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1970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1970A
CN114171970A CN202110871771.8A CN202110871771A CN114171970A CN 114171970 A CN114171970 A CN 114171970A CN 202110871771 A CN202110871771 A CN 202110871771A CN 114171970 A CN114171970 A CN 11417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cable
wire harness
positioning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17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1970B (zh
Inventor
木村雅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7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1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1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1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45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strain relief being achieved by molding parts around cable 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构造成连接至物体的线束。线束包括连接器主体、电缆和保持电缆的电缆保持部。连接器主体包括基部。电缆连接至连接器主体。电缆具有被接收在基部中的端部和从端部向后延伸的主体部。电缆保持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至少向下开口。基部具有干涉部。凹部和干涉部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分别位于线束的相反侧。凹部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相同的位置。凹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相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其构造成连接至诸如配接连接器的物体。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20-77524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类型的线束,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参照图2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90,包括连接器(连接器主体)92、电缆94和电缆保持部96。电缆94连接至连接器主体92,并从连接器主体92向后(即,-X方向)延伸。电缆保持部96保持电缆94。电缆94连接至连接器主体92。之后,电缆保持部96形成为跨越连接器主体92和电缆94延伸。
当形成诸如专利文献1的电缆保持部时,连接至电缆的连接器主体通常布置成预定表面面向下。如此布置的连接器主体部分地接纳于下模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端子的引脚分配不对称等原因,连接器主体具有上下不对称的结构。如此形成的连接器主体也需要在预定表面面向下的适当布置下形成电缆保持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其具有简单并且能够在形成电缆保持部时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适当布置与否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构造成连接至物体的线束。线束包括连接器主体、电缆和电缆保持部。连接器主体包括基部和配合部。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从基部向前突出,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与物体配接。电缆连接至连接器主体。电缆具有端部和主体部。端部被接收在基部中。主体部从端部向后延伸。电缆保持部形成为跨越基部和主体部延伸,并且保持电缆。电缆保持部形成有凹部。凹部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至少向下开口。连接器主体的基部具有干涉部。凹部和干涉部在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两者垂直的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线束的相反侧。凹部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相同的位置。凹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凹部是在形成电缆保持部时使用的模具的销被拔出的痕迹。当连接器主体上下颠倒时,连接器主体的干涉部移动至连接器主体的凹部先前所在的位置。如果在形成电缆保持部时连接器主体颠倒布置,则干涉部与模具的销抵接,并且连接器主体从模具上被抬起。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仅通过在连接器主体上设置一个干涉部,就能够在形成电缆保持部时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是否颠倒布置。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并且能够在形成电缆保持部时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适当布置与否的结构的线束。
通过参照附图研究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并且更完整地理解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立体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作为构造成连接至线束的物体的配接连接器的配接配合部的轮廓。
图2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俯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电缆的隐藏轮廓和壳体的隐藏轮廓。
图4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侧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由点划线包围的线束的一部分,并且在放大图中用虚线示出隐藏的第一凹部的轮廓、隐藏的第二凹部的轮廓、隐藏的第一定位部的轮廓和隐藏的第二定位部的轮廓。
图5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仰视图,其中放大示出各自由点划线包围的线束的两部分,并且在各放大图中用虚线示出隐藏的第一定位部的轮廓或隐藏的第二定位部的轮廓。
图6是示出图5的线束沿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由连接器主体和电缆形成的中间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用虚线示出连接器主体的假想中心轴线。
图8是示出图7的中间结构的俯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线束的模制构件的轮廓。
图9是示出图7的中间结构的侧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模制构件的轮廓。
图10是示出图7的中间结构的仰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线束的电缆保持部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轮廓。
图11是示出图7的中间结构和下模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下模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下模沿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将图11的中间结构和下模与上模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其中中间结构的连接器主体适当地布置并部分地接纳于下模中。
图15是示出图14的中间结构和下模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下模沿线XVI-XVI截取的截面与图15的中间结构的侧面一起示出的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中间结构的一部分和下模的一部分,并且在放大图中用虚线示出隐藏的第二定位部的轮廓。
图17是示出图15的中间结构和下模的另一俯视图,其中中间结构颠倒布置。
图18是图17的下模沿线XVIII-XVIII截取的截面与图17的中间结构的侧面一起示出的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中间结构和下模的另一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8的中间结构和下模的又一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的线束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其中用虚线示出连接器主体的假想中心轴线。
图22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线束的立体图。
虽然本发明可具有各种变型和替代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将在文中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详细说明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10是构造成连接至诸如配接连接器的物体80的线缆束。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10包括连接器主体20、电缆50和由绝缘体制成的模制构件40。电缆50连接至连接器主体20。模制构件40部分地覆盖连接器主体20和电缆50。模制构件40具有电缆保持部41。参照图6,模制构件40包括前部和电缆保持部41。前部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位于模制构件40的前侧(+X侧)。电缆保持部41位于模制构件40的后侧(-X侧)。线束10包括如上所述形成的电缆保持部41。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线束10仅包括连接器主体20、电缆50和包括电缆保持部41的模制构件4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线束10除上述构件之外还可包括外壳(未示出)。外壳可容纳连接器主体20。
本实施例的电缆50包括多根导线(未示出)和由绝缘体制成的护套502。每根导线包括由导体制成的芯线(未示出)和由绝缘体制成的包覆层(未示出)。每根芯线均覆盖有包覆层。护套502捆束并覆盖导线。本实施例的电缆50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的电缆50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
参照图1,电缆50的两端中的一者连接至连接器主体20。电缆50的两端中的另一者(未示出)连接至电子设备(未示出)。物体80设置在配接电子设备(未示出)中。当线束10连接至物体80时,电子设备和配接电子设备彼此电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适用于各种线束。
参照图1和图7,本实施例的线束10通过在中间结构12上形成模制构件40而制造。除了不包括模制构件40之外,中间结构12具有与线束10相同的结构。换言之,中间结构12包括连接器主体20和电缆50。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中间结构12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连接器主体20包括基部28和配合部22。本实施例的基部28和配合部22彼此分开形成,然后彼此固定。配合部22在X方向上从基部28向前(即,+X方向)突出。换言之,配合部22是连接器主体20的前部,而基部28是连接器主体20的后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主体20仅具有基部28和配合部2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连接器主体20除基部28和配合部22之外,还可包括其他构件。
参照图1,配合部22可沿X方向与物体80配接。本实施例的物体80具有配接配合部82。在连接器主体20与物体80配接的配接状态下,配合部22被接收在配接配合部8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配合部22在配接状态下可接收配接配合部82。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配合部22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保持构件24、由金属制成的前壳26和分别对应于电缆50的芯线(未示出)的多个端子(未示出)。保持构件24保持端子。前壳26向前和向后(即,-X方向)开口。前壳26在垂直于X方向的垂直平面(YZ平面)中完全包围并电磁屏蔽保持构件24和端子。
如上所述形成的前壳26限定配合部22的轮廓。前壳26具有相对于垂直于YZ平面的水平面(XY平面)对称的形状。此外,当前壳26在垂直于X方向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颠倒布置时,前壳26的形状不变。换言之,当前壳26绕沿X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旋转180度时,前壳26的形状与旋转之前的前壳26的形状相同。以下,将这种形状(轮廓)称为“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轮廓)”。将相对于中心轴线AX非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轮廓)称为“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非对称的形状(轮廓)”。
根据上述定义,本实施例的前壳26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因此,本实施例的配合部22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对称的轮廓。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配合部22在YZ平面中具有矩形轮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配合部22在YZ平面中可具有轨道形状的轮廓,或者在YZ平面中可具有圆形轮廓。此外,配合部22可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非对称的轮廓。
参照图7至图10,本实施例的基部28包括由导体制成的壳体30。本实施例的壳体30由彼此结合的两个金属板形成。各金属板具有弯折。壳体30具有上板30U、下板30L和两个侧板30S。上板30U在Z方向上位于壳体30的上侧(+Z侧)。下板30L位于壳体30的下侧(-Z侧)。上板30U和下板30L沿XY平面彼此平行地延伸。侧板30S分别位于与X方向和Z方向两者垂直的横向方向(Y方向)的壳体30的两侧,并且沿垂直于Y方向的垂直平面(XZ平面)彼此平行地延伸。
上板30U、下板30L和侧板30S彼此连接以形成外周部30E。外周部30E在YZ平面中几乎完全包围并电磁屏蔽外周部30E的内部。外周部30E向前和向后开口。本实施例的壳体30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的壳体30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此外,壳体30可以是具有弯折的单一金属板。
如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基部28具有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如后所述,当在中间结构12上形成模制构件40(参见图1)时,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用作定位部。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设置成分别与两个侧板30S相对应。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侧板30S一体形成。
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从相应侧板30S的后边缘(-X侧边缘)稍微向后延伸,然后沿Y方向向内延伸。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在XY平面中具有L形形状。中间结构12的任何部分均不位于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每者的后方。换言之,在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每者的后方均定位有空间。
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在Y方向上分别位于壳体30的相反侧。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在X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更具体地,作为侧板30S之一的预定侧板30S的后边缘位于另一侧板30S的另一后边缘的后方。第二定位部34设置在预定侧板30S上。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位于第二定位部34的前方。
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是壳体30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可以是与壳体30分开形成的构件。
参照图7、图9和图10,本实施例的基部28具有两个突起36。例如,当连接器主体20容纳在外壳(未示出)中时,突起36可用于定位连接器主体20。本实施例的突起36设置成分别与两个侧板30S相对应。各突起36与相应的侧板30S一体形成。
突起36在Y方向上位于壳体30的相反侧。各突起36在X方向上位于相应侧板30S的中间。各突起36从相应侧板30S的下边缘(-Z侧边缘)稍微超出下板30L向下(即,-Z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突起36中的每一者是壳体30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突起36中的每一者可以是与壳体30分开形成的构件。此外,突起36可根据需要设置。
参照图7至图10,本实施例的基部28具有被配置部38和压接部39。被配置部38和压接部39用于将电缆50附接至连接器主体20。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被配置部38与上板30U一体形成。被配置部38从上板30U的后边缘向后延伸。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压接部39与下板30L一体形成。压接部39从下板30L的后边缘向后延伸。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被配置部38和压接部39中的每一者是壳体30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被配置部38和压接部39中的每一者可以是与壳体30分开形成的构件。此外,被配置部38和压接部39可根据需要设置。
参照图7,如上所述形成的壳体30限定基部28的轮廓。壳体30具有相对于XY平面非对称的形状。此外,壳体30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非对称的形状。因此,本实施例的基部28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 180度旋转非对称的轮廓。
参照图7至图10,配合部22的前壳26通过焊接等固定至基部28的壳体30的前端(+X侧端)。前壳26在YZ平面中位于壳体30的外周部30E的内侧。除壳体30之外,基部28还包括连接结构(未示出)。连接结构位于外周部30E的内部。配合部22的各端子(未示出)的后端(-X侧端)连接至连接结构。
参照图8,电缆50具有端部52和主体部54。端部52被接收在基部28中。详细地,端部52被接收在壳体30的外周部30E的内部,并且在YZ平面中几乎完全被外周部30E包围。端部52的各芯线(未示出)从护套502和包覆层(未示出)露出,并且连接至基部28的连接结构(未示出)。连接结构将各端子(未示出)连接至相应的芯线。
参照图1,电缆50的芯线(未示出)通过基部28的连接结构(未示出)分别与配合部22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在配接状态下,端子的前端分别连接至物体80的配接端子(未示出),使得连接至线束10的电子设备(未示出)与设置有物体80的配接电子设备(未示出)电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根据需要对用于将电缆50的芯线连接至配接端子的连接结构进行各种修改。
参照图8,电缆50的主体部54从端部52向后延伸。壳体30的被配置部38配置在主体部54上。壳体30的压接部39缠绕并压接主体部54,同时被配置部38部分地位于压接部39与主体部54之间。本实施例的电缆50如上所述附接至连接器主体20。然而,本发明的电缆50与连接器主体20的附接方法不受特别限制。
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模制构件40和电缆保持部41进行说明。
参照图3、图6、图8和图9,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模制构件40是包括电缆保持部41作为其一部分的一体构件,并且在形成电缆保持部41的同时形成。更具体地,在制造中间结构12之后,对诸如树脂的材料进行模制以形成模制构件40。模制构件40部分地覆盖中间结构12。详细地,模制构件40填充在连接器主体20的壳体30中,并且部分地覆盖壳体30和电缆50的主体部54。图6中所示的模制构件40在X方向上在包括壳体30的前端和后端的整个范围内连续地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模制构件40可部分地填充在壳体30中。
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部41是模制构件40的后部。电缆保持部41在X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且部分地覆盖壳体30和电缆50的主体部54。换言之,电缆保持部41形成为跨越壳体30和主体部54延伸。更具体地,电缆保持部41形成为跨越基部28和主体部54延伸,并且保持电缆50。
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部41从模制构件40的前部连续地延伸。如此形成的电缆保持部41牢固地保持并保护电缆5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电缆保持部41可与模制构件40的前部分开形成。此外,模制构件40的前部可根据需要形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部41形成有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是在模制模制构件40时形成的。以下,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模制构件40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模制构件40(参见图1)通过使用两个模具(即,下模60和上模70)而形成。参照图11至图13,下模60具有上表面60U。上表面60U位于下模60的上端(+Z侧端),并且沿XY平面延伸。下模60形成有接收部60R。接收部60R是从上表面60U向下凹陷的凹部。接收部60R形成有底面61。
参照图11,接收部60R具有可完全接纳连接器主体20的下部的形状。接收部60R在Y方向上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接收部60R可基本上无间隙地接纳连接器主体20的前壳26和壳体30的外周部30E。另外,接收部60R的底面61具有与连接器主体20的下部轮廓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底面61形成有分别与壳体30的突起36对应的两个凹口66。每个凹口66形成为可接纳相应的突起36。当连接器主体20以壳体30的下板30L面向下的适当布置被接纳于接收部60R中时,突起36被分别接纳于凹口66中,并且下板30L与底面61接触。
参照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的接收部60R形成有两个圆柱销,即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中的每一者从底面61稍微超出上表面60U向上延伸。第一销62位于第二销64的前方。参照图15和图16,当连接器主体20以适当布置被接纳于接收部60R中时,第一销62位于第一定位部32后方的空间中,第二销64位于第二定位部34后方的空间中。
当连接器主体20以适当布置被接纳于接收部60R中时,本实施例的第一销62在X方向上与第一定位部32接触,或者与第一定位部32相隔微小距离紧接地位于第一定位部32的后方。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二销64在X方向上与第二定位部34接触,或者与第二定位部34相隔微小距离紧接地位于第二定位部34的后方。如上所述布置的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与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一起在X方向上定位中间结构12。更具体地,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限制中间结构12的向后移动。同时,由接收部60R的前端面限制中间结构12的向前移动。
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在XY平面中具有L形形状,从而在形成电缆保持部41(见图1)之前起弹簧的作用。当中间结构12插入到接收部60R中时,如果中间结构12向后移动,则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分别与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抵接并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将中间结构12向前推回。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可在X方向上可靠地定位中间结构1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根据需要修改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的形状。
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主体20设置有由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组成的两个定位部。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分别位于连接器主体20的Y方向上的两侧。这种布置可以更可靠地定位连接器主体2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根据需要修改定位部的数量和布置。
参照图14,上模70具有下表面70L。下表面70L位于上模70的下端(-Z侧端),并且沿XY平面延伸。上模70形成有上接收部(未示出)。上接收部是从下表面70L向上凹陷的凹部。上接收部具有可完全接纳中间结构12的上部的形状。在中间结构12以适当布置插入到接收部60R中之后,当上模70朝下模60向下移动时,中间结构12的上部被接纳于上接收部中。接纳中间结构12的上模70的下表面70L与下模60的上表面60U接触。结果,中间结构12被上模70和下模60覆盖。
在中间结构12由上模70和下模60覆盖之后,将诸如热固性树脂的液态材料通过形成在上模70中的注入孔(未示出)浇注至接收部60R和上接收部(未示出)中。使如此浇注的材料固化以形成包括电缆保持部41(参见图1)的模制构件40(参见图1)。结果,制造成线束10(参见图1)。然后,移除上模70,并将制造的线束10从下模60中取出。
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部41(参见图1)通过使用由上模70和下模60组成的两个模具而形成。因此,本实施例的模具的数量为两个。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模具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例如,当形成电缆保持部41时,除了下模60和上模70之外,还可使用附加的模具(未示出)。例如,附加的模具可形成有能够接纳配合部22的接收凹部。中间结构12可与接纳有配合部22的附加的模具一起被接收在下模60中。
参照图9,当连接器主体20以颠倒布置(连接器主体20颠倒布置)配置时,配合部22的轮廓与连接器主体20适当布置时的配合部22的轮廓相同。连接器主体20颠倒布置时的基部28的轮廓与连接器主体20适当布置时的基部28的轮廓不同但相似。因此,颠倒布置时的连接器主体20的轮廓与适当布置时的连接器主体20的轮廓相似。
参照图16,在中间结构12插入至下模60的接收部60R中时,即使壳体30的下板30L的下表面(以下称为“预定表面”)面向上,中间结构12的操作者也可能会误认为预定表面面向下。参照图14,如果连接器主体20以预定表面面向上的颠倒布置被接纳在下模60中,则在上模70朝下模60向下移动期间,连接器主体20可能会被损坏。即使颠倒布置时的连接器主体20的物理形状与适当布置时的连接器主体20的物理形状相同,由于诸如配合部22的端子(未示出)的引脚分配不对称之类的原因,连接器主体20有时也不应以颠倒布置配置。
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中间结构12和下模60具有用于防止上述颠倒布置的倒置防止机构。本实施例的倒置防止机构由中间结构12的第二定位部34和下模60的第一销62形成。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倒置防止机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5和图16,当连接器主体20被适当布置时,即,当连接器主体20处于适当布置时,下模60的第一销62在X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壳体30的第二定位部34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一销62在Z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第二定位部34相同的位置。
参照图17和图18,在试图将连接器主体20以颠倒布置插入到下模60的接收部60R中时,第二定位部34的下端与第一销62的上端抵接。结果,中间结构12无法插入到接收部60R的适当位置,并且从接收部60R被抬起。参照图19和图20,即使处于颠倒布置的中间结构12改变姿势,中间结构12也至少部分地从接收部60R被抬起。结果,中间结构12的操作者可视觉上识别出连接器主体20处于颠倒布置。
参照图11和图14,即使下模60未设置诸如第一销62的突出部,理论上也可形成倒置防止机构。例如,理论上可由中间结构12的突起36和下模60的底面61形成倒置防止机构。根据该理论上的倒置防止机构,上模70应形成有可接纳突起36的凹口,而下模60不必形成有凹口66。根据这种情况,本实施例的适当布置是颠倒布置。
根据上述变形例,当连接器主体20处于颠倒布置时,突起36的下端与底面61抵接,使得中间结构12部分地从接收部60R被抬起。然而,本实施例的各突起36仅从下板30L突出微小的突出长度。例如,突出长度约为0.5mm。因此,这种倒置防止机构使得难以在视觉上识别中间结构12是否被抬起。如果使各突起36的突出长度变长为与第一销62的突出长度类似,则可在视觉上识别出中间结构12被抬起。然而,当突起36变长时,线束10(参见图1)的连接器主体20将在Z方向上具有不必要大的尺寸。因此,这种变型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倒置防止机构应该包括诸如设置在下模60上的第一销62之类的突出部。
参照图2和图11,如下所述,可从线束10的结构看出本实施例的倒置防止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电缆保持部41的第一凹部42是下模60的第一销62拔出的痕迹。电缆保持部41的第二凹部44是下模60的第二销64拔出的痕迹。因此,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的形状分别对应于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的形状。另外,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在XY平面中的布置与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在XY平面中的布置相同。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凹部42位于第二凹部44的前方。第一凹部42位于壳体30的第一定位部32的后方。第二凹部44位于壳体30的第二定位部34的后方。第一凹部42在X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第二定位部34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一凹部42在Z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第二定位部34相同的位置。
参照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34是与第一销62一起形成倒置防止机构的干涉部。因此,参照图5,连接器主体20的基部28具有干涉部34。参照图2、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42是与倒置防止机构的第一销62相对应的凹部。因此,电缆保持部41形成有凹部42。凹部42在Z方向上至少向下开口。
参照图4和图5,凹部42和干涉部34分别在Y方向上位于线束10的相反侧。凹部42在X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34相同的位置。另外,凹部42在Z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干涉部34相同的位置。参照图10,当连接器主体20上下颠倒时,如此布置的干涉部34至少部分地移动至凹部42先前所在的位置。
参照图17和图18,在形成电缆保持部41(参见图1)时,如果中间结构12颠倒布置,则干涉部34与下模60的第一销62抵接,并且连接器主体20从下模60被抬起。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仅通过在连接器主体20上设置一个干涉部34,就能够在形成电缆保持部41时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20是否颠倒布置。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并且能够在形成电缆保持部41时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20适当布置与否的结构的线束10。
参照图18,为了在视觉上识别连接器主体20是否从下模60被抬起,第一销62距底面61的高度应为预定长度以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20的高度(即Z方向上的尺寸)约为4mm。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销62距底面61的高度优选为2mm以上。因此,参照图6,凹部42在Z方向上的深度DP优选为2mm以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连接器主体20的高度不受特别限制。无论连接器主体20的高度如何,凹部42在Z方向上的深度DP优选为至少2mm。
参照图4和图5,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42、第二凹部44、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凹部)42、第二凹部44、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干涉部)34中的每一者在Y方向上位于连接器主体20的两侧之间。更具体地,第一凹部42、第二凹部44、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在Y方向上的位置位于Y方向上的两个侧板30S之间。这种布置使得能够在不增大线束10的Y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视觉检查连接器主体20是否适当布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可在Y方向上从相应的侧板30S向外突出。
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34位于第一定位部32的后方并且用作干涉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位部32可位于第二定位部34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定位部32是干涉部,第二凹部44是凹部。
参照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能够在不增加部件的情况下视觉上识别连接器主体20是否从下模60被抬起。更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使用由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组成的两个定位部中的一者作为干涉部,能够进行前述视觉识别。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定位部。当未设置两个定位部时,壳体30的侧板30S中的一者的后端可用作干涉部。
参照图5,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仅向下开口。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参照图13,第一销62和第二销64中的每一者可进一步向上延伸。另外,参照图4,进一步延伸的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可在Z方向上贯穿电缆保持部41。换言之,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可向上和向下开口。因此,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可至少向下开口。
参照图11,第二销64可设置在上模70(参见图14)上。如此设置的第二销64可向下延伸。参照图4,此变形例的第二凹部44可仅向上开口。因此,第二凹部44可向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侧开口。此外,当未设置由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组成的两个定位部时,不必设置第二销64。换言之,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凹部44。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在XY平面中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在Y方向上不露出于电缆保持部41的外部。换言之,第一凹部(凹部)42和第二凹部44中的每一者在由X方向和Y方向限定的XY平面中封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凹部42可以是在XY平面中具有矩形形状的槽。该槽可向下开口。另外,该槽可在Y方向上从电缆保持部41的两侧之一向外开口。
更具体地,参照图11,下模60可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块来代替第一销62。该块可从在Y方向上分别位于接收部60R的相反侧的两个壁面中的一者在Y方向上向内延伸。然而,参照图5,当电缆保持部41形成有在Y方向上开口的槽时,电缆保持部41的强度可能会降低。从保持电缆保持部41的强度的观点出发,本实施例是优选的。
参照图4和图5,壳体30的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嵌入并固定在电缆保持部41中。参照图8,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在XY平面中具有L形形状,从而从后方部分地阻挡壳体30的内部。因此,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从后方电磁屏蔽壳体30的内部。另外,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中的每一者加强了电缆保持部41。例如,当电缆50受到向后的力时,第一定位部32和第二定位部34防止电缆50从连接器主体20上拔出。
本实施例除了已经说明的各种变形例之外,还可进一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将图21与图1进行比较,根据变形例的线束10A包括与线束10相同的连接器主体20和电缆50,但是包括与线束10的模制构件40不同的模制构件40A。模制构件40A完全覆盖壳体30(参见图1)。模制构件40A的后部用作与电缆保持部41类似的电缆保持部41A。

Claims (8)

1.一种构造成连接至物体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包括连接器主体、电缆和电缆保持部;
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基部和配合部;
所述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从所述基部向前突出,并且能够沿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物体配接;
所述电缆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主体;
所述电缆具有端部和主体部;
所述端部被接收在所述基部中;
所述主体部从所述端部向后延伸;
所述电缆保持部形成为跨越所述基部和所述主体部延伸,并且保持所述电缆;
所述电缆保持部形成有凹部;
所述凹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至少向下开口;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基部具有干涉部;
所述凹部和所述干涉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两者垂直的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线束的相反侧;
所述凹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所述干涉部相同的位置;并且
所述凹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所述干涉部相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凹部和所述干涉部中的每一者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两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缆保持部形成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至少向下开口;
所述第二凹部向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侧开口;
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前方;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前方;
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后方;
所述第二凹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后方;
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一凹部是所述凹部;并且
所述第二定位部是所述干涉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第二凹部至少向下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基部包括壳体;
所述电缆保持部形成为跨越所述壳体和所述电缆的所述主体部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每一者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电缆保持部形成前起到弹簧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凹部在由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限定的平面内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配合部具有相对于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180度旋转对称的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凹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深度为2mm以上。
CN202110871771.8A 2020-09-11 2021-07-30 线束 Active CN114171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2945A JP7475245B2 (ja) 2020-09-11 2020-09-11 ハーネス
JP2020-152945 2020-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1970A true CN114171970A (zh) 2022-03-11
CN114171970B CN114171970B (zh) 2024-07-02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718A1 (en) * 2005-04-25 2006-10-26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chanism
US20060264081A1 (en) * 2005-05-17 2006-11-23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055961A (zh) * 2006-04-14 2007-10-1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背光灯组合体
CN201178206Y (zh) * 2008-02-01 2009-0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7494384B2 (en) * 2007-04-10 2009-02-24 Deutsch Engineered Connecting Devices, Inc. Modular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718A1 (en) * 2005-04-25 2006-10-26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chanism
US20060264081A1 (en) * 2005-05-17 2006-11-23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055961A (zh) * 2006-04-14 2007-10-1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背光灯组合体
US7494384B2 (en) * 2007-04-10 2009-02-24 Deutsch Engineered Connecting Devices, Inc. Modular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apparatus
CN201178206Y (zh) * 2008-02-01 2009-0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5245B2 (ja) 2024-04-26
JP2022047176A (ja) 2022-03-24
US20220085553A1 (en) 2022-03-17
US11641080B2 (en)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2123B1 (ko) 커넥터
CN113300140B (zh) 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US20050048846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CN113258355B (zh) 连接器组件
US10784629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and rear portions to prevent movement of inner structure and harness containing same
US20060030212A1 (en) Shield connector
CN111009751B (zh) 连接器
KR101613167B1 (ko) Usb 리셉터클
JP2014525111A (ja) コネクタ
CN109792124B (zh) 连接器结构
EP4138230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521068B (zh) 连接器
CN113540897A (zh) 连接器、线束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1864458A (zh) 电连接器
CN110582898B (zh) 连接器
CN114171970B (zh) 线束
CN114171970A (zh) 线束
WO2021106641A1 (ja) コネクタ対、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基板ユニット
WO2021106643A1 (ja) メス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対、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基板ユニット
CN116746003A (zh) 杆式连接器
CN115377756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2576959A (zh) 线对板连接器
JP6998199B2 (ja) コネクタ
JP7303985B2 (ja) コネクタ
JP2023077166A (ja) シールド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