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0938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0938B
CN114170938B CN202111406877.7A CN202111406877A CN114170938B CN 114170938 B CN114170938 B CN 114170938B CN 202111406877 A CN202111406877 A CN 202111406877A CN 114170938 B CN114170938 B CN 114170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ntenna
electrode
are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6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0938A (zh
Inventor
秦旭
张少虎
邢汝博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68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0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0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0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0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0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级扫描电路,位于非显示区;天线单元,位于非显示区,并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天线单元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非显示区内的扫描电路之间的空隙来设置天线单元,以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单元的数量,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使显示装置满足5G技术的需求。并且,本方案在实现了将天线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同时,对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影响较小,且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及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显示装置中的天线数量剧增。目前,现有显示装置中设置天线的空间有限,使得天线收发信号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显示装置存在收发信号能力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的数量,并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级扫描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天线单元,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设置在相邻级所述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多级扫描电路和所述天线单元在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边缘的一侧沿同一方向排列;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弧角区,所述天线单元位于所述弧角区的相邻级所述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扫描电路单元,每个扫描电路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级所述扫描电路;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天线单元位于相邻所述扫描电路单元之间的区域中,且相邻所述扫描电路单元之间不包括虚设扫描电路。
可选地,所述扫描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电容位于至少三层金属层中;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至少三层金属层的任一层中。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多层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多层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中设置所述扫描电路的区域以及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多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边缘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扫描电路单元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中,且所述天线电极设置于所述镂空部中。
可选地,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并设置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天线单元。
可选地,所述扫描电路包括第一扫描电路和第二扫描电路,所述第一扫描电路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电路为虚设扫描电路;所述第二扫描电路设置在相邻级所述第一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第二扫描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二扫描电路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所述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所述天线电极。
可选地,所述天线电极的形状包括四边形和回字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天线控制电路,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天线电极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将天线单元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非显示区内的扫描电路之间的空隙来设置天线单元,且非显示区内的扫描电路的数量较多,非显示区的各区域内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空隙的总面积也较多,利用这些区域来设置天线单元,有助于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单元的数量,这样既不会影响扫描电路的正常工作,又能够通过增加天线单元的数量来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从而使显示装置满足5G技术的需求。并且,本方案在实现了将天线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同时,对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影响较小,且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及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B0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显示装置存在收发信号能力不足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目前,手机等显示装置多采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技术。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宽的带宽、更强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时间延迟等特性。5G应用支持的频段将新增50个以上通信频段,全球2G、3G、4G和5G合计支持的频段将达到91个以上。通信技术的升级,使得显示装置中增加了大量不同制式的天线,5G技术所需的天线数量已达到了一百多个。天线数量的剧增,导致天线占用的显示装置中的面积增加。目前,现有显示装置多采用窄边框设计,且显示装置的厚度较薄,使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被压缩,因而导致显示装置中设置天线的空间有限,这样会影响到天线收发信号的能力,从而影响显示装置收发信号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B0区域的放大图。结合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该显示面板包括多级扫描电路10和天线单元200;多级扫描电路10和天线单元200位于均非显示区NAA中,且天线单元200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中。
具体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中包括多行像素单元PX,每个像素单元PX中均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A围绕显示区AA,多级扫描电路10排列在非显示区NA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每一级扫描电路10均通过扫描线连接对应的至少一行像素单元PX中的像素电路,扫描电路10通过扫描线向对应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以使像素电路在扫描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显示。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图3为例,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扫描电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示意性的说明。示例性地,参见图3,该扫描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作为该扫描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起始信号IN,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第一时钟信号SCK1。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接入第一时钟信号SCK1。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第一电平信号VGL。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接入第二时钟信号SCK2。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接入第二电平信号VGH。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接入第一时钟信号SCK1,第一极接入第一电平信号VGL。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接入第二电平信号VGH,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接入第二时钟信号SCK2,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均作为该扫描电路的输出端O。该扫描电路可以将其输入端接入的起始信号IN进行时序上的移位,得到移位后的扫描信号Scan,该扫描电路的输出端O通过扫描线连接对应的像素电路,以通过输出端O和扫描线向对应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Scan。该扫描电路输出的扫描信号Scan可用于控制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以控制像素电路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图3为例对扫描电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扫描电路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结合图1和图2,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20,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包括四个天线电极20的情况。天线单元200中的天线电极20用于收/发通信信号,例如天线电极20可以包括近距离无线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天线、射频天线、蓝牙天线、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天线、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天线单元200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中,示例性地,其含义可以是在非显示区AA的至少部分区域中,相邻的两级扫描电路10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且该相邻的两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仅设置了天线单元200,而未设置其他结构,该相邻的两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具体为沿扫描电路10的排列方向上的区域。即,天线单元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两级扫描电路1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天线单元设置在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非显示区内的扫描电路之间的空隙来设置天线单元,且非显示区内的扫描电路的数量较多,非显示区的各区域内相邻级扫描电路之间的空隙的总面积也较多,利用这些区域来设置天线单元,有助于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单元的数量,这样既不会影响扫描电路的正常工作,又能够通过增加天线单元的数量来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从而使显示装置满足5G技术的需求。并且,本方案在实现了将天线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同时,对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影响较小,且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及轻薄化设计。
结合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多级扫描电路10和天线单元200在非显示区NAA靠近显示区AA边缘的一侧沿同一方向排列;显示面板具有弧角区,天线单元200位于弧角区的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中。
其中,弧角区是指显示面板中的四个具有弧度的角度所在的区域,例如图1中的B0区域、B1区域、B2区域和B3区域均为弧角区,图2仅示意性地示出了B0区域的结构示意图,B1区域、B2区域和B3区域的结构与B0区域的结构类似,可以参照B0区域的结构进行理解。非显示区NAA的两侧均可以设置多级扫描电路10,例如非显示区NAA的左右两侧(即图2中非显示区NAA的两个较长的边缘所在的两侧)均可以设置多级扫描电路10。非显示区NAA每一侧的多级扫描电路10均沿非显示区NAA靠近显示区AA边缘的一侧排列,例如沿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的分界线所在的方向排列。
示例性地,位于非显示区NAA左侧的扫描电路10,沿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的分界线,自B0区域经由非显示区NAA左侧的直线边缘所在的区域排列至B2区域,位于非显示区NAA右侧的扫描电路10,沿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的分界线,自B1区域经由非显示区NAA右侧的直线边缘所在的区域排列至B3区域。位于非显示区NAA每一侧的天线单元200均与该侧的多级扫描电路10沿同一方向排列,且天线单元200位于弧角区的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中。由于每一级扫描电路10均连接至少一行像素单元PX中的像素电路,因此,每一级扫描电路10所在的位置均可对应于一行像素单元PX所在的位置设置,弧角区的各行像素单元PX对应的各级扫描电路10,可沿非显示区NAA靠近显示区AA的弧形边缘排列,各行像素单元PX沿Y方向排列,而该弧形边缘的弧长大于显示面板在弧角区沿Y方向的长度,因此,弧角区的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留有空隙,本方案将天线单元200设置在弧角区的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弧角区的相邻级扫描电路10之间的空隙来设置天线单元200,不会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其他空间。
结合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设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扫描电路单元100,每个扫描电路单元100均包括至少一级扫描电路10;天线单元200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20,天线单元200位于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且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不包括虚设扫描电路。
示例性地,每个扫描电路单元100均包括四级扫描电路10,且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包括四个天线电极20,天线单元200位于弧角区的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即弧角区的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可设置四个天线电极20。虚设(Dummy)扫描电路不具有实际的驱动作用,虚设扫描电路不接入电信号并且不工作,其仅为用于填补扫描电路10之间的间隙的冗余结构。本实施例不在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设置虚设扫描电路,而在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设置天线单元200,这样能够有效利用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空隙来设置天线单元200,天线单元200的设置,既不会影响扫描电路10工作,又不会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其他空间。
本实施例仅以每个扫描电路单元100均包括四级扫描电路10,且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包括四个天线电极20的情况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对扫描电路单元100中的扫描电路10的数量,以及天线单元200中的天线电极20的数量进行限制,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结合图1至图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每个扫描电路单元100还包括一个总线单元11,扫描电路单元100中的扫描电路10通过总线单元11连接第一信号线1,各个扫描电路单元100中的总线单元11均沿同一方向排列;天线电极20也可以设置在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的总线单元11之间的区域中,且设置在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的总线单元11之间的区域中的天线电极20,与各总线单元11沿同一方向排列。示例性地,第一信号线1可以是起始信号线,例如第一信号线1可以通过总线单元11向扫描电路单元100扫描电路10传输起始信号IN。在每个扫描电路单元100均包括四级扫描电路10和一个总线单元11时,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可以包括五个天线电极20,天线单元200位于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其中的四个天线电极20对应于扫描电路10所在的区域设置,一个天线电极20对应于总线单元11所在的区域设置。本实施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利用弧角区的相邻总线单元11之间的区域来设置天线电极20,既不会影响扫描电路10工作,又不会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其他空间。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可以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线LL’进行剖切得到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扫描电路10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薄膜晶体管和电容位于至少三层金属层中;天线电极20位于至少三层金属层的任一层中。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10以及位于基底110一侧的多层金属层,多层金属层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相邻金属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示例性地,图4中的薄膜晶体管TFT1为扫描电路10中的薄膜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TFT1可以是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第八晶体管T8中的一个晶体管。图4中的电容C10为扫描电路10中的电容,例如电容C10可以是第一电容C1或第二电容C2。电容C10的第一极板C1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板C12位于第二金属层M2。薄膜晶体管TFT1的栅极G1位于第一金属层M1,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极D1和第二极S1中的一个为源极,另一个为漏极,第一极D1和第二极S1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
天线电极20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层M1至第三金属层M3中的任一金属层中,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三金属层M3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中,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一金属层M1至第三金属层M3中的任一金属层中,能够利用显示面板已有的膜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无需新增金属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可以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线CC’进行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5,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10、位于基底110上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多层金属层远离基底110一侧的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多层金属层远离基底110一侧的第一电极层120、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天线电极20位于第一电极层120中。
示例性地,多层金属层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像素单元PX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器件,像素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图5中的薄膜晶体管TFT2可以是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电容C20可以是像素电路中的存储电容。薄膜晶体管TFT2的栅极G2位于第一金属层M1,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极D2和第二极S2中的一个为源极,另一个为漏极,第一极D2和第二极S2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电容C20的第一极板C2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板C22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发光器件设置于发光功能层中,第一电极层120包括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21,发光器件通过第一电极121连接薄膜晶体管TFT2,例如第一电极121可以是发光器件的阳极,第一电极层120为发光器件的阳极层。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天线单元200中的天线电极20设置在弧角区的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并且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20中,实现了利用显示面板中已有的膜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无需新增金属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另外,第一电极层120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还设置有平坦化层150,第一电极层120与薄膜晶体管所在的多层金属层之间绝缘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天线电极20与多层金属层之间的金属结构产生的寄生电容,以减小天线电极20传输的信号的噪声,从而增强天线电极20的信号收发能力,并增强显示面板的信号收发能力。
可选地,天线电极2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层14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薄膜晶体管所在的多层金属层之间绝缘设置,同样有利于减小天线电极20与多层金属层之间的金属结构产生的寄生电容,以减小天线电极20传输的信号的噪声,从而增强天线电极20的信号收发能力,并增强显示面板的信号收发能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B0区域的第二电极141的结构。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可选地,第二电极层140包括第二电极141,第二电极141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非显示区NAA中设置扫描电路10的区域以及显示区AA;第二电极141具有多个镂空部500,镂空部500的边缘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天线电极20位于第二电极层140中,且天线电极20设置于镂空部500中。
示例性地,在第一电极121是发光器件的阳极时,第二电极141是发光器件的阴极。图6仅为第二电极14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电极141可以是整面结构的金属电极,且第二电极141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非显示区NAA中设置扫描电路10的区域以及显示区AA。结合图2和图6,第二电极141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扫描电路单元1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且镂空部500所在的区域,位于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区域中。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电极20可以设置在镂空部500中,并与第二电极层140同层设置,这样能够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二电极141所在的区域之内,无需额外占用第二电极层140中的其他位置来设置天线电极20。
图2示出了每个天线单元200均包括四个或五个天线电极20的情况(即,天线电极20仅设置在相邻扫描电路10之间的区域时,天线单元200包括四个天线电极20,天线电极20还设置在相邻总线单元11之间的区域时,天线单元200包括五个天线电极20),图6示出了每个镂空部500中均设置有一个天线电极20,即每个天线单元均包括一个天线电极20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设置相邻扫描电路单元100之间的天线电极20的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可以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线LL’进行剖切得到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3和图7,可选地,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电路包括第一扫描电路30和第二扫描电路40,第一扫描电路30用于向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第二扫描电路40为虚设扫描电路;第二扫描电路40设置在相邻级第一扫描电路30之间的区域中;天线单元200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20,第二扫描电路40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第二扫描电路40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
示例性地,第一扫描电路30和第二扫描电路40均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扫描电路,区别在于,第一扫描电路30用于向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以使像素电路能够驱动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显示。第二扫描电路40为虚设扫描电路,第二扫描电路40不接入电信号并且不工作,第二扫描电路40仅为用于填补扫描电路10之间的间隙的冗余结构。第一扫描电路30和第二扫描电路40可以在非显示区NAA靠近显示区AA边缘的一侧沿同一方向排列。
结合图2、图3和图7,薄膜晶体管TFT3为第二扫描电路40中的薄膜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TFT3可以是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第八晶体管T8中的一个晶体管。电容C30为第二扫描电路40中的电容,例如电容C30可以是第一电容C1或第二电容C2。电容C30的第一极板C3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板C32位于第二金属层M2。薄膜晶体管TFT3的栅极G3位于第一金属层M1,薄膜晶体管TFT3的第一极D3和第二极S3中的一个为源极,另一个为漏极,第一极D3和第二极S3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
第二扫描电路40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具体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漏极、电容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容C30的第二极板C32复用为天线电极20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薄膜晶体管TFT3的栅极G3、第一极D3和第二极S3,以及电容C30的第一极板C31和第二极板C32均可以复用为天线电极20,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扫描电路40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实现了利用虚设扫描电路中已有的结构来作为天线电极20,这样既不会影响第一扫描电路30的正常工作,又有助于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电极20的数量,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并且,本方案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并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参见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设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和多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每个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扫描电路30,每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扫描电路40;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位于弧角区的相邻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之间的区域中,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扫描电路40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示例性地,每个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均包括四个第一扫描电路30,每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均包括四个第二扫描电路40。每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中的四个第二扫描电路40,均设置在相邻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之间的区域中。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扫描电路40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20,实现了利用虚设扫描电路中已有的结构来作为天线电极20,这样既不会影响第一扫描电路30的正常工作,又有助于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电极20的数量,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并且,本方案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并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继续参见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每个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还包括一个总线单元11,扫描电路单元100中的扫描电路10通过总线单元11连接第一信号线1;每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还包括一个总线单元21,总线单元21不连接第一信号线1,并且不连接第二扫描电路40,各个第一扫描电路单元300中的总线单元11和各个第二扫描电路单元400中的总线单元21均沿同一方向排列,且总线单元21也可以复用为天线电极20。总线单元21为虚设的总线单元,总线单元21中可以包括信号线,该信号线也可以复用为天线电极20,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显示面板中的天线电极20的数量,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并且,本方案利用显示面板中已有的金属结构作为天线电极20,这样既不会影响第一扫描电路30的正常工作,又额外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并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可以是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线EE’进行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和图9,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10、位于基底110上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多层金属层远离基底110一侧的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D,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层120并设置在相邻发光器件D之间的天线单元200。
示例性地,显示区AA包括多个发光区以及非发光区,发光器件D的设置区域可以是发光区,相邻发光器件D之间的区域可以是非发光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层120并设置在相邻发光器件D之间的天线单元200,即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非发光区的天线单元200,该天线单元200包括天线电极20,天线电极2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20中。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显示区AA的非发光区中,不会影响显示面板进行发光显示,将天线电极2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20中,实现了利用显示面板中已有的膜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无需新增金属层来设置天线电极20,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另外,第一电极层120与薄膜晶体管所在的多层金属层之间绝缘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天线电极20与多层金属层之间的金属结构产生的寄生电容,以减小天线电极20传输的信号的噪声,从而增强天线电极20的信号收发能力,并增强显示面板的信号收发能力。
图8仅示出了天线电极20沿像素单元PX的列方向设置,且相邻天线电极20之间间隔两列像素单元PX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天线电极20也可以沿像素单元PX的行方向设置,在天线电极20沿像素单元PX的行方向设置时,相邻天线电极20之间可以间隔至少一行像素单元PX,在天线电极20沿像素单元PX的列方向设置时,相邻天线电极20之间可以间隔至少一列像素单元PX,本实施例对于天线电极20的设置方向,以及相邻天线电极20之间间隔的像素单元PX的数量不进行限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天线电极的形状包括四边形和回字形。示例性地,四边形的天线电极包括呈四边形的块状或长条状的天线电极,图2和图8均示出了天线电极20的形状为四边形的情况。回字形的天线电极是指天线电极的形状类似于汉字中的“回”字,图6示出了天线电极20的形状为回字形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天线电极的形状设置为直线形或折线形等。在制作显示面板中的天线电极时,可以在形成天线电极之后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或者在复用显示面板中的已有结构作为天线电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复用为天线电极的结构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对天线电极的形状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及通信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天线控制电路,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天线电极连接射频集成电路。其中,天线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电极进行信号收发,例如天线控制电路可以是射频集成电路(RFIC)。示例性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包括与天线控制电路的天线信号端进行邦定的焊盘,天线电极连接该焊盘,以通过该焊盘连接天线控制电路的天线信号端。天线电极接收到的信号可以通过焊盘和天线信号端传输至天线控制电路,天线控制电路也可以通过天线信号端和焊盘向天线电极传输信号,以实现天线电极的信号收发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而具有显示面板相应的功能结构及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级扫描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天线单元,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设置在相邻级所述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其中,相邻级所述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虚设扫描电路,所述虚设扫描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所述虚设扫描电路的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天线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扫描电路和所述天线单元在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边缘的一侧沿同一方向排列;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弧角区,所述天线单元位于所述弧角区的相邻级所述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扫描电路单元,每个扫描电路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级所述扫描电路;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天线单元位于相邻所述扫描电路单元之间的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电容位于至少三层金属层中;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至少三层金属层的任一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层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多层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多层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中设置所述扫描电路的区域以及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多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边缘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扫描电路单元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天线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中,且所述天线电极设置于所述镂空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并设置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天线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路包括第一扫描电路和第二扫描电路,所述第一扫描电路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输出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电路为虚设扫描电路;所述第二扫描电路设置在相邻级所述第一扫描电路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第二扫描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二扫描电路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电极和所述电容的极板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所述天线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电极的形状包括四边形和回字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天线控制电路,所述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电极,所述天线电极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
CN202111406877.7A 2021-11-24 2021-11-2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170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6877.7A CN114170938B (zh) 2021-11-24 2021-11-2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6877.7A CN114170938B (zh) 2021-11-24 2021-11-2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0938A CN114170938A (zh) 2022-03-11
CN114170938B true CN114170938B (zh) 2023-11-21

Family

ID=8048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6877.7A Active CN114170938B (zh) 2021-11-24 2021-11-2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093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5257A (ja) * 1995-08-24 199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288987A (ja) * 2002-01-24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021210A1 (ja) * 2008-08-18 2010-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10559253B1 (en) * 2018-09-30 2020-02-1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660915A1 (en) * 2018-11-30 2020-06-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477123A (zh) * 2020-04-29 2020-07-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31708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447819A (zh) * 2020-11-27 2021-03-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6937B1 (ko) * 2013-11-08 2017-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5257A (ja) * 1995-08-24 199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288987A (ja) * 2002-01-24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021210A1 (ja) * 2008-08-18 2010-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10559253B1 (en) * 2018-09-30 2020-02-1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660915A1 (en) * 2018-11-30 2020-06-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477123A (zh) * 2020-04-29 2020-07-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31708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447819A (zh) * 2020-11-27 2021-03-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0938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481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244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43114B (zh) 一种可弯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57322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9866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2006053234A (ja) Icタグ実装液晶表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05735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395007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distributed functional system
CN113870770B (zh) 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7093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373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9394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4173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screen
CN11140346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146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44210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14860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5160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529038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060112463A (ko) 듀얼 패널 장치
KR20220092030A (ko) 발광표시패널
CN112382646A (zh)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幕
CN11417090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4450414B2 (ja) 電子部品、表示駆動用ドライ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1798469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