140一一对应;
针对M个插座140中的每个插座140,若充电装置与插座140相连,则通过充电装置对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插座140相连,则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140对负载放电。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电源装置通过安装底座110,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110上的N个电池组120、接线盒130和M个插座140,形成一个结构紧凑的整体。安装底座110,N个电池组120、接线盒130和M个插座140均方便安装或拆卸,进而使该整体在无轨胶轮车上方便安装或拆卸,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其中,一个电池组120通过接线盒130连接一个插座140,则N个电池组120与M个插座140一一对应。针对M个插座140中的每个插座140,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140可进行充电或放电。与传统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相比,在本实施例的电源装置中,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通过同一个插座140进行充电或放电,表示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可以单独进行充电或放电;而在传统的电源装置中,一个电池组需要两个插座,通过一个插座充电,通过另一个插座放电。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插座140简化了电源装置的结构,减少插座140数量,实现充放电一体化的插座接口,便于电池组120的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在本电源装置中,插座140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140可单独进行充电或放电,具体实施过程是:若充电装置与M个插座140中的目标插座相连,且M个插座140中除目标插座之外的其他插座未与负载连接,则通过充电装置对目标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M个插座140中的目标插座相连,且M个插座140中除目标插座之外的其他插座未与充电装置连接,则目标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目标插座对负载进行放电。若M个插座140中有一些插座连接充电装置,且还有一些插座连接负载,则与充电装置相连的插座进行充电,与负载连接的插座不工作。其中,负载为无轨胶轮车,本电源装置是用于为无轨胶轮车供电。M个插座140中的每个插座140均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充电功能的九芯防爆插座,其与无轨胶轮车上的防爆插头实现快速插接。
在本电源装置中,N个电池组120中的每个电池组120包括Z个电池箱121,Z个电池箱121中的每个电池箱121串联连接,Z≥2。
具体来讲,如图2所示,当本电源装置与充电装置连接时,电池组A包括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在电池组A中,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串联连接。电池组B包括3号电池箱和4号电池箱,在电池组B中,3号电池箱和4号电池箱串联连接。在图2中,几号电池箱记为电池箱几,例如1号电池箱记为电池箱1,在后续图中也是如此表示。电池组A通过接线盒130连接a插座,电池组B通过接线盒130连接b插座,a插座和b插座均与充电装置连接,通过充电装置分别对电池组A和电池组B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当本电源装置与负载(无轨胶轮车的车载控制箱)连接时,电池组A包括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在电池组A中,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串联连接。电池组B包括3号电池箱和4号电池箱,在电池组B中,3号电池箱和4号电池箱串联连接。在图3中,几号电池箱记为电池箱几,例如1号电池箱记为电池箱1。电池组A通过接线盒130连接a插座,电池组B通过接线盒130连接b插座,a插座和b插座均通过车载接线盒与车载控制箱连接,电池组A和电池组B共同对车载控制箱进行放电。
由于每个电池组120包括Z个电池箱121,Z个电池箱121中的每个电池箱121串联连接,下面先对每个电池箱121组进行详细介绍,再阐述每个电池箱121之间具体地串联结构。
如图4所示,每个电池箱121包括电池,继电器,电池管理模块(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直流变换器(Direct Current,DC/DC)和熔断器;电池管理模块通过控制线包与继电器连接,直流变换器的第一接口(DC/DC的V+接口)和熔断器的一端均与继电器的一端连接,熔断器的另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电池的另一端与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DC/DC的V-接口)连接。并且,从图4中还可以了解到,每个电池箱121的电池管理模块包括外部控制总线接口和内部数据总线接口,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三接口(DC/DC的+12V)和第四接口(DC/DC的-12V)。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池箱121通过一个继电器来实现电池箱121的充放电闭合功能,即当电池箱121的继电器闭合时,电池箱121可进行充电操作或放电操作,当电池箱121的继电器断开时,电池箱121不进行操作。所以,对电池箱121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化,提高电池箱121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装置的运行效率,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清楚了解每个电池箱121内部的结构后,在电池组120内每个电池箱121之间的串联结构如下:将Z个电池箱121分为一个主电池箱和Z-1个从电池箱;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外部控制总线接口与Z个电池箱121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连接;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数据总线接口与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串联连接;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与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串联连接;主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Z个电池箱121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Z-1个从电池箱中的第一个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针对Z-1个从电池箱中除第一个电池箱之外的每个从电池箱,从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上一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具体地,以图4为例,某个电池组包括2个电池箱,分别为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1号电池箱作为主电池箱,2号电池箱作为从电池箱,1号电池箱和2号电池箱串联连接。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外部控制总线接口与该电池组对应的插座连接。主电池箱的内部数据总线接口与从电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数据总线接口串联连接,具体如图4所示。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与从电箱的直流变换器串联连接,具体为: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三接口连接该电池组对应的插座,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四接口连接从电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三接口,从电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四接口连接该电池组对应的插座。主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该电池组对应的插座。从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120内的每个电池箱121串联连接,有效避免电池组120内的电池箱121的直流变换器的辅助电源输出功耗不一致的情况,在长期应用状态下保持电池组120内的电池箱121的容量一致性,以提高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和电池使用寿命。并且,将电池组120内的Z个电池箱121分为一个主电池箱和Z-1个从电池箱,主电池箱不仅与Z-1个从电池箱进行内部数据通讯,还统一对电池组120对应的插座进行外部数据通讯,简化了每个电池箱121的内部结构,以及简化了电池组120内每个电池箱121之间的串联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箱121和电池组120的运行效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由于M个插座140中的每个插座140均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充电功能的九芯防爆插座,为满足充电装置充电需求和负载放电应用需求,对插座140的针脚在充电和放电应用时进行不同的定义。
如图5所示,若充电装置与插座140相连,则本电源装置的插座140具体为:
插座140的第一针脚1401与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二针脚1402与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三针脚1403接地;
插座140的第四针脚1404与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插座140的第五针脚1405与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插座140的第六针脚1406与充电装置的第一确定接口连接,其中,第一确定接口用于将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充电装置;
插座140的第七针脚1407与充电装置的第二确定接口连接,其中,第二确定接口用于将充电装置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
插座140的第八针脚1408与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九针脚1409与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如图6所示,若负载与插座140相连,则本电源装置的插座140具体为:
插座140的第一针脚1401与负载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二针脚1402与负载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三针脚1403与负载未通信连接,即第三针脚1403未定义;
插座140的第四针脚1404与负载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插座140的第五针脚1405与负载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插座140的第六针脚1406与负载的信号接口连接,其中,信号接口用于将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放电信号,发送至负载;
插座140的第七针脚1407与负载未通信连接,即第七针脚1407未定义;
插座140的第八针脚1408与负载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插座140的第九针脚1409与负载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具体地,图5所示的插座140的九个针脚的编号和功能定义,对应下表1中在充电时插座140的针脚各含义。以及图6所示的插座140的九个针脚的编号和功能定义,对应下表1中在放电时插座140的针脚各含义。
Figure BDA0003399224630000111
表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义插座140各个针脚,实现插座140的充放电一体化功能,简化本电源装置的结构,便于电源装置的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本电源装置的具体控制流程为:
在待识别设备接入M个插座140中后,获取待识别设备的总线数据。
在获取总线数据后,需要对总线数据进行判断;
若总线数据未满足待识别设备对应的电池组中的通讯协议,即对应的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模块检测到总线数据是无效数据,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箱内的继电器断开。
若总线数据满足待识别设备对应的电池组中的通讯协议,即对应的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模块检测到总线数据是有效数据,则获取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
在获取确认信号后,需要对确认信号进行判断;
若根据确认信号确定出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且充电装置与对应的电池组之间的通讯数据满足设定要求,则控制充电装置对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即控制对应的电池组内的每个电池箱的继电器闭合。
具体来讲,根据确认信号确定出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具体过程为:若确认信号为充电信号,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与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其中,充电信号表示对应的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模块确认该确认信号为有效的充电信号,例如图4所示的1号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CC2接口所接收的有效信号。
在对应的电池组与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时,判断对应的电池组与待识别装置是否连接;若是,则将待识别设备确定为充电装置;若否,则将待识别设备确定为负载。
在获取确认信号后,需要对确认信号进行判断;
若根据确认信号确定出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对负载进行放电。
具体地,若确认信号为非充电信号,则将待识别设备确定为负载,并在确定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后,将对应的电池组与负载进行连接;其中,非充电信号表示对应的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模块确认该确认信号为无效的充电信号。
在对应的电池组与负载进行连接时,判断对应的电池组与负载是否连接;若是,则表示对应的电池组与负载成功连接;若否,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箱内的继电器断开。
在对应的电池组与负载连接后,判断对应的电池组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性能,其中,第一设定性能为对应的电池组的硬件性能;若是,则检测负载;若否,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箱内的继电器断开。
在检测负载后,判断负载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性能,其中,第二设定性能为负载的硬件性能;若是,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对负载进行放电,即控制对应的电池组内的每个电池箱的继电器闭合;若否,则控制对应的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箱内的继电器断开。
当充电装置和负载均与M个插座140连接后,在通过上述流程识别出充电装置后,通过充电装置对充电装置对应的电池组充电,而对通过上述流程识别出的负载不执行任何操作。例如,以图2为例,电源装置包括电池组A和电池组B,电池组A通过a插座连接充电装置,电池组B通过b插座连接负载。通过上述流程识别出电池组A连接充电装置,以及电池组B连接负载。那么,通过充电装置对电池组A进行充电,控制电池组B内的每个电池箱的继电器断开,即对负载不执行任何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本电源装置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N个电池组、接线盒和M个插座,其中,M不小于N,N≥2,M≥2。这里,通过安装底座,实现电池组、接线盒和插座的安装和拆卸,也实现了电源装置整体的安装和拆卸,以便更好地维护电源装置。M个插座设置在接线盒上,N个电池组通过接线盒与M个插座连接,其中,N个电池组与M个插座一一对应。这里,由于一个电池组对应一个插座,通过插座实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的充电或放电,简化了电源装置的结构,减少插座数量,实现充放电一体化的插座接口,便于电池组的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并且,针对M个插座中的每个插座,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通过充电装置对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插座相连,则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插座对负载放电。这里,每个电池组通过对应的插座可进行单独的充电或放电,进一步地提高了该电源装置的运行效率,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应用于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S201,在待识别设备接入所述M个插座中后,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总线数据;
S202,若所述总线数据满足所述待识别设备对应的电池组中的通讯协议,则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
S203,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之间的通讯数据满足设定要求,则控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充电信号,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时,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装置是否连接;
若是,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充电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非充电信号,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所述负载,并将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连接后,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性能为所述对应的电池组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检测所述负载;
在检测所述负载后,判断所述负载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性能为所述负载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所采用的方法,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装置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所采用的方法,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N个电池组、接线盒和M个插座,其中,M不小于N,N≥2,M≥2;
所述M个插座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上,所述N个电池组通过所述接线盒与所述M个插座连接,其中,所述N个电池组与所述M个插座一一对应;
针对所述M个插座中的每个插座,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通过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若负载与所述插座相连,则所述插座对应的电池组通过所述插座对所述负载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组包括Z个电池箱,所述Z个电池箱中的每个电池箱串联连接,Z≥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池箱包括电池,继电器,电池管理模块,直流变换器和熔断器;
电池管理模块通过控制线包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直流变换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熔断器的一端均与所述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Z个电池箱中的每个电池箱串联连接,则所述装置包括:
将所述Z个电池箱分为一个主电池箱和Z-1个从电池箱;
所述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外部控制总线接口与所述Z个电池箱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的内部数据总线接口与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电池管理模块串联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与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每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串联连接;
所述主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Z个电池箱对应的电池组的插座;
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的第一个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针对所述Z-1个从电池箱中除所述第一个电池箱之外的每个从电池箱,从电池箱的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上一个从电池箱的直流变换器的第二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充电装置与插座相连,则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插座的第一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二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三针脚接地;
所述插座的第四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五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六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一确定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接口用于将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
所述插座的第七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二确定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接口用于将所述充电装置发送的确认信号,发送至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
所述插座的第八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九针脚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负载与所述插座相连,则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插座的第一针脚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二针脚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三针脚与所述负载未通信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四针脚与所述负载的充电通讯正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五针脚与所述负载的充电通讯负接口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六针脚与所述负载的信号接口连接,其中,所述信号接口用于将所述该插座对应的电池组发送的放电信号,发送至所述负载;
所述插座的第七针脚与所述负载未通信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八针脚与所述负载的辅助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插座的第九针脚与所述负载的辅助电源负极连接。
7.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识别设备接入所述M个插座中后,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总线数据;
若所述总线数据满足所述待识别设备对应的电池组中的通讯协议,则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
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之间的通讯数据满足设定要求,则控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对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充电装置,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充电信号,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设备进行连接时,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待识别装置是否连接;
若是,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充电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待识别设备的确认信号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定出所述待识别设备为负载,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包括:
若所述确认信号为非充电信号,则将所述待识别设备确定为所述负载,并将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进行连接;
在所述对应的电池组与所述负载连接后,判断所述对应的电池组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性能为所述对应的电池组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检测所述负载;
在检测所述负载后,判断所述负载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性能,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性能为所述负载的硬件性能;
若是,则控制所述对应的电池组对所述负载进行放电。
CN202111493296.1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172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3296.1A CN114172239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3296.1A CN114172239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239A true CN114172239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4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3296.1A Pending CN114172239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23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456A (zh) * 2007-09-28 2009-04-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节串联电池控制系统
EP2043222A2 (en) * 2007-09-28 2009-04-01 Hitachi Lt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ell and automotive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10019603A (ja) * 2008-07-08 2010-01-28 Hitachi Ltd 電源装置
US20110125337A1 (en) * 2010-08-30 2011-05-26 Vyacheslav Zavadsky Household appliance adapted to work with time of use electricity rates
CN103187759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之间相互充电的系统及充电连接器
CN207149594U (zh) * 2017-08-02 2018-03-2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电源和包括其的电动防爆无轨胶轮人员运输车
CN112217267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一种楼宇分布式储能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456A (zh) * 2007-09-28 2009-04-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节串联电池控制系统
EP2043222A2 (en) * 2007-09-28 2009-04-01 Hitachi Lt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ell and automotive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090087722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Hitachi, Lt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ell and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10019603A (ja) * 2008-07-08 2010-01-28 Hitachi Ltd 電源装置
US20110125337A1 (en) * 2010-08-30 2011-05-26 Vyacheslav Zavadsky Household appliance adapted to work with time of use electricity rates
CN103187759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之间相互充电的系统及充电连接器
CN207149594U (zh) * 2017-08-02 2018-03-2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电源和包括其的电动防爆无轨胶轮人员运输车
CN112217267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一种楼宇分布式储能供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0815B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06544473U (zh) 电动车供电系统
CN105762877A (zh) 一种车对车充电机
CN109677267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系统
WO2014196933A1 (en) Battery charging devices, battery charging methods, batter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CN103828165A (zh) 车辆的充电系统、车辆的充电方法、电力供给系统以及电力供给方法
CN204376500U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KR20180038822A (ko) 보조배터리의 릴레이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07225122U (zh) 一种具有充放电功能的双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4410126A (zh)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及车载dc/dc一体化集成系统
CN107017688A (zh) 一种集成有dc‑dc功能的电池管理装置
CN208931141U (zh) 一种高压充配电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0745022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
CN105229553A (zh) 用于在输入连接器和输出连接器之间不加以区分的情况下构造菊花链通信网络的通信终端
CN114172239A (zh)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152635A1 (en) Kinet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205297810U (zh) 内燃机启动辅助装置
KR101187449B1 (ko) 비접촉 자기 유도 충전 방식을 갖는 전기자동차의 양방향 회생제동 제어 방법
CN205646898U (zh) 便携式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4271699U (zh)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及车载dc/dc一体化集成系统
CN206922460U (zh) 一种集成有dc‑dc功能的电池管理装置
CN210258094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启动控制系统
CN111584957A (zh) 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839877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和包含该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CN105480107B (zh) 一种目字型电动汽车混合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